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在学生掌握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总结评价,提升自我认知:
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制定合理的目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比例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教师首先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如比例符号、内外项等。接着,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如何根据已知数值求解未知数值。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性质,简化计算过程。
2.教学内容: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介绍比例尺的定义,并通过地图、建筑设计等实际情境,讲解比例尺的运用。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物体长度、计算实际距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不退缩,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培养学生遵循比例规律,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六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此前数学课程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已有初步的概念,能够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辨识和应用比例关系。然而,对于比例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比例知识的应用练习。
教学过程:教师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比例的基本概念、性质、比例尺等方面。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1、通过复习比的意义来引入认识比例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小组讨论: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并说说你是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
3、学生根据已出示的机组比例仔细观察,找出规律用自己的话来总结,老师最后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小组整理归纳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这篇文章共614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材版本及适用范围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 2.1《比例的认识》一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比例的定义。
•掌握比例的写法。
•能够根据已知比例计算各个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比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
•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 教学内容•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写法•已知比例计算各个量•比例的定义•已知比例计算各个量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让学生看下面这道题: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600公里,而上海到南京的距离是800公里,那么北京到南京的距离是多少公里呢?让学生问问身边的同学,这道题应该如何解决?•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学过的比例相关的知识。
2. 讲解比例的定义及比例的写法•老师让学生拿出课本,读出比例的定义。
•教师让学生手抄比例的定义,并解释什么是比例。
•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比例的定义。
•老师给出比例的写法,要求学生认真跟随写下来,并解释比例的写法。
3. 初步计算已知比例下的各个量•老师给出一些简单的已知比例的例子,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计算各个量。
•老师引导学生讲解自己是如何计算的,讲解计算方法。
4. 继续计算已知比例下的各个量•老师提供更加复杂的例子,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比例计算各个未知量。
•学生分小组进行计算,并互相讨论计算方法。
•老师给出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已知比例计算各个未知量。
•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互相讨论解决方案。
6. 总结归纳•整理梳理已学内容,帮助学生对比例及已知比例计算上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掌握了比例的定义和写法,并初步学会使用比例计算已知比例下的各个量。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表达方式及其相关概念;学生能够正确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意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表达方式及其相关概念的掌握;比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对于比例的概念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例问题的图片,如水杯中的水和杯子的比例、菜谱中的食材比例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比例问题的思考。
2.比例概念的引入通过实物的展示和图形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概念,例如,将线段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割,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规律,并引导学生给出比例的定义。
3.比例的表达方式的引入通过对比例中的分数等价变换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表达方式,如用分数表示、用两个数的比值表示等。
4.比例的运用能力培养通过举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比价、图形的放缩等,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解决问题。
5.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6.拓展任务设计一些拓展任务,如设计一份寿司的菜谱、设计一个房间的布置方案等,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拓展,提高对比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7.总结与归纳四、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通过举例引入比例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比例的应用。
2.合作学习法: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共同解决比例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通过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4.探究式学习法:在引导学生掌握比例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比例的相关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2、会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意导入1、看课本16页情境图,哪些图片像?2、回忆上学期的判断方法,用具体的方法判断哪两张图片像。
3、小组合作完成。
4、小组展示自己的判断方法。
二、研究新知(一)比例的意义1、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2、揭示比例的意义: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3、从判断数据中,你还能写出哪些比例?(二)、比例各部分名称的熟悉1、自学课本,出示自学提纲。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2)、6:4=3:2也可以写成(),读作(),外项是(),内项是()。
2、全班交流展示(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并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1)15:3和60:12(2)6∶9和9∶122、学生展示,并说出判断依据3、小结。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或化简成最简整数比是不是相同。
4、找比例: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16页表)(1)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1、判断。
课件2、讲义17页1题3、讲义17页2题4、课件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12∶6 = 8∶46∶4 = 3∶2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12∶8 = 6∶4【课后反思】比例这部知识是在研究了比的知识上进行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同步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2)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同步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2)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比例的概念和特点,准确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比例的应用与解题方法。
2.把握比例的概念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拓展应用场景,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提问和讨论,启发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热身1.教师用一道有趣的算术题热身,让学生回忆和巩固小学学习的知识点,比如:问题:五斤桃子分成两组,一组是三成重量的桃子,另一组是二成重量的桃子,问这两组各有多少斤?2.学生用小组讨论和口算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可就权威答案进行讲解。
2. 新授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提前对课程内容和要求有所了解。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相似的图形,如矩形 ABCD 和 EFGH,并介绍比例的概念和常见符号“ :” 和“ ”。
3.教师解释比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思,如人口比例、示强率等等。
3. 练习1.加强训练,让学生进行比例练习,如学生可回答以下问题:AB:CD = 3:4,CD=20,求AB的长度?A:B=2:3,B:C=5:9,A:C多少?2.学生可用小组讨论和互相检查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可就权威答案进行解析和讲解。
如求最简公比和约分,让学生注意数值、单位和精度。
4. 讲解和总结1.教师进行比例应用的讲解,包括对不等式的理解和应用,如:10:20=2:x,求x的值?如果一家商店捐献了1000元,这家商店总利润的2%应该捐多少?2.教师让学生回答几道综合应用题,如:LAC、FYBA是兄弟班,FLC早上学习了40分钟,FYBA学习了50分钟,LAC 比FLC少学习了5分钟,而FYBA比LAC多学习了20分钟,那么FYBA班学习时间与FLC班学习时间的比值是多少?5. 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的知识,以及比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比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比例的性质,理解比例的概念。
3.巩固新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现象,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尺、实际问题中的比例以及比例的计算。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学会求比例尺,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比例,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比例现象,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比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比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学会求比例尺,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求法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比例的计算以及比例尺的求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比例,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建筑物的高度与宽度的比例、衣服的尺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现象与数学中的比例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例的认识。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如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作用。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学会求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比例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但是,对于比例的组成、求比例的方法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学会求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组成,求比例的方法。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本数学书,一本课堂练习本,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例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观察、分析比例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比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个实际问题,用比例的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学习》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 学生将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并能灵活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转化。
- 学生将能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介绍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例如比例的含义、比例的表示方式等。
-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 比例的计算和转化- 引入比例的计算方法,例如比例的简单计算、比例的等比关系等。
-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比例计算和转化的练,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场景,例如购物打折、图纸缩放等。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比例在这些场景中的应用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 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思考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 引导学生对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进行讨论和总结。
2. 讲解比例的计算和转化方法- 简要介绍比例的计算方法和转化方法,重点讲解比例的等比关系。
- 通过数学公式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计算和转化方法。
3. 提出实际问题- 给学生提出一些涉及比例的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打折、图纸缩放等。
- 让学生通过运用比例计算和转化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活动与练-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个人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5.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应用比例的更高级知识。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和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可以设计一份比例相关的测验或作业,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资源- 教材:新北师大版《比例的研究》教材- 家庭作业:比例计算和转化相关的练题- 实物:实际比例问题的示例和触发材料以上是对新北师大版《比例的学习》教学设计的简要介绍。
丠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
丠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篇一】丠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3. 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通过测量、绘图、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二、激趣导入1、脑筋急转弯一只蜗牛10秒钟从北京爬到了上海,你知道为什么吗?2、引入新课〔显示地图〕我们把960万平方千米的祖国展示在了我们的大屏幕上了,这是把实际物体缩小假设干倍画到图纸上。
〔显示零件图〕像这样的小零件,为了研究方便,常常是把它扩大假设干倍后再画到图纸上的。
这些都是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三、探究新知1、画一画请根据信息画图〔同桌之间交流讨论画图后全班交流〕2、引导探索他们画得合理吗?笑笑的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表示100米〞3、自学认一认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4、认识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0所表示的意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00厘米〔10000厘米=100米〕〞练习理解数值比例尺〔课件出示填空题〕强调:〔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5、计算图上距离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00m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
先算一算,再在笑笑的图中标出来。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运算、平面几何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比例概念。
比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学会求解比例,并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运算规则、图形认识等方面有较好的掌握。
但是,对于比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定义、性质,学会求解比例,并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定义、性质,求解比例的方法。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例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学生教材、练习册、文具。
3.教学资源:与比例相关的图片、视频、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
2.理解比例的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4.能够解决相关的比例问题,如比例的简化、倍数关系等。
5.学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定义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2.能够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解决相应的比例问题。
教学方法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采用适当的示例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使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例的认识。
2.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1元钱买3个苹果”“2杯水需要用1个盐包”,引出比例的概念。
步骤二:学习比例的概念1.介绍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表示方法。
2.使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进行说明,比如“1∶3表示1和3的比是1比3”。
步骤三: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应用1.教师为学生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比例的应用,比如通过比例来计算比赛得分、制定食谱等。
步骤四:简化比例1.几何表达式相同的比例称为简化比例,即除去所有可能的公因数,使得每一个字比都不含有公因数。
2.介绍简化比例的概念和方法。
步骤五:求比例的倍数关系1.介绍如何求出比例的倍数关系。
2.使用实例进行说明。
步骤六:练习1.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掌握比例的概念和相关的表达方法。
2.学生能否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学生能否解决相关的比例问题。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比例的概念和相关的知识,能够掌握比例的表达方法和应用,掌握简化比例的方法,以及如何求出比例的倍数关系。
通过对比例应用实例的讲解,学生对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认知。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上的互动式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在教学效果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并在实际案例中应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验操作,对比例尺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然而,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解决复杂比例问题时仍存在困难,特别是在运用比例的性质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时。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更多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例的认识(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大小的情形?”比如,在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或者在做手工时比较图纸上的尺寸。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例的奥秘。
-视频:播放与比例相关的教学视频,如比例尺的应用、生活中的比例问题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比例计算器、地图比例尺等工具,辅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物教具:准备比例尺、地图等实物教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不等比例:3:4 ≠ 6:8,比例变化,适用于不同物品的价格比较等问题。
b)在比例的应用方面,可以设计如下练习:
-某商店进行打折促销,原价与折后价的比例是多少?
-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c)对于比例尺的难点,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突破: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2.学生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概念1.了解比例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掌握比例的概念及各种表达方式。
3.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习比例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比例的应用1.能够运用比例完成简单的数学计算。
2.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2.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学难点1.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学生将比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解决。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并将比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解决。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及各种表达方式。
3.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用比例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比例。
2.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比例的定义及其各种表达方式。
2. 理解(30分钟)1.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理解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解决比例应用的实例问题。
3. 运用(30分钟)1.教师提供比例的实例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2.学生进行比例的整合,将比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解决,并且能够对解决过程进行描述。
4. 应用(20分钟)1.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解决真实的实例问题。
2.每个小组选择一道真实问题进行分享,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及思考题。
2.学生进行本节课目标的自我评价。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和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及提问的质量,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三个实例,用比例的形式表示出来,并解释其含义。
(2)根据以下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
a. 1:1000000
b. 1:50000
c. 1:2000
(3)解决以下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3:2。请问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3.实践应用,巩固提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比例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4.知识拓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比例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探讨比例在建筑设计、绘画、摄影等领域的应用。
5.反思总结,查漏补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总结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4.比例尺的概念:介绍比例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作用。
教师讲解:“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如1:1000000。”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2.各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比例的性质和应用实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准确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2.学会使用比例尺,能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进行地图绘制和物体放大缩小。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比例的计算,如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应用等。
4.掌握比例的简单运算,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除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深入理解》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深入理解》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针对新北师大版《比例的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概念和运用,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准确理解比例的定义,并能够自如地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大纲第一课: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小时)- 通过教材第一章的研究,介绍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例如比例的比较、比例的延伸等内容。
- 引导学生进行比例的实际应用练,巩固基本概念的掌握。
第二课:比例的运算和应用(2小时)- 教授比例的运算规则,例如比例的加减乘除运算。
- 针对教材第二章的案例练,引导学生进行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第三课:比例和图形的关系(2小时)- 通过教材第三章的研究,介绍比例和图形的关系,例如相似图形、比例尺等内容。
-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形的方式进行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第四课:比例问题的解决和思维拓展(2小时)- 针对教材第四章的案例练,引导学生进行比例问题的解决,培养其解决问题和思维拓展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团队讨论解决实际比例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教材的内容和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规则。
- 练:组织学生进行比例的练和应用,巩固知识的掌握。
-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练,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估- 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考察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个人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主动参与、提问能力等。
教学资源与评价- 教材:新北师大版《比例的深入理解》教材。
-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能够计算与比例相关的数值。
2.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制定饲养计划等。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比例的表示与计算方法2.实际应用场景下的比例计算与问题解决能力三、教学难点1.将比例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比例相关的问题。
2.针对不完整比例进行计算并求解。
四、教学准备1.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展示仪、教学PPT。
3.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练习册、实际物品。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了解比例概念教学内容:比例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比例的定义:指两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称为比例。
通常用冒号、分数、百分数等方式表示。
•比例的表示方法:a:b (a 分之 b)、a/b 或a÷b(英文冒号:a:b 或a/b )。
教学过程:•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例如:对于两个小朋友,让他们把一把尺子分成两段,A 小朋友拿走其中的 3 份,B 小朋友拿走其中的 2 份,那么这两个小朋友拿走的尺子比例是多少?让学生根据定义与表示方法进行计算及表达。
•将学生对比例的理解进行梳理,让学生总结提炼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以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
2. 比例计算方法教学内容:基于比例的计算方法——推导比例、计算未知值、判断比例是否相等。
•推导比例:已知两个相等的比例和一个未知值,让学生推导出该未知值的大小。
•计算未知值:已知一个比例和其中的三项,让学生计算出未知项的大小。
•判断比例是否相等:根据两个比例项的大小,判断两个比例是否相等。
教学过程:•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推导比例、计算未知值及判断比例相等的方法,例如:已知 a:b=x:10,且 a:b=6:10,求 x 的值。
让学生通过比例的计算方法推导出 x 的值。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比例的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运算,尤其是比例尺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内涵。
3. 案例分析:分析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比例的实用价值。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比例的运算练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认识2. 板书内容:a.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b.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c. 比例的运算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基本概念。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让学生研究比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八、课后反思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提高学习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呈现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家庭成员身高的比例、烹饪中食材的比例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概念。
这些实例应简洁明了,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比例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需要详细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定义解释比例是什么,可以借助图形或实物模型来直观展示比例关系。
接着,阐述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性质、比例的等比性质等,并通过具体的数值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
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比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
(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
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
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
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7)找比例。
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
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如:3∶2 =12∶8 6∶4= 12∶8
3.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
1.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
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
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
断这两个
比能否组成比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
12∶6 = 8∶4
内项
外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例的知识基础上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题。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 :15 1/6 :2/8 9.5 :1.9 20 :6
二、探索新知
1.写出上节课学习的几个比例,仔细观察,你会有新的发现。
板书:12∶6=8∶4 6∶4=3∶2 3∶2=15∶10 10∶2=15∶3
12×4=6×8 6×2=4×3 3×10=2×15 10×3=2×15
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2.淘气的发现你同意吗?请你写出几个比例验证一下。
如:3∶2 =12∶8 6∶4= 12∶8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3题。
应用比例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的关系,判断下面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例。
2.练一练第4题。
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练一练第5题。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三个不同的比例。
4.练一练第6题。
⑴写出下图中图A,图B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与边长的比以及周长与周长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⑵写出两个正方形面积与面积的比,这个比与边长之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吗?
5.练一练第7题。
根据下面的两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
9×0.4=1.2×3 3a=2b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2∶6=8∶4 6∶4=3∶2
12×4=6×8 6×2=4×3
3∶2=15∶10 10∶2=15∶3
3×10=2×15 10×3=2×15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