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陶罐和铁罐(教案5篇、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案5篇、实录)本文是关于陶罐和铁罐(教案5篇、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的: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
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
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
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全班讨论。
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19陶罐和铁罐陶罐铁罐谦虚傲慢光洁朴素美观不复存在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教案3篇

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教案3篇《陶罐和铁罐》的教案篇1小学语文第七册其中一篇课外阅读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
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开门见山:讲台正中是公正人(老师),左边是陶罐的扮演者,右边是铁罐的扮演者,他们头上分别带着涂上彩色花纹的陶罐和铁罐的头饰(陶罐的神情是谦虚的,而铁罐表现出来的是一副骄傲的样子)。
两旁坐着热情的观众。
第一幕:铁罐奚落陶罐老师开场白: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
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傲慢地问)陶罐:“不敢,铁罐兄弟。
”(谦虚地回答)老师:“铁罐为什么敢这样问陶罐?”观众(1):“因为铁罐坚固,不怕碰撞,这也是铁罐的优越性。
”观众(2):“铁罐认为陶罐经不起它的碰撞才敢这样问。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轻蔑的神气)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铁罐:“住嘴”(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你就会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
”(气势汹汹)陶罐:“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颜悦色)铁罐:“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老师:“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越来越傲慢无理?”观众(3):“铁罐自以为不怕碰撞就了不起,盲目自大,说话尖刻,不尊重别人,更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2009-10-20 23:14:37)转载▼标签:教育一、故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的御厨,相当派头!大家想去看看吗?生:想!师:不过,看完后要马上把你们的感受说出来,可以吗?生:可以!师:好,你们看!(屏幕出示国王御厨图片)生:哇!好美!好豪华!师:再看!(屏幕出示御厨房里的精美瓷盘)看到什么了?生:很多美丽的盘子。
师:(屏幕出示陶罐图片)手指屏幕,这位是?生:陶罐!师:这一天,国王的御厨里又来了一位?(屏幕出示铁罐图片)?生:铁罐!师:自从这个铁罐来了,故事便发生了。
让我们去读一读这个有趣又引人深思的故事吧!不过,读故事前,请大家先看这道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感受铁罐的傲慢师:(屏幕出示题目:我要把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师手指题,谁来读一读?生读题。
师:请大家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
(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师:大家看黑板,这是你们刚才找到的词语,大家一起把它们读一读吧!生读词语,师纠正“恼怒”读音,师范读,生跟读。
师:(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这三个词语)看这三个词语,“傲慢”读,生接读这三个词语。
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谈一谈你找到的例子?生:铁罐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铁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而陶罐很容易碎,是很低贱的东西,甚至不把它当东西看。
铁罐觉得和陶罐在一起是一种羞耻。
这里看出铁罐很傲慢。
师:是啊,你从“羞耻”这个词语感受到铁罐把陶罐当成很卑微的东西,铁罐的确傲慢!生:我从铁罐对陶罐的称呼看出铁罐很傲慢,铁罐称陶罐为“陶罐子”这是很不礼貌的。
师:很好,你还能从称呼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
生:“你敢碰我吗?”我从“敢”字,感受到铁罐很傲慢,它认为自己是最坚硬的,陶罐肯定不敢来碰它,还要向人家发起挑战。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第一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让学生在盎然童趣中学语文——《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实录及点评福建省厦门市康乐小学黄巧艺执教福建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施茂枝指导点评一、造境导入,复习旧课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有趣的朋友,瞧,他们来了!(出示课件:铁罐和陶罐的卡通形象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师:谁能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生: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陶罐跟他讲道理,可铁罐就是不听,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随着时间的流逝,宫殿倒塌了,王朝覆灭了,陶罐和铁罐被埋在厚厚的尘土中,后来,陶罐被挖了出来,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师:那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想不想一起到国王的御厨房里去看看?生:想。
师:不过,要进入御厨房,要先过词语关哦,有信心吗?生:有。
师:男、女同学比一比,看谁认得清、读得准。
(分男女生读词: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氧化无影无踪)二、切身体察,读中感悟师:好,过了词语关,让我们进入御厨房去看看吧。
(动画演示场景对话)谁能说说,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生:我觉得铁罐很自以为是。
生:我觉得铁罐很傲慢。
(师板书:傲慢)生:我觉得陶罐很谦虚。
(师板书:谦虚)师:现在,你们也摇身一变,变成这两只罐子,读读他们的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吗?(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三句对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我觉得铁罐很骄傲,所以铁罐的话师提高了语调,陶罐比较谦虚,声音比较小声。
师:谁愿意再读?生读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它读出了铁罐很骄傲的样子。
师:大家注意到铁罐第二次说话时脸上的神情了吗?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情再读一读铁罐的话?(生读,活灵活现地表现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国王御厨里那两只罐子。
27《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27《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篇一:《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执教:天津市南开实验学校李卫东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我们今天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
(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陶做的罐子和 铁做的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 生:铁罐。
师:与铁罐的坚固相对,陶罐有什么特点? 生:脆弱。
生:软弱。
师:脆弱和软弱一般是形容人的,不能用在罐子上。
生:陶罐是用泥土制作的,不生锈,陶罐一掉到地下就会碎。
师:好,概括为一个词,易碎吧。
(板书:铁罐 坚固陶罐 易碎) 师:那么,坚固的铁 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将会发生一件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
课文是一篇寓言。
课前 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要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词语:御厨 奚落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朴素 和睦相处 相提并论)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大屏幕上的词语。
教师请四名学生分别读每一行词语。
有的学生将“懦 弱”错读为“需弱”,“奚落”“轻蔑”“恼怒”等词也没读准。
教师引导学生先读准声母再正音,请其 他学生再读这些词。
最后全班齐读所有词语。
) 二、还原情境,品读课文 师:你读课文的时候遇到这些词语也要读得准确,请大家练习大声朗读课文。
(学生各 自练习放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纠正读书姿势。
) 师:这篇寓言故事里有两个场景里,分别是哪两个场景? 生:第一个场景是皇宫御厨里,第二个是荒凉场地上。
师:那么课文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了吧。
怎么分? 生: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后面是第二部分。
1.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师:我们先看第一部分。
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一生朗读第一段,全班齐读一遍。
) 师:骄傲的铁罐对陶罐是什么态度? 生:看不起。
师:因为看不起,所以常常怎么对待陶罐? 生:常常奚落陶罐。
1 / 13师:“奚落”是什么意思? 生:嘲笑。
生:挖苦,讽刺。
师:对,挖苦讽刺,让它在众人面前丢脸,就是“奚落”。
《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

《陶罐和铁罐》教案《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罐和铁罐》教案1【教材理解】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为文物,铁罐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以“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为突破口。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划一划,找出铁罐与陶罐的对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次对话,重点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与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学情简介】三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
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
过程与方法: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说一说,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关于看待别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的课堂实录

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的课堂实录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的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
课堂实录怎么写?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的课堂实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的课堂实录1师:昨天,同学们回家已预习课文《陶罐和铁罐》,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篇课文。
(指板书,生齐读课题)师:(指?符号)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大家要运用在阅读上学到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懂课文。
下面老师先检查同学们预习得怎样了。
(出示写有“奚落”“傲慢”等11个词语的小黑板。
老师检查预习字词,第一步是要读准字音,第二步是抽查有关词语,其中对词素有“御”、“慢”等作简要解释,对“无踪无影”换种说法积累词汇、为重点词“奚落”的学习作了铺垫。
)老师让学生“开小火车”分节(一人一节)读课文,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师:大家说说他们读得怎第样?生:××同学把陶罐的“陶”读成了“ta-o”了,应该读第二声“táo”。
生:××同学把“立即动手”读成“立刻动手”。
生:我给自己提意见,我把“多美的陶罐!”读成了“多美的陶罐啊!”多了一个“氨字。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有的还能自己发现问题,这很好。
读书就得像这样,把字音读准,不添字,不漏字。
(评:通过读书能检查是否真正读准了字音,还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读书,读书不添字、不漏字的好习惯,也为分析课文打下了基础)师: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生:这篇课文说了铁罐看不起陶罐的事。
生: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踪无影。
师:说得好!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课文,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请大家看课后思考题,谁能把题目读读?(生齐读思考练习题1、2、3)师: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除了课后3个思考练习题外,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吗?(静默了一会)暂时没有,那就同桌讨论前两个思考练习题。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精选15篇)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精选15篇)《陶罐和铁罐》篇1陶罐和铁罐前不久,笔者在全国名师语文新课程观摩研讨会上,又一次欣赏了靳家彦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
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全新的教学理念,倾倒了全场千余名与会者。
征得靳老师本人同意,现将我们整理的发表,以飨读者。
师:同学们早上好!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
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
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
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师:染的。
(全场大笑)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
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
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很会思考和分析。
(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
(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查字典,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
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
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
(理解“奚落”)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
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故事《陶罐和铁罐》的讲解。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野兽为了在河流中得到水而使出的巧计,以及为什么铁罐和陶罐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结局。
教学过程1.介绍故事背景首先,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故事的背景,让孩子们知道这个故事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
我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故事的来源和文化背景。
2.朗读故事接下来我为孩子们朗读了故事,并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呈现出故事中的人物、场景和事件。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地停下来让孩子们思考故事情节,并促进他们自己的想象力。
3.讲解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寓意在故事讲述完毕后,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故事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寓意,并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个故事背后的道德讲解,从而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4.分组讨论最后,我会让孩子们按组讨论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看法,并让他们进行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听取别人的想法。
这个环节有利于孩子们对于故事中的寓意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提高孩子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评析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们:1.认识到故事的来源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寓意;2.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和事件,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析故事中的寓意,让孩子们明白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4.提高孩子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想法。
教学评价本次教学的效果较为显著。
孩子们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表现很好,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并展示了很好的想象力。
在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时,孩子们也可以很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寓意,并在分组讨论环节中融洽的进行着互动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的参与率很高,并能够较好地完成每个教学环节所交待的任务。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实录和评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故事教学对于孩子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0篇)

陶罐和铁罐教案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课:陶罐和铁罐。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1)铁罐看不起陶罐(1~9),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19课:陶罐和铁罐》。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五)重编故事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陶罐和铁罐教案篇2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陶罐和铁罐教案3篇(铁罐与陶罐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3篇(铁罐与陶罐子教案)下面是我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3篇(铁罐与陶罐子教案),以供参考。
陶罐和铁罐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
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
直到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谦虚傲慢懦弱代价等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1.师板书“缶”字。
(出示缶的图片)(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
(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1)陶罐和铁罐。
(2)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
师指导“罐”的写法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
争辩恼怒御厨羞耻懦弱陶罐奚落轻蔑掘开朴素流逝宫殿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预设点:(1)重点指导懦弱、轻蔑、奚落、朴素的读音(2)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
(3)出示和睦相处:[ chǔ ]1.居住2.存在 3.跟别人一起生活4.决定,决断[ chù ]1.地方2.点、部分3.机关部门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神气、愤怒、同日而语、理睬、荒芜、惊异、光滑、朴实、价值、兴奋等词语。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心情中指导感情朗读。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对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摘抄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打算:教学课件和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
1、刚刚课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触摸了教师从家里带来的这两只罐子,我想请同学说一说这两只罐子分别是什么罐子?〔依据学生的答复,师画简笔画〕2、这两个罐子有什么特点?〔教师发觉,刚刚同学们在摸陶罐的时候,特别的当心,这是为什么呀?依据学生的答复,师随机板书:易碎、坚硬〕3、师:今日,教师和同学们一道去相识两只特别的罐子,它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课件出示图片〕,在它们俩身上,发生了一件特别好玩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4、今日,我们一起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
板书课题,讲解陶的写法。
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看课文插图,谨慎视察这两只罐子的表情,好吗?〔出示课件〕5、看了插图,同学们必须急于想知道这两只罐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此时此刻请同学们一起来听听发生这个故事吧。
〔播放课件〕6、师:谁来说说国王御厨里的这两只罐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7、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教师要求大家读准字音,等会儿教师来检查生字词驾驭状况。
8、师:刚刚同学们读得很谨慎,此时此刻教师来检查同学们的字音有没有读准?〔课件出示生字词〕三、学习课文19自然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实录5篇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实录5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实录篇1教学目的:1、知道常见的展现故事方式;2、初步了解电子演示文稿的优点;3、了解简洁电子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4、能够围绕主题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图片素材。
重点难点:1、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形式;2、简洁电子演示文稿的组成。
教学过程:一、分析演示文稿,了解组成1、师组织同学分析电子演示文稿示例,了解它们的`基本组成。
生依据教材内容,补充争论电子文稿的组成,填写学习单。
2、师组织同学分组争论,确定本组作品需多少张幻灯片,以及每张幻灯片的内容、需要的素材及其作用,填写教材的学习单。
巡察指导、提示同学:幻灯片要有封面和结束页,要图文并茂、背景统——,少叙述,反映对话及寓意等故事要素。
二、制定小组的制作方案1、师组织同学小组争论详细任务及分工,填写学习单。
引导同学合理分工、齐心协力。
生争论详细分工,明确任务,填写学习单。
2、师组织同学依据故事演示文稿的需要,分析故事段落,写出段落故事和人物对白,填写教材学习单。
提示同学,演示文稿上的故事分段要合理,文字简明,对话语气因人而异。
生合理分段,确定对白和文字,确认完成者,填学习单。
师组织同学确定幻灯片张数,并搜集、整理素材,填学习单。
引导同学:封面必需有标题、演讲人等组成要素,以及全部素材应合理存放。
生确定幻灯片张数、内容,填学习单,确定素材存放位置及命名。
三、评价学习结果。
四、总结、下课。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实录篇2《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很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知我们,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
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教学目标: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
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高傲无理和陶罐的虚心克制。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与评析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和启发方面还有待提高。有时候,学生可能需要更多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思考。因此,我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设计更多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尊重和谦虚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2.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让学生感悟故事中拟人化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写作方法:学习故事中的拟人化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举例:让学生尝试用拟人化手法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如“桌子与椅子”。
2.教学难点
(1)生词的掌握与应用:学生往往对生词的用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难点举例:如何正确使用生词“谦虚、傲慢、轻视、宽容”等,并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4.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通过学习生词、句子和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说课实录(精选14篇)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说课实录(精选14篇)《陶罐和铁罐》与说课实录篇1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它们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能理解“傲慢、恼怒、相提并论”等词语。
2.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对话了解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和铁罐的傲慢、无礼,难点是理解体会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出示陶罐、铁罐图片,揭示课题,随即学习“陶”字,读准音,正确书写。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1.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解决,难读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帮助,认读生字。
3.游戏检查,认读生词。
三、读中感,演中悟(学习1——9自然段)1.默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2.多形式读1——9自然段,读中理解奚落、谦虚、懦弱、相提并论等重点词语和句子。
3.表演读,感悟升华。
引导学生反复揣摩,体会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以生动形象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四、总结提升,领会寓意(播放动画图片)现在陶罐、铁罐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陶罐和铁罐》课后说课实录各位同行,大家好!我把刚才上过的《陶罐和铁罐》一课的一些设计思路给大家讲一讲,请多多赐教。
先来说说教材。
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故事讲述了在国王御厨里的铁罐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因而瞧不起陶罐,用尖酸刻薄的话来数落陶罐,而陶罐一直保持着谦虚的品性。
经过岁月的流逝,铁罐氧化为泥,而陶罐依然光洁朴素。
这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
本课所在单元是以思想方法为专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
《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3篇)

《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3篇)《陶罐和铁罐》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实物。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流程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
2.学生说说陶罐的质地、特点,进行简单比较。
3.板书课题,指名学生齐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实物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学生自读要求:(1)圈一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用“_____”和“~~~~~”分别标记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同桌可以分角色读一读。
(3)想一想:把生字词语放到有关的句子中读一读,想一想它的意思。
(4)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的多。
2.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读后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3.激励学生积极读书,展示自己的朗读。
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9自然段和10---17自然段。
其它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
4.教师相机小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按照课件提示的要求自学,可以围绕中心不偏离。
《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7篇)

《陶罐和铁罐》教案《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罐和铁罐》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的故事。
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消失得无踪无影。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年段教学目标、本册教学目标和本专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的。
(一)培养学生自觉,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联系学过的课文或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本寓言故事的道理,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策略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理解。
(教学实录)陶罐与铁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陶罐与铁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好玩,情节富有变化,它叙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很多年月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陶罐与铁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陶罐与铁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讽刺〞一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虚心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
3、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师生读、分角色读等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
4、抓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态度。
5、通过搜集信息和听取信息资料的途径,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缘由。
6、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全面地看问题。
懂得各人有各人的特长,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傲慢自大,要正视自己的弱点。
2学情分析三班级同学,有意留意的时间较短。
在教学中,应留意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气氛,运用多种活动增加同学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爱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脆弱;教学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虚心却不脆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引入新课1、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两个伴侣吗出示图片:陶罐、铁罐师:今日我们就连续来学习第27课。
齐读课题2、师:请你读读这些词:1)虚心、愤怒、朴实、傲慢、傲慢、轻视依据我们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它们哪些是用来描写陶罐的,哪些是用来描写铁罐的看来,我们对陶罐和铁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一、故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的御厨,相当派头!大家想去看看吗?生:想!师:不过,看完后要马上把你们的感受说出来,可以吗?生:可以!师:好,你们看!(屏幕出示国王御厨图片)生:哇!好美!好豪华!师:再看!(屏幕出示御厨房里的精美瓷盘)看到什么了?生:很多美丽的盘子。
师:(屏幕出示陶罐图片)手指屏幕,这位是?生:陶罐!师:这一天,国王的御厨里又来了一位?(屏幕出示铁罐图片)?生:铁罐!师:自从这个铁罐来了,故事便发生了。
让我们去读一读这个有趣又引人深思的故事吧!不过,读故事前,请大家先看这道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感受铁罐的傲慢师:(屏幕出示题目:我要把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师手指题,谁来读一读?生读题。
师:请大家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
(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师:大家看黑板,这是你们刚才找到的词语,大家一起把它们读一读吧!生读词语,师纠正“恼怒”读音,师范读,生跟读。
师:(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这三个词语)看这三个词语,“傲慢” 读,生接读这三个词语。
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 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谈一谈你找到的例子?生:铁罐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铁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而陶罐很容易碎,是很低* 的东西,甚至不把它当东西看。
铁罐觉得和陶罐在一起是一种羞耻。
这里看出铁罐很傲慢。
师:是啊,你从“羞耻”这个词语感受到铁罐把陶罐当成很卑微的东西,铁罐的确傲慢!生:我从铁罐对陶罐的称呼看出铁罐很傲慢,铁罐称陶罐为“陶罐子” 这是很不礼貌的。
师:很好,你还能从称呼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
生:“你敢碰我吗?”我从“敢”字,感受到铁罐很傲慢,它认为自己是最坚硬的,陶罐肯定不敢来碰它,还要向人家发起挑战。
师:你能抓住文中的字眼来感受,很棒!生:铁罐还说陶罐怎么能和他相提并论师:什么是“相提并论”?生:两样东西根本不能相比较。
铁罐说陶罐很容易破,根本不能和他相比较。
师:是啊!一个“相提并论”也看出了铁罐的傲慢。
生:铁罐嘲笑陶罐很懦弱,看出铁罐很傲慢。
师:是啊,还嘲笑别人懦弱。
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
(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生读。
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生:神态、语气不同。
师:意思有没有不同?生:轻蔑意思是瞧不起人。
师:你做个轻蔑的样子给我看看。
生眼睛一瞟,眉毛一扬。
师:哟,眼睛一瞟,眉毛一扬,好一副轻蔑样。
“恼怒”呢?生:“恼怒”就是非常生气。
三、入情入境,读出自己的韵味。
(屏幕出示三句话: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这样看来,铁罐在说这三句话时,一定有不同的神态、动作,请你们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你们读好了吗?生:好了!师:我来找一找!(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哪个是傲慢的铁罐?生读这一句。
师:你的语气能再傲慢点吗?生再读。
师:嗯!你的语气傲慢了,我还想从你的神态中感受到傲慢,可以吗?生带着傲慢的神态又读一次。
师:真聪明,一点就会。
现在我不仅想从语言、神态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我还想从铁罐的动作中看到傲慢!谁还想当这个傲慢的铁罐?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太精彩了,好一个傲慢地铁罐!(屏幕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的铁罐在哪里?生带着轻蔑的语气读。
师:刚才说了,轻蔑是什么意思?生:瞧不起人。
师:做个瞧不起的样子。
生用眼神表示。
师:就是这个味道,再读。
生眼睛一瞟、眉毛一扬,轻蔑地读。
师:真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
(屏幕出示: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谁又是那个恼怒的铁罐?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带着恼怒的语气读。
师:你可真是盛气凌人啊!谁还想当这个恼怒的铁罐?生读。
师:这真是一个不可一世的铁罐!师:(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生:我填大发雷霆”。
师:好,你读一读吧!生读!师:铁罐大发雷霆了!生:我填怒不可遏”。
师:好,读出这种感觉!生读。
师:好一个怒不可遏的铁罐! 生:我填“怒气冲冲” 师:把怒气冲冲的铁罐表现出来。
生读。
师:我看到你浑身仿佛要冒火啦。
四、交流,感受陶罐的傲慢。
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
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大家一起读,纠正读音。
我们来看看辞海中的解释。
谁读?生读解释。
师: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生:不能(齐)师: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生:他是很容易破,可是铁罐也有缺点,铁罐放在土里久了,就氧化了,没了。
而陶罐放在土里无论多久都不会坏。
他不懦弱。
师:陶罐容易破是他的?生接:短处。
师:不会氧化是他?生接:长处。
你既看到了他的长处也看到了他的短促,陶罐不懦弱。
生:陶罐也能盛东西,它盛东西不比铁罐差。
他不懦弱。
师:哦,他也能为人们服务,也是有用的,不懦弱。
生:陶罐也能装东西,而且不容易氧化,容易碎只是他的缺点。
师:说得好,易碎只是陶罐的缺点,并不代表他性格懦弱。
师:这是同学们认识到的一点,可陈老师还是疑惑!你们看(屏幕出示铁罐图片)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可陶罐(屏幕出示:陶罐图片)还是一脸?生接:微笑。
铁罐都指着陶罐的鼻子吗了,陶罐还不还击,这还不懦弱啊?生:陶罐知道自己的确容易破,但他也知道自己的长处,他不想和铁罐吵。
师:哦,铁罐明白自己的职责,不和他吵。
生:陶罐懂得能谦让三分,就能海阔天宽”的道理,所以不和铁罐吵。
师:你真棒,还懂得这句名言,并把它用在陶罐身上。
生:陶罐他知道他们的任务都是装东西,觉得没有什么好吵的,他这是彬彬有礼,不是懦弱。
师:彬彬有礼”这个词你用得好。
师: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
(屏幕上的懦弱”消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
五、配音朗读。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
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发现什么了?生:没有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声音。
师:对了,今天就要请你们来当一回配音演员。
文中正好有四组对话, 第一组同学配第一组对话,照此类推。
排练时要记住把台词背下来,还得配上神态、动作。
好开始排练。
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师:有情配音演员!(每组各请一桌同学)生配音!六、领会故事寓意。
师:刚才同学们都表演的很精彩。
现在陈老师如果要把这个童话故事改写成剧本,要编排几幕?生:两幕!师:好!我们先看第一幕(屏幕出示:第一幕时间:古时候)生读,(屏幕出示:地点:国王御厨)生读,(屏幕出示:人物:陶罐和铁罐)生读。
(屏幕出示:第二幕时间、地点、人物)那第二幕又该怎么填呢?生:时间:现代,地点:荒凉的场地,人物:人们和陶罐。
师:如果我们要编排第二幕的戏,我们也要注意人物的?生接神态。
师:好!你们看黑板上的板书。
(师板书:人们、陶罐)你们能学着左边的板书填右边的板书吗?生:能!师:好,先不急,先默读课文的10-17 自然段生默读。
师:手指板书,人们下面填什么呢?生:惊讶(师板书:惊讶)高兴(师板书:高兴)师:陶罐下面又该填什么呢?生:兴奋(师板书:兴奋)师:找得很准确!现在人们的这幕戏要开演了里有一个罐子!”)这句谁来读?生平淡地读。
屏幕出示: “哟,这师:(屏幕补充出示:一个人惊讶地说。
)这个人是?生接:惊讶地说。
师:你能再读一读吗?生带着惊讶的语气读。
师:那其他人呢?(屏幕出示:真的,一个陶罐!”)全班一起读。
全班齐读。
师:(屏幕出示: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其他人可是高兴地?生接:叫起来。
师:你们再来一遍!全班齐读。
师:(屏幕出示:哟,这里有一个罐子!”真的,一个陶罐!”)我们把这两句连起来读。
第一句一个人读,第二句全班读。
生配合读。
师:(屏幕出示:多美的陶罐!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还有一个人怎么说的呢?生读句子。
师:你刚才好像读得特别?生接:小心。
师: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是古董,很值钱,要把它保护好。
所以要小心。
师:那我还想问一下刚才那位同学,你为什么那么惊讶?生:因为在废墟中发现了陶罐很不容易,所以惊讶。
师:那高兴又是为什么呢?生:陶罐是个古董,非常有价值,值很多钱,所以高兴。
师:同学们,陶罐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它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喜爱和保护!而铁罐呢?我们去关心关心铁罐吧!铁罐怎样了?生:铁罐埋在土里久了,就氧化了!生:铁罐生锈了,最后氧化没了。
师:哦!许多年后,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看板书(板书:启发)这又该填什么呢?生: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生:我知道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 生: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
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取长补短!生:我明白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师:看来这个故事已走进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它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大家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听!27、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来自费尔教育。
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教学实录:师:你曾经读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亡羊补牢》、《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师:从以上故事中,你体会到寓言有什么共同点?生:讲了一个故事生:故事短小。
生: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反映一个道理。
(掌声四起,看来大家同意了他的看法)在导入新课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
我乘热打铁,开始学习新课。
我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然后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于是,便有了以下问题:生: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生:陶罐和铁罐之间为什么要发生争吵?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以上问题,伴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一得到解决。
对于问题的回答, 教师并不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如对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回答很有代表性:生:狂妄自大的人,会像铁罐一样没有好下场!生: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