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I型

合集下载

骨科常见遗传性神经肌肉病

骨科常见遗传性神经肌肉病

步态异常
❖ 共济失调(下肢→上肢)、构音障碍、眼震、眼肌麻 痹、慢眼活动、锥体束征、视网膜色素变性、锥体外 系征、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和痴呆等
❖ 痴呆多见于SCA1、SCA2型,SCA2可有腱反射↓, SCA3常伴面、舌肌搐颤和突眼,SCA7有视网膜色素 变性
❖ 头部CT或MRI显示小脑脑干萎缩
指鼻试验不准
运动神经元病
世界五大绝症之一
• 运动神经元病 • 癌症 • 艾滋病 • 白血病 • 类风湿
四大神经退行性疾病
运动神经元病 亨廷顿氏病 老年性痴呆症 帕金森氏病
(运动神经元病)MND 被称作“世纪顽症”,病情 进展十分凶险。在中国,有20万“渐冻人”,实 际上可能更多。
• 生存期:自确诊后, 2-5年(多),10年以上(少 10%),50年(霍金1人);
萎缩、周围神经(多发感觉周围神经轴索受损)、心脏 (心脏扩大、心肌肥厚、结缔组织增生、铁沉积)
神经系统
❖ 小脑-感觉共济失调:行走不稳、易跌倒(躯干共济 失调)→ 辨距不良→ 言语不清(言语缓慢、爆发性 言语)、肌张力↓
❖ 感觉缺失:深感觉↓→ 浅感觉↓、腱反射↓ ❖ 眼球运动异常、视神经萎缩(30%)、神经性耳聋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 临床资料 年龄、性别、症状和体征
• 系谱分析 两代以上、同胞
• 常规 辅助检查 血清学检查(肌酶谱、血清铜蓝蛋白)、电生理、影像学检查和
病理学检查 • 遗传物质及基因产物检测:
染色体检查:21三体综合征、 基因诊断:假性肥大肌营养不良、脊肌萎缩症等 基因产物检测:假性肥大肌营养不良
按主要受累部位
❖ 周围神经病(CMT、HNPP-遗传性压迫易感性神经病、 Refsum病-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样病)

肌电图基础

肌电图基础
……
神经传导研究(NCSs)
MCV
正中神经 在腕部刺激,记录电
极(G1)在拇短展肌 (APB)肌腹,参考 电极(G2)放置在肌 腱。
Adapted from fig 3-1, Preston and Shapiro
CMAP
波幅(负向 波波幅或峰 峰波幅)
潜伏期(起 始潜伏期)
周围神经损伤病理类型
正常
华勒变性 节段性脱髓鞘 轴索变性
ADAMS AND VICTOR’S PRINCIPLES OF NEUROLOGY( Eighth Edition)
肌电图检查的目的
Preston and Shapiro,fig 1-2,
肌电图内容
神经传导速度(NCV) 针极肌电图(EMG) 重复电刺激(RNS) 单纤维肌电图(sfEMG) 皮肤交感反应(SSR) 瞬目反射(BR)
小力收缩-运动单位电位(MUAP)
测定指标:时限、波幅和多相波百分比
异常MUAPs(1)
神经源性损害
时限增宽20% 波幅增高 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异常MUAPs(2)
肌源性损害
时限缩短20% 波幅降低 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大力收缩
正常
单纯相
病理干扰相
重复电刺激(RNS)
称?) 神经病变的病理是?(轴索性,脱髓鞘性还是混合的) 是否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家族史? 是否有相关的病史?(糖尿病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病
,维生素缺乏,HIV等) 有无职业或中毒的原因?
电生理检查
1)证实周围神经病的存在 2)确定严重程度和类型 3)确定轴索,髓鞘的损害类型 4)最重要的,病理机制是轴索损害还是

腓骨肌萎缩症相关致病基因初步研究

腓骨肌萎缩症相关致病基因初步研究

腓骨肌萎缩症相关致病基因初步研究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 又称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周围神经遗传病。

根据神经病理生理特征,遗传方式可分为脱髓鞘型(CMT1),轴突型(CMT2)和特异性中间型周围神经病(DI-CMT),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MT1(AR-CMT1,又称CMT4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健反射减弱或消失、轻到中度远端感觉减退等[1]。

腓骨肌萎缩症临床和遗传学异质性很广泛,其发病率约为1/2500,是最常见且重要的一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

据报道,约40多个致病基因,部分CMT遗传位点被定位,致病基因被克隆使准确的基因诊断成为可能,从而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疾病预后和遗传咨询信息。

本文根据文章报道对几种主要亚型作简要叙述。

1.CMT1型CMT1A占CMTl的70%~80%,致病基因为pmp22,定位于17p11.2;CMT1B占CMT1的5%~10%,与定位于lq22的MPZ基因突变有关;CMT1C占CMTl的l%~2%,与定位于16p13.1-p12.3的LITAF(SIMPLE)基困突变有关;CMT1D在CMT1中不到2%,与定位于lOq21.1-q22.1的EGR2基因突变有关;CMT1E在CMT1中不到5%,与PMP22基因点突变有关;CMT1F/ CMT2E在CMT1中不到5%,与因定位于8p21的NEFL基因突变有关。

临床表现多见起始于下肌远端的无力萎缩,伴感觉缺失,可累及上肢,神经系统检查可见小腿肌肉明显萎缩,呈“鹤腿样”表现[2]。

2.CMT2型CMT2A1与定位于1p36的KIFlB基因突变相关;CMT2A2在CMT2中占20%以上,是目前最常见的CMT2亚型,与定位于1p36.2的MFN2基因突变相关;CMT2B与RAB7A基因突变相关;CMT2D可能是GARS基因突变导致;CMT2I/2J型和MPZ突变的家系;CMT2F与HSP27/HSPB1突变相关,CMTL与HSP22/HSPB8,Benndorf等研究表明HSP22与HSP27存在相互作用;AR-CMT2A与LMNA基因相关;临床症状与CMTl相比,运动系统受累较感觉系统更明显。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Ⅰ型肌电图的特点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Ⅰ型肌电图的特点
最常见 的 C T类型 , 电图和周 围神经传导速度是诊断腓 骨肌 萎缩症 的可靠 方法 , M 肌 并能预测疾病的进展程度。
【 关键词 】 肌电生理;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 肌萎缩
di 1 .99 ji n 17 0 6 .0 0 1.2 o: 0 3 6 /. s.6 2— 3 9 2 1 .3 0 1 s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4 1 4 7 104; 7 5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7 0 6 (0 0 1 6 2— 39 2 1 )3—17 0 6 5— 2
遗传性运 动感 觉性 周 围神经 病 ( h r t C ac —Mai ot o r e—T oh dsae 简称 C T 临床 特点是 上下 肢远 端肌 肉进行 性 无力 i s, e M ) 和萎缩 ,伴有轻到 中度感 觉减 退 , 反射 减弱 和 弓形 足等 。 腱
胞增生形成洋 葱头样改变 ; 家族 史阳性 ; 弓形足或脊 柱 ④ ⑤
3 6例患者进行腓 浅神经和正 中神经 、 尺神经 S V测定 , C 其中 l 8例腓浅神经感 觉诱 发波未引 出, 8例正 中神经感 觉诱 发波未引 出, 其余 患者 的 S V均 减 慢或 波 幅降低 。腓浅 神 C 经 、 中神经 、 正 尺神经 的平均传 导速度 分别为 ( 5 3 2 .2±5 1 ) .2
m S( 18 4 .5 / 、 2 .7- 9 )m/S及 ( 6 1 ± .2 - 4 2 .6 6 1 ) SS A ,N P分
侧凸 ; ⑥排 除其它病 因。患者须具备上述 第① 、 、 ② ⑥3条加 上第③ 、 、 中任何 一条 , ④ ⑤ 或家 族 中已有确诊 者 , 再具 备①
对3 6例患者 的胫 前肌 ,0例患 者 的小 指展肌 进行 E 3 MG 检测 , 均表 现为神经源性 损害 , 中 2 其 6例出现插入 电位延长 ( 2 2 % )4例出现纤 颤 电位 ( 1 1 % ) 3 7 .2 , 1 . 1 ,0例 出现 运 动单 位 电 位 时 限 延 长 ( 3 3 ) 2 例 出 现 多 相 波 增 多 8 .3 % , 3 ( 3 8 % )2 6 .9 ,8例 出现 巨大 电位 (7 7 %) 7 .8 。 检测 3 6例患者 的腓 神经 、 胫神经 、 中神经 和尺神经 的 正 MC , 中有 1 V 其 2例腓 神经未 引 出运动 诱发 电位 ,2例腓 神 2 经 MC V减慢 , 平均为 (4 1 2 .4±1 .0 /S波 幅降低 , 均 0 4 )m , 平 为 ( . 3±2 4 )mV;1例胫 神经未 引 出运动 诱发 电位 ,5 23 .7 2 1 例胫神经 MC 减慢 , V 平均 为 (0 1 2 . 2±6 4 )i , 幅 降 .3 n /s 波 低, 平均为 ( .5± .8 V; 1 1 0 2 )m 正中神经 4例未引 出运动诱发

拟诊讨论

拟诊讨论
多发性硬化:本患者发病有缓解复发、症状和体征具有时间和空间多发性特点,不排除该诊断。多发性硬化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多,脑脊液检查可有IgG寡克隆区带,影像学检查示侧脑室前角和后角周围、半卵圆中心多发斑点状异常信号影。下一步可行脑脊液检查。
病毒性脑炎:本病常急性发病,以高热及高级智能障碍为主症,脑脊液可有细胞数、蛋白轻度增高,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滴度增高,头颅影像学多表现为大脑颞叶、额叶的异常信号。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则表现为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且以白质损害为主。故不支持该诊断。
脑淀粉样血管病:多见于55岁以上老年人,表现为反复自发性脑叶出血,呈大块或点片状,可合并痴呆,该患者为基底节区出血,智能正常,可能性小,但不能完全排除。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该病呈进行性、隐匿性起病,表现为伴有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可见脑室周围弥漫性白质病变。但该病人急性起病,头颅CT可见责任病灶,故可排除该诊断。
2.伴传导阻滞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中青年起病,以手部小肌肉无痛性不对称性无力、萎缩起病,呈缓慢进展的疾病,可伴束颤、逐渐波及前臂、上臂,少数患者可有舌肌受累,腱反射可以活跃,肌电图可见周围神经阶段性多灶性运动神经传导阻滞,纤颤电位和散在束颤电位。50%-60%患者血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滴度增高。该患者肌电图可排除该病。
二、脑梗死
定位诊断
计算力减退定位高级皮层;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定位于优势半球额上回后部;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定位于右侧皮质核束;右侧肢体痛觉减退定位于左侧脊髓丘脑束;右侧肢体肌力差、右侧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定位于左侧锥体束。
定性诊断
脑梗死:中老年多发,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多于安静状态下急性起病,病情逐渐进展,数日达高峰,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头颅CT可为阴性表现,也可见低密度影。头颅MRI可见相关缺血改变。该患者为老年女性,起病急骤,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左侧肢体无力、不自主抽动,结合头颅MRI考虑脑梗塞可能性大。

周围神经病的分类

周围神经病的分类

周围神经病的分类周围神经病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一、按病因分类1. 感染性周围神经病- 吉兰 - 巴雷综合征(Guillain - Barré syndrome,GBS)-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多由空肠弯曲菌等感染诱发机体免疫反应,攻击周围神经的髓鞘,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对称性肢体无力,可从下肢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

-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 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

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可造成神经粗大、感觉减退等症状。

患者可出现皮肤损害伴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等,且神经功能损害可逐渐加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

2. 营养缺乏性周围神经病- 维生素B₁₂缺乏性周围神经病- 维生素B₁₂参与神经髓鞘的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缺乏时可引起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逐渐发展可出现肌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

常见于素食者、胃肠道吸收不良者等人群。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神经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同时还可引起代谢紊乱,如多元醇通路激活等,损害神经纤维。

患者多表现为双侧肢体对称性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下肢较上肢更为常见,病情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质量。

3.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铅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

铅中毒影响神经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干扰神经递质的释放,损害周围神经。

患者常表现为伸肌无力,可出现垂腕、垂足等典型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腹痛、贫血等其他铅中毒症状。

- 有机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除了出现胆碱能危象等急性中毒症状外,部分患者在中毒后1 - 3周可发生迟发性周围神经病。

有机磷可能抑制神经组织中的神经毒性酯酶,导致轴索变性。

患者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如手足麻木、无力,逐渐向近端发展。

4.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 - Marie - Tooth disease,CMT)- 这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

甘氨酰-tRNA合成酶相关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研究进展

甘氨酰-tRNA合成酶相关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研究进展
6 基, 3残 功能是 与 其 他 氨基 酰. N t A结 合成 酶 复 合 R
力、 肌萎缩 。而且 大多 数先 累及 上肢远 端 骨骼肌 , 尤 其是 鱼 际肌 和第 一 背侧 骨 间肌 … 。 随着 病 情 进 展 , 大部 分患 者会 出现 下肢 远端 受 累症 状 。所有 的病 例 都有 运动 神经 受 累 , 感觉 神经 受 累情 况 变异很 大 , 而
tN R A。研 究表 明 ¥ 8 L和 G 9 A 突变 位 于 反 义密 51 58
其中仅一 部分患 者表 现为 轻至 中度感 觉 障碍 。
6. o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生 箜 鲞箜 塑
堕i 垦

)』 型 :
Q : : : :

综 述 ・
甘氨酰一 N t A合 成 酶 相关 的遗 传 性 周 围 R 神 经 病 研 究 进 展
郑婵 新 钟春 玖
遗传 性 运 动感 觉 神经 病 , 名 夏 科一 里一 又 马 图思 病 ( hro Mai.ot dsae C s , C act r To i s ,MT ) 是最 常 见 的 . e h e 遗 传性周 围神经 病 , 病 率 为 1250 。C s 发 / 0 MT 分 为两大 类型 :MT C 1型 表 现 为脱髓 鞘 病 变 , 有 神经 伴 传 导速 度 的减慢 ;MT C 2型表 现 为轴 索 病 变 , 经传 神 导 速 度 正 常 或 仅 轻 度 减 慢 J M s作 为 一 个 群 。C T 体 , 遗传 异质性 极 高 , 涉及 的突 变 基 因很 多 , 其 所 而 且 每一 个 突 变 基 因上 又 分 布 着许 多 不 同 的突 变 位 点 [] 3 。近年 的研 究 发 现 , M 2 - 5 C T D型 与 远 端 脊 髓 肌 萎缩 V 型 ( ia sia m sua t pytp V , ds l pn ucl aoh ye t l r r dMAV) S 具有 共 同的 突变 基 因—— 甘 氨酰 一 N t A合 R

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Ⅰa型神经电生理,基因与临床特点分析

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Ⅰa型神经电生理,基因与临床特点分析

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Ⅰa型神经电生理,基因与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从神经电生理、临床特点及基因三方面入手研究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的基本特征。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型患者20例,对选中患者进行电生理特征、肌电图、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进行分析,对12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

结果:选中的20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型患者感觉神经均未出现反应,8例患者下肢运动神经未作出反应,12例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减缓迹象,患者肌电图收缩过程中运动电位时限基本相同。

12例进行基因检测患者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基因突变。

结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型患者电生理检测表现出神经性损害,同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缓,基因检测和肌电图可作为该疾病诊断的手段,有助于及早发现该疾病。

关键词: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电生理;基因;临床特点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是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中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发病率约为1/2500。

依照该疾病临床特点及基因分型,可分为I、II、IV、X等类型。

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临床表现为夏至未住的四肢远端肌无力或肌萎缩,伴有轻微感觉障碍。

作为遗传性疾病,该疾病表现为显性遗传,现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

本研究主要对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取我院在2018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a型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为运动发育落后发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远端肌无力及不同程度肌萎缩。

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1.2~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8岁,病程在5个月~8年之间。

1.2神经电生理检查采用肌电图仪在恒温且安静的室内对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测。

首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主要包括尺神经、右侧胫神经、左侧正中神经等的运动神经传导测试。

感觉神经传导测定包括左侧正中神经及右侧腓肠神经。

hunt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hunt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hunt综合征的名词解释Hunt综合征,简称HKS(Hunt syndrome),是一个罕见且疾病复杂的遗传性综合征,以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为主要特征。

该病是以美国医学家John Chalmers Hunt的名字命名的,他是于1943年首次描述了这个疾病。

Hunt综合征可分为两个主要的亚型:亚型Ⅰ和亚型Ⅱ。

亚型Ⅰ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神经元系统,导致进行性肌萎缩和肌无力。

患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症状,并逐渐进展。

亚型Ⅱ是一种特发性感觉神经病,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元病变,导致患者出现感觉障碍、痛觉异常和反射减退。

Hunt综合征的症状和表现因个体而异,但通常包括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如肌无力、肌萎缩、感觉异常和反射减退。

亚型Ⅰ常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肌肉松弛和行走困难。

亚型Ⅱ则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患者可能会感到手脚麻木、疼痛和异常的冷热感觉。

在Hunt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一种假说认为,这种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并指出家族史在HKS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该病的发生。

目前,Hunt综合征的治疗仍然较为有限,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支持性治疗。

例如,对于运动神经元疾病引起的肌无力和肌萎缩,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辅助性设备(如支架、轮椅等)可以帮助患者维持生活功能。

而对于感觉神经元病变引起的感觉障碍,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尽管Hunt综合征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科学家们仍在不懈努力,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基因疗法和干细胞疗法等新兴治疗方法被广泛关注,其中的研究成果也给患者带来了希望。

此外,临床研究与科学家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有望开辟出新的治疗途径。

除了治疗方面的进展,对于Hunt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咨询也显得尤为重要。

早期诊断可以帮助患者和家人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14例临床、电生理、病理分析

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病14例临床、电生理、病理分析

电压 增高 和运 动 、 觉神 经传 导 减慢 。 感 病理 提示 髓鞘 脱 失和 雪 旺细胞 增 生伴 轴索 损 害 。 论 : 结 本组 病例 均 为 HMS NI 型, 特点 为 对称性 大 腿下 1 / 3肌萎 缩 , 跟腱 反射 消 失 。 围神 经损 害 以髓鞘 脱 失为 主伴 轴索 损 害 , 周 激素 治 疗无效 。
124主观 感 觉 障 碍 有 主观 感 觉 障 碍 5例 。主 要 为 四肢 麻 .. 木 、 凉 、 出汗 , 棉 花样感 1例 , 节 疼痛 1 。查体 : 发 易 踩 关 例 四 肢 手 套 、 套 样痛 觉 减 退 6例 , 袜 四肢 远 端 音叉 震 动觉 和关 节
突变[, 鞘糖 蛋 白零 ( Z 基 因点 突变 [ C n ei 2C 3 1 3髓 1 MP ) 4 o n x 3 ( x2 1 , n 基 因点 突变 [ 生长 反应 蛋 白 ( GR) 因突变[ 。 5 1 , E 2基 6 进一 步研 1 等 究 HMS 的临床 、 生理 和 病 理 改变 , 益 于其 基 因 型 与表 N 电 有 型相关 性分 析 . 基 因诊 断 的建立 打 下 基础 。本 文分 析 报 道 为
2 0个 相关 基 因被克 隆圆 。目前 已被 证 实 的基 因突变 主要 有周 围神经 髓 鞘 蛋 白 ( MP 一 2基 因重 复 突变 、 MP 2 P )2 P 一 2基 因点
123跨 阈 步态 跨 阈步 态 1 .. 2例 ,另 2例无 步 态异 常 者 就诊
年 龄 相 对 小 . 5 8岁 。 为 ~
维普资讯

交流 园地 ・
28 6 第 卷 性 运 动和 感 觉神 经 病 1 4例 临床 、 电生理 、 理分 析 病

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1A型研究进展

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1A型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1999年第2期--------------------------------------------------------------------------------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1A型研究进展笪宇威沈定国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病,CMT),亦称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 HMSN),是神经系统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1/2 500~1/10 000之间[1,2]。

其中CMT1是最常见的亚型,其临床特点为:对称性肢体远端肌肉萎缩,慢性进行性力弱及弓形足畸形;电生理特征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组织化学可见髓神经纤维的数量减少,节段性脱髓鞘和髓鞘再生,形成典型的“洋葱球”结构。

连锁分析证明CMT1是遗传异质性疾病,至少有4个位点。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CMT1A、CMT1B和X连锁的显性CMTX。

他们分别定位于17p11.2、1q21.3-23和Xq13,此外,CMT1C尚未定位。

CMT1A是CMT1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我们就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1基因序列重复片段的发现1989年,Raeymaekers等[3]首次通过连锁分析将CMT1A的基因定位于17p11.2。

随后于1991年Lupski等[4]发现在6个大French-Acadian CMT1A家系和1个Ashkenazi犹太人CMT1A家系中,每个受累个体在17p11.2内部存在大的DNA片段的重复(重复是指染色体DNA中某一区段或基因出现双倍拷贝的现象),重复大小约为 1.5百万碱基(megabase,Mb),其两翼有长约17~29千碱基(kilobase Kb)的REP重复序列。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如何诊断鉴别,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共济失调的检查、引线试验、Fisher手指试验、持水杯试验、联合屈曲征、胫叩打试验、描图试验、足拍打试验、原地踏步试验、交叉步行试验、指鼻试验*一、实验室检查1、血象检查: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显著增高。

2、血液检查:(1)免疫球蛋白异常:40%~80%患儿血清和分泌型IgA和IgG 缺乏或减少,IgM增高。

(2)甲胎蛋白升高:对离子辐射的敏感性异常及α-甲胎蛋白明显升高。

(3)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检查可见同源14号染色体易位[t(14q+;14q-)]。

*二、辅助检查包括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向心室性肥厚或不常见的不对称性间隔肥厚的心动超声证据。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缺失或显著下降是Friedreich共济失调与Charcot-Marie-Tooth病的区别要点。

其他常见的异常为视觉诱发电位的波幅下降,锁骨上(体感诱发电位)降低,或缺如以及感觉皮质的迟发扩散性电位。

脑CT扫描及MRI检查可见小脑及脑干萎缩。

MRI常可显示颈髓萎缩。

*以上是对于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易混淆疾病。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如何鉴别?:*一、鉴别①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Ⅰ型即腓骨肌萎缩症。

②后颅窝肿瘤。

③Arnold-Chiari畸形。

④先天性代谢异常,如无β脂蛋白血症,Refsum病,Wilson 病等。

⑤慢性肝病。

⑥囊性纤维化等。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主要与Friedreich共济失调鉴别,鉴别要点是后者有骨骼畸形及心脏改变,而无毛细血管扩张及早老改变,血清IgA及甲胎蛋白正常。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的研究进展
无力及 萎缩呈对 称 。神经 系统检查 可见 小腿 明显肌
合征 , 慢性脱 髓鞘 病 C DP和 C I MT 2病r 。 7 ]
C MT C: C l 指 MTl 非 P 2 中 MP 2或 P 0基 因 突 变 , 因其他 两 种基 因突 变 而 引起 的 疾病 。一 种 为 而 1 q 12 A基 因突 变 , 区域 中有 早 期 生 长 反 应 蛋 0 2 —2 该 白 2 E 2蛋 白 ) ] 另一 种 1p 3 1l. ( GR r, 8 0 1 . 一2 3基 因 突 变 区域 中有 L T / I L ¨ 。早 生 长 反 应 因子 I AF S MP E g ]
的减 弱甚 至消失 r 。此外 P 6 ] O基 因还可 导致 D S综 S
常染色 体 隐性 或 x 连 锁 型遗 传 。其 临 床 表 现 为起
始于腓 骨肌 的远端 肌 无力 , 以后 逐 渐 出现 腿 及 手 远
端其他 肌 肉无 力 , 后行 走 困难 , 表现 为 跨 阈 步 态 , 可 易跌倒 。晚期 可累及 双手 , 超过 前 臂 中下 1 3 肌 不 /,
制、 遗传 学特征 、 理 表现 、 床 症 状及 实 验 室检 查 病 临 等方 面的研究进 展进 行 阐述 。希望 明 确 C MT 病基 因型和表 现 型之间 关 系 , 从而 为诊 断及 治 疗 该 病提 供新 的依 据 , 现作综述 ,
C MT1 : 占 C B约 MT1 不 到 1 , 因 l2 一 中 O 其 q1 q 3染色 体基 因突 变 , 区域 中有4 2 0 )0 —0 —4 [ 献标 识码 ] A [ 文 0 95 3 (0 7 一21 40 文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 7 1 0 4 7 5 R 4. 4

第三章神经传导基础

第三章神经传导基础

轴索丧失
• 波幅降低是轴索丧失的主要表现,CMAP、SNAP和MNAP波幅分别代表 轴索数量,轴索丧失,波幅下降。
• 异常判断可以根据正常参考值和两侧比照〔病症不对称〕 • 轴索丧失导致波幅降低,但波幅降低不一定是轴索丧失所致〔阻滞、
NMJ和肌病〕
极端情况一:大纤维保存,波幅降低, 但速度和潜伏期不变
• 获得性 • AIDP〔GBS最常见〕 • CIDP • 特发性 • HIV相关性 • MGUS〔IgM〕相关性 • 抗MAG相关性 • 骨质硬化性骨髓瘤相关的 • Waldenstrom’s 巨球蛋白血症 •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GM1抗体〕 • 白喉 • 中毒性〔胺碘酮,砷,吸胶毒,沙棘灌木毒〕
• 神经功能损害 • 轴索丧失 • 脱髓鞘 • 传导阻滞 • 肌肉病 • 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损害
• 神经功能损害分为原发轴索损伤和原发脱髓鞘。轴索丧失可见于物理 因素损害,或由于中毒,代谢或遗传因素影响了轴索的代谢所致。脱 髓鞘疾病常见于在嵌压或压迫性疾病,然而,脱髓鞘也可发生于少数 情况下,如遗传性〔CMT〕,感染〔白喉〕,或其他免疫攻击髓鞘所 致〔GBS〕。就神经功能损害这一根本模式而言,通过NCS的检查的目 的主要是鉴别原发轴索丧失还是原发脱髓鞘。
• 病例2:波幅较对侧明显下降,提示有轴索丧失,虽然跨桡神经沟仍 有阻滞,但病人的力弱主要由轴索丧失造成,因此该病人的恢复要慢 导阻滞鉴别获得性还是先天性。在先天性脱髓鞘周围神 经病〔CMT〕中,传导速度极其减慢,但没有传导阻滞,而获得性的 脱髓鞘呈斑片状或局灶脱髓鞘,可以见到传导阻滞,如CIDP和GBS。
• 马拉松:甲13英里/小时 ,乙 6.5英里/小时 总里程26英里,跑完后甲乙间隔2 小时。

腓骨肌萎缩症

腓骨肌萎缩症

腓骨肌萎缩症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CMT),又称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 HMSN),是一组最常见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周围神经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Charcot、Marie及Tooth于1886年首先报道。

其临床特征为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病,进行性对称性远端肌无力和萎缩、轻到中度远端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和高弓足。

CMT患病率约为 40/10万,遗传方式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CMT),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CMT)和X连锁遗传(CMTX)。

根据临床和电生理特征,CMT分为两型:CMT1型(脱髓鞘型), NCV减慢(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38m>38m/s),神经活检示轴索变性,而极少有脱髓鞘改变。

【入院评估】(一)病史询问要点1.肌无力和肌萎缩发生的时间、受累范围、顺序和进展速度,对生活工作和体育运动的影响。

2.感觉障碍的部位和程度。

3.有无高弓足、脊柱侧弯等骨骼畸形。

4.有无复视、视力下降、眼球震颤、耳聋、声音嘶哑、行走不稳等其他症状。

5.家族成员中有无类似患者或高弓足者。

(二)体格检查要点1.肌无力和肌萎缩足部、小腿肌肉和大腿下1/3肌肉无力和萎缩,形成“鹤腿”或倒置的酒瓶样畸形。

后期手部出现骨间肌和大小鱼际肌无力和萎缩,出现爪型手或猿手畸形,萎缩一般不超过肘关节以上。

2.腱反射改变受累肢体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跟腱反射通常消失,半数患者四肢腱反射均消失。

4.感觉障碍可有手套-袜子型分布区域内痛觉、温觉和振动觉减退。

5.有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营养障碍体征,部分病例可在皮下触摸到粗大的神经干。

6.有无高弓足、脊柱侧弯等骨骼畸形。

7.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眼外肌麻痹、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肢体震颤等体征。

(三)门诊资料分析1.血液常规、生化、免疫学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该病为相对良性的运动感觉性神经病,包括多个类型。

最常见的IA型的基因突变位于常染色体17pll的髓磷脂特异蛋白22基因(PMP-22基因);IB型的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lq22的髓磷脂蛋白Po基因;IC型的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l6p13,ID型的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0q21的EGR2基因;IE型的突变基因位于lq22的蛋白0基因;IF型的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8p21的神经丝蛋白轻链基因。

病理改变特点:周围神经肥大,远端大量髓鞘脱失及"洋葱球"样结构形成,轴索数量也出现不同程度减少。

随着病程的进展,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进行性下降。

(二)临床表现6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

75%的患者在10岁以前起病。

l0%在10~20岁起病,很少在30岁发病。

首发症状经常为步态异常,下肢远端肌肉力弱、萎缩,导致下肢外观呈倒挂的酒瓶状,足部马蹄内翻及爪形趾。

跟腱反射早期消失。

感觉障碍不显著。

部分患者上肢亦可累及,出现爪形手及手部轻微感觉障碍。

在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者可以见到因咽喉部受累而导致的睡眠呼吸障碍。

查体可以发现肥大增粗的周围神经。

(三)辅助检查1/3患者肌电图可见纤颤波或正锐波及运动单位时限延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可低至l0~20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亦减慢,腓肠神经感觉电位往往减低甚至无法测出。

CMAP由于伴随的轴索损害而下降,其下降程度与疾病的病变程度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程度具有相关性。

F波延长。

脑干听诱发电位可以出现I波延迟。

脑脊液蛋白含量可以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