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比浊检验技术原理与进展
免疫比浊法反应曲线
免疫比浊法反应曲线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用于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特定分子的含量。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使溶液的浊度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溶液的光密度或浊度的变化,可以间接地确定目标分子的浓度。
本文将介绍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理、反应曲线的构成和解读,并对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为了便于检测和测量,通常会在抗体上标记一种可以产生浊度变化的物质,例如胶体金或聚合物颗粒。
这种标记物的加入使得免疫复合物具有一定的粒径,在溶液中悬浮形成胶体溶液。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免疫复合物的粒径会发生变化,溶液的浊度发生变化。
免疫比浊法的反应曲线是通过测量不同抗原浓度下溶液的浊度变化来构建的。
一般来说,会选择一种特定的抗原浓度(通常为0),将其与抗体结合并测量浊度,作为实验的背景浊度。
接下来,将其他抗原浓度的样品与相同的抗体结合,并测量其浊度。
通过比较实验样品与背景浊度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到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浊度变化。
通常,随着抗原浓度的增加,浊度的变化也会增加。
根据反应曲线的形状,我们可以推断出抗原浓度与浊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解读反应曲线时,一般会根据曲线的斜率、线性范围和最大响应值等因素进行分析。
斜率表示了抗原浓度与浊度变化之间的敏感性,斜率较大的曲线说明免疫比浊法对抗原的测量较为敏感。
线性范围则表示了抗原浓度与浊度变化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较宽的曲线通常具有更高的测量范围。
最大响应值表示了溶液浊度的最大变化幅度,从而可以评估免疫比浊法的灵敏度。
免疫比浊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具有多种优点。
首先,相比于其他分析方法,免疫比浊法操作简单、快速,采集样品的成本较低。
其次,免疫比浊法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可以准确识别目标分子并排除其他干扰物质的影响。
此外,免疫比浊法还可以进行高通量分析,适用于大规模样品测定。
免疫散射比浊法
免疫散射比浊法
免疫散射比浊法是一种分析化学和生物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可靠
测定方法。
它的原理是以免疫抗体的相互作用作为根据,从而实现物质的分子尺度上的测量。
在实际应用中,免疫散射比浊法可以检测到特定的元素,从而为科学家、设计师以及分析师提供重要的信息。
免疫散射比浊法是一种非平衡的技术,它可以被用来测量物质中极低浓度的元素。
因此,它在微量成分分析和样品分析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免疫散射比浊法的优点是它可以检测非常低的元素浓度,而且它在检测不同元素时,测量速度可用较快,并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在免疫散射比浊法中,研究人员首先将样品分装成浓度较低的悬浮液,然后以特定的浓度将免疫抗体添加到样品中。
接着,将样哮明装入特殊的仪器中,当抗体与抗原发生结合时,仪器就能够测量出相关元素的特定含量。
除此之外,免疫散射比浊法还可以对细胞、微生物和大分子组织进行测量。
它的可靠性非常高,可以检测到极低的浓度的元素,而且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此外,它还可以比较多种元素,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然而,免疫散射比浊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它的结果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温度、pH和有机溶剂等因素有较高的敏感性。
而且,免疫散射比浊法也需要准备特殊的仪器,耗费工作量较大。
总之,免疫散射比浊法是一种可靠的测量技术,它可以检测到特
定元素的非常低浓度,应用范围很广,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分析化学和生物样品中特定元素时,应该谨慎考虑这一技术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自动化分析-(免疫比浊)
自动化免疫比浊
➢免疫比浊分析技术发展
两测定Biblioteka 原抗体形成后的阶段 个 测定抗原抗体结合的峰值
散射(终点)比浊
阶
段
速率散射比浊
散射比浊法:
当一束光
在光源的光路方向(50-960)
免 疫 比 浊
线通过溶 液受到光 散射和光 吸收两个
角的方向上测量透射光强度 和被检测溶液中微粒浓度关 系的方法。
法
因素的影
➢对抗原过量进行阈值限定 先测定预反应时段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散射光信 号,若未超过阈值,可进行全量样本测定。若超 过阈值,提示样品浓度过高,需稀释后测定。
三、速率散射比浊分析
三、速率散射比浊分析 (一)基本原理
— 是测定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动态过程。
— 所谓速率,是在单位时间内抗原抗体结合形成 复合物的速度。将各单位时间内形成复合物的 速率及测定的散射信号连接在一起,即是动态 的速率比浊分析。
平光线
散射光θ
透射光
检测器 检测器
光源 透镜 滤光片
散射比浊、透射比浊光路图
实验要求(了解)
❖ 溶液中形成的复合物分子应足够大(35-100nm) ❖ 溶液中形成的复合物分子要足够多 ❖ 控制抗原抗体反应的温度和时间 ❖ 加促凝剂,提高复合物形成速度,缩短检测时间 ❖ 应选择亲和力好、效价高的抗体,保证抗体过量 ❖ 将标准品稀释至少5个浓度测定,以吸光度值(A)
Rayleigh原理:即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量 呈正比,与散射光的夹角呈正比,与波长呈反 比。
在散射比浊中,增加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体积, 减小入射光的波长,扩大散射光夹角等因素, 均可增加检测的敏感度。
(二)反应物含量与散射浊度
Heidelberger曲线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原理
自动化检测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可以与自动化仪器配合使用, 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的原理
在免疫比浊检验技术中,检测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 复合物会在溶液中形成可见的浑浊度,浑浊度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的步骤
3
样本准备要求高
样本的预处理对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样本准备要求较高。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免疫比浊检验技术有望进一步发展,结合新的成像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以满 足更多领域的需求。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可以 用于评估药效和药代动力 学。
3 环境监测
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毒性物 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安全。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的优点
准确度高
相对传统的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检 验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快速得出结果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到几小时,可 以得到快速的检测结果。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原理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生化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溶液中悬 浮颗粒的浑浊度来确定其对应的分析物浓度。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的定义
快速、灵敏
通过相对简单的操作流程,可以快速检测样本 中微量物质的浓度。
数量测定
可以准确测定血液、尿液、唾液等生物样本中 的特定分析物的浓度。
广泛应用
1
样本预处理
将待测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离心、稀释等,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2
免疫反应
将样本与特异性抗体一起反应,允许免疫复合物形成。
3
测量浑浊度
利用光学仪器测量样品溶液的浑浊度,得到测量结果。
免疫比浊法原理
免疫比浊法原理
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
其原理基于免疫学中的抗原-抗体反应。
在免疫比浊法中,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已知抗原浓度的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然后,将待测抗原溶液与相应的抗体溶液混合,使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接着,加入一种适当的染色剂,使得结合后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可见的沉淀。
测定过程中,通过测量混合液的比浊度,即溶液中悬浮颗粒的密度与大小,可以确定抗原的浓度。
比浊度与溶液中悬浮颗粒的聚集程度成正比,浓度越高,颗粒越多,聚集程度越大。
因此,比浊度的增加反映了抗原浓度的增加。
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需要进行空白对照实验。
空白样品中不添加抗原,但同样进行抗体结合和染色剂反应,以消除其他非特异性反应的干扰。
免疫比浊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监测和研究等方面。
由于其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成为了免疫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实验测试方法免疫比浊法原理
实验测试方法免疫比浊法原理免疫比浊法(immunoturbidimetry)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测试方法,用于测定血清或尿液中特定分析物质的浓度。
它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测量可见光的散射程度来获得目标物质的浓度信息。
在实验中,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与专门设计的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可见性沉淀物,从而引起溶液的浑浊程度的变化。
免疫比浊法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抗原抗体反应: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将抗原抗体组分预先混合。
抗原可以是目标物质的衍生物或合成物,而抗体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蛋白质。
2.沉淀形成:向样品中加入混合的抗原抗体溶液,使其与样品中的目标物质相互作用。
当目标物质存在于样品中时,抗体会识别并与其结合,形成可见性沉淀物。
3.光散射测量:实验中使用的光散射测量器可以测量光线通过沉淀物混浊的溶液时的散射程度。
目标物质的浓度越高,形成的沉淀物越多,溶液的浑浊程度越高,从而引起更强的散射。
4.标准曲线计算:为了准确测量目标物质的浓度,需要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制备一条标准曲线。
标准品的浓度范围一般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逐步增加。
通过测量标准品和待测样品的散射程度,并使用标准曲线进行外推和内推,可以得出待测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免疫比浊法的优点包括操作简单、结果快速、成本较低和高灵敏度。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由于光散射测量主要基于理论计算,因此需要确保实验中的测量条件如温度、光源强度和检测器的响应都是稳定和准确的。
另外,免疫比浊法在样品中可能存在其他干扰物质时可能会失去灵敏度和特异性。
因此,在进行免疫比浊法实验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控制实验来检测和排除干扰因素。
除了免疫比浊法,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RIA)。
这些方法在分析物质浓度的测量范围、特异性和精确度方面可能略有不同。
因此,在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时,需要考虑样品性质、目标物质的特征和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条件。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原理与进展
水果检测
检测水果中的农药残留,保障食 品安全。
饮料检测
食品制造商可以使用免疫比浊检 测检测其产品中的营养素含量和 成分组成。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水质检测
通过检测水中污染物的含量,保护自来水中的 化学和生物安全。
空气质量检测
用免疫比浊检测检测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 (如烟尘和花粉),保障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
3 测量结果
检测并记录样品的光学浊 度变化,得出结果。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的主要进展1快速检测新一代的荧光免疫比浊检测方法可以在5-
高灵敏度
2
30分钟内完成检测,速度更快。
金纳米粒子和荧光标记物的出现使得免
疫比浊检测的灵敏度得到大幅提高。
3
自动化流程
随着自动化仪器的发展,免疫比浊检测 的多样性和自动化程度更高。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原理与 进展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其原理基于 光学浊度的变化。本文将介绍其定义与概念。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1 标准物质
将待检物质与易于检测的 标准物质结合,形成免疫 复合物。
2 光学浊度变化
通过加入反应物,使得免 疫复合物聚集形成浑浊物 质,从而改变光学性质。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诊断
免疫比浊检测可以用于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 细胞因子、抗体等,用于辅助医生做出诊断。
药物监测
免疫比浊检测可以用于监测炎症、感染等疾病治疗 过程中药物的有效性和副作用。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 用
酸奶检测
通过检测酸奶中的大肠菌群,保 证食品卫生和质量。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原理与进展
新型免疫比浊法研究动态
纳米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
01
利用纳米颗粒的高比表面积和光学性质,提高抗原抗体复合物
的浊度变化,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
均相免疫比浊法
02
在反应体系中直接加入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浊度变化检测待
测物,无需分离步骤,简化实验操作。
多重免疫比浊法
03
同时检测多个目标物,提高检测通量和效率,满足临床多样化
需求。
存在问题与挑战分析
抗原抗体复合物稳定性
复合物在反应体系中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浊度变化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优化复合物制备和保 存条件。
非特异性干扰
血清等样本中的非特异性物质可能干扰免疫比浊反应,导致结果误差,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干 扰。
自动化与标准化
当前免疫比浊法操作仍较为繁琐,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同时推动标准化进程,以确保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01
肝癌
通过检测甲胎蛋白(AFP)等肿 瘤标志物,可辅助诊断肝癌及判 断其预后。
卵巢癌
02
03
前列腺癌
免疫比浊法可检测癌抗原125 (CA125),用于卵巢癌的诊断 和病情监测。
通过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 期发现和诊断。
05 免疫比浊法研究进展及挑 战
探讨了免疫比浊检验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如特定蛋白的 测定、药物监测等,并强调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自动化与智能化
多项目联合检测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免疫比浊检验技术 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检测效率和 准确性。
开发能够同时检测多个项目的免疫比浊试 剂盒,以满足临床实验室对于高通量、高 效率的检测需求。
疫比浊检验技术原理与进展
半抗原 + 蛋白质(载体) = 完全抗原。
1、抗原与抗体
半抗原
+
载体
抗体
B
Th
完全抗原
B
B
B
Th
半抗原—载体效应示意图 半抗原 + 蛋白质(载体) = 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存在的能TCR/BCR或抗体Fab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当复合物小于入射波长时呈全透射, 透射与散射相当
比浊测定法原理示意图
免疫比浊技术分类:
01
按光路
02
透射免疫比浊 散射免疫比浊
03
按测定时间
04
终点比浊 速率比浊
05
按增敏剂
06
无增敏 PEG增敏 胶乳增敏
07
三、免疫比浊技术原理
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光路
检测器A
检测器B
IC
I0
Iθ
I
凝集与沉淀 比浊 电位、微天平
非标记免疫检测技术
放射性核素标记 酶标记、荧光标记和胶体金标记 化学发光物标记或偶联化学发光反应
标记免疫检测技术
3、免疫学检测技术
二、免疫沉淀
凝集: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是最经典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02
抗体(antibody, Ab)功能性概念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结构性概念
是由抗原刺激而产生并能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主要存在血清中,也存在于如呼吸道粘膜液、小肠粘膜液、唾液以及乳汁等其它体液中。
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
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
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检测和测定溶液中的抗原或抗体含量。
本文将介绍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历程。
一、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的原理
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是基于免疫反应原理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它利用胶体金颗粒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免疫络合物,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可见的比浊反应。
该方法利用胶体金颗粒的特殊性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二、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的应用
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诊断中,它可用于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病毒、细菌等,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三、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的发展历程
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可以与其他分析技术相结合,如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免疫分析法等,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应用扩展。
现在,已经有许多新的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
衍生技术被开发出来,如纳米颗粒标记技术、多重共振光散射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多样性。
总之,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它将
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免疫散射比浊法
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检测技术,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物质的病原体和药物抗体。
本文将重点讨论免疫散射比浊法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实际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免疫散射比浊法是如何工作的。
散射可以将一个物质分解成一系列衍射线,而比浊法则利用物质的衍射线的强度变化来检测物质的结构。
与其他衍射技术(如X射线衍射)相比,比浊可以更快速地检测物质结构,因为它可以利用衍射瓦数的变化来进行衍射数据的分析。
此外,比浊法也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因此能够检测出更多的病原体和药物抗体。
免疫散射比浊法的主要优点是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数据分析方便、精度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和药物抗体。
另外,由于免疫散射比浊法所分析的数据是不可见的,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偏见和偶然性,使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免疫散射比浊仪的费用高昂,这一衍射装置的成本非常高,在普通实验室范围内难以实现;其次,免疫散射比浊法需要高精度的衍射装置,偶尔可能会受到其他衍射技术影响;最后,由于免疫散射比浊法只能检测物质的分子形状,因此无法直接检测物质的化学结构。
免疫散射比浊法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如检测病毒和细菌的形态及分子结构、检测抗体的类型及效力以及检测药物的活性成分以及作用机制等。
例如,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成功地检测出了一种新型的HIV拮抗药物,它能够在体外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
此外,免疫散射比浊法还可用于分析生物分子活性成分,例如乳糖苷酶等,以及其他药物分子。
综上所述,免疫散射比浊法是一种技术上先进、灵敏度高、数据分析方便、精度高的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物质的病原体和药物抗体。
尽管其存在一定的缺点,但是它仍然是检测病原体和药物抗体的理想选择。
免疫比浊法试剂
免疫比浊法试剂
免疫比浊法试剂是一种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试剂,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抗原和抗体在特殊稀释系统中反应,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再通过测定反应液的浊度与一系列标准品对照,即可计算出检样中抗原的含量。
具体来说,免疫比浊法试剂包括以下成分:
1. 抗体:与可溶性抗原反应,形成一定结构的免疫复合物。
2. 聚乙二醇等促聚剂:在稀释系统中的作用下,使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液相中析出,形成微粒,从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
3. 稀释系统:是特殊稀释系统,其中抗原与抗体反应的比例要合适(一般规定抗体过量),以保证反应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4. 光线:当光线通过反应液时,可被免疫复合物吸收,导致透射光或折射光强度发生变化,进而测定反应液的浊度。
使用免疫比浊法试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试剂的储存环境符合要求,避免试剂受到污染或者失效。
2. 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操作步骤正确,避免误差。
3. 在使用前对试剂进行质量检查,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
4. 对于不同的检样应该使用不同的标准品,以保证测定的准确性。
5. 在测定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反应过程和结果,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总之,免疫比浊法试剂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工程和化学等领域。
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随着技术的进步,免疫比浊法的检测过程将更加自动化和标准化,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 性。
多项目联合检测
未来免疫比浊法有望与其他免疫分析方法联合使用,实现多项目同时检测,提高诊断效 率。源自未来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前景
• 拓展应用领域:随着对免疫球蛋白研究的深入,免疫比浊 法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如疾病预后评估、免疫治疗 监测等。
力。
质评样本处理
02
按照质评计划要求处理质评样本,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结果分析与反馈
03
对室间质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
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问题识别
通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结果 分析,识别存在的问题。
原因分析
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 ,包括试剂、仪器、操作等方 面。
改进措施
影响。
06
总结与展望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优势与局限性
灵敏度高
免疫比浊法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 免疫球蛋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特异性强
该方法使用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能够准确识别并定量目标免疫球蛋 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优势与局限性
• 操作简便:免疫比浊法检测步骤相对简单 ,易于自动化和标准化,适用于大规模样 本检测。
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 种。血清型IgA主要存在 于血液中,而分泌型IgA 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消 化道等黏膜表面,是黏 膜免疫的主要抗体。
正常血清中含量极低, 主要参与I型超敏反应和 抗寄生虫免疫。当机体 发生过敏反应时,血清 中IgE水平会显著升高。
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 面,作为B细胞分化发育 成熟的标志。在血清中 含量很低,其功能尚不 完全清楚。
免疫比浊法原理
免疫比浊法原理
免疫比浊法是检测类风湿因子的方法,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相互结合,动态测定类风湿因子的方法,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在特定稀释系统中反应,比例合适的时候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的促凝剂作用下,从液体状态析出形成微粒,使反应液混浊,抗体浓度固定的时候形成的免疫复合物量,会随检测样中抗原量增加,反应液混浊度也会随之增加。
通过测定反应液的浊度,与一系列标准品进行对比,可以计算出检测样品中抗原含量。
所以,免疫比浊法是检测类风湿因子的定量检查,有时候在测定类风湿因子的时候会将检测方法写在检查结果后面,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结果做出比较规范的判断。
在临床上也会采用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类风湿因子的检测,有的是定性检测,报告只出现阴性、阳性结果,没有具体数值。
免疫比浊法是一种检测类风湿性因子的方法,是利用抗原抗体相互结合,动态测定类风湿因子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在特定稀释系统中反应,适当比例后形成可
溶性免疫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的促凝剂作用下,从液体状态析出形成微粒,使反应液混浊,当抗体浓度固定时,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量,就会随检测样中抗原量增加,反应液混浊度也会随之增加。
用该反应液测定浊度,并与标准系列产品对比,可计算出检测样品中抗原含量。
免疫透射比浊法 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的原理是
免疫透射比浊法一、原理当光线通过一个浑浊介质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浊颗粒,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与混浊颗粒的量成正比,这种测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称为透射比浊法。
这一方法早于1959 年Schultre 和Schuick 等报道应用于血浆蛋白与其抗体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导致浊度的改变,再进行透射比浊测定,一般采用抗体对抗原定量的透射比浊法,称为免疫透射比浊法。
其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形成量的多少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的方法。
在介质溶液中,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复合物,一定的条件包括:①对抗体的要求,作为体液或组织中蛋白质种类很多,若要快速特异检测,要求有单价特异抗体才能与抗原形成复合物。
某一种蛋白质,有其特异抗体才能与该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行定量,若抗体不纯混杂有另一种或两种少量的抗体,这种免疫复合物就不是单一复合物而是大杂烩,结果偏高;②抗原抗体比例适当,因免疫复合物形成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合物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第二阶段是初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阶段是复合物交联成大的网格状结构;第三阶段是复合物聚合产生絮状沉淀。
只有在抗原与抗体等价时即无过剩抗体,此时,复合物的结合与解离处于平衡状态,其混浊程度达高峰。
在抗体过量时,随抗原量的增加而复合物形成也增加,其测定只能在反应曲线的左侧进行(见图18-4 );3—般要求溶液中有非离子性亲水多聚体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如聚二乙醇6000等。
溶液pH为6.5〜8.0之间为宜。
载脂蛋白有形成两性螺旋片(amphipathic helix )的特性, 对脂质(特别是磷脂)有高度亲和力,与脂质结合后有时会掩盖抗原位点或构象改变,可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抗血清的特异反应。
为此,载脂蛋白检测过程中有必要先暴露抗原位点,所用试剂有表面活性剂,尿素,盐酸胍和吐温等解离蛋白剂,或用四甲基脲脱脂或有机溶剂脱脂等暴露抗原决定簇等方法,血清脂蛋白颗粒中的载脂蛋白,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定量;④抗原不能过量,因为抗原过量,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不但不增加,反而会减少,光散射或光吸收减少,检测结果反而偏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21
9
1、抗原与抗体
2021/2/21
10
1、抗原与抗体
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位置、空间排列和立体构象决 定着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
2021/2/21
11
1、抗原与抗体
共同表位(common epitope)指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 原表位。
2、抗原抗体的结合——免疫学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 按比例 可逆性
2021/2/21
23
2、抗原抗体的结合——免疫学反应
2021/2/21
Antigen added →
24
2、抗原抗体的结合——免疫学反应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电解质(离子强度):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虽由亲水胶体变为 疏水胶体,若溶液中无电解质参加,仍不出现可见反应。为了促使沉淀物 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0.85%氯化钠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及抗体的稀释 液。由于氯化钠在水溶液中解离成Na+和C1-,可分别中和胶体粒子上的 电荷,使胶体粒子的电势下降。当电势降至临界电势(12~15mV)以下 时,则能促使抗原抗体复合物从溶液中析出,形成可见的沉淀物或凝集物。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 表位的不同抗原均具有的反应(交叉结合)。
2021/2/21
12
1、抗原与抗体
抗体(antibody, Ab)功能性概念 是由抗原刺激而产生并能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主要存在 血清中,也存在于如呼吸道粘膜液、小肠粘膜液、唾液 以及乳汁等其它体液中。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结构性概念
半抗原 + 蛋白质(载体) = 完全抗原
8
1、抗原与抗体
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存在的能TCR/BCR或抗体Fab片 段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 物质基础。
构象决定簇 :构象决定簇(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序列上不连续。
顺序决定簇:顺序决定簇(sequence determinant),又 称线性决定簇(linear determinant),序列相连续的 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簇。
抗原抗体的结合使电荷减少或消失,蛋白质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 胶体。
四种分子间引力(电荷引力、范登华引力 、氢键结合力 和疏水作 用 )参与并促进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
2021/2/21
21
2、抗原抗体的结合——免疫学反应 典型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2021/2/21
特异性识别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22
2021/2/21
20
2、抗原抗体的结合——免疫学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两种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 性,这两种特性是由抗原与抗体分子的一级结构决定的。
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为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的阶段,此阶段反应快,仅需几秒至几分钟,但不出现可见反应。 第二为可见反应阶段,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环境因素(如电解质、 pH、温度、补体)的影响下,进一步交联和聚集,表现为凝集、 沉淀、溶解、补体结合介导的生物现象等肉眼可见的反应。
免疫比浊检验技术原理与进展
一、免疫学基本原理 二、免疫沉淀 三、免疫比浊技术原理
2021/2/21
1
一、免疫学基本原理
1、抗原与抗体 2、抗原抗体的结合——免疫学反应 3、免疫学反应的检测技术
2021/2/21
2
1、抗原与抗体
抗原(Antigen, Ag)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 答的物质。
“应” 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
酸碱度(pH):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合适的pH环境中进行。蛋白质具有 两性电离性质,因此每种蛋白质都有固定的等电点。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 pH为6~8进行。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的理化性质,例如pH 达到或接近抗原的等电点时,即使无相应抗体存在,也会引起颗粒性抗原 非特异性的凝集,造成假阳性反应。
“答” 是指相应抗原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并 将其排除体外)
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抗原表位与抗原结合价位
2021/2/21
3
1、抗原与抗体
2021/2/21
4
1、抗原与抗体
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是指 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 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一定是球蛋白,球蛋白未必是抗体
2021/2/21
13
1、抗原与抗体
抗体的分子结构
2021/2/21
14
1、抗原与抗体
“Y”型,四肽链 重链 (5种: 、 、、、
) 轻链 (2种: 、) 可变区 (V区)
超变区( 又称CDR 互补 决定区)
骨架区: FR 恒定区 (C区) 铰链区
2021/2/21
15
2021/2/21
16
1、抗原与抗体
根据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免疫球蛋白可以 分为5类: IgG —γ(gamma) IgA — α(alpha) IgM — μ(mu) IgD — δ(delta) IgE — ε(epsilon)
2021/2/21
17
2021/2/21
18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 incomplete antigen ) 无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半抗原 + 蛋白质(载体) = 完全抗原。
2021/2/21
7
半抗原
载体
+
完全抗原
BB B
B
Th Th
抗体
半抗原—载体效应示意图
2021/2/21
1、抗原与抗体
根据轻链C区抗原性不同,免疫球蛋白可分 为2型) κ(kappa)型 λ(lambda)型
轻链存在于各类免疫球蛋白中 同一个免疫球蛋白分子中的轻链同型
2021/2/21
19
1、抗原与抗体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
结合基础
超变区-表位 静电力、氢键、范德华力
可逆
影响因素:PH、温度、电解质
T
致敏T细胞
Ag
2021/2/21
活化浆细胞 B
免疫原性示意图
抗体
5
1、抗原与抗体
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 (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 质。
Ag
2021/2/21
T
致敏T细胞
浆细胞 B
抗原原与抗体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 性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