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1热空气和冷空气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与技术:(1)明白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明白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实验学会冷热空气对流和风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三、教学预备:气球、蜡烛、火柴、纸杯、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有关孔明灯视频、PPT课件。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充满空气的气球或塑料袋,提问:老师手拿的那个是什么?面装的是什么呢?3、若是对着你的脸放掉气球中的空气,你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4、学生讨论、交流。
五、谈话:这是上节课咱们已经研究学习过空气的性质,明白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是会流动的。
(二)研究热空气是如何流动的谈话:其实啊,空气还能够分为热空气和冷空气(同时板书课题)。
咱们先来研究热空气(同时板书)是如何流动的。
同窗们,你们明白空气受热后会如何流动吗?实验1:感觉热空气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别离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周围、下方,感觉什么地方最热?(安全教育)1.学生猜想。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适才,哪位同窗说得对呢?下面咱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6.学生回答。
7.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2:研究热空气的流动一、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3、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三)探讨热空气上升的原因谈话:空气受热为何会上升呢?咱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想、交流。
实验3:熟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在木棍两头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维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
第2课热空气和冷空气设计理念本课主要指导学生探究空气是否是流动的,空气流动的常见原因,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空气流动的路径,并了解风的成因。
第一部分: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认识空气是流动的,发现空气定向流动的常见原因。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知道冷空气会下降,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利用。
第三部分:借助蚊香的烟雾,观察空气流动的路径,探究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教学目标1、能有依据地对空气具有流动性作出假设,并能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会记录。
2、能借助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并能描述。
3、空气是流动的以及流动的常见原因。
4、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5、了解风的成因。
6、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利用。
7、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证明空气的流动气球、塑料袋、扇子、纸、小风车、蜡烛、火柴等。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1)大小相同的两个纸袋、支架、横杆、蜡烛、火柴等。
(2)有关孔明灯、热气球的图片。
寻找空气流动的路径透明水槽、蚊香、火柴等。
重点难点重点: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风。
难点:利用实验证明空气的各种性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把书翻到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是会流动的吗”,又是个问题,先来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板书课题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二、自主学习1、风的形成(1)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什么感觉?小组讨论体验(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板书流动的空气风(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有关空气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从学生的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2、空气的流动(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板书热空气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演示P6实验二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③冷空气是下沉的板书猜想答案(下沉)3、冷热空气的对流(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用实物投影展示把观察结果写在P72(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4、热空气的用途(1)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画流动图(2)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板书热气球孔明灯(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三、课外拓展制作热气球、孔明灯板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流动的空气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气球孔明灯教后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第1课时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2.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3.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4.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5.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掌握冷热空气的对流。
教学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方法在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性质的基础上,本课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的话题,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了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空气会流动么?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二、新授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③冷空气是下沉的3、研究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①为什么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
②演示纸袋不平衡的实验,学生观察在加热的空气的过程中,塑料袋有什么变化,手握住袋顶有什么感觉?③试着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
学生讨论、自我总结冷热空气的性质。
三、练习1、空气受热或受冷后会往哪儿流动?2、试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四、总结1、通过对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研究,你有什么样的发现?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2、那么,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冷热空气流动的情况是怎样呢?五、作业完成练习,回去把今天所学的空气的性质讲于爸妈听。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第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以及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有兴趣研究空气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研究自然的欲望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难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导学流程一、快乐导入1、复习巩固提问: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呢?2、进行猜测质疑:提问:看到这个问题,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是怎么想的呢?板书课题《空气是流动的吗》3、那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做个小试验吧二、明确目标出示并解读目标三、自主学习1、风的形成(1) 分组试验提出问题:如果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并且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会有什么感觉?让学生汇报归纳总结:空气是会流动的(2)讲解: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风的形成是空气的流动造成的(3)验证试验结果提出要求:同学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空气会流动吗?四、合作探究空气的流动提出问题:自然界中的空气又是怎么流动的呢?导学流程(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演示P6实验二总结归纳:热空气是上升的(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①质疑: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②结合生活实际推论: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③的吃结论:冷空气是下沉的(3)、冷热空气的对流质疑并提出问题: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呢?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4)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5) 了解冷热空气对流图并归纳总结热空气的用途(1)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2)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五、分层练习1、动手制作,提高学生兴趣。
2014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
2014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苏教版《科学》教材小学四年级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单元的第2课《热空气与冷空气》。
本单元是根据内容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
首先是认识热空气怎样流动,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其次是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接着,学生将了解人们如何利用热空气,制作热气球。
最后,我们将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
通过一年的研究,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但分析概括能力还不是很高。
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实验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并了解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引导性和启发性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包括通过游戏进入、课堂实验观察、演示引导等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让学生提与课题有关的问题,猜有可能会出现的现象,自主做有关的实验,并大胆地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
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猜测、验证等方式,学生将获得自己的观察结果。
最后,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知道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并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结合作精神。
为了确保课堂成功,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了蜡烛、打火机、纸蛇、纸杯、细木棍、细绳和实验报告单等材料。
此外,我还为分组实验准备了大号透明塑料袋、双面胶、打火机和蜡烛。
首先,我通过展示火柴棒燃烧实验的PPT来引入课题,并在黑板上写下“热空气和冷空气”。
我希望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也蕴含着科学知识。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如“热空气和冷空气会往哪儿流动呢?”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以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测的能力。
热空气和冷空气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四年级(上)科学(苏教版)
一、概述四年级的教材从内容看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的是综合单元也有专门的单元,大多数还是一个整合的单元,如《冷与热》单元就是一个整合性强的单元。
从探究过程技能看其中第一次出现了假设和搜集证据的单元,所以这节内容特别重要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参与学习的是四年级学生, 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该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空气的冷热有一定的感知。
同时,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有较强的兴趣,动手实验能力不断在加强,对生活中隐含科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活动的分析能力还不强。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我采用了实验法、分析法、猜想——探究法等方法组织教学。
首先以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阐明本课的学习内容,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探究冷空气和热空气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热空气和冷空气|苏教版(1)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循环流动形成了风,“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天气现象,“风”看不见,摸不到,但是能感觉到,风的形成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四年级小学生又是首次接触这一知识的学习,学习的难度较大。
本节课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等学习活动中,通过直观的教学操作、演示,遵循循启发性、系统性的原则,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体验科学知识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中,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的第2课。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空气的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时期,关于风的形成的原因学生的前概念比较浅显,根据学生的这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风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能从小关注生活中的常见的自然现象。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科学知识,关不断的探求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科学知识的习惯。
四、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知道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降,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空气的流动。
2、认识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3、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认识风的形成。
4、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应用,初步知道一些科学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对空气的流动提出问题,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2、能与同学主动交流关于冷空气与热空气流动有关的科学知识。
3、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心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空气的流动。
教学难点:认识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热空气和冷空气|苏教版(3)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法库县叶茂台镇中心小学邓磊《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空气受热后比冷空气轻并上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2)乐于亲近科学,有研究科学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的话题,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认识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匀引起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形成风。
三、学情分析: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导致期末考核评价差异较大。
本期改进措施:1、课堂常规常抓不懈,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强化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探究素养;3、加强每单元课堂作业与课后观察,调查作业的检查评价;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五、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火柴、纸杯、细线、木棍、纸蛇、PPT课件。
六、信息技术的使用七、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充满空气的气球。
提问:同学们,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再次探索空气的奥秘。
大家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气球)那么,你们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空气)2、如果对着你的脸放掉气球中的空气,你会有什么感觉呢?(答:我会感觉有一股强烈的气流扑面而来。
)(师:嗯,说的非常好,看来你一定亲身体验过。
)(答:我也玩过这种小游戏,气球吹在脸上有一种凉凉的感觉。
)(师:嗯,你真细心。
热空气和冷空气-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热空气和冷空气-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简单地分辨出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不同特征。
2.学生能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3.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感受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差别。
4.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不同特征。
2.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2.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
2.活动式学习法。
3.讨论式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表、模型、实验等,简单地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不同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两种气体的不同之处。
2. 探究实验(30分钟)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差别。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两个气球,一个装满了热水,一个装满了冰水,让学生分别触摸这两个气球,体会其不同的温度。
又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指轻轻地在上空疾走或手摇扇子,观察手指的变化。
3. 实践应用(20分钟)通过实验,学生已经了解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不同特征和运动规律。
现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气球能够飞上天空?为什么风筝会在天上飞?4. 总结归纳(10分钟)最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并在归纳过程中,梳理出学生有疑问或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加以解答。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学习法、活动式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思考中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表现积极,反应热烈。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多采用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效果。
热空气和冷空气-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热空气和冷空气 - 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为:•理解并掌握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掌握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形成原因;•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通过展示和讲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热气和冷气的形成原因;•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2.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展示和讲解,加深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理解。
3. 教学过程3.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看到不同季节里天空的变化和云彩的形状,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氛围。
3.2 新知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运动规律,并引导学生能够将这些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3.2.1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热空气是比冷空气温度高的气体,冷空气是比热空气温度低的气体。
我们可以感受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温度不同。
3.2.2 热气和冷气的形成原因当太阳直射着地面时,地面受到的紫外线会吸收和释放热量,使地面的温度上升,形成热气。
而在夜晚或天气较凉的时候,地面的温度下降,少了热量,形成冷气。
3.2.3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热空气向上运动,冷空气向下运动。
热空气在运动中会冷却,温度下降,最终成为冷空气。
而冷空气在运动中会受到热气的加热,温度升高,最终成为热空气。
3.3 实验演示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例如,可以将一小块木片放在热水中加热,然后放到冷水中观察,可以看到木片上升,并发生运动。
3.4 总结归纳通过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理解。
4. 教学评估本节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师观察学生上课表现,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布置小作业或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下一节课前,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评价。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空气和热空气》教案科目:科学年级:小学四年级上册单元:冷空气和热空气教师:XXX教案目标:1. 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特点和运动规律;2. 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和影响;3. 通过实例和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黑板、彩色粉笔、PPT或实验视频;2. 学生:教科书《冷空气和热空气》,笔记本,实验器材(如热水、冷水、两个小瓶子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画面或播放PPT或实验视频,有关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特点和运动规律,让学生猜测图片或视频中的现象是由冷空气还是热空气引起的。
2.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或视频中的现象,引出学习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目的。
Step 2: 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读教科书《冷空气和热空气》第一部分,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2. 教师讲解教科书内容,提问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运动原理。
Step 3: 实验或示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个小瓶子里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瓶子里装有冷水,让学生猜测瓶口会从哪个小瓶子里冒出来的水蒸气更多。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数据的方式,验证学生的猜测。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冷空气和热空气的作用。
Step 4: 讨论和思考(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形成和影响,例如城市和乡村的温度差异、大陆和海洋的气温差异等。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例如:为什么夏天有时会出现雷阵雨?早晨为什么空气清新?Step 5: 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回顾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写一篇关于冷空气和热空气形成和影响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和示例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能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活动背景本次教学活动是针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中的一节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旨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点,能够说出形成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原因。
2.技能目标:学生掌握使用比较法来区分热空气和冷空气,并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点,能够通过比较来区分热空气和冷空气。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气体随温度变化而扩散的现象。
教学策略1.讲授策略:借助PPT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2.探究策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不同。
3.合作策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准备好PPT课件及相关的实验器材。
2.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
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幅描绘盆景温室的图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温室里面会很热?2.了解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了解一下热空气和冷空气两种气体的特点,例如:“热气球是如何升起来的?”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都有一份实验器材,要求学生用手接触管子两端的金属片,记录感受。
(5分钟)2.讨论对比,让学生补充实验中没注意到的问题,然后老师对照起高度来,帮助学生理解热空气在空气中占据了比较大的而体积的特点。
(10分钟)3.播放与热气球相关的热空气信息,引导学生探究热气球的原理,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5分钟)总结(10分钟)1.回顾本次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如何比较热空气和冷空气,以及他们的特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科学四上《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四上《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让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应用三个部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热和冷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从而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掌握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知道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区别,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3.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性质。
4.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应用:讲解热空气和冷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暖气、空调等。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应用,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热空气和冷空气。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热空气和冷空气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一、使用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2课《热空气和冷空气》。
二、实验器材列举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全部器材,可分组列举。(一)改进前:蜡烛、打火机、纸蛇、打火机(二)改进后:热空气探究支架、打火枪、固体酒精、纸蛇、涂有变温油墨的纸筒、塑料袋、细绳,软尺图1 热空气探究支架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操作简单,科学有味运用支架支撑,固定袋子形状,学生可单人实验,也可相互协作,操作简便,但大大增加了实验成功率。
这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在娱乐中,多感官的感受热空气的存在,解决了原器材中争议的部分,增强学生的探究爱好。
安全环保,携带便利器材中运用打火枪和固体酒精制造火源,加大了实验的安全性,整套装置均设置为可拆卸性,且可横向纵向向外舒展,收取存放不占空间,携带方便。
增强探究,一物多用本实验在课本中放飞孔明灯这一环节进行了拓展,不局限于感受式的体验了热空气使袋子向上升,同时结合实际,探究阻碍升空高度的因素。
除了能够探究热空气,还可研究教材中与热源有关的内容,例如《热的传递》、《吸热与散热》等课程。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本实验要紧探究空气加热后会向上升这一知识点,并延伸运用到生活实际,孔明灯如何飞上天的,结合本实验的重点与难点,由浅入深的设计一系列实验,拓展运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明白热空气向上升2.明白热空气会带动周围空气的流淌3.明白热空气是使孔明灯向上升的要紧因素(二)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找到热空气的位置2.能够设计探究阻碍袋子升空因素的实验,并明白得对比实验的方法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三)科学态度1.善于发觉生活中包蕴的科学现象,并在课堂上探讨研究2.运用课堂所学,联系生活(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阻碍教学重点:明白热空气向上升教学难点:明白得设计探究阻碍袋子升空高度的对比实验六、实验教学内容(一)第一部分: 多感官感受热空气在火焰周围的位置(二)第二部分: 借助纸蛇观看热空气的波动(三)第三部分: 在教室内放飞“孔明灯”(四)第四部分:探究阻碍袋子上升高度的因素七、实验教学过程(一) 多感官感受热空气在火焰周围的位置1.查找生活中热空气藏在哪儿?运用蜡烛点火找到,用触觉找到热空气。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1
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物体觉察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规律。
2.了解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3.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讲述:张老师这有一个大塑料袋,现在我要把它放在火焰上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我还要请二位同学上来帮忙,大家看仔细喽!2.教师演示放飞塑料袋。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4.学生交流。
(袋子慢慢地鼓起来,然后往上升了;袋子瘪掉了,然后往下降。
)如果学生只说到袋子上升和下降,就追问:谁还观察到袋子有什么变化?根据学生回答画图板书。
5.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降)6.反问:真的是这样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
(板书:热空气和冷空气)[设计意图:放飞塑料袋的实验过程简单、现象明显,一下引起了学生的惊叹,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热空气轻上升1.讲述:老师这有二个杯子,是空杯子吗?(里面有空气)这是二个大小相同并装满空气的杯子,这二杯空气怎么样?(一样多)对,它们的体积相同。
出示PPT,等会儿请同学们用手拎住木棒中间的一根线,然后用燃烧的蜡烛烤热其中较低一端纸杯内的空气,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分组实验。
3.交流汇报。
(用蜡烛火焰烤过的热杯子那端向上翘。
)4.提问:蜡烛火焰烤过的纸杯向上翘说明了什么?(一样多的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5.小结:说的非常正确,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翘了。
[设计意图: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要让学生研究,就需要借助能让空气具象的东西,通过纸杯天平,学生有了清晰地感知,为学生形成热空气轻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三、探究冷空气重下降1.谈话:现在我点燃一根香,我们看到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为什么会向上升?现在我用一个水槽倒扣把它盖住,猜猜这烟会怎样流动呢?小组内讨论一下,把你们的猜想用箭头画出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是针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的教学。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本课教学时间为45分钟,采用PPT课件+教案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概念及其特性。
2.能够简单描述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3.了解气温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
三、教学内容1.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3.气温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性•通过PPT引入问题:今天下课后,你推开窗户,感觉室外的空气是热的还是冷的?为什么?•学生自主回答,老师进行引导,引出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概念及特性。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
2. 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通过PPT演示引入问题:热空气和冷空气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为什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形成对热空气和冷空气运动规律的初步认识。
•老师可以利用场景再现或者实验演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规律。
3. 气温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通过PPT的演示引入问题:计算机房的温度多少度?我们怎么来测量它?•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测量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气温计等工具,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气温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1.PPT展示法2.师生互动式教学法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前提问,对学生对热空气和冷空气的了解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
2.课中适当加入互动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全面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误解,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辅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在引入疑问和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问题的选取和设置,以及教师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降
空气流动形成风
课后反思
2.汇报:什么是风?风是怎样流动的?
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
(10′)
⒉对“热空气怎样流动”进行预测,操作“纸蛇”实验查明原因。
1.提出问题:热空气怎样流动?设计怎样的实验能验证假设?
2.提示:怎样制造“热空气“?。
3.参与实验过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4.倾听。
5.交流后引导学生实验:如果将“纸蛇”放在没有点燃的蜡烛上方会怎样?
⒈提出问题:由此,你想到在自然界中,如果地面上各处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⒉倾听并让学生补充完整。
⒊小结:冷热不同使空气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⒈结合课文P8#上图组内交流见解。
⒉汇报:简述风的流动路径。
⒊互述:风的成因。
让学生运用学习所得的过程。
先解释后播放视频。
(3′)
全课总结
学生说说本课中的收获。
(7′)
⒊对“冷空气怎样流动”进行预测,并通过亲自感受查明
⒈让学生观看p7#上图,引出假设。
⒉提示:怎样制造冷空气?
⒊出示冰块,让学生感受。
⒋板书:冷空气会下降。
⒈对“冷空气怎样流动”提出假设。
⒉讲述方法。
⒊用冰块感受冷空气的流动
⒋汇报。
(8′)
⒉观察空气流动路径,分析原因。
⒈参与学生的观察活动。
⒉倾听,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⒊参与分组讨论。
⒋倾听。
⒌提示:如果线香不点燃,空气还会流动吗?
⒍板书要点:冷热不同形成了空气的流动。
⒈分组进行观察,并描述空气流动的路径。(记录在P72#)
⒉汇报:描述空气流动路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热空气和冷空气|苏教版(1)
《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以及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3、了解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4、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难点:认识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蜡烛、火柴、木棍、纸蛇、、大小相同的纸杯两只、细线。
2、上网查找利用热空气的事例。
3、教师准备热水、冰块、集气瓶、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空气的哪些性质?(占据空间、能被压缩、有一定质量、会流动)2、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二、学习新课(一)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谈话:那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呢?2、分组实验1(参照第6页插图)①、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向哪里流动?②、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学生汇报:(纸蛇在转动、热空气在火焰的上方。
)4、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即热空气会上升。
这是为什么呢?(二)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1、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2、学生猜测3、实验2:在长木棍两端用线各倒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用手提住木棍中央的线,使木棍保持平衡;把燃烧的蜡烛放在其中的一个纸杯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4、汇报实验结果。
(底下点蜡烛的纸杯会上翘)5、问:为什么会这样呢?6、讨论、汇报7、小结:烛火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8、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利用热空气向上升的原理来做事,你知道吗?举例说说。
(孔明灯、热气球…...)8、汇报课前查阅的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的资料。
(三)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2、学生猜测。
3、教师演示实验:冷热空气的对流。
(参照课本第7 页)把两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一个弄热,一个弄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指导学生探究空气是否是流动的,空气流动的常见原因,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空气流动的路径,并了解风的成因。
第一部分: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认识空气是流动的,发现空气定向流动的常见原因。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知道冷空气会下降,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利用。
第三部分:借助蚊香的烟雾,观察空气流动的路径,探究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二、教学目标:
1、能有依据地对空气具有流动性作出假设,并能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会记录。
2、能借助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并能描述。
3、空气是流动的以及流动的常见原因。
4、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5、了解风的成因。
6、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利用。
7、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体会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
证明空气的流动:气球、塑料袋、扇子、纸、小风车、蜡烛、火柴等。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大小相同的两个纸袋、支架、横杆、蜡烛、火柴等;有关孔明灯、热气球的图片。
寻找空气流动的路径:透明水槽、蚊香、火柴等。
四、重点难点:
重点: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风。
难点:利用实验证明空气的各种性质。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把书翻到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是会流动的吗”,又是个问题,先来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板书课题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探究新知:
1、风的形成:
(1)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什么感觉?
小组讨论体验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板书流动的空气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有关空气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
从学生的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
2、空气的流动: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板书热空气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演示P6实验二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冷空气是下沉的
板书猜想答案(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用实物投影展示
把观察结果写在P72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画流动图
(2)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板书热气球
孔明灯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三)、课外拓展: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七、板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流动的空气风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沉
热气球孔明灯八、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