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编写有法可依
在县志发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县志发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s://img.taocdn.com/s3/m/4c1c79175a8102d276a22f9b.png)
在县志发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县志发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XX县志》发行工作会议。
这是我县“十一五”期间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县社会各界、各阶层、各行各业同声庆贺的大喜事。
《XX县志》能够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出版发行,这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市志办的领导和专家热忱指导、精心修改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和积极配合的结果;也是全县广大修志工作者,特别是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全体编纂人员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结果。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及县志编纂委员会,对《XX县志》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修志事业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编纂《XX县志》付出辛勤劳动和心血的全体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刚才,黄传胜同志回顾总结了五年县志编纂工作。
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XX县志》发行的重要意义。
地方志自古以来就是官书,是在官府主持下,由地方官或吏官编修,修成后又提供给官府作资治、存史、教化所用。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形式,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据统计,民国以前出版的中国地方志,保存到现在的有8264种,约12万卷,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以上。
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修志,对于志书的功能,古人曾概括为“资治”、“教化”、“存史”,称地方志为“地方百科全书”或“一方之全史”。
充分说明志书具有不可低估的功能和作用。
今天所编修的社会主义新方志也具有保存史料、负载信息、辅助决策、服务咨询、提供教材的五方面基本作用。
《XX县志》是第二轮修志以来,全市出版发行的第3部县级志书。
真实记述了14年间我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充分展现了我县各行各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累累硕果,突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是详细了解XX县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珍贵资料大全。
这部志书是权威的地方历史文献,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了解、认识基本县情,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爱国爱乡,激发振兴家乡的热情,对提高XX县革命老区的文化地位,促进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地方志工作条例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共80分.doc
![地方志工作条例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共80分.doc](https://img.taocdn.com/s3/m/418fd62680eb6294dc886c97.png)
一.选择题(共80分)1.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公布并施行。
A, 2006年5月18日B, 2004年5月16日2 .《地方志工作条例》,由()签发。
A.吴邦国B.温家宝3.《地方志工作条例》所称地方志,()。
A.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B专指地方志书4.地方志书每()左右编修一次。
A. 15 年B. 20 年5.地方志应当在出版后三个月内报送()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备案。
A.本级人民政府B.上级人民政府6.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A.经济、文化B.经济、人文7.《地方志工作条例》是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展以来,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关地方志的()全国性法规。
A.第一部B.第二部8.对县级以上地方志书进行审查验收的主体、程序等由()人民政府规定。
A.省、直辖市B.省、自治区、直辖市9.《地方志工作条例》一共有()条。
A. 21B. 22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可以向()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征集有关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
A.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B.社会团体、国内外大型企业单位、学校11.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实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指定专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损毁。
A.表格、图片、老照片B.图表、照片、音像资料12.编纂地方志有()意义。
A育人、方志的实用B留史、育人13.区地方志修志工作总要求“一纳入”是()。
A.真正把修志工作纳入到各部门、各街道镇乡的工作任务之中B.真正把修志工作纳入到各部门、企业单位工作任务之中14.修志工作总要求“五到位”是()。
A.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B.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15.编写地方志要运用的“三新”是()。
A.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B,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16.地方志采用()文体。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7c1e3f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0.png)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8.02.10•【文号】中指组发[1998]01号•【施行日期】1998.02.10•【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的通知(中指组发〔1998〕01号一九九八年二月十日)经国务院领导同意,现将1997年5月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三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予以颁发,请遵照执行。
原《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停止使用。
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三次会议讨论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为使我国地方志编纂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对全面了解和反映我国地情国情,对推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对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编纂地方志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四条编纂地方志应继承我国历代修志优良传统,贯彻存真求实的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第五条编纂地方志应延续不断。
各级地方志每二十年左右续修一次。
各地在上届志书完成后,要着手为下届志书续修积累资料。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六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从政策上和业务上指导全国修志工作,对修志工作涉及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负责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对各地制定规划提出建议和要求,督促检查各地修志工作,组织交流经验和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第七条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修志体制。
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使用
![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3ae0c5e1172ded630b1cb637.png)
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人物、
过程、结果。如果说资料是志书的生命, 那么时间就是资料的灵魂;而地点、事 件、人物、过程等则是资料的血肉。
一、时间: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范围:发端、 转折、阶段、结果。 二、地点: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范围:发端、 转折、阶段、结果。 三、事件:要给出权威的、准确的概念,重大 的政治事件要与党中央作出的定性保持一致。 四、人物:事件的主体,注重典型人物在历史 进程中的作用。 五、过程:用事实资料记述事件发生、发展以 及结果或阶段性结果的具体情况,注重典型事 件的记述。 六、结果:记述一个历史过程结束的资料。而 这个历史过程在断限内基本是一次性的。
三、地方志是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的体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历史上统一的中央政 权,如何掌控国家版图,除派驻军队,迁徙百 姓屯耕生产外,统治者了解国情地情制定治国 方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依靠地方记录。自隋 唐以后,地方记录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图经时 期。到了宋代,由于国别史、地记、图经相互 渗透融合的发展,导致集三者特点为一体的方 志的出现。元代,方志的编写,进入稳步发展 期。元代方志编修,大体上继承了宋朝的成规, 《大元一统志》开了后世编修一统志的先河。
有关报道、文章等。报刊资料中也可寻觅到历 史活动的真实记录,虽然新闻报道的体裁与志 书不同,但它也是基于真实事件基础上完成的。 不仅能提供资料,还可为资料收集工作提供重 要线索。 总之,图书报刊是编志所需资料的重要来源。 旧志书、史书、资料汇编或资料工具书年鉴、 私人撰著、族谱、各种报纸杂志,都有对地方、 自然和社会不同程度的记述,“群书采录”, 从中可以汇集起丰富的资料。
第三节 资料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资料工作要有制度保障 。各级修志机构, 可制定资料工作细则,为资料工作人员“全面 地搜集资料”创造便利条件。 二、资料工作人员要专业化。一是严谨科学的 工作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不迷信,不盲从,顾全大局。二是敏锐 的资料意识。培养对资料的敏感性,能够随时 随地发掘身边有价值的资料,并及时收集积累。 三是弃而不舍的敬业精神。追求资料的真实、 系统、完整,尽量避免资料的遗漏、缺失和讹 误现象。
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s://img.taocdn.com/s3/m/fb682d2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7.png)
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地方志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加强地方志工作更加凸显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篇1同志们:听了大家的汇报和这两天的实地调研,我首先谈一下我的感受。
之前通过到新疆开展信息化专题调研,以及与廖运建书记在不同场合的沟通交流,对新疆地方志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
这次陪同伟光组长再次来新疆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大家在汇报中介绍了许多成绩、经验和做法,使我对新疆地方志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新疆地方志工作在廖运建书记的领导下,在人员少,但又承担多项任务的形势下,主动作为,谋划有方,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成绩突出,信息化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可谓难能可贵。
下面,我就廖运建、胡国强两位同志提出的几个建议,简要做个回应。
第一,关于19省市援疆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中指组有一个明确的指示,中指办按照中指组的要求,正在进一步修订完善援疆援藏工作方案。
在这期间,一直与廖运建同志保持密切沟通和联系。
第二,关于专业人才匮乏,希望加大培训力度。
20xx年11月,伟光组长在福建省调研地方志工作时提出要把20xx年确定为全国地方志工作的培训年以来,中指办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20xx年年初至今,已举办13次包括志、鉴、方志馆等方面的全国性培训班,新疆都派人员参加了培训。
8月16日还要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举办全国地方志工作机构新任负责人培训班,新疆也派人员参加培训。
除此之外,中指办还协调有条件的省份加强对新疆、西藏等地区地方志人才的培训,比如8月20日山东省将要举办的全省精品志书编修培训班,通过沟通协调,在人才培训上给予新疆较大的支持。
第三,关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志经费方面的支持问题。
20xx年,伟光组长就这个问题在兰州召开的甘青宁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提出明确要求。
地方志工作条例
![地方志工作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9aee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f.png)
地方志工作条例一、总则。
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人文、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综合性记载,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历程、文化传承、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地方志工作,提高地方志编纂的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条例。
二、编纂单位。
1. 地方志的编纂单位应当是具有一定历史积淀和社会影响力的单位,可以是地方政府、文化机构、学术团体等。
2. 编纂单位应当配备有一定数量和水平的历史、地理、文化、语言等专业人员,确保地方志的编纂工作能够专业、全面、深入地展开。
三、编纂内容。
1. 地方志应当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人文、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不应有偏颇和片面的倾向。
2. 地方志的编纂内容应当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对于当代重大事件和社会变迁也应当有所记录。
3. 地方志的编纂内容应当注重实证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编纂方法。
1. 地方志的编纂方法应当多样化,既可以采用田野调查、实地考察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图书资料、档案资料等途径进行搜集整理。
2. 地方志的编纂方法应当注重实地调研和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尊重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3. 地方志的编纂方法应当注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地方志编纂的效率和质量。
五、出版与传播。
1. 地方志的出版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内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 地方志的出版应当注重质量和版权保护,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3. 地方志的传播应当注重多种方式,可以通过图书出版、网络传播、展览推介等途径进行。
六、监督与评估。
1. 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的规范和质量。
2. 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应当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接受社会各界的评价和建议。
3. 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于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及时总结和改进。
七、附则。
1. 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地方志工作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地方志工作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99e1be3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b.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地方志工作条例》佚名
【期刊名称】《黑龙江史志》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无
【总页数】2页(P3-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 [J],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2001年1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9号公布根据2004年3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决定》修订) [J],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地方志工作条例 [J],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 地方志工作条例 [J],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地方志工作条例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方志的起源和特征及史料价值之我见
![中国地方志的起源和特征及史料价值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0a888d5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a.png)
中国地方志的起源和特征及史料价值之我见地方志是我国古代记录每个时代和区域的古籍,其内容全面,包括每个时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情况和重大历史事件。
在我国古代,每个朝代都比较重视历史,像国家有国史,地方有地方志。
在古代,地方志就像我们现在的地方档案馆一样,与其相比,地方志的职能比较大、范围比较广。
一、中国地方志起源方志也叫地方志,是对各个地方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和描述,其记录过程比较慢,内容上由简单到繁琐,对于它的起源问题,有很多种说法,大部分人认为其起源于古代历史记录,在《周礼》一书中提到过外史掌“四方之志”,为此很多的学者认为它就是地方志的起源。
地方志主要记录的是特定时期内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事件的资料性文献。
而地方志,专门记录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
关于地方志,它还分为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相比而言,这两种书在编写方式上不同,资料内容上区别较大。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其记录内容全面、权威。
地方志,主要就是对这个地方的大事、要事进行记录,在我国,每个县市区以上行政区域都设有地方志编写办公单位,可以分为三种:每年都编辑出版、3-5年编辑1次、10年编辑1次。
而地方通志,是指以某个人物为中心,并对其进行专门记录的纪传体通史,再根据要求编辑出版。
地方志包含地方通志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地方志特征一般情况下每个省市都有地方志办公室,也有资料室和网站,可以在网上进行搜索查看。
在我国地方志的写法为横排竖写,也可以称为横分纵写,即横分门类,纵写事实,它也是我国当代编纂地方志的重要原则之一。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志书内容科学分类,其次,了解和确定各种事实的隶属关系,最后,编辑篇、章、节、目——这就是横分、横排。
对于分类后的内容,要按照时间来排序,了解其开端,并对过程进行记录,说明最后结果」—这就是纵述、竖写。
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横分纵写或横排竖写。
人物志的主要部分就是人物传记,也是重要的内容。
法治方面文化书法作品欣赏
![法治方面文化书法作品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ae75012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6.png)
法治方面文化书法作品欣赏法治是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书法创作都围绕法制主题展开。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法治方面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法治方面书法作品欣赏法治方面书法作品图片1法治方面书法作品图片2法治方面书法作品图片3法治方面书法作品图片4法治方面书法作品图片5冀祥德:论依法治志在我国,编修地方志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连绵不断,源远流长,延续至今。
“回顾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审视世界不同文明的源流演变,我国历代先贤圣哲通过修史修志,以文字记述为主要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①方志这一中国独有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辍与历久弥新,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展现出中华民族之勤劳伟大。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
自20世纪80年代初,各地大规模重启地方志编纂工作,时至今日,首轮修志已基本完成,第二轮修志也进入关键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
198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领导的报告》②;199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③;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近两年,、、刘延东副多次对地方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对地方志事业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当前,地方志事业正处于全面发展、转型发展与繁荣发展时期,亟需方志学理论的创新发展与科学指导,研究出合乎方志学理论的基本范畴和知识模型,为地方志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规划纲要》增加了一个新的概念——依法治志。
这一概念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其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依法治志与依法修志、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如何界定依法治志的内涵和外延?依法治志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尽快构建起符合国家与社会公共价值的多元化体系等一系列问题,都为方志学理论与实务界高度关注。
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
![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073f8c858f5f61fb73666ad.png)
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一、依法修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先后开始“盛世修志”。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下称《条例》)。
2008年9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下称《规定》)。
《条例》和《规定》是修志的主要法规。
当然,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等也是相关适用法规。
什么是地方志?由于地方志的多源性和源远性,形成了对方志属性的多种说法。
有的说是地理书,有的说是历史书,有的说是地理、历史兼备,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
有人解释为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地域里的社会、自然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
“一方之全书”、“地方百科全书”。
《条例》第三条描述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条例》第十条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
水富第一轮修志是1993年,20年过去了,现在是第二轮修志。
如果说第一轮修志是摸索前行,那么,本轮修志则是有章可循。
二、方志体例方志有其自身的体例,《规定》第八条指出志体是“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
”第十一条要求“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一)体裁体裁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一部志稿几乎都要具备。
述:有的称总述,有的称概述。
“述”也包含一些章节下的无题叙述,即综合性叙述,它简要说明本章节记述的主要内容。
两者在写法上的区别是:《概述》要叙述志稿所记部门或地域事业发展的大势大略,胸怀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用一定的深度进行阐述。
《概述》是全志中唯一可以适当议论的部类。
既要展示现状,又要把握规律,揭示未来,展望前景。
而章节下的无题叙述,只能综合内容,不能议论。
无题叙述不是必有的,而要看需要,不必要的就直接进行入章节记述。
记:主要是《大事记》,也含《编后记》。
《大事记》—般采用编年体辅以纪事本末体。
地方志工作条例
![地方志工作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a78d6003a6c30c2259019e90.png)
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467号)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
地方志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编纂的地方志,设区的市(自治州)编纂的地方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编纂的地方志。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
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国地方志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四)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第六条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编纂的总体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报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备案。
第八条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第九条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
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第十条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编辑素养是做好年鉴工作的根本保证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编辑素养是做好年鉴工作的根本保证](https://img.taocdn.com/s3/m/8020143f31126edb6f1a1030.png)
去。这就要 求校对人 员要从微观 着眼,对细节细辨详 际 , 增 强资政 服 务 功 能 , 突 出年 度地 方特 色 , 突 出年 度
察, 把 每一 个局 部 细节 的错 漏抠 出来。四是 宏观 法。做 发 展 特 色, 突 出年 度创 新 特 色 ; 二是 面 向生 活 , 增 强 社
好 志鉴校对工作 , 要 重视a k , l 、 处着眼、 细节入手 , 但仅 会 服务 功能 , 记 录 民生方 面的 情况 , 体现 地 情 书的 实用
张军在 《 湖南地方志} 2 o 1 2 年第 6 期上发表文章指 出, 出, 年鉴作为年度资料性文献, 是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 国家颁布《 地方志工作条例》 , 是社会主义新 编地 方志 分,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 发挥 着独特的作用。中国
工作开展 以来 ,也是 中国方志史上第一部有关地方志 要 想成 为年 鉴 强 国 , 就 必须 强化年 鉴 的质 量 意识 , 牢固
了依法修 志的新阶段 , 并且有着以下三点意义: 一是贯 养。 渊博的学识是做好年鉴编辑工作的基础 ; 敬业的精 彻依法修 志, 突出城市区志编纂特色的核心。 中国特色 神是做 好 年鉴 编辑 工作 的保 证 ;严谨 的 作风 是做 好年
社 会 主义 法律 体 系的形 成 为记述 城 市 区志提供 了法律 鉴 编辑 工作 的 关键 ;合 作 的精神 是做 好 年鉴 编辑 工作
基础 , 贯彻落实《 条例》 是 突出城市区志特 色的圭臬, 并 的必须 ;高尚的 品德是 做好 年 鉴编 辑 工作 的需 求。 第
可 以 多层 次 多 角度 突 出区域 文化 核 心 ;二是 坚持 修 志 三 , 提 高编辑 素养是 做好 年鉴 工作 的客观要 求。 加 强机
地方志工作条例
![地方志工作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032fcfa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f.png)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一条为了加强地方志的编纂管理,规范地方志编纂工作,保护可视地方文化文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图书馆法》和《国家地方志编纂管理规定》,制定本条例。
次条地方志的编纂,是对我国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记录及当地文脉作出的档案记录。
地方志编纂工作要遵循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努力求真、创新,取用历史文化的原始材料、文献,并根据当地的发展状况作出充分概括性的展示。
第三条地方志编纂要求要科学认真,客观扩大,充分利用地方有史以来对该地形态、气候、资源、行政划分、经济情况、历史史料、文化艺术、民俗习惯等研究和述论,综合考证与叙辞、充实考订资料,旨在更加全面准确的反映历史文化情况。
第四条地方志编纂应遵守《国家地方志编码标准》,由国家地方志编纂管理机构严格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县级以上地方志编纂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本条例组织地方志编纂。
第五条地方志编纂应由当地国家统计局,文化和图书馆等部门共同参与,统筹保护历史文物、加强地方志资料整理和保存,确保其学术质量,有效推动地方文物的综合保护。
第六条地方志编纂应积极开展历史资料整理和收集工作,挖掘和归纳可用的历史资料,搜集历史文物资料,建立地方志数据库等。
第七条全国志编纂进行机构应落实质量管理,组建编纂复核机构,并依法建立程序,确保编纂质量。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县级以上地方志编纂管理机构应抓落实,开展编纂宣传、示范、展示等活动,推动国家地方志编纂工作。
第九条国家地方志编纂管理机构应根据情况,发布地方志分类目录、选题指南和编纂技术规范等,加强编纂宣传和示范,指导、检查编纂质量。
第十条全国地方志编纂完毕后,应报省级地方志编纂审批机构审批,省级地方志编纂审批机构应及时处理、审议、审批。
以上为地方志工作条例,为了保护可视的地方文化文物,促进的地方志的编纂管理,开展编纂技术规范,组织地方志编纂。
地方志工作条例
![地方志工作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e0d1853f5727a5e9856a619b.png)
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现公布《地方志工作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六年五月十八日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
地方志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编纂的地方志,设区的市(自治州)编纂的地方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编纂的地方志。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
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国地方志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四)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第六条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编纂的总体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报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备案。
第八条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第九条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
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依法编纂 确保地方志质量——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地方志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依法编纂 确保地方志质量——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地方志工作条例》答记者问](https://img.taocdn.com/s3/m/a29b07ba69dc5022aaea0069.png)
一
是 。县级 以上地方 人 民政府应 当加强 对本行 政 区域地 方志工 作 的领导 。地方志 工作 所需经 费列 入本
级财 政预算 。
维普资讯
二是 ,省 、 自治 区 、直辖市 人 民政府 制定本 行政 区域 地 方志编 纂 的总体 工作规 划 ,并报 国家 地方 志工 作指 导机 构备 案 。
首轮 修志 工作 的实 践经验 .地方 志工作 面临 以下 问题 :一 是 ,地方 志工作 涉及社会 生活 各个方 面 ,在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靠过去的行政命令方式组织编纂地方志,已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二是 ,由于没
有 全 国性 的法律法 规 可 以遵 循 .修志工 作随意 性大 、主观 性强 ,各地 发展不 平衡 等问题 日益突 出 ,迫切需
要通 过立 法加 以规 范。
《 地方 志 工作 条例 》的 制定 ,充分 体现 了党 中央关于 “ 强文 化法 制建 设” 和 “ 加 要重 视哲 学社会 科 学 领域 立法工 作 ”的精 神 。 记者 :请 问该 条 例的调 整范 围是什 么? 负责 人 :根 据 我 国首轮 新 编地方 志工作 的实践 ,地方 志 的外延 已有所 扩展 ,既包括 传统意 义上 的地方 志 书 .又包括地 方综 合年鉴 。地 方综合 年鉴 ,是每2 年左 右新 一轮地 方志 书续修 的平 时资料积 累 。地 方志 0 工 作 的内涵也 发生 了变化 .既包 括地方 志的 规划 、编纂 、审查 验收 ,也包括 地方 志 出版后 的开 发利用 。 因 羊 酸 夸 古 2。。6
的通 知》 关于地 方 志分为省 级 、设 区的市级 、县级 三级 的规定 。
记者 :该条 例 对地方 志工作 的保 障问题 作 了哪些 规定 ? 负责 人 :地 方 志工 作是 一 项重 要 的文化 基 础事 业 ,也 是 各级 地 方政 府 管理 和 发展 文 化事 业 的重 要 职 责 。地方 志属 于 “ 官修 ”的信史 ,不 同于个 人 的 自由著 述 ,必须加 强地 方各级政 府对 此项 工作 的领导 和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鹏
0.2万
242
第四节产学研项目与特色
李柏林
0.8万
243
一、主要项目
李柏林
王伟江
244
二、成果与奖励
李柏林
王伟江
245
三、产学研合作机构
李柏林
王伟江
246
第五章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施志仪
247
导言
施志仪
单芝萍
0.3万
248
第一节水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施志仪
单芝萍
0.5万
249
第二节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高健
吴伟玲
52
二、计划生育工作
高健
吴伟玲
53
第三节共青团(写主要活动)
夏雅敏
张宇峰
0.8万
54
导言(含机构和人员列表)
夏雅敏
张宇峰
55
一、团员代表大会
夏雅敏
张宇峰
56
二、团的活动
夏雅敏
张宇峰
57
第五章其他组织、社团
夏雅敏
张宇峰
0.4万
58
第一节学生组织(写主要活动)
59
一、学生会
夏雅敏
张宇峰
60
二、研究生会
许柳雄
张福祥
78
第三节全国渔业节能协作组办公室
王明华
蔡学廉
0.2万
79
一、沿革(含机构与人员列表)
王明华
蔡学廉
80
二、主要活动
王明华
蔡学廉
81
三、《渔业节能通讯》
王明华
蔡学廉
82
第四节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渔业史研究会办公室
李柏林
乐家华
0.1万
83
一、沿革(含机构与人员列表)
李柏林
乐家华
84
二、主要活动
李柏林
宁波
8
第一章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及其沿革(1904--1937)
张敏
宁波
9
第一节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创立背景(1904-1911)
张敏
宁波
10
第二节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12-1927)
张敏
宁波
11
第三节第四中山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1927-1928)
张敏
宁波
12
第四节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1928-1930)
宁波
18
第六章上海水产学院(1979-1985)
张敏
宁波
19
第七章上海水产大学(1985-2008)
张敏
宁波
20
第八章上海海洋大学(2008-)
张敏
宁波
21
第二篇组织机构
张敏
22
无题导言
张敏
何爱华
0.3万
23
第一章党的组织
汪之和
韩振芳
1.5万
24
第一节组织沿革
汪之和
韩振芳
25
第二节党代会
汪之和
韩振芳
李柏林
林东明
0.1万
226
十、海洋政策与法律研究所
李柏林
林东明
0.1万
227
十一、海洋经济研究中心
李柏林
林东明
0.1万
228
十二、海洋文化研究中心
李柏林
林东明
0.1万
229
第四节农业研究院
施志仪
单芝萍
0.3万
230
第四章学术交流
李柏林
231
第一节重要学术活动
李柏林
王伟江
0.5万
232
第二节科技服务
李柏林
第四章工资、福利与津贴
郑卫东
李杲
0.5万
110
第一节解放前
郑卫东
李杲
111
第二节解放后至20世纪末
郑卫东
李杲
112
第三节21世纪初
郑卫东
李杲
113
第五章人事管理
郑卫东
李杲
1万
114
第一节定编
郑卫东
李杲
115
第二节聘用
郑卫东
李杲
116
第三节考核
郑卫东
李杲
117
第四节行政职级评定
郑卫东
李杲
118
第五节职工管理与定级
李柏林
0.3万
213
导言(含机构与人员列表)
李柏林
林东明
214
一、主要活动
李柏林
林东明
215
二、主要成果
李柏林
林东明
216
第三节海洋科学研究院
李柏林
林东明
1.5万
217
一、数字海洋研究所
李柏林
林东明
0.1万
218
二、海洋渔业遥感GIS实验室
李柏林
林东明
0.1万
219
三、中美海洋遥感及信息研究中心
李柏林
李柏林
王伟江
197
第二章课题与成果
李柏林
王伟江
2万
198
第一节主要科研活动
李柏林
王伟江
199
第二节主要课题与成果(论文、著作)
李柏林
王伟江
200
一、课题
李柏林
王伟江
201
二、成果
李柏林
王伟江
202
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表格)
李柏林
王伟江
203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表格)
李柏林
王伟江
204
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表格)
张敏
宁波
13
第五节恢复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30-1937)
张敏
宁波
14
第二章国立四川水产职业学校(1937-1945)
张敏
宁波
15
第三章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与上海水产专科学校(1946-1952)
张敏
宁波
16
第四章上海水产学院(1952-1972)
张敏
宁波
17
第五章厦门水产学院(1972-1979)
张敏
《上海海洋大学志》篇目(2011年1月6日修订版)
序号
篇目
主管
(责任编委)
主笔
(责任组稿)
参考字数
(可上下微调)
1
图片
江卫平
胡崇仪
200-300张照片
2
序
张敏
游录泉
0.8万
3
上海市级专志凡例(通例)
张敏
宁波、朱镜
10万
本志编纂说明(特例)
目录(中、英文)
概述
大事记
6
第一篇历史沿革
张敏
4万
7
无题导言
张敏
148
第三节实践教学建设
吴建农
张京海
149
第四章教学管理
吴建农
张京海
1万
150
第一节教学管理组织
吴建农
张京海
151
第二节教学质量管理
吴建农
张京海
152
第三节教学评估实践
吴建农
张京海
153
第五章教学改革
吴建农
张京海
1万
154
第一节上海水产学院时期
吴建农
张京海
155
第二节厦门水产学院时期
吴建农
张京海
156
0.1万
70
第六章挂校管理机构与组织
71
无题导言
0.3万
72
第一节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分院
成长生
付昱
0.3万
73
一、沿革(含机构与人员列表)
成长生
付昱
74
二、主要活动
成长生
付昱
75
第二节农业部远洋渔业培训中心
许柳雄
张福祥
0.3万
76
一、沿革(含机构与人员列表)
许柳雄
张福祥
77
二、主要活动
第四节民革上海海洋大学支部
汪之和
仇永民
44
第四章工青妇组织
45
第一节工会(写主要活动)
高健
0.5万
46
导言(含机构和人员列表)
高健
吴伟玲
47
一、基层组织
高健
吴伟玲
48
二、工会活动
高健
吴伟玲
49
三、教职工代表大会
高健
吴伟玲
50
第二节妇女工作委员会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写主要活动)
高健
吴伟玲
0.5万
51
一、妇女工作
施志仪
单芝萍
165
第四节研究生课程与教材
施志仪
单芝萍
166
第五节研究生科研活动与优秀成果
施志仪
单芝萍
167
第二章教育管理
施志仪
单芝萍
1万
168
第一节教学质量管理
施志仪
单芝萍
169
第二节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施志仪
单芝萍
170
第三章学位工作
施志仪
单芝萍
1万
171
第一节学位评定委员会
施志仪
单芝萍
172
第二节学位管理与授予
郑卫东
李杲
119
第六章离、退休管理工作
120
第一节离休工作
汪之和
韩振芳
0.5万
121
第二节退休工作
郑卫东
李杲
0.5万
122
第四篇学生(本专科生)
李兴华
123
无题导言
李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