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功率教案10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功率》。
详细内容包括: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能正确区分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功率与力、速度之间关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分。
难点: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功率与力、速度关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小车、滑轮组、重物、计时器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动车、洗衣机等,让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1)定义: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平均功率 P = W/t,瞬时功率 P = Fv。
(3)单位:瓦特(W)。
3. 分析:讲解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区分。
4.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研究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一:探究功率与力的关系。
控制速度不变,改变力的大小,观察功率的变化。
(2)实验二:探究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控制力不变,改变速度的大小,观察功率的变化。
6.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2.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分。
3. 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数据,计算物体的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分析题: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其功率大小,并说明原因。
2018-2019高一物理下学期第10周 功率教学设计
功率换算关系:11w=1J/s(板书)是平均速度v,是平均功率P(与v同向)教师:由P = W / t求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内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公式P = W / t 求出的功率是平均功率。
教师:人力直接做功能否像汽车做功那样快呢?汽车做功能否像飞机做功那样快呢?人如果做功过快,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汽车超负荷运转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人做功过快,会引起疲劳、甚至受伤、生病等,汽车超负荷工作会造成发动机熄火或烧毁。
) 教师:奥运长跑运动员能否用100m 短跑的速度来完成5000m 的赛跑路程呢?为什么?(奥运比赛是一种挑战运动局限的比赛,人与机器一样,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短跑运动员在100m 赛跑中,时间不过是十几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时运动员的输出功率是正常时的数十倍。
在5000m 的长跑运动中,运动员不可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因此长跑运动员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赛跑那样的速度。
)说明: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义。
教师:你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以及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是怎样理解的?①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
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
②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实际输出的功率是实际功率。
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称满负荷运行),但不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容易将机械损坏。
机车启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的功率而不是合外力或阻力的功率。
③ 平均功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做功功率的平均值叫平均功率。
通常用定义式P=W/t 描述,只有当物体匀速运动时,才等于瞬时功率。
④瞬时功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功率叫做瞬时功率。
通常用P=Fv 表示,必须注意F 、v 与P 的同时性。
很多机械的铭牌上都标有这台机器的额定功率,请同学将家里的电器设备上的额定功率都记录下来,计算家里的每部机器每天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电能?哪一部机器最耗电?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高中物理功率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功率;2. 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3. 能够解决与功率相关的问题;4. 了解功率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功率计算。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电源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引入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功率吗?功率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何重要意义?”2. 通过实例引出功率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功率的计算方法。
二、展示与讨论(10分钟)1. 展示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2. 通过例题讲解功率计算方法;3. 同学们一起讨论并解答习题,加深对功率的理解。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完成功率实验;2. 拆解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并用计算出的数值计算功率;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讲解功率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的应用,如电灯、发动机、电动汽车等;2. 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功率应用案例,并简单探讨其原理。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分发习题册,让学生进行练习;2. 学生自行完成习题,并相互批改;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功率的理解。
六、课堂作业:1. 完成习题册中的练习题;2. 思考并总结功率的应用场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讨论、实验、拓展、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拓展了功率在生活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对功率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下次课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率的应用意义。
高中物理功率计算时间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计算时间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3. 能够运用功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率的定义;2. 功率的计算公式;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功率的概念;2. 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科书《高中物理》;2. PowerPoint课件;3.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功率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通常用P表示,其计算公式为P=W/t。
2. 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功率的含义。
三、公式推导(10分钟)1.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的推导过程。
2. 强调功率和时间的关系,以及功率和做功的关系。
四、实例演练(15分钟)1. 给出几个实例,要求学生计算功率;2. 学生在板书上计算结果,并解释计算过程。
五、练习训练(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 学生相互交流答案,并讨论解题方法。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 强调功率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功率计算题的作业;2. 强调及时复习和准确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例演练和练习训练,学生对功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功率的概念。
高中物理功率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优秀教案主题:物理功率的理解与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物理功率的单位和计算公式。
3. 能够应用物理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物理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物理功率的单位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 运用功率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为物理功率,并引出学生对功率的认识和应用。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率,并介绍功率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2.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功量,t表示时间。
3. 介绍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并讲解瓦特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三、示例演练(20分钟)1. 给出几个实际例题,让学生计算功率的大小。
2. 让学生结合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讨论交流(10分钟)1. 学生就自己计算功率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
2. 给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利用功率的知识解决问题。
2. 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物理功率的应用方法。
六、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功率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功率的概念和应用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后续教学可进一步拓展功率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教案《功率》
高中物理教案《功率》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计算功率的实际应用,理解功率与效率、时间、能量的关系。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教学重点:1. 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成功解决与功率相关的实例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与效率、时间、能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实例问题。
2. 学生准备: 学生预习功率的定义,了解功率与效率、时间、能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 (10分钟)a. 导入: 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你知道什么是功率吗? 为什么现代社会我们对功率有那么大的需求?b. 引导学生讨论并解释: 功率是做功的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率越大,代表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功率越大的机器设备能够更快速地完成工作。
Step 2: 展示和讲解 (15分钟)a. 教师展示功率的计算公式: 功率 = 做功的大小÷做功所用的时间。
并解释每个符号的含义。
b.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问题进一步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Step 3: 学生探究 (25分钟)a. 学生小组间互相讨论,创造能够理解和计算功率的实例问题,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b.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实例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Step 4: 练习和巩固 (20分钟)a. 学生个人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b. 学生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展示给同桌,互相检查和讨论。
Step 5: 归纳总结 (10分钟)a.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堂课的内容,总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b. 学生回答教师针对课堂内容的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Step 6: 拓展延伸 (选做)a. 学生可自主查询功率与相关概念的更多应用场景和实例问题,并尝试解决。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最新10篇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最新10篇高一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功率的概念,能运用功率的公式P=W /t进行有关计算。
3.正确理解公式P=FVcosα的意义,知道什么是瞬时功率,什么是平均功率,并能用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二、重点难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2.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计算是本节的难点。
3.机车起动问题是本节课对学生的一个能力培养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具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节课学习了功的概念及其计算。
现在我们研究下面两个问题。
(1)质量为2kg的物体在4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沿F1的方向以2 m/s的速度匀速前进16m.在此过程中,有几个力对物体做功,各做功多少?此过程用多长时间?(2)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F2=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16 m。
在此过程中,有几个力对物体做功?各做功多少?此过程用多长时间?(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小结。
)中拉力做功:W11=F1S=64J;阻力做功:W12=-F1S=-64J;时间:t1=s/V=8s.可见,力对物体做功多少,只由F、S及它们间夹角决定,与物体是否还受其它力、物体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无关。
再比较一下,F1、F2做功一样多,但所用时间不同。
说明力对物体做功还有一个快慢问题。
本节课学习做功快慢的描述问题。
板书课题:第二节功率进行新课:(一)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比较。
分析以下事例,归纳出做功快慢的比较方法:运动的快慢用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用表示,我们把描述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功率,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二)功率的概念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
定义式:P=W/t2.单位:国际单位为瓦(W),常用“千瓦”(KW)作功率单位。
1W=1J/S,1KW=1000W。
3.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做功快。
不论在什么条件下,只要明确了功W和所用时间t,就可求出相应的功率。
物理功率的教学教案设计
物理功率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够运用功率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3. 功率的物理意义4.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的物理意义。
2. 难点: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加速、运动员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功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功率的概念,介绍功率的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公式推导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功率现象,如电风扇、洗衣机等,让学生了解功率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功率概念、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功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通信等。
2. 探讨功率与效率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物理知识。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思考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3. 搜集更多的生活实例,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九、课后作业1. 巩固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篇一:高一物理功率教案8】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篇二:高一物理功率教案10】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篇三:高一物理功率教案9】5.3功率学习目标:1. 理解功率的的概念。
2. 理解功率的公式p=w/t,并能运用其进行有关的计算。
3. 正确理解公式p=fv的意义,知道什么是瞬时功率,什么是平均功率,并能用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4. 能用公式p=fv讨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
学习重点: 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p=fv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p=fv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一、功率p1.功率的定义:2.功率的定义式:3.功率的单位:4.功率是标量。
5.物理意义:【例一】一台抽水机每秒能把30kg的水抽到10m高的水塔上,不计额外功的损失,这台抽水机的输出功率是多大?如果保持这一输出功率,半小时能做多少功?取2g=lom/s。
1.表达式推导:三、力的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1.平均功率①描述力在一段时间内做功的快慢。
②计算公式: p=w/t①应用②③式计算时注意:力f必须是恒力,v为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③平均功率对应于一段时间或一个过程,并且同一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功率一般不相同,因此说平均功率时一定要说明是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2.瞬时功率①力在某一时刻的功率,对应于物体运动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
p=fv (f与v同向时)式中v表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例二】质量m=2kg的物体从距地面45m的高处自由下落,在t=-2s的时间内重力所做的功等于多少?在这段时间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多少?在这段时间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多少?在2s末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等于多少?四、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1.额定功率:指动力机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额定功率是动力机器的重要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器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
2.实际功率:指机器工作时实际输出的功率。
《功率》教案精选10篇
《功率》教案精选10篇《功率》教案 1(一)教学目的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的意义(反映电流做功的快慢)、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P=UI)和单位(瓦);能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计算用电器(只限于一个)的电功率问题。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具1.标有不同额定电压和不同功率的灯泡各一个。
2.45伏左右的电源一个。
3.安培计、伏特计、变阻器各一个。
4.灯座一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2)电力机车上的电动机和电扇上的电动机。
哪个做的功多?(引导学生如下回答:不能确定,因为未告诉各自做功的时间。
在相同时间内,肯定电力机车做的功比电扇大得多,但如果电力机车做功时间很短,电扇工作时间很长,那就不一定了。
)2.引入新课由复习提问自然引入:电力机车和电扇的电动机做功大小不好比较,那末它们做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答:做功快慢不同,电力机车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多,电扇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少)为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引人电功率的概念。
3.讲授新课(1)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这个单位时间就是1秒钟,如果通电时间为t秒,电流所做的功为W焦,则电功率是P=W/t∵W=UIt∴P=UI即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2)电功率的单位。
第一册中学过功率的单位是瓦,即每秒钟做功1焦其功率为1瓦。
电功的单位也是焦,所以电功率的单位也是瓦。
由P=UI可知:U的单位为伏,I的单位为安,P的单位就是瓦。
(以上均采用边讲边启发的方式得出)电功率的单位还有千瓦1千瓦=1000瓦。
l焦=1瓦·l秒=1瓦·秒如P取千瓦,t取小时为单位,则得一电功的新单位:千瓦时(kw·h)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瓦·秒=3.6×106焦联系上节课讲的电功单位"度",可知1千瓦·时=1度注意:"度"是生活中的说法,今后一律用千瓦·时。
高中物理 《功率》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探究影响功率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功率的物理意义。
3. 影响功率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难点:影响功率的因素,如何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影响功率的因素。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率的概念。
2. 讲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讲解功率的定义,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3. 实验演示: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影响功率的因素。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课堂问答和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解释。
2. 根据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对实验方法进行指导和改进。
3. 根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节奏,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
八、教学延伸1. 探讨功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机械、电子等领域。
2. 研究功率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如速度、力、能量等。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测量物体做功的功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掌握。
2. 难点: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功率的测量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率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将功率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实验环节: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做功的功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功率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编写完毕,仅供参考。
如有需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评价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
2. 介绍功率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空、汽车等。
3. 探讨如何提高功率的途径,如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设计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2. 实验器材:测量仪器、实验用具3. 多媒体课件: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实际应用案例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第二课时:分析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实验测量物体做功的功率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高中物理功率有关的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有关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2. 学会计算功率的大小;
3.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4. 锻炼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难点: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导线等;
2. 实验材料:电池、灯泡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实验仪器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功率的概念是什么;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功率?功率与电压、电流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功率的实验(15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3.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功率的大小,并进行讨论。
三、讲解与总结(10分钟)
1.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及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2. 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明白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四、实验报告(10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结论等内容;
2. 学生进行实验报告展示和讨论。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锻炼了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功率实验,拓展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功率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功率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物理功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分解力的方法2、学生会用作图法求分力,并能根据作图法说出力的分解在理论上是无限的3、学生能结合实际需要对指定力进行分解,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的大小,能用作图法分析分力的变化4、学生能结合问题体会力的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力的分解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实际情况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指定的力成为本课的重点,而判定分力的方向则成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课题引入实验演示,引入新课教师演示:两个绳提起矿泉水瓶,一根绳也可以实现。
复习合力分力概念,明确合成的规律。
问题引入:一个力提起重物,能否用两个力来代替。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为后续学习活动提供时间保障。
(2)引导学生发现,在活动中发现规律力的分解多样性的活动设计问题引导:请同学们画两个力,用来替代事先画在投影片上的力。
学生活动:用彩笔把作图分解。
完成作图后,将作图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教师引导:作图是否正确判断依据是什么(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叠加不同分组展示并追问:都正确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力的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力的分解的不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设计意图:实验器材常见,贴近生活。
矿泉水瓶即便落地,破坏作用很小。
通过活动,自然驱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同时用定性分析替代定量计算,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矢量的合成和分解定则问题情境:某人向东行走了30m,又向北行走了40m,这个人的运动位移是多少学生活动:求解总位移,总结发现位移的合成也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师生总结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
学生总结: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物理量均为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运算法则。
而标量只需按照算术法则进行相加。
教师引导: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简化成三角形定则。
通过在黑板上图解的方法让学生看出矢量求差的方法。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10
课题
§5.3功率
课型
新授课(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 , 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常指平均功率, 为瞬时功率
2、 ,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师:公式p=w/t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生1:p=w/t指平均功率.
生2:我觉得用这个公式也可以表示瞬时功率,当△t→0。时,即表示瞬时功率.
师(微笑鼓励):这位同学补充得非常好.我们在什么地方也学过这种方法?
生:在对速度进行定义时我们也用了这种方法,速度的定义式是v=x/t,这个公式即可以表示平均速度,也可以表示瞬时速度,方法是当△t→0时,公式表示的速度就是瞬时速度.
生(同时回答):它们做功的快慢不同.
师:怎样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呢?
生:它们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不同,第一台起重机做功所用时间长,我们说它做功慢;第二台起重机做同样的功,所用的时间短,我们说它做功快.
师:这样研究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生:它们做的功相同,在做功大小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生1:由功率的定义式可知,功率的单位由功和时间的单位决定,功率的单位应该是J/s.
生2:我记得初中所学的功的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
师:这两种表示方法是等效的,以后我们就用瓦特作为功率的单位,符号是w.除了瓦特这个单位之外,功率还有一些常用单位,例如千瓦(kW),它和W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W=1 000W.另外还有一个应该淘汰的常用单位马力,1马力=735 W.
物理功率的教案高中
物理功率的教案高中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掌握功率的单位和换算。
3. 能够应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功率的单位和换算。
教学难点:1. 功率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入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率。
2. 示范一些例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作用。
二、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0分钟)1. 介绍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 = 功 ÷ 时间。
三、讲解功率的单位和换算(10分钟)1. 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W)。
2. 讲解功率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进行功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功率并验证计算公式。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应用功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 学生讨论解题过程,解答疑惑。
六、总结与习题训练(5分钟)1. 综合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和换算。
2. 布置功率的习题训练。
教学反馈:1. 对学生在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物理功率的知识。
拓展:1. 分组进行物理功率相关实验,探究功率的应用。
2. 拓展讨论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器功率、马力等概念。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掌握功率的单位及其换算。
3. 熟练运用功率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4.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功率概念。
教学重点: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率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和实验题目、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引入功率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涉及到功率。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定义功率:功率是物体做功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2.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等于做功W与时间t的比值,即P=W/t。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带领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解答问题。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电器的功率。
2. 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电器的功率并记录数据。
3.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数据计算不同电器的功率。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练习册上的功率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测量,更加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率概念。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功率的测量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
2. 难点:功率公式的应用,功率的测量实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功率?为什么需要学习功率?2. 讲解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 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4.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分组进行功率测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功率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搜集学生应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与效率的关系,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功率?2. 介绍功率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空发动机、电动汽车等。
3. 探讨功率在生活中的节能减排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学》。
2. 实验器材:秒表、卷尺、测力计等。
3. 多媒体课件。
4. 网络资源:有关功率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课后作业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运动员跑步时需要调整呼吸频率?2. 请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功率?3.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高中物理功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功率教案
主题:功率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功率的概念:请学生回顾力的定义和功的概念。
2. 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功率?有什么应用?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功/时间。
2.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P=W/t,其中P为功率,W为做的功,t为时间。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若干个计算功率的例题让他们尝试解答。
2. 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并讲解解题思路。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并互相纠正。
四、应用(10分钟)
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功率的概念求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教学重点,强调重要知识点。
2.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强思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高中物理教案《功率》
高中物理教案《功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和单位。
2.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
3.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功率”这个词,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功率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回答: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物体做功越快。
二、探究功率的定义1.演示实验:展示一个小车在不同坡度上滑行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车在坡度为0°、30°、60°时滑行的情况。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3.学生回答:坡度越大,小车滑行的速度越快,说明做功的快慢与坡度有关。
三、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1.讲解功率的定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2.引导学生推导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其中W表示做功,t表示时间。
3.讲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P=Fv,其中F表示力,v表示速度。
四、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问题1.举例讲解: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发动机功率为100kW,求汽车的牵引力。
2.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回指导。
3.讲解答案:F=P/v=100kW/(60km/h×1000m/km×1h/3600s)≈550N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与力和速度的关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功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了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六、课后作业(1)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速度为10m/s,求小球上升过程中的功率。
(2)一辆自行车以15km/h的速度行驶,车轮半径为0.6m,求自行车的功率。
2.拓展阅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师:功率的这种定义方法叫做什么定义方法?
生:比值定义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物理量也是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定义的?
生l:这样定义的物理量非常多,例如密度的定义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压强的定义是压力和面积的比值,电阻的定义是电压和电流的比值等等.
生2:高中物理中的速度的定义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
师:某一个物理量与时间的比值叫做这个物理量的变化率,速度是位移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功率应该叫做功的变化率.你还能不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生:一天内温度在不同时段变化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可以用温度的变化率来表示温度变化的快慢.
师:刚才这位同学举的例子很好,希望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更多的这种表示的例子.
师:公式p=w/t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生1:p=w/t指平均功率.
生2:我觉得用这个公式也可以表示瞬时功率,当△t→0。
时,即表示瞬时功率.师(微笑鼓励):这位同学补充得非常好.我们在什么地方也学过这种方法?
生:在对速度进行定义时我们也用了这种方法,速度的定义式是v=x/t,这个公式即可以表示平均速度,也可以表示瞬时速度,方法是当△t→0时,公式表示的速度就是瞬时速度.
师:这种方法叫做极限的方法,我们在今后学习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这种方法,希望大家认真体会.
师:下面大家阅读教材7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一段,提出问题,你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交流与探究]
把一枚硬币放在书的封面上,打开书的封面形成一个斜面,并使硬币开始下滑,如图5.3—1所示.仔细分析一下,在下滑的过程中硬币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哪些力没有做功?如果使斜面的倾角增大,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倾角增大时,功率是否也增大?
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生:实际功率: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师: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是什么?
生: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如果大于额定功率容易将机器损坏.
师:那么在机车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是指的牵引力的功率还是合外力的功率?
生:应该是指的牵引力的功率,因为发动机是提供牵引力的.
师:在功的公式中功与力和位移有关,功率的定义式中功率与功和时间有关,那么功率和速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通过几个相关的公式来推导一下.
三、功率和速度
(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推导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
生:根据功的计算式w=FLcosa和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可以得到P=FLcosa/t,
机器名牌上标注的功率值是 ,是发动机 工作是的功率,实际功率往往 这个值。
三、功率与速度
1、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从开始计时到时刻t 发生的位移为l ,若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这力所做的功W =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F 的平均功率为P = ,用速度表示为 。
2、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从开始计时到时刻t 发生的位移为l ,若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这力所做的功为W =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F 的平均功率为P = ,用速度表示为 。
3、当机械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为 , 要增大牵引力就必须 ,也可以通过 来提高速度。
反馈练习
1.一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 时刻F 的功率是( )
A .m T F 22
B .m T F 2
C .m
T F 22 D .m T F 222
2.卡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经时间t 前进距离s ,速度达到最大值m v 。
设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恒为P ,卡车所受阻力为f ,则这段时间内,发动机所做的功
为( )
A .Pt
B .fs
C .Pt -fs
D .t fv m
3.火车从车站开出作匀加速运动,若阻力与速率成正比,则( ) A .火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越来越大,牵引力也越来越大 B .火车发动机的功率恒定不变,牵引力也越来越小
C .当火车达到某一速率时,若要保持此速率作匀速运动,则发动机的功率这时应减小
D .当火车达到某一速率时,若要保持此速率作匀速运动,则发动机的功率一定跟此时速率的平方成正比
4.同一恒力按同样方式施于物体上,使它分别沿着粗糙水平地面和光滑水平抛面移动相同一段距离时,恒力的功和平均功率分别为1W 、1P 和2W 、2P ,则二者的关系是( )
A .21W W >、21P P >
B .21W W =、21P P <
C .21W W =、21P P >
D .21W W <、21P P < 5.如图8-8甲所示,滑轮质量、摩擦均不计,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