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宁河县芦台镇第四小学薄连静残疾人群体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小群体,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接触、了解的机会不是很多。

在学习《走近残疾人》中,要让孩子们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难从而同情、关爱残疾人就有一定的难度,而本课不仅要做到这些,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知道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再把对残疾人的同情、关爱上升为尊重,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就更难了。

为了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学中我采用的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视频导入,了解残疾人的实际生活。

课的伊始把残疾人舞蹈《千手观音》在课堂上播放,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活动体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困难。

在让学生体验经历,亲身感受的时候,一是通过盲人和健全人的对比体验盲人拿东西的不便;二是通过让全体学生体验换一只手写字不容易、不方便,从而体会出失去双手人想写好字有多么困难,然后出示失去双手人写字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不便,也知道了残疾人能做到的事情正常人作起来也很难。

在体验中,学生们许多真实的表现自然的流露了出来。

这样的课堂,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三、观看交流,感受残疾人的身残志坚。

本环节我精心设计,先通过观看视频《中国阿甘的故事》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再通过学生交流和看书认识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最后通过多媒体播放残疾人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图片,深深打动学生的心。

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也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四、升华感悟,结束全课。

通过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身残志坚的英雄,你的心中一定充满了许多感慨,你想说些什么?”努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_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与态度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讨论分享、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对他们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难点:理解残疾人的情感和需求,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并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残疾运动员的比赛画面、残疾人生活的视频等制成课件。

2.搜集残疾人专用设施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准备:1.课前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资料;了解残疾人超出常人的地方。

2.初步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3.到社区中去调查或是通过网络了解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残疾会运动员拼搏图片。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看,看完之后,我们来交流你的感受。

(播放多媒体课件)刚才大家看的很认真,很投入,老师想知道看了这些图片,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重点在于明确表达:残疾人的生活不容易,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生活依然很好,很了不起。

心里很敬重残疾人。

师:是呀,这些残疾人真是太不容易了,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身体,但是他们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走近残疾人》优秀课后反思

《走近残疾人》优秀课后反思

《走近残疾人》优秀课后反思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个群体,命运的戏弄,使他们丢失了部分肢体的功能;身体的不完整,让他们错过了很多人生的精彩;但是,生理上的缺陷,并没有阻挡心理的远行,追求美妙生活的信心,并没有由于身体的残疾而减弱一分……这一非常的群体,却都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美,呈现了美,演绎了美,制造了美,也让我由衷地感受到了这一非常群体的人格魅力,真正理解了因残缺而漂亮的深刻内涵。

上至名人,下至一般百姓,多少人为我们再现了因残缺而制造美的事例,传世作品断臂维纳斯令世人醉心,爱与美的女神在断臂的形态中脱俗,意态阑珊;凡·高割下耳朵,却尽显才华横溢,旷世绝传的'巅峰艺术,在残缺中彰显得淋漓尽致;贝多芬失去听觉的音乐竟震悚大地,命运般的气概回响于无声世界中的莽莽余音,成为音乐的传奇;霍金全身瘫痪却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没有双臂的何军权却能成为世界游坛冠军;从百姓舞台星光大道走出的杨光、刘赛也彰显出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活得都很真实,他们用行动在告知人们残缺一样漂亮,一样能制造奇迹。

张海迪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她曾说过,越是残疾就越要漂亮,当身体的不健全不能和常人一样舞出漂亮身影,但只要心怀对生活最深切的喜爱,在人生逆境中,用自尊的人格和顽强的心灵,同样可以写下绚烂的一笔,奏响人生的最强音残缺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财宝,它让我们更懂得珍惜,懂得挫败中的顽强,活得更为沉厚,更为真实,用真实的行动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刷新了一次又一次历史记录,我们能说他们不美吗?残缺是制造美的一种动力,与残缺抗争,生命更有张力更富感动。

作为一名一般人,我们虽然没有伟人超凡的意志和毅力,但是只要我们有战胜困难的一点志气和信心,也能转变自己不幸的命运,让人生过得充盈多彩一点,活出一个像样的自我来!残疾人的魅力让我们折服,令我们敬佩,他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更渴望理解和尊敬,那就让我们伸出暖和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们,有真挚的爱去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用暖和的情将爱的火花不断传递。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员关爱、尊重残疾人的意识,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3. 引导学员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境,激发学员助人为乐的品质。

4. 使学员掌握基本的残疾人辅助设施和急救知识,能够在生活中给予残疾人帮助。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与分类2. 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3. 关爱、尊重残疾人的重要性4. 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5. 换位思考与助人为乐的品质6. 残疾人辅助设施的使用7. 急救知识的掌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地位、作用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关爱、尊重残疾人的实例,讨论交流沟通技巧。

3. 角色扮演法:分组扮演残疾人和非残疾人,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困境。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助人为乐的品质、残疾人辅助设施的使用等话题。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员参观残疾人福利机构,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需求。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走近残疾人》教案手册2. 课件: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地位、作用等知识点3. 视频资料:关于关爱、尊重残疾人的实例4. 道具:残疾人辅助设施(如轮椅、盲杖等)5. 实地考察安排:联系残疾人福利机构,确定参观时间、地点五、教学评价1. 学员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互动等情况,评价学员的参与程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员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如沟通技巧、关爱尊重态度等。

3.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合作等。

5. 学员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学员在课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引起学员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思考。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员认识到残疾人对社会的贡献。

3. 案例分析:分析关爱、尊重残疾人的实例,让学员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的良好品德。

3. 提高学生与残疾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2. 残疾人的权益和保障3. 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重要性4. 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5. 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的品德。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残疾人的需求和感受,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和权益。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残疾人的需求。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以及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走近残疾人》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以便于讲解和展示。

3. 实践活动:提前安排好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行动,如访问残疾人家庭、参加残疾人公益活动等。

4.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音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残疾人的短片,引发学生对残疾人话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残疾人面临的困境。

2. 新课导入: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和权益,让学生对残疾人有基本的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以及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道关于残疾人权益的问卷调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程度。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身边的残疾人,记录下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2. 制定一个关爱残疾人的计划,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付诸实践。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残疾人问题的关注程度。

走进残疾人教学反思

走进残疾人教学反思

《走进残疾人》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感受残疾人面对困难时的那种顽强不屈的意志,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理解残疾人,从而能够愿意主动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因此对本课进行如下反思:一)教学来源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才是有效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在做好学生学情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只有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有目的地把学生引进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中。

在本课题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情感为教学基点,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浓浓的情感交流的氛围,教师则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体现了课程的发展观。

(二)教学立足于课堂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将生活与课堂打通,课内与课外有机融合,相互支撑和补充,就扩大了课堂的教学空间,使教学向社会延伸。

这样的教学是向学生的生活开放的。

在课堂上,通过种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学生的体验,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和整合,凸显教育意义,变得更加清晰,学生带着这样的收获走向生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下课铃响的那一刹那,而是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生命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

教学中,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实现对教材本身的超越。

本课题的教学,我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教科书提供的文本资源,而且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社会生活,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了解残疾人,真正走进残疾人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形成对残疾人的正确认识和情感。

(三)教学中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视角观察生活,用他们的方式探究生活,帮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认识生活,辅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教学自始至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贴近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说教和灌输,同时教师也会不断得到课程的启示,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成长和提高的过程。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心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与残疾人相处,学会关爱他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2. 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3. 如何尊重和理解残疾人4. 与残疾人相处的注意事项5. 关爱残疾人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困难,学会尊重、理解和关心残疾人。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残疾人相处,学会关爱他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和生活困难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残疾人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残疾人的处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与残疾人相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实际行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以便生动讲解残疾人相关知识。

2. 视频资料:准备一些关于残疾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3. 实践活动场地:安排一个适合进行关爱残疾人实践活动的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残疾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残疾人话题的兴趣,导入新课《走近残疾人》。

2. 讲解残疾人定义和分类:介绍残疾人的定义、分类以及各种残疾的特点,让学生对残疾人有基本的了解。

3. 分析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4. 学习尊重和理解残疾人:讲解如何尊重和理解残疾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讨论与残疾人相处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与残疾人相处的心得体会。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实际行动,如访问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爱心志愿活动等。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与残疾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残疾人。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与分类2. 残疾人的权益与保障3. 尊重与理解残疾人4. 关爱与支持残疾人5. 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残疾人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和支持残疾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视频教学:观看残疾人奋斗事迹视频,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残疾人,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关注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2.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体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和支持残疾人,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残疾人的品质。

4. 视频教学:观看残疾人奋斗事迹视频,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残疾人,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残疾人生活的理解和同情心。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提出的关爱和支持残疾人的具体措施。

3. 分析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和反应,判断视频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沟通技巧,以及他们是否能有效地与残疾人进行交流。

走近残疾人

走近残疾人

走近残疾人
《走近残疾人》课后反思
现在我们的孩子最缺的是什幺?他们不缺物质上的享受,不缺少关爱,表面上看他们什幺都不缺,而他们缺的偏偏是一颗感恩的心,一颗体谅关爱别人的心。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学会面对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甚至不幸的人,所以我选了《走近残疾人.》这一课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课题。

残疾人这个群体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走在街上,他们很容易分辨出哪些是残疾人,可残疾人的生活、残疾人的内心感受、残疾人的需求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

这一节课我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轻轻地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纤细的弦,让学生一步一步走近残疾人,由最初单纯地对残疾人的同情,上升到敬佩,最后懂得要尊重和关爱残疾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一、在体验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活动一:用《千手观音》的视频引出残疾人的话题。

《千手观音》是由21 位聋哑演员表演的,它曾震撼了无数人的心。

我希望让学生通过观看残疾人的表演,激发起他们想了解残疾人的初步欲望。

活动二、体验感受,理解残疾人。

这个活动分为几个环节来进行。

(一)交流对残疾人最初的感受。

我想通过这个环节先去了解学生是怎幺看待残疾人的,为后面的学习定下一个情感的基调。

(二)体验“盲人”活动。

这个活动分三步、分层次进行:蒙眼感受黑暗,蒙眼站立,蒙眼拿出语文书,蒙眼行走。

通过这三步帮助大家一步一步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尽量使体验更真切、更深入。

为了达到体验的目的,在开展。

《走近残疾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反思

《走近残疾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反思
种活动 。
活 动结 果 与 评价 本次 走近残疾人 综合实践活
动 ,取 得 了 良 好 的 效 果 。学 生 通过 此
五是把所看 到的 、了解到的 内容 记 录下来 。部分 采访内容可 用表 格的 形 式记录 。( 见表 2 )
六 是 写一 写 :通 过 这 次 活 动 ,你
2交 流。 . 行 为 反 思 :遇 到 盲 人 、 聋 哑 人 、 肢 体 有 残 疾 的 人 、 智 障 的 人 ,你 过 去 的表 现 是 什 么 ? ( 表 1 见 )
在当今社会 ,我们 的学 生对身边 所 见的残疾 人缺乏怜悯之心 ,甚至歧
视 和 嘲 笑 他 们 。 因 此 ,为 了培 养 学 生
a 通 过 这 次 活 动 你 学到 了什 么? . 在 今 后 的 生 活 中 , 你 会 以一 种 什 么样
的 态 度 去 面对 残 疾 人 ?
的 励 志 歌 曲 《 星 点 灯 》 这 首 歌 曲 的 星 ,
演唱者也是 一位残疾人 ,他的名字 叫
郑 智 化 … …
领导 ,并 了解本 镇对残疾人开 展的各
们 的身边 ,仔细 了解他们的生活 。
第 二步 走近 残疾 人
2. 动学生 的主动 性 、积 极性 , 调
在浓厚 的兴趣 中学习观察 ,在 良好 的 氛 围下相互交流 。 活动安 排 1激发学生 参与调查 、访 问的兴 .
们 不能享受正常 人的生活 ;同在一 片
蓝 天 下 ,我 们 应 该理 解 、支 持 、关 心 和 帮 助 他 们 ,让 他 们 感 受 到 生 活 的欢

是 各小组选 代表 ,汇报本组 的
采 访 结果 ,包 括 :采访 的人 是 谁 ? 他 /她 是何种残疾 ?他们的生活 有什

四年级语文教案《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及评析

四年级语文教案《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及评析

四年级语文教案《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及评析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残疾人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及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

2.通过查、说、看、议、找、想、演等活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关爱残疾人的思想。

3.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前期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中的人、事、物等的观察力、社会交往能力、主动获取资料的能力。

【设计思路】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去了解、理解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人去关爱他们。

所以,我们在把握本课题走近残疾人题义时,重点抓住走近二字,课程目标锁定在:了解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三个环节上。

通过引导学生去调查、访问有关残疾人的事例,并让他们去亲身体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首先了解残疾人,进而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方便及通过典型的中外残疾人事例,说明残疾人:常人能做到的或做不到的,他们也能做到。

他们身上体现的身残志坚的品质和精神力量,值得大家学习。

通过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残疾人不容易、不方便,但是,他们也有生存的尊严和权利,进而让学生自觉地去关爱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本课主要从四个环节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

全课以了解──理解──关爱残疾人为主线,以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为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准生活,甚至尝试真生活──三个体验活动,教学没有造作,没有假生活,体现了真让学生成为志愿者,并宣誓,体现了善,达到了德育目标。

【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福建省××市中心,学生大都是机关干部孩子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孩子中突出存在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活动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典型事迹。

2.布置学生调查了解社会关心爱护残疾人的具体事例。

【活动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课题1.出示关于中国参加第十二届残奥会情况的报道(图片及报道)。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范文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范文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范文《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范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1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打磨,以及专家的指点,主题“友爱残疾人”的第一个课题《走近残疾人》正式向全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任课老师展示,并得到很好的评价。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打动学生心灵本课题教学以情感的渲染为重点,课堂上让人感动的视频有两个,能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例如:导入新课时播放[*达人秀]第一季第三集:“断臂男孩用脚*钢琴震撼全场”视频,一下子牵动了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感动的世界,为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

这一视频同样感动了听课的全体老师,大家都被身残志坚的断臂男孩刘伟的一言一行所感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反思:本来,我是想采用“2010*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的片断作新课的导入,但在集体备课时,有位老师建议我改用“断臂男孩用脚*钢琴震撼全场”视频,她认为这段视频的确是动人心扉的。

经过再三研究,我决定采用这位老师的意见,果然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是不可忽视的。

事例:课堂上让人感动的另一个网络视频是“2010*残疾人运动会”的“精*回放”。

残疾健儿的坚毅刚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是让学生感动,让学生肃然起敬,在视频的渲染下,学生对残疾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尊重之情油然而生。

反思:网络资源的正确利用,在《走近残疾人》一课的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然而,有听课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播放完视频后不让学生说说感受呢?对这个问题,我这样想,我觉得让学生说说感受是好的,可以加深认识;而省略让学生说感受这一环节,也并不影响视频的教育效果,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毕竟只有四十分钟,无法面面俱到,因此,我在设计时便省略了让学生说“看了视频后的感受”这一环节。

《走近残疾人》政治教学反思_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走近残疾人》政治教学反思_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走近残疾人》政治教学反思_小学英语教学反思》摘要:带着这些困惑我潜心研究了我们山人版三年级下册《走近残疾人》课教学目标及容,课堂回眸板课题《走近残疾人》我对学生说“看到这课题你想了哪些容,”学生们胆提出了己想法如“我想知道残疾人是怎么残疾“山东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我用心听了临沂胡晶晶老师执教《残疾人》(二年级)和泰安武晶老师执教《蓝天下》(四年级)因年级段不教学目标不所以她们课各有千秋欣赏她们精心钻研教材、胆超越教材我心也存着不少困惑如课堂上教师能了教学环节要而呈现编假案例吗?教学视频量使用是否会挤占学生探究呢?教学是否该安排“学生质疑”环节从而调动其探究积极性呢?带着这些困惑我潜心研究了我们山人版三年级下册《走近残疾人》课教学目标及容吃透教材基础上我先撷取了胡老师原设计精华部分如“体验活动”、“介绍残疾类型组图片”及“红艳故事”;然我又把武老师集到“残疾人强不息挑战困境图片”补充进巧妙实施“拿主义”我又加入了些己思考增加了以下环节质疑课题了学情课堂回眸板课题《走近残疾人》我对学生说“看到这课题你想了哪些容?或者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容?”学生们胆提出了己想法如“我想知道残疾人是怎么残疾?”“残疾人怎样生活?”等学生质疑基础上我顺势把他们提问进行了粗略归类思考听品社课候我发现不少教师课堂上直按己设计教学思路推进直是以己问题串牵着学生鼻子走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而我安排“质疑环节”旨给学生提供主提问机会实践证明这环节虽然用不多但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倾听学生疑问程我还了了学情可谓举两得完善加深体验课堂回眸播放红艳故事让学生谈己感受我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补充了005年至今红艳成长相关思考“篮球女孩”—钱红艳四岁遭遇车祸导致骨盆以下肢体被全部截除真实故事让每学生心灵都得到了震撼我认如课堂教学仅仅停留这层面上还缺少深所以学生交流己感受我适补充了“红艳社会关爱下圆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感受到社会关爱博而且还加深了对红艳了如面对厄运她没有屈而是坚持用假肢独立行走坚持努力学习报答社会坚持学习游泳超越我这是多么可贵品质3补充视频引领行动课堂回眸走出红艳故事我出示了可敬老人段简短视频这位老人岁因眼睛生病而失明了维持生活他学了拉二胡几年每天他都己乘坐路车到丽附近拉二胡思考生活是品社教学头活水所以我认教师课堂上推出型案例应该都是生活真实发生事这样才有说力当我把“老人拉二胡”这鲜活画面呈现给学生学生们参与、表达积极性明显高涨真正收到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将关爱落实到细节行动”良效因准备匆忙所以执教程我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思考有待缜密了进步激发学生理、尊重、关心、助残疾人思想感情课我提到了“我们学校也有位学智力发展迟缓如你以遇见了他你会怎么对待他?”我话音刚落就有学起说出了那学名甚至还有学情不禁地悄声说“是不是就是班那彪子”学生们敏感表现是我始及评课程谷主任给我指出了这问题并坦言“不应该这样指名道姓因这会刺伤那孩子尊对残疾学助应该是平等对待他”仔细琢磨谷主任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己竟可能不伤害那孩子我确实应该警醒是课堂上每条信息引入都要缜密思考教学流程不够熟练虽然教学设计我反反复复修改了几次但是正儿八“练兵”我还是次所以整教学程显得有些生涩这再次提醒我要牢记卖油翁“无他惟手熟尔”精神我们课堂教学要想达到飞跃就要靠多练、多思、多改进3态势语有待优化态势语方面我还存很多问题如表情变化丰富张扬缺少稳重、方、然感;语调有不够恰当;手势幅和使用次数还是频繁……对这些不能忽视细节我会虚心接受批评努力改正。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爱残疾人的良好品德,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残疾人沟通、交流,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2. 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3. 尊重、理解、关爱残疾人的重要性4. 与残疾人沟通、交流的技巧5. 关爱和帮助残疾人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学会与残疾人沟通、交流,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残疾人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真实感受残疾人的困难和挑战。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如何关爱、帮助残疾人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如何关爱、帮助残疾人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残疾人生活场景的模拟,让学生真实感受残疾人的困难和挑战。

5. 实践演练:引导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情景模拟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演练中的合作能力,包括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心得体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关爱残疾人主题的理解和内化程度。

4.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课程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看法,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与残疾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2.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和需求3. 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方法4. 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5. 关爱残疾人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学会尊重和关爱残疾人,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并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和心理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

4. 情景模拟法:模拟与残疾人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沟通技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3. 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搜集有关残疾人的资料,以便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残疾人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残疾人话题的兴趣。

2. 讲解残疾人分类和心理特点:通过课件和讲解,使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分类和心理特点。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换位思考,感受残疾人的需求和困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并提出具体措施。

5.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模拟与残疾人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沟通技巧。

6. 分享与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总结如何在生活中关爱残疾人。

七、课堂练习1. 完成一份关于残疾人权益的问卷调查,了解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现状。

2. 写一篇心得体会,阐述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关爱残疾人的方法和技巧。

八、课后作业1. 搜集有关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教育资料】四年级语文教案《 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育资料】四年级语文教案《 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育资料】四年级语文教案《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及评析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残疾人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及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

2.通过查、说、看、议、找、想、演等活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关爱残疾人的思想。

3.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前期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中的人、事、物等的观察力、社会交往能力、主动获取资料的能力。

【设计思路】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去了解、理解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人去关爱他们。

所以,我们在把握本课题走近残疾人题义时,重点抓住走近二字,课程目标锁定在:了解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三个环节上。

通过引导学生去调查、访问有关残疾人的事例,并让他们去亲身体验等活动方式,让学生首先了解残疾人,进而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方便及通过典型的中外残疾人事例,说明残疾人:常人能做到的或做不到的,他们也能做到。

他们身上体现的身残志坚的品质和精神力量,值得大家学习。

通过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残疾人不容易、不方便,但是,他们也有生存的尊严和权利,进而让学生自觉地去关爱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本课主要从四个环节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

全课以了解──理解──关爱残疾人为主线,以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为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准生活,甚至尝试真生活──三个体验活动,教学没有造作,没有假生活,体现了真让学生成为志愿者,并宣誓,体现了善,达到了德育目标。

【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福建省××市中心,学生大都是机关干部孩子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孩子中突出存在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活动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典型事迹。

2.布置学生调查了解社会关心爱护残疾人的具体事例。

【活动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课题1.出示关于中国参加第十二届残奥会情况的报道(图片及报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
火车站小学鲍泉泉
《走近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话题,现在的孩子由于受到人们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对残疾人有一种鄙视感。

要让他们扭转这种观念,并走近残疾人是困难的,如何让孩子们的情感自然生成?甚至为之落泪?情到深处泪自流,孩子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没有深刻的亲身体会,无论老师用多么忧伤的语言,他们的泪水是出不来的,毕竟他们不是演员,生活是他们真正的教材!
一、将“体验”进行到底
通过再次钻研教材,我揣摩出了编者的意图,只要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有感受,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并知道去帮助他们,干吗非得要他们哭呢!没有流泪并不等于他们的心没有被震撼,没有眼泪并不等于他们不会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更不等于以后他们不去帮助残疾人。

于是,我们设计了体验活动,并放慢了节奏,抓住学生瞬间的感悟,来体会残疾人生活的困难。

我们设计的“把衣服的拉链拉开,把右手伸到背后,用左手把衣服重新穿上”“蒙眼写字”的游戏,在学生无意识的状态下体验了失去一只手的残疾和盲人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

真切的感受!起初,学生中有的觉得好玩,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感受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
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从而深深地体会到了残疾人生活的困难。

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把自己的感受同大家一起分享,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残疾人,都是可亲可敬的。

二、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首好听的乐曲,只要前奏一响,就能拨动起听众的心弦,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做好铺垫,犹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心随我动”,创设不同的情景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设计,让学生如饮甘泉、如品香茗,流连忘返。

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1、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在理解残疾人这一环节,通过倾听残疾人的心声,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嘲笑,我们的讥讽就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这种痛苦比身体上的残疾还要可怕,这相当于让学生承诺,今后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这是对本节课要落实的思想教育的一个检验,学生知道怎样做了,就说明他们的确是受到了思想上的一次洗礼。

2、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为了使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在
第四部分,我播放了残奥会的图片,引出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这种情景创设,有效地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地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小组交流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并且通过他自己的收集和整理,他会对了解到的残疾人印象更加深刻,从而受到思想的洗礼和人格的熏陶。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由原来的同情残疾人转变为尊重残疾人,这是一个心理上的大变化。

3、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情感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展示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利用视频观看《千手观音》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心灵感受。

整堂课教师没有太多的说教,而是一直扮演着引导学生体验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和学生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唤起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深刻地体验到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残疾人为达到目的较常人更多的付出,也增进了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

如:在课堂的生成中,教师如何迅速地组织出精炼的语言,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交流学习;如何有效地激励学生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热情,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