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公开课

合集下载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高中化学鲁科版新课标】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高中化学鲁科版新课标】

敬请各 位老 师提 出宝 贵意见 !
电子排布式与轨道表示式
轨道表达式: 用方框(或小圆圈、短线)表示一个原子轨道,用箭头“↑”或“↓”来区 别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在轨道表示式中,用方框表示原子轨道 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的方框相连 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也称为简并轨道 箭头表示一种自旋状态的电子, 称电子对, 或 箭头同向的单电子称自旋平行。 通常在方框下方或上方标记能级符号。
课堂小结
1.构造原理解决了电子填入轨道顺序的问题,但是无法详细指出电子在不同轨 道上的排布状态,轨道容纳电子数量的问题。 2.泡利原理指出了每个轨道所能容纳的最大电子数 3.洪特规则指出了电子填入简并轨道时遵循的规则 基于上述3条规律,我们就可以用轨道表示式更精细的表达核外电子排布及每 个能级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深度思考
(4)在1-20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中,哪些不涉及洪特规则? H、He、Li、Be、B、F、Ne、Na、Mg、Al、Cl、Ar、K、Ca 分析思路:不涉及洪特规则可以分为三类 ①电子填入轨道不是简并轨道,如H、He、Li、Be这类 ②电子填入简并轨道但是只有1个单电子,如B、Al、F、Cl这类 ③电子填入简并轨道无单电子,如Ne、Ar这类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外层
氩Ar
金属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1 2 8 1 +12 2 8 2
钠Na
镁Mg
+13 2 8 3
金属元素,最 外层电子一般 少于4个,在化 学反应中易失 去电子,形成 相对稳定结构
铝Al
非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7 2 8 7 +16 2 8 6
氯Cl
硫S
+7 2 5 +8 2 6
氮N
氧O
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一 般多于4个, 在化学反应中 易得到电子, 形成相对稳定 结构。
元素分类 稀有气体
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相对稳定结构
=8(He为2)
不易得失电来自百度文库 易失电子形 一般少于4 成稳定结构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4
易得电子形 成稳定结构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结构 决定 性质
• 2、在原子中核: 外电子数 =
•=

表3-1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6
6
6

8
8
8

11
12
11

17
18

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第二册公开课教案 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第二册公开课教案 原子结构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1.1.3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本节从介绍原子的诞生,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入手,首先介绍能层、能级的概念,在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概念的基础上介绍电子的跃迁和光谱分析;然后给出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根据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等概念,进一步介绍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并介绍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和能量最低原理

2、掌握1~3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

教学难点:

1~3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

多媒体调试、讲义分发

[新课引入]

只有1个最外层电子的碱金属原子光谱为什么会在光谱里呈现双线?为什么只有1个最外层电子的银原子在外加电场里加速飞行通过一个不对称磁场时会分成两束?归根结底,为什么一个原子轨道里能容纳两个电子?

[过渡]原子光谱、构造原理都无法解释上述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本节可的学习。

[讲解]量子力学告诉我们:ns能级各有一个轨道,np能级各有3个轨道,nd能级各有5个轨道,nf能级各有7个轨道。每个能级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 ns、np、nd、nf……分别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2x1、2x3、2x5、2x7……,由此可知,每个轨道里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这2个电子容纳在同一原子轨道,也就意味着它们的空间运动状态相同。为什么一个轨道允许容纳两个电子?

[板书]

1、泡利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原子结构【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物理

原子结构【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高中物理

C 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A.-43Ehc1
B.-2Eh1c
C.-4Eh1c
D.-9Eh1c
2 .能级图与能级跃迁 1.氢原子能级图的特点 量子数 n 越大,能量越大,相邻的能级差越小.
3.原子能级跃迁中的能量变化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
的轨道过程中( D )
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原子的能量增大
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原子的能量也减小
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原子的能量增大
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原子的能量增大
针对原子的稳定性提出
针对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提出
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 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 的状态.玻尔指出,原 子的不同的状态中具有 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 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v
m
r
能级:量子化的能量值 定态:原子中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
基态:能量最低的状态(离核最近)
激发态:其他的状态
5 4

e
e +
经 由于电子轨道的变 典 化是连续的,辐射 理 电磁波的频率等于 论 绕核运动的频率, 认 连续变化,原子光 为 谱应该是连续光谱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

离 核: 近

能 量: 低

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钠原子的结构 (11个电子)
第一层(2个)
第二层(8个)
第三层(1个) (最外层)
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最外层)
弧线表示 电子层
+11 2 8 1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数字1也可以表示 最外层电子数 圆圈表示 原子核 圈内数字表示 质子数 “+”表示 原子核带正电
哎!大家猜一猜,我和我的同伴在原子里是怎 样运动的呢?
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观看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的模拟动画。
氢原子的结构 (1个电子)
行星绕太阳运功
钠原子的结构 (11个电子)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电子层: 1 2 3 4 5 6 7
练习:
1.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的
核电荷数为 13 ,核外有 3 个电子层,第二层 上有 8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3 个电子。
2.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正确的是( C )
+3 3 A
6 2 4 +10 2 8 +14 2 7 5
B
C
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原子的结构》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原子的结构》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列,将 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归为一族。同一族元素的化学 性质相似,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似的原子结构。
03
原子模型的建立与演变
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
02
01
03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硬的、实心的 球体。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大小和质量。
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其运动状态 可用电子云描述。电子带负电荷,与 质子所带正电荷数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使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 层电子数不同时,元素的化学性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学习,学生们 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 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描
述和解释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应用能力的提高
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 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例如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预测元 素的化学性质等。
实验技能的提高
通过公开课中的实验演示和操作, 学生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 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 化学实验。

05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合
离子键的形成与性质
离子键的形成
通过原子间电子的转移形成正负离子,正负离子间 的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教案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

成。

【课前预习】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

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

【情境导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0.16新疆罗布泊),原子弹的

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70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4-1

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

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

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70页表4—1、4—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

分?

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一段,体会原子的体积

之小。表1

【阅读】教材第71页的相关内容。

1.结合表1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2.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际质量

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表1中任意两种

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第二册公开课教案

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第二册公开课教案

《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的可能状态,复杂的原子光谱得以诠释。1936年马德隆发表了以原子光谱事实为依据的完整的构造原理。

【过渡】什么是能层?什么是能级?构造原理又是什么?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了解。现史,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培养求真务实、不断进步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讲授新课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知识回顾】

1.原子的结构

①数量关系: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关系: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对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相加的数值,即近似原子量。

2.原子核外电子层的表达方式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体积很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亿分之一。

3.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能量高的电子层,由内向外。基础知识

回顾

回顾前面

学习过的

知识,为能

层能级构

造原理的

做的学习

铺垫。

(2)每一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5)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一、能层与能级

1. 能层

(1)含义:核外电子按能量不同分成能层,即电子层。

(2)符号及能量关系:

小结: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离原子核越远。

2. 能级

(1)含义:同一能层的电子,还被分成不同能级。

(2)能级符号与所能容纳电子数如下表:

【思考与讨论】

(1)一个能层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原子的结构》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原子的结构》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精)
量子计算机的研发
探讨量子计算机的原理、优势及挑 战,指出利用原子的量子态进行计 算是未来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 一。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原子的 结构》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汇报人:
2023-12-30

CONTENCT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原子结构基础知识 • 原子模型发展历程 •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性质关系 • 实验探究:原子结构验证实验设计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原子结构模型
介绍了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包括原子的核式结构,以及原子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原子的构成
详细阐述了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电性和质量等特征。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讲解了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以及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的计算方 法。
易错易混点辨析指导
01
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和联系
指导学生明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
质的最小粒子,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0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强调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原子结构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19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原子结构 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 (19张)

2.能层、能级中的数量或能量关系 (1)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且总是从 s 能级开始。 (2)以 s、 p、 d、 f……排序的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依次为 1、 3、 5、 7……的二倍。 (3)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能层序数的平方的两倍,即 2n2。 (4)能级符号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5)不同能层的同一能级能量相差较大,n 值越大,能量越高: E1s<E2s<E3s<…… (6)同一能层不同能级之间能量相差较小,按 ns、np、nd、nf 顺序依次 升高: Ens<Enp<End<Enf<…… (7)不同能层、不同能级能量比较时,依据构造原理判断,如 3d 与 4s 能 级的能量关系,根据构造原理可知:3d>4s。
wk.baidu.com
变式训练 2 下列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不正确的是(
A.V:[ Ar] 3d 4s
3 2
)
B.Cr:[Ar] 3d 44s 2 C.Mn :[Ar]3d 54s 2 D.Ni:[Ar]3d 84s 2 解析: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p 6 和 d 10)、半充满(p 3 和 d 5)或全 空 (p 0 和 d 0)状态时,体系能量较低 ,原子较稳定。故 B 项中 Cr 的简化电子排 布式应为[Ar]3d 54s 1。 答案:B
能层 能级 最多 电子 数 K 1s 2 2 L 2s 2 8 2p 6 M 3s 2 18 3p 6 3d 10 N 4s 2 32 4p 6 4d 10 4f 14 O 5s 2 …… 5p 6 … … …… …… ……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原子的结构》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原子的结构》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假设之一:道尔顿实心球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 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假设之二:汤姆生枣糕式原子模型
1904年约瑟夫·约翰·汤姆生(J.J.Thompson)模型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 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葡萄干布丁”(Plum pudding) 故名“枣糕模型”。
2 课堂活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07 学以致用
①判断正误,并举例说明:
× A.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H,He,最外层电子小于4
× B.所有的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
氦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
× C.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大于或者等于4。
H最外层电子数为1,B最外层电子数为3
2 课堂活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05 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在前,符号在后,1可以省略不写。
如:Na+ (钠离子) 、 Mg2+ (镁离子) 、 Cl- (氯离子) 、 O2- (氧离子
) 离子结构示意图 钠离子: +11 2 8
氯离子: +17 2 8 8
练习巩固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2、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 (1)、(6) ,带负电的是 (4)

原子结构公开课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公开课教学设计

《揭秘131I和127I——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

一、背景分析

本课属于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的内容。高中教材对元素的“位”“构”“性”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细致的探讨,通过科学史话、方法导引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方法,提升化学核心素养。第四章是整个高中阶段全面、详细地学习和研究原子结构和元素规律的一章,为后期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作了铺垫。而本节知识是本章内容学习的基础,对原子结构的演变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做了详细介绍,是下一节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学习的需要。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本课为了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驱动型课堂,将情境线、活动线、知识线和素养线四线合一,以揭秘131I和127I为课堂主线,设置原子结构演变史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核心情境,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探究的课堂活动,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131I和127I在性质和用途上的差异,以落实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原子结构的部分知识,但缺乏对整个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的了解,且未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规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探究兴趣浓厚,但欠缺深层理性认识,所以接受难度适中。若将揭秘131I和127I的问题驱动型教学融入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中,提升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层次存在不可预测性,所以对课堂教学能否顺利的实施有所担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原子结构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原子结构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

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应用视频、图片、类比和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宇宙和地球的形成,认识人们研究原子结构的发展过程。

2.进一步了解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层状排列。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了解电子排布式,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简单元素(1~18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5、让学生感受到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

2、核外电子排布式。

三、教学方法

视频和图片观察、讲解、归纳、练习。

四、教学用具

录播教室、本节课ppt。

五、教学过程:

导入:原子是怎样诞生的呢?

视频:地球的起源宇宙大爆炸_标清

讲解:(展示三张宇宙大爆炸图片)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

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H、少量的He及极少量的Li,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思考与交流:

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

讲解:氢元素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6%(氦约为氢的1/8),另外还有90多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总数加起来不足1%。宇宙年龄距近约140亿年,地球年龄已有46亿年。地球上的元素绝大多数是金属,非金属仅22种。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第二册公开课教案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人教版 选修第二册公开课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1.1.2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本节从介绍原子的诞生,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入手,首先介绍能层、能级的概念,在原子的基态与激发态概念的基础上介绍电子的跃迁和光谱分析;然后给出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根据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等概念,进一步介绍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并介绍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教学难点:电子排布式原子轨道

多媒体调试、讲义分发

[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同一能层有不同的能级,同时研究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这节课研究以原子光谱事实为依据的构造原理。

[板书]三、构造原理

[投影]构造原理:

[讲]构造原理是以光谱学事实为基础,从氢开始,随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填入能级的顺序。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能级上的排布顺序:电子最先排布在能量低的能级上,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能级上。

[板书]1.构造原理:

(1)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能级顺序都遵循下列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2)构造原理规律: ns (n-2)f (n-1)d np。

[过渡]按照构造原理,元素核电荷数每递增一个,同时增加一个核电荷和核外电子,就得到一个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电子填满一个能级,就开始填入下一个能级,由此构建了元素周期系中各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教案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教案

《原子的结构》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原子是由哪些基本粒子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了解原子核和电子云的分布情况。

3.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其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原子的基本概念

2.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3. 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和电子云

4. 原子化学性质与电子排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组成、核式结构及化学性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原子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原子的结构。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 讲解:详细讲解原子的组成、核式结构及化学性质,结合演示文稿和原子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的结构。

3. 实验: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相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4. 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原子基本概念、组成、核式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5.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公开课课件】高中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公开课课件】高中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新课讲授
一、电子的发现
6.阴极射线的本质 (1)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子。 (2)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3)电子的电荷量与氢离子的电荷量相同。
新课讲授
一、电子的发现
7.密立根油滴实验
(1)第一次较为精确测量出电子电荷量的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 量出来的。电子电量为:e = 1.602 176 634 × 10 -19 C (2)密立根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 e 的整数倍。从实验测到的比荷及e 的数值,可以确定电子的质量。现在人们普遍 认为电子的质量为:me = 9.109 383 56 × 10 -31 kg
结论:所加磁场垂直纸面向外,且电场力等于磁场力。
新课讲授 3.阴极射线粒子比荷测量 (3)阴极射线速度大小计算
电场力: F eE 磁场力: f evB f F evB eE v E
B
新课讲授
3.阴极射线粒子比荷测量 (4)去掉D1、D2间的电场E,只保留向外磁场B,阴极射线在有磁场的区域将会形成一 个半径为r的圆弧(r可以通过P3的位置算出)。
高中物理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新课引入
思考与讨论:
科学家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时发现,当玻璃管内的气体足够稀薄时,阴极就发出 一种射线,它能使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发出荧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
4.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 A,它的阴离子 Xn-核外有 x 个电子, w g 这种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A-x+nNA A. w wA-x+nNA C. A wA+x-nNA B. A wA-x-nNA D. A (
C )
考点二
核Hale Waihona Puke Baidu电子排布
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种核素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40K和40Ca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等 B.某元素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它一定是金属元素 C.任何原子或离子的组成中都含有质子
D.同位素的不同核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3.(2015· 上海)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 116 号元素 Lv 的名称为鉝。关于293 116 Lv 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 116 C.核外电子数 116 B.中子数 177 D.相对原子质量 293

B.CO 和 N2 D.CH3 和 NH4
+ +
4.若 A、B、C、D 均为 10 电子粒子,且它们之间存在以下 转化:
NH4+ 、B 为________ 则 A 为________ OH - 、C 为________ NH3 、
D 为________ H 2O 。
谢谢
2.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 则在周期表的前 10 号元素中, 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A.1 对 C.3 对 B. 2 对 D.4 对
B )
3 . (2014· 上海 ) 下列各组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 D ) A.H3O+ 和 OH- C.HNO2 和 NO2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必记必背:1~20号元素的特殊的电子层结构
(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K;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总数一半的元素:Li、P;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8)次外层电子数是其他各层电子总数2倍的元素:Li、Mg; (9)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相等的元素:S; (10)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3 (3)不同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2 1H 和1H;也可能 16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14 6C 和 8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14 如14 C 和 6 7N。

明辨“四同”概念的差别
1、同位素
2、同素异形体 3、同分异构体 4、同系物
【课堂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15· 全国卷Ⅱ)235 g 核素235 92 U (
(1)质子数(Z)=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 (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如 Mg2+的核外电子数是 10 。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所带电荷数。 如 S2-的核外电子数是 18 。
3、一个信息丰富的符号

理清3个概念
1、元素、核素、同位素 2、同位素的特征与应用
问题导思 H2、D2、T2三种粒子互为同位素吗?
注 意
(1)现行元素周期表已发现的元素有 118 种, 由于同位素的 存在,故核素的种数远大于 118 种。 (2)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 质子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其化学性质相同。
【课堂训练】
1.判断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 的打“×”)。 (1)(2016· 江苏高考)Mg2 的结构示意图

(√ ) (× ) ( ×)
(2)(2015· 江苏高考)氯离子(Cl )的结构示意图: (3)(2014· 江苏高考)硫离子(S2 )的结构示意图:


(4)(2014· 山东高考)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 )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考纲要求:
1.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 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
考点一

原子构成、同位素 熟记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2、原子中的4个数量关系
B
)
235 1 发生裂变反应: 92 U+0n――→
裂变
90 136 1 1 38Sr+ 54 Xe+100n,净产生的中子(0n)数为
10NA
37 B.(2014· 山东高考)35 17Cl 与17Cl 得电子能力相同
C.(2013· 江苏高考)中子数为 146、质子数为 92 的铀(U)原子:
146 92 U 238 D.(2012· 天津高考)235 92 U 和 92 U 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