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 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 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 16 1/3 : 2/5 4.5 : 2.7 10 : 6

二、探索新知

1. 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

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 4=

B.3 : 2=

C.3 : 8 =

D.12 : 8=

E.12 : 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 : 6=8: 4, 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 : 4, B长与宽的比是3 : 2, 6 : 4=3 : 2,所以就也像。

2. 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 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 : 6=8 : 4 6 : 4=3 : 2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一)》主要包括比例的概念、

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等内容。本节课通过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表达式和

运算有一定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比例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还不够灵活,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

合作和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比例知识。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实例引导、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0元,现在打8折,问现价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详尽的问题。

本节课,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观察——计算——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用学习。

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有用学习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这节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例外,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使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短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胜利的怡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拓宽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表达方式及其相关概念;学生能够正确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探

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意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表达方式及其相关概念的掌握;比例应用

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对于比例的概念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例问题的图片,如水杯中的水和杯子的

比例、菜谱中的食材比例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比例问题的思考。

2.比例概念的引入

通过实物的展示和图形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概念,例如,将

线段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割,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规律,并引导学生给出比

例的定义。

3.比例的表达方式的引入

通过对比例中的分数等价变换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表达方式,如用分数表示、用两个数的比值表示等。

4.比例的运用能力培养

通过举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比价、图形的放缩等,引导学生将问题

转化为比例关系,并解决问题。

5.综合练习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6.拓展任务

设计一些拓展任务,如设计一份寿司的菜谱、设计一个房间的布置方

案等,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拓展,提高对比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7.总结与归纳

四、教学方法

1.案例引入法:通过举例引入比例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比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比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比例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讲解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提纲: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应用。

2. 关键概念:比、比例、内项、外项。

3. 例题:行程问题、几何问题。

4. 板书要求:字迹清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七、作业设计

1. 基础题:比例的计算、化简。

2. 提高题: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 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教学 设计

最新版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    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教学    设计

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课题:生活中的比

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这位朋友现在没来,但是老师带来了他的相片,大家想不想看?(出示A 、B、C、D、E四张照片)

看看哪几张照片和A比较像,哪几张照片和A不像?为什么有几张照片和照片A比较像,有几张不像?你猜猜大概和什么有关?

二、交流研讨,探究新知

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这几张照片放在格子图中,请看,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那么照片A长是(),宽是()。请大家数一数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几厘米?为什么有几张照片比较像,有几张不像?看看能不能从这些长和宽之中找到答案。

2. 我们观察一下,看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小组的成员。

3.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

导。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反馈交流。

预设一:A、B、D三幅照片长和宽都是同时缩放相同的倍数。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红庙小学贺菊香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比例的认识》。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比,会求比值、会化简比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科书创设了“图片像与不像”“调制蜂蜜水”两个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化简比或者求比值等不同方式找到相等的比,理解“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的含义,并认识比例内项、外项等各部分名称。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必要条件和方法。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是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二、说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础之上。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启发式谈话法,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本的教学任务,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出示两个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并回忆什么叫做比?怎样求比值?今天我们学习比例的认识,同学们能哪些问题?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课的展开作了铺垫。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2单元比例的认识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2单元比例的认识 教案

2.1比例的认识 教学设计

课题 比例的认识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与比例的区别,并能正确地书写出比例的内外项。

2. 通过探索、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比例的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难点 懂得区分比与比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他们在吵什么?

谁 说 的 对 ?

2、谁说的对呢?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指名说一说

通过两个小朋友的争吵,引出本课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1)出示P15情境图,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题。利用比的知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怎么样的两张图片像,怎么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2)认一认。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3)比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612=4

8 (4)比与比例的区别:比是一个除式,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比例是一个等式,是表示两个

(1)比相等的像,比不相等的不像。 (2)认识比例的意义与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3)比例也可用分数表示出来。 (4)清楚比与比例的不同

出示情境图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还能引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表达方式以及比与比例的区别,方便了小数的理解。

(2)把7m =8n 改写成四个比例。 6、

(1)写出右图中图A 和图B 的周长的比,这个比和长的比能组成比例吗?

(2)写出两个图形面积的比,长的比和面积的比能组成比例吗? 五、拓展提高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16-17内容及“练一练”

【教材分析】

《比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起始课,比例是传统算术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用比例来解的。《比例的认识》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基础上来教学的。本节课是“比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它是后面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基础,也为后面学习正、反比例起到关键的作用,更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感受函数的思想,也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能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因此本节课理解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不能仅仅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而应该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动手观察、比较、总结中得出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关键条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认识比例、学习比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比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的知识,以及比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数学的基础。通过学习比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

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

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

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关系,激发学生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第一课时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经历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

么?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什么是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每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8∶3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同步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2)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同步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2)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同步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2)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比例的概念和特点,准确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比例的应用与解题方法。

2.把握比例的概念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拓展应用场景,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提问和讨论,启发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

1.教师用一道有趣的算术题热身,让学生回忆和巩固小学学习的知识点,比如:

问题:五斤桃子分成两组,一组是三成重量的桃子,另一组是二成重量的桃子,问这两组各有多少斤?

2.学生用小组讨论和口算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可就权威答案进行讲解。

2. 新授

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提前对课程内容和要求有所了解。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相似的图形,如矩形 ABCD 和 EFGH,并介绍比例的

概念和常见符号“ :” 和“ ”。

3.教师解释比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思,如人口比例、示强率等等。

3. 练习

1.加强训练,让学生进行比例练习,如学生可回答以下问题:

AB:CD = 3:4,CD=20,求AB的长度?

A:B=2:3,B:C=5:9,A:C多少?

2.学生可用小组讨论和互相检查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可就权威答案进行解析和讲解。如求最简公比和约分,让学生注意数值、单位和精度。

4. 讲解和总结

1.教师进行比例应用的讲解,包括对不等式的理解和应用,如:

10:20=2:x,求x的值?

如果一家商店捐献了1000元,这家商店总利润的2%应该捐多少?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尺、实际问题中的比例以及比例的计算。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学会求比例尺,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比例,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比例现象,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比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比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学会求比例尺,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求法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比例的计算以及比例尺的求法。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比例,感受比例

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等实践活动,加深对

比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建筑物的高度与宽度的比例、衣服的尺寸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现象与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的认识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6~18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

二、思考并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三、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生每日提醒

~~~~~~~~~~~~~~~~~~~~~~~~~~~~~~~~

励志名言:

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4

一. 教材分析

《比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

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学会求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了基本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比例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比例是两个比相等

的式子。但是,对于比例的组成、求比例的方法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学会求

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

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组成,求比例的方法。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本数学书,一本课堂练习本,一支笔。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页《比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中的第一节课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包括比的意义、化简比、求比值等)的基础上讲解的,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相等。

3、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比、比的化简、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计算,能说出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说出比和比例的区别。本班学生基础较薄弱,本节课我准备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知道什么是比例,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经历观察比较、自主探索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况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5、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比例的意义.

(2)教学难点:比例的性质

6、教学方法(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7、媒体资源

(PPT课件)

8、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行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1、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吗?

我们在学习哪部分知识时,

见过这幅图?

2、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比有

关的知识,比例的认识。(板书

课题)

记得。

比的认识。

从学生熟悉的

情境图引入,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

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比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

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

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

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7)找比例。

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如:3∶2 =12∶8 6∶4= 12∶8

3.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

1.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

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

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

断这两个

比能否组成比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

12∶6 = 8∶4

内项

外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例的知识基础上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题。【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 :15 1/6 :2/8 9.5 :1.9 20 :6

二、探索新知

1.写出上节课学习的几个比例,仔细观察,你会有新的发现。

板书:12∶6=8∶4 6∶4=3∶2 3∶2=15∶10 10∶2=15∶3

12×4=6×8 6×2=4×3 3×10=2×15 10×3=2×15

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2.淘气的发现你同意吗?请你写出几个比例验证一下。

如:3∶2 =12∶8 6∶4= 12∶8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3题。应用比例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的关系,判断下面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