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化学命题研究+热点分析+强化训练一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202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D.温度
答案 B
解析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克”等,故不选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
尔(mol)”,故选B;时间的单位是“秒”“分钟”等,故不选C;温度的单位
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尔文”“摄氏度”等,故不选D。
-6-
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课标导引
知能构建
知能构建
典例2(2020年浙江1月学考,改编)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
罗常数
NA
摩尔质量 M
g·mol-1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气体摩
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标准状
Vm
L·mol-1
况(0 ℃、101 kPa)下Vm约为22.4 L·mol-1
-3-
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课标导引
知能构建
知能构建
摩尔质量以 g·
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1-
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课标要求
1.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
及其变化。
2.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
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
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课标导引
知能构建
学业质量水平
1.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
中的重要作用。(水平1)
2.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水平1)
-2-
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课标导引
知能构建
知能构建
考点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热点强化训练: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计算【解析】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热点强化训练: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计算【解析】

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计算1、(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 x 的化学式,可利用离子交换和滴定地方法。

实验中称取0.54g 的FeCl x 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 -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 -和OH -发生交换。

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 -用0.40 mol ·L -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mL 。

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 x 中x 的值 (列出计算过程)。

(2)准确称取2.26gNaClO 2粗品,加入盛有20.00mL 刚煮沸并冷却过的水、足量10%的稀硫酸和30.00mL 质量分数为40%的KI 溶液(足量)的碘量瓶中,立即密封并摇晃碘量瓶至试样完全反应,再加入淀粉作指示剂用浓度为3.00mol/L 的Na 2S 2O 3溶液滴定(已知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ClO +4I -+4H +=2I 2+Cl -+2H 2O ,2-2--22346I +2S O =S O +2I ),若三次平行实验测得消耗的Na 2S 2O 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30.00mL ,则粗品的纯度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使用的水未煮沸,则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解析】(1)由题意可得下列关系式:FeCl x —xCl ——xOH ——xHCl ,则n(Cl) =n(Cl—) = n(OH —) = n(HCl) =0.0250L ×0.40mol ·L -1 = 0.01 mol , m(Fe) = 0.54g –0.10 mol ×35.5g ·mol -1 = 0.19g ,n(Fe) = 0.19g/56g ·mol -1 = 0.0034 mol 。

n(Fe)∶n(Cl) = 0.0034∶0.010 ≈ 1∶3,即x = 3。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物质的量第8讲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物质的量第8讲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第8讲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课程标准] 1.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

2.了解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3.初步建立化学计算的思维模型。

方法一 关系式法的应用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的一种简化的式子。

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表示出来,将多步计算简化为一步计算。

高考题量大、时间紧,对于涉及多步计算问题,如滴定试验的有关计算,奇异运用关系式法,可大大缩短答题时间。

BaCrO 4常用于制备颜料、陶瓷、玻璃、平安火柴等。

为了测定某铬酸钡样品中BaCrO 4的含量,进行如下试验:w g 样品――→过量HI 溶液盐酸I 2、Cr 3+、Ba 2+、Cl -――――――――――――――――――→V mL c mol ·L -1 Na 2S 2O 3标准液终点已知:杂质不参加反应;滴定反应为I 2+2S 2O 2-3 ===2I -+S 4O 2-6 。

(1)写出BaCrO 4与过量HI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2)BaCrO 4的摩尔质量为M g ·mol -1,则样品中BaCrO 4的质量分数为 %(用代数式表示)。

[解题导引]分析流程中的物质信息 ―→确定产物 ―→依据得失电子配平 ―→找出已知量和目标量 ―→找出关系式 ―→进行计算解析: 依据题示信息,BaCrO 4中+6价Cr 元素被还原成Cr 3+,HI 中I -被氧化成I 2,依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2BaCrO 4+6I -+16H +===2Ba 2++2Cr 3++3I 2+8H 2O ,由滴定反应知, 2BaCrO 4~3I 2~6Na 2S 2O 3,3n (BaCrO 4)=n (Na 2S 2O 3),则样品中BaCrO 4的质量分数为cVM 1 000×3w ×100%=cVM30w%。

答案: (1)2BaCrO 4+6I -+16H +===2Ba 2++2Cr 3++3I 2+8H 2O (2)cVM30w归纳总结学生用书第37页归纳总结对点练1.测定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考点核心突破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章末专题讲座课件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考点核心突破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章末专题讲座课件

m(HCl)=10 mol×36.5 g· mol 1=365 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65 g w= ×100%=36.5%, 365 g+635 g 1 000ρw c(HCl)= M 1 000 mL· L-1×1.18 g· cm-3×36.5% = - 36.5 g· mol 1 =11.8 mol· L 1。
解析
A 项水中所含中子数为 6NA,不正确;氢氧
化铁胶粒是若干氢氧化铁粒子的聚集体,B项不正确;
盐酸为强酸,完全电离,其溶液中不存在 HCl分子, D
项不正确。 答案 C
[练习2] 下表为四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 的量浓度的数值,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四种溶液中密度最 小的是 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w(%) 物质的量浓度 c(mol·L-1) A.HCl KOH HNO3 CH3COOH HCl
(2)M
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 (或相对分子质量 )。在应用M时易忽视或 用错单位。
(3)Vm 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时约等于22.4 L·mol-1。 使用时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错误: ①忽视使用条件,将任意条件下的 1 mol气体的体
积都当成22.4 L,或认为非标准状况下的1 mol气体的体
学计算,并体会其桥梁作用,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归纳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之间的联系,构 建网络化体系。
2.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注意使用中易出现的误 区。 N m V气 掌握四个基本公式:n= =M= = c· V(液) NA Vm
(1)NA 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为: mol - 1 ,近似值为: 6.02×1023 。有关 NA 的正误判断的试题,一般综合性 强,考查知识点多,常设置许多“陷阱”,解题时要特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讲座1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讲座1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

跟 踪 练 习
说法都是错误的。


高考总复习· 化学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策 略 指 导
②忽视物质的状态,误将气体摩尔体积用于固体或 液体。如“标准状况下18 g H2O的体积为22.4 L、在标 准状况下22.4 L SO3的物质的量是1 mol”的说法都是错 误的。 (4)V(液) 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在使用时易出现两方面的 错误:
典 例 剖 析
=0.002 6 mol, 设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最多不超过 x mL,则 n(HCl)=1 mol· L-1×0.001x L=0.001x mol, 根据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 得
跟 踪 练 习
0.002 6=0.001x,x=2.6。


高考总复习· 化学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解析】
策 略 指 导
224 L (1)n(HCl)= -1=10 mol, 22.4 L· mol

m(HCl)=10 mol×36.5 g· mol 1=365 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典 例 剖 析
365 g w= ×100%=36.5%, 365 g+635 g 1 000ρw c(HCl)= M 1 000 mL· L-1×1.18 g· cm-3×36.5% = - 36.5 g· mol 1 =11.8 mol· L 1。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策 略 指 导
(3)Vm 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时约等于22.4 L·mol-1。 使用时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错误: ①忽视使用条件,将任意条件下的 1 mol气体的体
典 例 剖 析
积都当成22.4 L,或认为非标准状况下的1 mol气体的体

高考化学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2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含解析)

高考化学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1.2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含解析)

专题1.2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了解溶液的含义。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热点题型一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例1.某MgCl 2溶液的密度为1.18 g·cm -3,其中Mg 2+的质量分数为5.1%。

300 mL 该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 A .0.37 mol B .0.63 mol C .0.74 mol D .1.5 mol 【答案】D【解析】c (Mg 2+)=1 000×1.18×5.1%24≈2.5 mol·L -1n (Cl -)=2.5 mol·L -1×2×0.3 L=1.5mol 。

【提分秘籍】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方法 (1)c =n V =m 液×w M ×V =1 000ρ×V ×w M ×V =1 000ρwM(2)w =m 质m 液=c ×V ×M V ×1 000×ρ=cM 1 000ρ【特别提醒】c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1,ρ为溶液密度,单位g·cm -3,w 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 -1。

【举一反三】已知某饱和NaCl 溶液的体积为V mL ,密度为ρ g·cm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1,溶液中含NaCl 的质量为m g 。

(1)用m 、V 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

(2)用w 、ρ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

(3)用c 、ρ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热点专题讲座1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热点专题讲座1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1.归纳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之间的联系,构建网络化体系。

2.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注意使用中易出现的误区。

掌握四个基本公式:n=NN A =mM=V气V m=c·V(液)(1)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为mol-1,近似值为6.02×1023。

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一定体积的气体中所含原子数、分子数。

考查较多的是Cl2、NH3、CH4、O2、CCl4等。

②一定量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

考查较多的是Na、Mg、Cu等。

③一定体积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所含电解质的离子数或分子数。

如AlCl3溶液、K2SO4溶液等,特别要注意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判断。

(2)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在应用M时易忽视或用错单位。

(3)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时约等于22.4 L·mol-1。

使用时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错误:①忽视使用条件,将任意条件下的1 mol气体的体积都当成22.4 L,或认为非标准状况下的1 mol气体的体积一定不是22.4 L。

②忽视物质的状态,误将气体摩尔体积用于固体或液体。

(4)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在使用时易出现两方面的错误:①将溶剂的体积或溶剂和溶质的体积之和错误当成溶液的体积;②两种溶液混合,将两溶液的体积之和错误当成混合后的总体积。

(5)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

计算过程中常考查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综合应用题,换算中容易出现错误或出现单位上的混乱;再就是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中易出现单位的错误。

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3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电子2 molB.1 mol C5H1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7N AC.浓度均为0.1 mol/L的CH3COONa、CH3COOH混合溶液100 mL中所含CH3COO-和CH3COOH的微粒总数为0.02N AD.标准状况下11.2 L CH4、CD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5N A解析:选B。

备考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章物质的量及计算第2讲化学中的常用计算方法专项训练_热重曲

备考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章物质的量及计算第2讲化学中的常用计算方法专项训练_热重曲

专项训练-热重曲线1.[物质结构+热重曲线][2023银川质检]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广泛应用在化学工业、农药、医药等领域。

2.50 g CuSO4·5H2O脱水过程中部分中间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甲,热重曲线如图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CuSO4·3H2O中,部分H2O分子通过配位键与Cu2+结合B.CuSO4·3H2O转化为CuSO4·H2O过程中,H2O分子间的氢键被破坏C.113 ℃时,CuSO4·3H2O已分解为CuSO4·H2OD.1 000 ℃以上,CuSO4·5H2O分解的最终固体产物为CuO解析由CuSO4·3H2O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部分H2O中的O提供孤电子对,Cu2+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A项正确;分析CuSO4·3H2O和CuSO4·H2O的结构可知,CuSO4·3H2O 中两个与铜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并且与外部的水分子以氢键结合的水分子随温度升高而失去,得到CuSO4·H2O,所以CuSO4·3H2O转化为CuSO4·H2O过程中,水分子间的氢键被破=0.01 mol,113 ℃时固体质量为1.78 g,减坏,B项正确;n(CuSO4·5H2O)=2.50g250g·mol-1少了 0.72 g,恰好为0.04 mol H2O的质量,故113 ℃时所得固体为CuSO4·H2O,C项正确;1 000 ℃以上,固体质量为0.72 g,其中Cu元素质量为0.64 g,则氧元素质量为0.72 g=0.005 mol,此时固体为Cu2O,D项错误。

-0.64 g=0.08 g,物质的量为0.08g16g·mol-12.[2023南昌模拟]ZX2Y4·W2Y 是一种白色晶体粉末,不溶于水,用于陶瓷上釉等。

专题(一)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

专题(一)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

【解析】选A。Al3++3OH-====Al(OH)3↓,则Al3+的物质的量 浓度为
0 .2 3 m ol L
1
,则c(Al3+)×3+c(K+)=2c(SO42-),则
c(K+)=0.2 mol/L。
【训练3】(1)有15 g A物质和10.5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7.2 g C物质、1.8 g D物质和0.3 mol E物质,则E物质 的摩尔质量是_____。
气体物质 的分子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物质的量
溶质的物质的量 × V(溶液)(L)
成分元素的原子、 离子的物质的量
÷ V(溶液)(L)
溶解度 (g)
溶质质 量分数
´
1000r M
¸
1000r M
溶液中溶质的 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溶液的配制
容量 瓶的 使用
(2)V2O3和V2O5按不同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可按化学计量数发生
完全反应:xV2O5+yV2O3 ====zVnO2n+1 ①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x∶y为_____,可得到V6O13; ②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x∶y为_____,可得到V3O7; (3)已知某种由KCl和NaCl组成的混合物中,钾、钠离子的物
设置许多“陷阱”,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
点: ①一定体积的气体中所含原子数、分子数。考查较多的是Cl2、 NH3、CH4、O2、N2、CCl4等。
②一定量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考查较多的 是Na、Mg、Cu等。
③一定体积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所含电解质的离子
数或分子数。如AlCl3溶液、K2SO4溶液等,特别要注意混合溶 液中粒子浓度的判断。

第03讲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卓越讲义(学生版)

第03讲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卓越讲义(学生版)

第03讲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01 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1.差量法应用原理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某种差量进行计算的方法。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在反应中产生的差量,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相关差量与物质有关量的正比关系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

2.差量法的解题关键是找准研究对象。

通常有:①固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是固体。

②气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是气体。

③液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是液体。

3.解题的一般步骤(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

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3)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理论差量”“实际差量”与物质相关量的比例关系,然后列比例式求解。

2CO的质量分数。

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请列式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关系式法含义是一种巧妙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因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以根据中间物质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相应关系式。

2.应用关系式法的思维模型(1)叠加法(如利用空气、木炭、水蒸气制取氨气)C +H 2O (g )=====高温CO +H 2CO +H 2O (g )=====高温CO 2+H 2}⇒{C +2H 2O (g )=====高温CO 2+2H 2N 2+3H 2=====高温、高压 催化剂2NH 3}⇒3C +2N 2+6H 2O ===3CO 2+4NH 3由空气、木炭、水蒸气制取NH 3过程中,C 和NH 3的关系式为3C ~4NH 3。

(2)元素守恒法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最终氮元素可完全转化到硝酸中,由氮元素守恒知:NH 3~HNO 3。

热点专题系列1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地位

热点专题系列1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地位

[特别提醒] 题: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要注意以下问
①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量的关系,所以不 纯物质的量只有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按化学方程式列出 比例式进行计算;
②列式要注意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③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清楚,步骤简练,且列式时注意 单位; ④解题过程中各步的结果和最后的结果都要注意有效数字 的处理; ⑤对于化学反应过程复杂的题目,可以采用巧解方法,如 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终态分析法 等。
解后反思:高考考查化学计算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结起 来就是几种基本类型和方法技巧,在复习时注重方法指导,掌 握常见的几种计算技巧,相信在高考中化学计算不会成为高考 中的关键障碍。
热点专题系列(一)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地位
物质的量是贯穿整个中学化学始终的重要基本概念。在高考 中,对物质的量及其相关计算的考查每年必考,以各种形式渗 透到各种题型中,与多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最经 典的考查方式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本计算和物质的量应用 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考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掌握关于物质的量的化学计算,并体会其桥梁作用,需从 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归纳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之间的联系,构建网络 化体系。
答案:B
解析: 点燃 4CnHm+(4n+m)O2――→4nCO2+2mH2O ΔV 4 32 4n+m 4n 4+ m 72
列方程得4/32=(4+m)/72,解得m=5,即氢原子数的平均 值是5,由于乙烷和丙烯均含有6个氢原子,所以利用十字交叉

,可计算出乙炔的体积分数为1/(1+3)×100%=25%。
2. 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桥梁,物质的量 应如何运用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中呢?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之 间的化学反应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 (2)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意义(以Na2O2与CO2的反应为 例 ):

第03讲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卓越讲义(学生版)

第03讲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卓越讲义(学生版)

1.差量法应用原理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某种差量进行计算的方法。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在反应中产生的差量,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相关差量与物质有关量的正比关系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

2.差量法的解题关键是找准研究对象。

通常有:①固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是固体。

②气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是气体。

③液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是液体。

3.解题的一般步骤(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

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3)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理论差量”“实际差量”与物质相关量的比例关系,然后列比例式求解。

2CO 的质量分数。

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 g ,请列式计算该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

第03讲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01 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1.关系式法含义是一种巧妙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因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以根据中间物质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相应关系式。

2.应用关系式法的思维模型(1)叠加法(如利用空气、木炭、水蒸气制取氨气)C +H 2O (g )=====高温CO +H 2CO +H 2O (g )=====高温CO 2+H 2}⇒{C +2H 2O (g )=====高温CO 2+2H 2N 2+3H 2=====高温、高压 催化剂2NH 3}⇒3C +2N 2+6H 2O ===3CO 2+4NH 3由空气、木炭、水蒸气制取NH 3过程中,C 和NH 3的关系式为3C ~4NH 3。

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专题1.2 物质量在化学实验中应用1.了解溶液含义。

了解溶解度、饱与溶液概念。

2.了解溶液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并能进展有关计算。

3.了解物质量浓度含义。

了解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方法。

热点题型一 物质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换算例1.某MgCl 2溶液密度为1.18 g·cm -3,其中Mg 2+质量分数为5.1%。

300 mL 该溶液中Cl -物质量约等于( )A .0.37 molB .0.63 molC .0.74 molD .1.5 mol【答案】D【解析】c (Mg 2+)=1 000×1.18×5.1%24≈2.5 mol·L -1n (Cl -)=2.5 mol·L -1×2×0.3 L=1.5 mol 。

【提分秘籍】物质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换算方法(1)c =n V =m 液×w M ×V =1 000ρ×V ×w M ×V =1 000ρw M(2)w =m 质m 液=c ×V ×M V ×1 000×ρ=cM 1 000ρ【特别提醒】c 为溶质物质量浓度,单位mol·L -1,ρ为溶液密度,单位g·cm -3,w 为溶质质量分数,M 为溶质摩尔质量,单位g·mol -1。

【举一反三】某饱与NaCl 溶液体积为V mL ,密度为ρ g·cm -3,溶质质量分数为w ,物质量浓度为c mol·L -1,溶液中含NaCl 质量为m g 。

(1)用m 、V 表示溶液物质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

(2)用w 、ρ表示溶液物质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

(3)用c 、ρ表示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错误! mol·L -1〔2〕1 000ρw 58.5mol·L -1 〔3〕000ρ)×100%热点题型二 溶液稀释、混合计算与判断例2、 V mL Al 2(SO 4)3溶液中含有Al 3+m g ,取V 4 mL 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 mL ,那么SO 2-4物质量浓度为 ( ) A.125m 36V mol·L -1 B.125m 9Vmol·L -1 C.125m 54V mol·L -1 D.125m 18Vmol·L -1 【答案】A【解析】 V 4 mL 溶液中Al 3+物质量为m g ×1427 g·mol -1=m 108 mol ,稀释后溶液中Al 3+物质量浓度为c (Al 3+)=m 108 mol 4V ×10-3 L =250m 108V m ol·L -1,c (SO 2-4)=32c (Al 3+)=32×250m 108V mol·L -1=125m 36V mol·L -1。

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

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

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摘要:物质的量是高中阶段最基本的化学概念之一,本文简要探讨了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平时教学特别是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对此多加强调,使学生切实理解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所起的作用,并能够善加运用,提升实际解题能力。

关键词: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方程式;核心作用物质的量是高中阶段最基本的化学概念之一,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的教学思考与体会就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作一简要探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的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表示出可物质的粒子数的关系,也就是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并具有这样的关系式:化学计量数之比=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各物质的量之比。

基于这样的关系可知,由于物质的量和粒子的个数具有正比关系,所以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各物质的量、粒子数以及物质的量成正比,由此就为通过已知量求未知量提供了契机基本途径。

如对于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化学计量数之比、粒子(分子)数之比及物质的量之比均为4:5:4:6。

某种程度上这一点可视为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而物质的量在其间实际上起着一种桥梁连接作用,它架起了宏观物质的量入质量、体积与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会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应着重指出的是,以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作为计量标准,可以与相对原子质量的计量标准1/1212C的质量巧妙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物质的摩尔质量在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同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这就使得相关计量和计算大大简化。

这一点也是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的核心作用的体现。

二、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物质的量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要以物质的量为核心,充分挖掘题设中的隐含条件,全面分析题给信息,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的解题步骤,一般可分为这样几步:①结合题设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②求出已知物和未知物的量(根据题目具体情况,可用质量、体积等表示,要对应写在方程式中化学式的下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
【命题研究】物质的量是七大基本物理量之一,是贯穿整个中学化学始终的重要基本概念。

在高考中,虽然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对物质的量及其相关计算的考查每年必不可少,它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各种题型中,与多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热点分析】把握关于物质的量的化学计算,并体会其桥梁作用,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归纳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之间的联系,构建网络化体系。

2.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注意使用中易出现的误区。

熟练掌握四个基本公式:
()A m
V N m n c V()M V ====⋅气液N (1)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为:mol —1,近似值为:6.02×1023。

有关N A的正误判断的试题,一般综合性强,考查知识点多,常设置许多“陷阱”,解题时要特别注意。

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定体积的气体中所含原子数、分子数。

考查较多的是Cl2、NH3、CH4、O2、N2、CCl4等。

2一定量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

考查较多的是Na、Mg、Cu等。

3一定体积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所含电解质的离子数或分子数。

如AlCl3溶液、K
SO4溶液等,特别要注意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判断。


(2)M
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在应用M时易忽视或用错单位。

(3)V m
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时约等于22.4L·mol—1。

使用时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错误:
1忽视使用条件,将任意条件下的1mol气体的体积都当成22.4L,或认为非标准状况下的1mol气体的体积一定不是22.4L。

如“1mol O2的体积为22.4L、常温下0.5mol NO的体积一定不是11.2L、44g CO2的体积为22.4L”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2忽视物质的状态,误将气体摩尔体积用于固体或液体。

如“标准状况下18 g H2O的体积为22.4L、在标准状况下22.4L SO3的物质的量是1mol”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4)V(液)
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在使用时易出现两方面的错误:
1将溶剂的体积或溶剂和溶质的体积和错误当成溶液的体积;
2两种溶液混合,将两溶液的体积和错误当成混合后的总体
积。

如“40 g NaOH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是1L、1L NH3溶于1L H2O中所得溶液的体积是2L”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5)c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

计算过程中常考查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综合应用题,换算中容易出现错误或出现单位上的混乱;再就是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中易出现单位的错误。

【强化训练】
【训练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0.1mol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 A
B.1mol羟基(—OH)中电子数为10N A
C.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 I2则生成的水分子数为6N A
D.常温常压下,1mol C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
【解析】选A。

A项,NH4NO3的物质的量为0.1mol,氮原子数为0.2N A,尽管NH4+水解,但氮原子数不变,A项正确;B项,羟基电子数为9,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9N A,B项错;C项,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3mol I2生成的水分子数为3N A,C项错;D项,常温常压下,1mol C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D项错。

【训练2】在Al 2(SO 4)3、K 2SO 4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c (SO 42—)等于0.2 mol/L ,当加入等体积的0.2 mol/L 的KOH 溶液时,恰好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K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2 mol/L B.0.25 mol/L
C.0.45 mol/L D.0.225 mol/L
【解析】选A 。

Al 3++3OH —====Al (OH )3↓,则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2 mol L 3
-⋅,则c (Al 3+)×3+c (K +)=2c (SO 42—),则c (K +)=0.2 mol/L 。

【训练3】(1)有15 g A 物质和10.5 g B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2 g C 物质、1.8 g D 物质和0.3 mol E 物质,则E 物质的摩尔质量是_____。

(2)V 2O 3和V 2O 5按不同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可按化学计量数发生完全反应: xV 2O 5+yV 2O 3 ====zV n O 2n+1
1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x∶y 为_____,可得到V 6O 13;
2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x∶y 为_____,可得到V 3O 7;
(3)已知某种由KCl 和NaCl 组成的混合物中,钾、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此混合物中,KCl 的质量分数是_____,已知混合物中含6 mol Cl —,那么此混合物中有NaCl _____g 。

【解析】(1)由质量守恒得:m (E )=(15 g+10.5 g )—(7.2 g+1.8 g )=16.5 g ,M (E )=16.5 g÷0.3 mol=55 g·mol —1。

(2)1不妨取z=1,则2x+2y=6同时5x+3y=13得x=2y=2同理可求2。

(3)不妨取n (K +)=1 mol ,则w (KCl )=74.5 g/(74.5 g+2×58.5 g )≈38.9%
m(NaCl)=2/(1+2)×6 mol×58.5g/mol=234.0 g 答案:(1)55g·mol—1(2)12∶125∶1(3)38.9% 23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