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ppt课件

合集下载

3.3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3.3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
真核细胞内主要的跨膜信息传导途径: u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传导 u 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 u 酶耦联受体介导
一、 Signal trnsduction mediated by G-ptotein-
linked receptor
(一) G蛋白耦联受体 receptor:一类Mw:290kD,α2βγδ 五聚体,形成中间一个 孔道样结构。有4个跨膜螺旋/亚单位,孔道的内 壁由5个亚单位的M2螺旋构成。 孔道:Na+, K+均可通过
u Ach 与2个α亚单位结合,通道开放, Na+内流, 少量K+外流,产生终板电位。
u 分布:肌细胞终板膜、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等, →终板电位、突触后电位及感受器电位。
2、分布:神经轴突和骨骼肌、心肌细胞的质膜中 →动作电位。
钠通道的α亚单位
S5,S6之间 的胞外环构 成孔道内壁
᭗ ‫ى‬᭲҅ᄶ‫ތ‬ၚྋғኪӨរSᔜ4࿕ํ ᯢ޾ᩢ࿕ᯢ
失活:与结 构域Ⅲ和Ⅳ 之间胞内环 有关
(三)机械门控通道
Mechanically-gated channel: 存在于对机械刺 激敏感的细胞如内耳毛细胞、下丘脑的渗透压 敏感神经元。
4-5ӻԵ‫֖ܔ‬ ҁᙞ᱾҂ᕟ ౮҅‫॔ݍ‬4ེ ᑯᬦᕡᙱᛂ
‫֛ݑ‬ၚ۸
ᐶৼ᭗᭲୏න
ᛂ݄ຄ۸
ᕣ຃ኪ֖
(二)电压门控通道
1、开放与关闭:由膜电位决定,即通道存在一些对 膜电位改变敏感的结构域或基团,后者诱发通道分 子功能状态改变,改变相应的离子跨膜扩散→细胞 生物电活动改变。 电压门控钠通道:α、β1、β2三个亚单位组成,α亚单 位是形成孔道的亚单位。
ᯈ֛Өᕡᙱक़ྦྷᕮ‫ݳ‬
຅ࣳද‫ݒ‬ ᯗ࿕ᯢᄶᯠၚ۸
ྜचᐇᯢ۸ ᄶၚᕡᙱٖᢓጮᄶᯠ DNA̵RNA‫ݳ‬౮‫ے‬᭛

生理学--细胞 ppt课件

生理学--细胞  ppt课件

• 磷脂双层 • 双嗜性:
• ~8 nm thick
亲水性的头 疏水性的尾
Phospholipid
磷脂分子
• 脂肪酸尾
– 疏水性
• 磷酸基团头
– 亲水性
• 排列成双层
磷酸基团 脂肪酸链
N + (C H 3)3 CH2 CH2 O O P OO CH2 CH CH2
OO C OC O R1 R2
极性端 非极性端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Transport Across Cell Membrane
细胞在正常的新陈代谢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得到 氧和营养物质,排出二氧花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这就需要 进 行物质的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指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 的转运过程。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指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 梯度的转运过程。
(1)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Channel - mediated
[Na+]o > [Na+]i
[K+]i >[K+]o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The Basic Organization and Transporting Function of Cell Membrane
Cell membrane 7.5 to 10 nanometers thick, pliable, elastic
分类:①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 ②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1. 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
(1) 概念: 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 一侧移动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PPT第八章_细胞信号转导PPT课件

细胞生物学PPT第八章_细胞信号转导PPT课件

转录激活功能域
配体结合功能域
DNA-结合功能域
抑制性蛋 白
无活性的细胞核受体
辅激发蛋白
配体
受体结合序列
起始靶基因转录
精选PPT课件 激活的细胞核受体
20
胞内受体介导 的信号传递过 程
精选PPT课件
21
甾类激素可以诱导原初反应和次级反应;即:
A:直接诱导少数特殊基因转录的原初反应阶段;
B:基因产物再活化其他基因,产生一种延迟的次级 反应。这种反应对激素原初作用起放大效应。
a亚基上GTP水解,使该亚基本
身失活,造成和靶蛋白解离
精选PPT课件
29
失活的a-亚基与bg -复合体结合
无活性G-蛋白 无活性靶蛋白
精选PPT课件
30
激活G-蛋白的功能
1) 离子通道
2) 酶
精选PPT课件
31
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 (一)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
1)腺苷酸 环化酶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外信号分子 受体蛋白分子
细胞内信号分子
靶位蛋白
代谢类酶 基因调节蛋白 细胞骨架蛋白
代谢改变 基因表达 细胞形状
改变 精选或PP运T课动件改变
1
第一节 概述
一、细胞通讯
概念(P218):生物体内C与C之间的联
络、识别以及信息传递,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 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 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信号转导产生胞 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 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精选PPT课件
32
2)环化 AMP 磷酸二酯酶
精选PPT课件
33
3)蛋白激酶A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
03 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与血管生成
肿瘤细胞通过信号转导通路调节血管生成,为肿 瘤提供营养和氧气,促进肿瘤生长和扩散。
信号转导异常与代谢性疾病
01
胰岛素信号转导与 糖尿病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 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 影响糖代谢和脂肪代谢。
02
瘦素信号转导与肥 胖
瘦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致 肥胖的发生,影响能量代谢和脂 肪分布。
03
炎症信号转导与非 酒精性脂肪肝
炎症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致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影响脂 肪代谢和炎症反应。
信号转导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磷酸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重要特征,影响神 经元突起生长和神经元网络连接。
α-synuclein异常磷酸化与帕金森病
信号转导蛋白
01
信号转导蛋白是一类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蛋白质,包括G蛋白、 酶和离子通道等。
02
G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三聚体GTP结合蛋白,能够偶联受
体和效应器,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酶是另一类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能够催化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03
,如磷酸化、去磷酸化等,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
效应蛋白
基因敲入技术
通过将特定基因的突变版本引入细胞 或生物体中,以研究基因突变对细胞 信号转导的影响。
蛋白质组学技术
01
蛋白质印迹
通过抗体检测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情 况,了解蛋白质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02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如酵母双杂交、蛋白质芯 片等,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合物的形
细胞信号转导是生物体感受、传递、放大和响应 外界刺激信息的重要过程,是生物体内一切生命 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2.酪氨酸激酶受体
• 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TKP)也称受体酪氨 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是指受体分子的膜内侧部 分本身具有酪氨酸激酶活动的受体。
• 酪氨酸激酶受体的膜外侧部分可与胰岛素、各类生长因子等 信号分子结合,进而激活膜内侧部分的酪氨酸激酶,酪氨酸 激酶使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胞产生生理 效应,实现细胞信号转导。此过程不需要G 蛋白参加,没有 第二信使产生及细胞内蛋白激酶的激活。
GTP GDP
GTP
ATP cAMP
GDP GTP
5`AMP PDE
细胞内
生理效应
PKA ATP ADP
蛋白质 P
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01
02
跨膜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介导的跨 膜信号转导
03
化学门控通道
1.跨膜信号转导
各种形式的信号物质作用于细胞时,大多数信号物质如神经递质、含氮激素、细胞因 子等本身并不能进入细胞内,而是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膜的信号转导 系统,将细胞外物质所携带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从而引起细胞的相应功能活动的改 变,这一过程称为跨膜信号转导。
G蛋白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01
G蛋白耦联受体
02
受体-G蛋白-AC途径
1.G蛋白耦联受体
• G蛋白耦联受体:G 蛋白耦联受 体也称为促代谢型受体,这类受 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通过G 蛋白 即激活GTP结合蛋白,发挥生物 学效应。
2.受体-G蛋白-AC途径
• G 蛋白耦联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G蛋白进而激活G 蛋白效应器酶 (如腺苷酸环化酶),G蛋白效应器酶再进一步催化某些物质(如ATP、PIP2)生成具有生 物活性的小分子信号物质即第二信使(如cAMP、IP3、DG等),第二信使再通过结合蛋白 激酶或离子通道而发挥生物学效应,最终完成细胞跨膜信号转导过程。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跨膜信号转导或跨膜信号传递的共性各种外界信号(物理、生物、化学等信号)J膜蛋白构型变化J信号传递到膜内J靶细胞功能变化(如电变化)2、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有3种:①离子通道介导②G蛋白耦联介导③酶耦联受体介导3、受体定义:能与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并引起其功能的改变的生物大分子分类:部位——胞膜、胞浆、胞核受体配基——胆碱能、肾上腺素能、多巴胺能受体结构——离子通道、G蛋白、酶、转录调控受体特征: ①高度特异性②饱和性③竞争抑制④亲和力⑤可逆性⑥高效性功能:①识别与结合②传递信息一、由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传导(一)、化学门控通道——配体门控通道定义:当膜外特定的化学信号(配体)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道就开放,因而称为化学门控通道或配体门控通道,也称为通道型受体分布:神经元突触后膜,肌细胞终板膜受体—化学信号结合位点- 促离子型受体转到途径:化学信号膜通道蛋白\ / 通道蛋白变构J 通道开放J离子异化扩散J完成跨膜信号传导J产生效应二)、电压门控通道 分布在除突触后膜和终板膜以外的细胞膜 三)、机械门控通道 定义:感受机械刺激引发细胞功能改变的通道结构 、由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1、 G 蛋白耦联受体是一种与细胞内侧 G 蛋白的激活有关的独立受体蛋白质分子2、 G 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 G 蛋白未被激活时,他与一个分子的GDP 吉合,G 蛋白的激活很短暂3、 G 蛋白效应器,:催化生成第二信使的酶和离子通道4、 蛋白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可是底物蛋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包括:蛋白激酶 A 、蛋白激酶 G 蛋白激酶C 5、 几条主要跨膜信号转导途径①受体 -G 蛋白 -AC 信号转导途径Gs ATP TcAMPf+ /\ + + /\配体+受体ACPKA+ \/--\/GiATPt cAMP f②受体 -G 蛋白 - PLC 信 号转导途径PIL2 rn Gi \ Gp \DG受体IP3+IP3PLC /受体T 内质网或肌浆网释放Ga+。

第三章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第三章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 Activation: 非活化的G蛋白在膜内是与受体分离的,其a亚单位与
GDP相结合。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受体和G蛋白结合,并使之激活; 激活的G蛋白a亚单位对GTP具有高度亲和力,与GTP结合后,解离出 GDP。a亚单位与GTP的结合使三聚体G蛋白分成两部分,即a-GTP复 合物和b-g二聚体,两部分均可进一步激活它们的靶蛋白。
2012-2
Second messengers
cAMP NO
cGMP Ca2+
IP3
DG
Others
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
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它们的作用是将细胞外信号分子 作用于细胞膜的信息“传达”给胞内的靶蛋白,包括 各种蛋白激酶和离子通道。
2012-2
Protein kinases
2012-2
一、细胞可感受什么样的细胞外信号?
➢ 化学信号:是细胞最常感受到的刺激信号 ➢ 物理信号:温度、机械力、生物电等
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这些物理性刺激信号大都由一 些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高度分化了的特殊的感受器(如视网 膜、耳蜗、前庭器官、肌梭、环层小体等)来感受。
可兴奋细胞具有接受邻近发生的电变化而引发自身新的电 反应的能力。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可分为两大类: ➢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
可使底物蛋白中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占蛋白激酶中的大多数。
➢ 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kinase):
数量较少,主要在酶 耦联受体的信号转导路径中发挥作用。
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ion channel)和 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 gated ion channel) 尽管在事实上是接受电信号和机械信号的受体, 但通常不称作受体。

生理学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

生理学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
分类:
①同向转运 ②逆向转运
18
⦁ 2.继发性主动 转运-----某 物质的主动转 运所需要的能 量不是直接来 自ATP的分解, 而是来自膜外 Na+的高势能 (间接来自 ATP的分解) 人们把这种转
~ 运形式称 ,
又叫联合转运。
GS继发性主动转运模式图 19
3.入胞和出胞式转运
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出细胞,是通过细胞本身 的吞吐活动进行的,亦可属于主动转运过程。
15
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
16
钠-钾泵: 当[Na+]i↑/[K+]o↑激活
分解ATP产生能 量
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
维持[Na+]o高、[K+]i高 原先的不均匀分布状态
排Na+吸K+的生理意义:
1、维持[Na]o高、
[K+]i高正常的离子分布.
2、贮备离子势能。
3、钠-钾泵的这种活动还为其它一些物质转运的提供了动力
(一)膜的化学组成: 脂质(62%)---主要由磷脂
(。70%)和胆固醇(25%);还有
少量的鞘脂(5%)。磷脂中最 多的是磷脂酰胆碱,最少的 是磷脂酰甘油和磷脂酰肌醇。
蛋白质(35%)---从分子数
看,脂>蛋100倍,从重量看,蛋 >脂1--4倍。
糖类(3%)
3
(二) 膜的分子结构
流体镶嵌模型:以液态
4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被动转运
指物质顺 电位或化学梯 度的转运过程。
●主动转运
指物质逆浓度 梯度或电位梯度 的转运过程。
5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概念: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 ①不耗能(ATP).(转运动力依赖物质的电-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跨膜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
1、膜的信号转换:形成第二信使 2、胞内信号传递:第二信使促发的级联反应 3、生物学效应: 蛋白功能变化 基因转录变化
二、跨膜信号转导
(一)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阳离子通道:nAch、谷氨酸受体 阴离子通道:GABAA受体 细胞器:IP3受体
(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4、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四)整合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
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酪氨酸激酶受体
Ras GDP GTP
Raf
Sos Grb2 P
MEK ERK 靶基因 转录
靶蛋白 磷酸化
三、电突触传递
连接子(connexin) 连接体 :6个连接蛋白围绕形成孔道(2 nm) 连接体通道:2个连接体对接形成(分子量<1000) 功能意义:细胞群的同步性活动
1、信号通路中的信号分子
1)G蛋白耦联受体 2)G蛋白:GTP结合调节蛋白 3)G蛋白效应器 4)第二信使
2、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 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AC)
• 受体-G蛋白-磷脂酶C(PLC)
• 受体-G蛋白-离子通道
(1)cAMP信号通路
受体
Rs Gs


α2受体 M 受体 Ri
细胞的跨膜信号 转导教学
第三节
细胞间信号传递与转导
细胞间通讯方式:
1、化学信号传递
2、接触依赖性通讯 3、缝隙连接
一、细胞的信号分子与受体
1、受体 概念: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信号分子 (配体)并引起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 分类: 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 酶耦联受体 核受体 2、配体 概念: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信号分子 分类:亲脂性分子 亲水性分子---第二信使学说
Gi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靶蛋白 磷酸化
PKA
靶基因 转录
(2)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PIP2
PLCβ
Gq
IP3
Ca2+
DAG
PKC 靶蛋白 磷酸化 靶基因 转录
(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即激活受体胞内段 的酶活性。 1、酪氨酸激酶受体
2、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
3、酪氨酸磷酸Biblioteka 酶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