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 想只能糊糊涂涂的活下去, 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 到没意思。 ——叶圣陶
讲授新课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 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 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 致恳切,念,顺口,听,悦 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讲授新课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 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 了论述?
五、பைடு நூலகம்点赏析:
• 1.“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句话表 达了怎样的含义?
• 对叶老的去世深感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 关系非比寻常。
• 2.“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 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这句话 中“过去的印象”指什么?“失之太浅” 指什么?
• “过去的印象”指:以为叶先生的作品只是平 实规矩而已。 “失之太浅”指:评价自己只看到了作品这一 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品格。
行先生帮助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 妥之处,谦虚而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 同意不同意恢复。
4.“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第三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叶老深厚的? 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让张中行先生帮助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 得不妥之处,谦虚而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复。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
部编版七下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 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 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 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 称。主要作品有:我国第一部 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 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 《火灾》《线下》《城中》《 未厌集》等。
• 作用:有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4、文章写了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叶圣陶先生 的?具体写了他的哪些事件?从中可以看出 他的性格特点呢?
• 1、待人厚 • 1)修改文章。 • 2)恭送客人。 • 3)真诚回信。 • 2、律己严 • 1)写文章方面,主张“写话”。 • 2)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 3)语文方面,重视用语规范。
小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叶 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 表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 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阐述叶先生“写话”主张,表达了对 先生的悼念之情。
拓展延伸:叶圣陶名言名句
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 凉地带。 5、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涂的活下 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没意思。 ……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相关介绍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
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
童话集《稻草人》; 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字词积累
丁卯( mǎo )草率( shuài ) 商酌( zhuó )譬如( pì )
板书设计
叶 品德过人
总
圣 文墨方面 陶 日常交往
待人厚
怀 念
先 生
写文章
写话
律分
敬 佩
二 文风
简洁
己
赞
三 写作的各个方面 求完美 严
美
事
提出希望
铭记主张
总
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 叶圣陶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几件
小事,
赞美了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 品行
表达了 作者对他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颠沛( pèi )累赘( léi zhuì)
拖沓( tà )妥帖( tiē ) 别扭( biè ) 朦胧( méng lón)g 诲人不倦( huì )
南腔北调:形 方容言人的口人音都不有纯。,掺杂方音,也指说各地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
教为可耻。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第五级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 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 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 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 潜藏在文章深处。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在人物刻 画• 单方击此面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待人• 第厚•二第级:三(级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 (第四2级)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级第五自然段:复信
律己严:第六自然段: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讲授新课
3.单根击据此对处文章编的辑理母解版,标为题文样章式划
累赘:léi
• 第五级
zhuì
①拖累,麻烦
②拖延;啰嗦。
拖沓:tuō tà 形容做事拖拉。 妥帖:tuǒ tiē 亦作“ 妥怗 ”。亦作“ 妥贴
”。稳当;合适。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Baidu Nhomakorabea
躬行君子,则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
吾未之有得: 没有做到。
学而而不• 单倦不•击第,厌•此二第,何处级三有诲编级 辑母版学倦文习,本不对样觉我式得来厌说烦,,做教 到人 了不 哪知 些道 呢疲 ? 于我哉: • 第四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
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XXX。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头正响着鞭炮,万想别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内心马上罩上双层的悲哀。参加遗体告辞仪式之后,总想写点啥,一则讲讲自个儿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可是一迟延就三个月过去了。依理,或依礼,都应该尽早拿起笔来。写啥呢?这有困难。一是他业绩多,成就大,写别胜写;二是遗体告辞仪式印了《叶圣陶同志生平》的文本,一生事业差不多简明扼要地讲了;三是著作等身,为人,以及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脚以沾溉后人的,都明摆着,用别着再费辞。但纪念文是还要写。为了别重复,计划沿着两条线选取题材: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别见于或别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固然懂他,那是上学阶段,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不过平实规矩而已。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尽管别能讲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讲别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讲,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往后别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搀合的事情非常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叶圣陶先生则别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如此,行为也是如此。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别厌,诲人别倦,何有于我哉!”两处基本上孔老夫子以为虽心憧憬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所以,我常常跟不人讲:“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别厌,诲人别倦,因此确是人之师表。”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
社会道德风尚问题
社会道德沦丧
叶圣陶先生通过描写一些社会道 德沦丧的现象,如欺诈行为、不 守信用等,呼吁加强社会道德建
设。
社会风气浮躁
文章指出社会风气浮躁,人们追 求物质享受和快餐文化,忽视了
精神追求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社会责任感缺失
叶圣陶先生揭示了社会责任感缺 失的问题,即一些人缺乏对社会 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关爱之心,导
家庭问题
1 2 3
家庭教育的缺失
文章通过描写一些家庭教育的缺失现象,如父母 对子女的忽视、家庭暴力等,呼吁重视家庭教育 的作用。
家庭关系的紧张
叶圣陶先生揭示了家庭关系中的紧张现象,如夫 妻不和、亲子关系疏远等,这些问题对子女的成 长产生了不良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的偏颇
文章指出一些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颇,如过分溺 爱或过分严厉等,这些都会对子女的性格和行为 习惯产生负面影响。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叶圣陶先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他的事迹激励人们要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 文化自信。
弘扬民族精神
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 物的民族精神。他的事迹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 凝聚力。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他的事迹激励人 们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 响力。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 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 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 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 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 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 文主张。
课文生字词:
1、丁卯 (mǎo) 商酌 (zhuó ) 慎重(shè n) 譬如(pì ) 删除(shān) 累赘 (zhuì )拖沓 (tà )妥帖(tuō tiē) 颠沛流离(pè i) 2、累:累赘(lé i) 积累(lěi) 别:别扭(biè ) 告别(bié ) 沓:杂沓(tà ) 一沓(dá ) 作:振作(zuò ) 作坊(zuō)
梳理内容
• 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 1、 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 语句。 •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 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 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 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 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 律己。” • ……
品读题目
• 1、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 几件事。 •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 的情感。 • 2、带着崇敬的感情再次朗读课题。
3. 文本分析
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谈写作本文 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总写叶圣陶 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 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 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11):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 品德的思考。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地方是荒凉地带。
• 当堂训练 • 1、本文作者( ),原名张璇,著名学者、 哲学家、散文家。 • 张中行 • 2、叶圣陶(1894-1988),名(),字(),江 苏苏州人,著名(). • 绍钧 圣陶 作家、教育家 • 3、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 • 待人厚,律己严。 • 4、作者用了()一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 主张,这种风格特别重视() • “写话” ,“简洁”
• “万”字写出了作者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在
这时离世,写出了作者听闻此消息的震惊。
• “罩”是笼罩之意,“罩”字写出了叶圣陶
先生在除夕之时离 世带给作者巨大的悲哀,这 种悲哀把整个心都占满了,痛苦悲伤之情难以 形容。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 前面几个短语隔开,读时语速便不由自主 地放慢,再加上“往矣”两个字,表现出 作者的无奈、沉痛和悲哀。又突出先生过 世之后我对他的怀念之切。先生的 “往” 与 “我”的“常常想到”并列在一起, 更显现出先生给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1894-1988),
张中行,原名张璇, 学名张璿,著名学者、 哲学家、散文家。主要 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 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 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 林、金克木合称“燕园 三老”。季羡林先生称 赞他为“高人、逸人、 至人、超人”。
• 作者和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 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 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 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 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 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教学目标:
1、学生阅读课文,积累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本文以小见大的人物刻画方法,理解叶圣陶先生过
人品质。
3、学习叶圣陶待人宽厚、严以律己的品徳,领会先生的过
人观点。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课文,积累词语,把握文意。
1、作者简介。
张中行,原名长璇,学名张璿,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他“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学生阅读课文。
3、积累词语:诲人自顾不暇颠沛流离冗长晦涩鞠躬修润妥帖商酌
4、概括文意:本文写了叶圣陶先生两三件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德及平易简洁的为文主张。
二、分析课文,讨论一下问题:
1、本文讲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事情,表现先生怎样的品
德?
事件:为吕叔湘的文章注标点;
让“我”为他修润文章;
为“我”颠沛的生活忧伤;
作文做人以身作则、力求完美
品德:待人厚,律己严。(以为生活小事来凸显人物过人的精神庙貌)
2、叶圣陶先生为文有什么主张?
文章第6段末句:为文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文章可以划分几个层次?
文章可以分为5各层次:
第一层次(1):“我”为叶圣陶先生的离世而悲哀。
第二层次(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三层次(3-5):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
第四层次(6-8):从为文主张表现叶圣陶先生严以律己。第五层次(9):提醒人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慰问主张。
三、探讨本文的写作特点:
1、感情真挚;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
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记叙文,记述了XXX先生日
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并对其进行高度评价。作者认为
XXX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例如,XXX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
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作者在文章中用“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来形容得知XXX先生逝世时的心情,这是因为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
的鞭炮声却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
XXX先生主张“写话”,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例如:“我第一次见到
XXX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这段话简短明了,用词通俗易懂,给人以亲切感。
XXX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给我们启示,我们应
该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简洁明了,避免累赘的表达。我们可以拿
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例如,可以尝试用更简单的词语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删减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让文章更加精炼。
五、课外阅读XXX的《怀念圣陶先生》,思考其中叙述
的内容和XXX先生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在文章中,描写了XXX先生看稿十分认真,不仅纠正笔误、整理词句,还要仔细处理标点符号的细节。此外,他为了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他还向XXX先生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并为其女儿的文章题诗,展现了他真诚待人的品质。此外,文章还描述了他与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 的看法。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 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 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 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分析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 念文。
• 3、 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 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 的业绩。” •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 行为也是这样。”
总结全文
•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 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 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 作文。
品读题目
• 1、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 件事。 •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 情感。
梳理内容
• 1、 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 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 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 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 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 ……
•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 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 (2)第四自然段:送客 • (3)第五自然段:复信 •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 则,鞠躬尽瘁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
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导语设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却时时在反省自己。我们呢?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2.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简介叶圣陶先生。
【教学提示】
课前布置学生
预习课文,梳理字
词。
可事先布置学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3.介绍作者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梳理内容
1.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勾画文中
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
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
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 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2.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再读课文
融入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有感情朗读
课题、开头段、结尾段。
总结全文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 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 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 恳恳做事,规规矩矩作文。
退出
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 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 稿,才算及了格。”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
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 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 证明你不行。”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回忆先生的身影
1.理解积累典雅的双音节词 繁碎 ——繁密细碎 商酌——商量斟酌 违理——违背情理 修润——修改润色 遵嘱——遵照嘱咐 商讨——商量讨论
2.理解积累经典名句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四、检测题
• 1.本文作者( ),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 散文家。 • 张中行 • 2.叶圣陶(1894-1988),名( ),字( ), 江苏苏州人,著名( )。 • 绍钧 圣陶 作家、教育家 • 3.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 )的品德? • 待人厚,律己严 • 4.作者用了( )一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 张,这种风格特别重视( ) • “写话” “简洁”
1. 理解积累典雅的双音节词
• 繁碎——繁密细碎 • 商酌——商量斟酌 • 违理——违背情理 修润——修改润色 遵嘱——遵照嘱咐 商讨——商量讨论
• 2. 理解积累经典名句
• 《论语》“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 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 《论语》“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 到了哪些呢?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 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 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 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 3.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 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 的业绩。” •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 行为也是这样。” • 4. 再读课文,融入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情 感,有感情朗读课题、开头段、结尾段。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 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 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语文主张 的核心
重要意义:此二者是 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 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 重视的问题,具有很 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指导性。
“写话”与“简洁”
9、文章的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叶圣陶
1、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本文的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表明了文章主要记叙的主要人物,
“二三事”则表明了所记叙的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
两三件事情。
听课文朗读
2、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课文解读
第一部分(1)
回忆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及作者的心情。
第二部分(2-8)
通过事例说明叶圣陶先生品德有过人之处。
先生的逝世时间,深化文章主题,
点明了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 张对后世的影响。
概括交待: 回忆——叶先生逝世——双层的悲哀(略写)
总写:品德有过人之处 (略写) 修改文章 叶圣 日常 待人厚 陶先 具 送客 交往 体 生 (详写) 分 回信 叙 二三 写: 述: 主张“写话”风格 事 语文 律己严 重视“简洁” 方面 (详写) 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生难字 pì zhuó 修润 生疏 商酌 恳切 譬如 zhuì biè ménɡ lónɡ tà 朦 胧 累赘 别扭 拖沓 tuǒ tiē huì diān pèi 妥 帖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颠 沛流离
部编版七年级下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写话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
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
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核心
此二者是我们每一个学习 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 重视的问题,具有很强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写话”与“简洁”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明确: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 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 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 造“新文言”)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 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 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 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 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 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 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 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 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 (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班级姓名
第四单元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1909—2019),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进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解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非常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其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都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本文作者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列举自己与叶圣陶先生接触和交往的一些典型事例,真实而生动地揭示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过人品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阅读时,应认真通读全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
己严的过人品性。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作品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春宴琐谭»等。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
A、丁卯.(mǎo)教诲.(huǐ)儒.学(rú)
B、商酌.(zhuó) 慎.重(shèn) 恳.切(hěn)
C、感慨.(kài) 强.调(qiánɡ) 累.赘(léi)
D、别.扭(biè) 拖沓.(tà) 譬.如(pì)
【解析】A项,教诲.(huì);B项,恳.切(kěn);C项,感慨.(kǎi)。
2.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D)
A、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惯之,宽厚待人。
B、告别,他躹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C、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肺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D、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解析】A项,一以贯之;B项,鞠躬;C项,颠沛流离。
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
A、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
诲人不倦
....的精神。
B、朱主任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能不耻
..
下问
..,向上级领导请教。
C、叶圣陶先生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真
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
D、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解析】B项,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4.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B)
A、心理学家指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
B、特朗普总统访华是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中方接待的第一起国事访问。
C、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外卖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D、从出游距离看,自由行游客大部分以中短途自驾为主,城市周边乡村休闲度假游更受青睐。
【解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应改成〝增强〞;C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而且〞改为〝又〞;D项,成分赘余,应将〝大部分〞删去。
5.将以下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①«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②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③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④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⑤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A、⑤②③①④
B、⑤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⑤②
D、
①②⑤③④
6.参照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答案】__(例如)妈妈既是菩萨心肠,又很善解人意,贤惠淑德,所以确是我的慈母。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以下问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
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那么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7.画线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__这两句话承上启下。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引出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
8.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