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特色突破突破37滴定曲线及应用(含解析)

合集下载

冲刺近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特色突破突破37滴定曲线及应用(含解析)(最新整理)

冲刺近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特色突破突破37滴定曲线及应用(含解析)(最新整理)

突破37 滴定曲线及应用一、【突破必备】1.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2。

巧抓“四个点"突破滴定曲线问题(1)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2)抓“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呈什么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3)抓溶液“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4)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

3.滴定曲线的分析以下面室温时用0。

1 mol·L-1NaOH溶液滴定20 mL 0。

1 mol·L-1HA溶液为例,总结如何抓住滴定曲线的5个关键点:①点的pH=3,说明HA为弱酸,K a=1×10-5.②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A-)>c(Na+)>c(H+)>c(OH-).③点对应的溶液为中性,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A-)>c(H+)=c(OH-).④点对点的溶液溶质为NaA,溶液呈碱性的理由是A-+H 2O HA+OH-(写出离子方程式),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A-)>c(OH-)>c(H+)。

⑤点对应的溶液溶质为NaA和NaOH,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OH-)>c(A-)>c (H+)。

二、【真题示例】【真题示例1】(2016新课标Ⅰ卷)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

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

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D.N点处的溶液中pH〈12【答案】D【解析】A项用0。

10 mol·L-1盐酸滴定20.0 mL 0。

专题10 滴定(曲线)分析(解析版)

专题10 滴定(曲线)分析(解析版)

高频考点10:滴定(曲线)分析提分精准突破1.基于核心素养的滴定曲线分析电化学核心素养体现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生成——通过三大平衡理论的分析,认识溶液中的平衡是多维度、动态变化的,通过化学反应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各平衡的影响因素,对所给曲线做出正确分析,运用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可逆反应,提升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的学科思想素养。

预测在2020高考中,仍会以图像的形式综合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及借助图像数据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离子积常数和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特别是酸、碱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盐类水解原理,特别是特殊点的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溶度积和溶度积曲线的理解等,强调用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微粒变化的过程,便于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本专题包括五个高频微考点:☆酸碱中和滴定过程分析☆溶液三大守恒应用分析☆溶度积曲线及应用分析☆分布系数图像综合分析☆PH-T图像题综合分析2. 滴定曲线高频考点“微”解读与精准突破解决滴定类曲线问题的关键是巧抓“5点”,即曲线的起点、恰好反应点、中性点、反应一半点和过量点(或二倍点),解题时:第一,先判断出各个点的溶质成分,不考虑水解或电离,只按方程式反应关系得到溶质各成分的量,第二,判断出对应点溶液的酸碱性。

【例析】[改编题]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 HA溶液为例,总结如何抓住滴定曲线的5个关键点:(1)除起点外曲线上所有的点均满足:c(Na+)+c(H+)=c(A-)+c(OH-)(2)不同点微粒关系情况关键点 离子浓度关系原点(点O) 原点为HA 的单一溶液,HA 为弱酸,c (H +)>c (A -)>c (OH -) c (H +)=c (A -)+c (OH -)、c (HA)+c (A -)=0.1 mol/L 、K a =(10-pH )20.1 ①:半反应点 两者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A 和HA 混合液,此时溶液pH<7,说明HA 的电离程度大于A -的水解程度,c (A -)>c (Na +)>c (HA)>c (H +)>c (OH-),c (A -)+c (HA)=2c (Na +);c (HA)+2c (H +)=c (A -)+2c (OH -) ②:中性点此时溶液pH =7,溶液呈中性,酸液没有完全被中和,溶质的成分为HA 和NaA ,c (Na +)=c (A -)>c (HA)>c (H +)=c (OH -)③:中和点(滴定终点) 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 ,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c (Na+)>c (A -)>c (OH -)>c (HA)>c (H +),c (Na +)=c (HA)+c (A -),c (OH -)=c (HA)+c (H +)④:二倍点 此时,NaOH 溶液过量,得到NaA 与NaOH 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液,溶液显碱性,c (Na +)>c (OH -)>c (A -)>c (H +),c (Na +)=2[c (HA)+c (A -)];c (OH -)=2c (HA)+c (A -)+c (H +)(3)曲线上各点溶液中水的电离情况变化规律水的电离情况抑制 无影响 促进 电离程度最大 无影响 抑制 溶质成分 HA HA 、NaA HA 、NaA NaA NaA 、NaOH NaA 、NaOH【典例导引】☆酸碱中和滴定过程分析【典例1】[2019·新课标全国Ⅰ] 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 2A 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 点为反应终点。

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特训全国卷热考题型大突破九课件

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特训全国卷热考题型大突破九课件

体积为18.02+173.98+18.00 mL=18.00 mL。根据反应
①Cr2O
2- 7
+6I-+14H+===2Cr3++3I2+7H2O;②I2+
2S2O23-===S4O26-+2I-,可得关系式6n(S2O23-)~n(Cr2O27-)~
2n(Ba2+),滴定用去的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0.010 mol·L-1
解析:(1) 锥形瓶内的溶液为氯化氢的水溶液,将 锥形瓶内的溶液稀释至1 000 mL,从中取10.00 mL,用 0.200 0 mol·L-1AgNO3溶液进行滴定,
以K2CrO4溶液作指示剂,首先生成氯化银,后生成铬 酸银沉淀,因此终点现象为红色沉淀刚好出现;根据方程
式2FeCl3+C6H5Cl 1―30―→℃ 2FeCl2+C6H4Cl2+HCl↑,HCl +AgNO3===AgCl+HNO3可知,2FeCl3~HCl↑~ AgNO3,n(FeCl3)=2n(AgNO3)=2×0.200 0 mol·L-1×
(2)步骤④加入适量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相同条件下,重复滴定三次,步骤③平均消耗
KMnO4标准溶液V1 mL,步骤⑤平均消耗V2 mL,则m g
固体样品的纯度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用相关字母表
示,不必化简)。
解析:该流程的目的为测定草酸亚铁的纯度,可以通 过测定Fe2+的量而间接得出草酸亚铁的量。取m g的样品 晶体溶解后配制成100 mL。取20 mL样液,用高锰酸钾标 准溶液滴定,消耗V1 m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后,溶液中 的Fe2+转化为Fe3+,H2C2O4转化为CO2。因为样品中含有 草酸铵,所以不能根据这一次滴定数据计算草酸亚铁。滴 定后的溶液中存在Fe3+,加入Zn粉将Fe3+还原为Fe2+,再 次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消耗V2 mL高锰酸钾溶液。

滴定曲线知识点大全

滴定曲线知识点大全

滴定曲线知识点大全1. 什么是滴定曲线?滴定曲线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图形表达方式,用于描述滴定过程中所测得的化学指标随滴定剂用量的变化规律。

滴定曲线能够直观地展示滴定过程的曲线特征,帮助分析实验结果并确定所测得的化学指标的准确值。

2. 滴定曲线的组成滴定曲线通常由滴定剂的用量(通常以体积表示)作为横坐标,所测得的化学指标(如pH值、电导率等)作为纵坐标构成。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剂的用量逐渐增加,而化学指标的值随之变化。

滴定曲线可以是单调递增、单调递减或者呈现其他特殊的曲线形态。

3. 滴定曲线的典型形态3.1 酸碱滴定曲线酸碱滴定曲线是最常见的滴定曲线类型之一。

在酸碱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为酸或碱溶液,所测得的化学指标通常为溶液的酸碱度(pH值)。

一般情况下,酸碱滴定曲线呈现S形曲线,也被称为酸碱滴定曲线的“经典形态”。

这种曲线形态反映了溶液中酸碱物质浓度变化的特点。

曲线的中心部分为滴定剂用量与所测得的pH值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称为“等当点”。

3.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用于描述氧化还原反应中所测得的化学指标随滴定剂用量变化的规律。

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类型有电位滴定曲线和电导滴定曲线。

在电位滴定曲线中,滴定剂的用量作为横坐标,所测得的电位(常用电极电位)作为纵坐标。

曲线形态通常与酸碱滴定曲线有所不同,但同样存在一个等当点,用于确定溶液中氧化还原物质的浓度。

电导滴定曲线则以滴定剂用量作为横坐标,电导率作为纵坐标。

电导率反映了溶液电解质浓度的变化,滴定曲线形态与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变化规律有关。

4. 如何绘制滴定曲线?绘制滴定曲线通常需要实验数据作为基础。

首先,需要测定滴定剂的用量以及相应的化学指标数值。

然后,将这些数据绘制在坐标系上,并通过曲线拟合方法获得滴定曲线。

在绘制曲线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曲线类型和拟合方法,以获得准确的滴定曲线。

5. 滴定曲线的应用滴定曲线在化学分析、环境监测、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专题17 滴定曲线-2019年高三化学二轮考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7 滴定曲线-2019年高三化学二轮考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

1. 向20 mL 0.01 mol·L-1的HCOOH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假设滴定容器为绝热容器),用数字手持采集器形成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b→c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盐类水解吸热B.NaOH的浓度为0.01 mol·L-1C.a、b、c三点HCOOH的电离常数大小顺序为K(c)>K(b)>K(a)D.b→c混合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COO-)>c(OH-)>c(H+)【答案】B2. 温度为t℃时,向10 mL 1.0 mol·L-1盐酸中,逐滴滴入浓度为x mol·L-1的氨水,随着氨水的不断加入,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曲线Ⅰ)和pH变化曲线(曲线Ⅱ)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x=1.0B.b点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小C.b点时,c(NH4+)>c(Cl-)>c(H+)>c(OH-)D.假设混合液的体积等于两种溶液体积之和,c点时,c(NH3·H2O)=(x-1)/2mol·L-1【答案】D3. 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K a2(H2X)的数量级为10-6B: 曲线N表示pH与lgc(HX-)/c(H2X)的变化关系C: NaHX溶液中c(H+)>c(OH-)D: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 c(X2-)> c(H+)>c(OH-)【答案】D【解析】A项,当lgc(X2-)/c(HX-)=-0.6时,pH=4.8,此时K a2(H2X)= c(X2-)×c(H+)/ c(HX-)=10-0.6×10-4.8=10-5.4,故A项正确。

B项,由Ka1> Ka2,知[c(HX-)×c(H+)/c(H2X)]/ c(HX-)>[c(X2-)×c(H+)/c(HX-)],pH相同时,[lgc(HX-)/c(H2X)]> [lgc(X2-)/c(HX-)],由图可知,N表示lgc(HX-)/c(H2X),故B项正确。

(广东专版)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考前特训 全国卷热考题型大突破(八)课件

(广东专版)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考前特训 全国卷热考题型大突破(八)课件
考前特训
全国卷热考题型大突破(八) 新情 景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全国新课标卷必考的 知识点,考查题型主要是非选择题。涉及知识主要是应 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判断反应产物,熟练利用电子守 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离子方程式。该类试题常 以生产、生活、高科技为背景,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 情境新、陌生程度大,融合在Ⅱ卷中的实验题或化工流 程图题中,侧重考生接受、提炼、整合新信息的能力, 以及信息迁移的应用能力和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
1.(2017·全国卷Ⅱ)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混 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氧的固 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Mn(OH)2被氧气 MnO(OH)2,Mn的化合价由+2价→+4价,化合价升高 2,氧气中O的化合价由0价→-2价,整体降低4价,最 小公倍数为4,由此可得方程式2Mn(OH)2+ O2===2MnO(OH)2。
7.氢化镁(MgH2)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MgH2与NaB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NaBH4,其化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硼氢化钠是一种强还原剂,碱性条件下可处理电镀 废液中的硫酸铜制得纳米铜,从而变废为宝,写出该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Mn(OH)2+O2===2MnO(OH)2
2.(2018·中山模拟)(NH4)2S2O8与MnSO4反应生成含 锰元素的一种黑色不溶物、硫酸铵及硫酸,写出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7滴定曲线教案(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7滴定曲线教案(含答案解析)

专题17滴定曲线定量实验是将化学实验与化学计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测定物质化学组成与含量的探究性实验,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常考题型。

设计中先通过实验测出相关的有效数据,然后经计算得出物质的组成与含量。

由于定量实验目的性、实用性强,能给予学生较大的创造空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因此复习过程中注重定性实验拓展到定量实验的探讨。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也可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

近几年全国卷和各地方高考中,频繁出现涉及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综合性试题,侧重考查滴定原理的分析与应用,指示剂的选择,终点判断,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等,成为定量实验中考查的热点。

一、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1.原理(1)酸碱恰好中和是指酸与碱按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

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开始时由于被滴定的酸(或碱)浓度较大,滴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pH的影响不大。

当滴定接近终点(pH=7)时,很少量(一滴,约0.04 mL)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pH突变(如图所示)。

[注意] 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最终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生成盐的性质,强酸强碱盐的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溶液呈酸性。

2.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2)选取适当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实验用品(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图B)、锥形瓶、滴定管夹等。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注意] ①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

②酸性、氧化性的试剂一般用酸式滴定管,因为酸性和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③碱性的试剂一般用碱式滴定管,因为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活塞无法打开。

④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石蕊<5.0红色 5.0~8.0紫色>8.0蓝色甲基橙<3.1红色 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2无色8.2~10.0浅红色>10.0红色4.中和滴定实验操作(以酚酞作指示剂,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1)滴定前的准备(2)滴定(3)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2019高考化学三轮冲刺突破全国卷专题讲座:专题7 中和滴定的迁移与应用

2019高考化学三轮冲刺突破全国卷专题讲座:专题7 中和滴定的迁移与应用
- AgNO3 溶液滴定溶液中 Cl-的含量时常以 CrO2 4 为指示剂,
这是因为 AgCl 比 Ag2CrO4 更难溶。
专题8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氧化还原滴定法 (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 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还原性 或氧化性,但能与某些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的物质。
专题8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试剂:常见的用于滴定的氧化剂有 KMnO4、K2Cr2O7 等。 常见的用于滴定的还原剂有亚铁盐、草酸、维生素 C 等。 (3)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有三类:①氧化还原指 示剂。②专用指示剂,如在碘量法滴定中,可溶性淀粉溶液 遇碘标准溶液变蓝。③自身指示剂,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 定草酸时,滴定终点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沉淀滴定法 (1)概念:沉淀滴定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测量分析的 方法。生成沉淀的反应很多,但符合条件的却很少,实际上 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即利用 Ag+与卤素离子的反应来测定 Cl 、Br 、I 浓度。
- - -
专题8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原理: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 剂与被滴定物反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与指示剂反 应的生成物的溶解度小 ,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如用
专题8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4)实例 ①酸性 KMnO4 溶液滴定 H2C2O4 溶液
+ 2+ 原 理 : 2MnO - + 6H + 5H C O ===10CO ↑ + 2Mn + 4 2 2 4 2
8H2O。 指示剂:酸性 KMnO4 溶液本身呈紫红色,不用另外选择指 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 KMnO4 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 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重点突破:滴定曲线的分析与应用【知识梳理、提升训练】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重点突破:滴定曲线的分析与应用【知识梳理、提升训练】

2020年高三化学二轮专题重点突破:——滴定曲线的分析与应用【知识梳理】中和滴定曲线图像的分析方法抓反应的“起始”点判断酸、碱的相对强弱抓反应的“一半”点判断是哪种溶质的等量混合抓溶液的“中性”点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抓“恰好”反应点判断生成的溶质成分及溶液的酸碱性抓反应的“过量”点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判断哪种物质过量例如:室温下,向20 mL 0.1 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NaOH 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提升训练】1.(2019·北京高考)实验测得0.5 mol·L-1CH3COONa溶液、0.5 mol·L-1CuSO4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纯水中c(H+)>c(OH-)B.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的c(OH-)减小C.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 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D.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因为CH3COO-、Cu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不同答案 C解析升温,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的H+、OH-浓度均增大,但二者始终相等,溶液呈中性,A错误;升温,CH3COONa溶液中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大,B错误;随温度升高,CuSO4溶液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因此CuSO4溶液的pH变化是K 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随温度升高,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水解平衡均正向移动,CH3COONa溶液和CuSO4溶液的pH均降低,是K 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D 错误。

2.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 a2(H2X)的数量级为10-6B.曲线N表示pH与lg c(HX-)c(H2X)的变化关系C.NaHX溶液中c(H+)>c(OH-)D.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c(OH-)=c(H+) 答案 D解析由H2X H++HX-可知:K a1=c(H+)·c(HX-)c(H2X),则c(H+)=Ka1·c(H2X)c(HX-),等式两边同取负对数可得:pH1=-lg K a1+lg c(HX-)c(H2X)。

2019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19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化学二轮(通用版)复习逐题对点特训19 Word版含答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Fe —56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聚乙烯快餐饭盒的推广使生活变得既便捷又环保C .SiO 2只能用作光导纤维材料D .用烧碱溶液可以鉴别植物油和矿物油解析:利用潮汐发电是动能转化为电能,A 错误;聚乙烯快餐饭盒的大量使用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之一,B 错误;SiO 2除了用作光导纤维材料,还用于冶炼单质硅、硅酸盐工业等等,C 错误;植物油是油脂,在烧碱溶液水解后互溶不分层,矿物油是石油化工的产品,一般为烃类,与烧碱溶液不互溶而分层,D 正确。

8.下列关于有机物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C )A .比例模型,既可以表示CH 4分子,也可以表示CCl 4分子B .某物质的结构简式为CH 2=CHCH(OH)COOH ,则该物质有三种含氧官能团C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可以表示为:2CH 3CH 182OD +O 2――→催化剂△2CH 3CH 18O +2HDOD .由丙烯酸(CH 2=CHCOOH)合成的高聚物为 解析:比例模型是按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大小及空间排列来制作的,CH 4、CCl 4的分子空间构型相同,但H 与Cl 的大小不同,A 错误;B 项物质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醇羟基、羧基,其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B 错误;乙醇催化氧化时,羟基上O -H 、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的C -H 键断裂,C 正确;D 项应为加聚反应,只是碳碳双键断裂,D 错误。

9.X、Y、Z、W是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它们之间的反应有: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 mol/L丁溶液的pH为13(25 ℃)。

专题突破高二化学重难点专题突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1)

专题突破高二化学重难点专题突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1)

[提升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废气常用NaOH吸收。25℃时,用0.1 mol·L-1NaOH 溶
液滴定20 mL 0.1 mol·L-1H2SO3,溶液pH的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点时c(H2SO3)=c(HSO3-),则Ka1(H2SO3)=10-
B.滴定时,可用甲基橙作为b点的终点判断指示剂
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2019)
2023-2024学年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水溶液中的三类离子反应图像
突破点1:滴定曲线分析
酸碱滴定曲线是以酸碱中和滴定为载体,通过酸碱滴定过程的分析,综合考查指示
剂的选择、水的电离程度变化、溶液导电性变化、溶液温度变化、电离常数计算、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浓度守恒关系等。
选D。
(
)
【解析】若a点pH=4,(H+)=10-4mol·L-1,溶液呈酸性,根据方程式知c(HClO)=c(Cl-)c(ClO-),c(Cl-)= mc(ClO-),则c(HClO)=(m-1)c(ClO-),
Ka(HClO)=
cH

c ClO
c HClO

c H c ClO
= m 1
c ClO
10 4

m 1
,A错误;若x=100,氯水恰好与
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aCl、NaClO,NaClO水解生成次氯酸,溶液呈碱性,但次氯酸具有
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pH,应选pH计测量,B错误;b~c段,随NaOH溶液的滴入,溶液的pH


不断增大,溶液中c(H+)减小,温度不变则Ka(HClO)=
3 )+c(OH ),c 点 pH=7.19,

备考2019第二轮复习高中化学易错点剖析与高考题逆袭——有关电离、水解、溶度积几类常数计算

备考2019第二轮复习高中化学易错点剖析与高考题逆袭——有关电离、水解、溶度积几类常数计算

高中化学易错点剖析与高考题逆袭(14)——有关电离、水解、溶度积常数计算【易错点剖析】涉及常数的计算题,形式上五花八门,让人感觉到无从入手,解题难度较大。

但是只要我们做到: 首先按按部就班地写出化学反应式;再依据平衡常数的最基本表达式及其意义,列出解题关系;最后结合题意代入具体数值,或联系其它平衡表达式,就可以完成解题任务,突破难点。

【例1】已知K 、K a 、K w 、K h 、K sp 分别表示化学平衡常数、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盐的水解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1)25℃时,将a mol ·L -1的氨水与0.01mol ·L -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 (NH +4) = c (Cl -),则溶液显 (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K b = 。

答案:中 ; 10-9a -0.01 。

解析:写出化学反应式:NH 3·H 2ONH +4+ OH -;平衡常数K b =。

结合题意得知:c (NH +4)=c (Cl -) =0.005mol ·L -1;此时溶液显中性c (OH -)=10-7mol ·L -1;c (NH 3·H 2O)=(-0.005) mol ·L -1;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就能得出答案。

(2)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反应有:FeO(s)+CO(g)Fe(s)+CO 2(g) ΔH <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已知1100℃时,K =0.25,则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在该温度下,若测得高炉中c (CO 2)=0.020mol ·L -1,c (CO)=0.1mol ·L -1,则此时反应速率是v 正 (填“>”、“<”或“=”)v 逆。

答案:c (CO 2)c (CO ),20%,>。

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十三 “滴定”曲线类图像探究(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十三 “滴定”曲线类图像探究(带答案解析)

专题13 “滴定”曲线类图像探究——探究中敢于质疑培养创新意识滴定曲线类图像题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之一,一般包括起始点、水平段、突跃段和过量段等关键信息,主要涉及酸碱中和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最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其滴定曲线图像不但能直接体现反应过程、反应体积、溶液酸碱性等功能,而且还隐含着考查数形结合、微观粒子与宏观性质相结合思想的功能。

1.【2019•新课标Ⅰ】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答案】C【解析】A项、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Na+和A2—的浓度增大。

由图像可知,溶液导电性增强,说明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故A正确;B项、a点和b点K+的物质的量相同,K+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不明显,HA—转化为A2—,b点导电性强于a点,说明Na+和A2—的导电能力强于HA—,故B正确;C项、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邻苯二甲酸钾为强碱弱酸盐,A2—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溶液pH>7,故C错误;D项、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c(Na+)和c(K+)相等,c点是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邻苯二甲酸钾、邻苯二甲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c(Na+)>c(K+),由图可知,a点到b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b点到c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则溶液中c(K+)>c(OH—),溶液中三者大小顺序为c(Na+)>c(K+)>c(OH—),故D正确。

2019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17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讲解

2019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17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讲解

考点十七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讲解在历年高考命题中,通过图象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pH与起始浓度的关系、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守恒关系的应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的题目是必考题,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试题通常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涉及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大小关系以及水的电离程度等知识和规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一、解题方法:1.要仔细分析所给图象,确定图象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碱性,充分挖掘图象信息中的隐含条件,如图示中的最高点、最低点、交汇点、突变点都是提供解题信息的关键点。

2.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等方法解决问题。

(1)三大守恒:①电荷守恒,②物料守恒,③质子守恒。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可水解的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需要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3.对于混合溶液的离子平衡图象题,解题思维必须触及:混合溶液有无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电离与水解何者强、溶液体积变化有无影响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等。

若不发生反应的混合溶液,则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

若恰好完全反应的混合溶液,生成的是酸或碱则考虑电离,生成的是盐则考虑水解。

若反应物过量,则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

若有定量计算,则要考虑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4.一定要理解透坐标用对数表示的含义。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确定变化量到底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5.选择题中的曲线图通常有以下几种:(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象。

该类试题中,图象中一般会同时涉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酸碱混合液的pH与离子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图象。

(3)沉淀溶解平衡图象。

高考化学:各种酸碱滴定曲线图的突破!

高考化学:各种酸碱滴定曲线图的突破!

高考化学:各种酸碱滴定曲线图的突破!方法指导高考化学各种酸碱滴定曲线图的突破高考频繁出现酸碱中和滴定的图象题,此类题试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不仅考查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问题的思想,而且考查数形结合识图用图的能力,还要求学生能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各种化学过程来解决比较微粒浓度大小问题。

但万变不离其中,离不开指示剂的选择,离不开滴定曲线的认识与应用,离不开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与三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分析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等问题。

滴定曲线的认识: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是以所滴入的酸或碱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以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为纵坐标体现中和滴定过程的曲线图。

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的曲线图,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形状变化不大,但中间突跃大(即酸或碱溶液一滴之差,溶液pH 变化大,出现突变)。

分析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时的离子浓度大小,只要关注水的电离平衡即可,没有其它平衡影响。

强酸滴定弱碱或强碱滴定弱酸的曲线图,突跃小,较平缓;强酸滴定弱碱的起点低(因弱碱pH相对较小),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强碱滴弱酸的起点高(因弱酸pH相对较大),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

分析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时的离子浓度大小,不仅要考虑生成盐的水解平衡,而且还要考虑过量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平衡与水的电离平衡。

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指示剂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变色明显、灵敏,而且要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滴定时pH突跃范围相吻合,这样就能准确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即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

一、强酸强碱互相滴定曲线图的应用例1.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解析:认识滴定曲线图是解题的关键,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突跃大,且恰好中和时溶液pH=7,故酚酞、甲基橙均可作指示剂。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课件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课件

c(Na+)+c(H+)=c(OH-)+c(Ac-)
(3) 物料守恒
Na:Ac=1:1
c(Na+)=c(HAc)+c(Ac-)
强 = 弱 +弱
中性点
(2010·江苏)常温下,用 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 HAc溶液的滴定曲线
[中性点]:pH=7 的点(中和点之前)
NaOH,CH3COOH:终点显碱性,酚酞(8.2-10)
HCl,NaOH:终点显中性,酚酞或甲基橙
【提示】酸碱中和滴定一般不用石蕊作指 示剂,因其变色范围大,颜色变化不明显
2023
2-中和滴定5个点
1-中和滴定相关考点
起始点
室温:0.10 mol·L-1 NaOH溶液滴入20.00 mL0.10 mol·L-1 一元酸HA,
V(NaOH)=20.00 mL(图中c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半中和点
过量点
中性点 中和点
起始点
中和点 中性点
过量点
半中和点
起 始 点 室温:0.10 mol·L-1 NaOH溶液滴入20.00 mL0.10 mol·L-1 一元酸HA,
V(NaOH)=20.00 mL(图中c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考点3——中和滴定:强碱滴定强、弱酸的滴定曲线比较
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20mL0.1mol·L-1的HCl和CH3COOH
滴定形成 HAc-Ac-缓 冲体系,加 入酸碱时pH 变化减弱
①起点不同 ②pH=7用碱不同 ③图像形状不同
pH=1
V1=20mL 突变pH变化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破37 滴定曲线及应用一、【突破必备】1.酸碱中和滴定曲线2. 巧抓“四个点”突破滴定曲线问题(1)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2)抓“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呈什么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3)抓溶液“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4)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

3.滴定曲线的分析以下面室温时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HA溶液为例,总结如何抓住滴定曲线的5个关键点:①点的pH=3,说明HA为弱酸,K a=1×10-5。

②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A-)>c(Na+)>c(H+)>c(OH-)。

③点对应的溶液为中性,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A-)>c(H+)=c(OH-)。

④点对点的溶液溶质为NaA,溶液呈碱性的理由是A-+H 2O HA+OH-(写出离子方程式),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A-)>c(OH-)>c(H+)。

⑤点对应的溶液溶质为NaA和NaOH,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OH-)>c(A-)>c(H+)。

二、【真题示例】【真题示例1】(2016新课标Ⅰ卷)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D.N点处的溶液中pH<12【答案】D【解析】A项用0.10 mol·L-1盐酸滴定20.0 mL 0.10 mol·L-1氨水,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强酸弱碱盐NH4Cl,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项当V(HCl)=20.0 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此时溶液呈酸性,而图中M点溶液的pH=7,故M点对应盐酸的体积小于20.0 mL。

C项M点溶液呈中性,则有c(H+)=c(OH-);据电荷守恒可得c(H+)+c(NH+4)=c(OH-)+c(Cl-),则有c(NH+4)=c(Cl-),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H+4)=c(Cl-)>c(H+)=c(OH-)。

D项NH3·H2O为弱电解质,部分发生电离,N点时V(HCl)=0,此时氨水的电离度为1.32%,则有c(OH-)=0.10 mol·L-1×1.32%=1.32×10-3mol·L-1,c(H+)=K wc-=1.0×10-141.32×10-3mol·L-1≈7.58×10-12mol·L-1,故N点处的溶液中pH<12。

【真题示例2】(2017新课标Ⅰ卷)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K a2(H 2X)的数量级为10-6B .曲线N 表示pH 与lgc-c2的变化关系C .NaHX 溶液中c (H +)>c (OH -)D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 (Na +)>c (HX -)>c (X 2-)>c (OH -)=c (H +) 【答案】D【解析】由K a1≫K a2,则- lg K a1<-lg K a2。

当lgc-c 2=lgc 2-c-时,有pH 1<pH 2,故曲线N 表示pH与lgc -c2的变化关系,曲线M 表示pH 与lgc2-c-的变化关系,B 项正确。

由曲线M 可知,当pH =4.8 时,lgc2-c-≈-0.6,由pH 2=-lg K a2+lgc2-c-可得:lg K a2≈-0.6-4.8=-5.4,K a2=10-5.4=100.6×10-6,故K a2的数量级为10-6,A 项正确。

NaHX 溶液中,c2-c-<1,则lgc2-c-<0,此时溶液pH<5.4,溶液呈酸性,所以c (H +)>c (OH -),C 项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HX -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故当溶液呈中性时,c (Na 2X)>c (NaHX),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 (Na +)>c (X 2-)>c (HX -)>c (OH -)=c (H +),D 项错误。

三、【随堂小练】1. 用0.1 mol/L NaOH 溶液滴定10 mL 0.1 mol/L H 2A 溶液,溶液的pH 与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点溶液中加入少量水:c-c2增大B .B 点:c (Na +)>c (HA -)>c (H +)>c (A 2-)>c (OH -) C .C 点:c (Na +)=c (HA -)+2c (A 2-) D .水电离出来的c (OH -):B>D 【答案】D【解析】向H 2A 溶液中加入少量水,H 2A 、H +的浓度均减小,c-c2=c -c +c2c+=K wc2c+,则c -c2增大,故A 正确;10 mL 0.1 mol/L NaOH 溶液与10 mL 0.1 mol/L H 2A 溶液反应恰好生成NaHA,此时溶液呈酸性,HA-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所以B点有c(Na+)>c(HA-)>c(H +)>c(A2-)>c(OH-),故B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Na+)+c(H+)=c(HA-)+2c(A2-)+c(OH-),C点溶液呈中性,所以c(Na+)=c(HA-)+2c(A2-),故C正确;D点H2A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Na2A,A2-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点为NaHA溶液,HA-电离使溶液呈酸性,抑制水的电离,所以水电离出来的c(OH-):B<D,故D错误。

2.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 mol·L-1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lg c(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A.M点所示溶液导电能力强于Q点B.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C.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答案】C【解析】由于醋酸是弱酸,电离程度很小,离子浓度也较小,M点溶液的导电能力最弱,A错;N点所示溶液为碱性,根据溶液电荷守恒可判断出此时c(Na+)>c(CH3COO-),B错;由于M点的H+浓度等于N点的OH -浓度,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相同,所以两点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正确;Q点的pOH=pH,溶液为中性,而两者等体积混合后生成醋酸钠,水解显碱性,故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略小于醋酸溶液的体积,D错。

3.常温下将NaOH溶液分别滴加到两种一元弱酸HA和HB中,两种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离常数:K a(HB)>K a(HA)B.K a(HA)的数量级为10-5C.当HA与NaOH溶液混合至中性时:c(A-)=c(HA)D .等浓度等体积的HA 和NaB 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 (H +)>c (OH -) 【答案】C 【解析】K a (HB)=c+c-c、K a (HA)=c+c-c,lgc -c=0时 ,c (B -)=c (HB),lg c -c=0时,c (A -)=c (HA),此时K a (HB)、K a (HA)等于对应的c (H +),由图可知横坐标为0时,HB 的pH 比HA 的pH 小,即HB 的c (H +)比HA 的c (H +)大,故K a (HB)>K a (HA),A 项正确;lgc-c=0时,HA的pH 在4.5~5之间,则K a (HA)在10-5~10-4.5之间,10-4.5=100.5-5=100.5×10-5,1<100.5<10,故K a (HA)的数量级为10-5,B 项正确;当HA 与NaOH 溶液混合至中性时,c (OH -)=c (H +)=10-7mol·L -1,K a (HA)的数量级为10-5,设K a (HA)=c+c-c=a ×10-5(1<a <10),则c-c=K a c+=a ×10-510-7=a ×102,故c (A -)>c (HA),C 项错误;lgc-c=0时,HB 的pH 在3.0~3.5之间,则K a (HB)在10-3.5~10-3之间,则K a (HB)的数量级为10-4,K h (B -)=K wK a<K a (HA),故等浓度等体积的HA 和NaB 混合后,HA 的电离程度大于NaB 的水解程度,所得溶液呈酸性,故c (H +)>c (OH -),D 项正确。

四、【课后强化专练】1.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 -1、体积均为100 mL 的两种一元酸HX 、HY 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 固体,lg c (H +)/c (OH -)随加入NaOH 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X 的酸性弱于HYB .a 点由水电离出的c (H +)=10-12mol·L -1C .c 点溶液中:c (Y -)>c (HY) D .b 点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C【解析】未加氧化钠时,相同浓度溶液中,HX 的lgc+c-=12,而HY 的lgc+c-<9,由于c (H +)×c (OH-)=K w ,则HX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故HX 的酸性强于HY ,故A 错误;a 点溶液lgc+c-=12,结合c(H+)×c(OH-)=10-14,可知c(OH-)=10-13mol·L-1,故B错误;c点溶液lg c+c-=6,结合c(H+)×c(OH -)=10-14,可知c(H+)=10-4mol·L-1,溶液呈酸性,此时溶液为等浓度的HY、NaY混合溶液,说明HY的电离程度大于Y-的水解程度,则c点溶液中:c(Y-)>c(HY),故C正确;HY为0.01 mol,b点加入NaOH为0.008 mol,二者按物质的量1∶1反应,故HY有剩余,故D错误。

2.用0.1 mol·L-1的盐酸滴定20 mL约0.1 mol·L-1氨水,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c(H+)=c(OH-)+c(NH3·H2O)B.滴定过程中,当溶液的pH=7时,两者恰好中和C.用酚酞作指示剂比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误差更小D.当滴入盐酸为30 mL时,溶液中:c(NH+4)+c(H+)<c(OH-)+c(Cl-)【答案】A【解析】A.a点时恰好中和生成氯化铵,物料守恒式为c(NH+4)+c(NH3·H2O)=c(Cl-),电荷守恒式为c(NH+4)+c(H+)=c(OH-)+c(Cl-),则c(H+)=c(OH-)+c(NH3·H2O),故A正确;B.两者恰好中和时生成氯化铵,溶液的pH<7,当溶液的pH=7时,氨水未完全反应,故B错误;C.反应终点生成氯化铵,水解显酸性,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即用酚酞作指示剂比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误差更大,故C错误;D.溶液不显电性,遵循电荷守恒,则当滴入盐酸达30 mL时,溶液中c(NH+4)+c(H+)=c(OH-)+c(Cl -),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