区域生态农业建设

合集下载

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

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

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生态种植园区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

如何科学规划设计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成为一项热门讨论话题。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土地规划对于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而言,土地规划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从整体规划上考虑土地的合理利用,确定农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化用地等分布比例,使整个园区既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又能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产业发展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的产业发展也是规划设计的关键。

必须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业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打造产业生态链,推动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资源规划在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中,水资源的规划应该得到重视。

要科学规划水源利用和保护,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循环水利用系统等设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四、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的核心目标。

要合理规划绿化景观、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内容,构建生态平衡,打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宜居环境。

五、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合理规划道路网、交通枢纽,确保园区内部交通畅通,同时与周边地区交通衔接,提高居民出行的便利性。

六、生活配套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是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商业中心、运动场所等设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园区的整体居住品质。

七、社区建设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中的社区建设至关重要。

要注重社区规划、社区景观设计、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促进社区居民的交流和融合,打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八、科技应用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是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规划设计的必然选择。

要结合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等技术手段,提高园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园区的现代化发展。

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方案精选4篇

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方案精选4篇

生态农业规划生态农业规划方案精选4篇生态农业规划方案精选4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生态农业规划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生态农业规划方案范文篇一一、总体要求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推进净土行动的部署要求,深入推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严格落实“D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负责、部门有责”,坚决完成国家、省及市关于打赢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有效推进净土保卫战。

二、主要目标按照省和市统一安排部署,完成全县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建立全县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以及耕地质量分类清单;强化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全县受污染耕地、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全部实现安全利用;严格落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成上级下达我县减少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任务。

三、重点任务(一)强化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二)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7.严格落实耕地风险防范措施。

2020年5月20日前,各乡镇组织完成辖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方案制定、报备。

对安全利用类耕地,应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采取农艺调控、低积累品种替代、轮作间作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对严格管控类耕地,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鼓励采取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湿、轮作休耕等风险管控措施。

10月底前,全县所有受污染耕地全部实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

(责任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等)(三)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8.组织开展建设用地风险调查排查。

对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土地使用权人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020年6月底前,组织对未经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已开发利用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进行摸底调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居环境安全。

农村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农村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农村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求,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为推动农村绿色农业的发展,建设一批示范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模式、资源循环利用、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一套完整的农村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一、土地利用要建设农村绿色农业示范区,首先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应选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太阳辐射量高的区域作为示范区的基地,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条件。

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和地理特点,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注重保护土地的生态功能。

二、农业生产模式示范区的农业生产模式应以绿色、低碳为特点。

引进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与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三、资源循环利用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示范区应推动农业与工业、畜牧业的有机结合。

通过农业废弃物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

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四、科技创新示范区要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指导。

开展农业科研,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村绿色农业的核心问题。

示范区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

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农民的良好农业生产习惯。

六、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绿色农业示范区不仅仅是农业的提升,也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示范区应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等农村综合产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七、农民收益保障建设示范区除了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外,还要注重保障农民的收益。

[精编]生态循环农业典型经验分析

[精编]生态循环农业典型经验分析

[精编]生态循环农业典型经验分析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通过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和资源,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经验分析:1.稻田养鱼模式稻田养鱼是一种传统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它利用稻田的水资源养殖鱼类,同时为鱼类提供遮蔽和食物。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提高农田的单位面积产出,还可以通过鱼类的活动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害虫数量,减少农药使用。

稻田养鱼模式在中国、印度和非洲等地都有广泛的应用。

2.牛粪养殖蚯蚓模式牛粪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废弃物,它可以用来养殖蚯蚓。

蚯蚓可以将牛粪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高质量的有机肥,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

同时,蚯蚓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

这种模式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农作物秸秆是一种丰富的有机资源,它可以被用来生产生物质能、有机肥、饲料等。

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中,秸秆被收集、加工和转化,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种模式可以减少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4.生态休闲农场模式生态休闲农场是一种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场提供游客住宿、餐饮、观光、采摘等服务,同时还可以提供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技术交流等服务。

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5.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一种在较大范围内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不同的农业产业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例如,种植业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生物质能或饲料,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可以用来生产有机肥或生物质能等。

这种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形成产业联盟和利益共享机制。

以上这些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经验都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高效利用:这些模式都注重对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越来越被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推动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本计划旨在提供一个实施方案,以确保生态农业的顺利推行。

二、背景生态农业示范区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在一定规模内建设的示范区域。

它旨在通过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高效的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供应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同时,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推动周边农业的转型,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方案内容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

在农田规划、种植技术、土壤改良等方面,应采取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药的应用,确保农田的生态安全。

2. 农业生产提升为了满足人民对绿色、安全农产品的需求,生态农业示范区应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和种植技术,培育本地生态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 农产品供应保障为了保证生态农产品的供应,示范区应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和储存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营养价值。

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

4. 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要注重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摒弃短期利益的追求,以生态效益为重点,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并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实施农业生态工程,推广农业循环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模式。

五、保障措施为了保证本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以下保障措施的支持:1. 政策扶持:相关部门应出台支持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包括财政支持、土地政策和优惠政策等。

2. 技术指导:建设单位可以与农业专家、科研机构合作,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和经营水平。

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

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

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态面临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打造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

一、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将农田、林地、水域等资源充分整合,打造多功能农业示范区。

实施土地节约利用,保护耕地和生态空间,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推动农作物绿色种植技术的普及应用,包括有机肥料、生物农药、节水灌溉等绿色技术。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

三、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鼓励农民发展绿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培育绿色食品产业,扶持有机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绿色食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四、建设生态环境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农业基地。

保护湿地、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五、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通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引导农民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农业与农民共同富裕。

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农业科研攻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七、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建设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九、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引导农民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十、建立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明确政府、市场、企业各方责任,形成多方合作机制。

总结:打造绿色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区域生态观光农业意见

区域生态观光农业意见

区域生态观光农业意见本文作者:李茜单位:重庆市彭水县保家镇农业服务中心观光农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既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解决农业发展的部分问题,又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能够带动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以发展观光农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是一条成功之路。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强烈。

重庆市彭水县保家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大河坝、三江口田园风光、老营顶山庄、郁江河等地理优势,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观光农业。

1彭水县保家镇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保家镇位于彭水县中部,距县城22km,重庆市主城区300km,镇域面积204km2。

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国道319线横贯全境,交通便利。

地形以低高山和平坝为主,农业基础较好,大河坝、三江2个村拥有200hm2良田,素有彭水“乌克兰”之美称。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彭水县保家镇已拥有规模较大的效益农业和环境独特的旅游资源,为进一步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旅游农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1.1绿色农业发展迅速,为生态旅游观光提供了基础彭水县保家镇经过几年的效益农业开发,农业已形成以油菜、水果、花木为代表的效益农业,成为保家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

(1)以大河坝、三江等村为主的油菜基地在200hm2以上,形成了以大河坝、三江、鹿山、清平等村为主的万亩油菜示范片。

桃花盛开季节,金黄色的油菜花铺满在10km郁江河两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2)以老营顶桃花山庄为主的四季观光旅游。

桃花山庄主要以桃树为主,春季可以观赏桃花,夏季可以避暑,秋季可以品果,现种植面积达到100hm2以上,森林面积133hm2以上,水果品种在10种以上,年产水果350t以上。

打造生态农园方案

打造生态农园方案

打造生态农园方案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农业和生态农园的建设。

生态农园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还能保护环境、提高水利资源利用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

因此,打造生态农园已经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打造生态农园的关键步骤步骤一:选址选址是打造生态农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选址要考虑土地的肥沃程度、水源情况、周边环境、交通便利性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

同时,还可以考虑与旅游景区或者生态保护区相邻的区域,以此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农园,吸引更多游客。

步骤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打造生态农园的重点之一。

设计要考虑到生产、休闲、观光等多方面的需求,而且要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布局、绿化景观、配套设施、农业生产系统等。

步骤三:土地改造土地改造是指对选址后的土地进行改造,以满足农业种植的需要。

土地改造要根据选址土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比如,对于肥沃程度较低的土地,可以通过施肥、灌溉等方式改善土地条件;对于荒地和沙漠化土地,可以采用绿化治理、植树造林等方式改造。

步骤四:种植种植是生态农园的核心之一。

在选定的土地上按照规划设计的方案种植各种蔬菜、水果、草木等植物。

为确保种植的质量,要选用优质的农资和种苗,并注意土壤管理、植物保护等工作。

步骤五:休闲建设休闲建设是生态农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些林间步道、草地休息区及休闲娱乐设施要满足游客的需求。

同时,要注意不破坏生态环境,尽量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存。

生态农园的盈利模式生态农园的盈利模式包括:直接销售农产品、展示旅游、生态餐饮、休闲游戏等。

同时,农庄还可以通过农家乐、特色酒店等形式提供住宿服务,与旅游相结合,创造更高的盈利空间。

结语打造生态农园是一项开展绿色、生态农业、旅游业的重要举措。

通过规划设计、种植和休闲建设等多步骤的打造,可创造出自然、健康、宜居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带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新业态。

打造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渝水区农业局局长周发根访谈录

打造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渝水区农业局局长周发根访谈录

· 12农业局长访谈Interview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对话江西绿色生态农业打造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渝水区农业局局长周发根访谈录文|刘宗衍(本刊记者)《江西农业》杂志:渝水区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哪些举措,取得哪些成效?周发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

我区扎实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了以罗坊为代表的N2N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创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重点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智慧农业平台、有机肥推广体系等建设。

二是突出循环发展,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我区采用“秸秆—食用菌—有机肥—农作物”循环模式,构建食用菌产业的生态小循环,推动渝水区农业大循环。

大力发展秸秆食用菌生产,建立了一批如新余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余磨坊菌业有限公司等秸秆基料化利用基地,形成了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化肥零增长、提质增效的发展模式。

2017年我区在柑桔、蔬菜和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上示范推广增施商品有机肥面积2.5万亩,通过有机替代化肥,减施化肥10%以上。

三是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建立了“六有、全覆盖”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提升我区无害化处理水平。

渝水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四是注重集成推广,强化生态农业科技支撑。

打造了智慧农业物联网交互系统平台,依托大数据采集及分析子系统打破“信息孤岛”瓶颈,加快提升对我区各大农场基地的远程监管和技术指导服务能力,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事档案管理追溯体系,实现绿色生态产品,开辟了一批“互联网+”农业新模式。

《江西农业》杂志:罗坊大型沼气工程已是全省循环农业的标杆,请简要介绍一下其模式?周发根:江西省新余市罗坊镇利用“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农业有机肥制取中心”对区域生猪养殖废弃物进行集中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罗坊集中供气项目秸秆日用总量19吨/天,正常年用量6935吨/年,集中供气用户可达6000户。

村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评估报告范文

村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评估报告范文

村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评估报告范文村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摘要:本评估报告旨在评估村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对该示范区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本报告总结了示范区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的解决方案。

基于评估结果,建议继续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一、引言村级生态农业示范区是当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该示范区以生态农业为理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本次评估旨在全面了解村级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情况,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二、示范区概况1.示范区的选址和规划这一部分对示范区的选址和规划进行了描述。

示范区的选址应综合考虑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交通便利等因素。

规划要包括农田分布、生态市场和生态农业配套设施的布局。

2.示范区的生态农业模式介绍示范区采取的生态农业模式,例如有机农业、生态畜牧等。

对示范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销售渠道等进行详细描述。

三、示范区建设情况评估1.生态环境评估通过调查示范区的生态环境,评估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考察示范区内的水质、土壤质量、地下水位等指标,分析生态环境的状况。

2.资源利用评估考察示范区的资源利用情况,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

评估示范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3.农业生产评估评估示范区农业生产的情况,包括农作物产量、畜牧业发展情况等。

分析示范区的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农业技术的应用情况。

4.生态保护评估对示范区的生态保护工作进行评估,包括生态农业项目的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

评估示范区的生态保护成效和可持续性。

四、问题分析通过对示范区的情况评估,本报告发现存在一些问题:1.示范区生态环境存在部分污染问题,需要引入更先进的环保技术进行治理。

2.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如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农村区域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

农村区域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

农村区域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重视,生态农业成为了农村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和意义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一种农业模式。

它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农业的发展对农村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其次,生态农业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农民的收入增加,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是指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销售的一系列环节。

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需要从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协调。

在种植环节,农民可以采用有机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农民还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在养殖环节,农民可以采用生态养殖技术,提高畜禽的饲养环境,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加工环节,农民可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农民还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在销售环节,农民可以通过农产品合作社、农产品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生态农业产业链的挑战和对策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民的意识和技术水平需要提高,他们需要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原理,学习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

其次,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农产品加工设备等。

最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需要拓宽,农民需要与城市的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生态农业规划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_农业园区规划案例

生态农业规划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_农业园区规划案例

生态农业规划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_农业园区规划案例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根底上,结合未来开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生态农业示范区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

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表达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

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

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欣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置消费。

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表达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

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表达“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观光旅游区域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

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欣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

生态农场的建设方案

生态农场的建设方案

生态农场的建设方案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
突出,生态农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生态农场。

以下是关于建设
生态农场的方案:
一、农业环境保护
1、布局规划。

土地的布局要考虑农业发展、节能减排、生态平衡等
元素,根据地形状和地理位置确定有利的耕种结构。

2、环境治理。

要建立有效的环境治理体系,预防和控制农田土壤污染,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有效利用水资源,抑制土地贫瘠,并降低水土
流失。

3、农业机械使用。

要使用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减少农田的污染,有效减少油耗,以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

二、生态农业建设
1、强化绿色耕种。

要实施“有机耕种、节水灌溉、除草除虫和有效
管理”等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促进谷物、蔬菜等农作物的绿色生产;
2、发展种养结合。

要发展以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的种养结合业,以促进优势互补;
3、构建食品安全链条。

要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保障链,以实现食品
从种子.繁殖.加工.流通.消费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保证食品安全。

三、节能减排。

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建设规划

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建设规划

(十二)系统工程理论
所谓系统工程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 方法,借助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等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解决具体系统问题,并使其 性能达到最优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把示范园区的 建设与发展看成是一个全方位开放、有效运行的 大系统,从而使示范园区充分合理利用一切自然 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取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最 好的经济效益。
(十六)农业接口工程理论
在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汇集交 换场称之为接口;运用系统科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在 接口配套建设的现代化工业和工程设施及其调控技术, 即称为接口工程。农业接口工程由肥料工程、饲料工程、 加工工程和贮藏工程四部分组成。将农业接口工程理论 运用于示范园区的建设中,主要是考虑逐步使示范园区 成为种养加、产供销、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系的核 心和龙头企业,使示范园区成为科技载体,贸易载体, 加工载体,能有效地带动农村千家万户的农户,与千变 万化的市场进行对接,有力的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化 和外向化的形成。
三、设计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理及理论
(一)物质循环及再生原理
物质的不断循环是实观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自然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自我维持力,是基于其几乎 闭合的营养物质循环机制和由于生物固氮而产生的氮素 平衡机制 。农业生态系统由于大量农产品的输出系统外, 养分循环多为开放式,常使养分入不敷出。根据物质循 环体系,合理轮作倒茬,以及组建新型食物链等,使养 分尽可能多地在系统内反复循环利用,使系统内每一组 分形成的废弃物成为下一组分的原料,实现无废弃物生 产,提高营养物质的循环转化及利用率。
(四)生物种群相互作用原理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在长期演化和适应的过程中,占据 自然界不同的生境,形成特有的生活习性,分别利用自 然界的各种物质,并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 种间关系,使有限的空间内可以容纳众多的生物类群, 并能和谐相处,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片生态优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示范区,以充分展示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成果。

二、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田面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过多等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因此,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三、建设目标1. 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态化、循环化发展;2. 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碑;3. 推广环保、节能的农业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4.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

四、示范区规划1. 地理位置:选择交通便捷、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面积不少于5000亩。

2. 建设布局:以农田为基础,结合林果、畜牧、渔业等多元化农业种植养殖方式。

3. 农田生态化:通过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和农作物轮作等手段,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4. 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完善质量安全检测标准。

5. 环保节能:推广新型灌溉技术、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五、示范区建设步骤1. 确立示范区规划方案,明确目标和重点任务;2. 招募专业人才,组建农业科研团队,提供技术支持;3. 修复土地和水环境,建设农业生态农田;4. 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农业生产试验;5. 推广示范经验,培训农民,提高其技术水平;6.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农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六、计划投入与效益预测1. 计划投入:根据建设规模和内容,预计总投资不少于5000万元;2. 效益预测:经过建设和推广,预计示范区的农产品产量将增加30%,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农民收入将增加20%以上。

七、风险控制与监测评估1. 风险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机制,随时掌握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2. 监测评估:设置科学评估指标,定期对示范区的建设和运营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农业农村部2020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

农业农村部2020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

农业农村部2020年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农业农村部根据《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要求,从2017年起,农发项目资金将重点用于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的建设,项目主要扶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等项目建设。

具体申报事项如下:一、申报对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二、申报部门:农业农村部、各县级农业管理部门;三、申报方式:申报对象可单独申报、或者联合申报项目;四、审批权限: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将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省级部门;五、申报数量:每省份3-6个;六、扶持资金规模:单个项目1000万元左右;七、申报条件:1、申报对象须在工商部门注册1年以上、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2、通过信用中国网、中国政府采购网等查询,没有不良诚信记录或被列入监管黑名单;具有专门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人员和较强的技术力量;3、须委托专业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协助开展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和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等;4、项目区域为特定行政区域(至少为1个乡镇),边界清晰,相对集中连片;对于不能完成整乡镇推进的项目,要求项目覆盖农田面积不低于1万亩,畜禽饲养规模不低于1.5万头猪当量。

八、项目申报范围及要求:1、项目所在区域必须是农业综合开发县;2、项目所在县(市)级人民政府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已制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或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稻渔生态种养等相关规划;3、项目所在县(市)级人民政府建立了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机制,开展过生态循环农业管理制度创新与探索;4、对农牧渔业大县,以及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县市及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种养循环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县市给予优先扶持,适当向中西部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地区倾斜。

九、申报项目:1、农副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农副资源饲料化、农副资源肥料化、农副资源基料化、农副资源燃料化项目;2、标准化清洁化生产项目:包括农业标准化生产设施、农田保育设施、稻渔生态种养设施、农药化肥氮磷控源治理设施等项目;⑧项目申报企业与技术支撑机构签订的技术委托协议书复印件。

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一、背景介绍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举措。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生态农业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

建设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可以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乡村振兴。

二、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的重要性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可以示范引领其他地区开展绿色农业生产,推动全国农业生态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三、示范区规划和选址在建设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之前,需要进行周密的规划和选址工作。

选择适宜的地段,确保示范区的资源条件优越,便于实施绿色农业种植和养殖,同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绿色种植技术与管理在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绿色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高效生产。

五、生态畜牧养殖模式除了种植业,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还应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

采用生态畜牧养殖模式,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动物健康,产品质量更好。

提倡放养放牧,避免圈养过密,确保动物的生长发育。

六、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不仅仅止于种养,还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与销售。

加工环节要有规范的生产流程和生产线,确保产品质量。

销售环节要做好宣传推广,开拓市场,增加销售渠道,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认可和购买农产品。

七、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需要依托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研力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科技创新是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八、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要坚持生态环境优先,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水土资源。

严格执行环保政策法规,加强农田、农池、林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做好农田水利和水资源管理工作,确保生态平衡。

小兴安岭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如何建设

小兴安岭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如何建设

小兴安岭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如何建设小兴安岭那可是个好地方啊!山清水秀,物产丰富。

要在这么美的地方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那可得好好规划规划。

咱们先来说说这地儿的优势。

小兴安岭,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水源纯净,土壤肥沃。

这天然的环境就是发展生态农业的绝佳基础。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第一步得规划好园区的布局。

比如说,划分出不同的种植区域,有的种蔬菜,有的种水果,还有的种粮食。

而且,要根据小兴安岭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就像我们常见的蓝莓,在小兴安岭就能长得特别好。

还有黑木耳,那也是小兴安岭的特产。

在种植过程中,得严格遵循生态农业的原则。

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用天然的肥料,比如腐熟的农家肥。

有一次我去一个生态农场参观,他们就是用自己养的家禽的粪便发酵成肥料,种出来的蔬菜那叫一个水灵,味道特别纯正。

再说养殖这一块。

可以养些土鸡、土鸭,还有猪牛羊。

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吃天然的饲料。

就像我曾经在小兴安岭的一个村子里看到的,农户养的鸡就在林子里到处跑,自己找虫子吃,这样养出来的鸡肉质紧实,口感鲜美。

生态农业示范园里还可以搞一些生态循环的模式。

比如,把种植产生的废弃物用来养殖蚯蚓,蚯蚓又可以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喂鸡喂鸭。

灌溉系统也很重要。

利用小兴安岭清澈的溪流和地下水,建设合理的灌溉渠道,保证农作物的水分供应。

农产品的加工也不能马虎。

建一个小型的加工厂,把新鲜的农产品加工成各种特色产品,比如蓝莓酱、果干、罐头等等。

这样不仅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延长销售周期。

销售渠道也要提前想好。

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把小兴安岭的生态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还可以搞一些采摘活动,让游客亲自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生态农业示范园,还得做好宣传工作。

拍一些美美的照片,录一些有趣的视频,放到网上去。

最后,要加强对示范园的管理和监测。

定期检测土壤、水质和农产品的质量,确保一切都符合生态农业的标准。

总之,建设小兴安岭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得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打造出一个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示范园,让小兴安岭的生态农业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田 果(苹果)粮(玉米、小麦)间作,果棉间作,果菜 (韭菜、白菜等)间作,果草间作。 立体种养模 鱼—果—粮,鱼—棉,鱼——果—菜,鱼—果—草 式 治理效果 鱼塘——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盐碱地整治模式——土体脱盐
方法 做法 目的 适用地块 低产田 盐渍化荒 地 重盐渍化 荒地 引淡 引淡水灌溉,降低农作物、 土体脱盐 水淋 林木根区土壤含盐量 盐 井排 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咸水淡化、土体脱 井灌 盐
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级区 I.东北区
二级区 I 1.兴安岭林农区 I 2.松嫩三江平原农业区 I 3.长白山地林农区 I 4.辽宁平原丘陵农林区
一级区
二级区 Ⅵ1.秦岭大巴山林农区 Ⅵ2.四川盆地农林区 Ⅵ3.川鄂湘黔边境山地林农区 Ⅵ4.黔桂高原山地农林牧区 Ⅵ5.川滇高原山地农林牧区 Ⅶ1.闽南粤中农林水产区 Ⅶ2.粤西湘南农林区 Ⅶ3.滇南农林区 Ⅶ4.琼雷及南海诸岛农林区 Ⅶ5.台湾农林区
改造低产田地,提高复种指数;
大力发展林牧业生产,改变山区贫困面貌;
发展无公害特色产业; 旅游休闲观光农业。
丽江市古城区
பைடு நூலகம்
蜡、桑、农复合经营模式
杉木、黄连复合经营模式
稻田三熟复种模式
绿色无公害特色产品开发模式
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山区、丘陵区生态农业模式
7.
3.畜牧业
有一定的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 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黑土耕层有机质含 量为2.5%~7.5%, 全氮含量为0.15%~ 0.35%,是我国耕层 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 量最高的土壤。肥沃 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社会经济条件
影响 因素 特点 对农业的影响
工业 交通 人口
工业基础好
农牧兴工,工促农牧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依托农业技术优势 发展外向型农业
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 生态破坏小,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人口密度较低 开发较晚
农业布局特点
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 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因地制宜 农业生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类型
第9章 区域生态农业建设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地形 地貌、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资源 差异很大,因此,因地制宜地选 用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就显得十 分重要。
中国的生态农业 建设重点采取的 措施包括区域生 态规划、系统循 环设计、生物多 样性和资源节约 型技术运用。
第一节 生态农业的区域特征
一、中国农业的区域分布规律
发育在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物上经脱沼泽作用而形成的半 水成土,分布区是重碳酸盐的富集区,地下水富含碳酸 盐。在气候及土壤水分季节性干湿交替条件下,富含碳 酸盐的地下水或在干旱季节于剖面底部固结。或随毛管 上升到一定高度固结,形成数量不等,大小不同,形态 不一的砂姜(石灰结核)。另外,土体上部的碳酸盐也 可随重力水以Ca(HCO3)2形式向下移动至一定深度固结 形成砂姜。
平原地区:松嫩平原、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 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兴安落叶松、红松、樟子 松、蒙古栎、白桦、人参、 鹿茸、柞蚕、苹果 马、牛、羊
畜牧业区
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 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
产基地
大力改善水肥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和单
产, 建立区内粮食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林业、果树和多种经营。
林胶茶复合经营模式(丘陵) 早稻-秋花生-蔬菜模式(平原) 基塘系统模式(蔗基鱼塘,果基鱼塘、
花基鱼塘、杂基鱼塘)
8.甘新区
包 头 山西- 以,盐 北祁池 连- 山天 -祝 阿一 尔线 金以
主要特点
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以上 东北区商品粮占全 国的比重为25% 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区 全国
丰富的水资源使这片 土地成为沃土
林田路居相间
松嫩三江平原湿地
平原区农业 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 农产品需求市场, 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 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气候干旱、地广人稀、少数民族聚居、 以依 靠灌溉的沃州农业和荒漠放牧业为主 光能资源丰富,热量条件大部分较好,晴天多, 辐射强, 作物生长期气温日较差大 年降水普遍小于250毫米,其中一半以上小于 100毫米 永久积雪和现代冰川, 成为高山区的固体水 库,夏季则部分消融补给河流, 成为山麓地 带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
农田 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 控制耕作层盐分含 低产田 覆盖 返盐 量 盐渍化荒 地 生物 营造防护林带(林网),果 巩固水盐调节效果,中、低产 措施 与椿、棉间作,培肥、使用 控制耕作层盐分含 田 良种等 量
4
海拔最高为4877米
本区近70%的土地
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层,黄土颗粒很细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节 不同层次生态农业建设
一、 农村庭院生态农业
运用农业生态学原理, 对农村庭院环境及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与保护的农业技术 体系。
二、生态农业村
(一)生态农业村建设途径
1.调整产业结构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调整 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一个农林牧副渔全 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 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 进,既保持平衡,又促进经济的发展。
5
平原约占1/4,丘陵山地 占3/4,水网密布,湖泊 众多, 淡水水域面积约占 全国的一半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加强水利建设,根治洪涝渍旱灾害; 用地养地相结合,改进耕作制度; 科学开发利用丘陵山地,大力发展林 牧副业;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淡水水域,积极 发展水产业。
稻田复合种养模式
水体生态农业模式
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市场
自 然 条 件
气候 气候 土壤 地形 水源 农 业 区 位
生产技术
交通
政策
劳动力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利用、改造
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东西部差异
南北间差异 中、高山地区垂直差异
二、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
按流域防治水土流失, 发展本区农业生产。
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大搞种草造 林, 尽快提高牧业和林业的比重,实行农林牧综 合发展。 大力建设基本农田, 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
聚流和旱作生态农业模式 小流域治理---农牧林果综合生 态农业模式
形象总结“近山林果远山草,阳坡 经济林,背坡用材林,川台坝地农 作物,荒沟坡洼种林草”
Ⅷ.甘新区
Ⅷ1.蒙宁甘农牧区 Ⅷ2.北疆农牧林区 Ⅷ3.南疆农牧区
Ⅸ1.藏南农牧区 Ⅸ2.川藏林农牧区 Ⅸ3.青甘农区 Ⅸ4.青藏高寒牧区
V.长江中 下游区
Ⅸ.青藏区 X.海洋水 产区
★东北地区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 2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 地总面积的12.9%,人口 占全国的9.5%
Ⅵ.西南区
Ⅱ.内蒙古 Ⅱ1.内蒙古北部牧区 及长城沿 Ⅱ2.内蒙古中南部牧农区 Ⅱ3.长城沿线农林牧区 线区 Ⅲ1.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农业区 Ⅲ.黄淮海 Ⅲ2.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 Ⅲ3.黄淮平原农业区 区 Ⅲ4.山东丘陵农林区 Ⅳ1晋东豫西丘陵山地农林牧区 Ⅳ.黄土高 Ⅳ2.汾渭谷地农业区 Ⅳ3.晋陕甘黄土丘陵沟谷牧林农区 原区 Ⅳ4.陇中青东丘陵农牧区 V 1.长江下游平原丘陵农林水产区 V 2.豫鄂皖平原山地农林区 V 3.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产区 V 4.江南丘陵山地林农区 V 5.浙闽丘陵山地林农区 V 6.南岭丘陵山地林农区 Ⅶ.华南 区
兴 安 岭 林 区
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
图 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
林药间作模式 家庭生态农场模式 湿地稻-菌-鱼生物循环模式
2
坝上攸面
北部为牧区,中部为半农半 牧区,南部为农区。全国生 态平衡严重失调地区之一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庭院生态农业模式 节水灌溉模式 盐碱土治理模式
葡萄与蔬菜间种系统
低洼地的治理与开发模式
“鱼塘一台田治理模式”的优势
项 目 指导思想 生态模式 内 容 因洼制宜
种养 结构
成鱼养殖塘每个约0.3公顷,根据生物的不同习性养 殖不同的家禽和鱼类。 台田高1.5米—2.0米,根据需要在台田坡地和台地上 种植不同的植物。 鱼塘 表层养鸭,上层养白鲢和鳙鱼,中层养草鱼,底层养 鲤鱼和鲫鱼
主要特点
唯一种植热带作物的地区。
高温多雨,四季常青,生物资源丰富, 夏秋 有台风和冬季寒潮 山多田少, 人多地少, 甘蔗、香蕉、菠萝、荔枝、龙眼、柑橙等的 主产区, 橡胶的唯一产区 重要的水产品和蚕丝生产基地。
甘蔗
橡胶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必须正确处理粮胶、粮蔗等关系, 建设 以橡胶为中心的热作生产基地和蔗糖生
平原地区-→ 种植业 山地丘陵-→ 林牧业
→ 地理条件
独特的

商品粮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 畜牧业生产基地
东北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
1.耕作业
有利: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热量不高, 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2.林业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 低,树林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