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三章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C.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某湖泊中发生了下图所示的变化,则以下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B )。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亦然。
3.为什么说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提示】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减弱外界干扰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利于生态 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
(1)水乡人在河流中淘米洗菜、洗澡洗衣,河水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 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像这样生态系统能在受到干扰时,通过 自我调节 、 自我修复而抵抗变化、保持平衡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2)像苏州水乡的河水那样,生态系统抵抗干扰和维持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 的能力,叫作 抵抗力 稳定性。
3.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
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低;反之,抵抗力稳定性 高。
(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4.许多同学都设计制作过小生态缸,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A )。 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 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
高二年级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必备知识
知识点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和基本研究思路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必备知识
知识点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和基本研究思路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特别提醒: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照射到所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太 阳能没有被生产者固定。 (2)流经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人工投放 的饵料等有机物中的能量。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必备知识
知识点2 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食物网 ③特点 a.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捕食、种间竞争、捕食和种间竞争。 c.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物种数,而非生物数量。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必备知识
知识点2 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意义 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②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 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正确。老虎属于大型肉食性动物,一般在食物链(网)中处于最高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 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在一定的区域内容纳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也越少
6.沼渣还田,将秸秆作为牲畜饲料,牲畜的粪便进入沼气池生产燃料,此过程能提高能量传递 效率吗?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习重难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自主学习与点拨】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知识点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知识点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思考与交流】〖例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草原解析: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题中的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最复杂的是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B。
〖例2〗(2000年上海卷)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解析: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专题8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444314专题8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生产者:通过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中组成成分消费者:加快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结构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养结构(、)生态系统进行、的渠道功能:【真题演练】1、“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
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3、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钱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基石)二、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2、过程3、特点①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在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②易错点1、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没有能量(太阳能或化学能)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汇总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代谢类型组成内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空气、水分、无机盐等/ /生产者自养型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和蓝藻、化能合成细菌,如铁细菌、硝化细菌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等引入生物群落,被生物所利用。
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异养型(1)绝大多数动物(2)寄生生物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最活跃的成分(非必需)分解者异养型(1)腐生细菌和真菌(2)腐食动物和蚯蚓、蜣螂等将动植物遗体、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
物盾循环中的关键成分3.相互关系: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链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组成食物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食物链分析:食物链草鼠蛇鹰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3)食物网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特点:一种生物可同时占有多个营养级。
(4)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5)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变动的分析方法①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数量都会减少。
②“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其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选必2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1生态系统的结构问题探讨大豆是发源于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
大豆田里生长着稗草、苘麻、鸭跖草等多种杂草,分布着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土壤里还有蚯蚓、线虫,以及多种微生物。
每公顷大豆与共生根瘤菌每年固氮可以超过100 kg。
讨论1.大豆根系会给土壤带来哪些变化?2.大豆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3.根据以上讨论结果,请用一句话概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聚焦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营养结构?食物网的复杂性对于解决生态学问题有什么启示?在大豆田中,大豆与稗草、大豆蚜等生物之间,大豆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非生物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哪些生物能够在这一区域内定居和繁衍;生物群落的存在又改变着环境。
在环境条件大体相同的地方,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往往也相近或相似。
这些都说明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范围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ecosystem)。
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一片森林、一个湖泊、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块农田等,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biosphere)。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自然生态系统又可划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可进一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陆地生态系统可进一步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
人工生态系统又可分为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分析生态系统有哪些组成成分,以及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思考·讨论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在森林、草原、农田、湖泊等生态系统中,挑选你和本小组同学熟悉的两个生态系统,分析它们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分之间的联系。
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 能量传递效率
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1)公式:传递效率=
未利用 (t·km-2·y-1)
分解者分解 (t·km-2·y-1)
呼吸量 (t·km-2·y-1)
Ⅳ
1.42
0.42
0.19
0.81
Ⅲ
?
15.00
11.94
39.31
Ⅱ
3 825.37
1 986.70
547.00
1 224.00
Ⅰ
23 804.42
3 252.00
2 877.00
13 850.05
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23 804.42 t·km-2·y-1
B.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6%
C
C.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66.25 t·km-2·y-1
D.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正
常功能
6.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
⇓
散失 —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过程:自身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等。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一营养级
1.各营养级能量流动
关注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粪便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之 间的关系
第二营养级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模型图的拆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不仅存在于生物群落 内部,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A项正确,C项错误;七星瓢虫捕 食蚜虫,二者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相对平衡,B项正确;人体甲状腺激素 分泌的调节也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错误。
【变式训练】 1.下列对生态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平衡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保持不变 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不变的营养结构 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不变 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平衡的能力 答案:D 解析: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其组成成分、营养结构、物质和能量 的收支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
第3章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内
01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容
索 引
02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 (1)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 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3)收支平衡。
2.右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下列对此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 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通常呈正相关 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 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低,与b曲 线相似,A项正确;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 越强,与a曲线相似,B项正确;通常,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二 者呈正相关,C项正确;极地冰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 恢复力稳定性也低,不符合这一模型,D项错误。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生态系统的蓝藻/硝化细胞组成成分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的动物1、结构如:蚯蚓为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细菌、真菌、腐生生物)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文科生了解)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必背知识】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版)
10.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
部分。
11.利用能量流动特点确定食物链(网)
(1)该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
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绿色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4)若猫头鹰的体重增加0.5kg,至少消耗绿色植物12.5kg,最多消耗绿色植物5000kg。
③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知识拓展: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中表示不同关系的一种形式。不同的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量、有机物总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
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
3.能量的传递
(1)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2)各级消费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各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不等于其同化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3)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的转化和散失
5.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分析(定时分析)
图例分析:能量流动图解分析(见右上图)
③少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专题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专题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填空1.生态系统:由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程。
5.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和_________。
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断地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
7.物质循环的特点:_________、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8.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生态系统中恢复平衡的调节机制:_________机制。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_________与_________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考点过关1.(2023·湖南怀化高二期末)稻田养鸭是一种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养殖方式。
在稻田里不用化肥、农药,利用鸭子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疏松土壤,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生产出纯粹无公害的水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水稻固定的太阳能B.在稻田复合生态系统中,鸭子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入水稻,因此不用施肥C.稻田养鸭既提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D.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范围2.(2023·天津南开区高二期末)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D.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3.(2023·辽宁沈阳重点高中高二期末)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课题: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
1.提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跳圆圈舞来传递这一信息。
2
类别
概念
传递形式
物理 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 度、湿度、磁力等, 通过 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物理过程
实例
萤火虫的闪光、 植物五颜六色 的花
化学 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 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 物质
信息素
昆虫的性外激 素、狗利用其 小便记路
行为
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通 过其特殊行为特征传递的
植物或动物 的异常表现
昆虫的舞蹈
信息 信息
及行为
3
D
4
5
1、过程:信源( 信息产生 );信道( 信息传输 );
信宿( 信息接收
)。
2.作用:
(1)生命活动的
正常进行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
繁衍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9
B
例9: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D)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
10
8
例6: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 躲避猎捕。这个事实说明( B )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例7:必须接受光照才能萌发的种子是( C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构造1.概念:在肯定的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2.生态系统的构造——组成成分: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但菟丝子等不是生产者。
消费者:通过自身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有助于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主要是动物,但秃鹫、蚯蚓等属于分解者。
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根原来源。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纽带。
3、生态系统的构造——养分构造(1)食物链(捕食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养分级;终点是最高养分级。
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③养分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养分级级别-1。
(2) 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穿插连接成的简单养分构造。
②形成缘由: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养分级,某一个养分级也会有不同的消费者。
(3)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
(4) 简单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力量越强。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淌1. 能量流淌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过程:自身呼吸作用2. 能量流淌的过程:第一养分级的能量流淌:消费者的能量流淌输入 转化 传递 散失3.能量流淌的特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淌——由于捕食关系不能逆转,能量只能从第一养分级流向其次养分级。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一种单向流动,从太阳能到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再到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会转化为热能,但热能无法再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每个营养级只能保留一小部分能量,大部分能量都会在转化和散失过程中损失。
因此,能量流动的效率很低,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输入太阳能来维持能量流动的持续性。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不变的能力。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源:生态系统内部的负反馈机制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负反馈机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群落会通过自身的调整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当猎食者数量增加时,猎物数量会减少,从而使猎食者数量下降,生态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内部有多种生物和多种生境,这种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为当某一种生物或生境受到外部干扰时,其他生物或生境可以弥补其损失,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不至于崩溃。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1)抗扰能力: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时的抵抗能力。
2)恢复能力: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和代价。
3)弹性: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后,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内。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类型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3.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相关指标分析方法
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相关指标分析方法引言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体、非生物体和它们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内外压力时能够保持功能和结构的稳定性的能力。
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相关指标分析方法对于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来压力时维持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相对稳定性和绝对稳定性来描述。
相对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压力时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回到原来的状态;绝对稳定性则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压力时能够保持稳定状态而不发生转变。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的指标1.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的丰富度、物种的均匀度和物种的多样性指数等。
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在面对环境变化时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2. 功能多样性功能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在功能上的差异。
功能多样性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生态位分布和生态功能的差异,并且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关键的作用。
功能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资源利用能力和养分循环能力。
3. 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互相作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物种之间的网络连接、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方法1. 功能性稳定性分析法功能性稳定性分析法通过评估生态系统中不同功能组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敏感性来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功能性稳定性分析法可以通过抵抗力分析、恢复力分析和可替代性分析等方法来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最大熵理论最大熵理论是一种用于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统计方法。
最大熵理论通过利用信息熵原理,通过最大化系统的熵来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部分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须的生活条件(即:物质和能量)。
生物部分绿色植物【生产者】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植物体本身和其他生物以及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必须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生产者。
还有些化能合成细菌,如:硫细菌、硝化细菌和蓝藻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消费者。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尸体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还有极少数的腐生动物,如:蚯蚓、屎克螂和白蚁等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分解者;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联系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
注:1.生态系统成分中的三个“不等于”(1)生产者≠植物: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某些细菌也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等;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消费者。
(2)消费者≠动物:消费者不一定都是动物,如某些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动物也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蚯蚓是分解者。
(3)分解者≠微生物: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还有某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2.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的分析(1)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相关生物的数量都减少。
(2)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生物数量减少,而作为其天敌的生物数量增加。
(4)在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大量减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的分析结果(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营养结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1. 生态系统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3)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的动物;(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细菌、真菌、腐生生物)。
3、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动物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c、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d、过程:一个来源(上一营养级),三个去向(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e、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金字塔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一般来讲生态系统的营养剂不超过4—5个)。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6. 物质循环:6.1 这里讲的物质是指C、H、O、N、P、S等基本元素的循环6.2 循环是指在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循环6.3 特点:全球性和反复循环6.4 炭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6.5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中6.6 碳在生物间的传递途径:食物链6.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个体群落生态系统
同种生物的某区域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个体生物+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和)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举四个例子:
作用: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
(2)生产者
分类---(自养、异养)生物,可以将转化为、
转化为
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成分,是生态系统的
典例---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
判断并举出典例:
生产者一定是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一定是生产者。
()
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
()
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
()
(3)消费者
分类--- 生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通过自身代谢将转化为。
消费者中包含寄生生物
作用---加快,对于有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的成分,但(是、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典例---人、多数动物、根瘤菌、
寄生的各种病毒、细菌(麻风杆菌、结核杆菌)、菟丝子
菟丝子:植物,(有、无)叶绿体,养,营生,属于者。
分类---消费者据所捕食食物分为初级、次级、三级…消费者
(4)分解者
分类---(自养、异养)生物,营生生活的、、
作用---将
典例---营腐生的动物:蚯蚓、蜣螂
营腐生的真菌:蘑菇、酵母菌、霉菌
大多数细菌营腐生
判断并举出典例:
动物一定是消费者。
()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
()
原核生物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举出例子。
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之间,形成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
生态系统的功能--- 。
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有,对生态系统有净化功能的成分有。
分解者将植物残值败叶和动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释放能量,给绿色植物的是,释放的能量少部分用于的生命活动,大部分以形式散失。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概念---生物间因而形成的营养关系。
植物蝉螳螂黄雀
营养级别
消费级别
食性动物食性动物食性动物
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终点是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最高营养级,因此第一营养级永远是,营养级别=消费级别(+/-)1,食物链由和参与形成,不能反映的成分是。
2食物网
(1)原因: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成的复杂
(2)几个要点:
食物链必须从开始,终点是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最高营养级。
物种越多,食物网越,生态系统能力就越强。
食物链不可能,一般不超过个营养级。
作用通过积累在生物体内,
越高的生物,体内浓度越高。
3意义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和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教材92页。
本节常考类型:
(1)甲乙丁戊
若丙减少,则甲乙丁戊
(2)A
B C
D
E
若C减少,则A (据最的食物链来判断)
若A减少,则后面所有营养级都
若B减少,则C基本不变,原因是
若E全部搬走,则C ,因为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能量最终源头:
能量的输入:通过作用固定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能量的流动:渠道---
形式---
能量的变化:
能量的散失: 作用中以 的形式散失
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熟练说出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去路)
,但 营养级没
有 的这一去向。
注意:摄入量(等于、不等于)同化量,摄入量= + ,
每营养级的粪便(是、不是)本营养级的同化量,是 营养级的同化量。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均包括 和
两种方式。
教材94页图5-7:
图中方框面积越来越小表示随着 的增加,贮存在该营养级生物体内的能量越来越少。
箭头越来越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用于呼吸作用的能量逐渐
递减。
能量去向汇总:
同化量= +
或= + +
或= + + +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 ---因为食物链中的关系是的结果,不可逆转。
2 ---原因有(3个)
能量沿流动的过程是逐级减少的,一般来说,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能够流入下营养级。
能量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量/
能量金字塔---如果将单位时间内数值,由绘制成图,
可形成金字塔形。
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
--教材96页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会倒置吗?
营养级越低,得到的能量一定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一定越,用于呼吸作用的能量一定
越,耗氧量一定越。
一般来说,营养级越高,生物个体数量越、(有反例)
营养级越高,生物个体体内有机物越。
(有反例)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以便维持。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较长时间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
----教材96页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设计,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应用。
如建立沼气池、桑基鱼塘,它们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对,提高了。
提高的是能量传递效率吗?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帮助人们,使。
实例:进行田间管理除草除虫、合理确定载畜量和捕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