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势思维的优点——联想与构造
十种常见的思维定势
十种常见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人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常见的一种思维模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做出决策,但也可能限制我们的思考范围。
以下是十种常见的思维定势:
1. 固定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是指人们过于依赖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不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和观点。
2. 二元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是指人们将问题分为两种对立的极端,无法看到其中的中间地带。
3. 先入为主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是指人们过于依赖第一印象和已有的偏见,而不愿意接受新的信息和事实。
4. 惯性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过于依赖已有的习惯和惯例,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5. 诱导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是指人们被他人的言语、环境和情境所影响,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6. 狭隘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范围过于狭窄,无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变化。
7. 顺从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是指人们遵循权威和群体的意见和观点,而不愿意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8. 过度一般化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是指人们将局部的事物和现象过度概括,而忽略了具体的细节和差异。
9. 消极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是指人们过于悲观和消极,无法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和可能性。
10. 缺乏创新思维定势:这种定势是指人们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无法产生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定势思维是好是坏?
定势思维是好是坏?都知道大象是一种力大无比的动物,可我们不知道的,那种庞然大物,只用一根细细的竹竿就可以被拴住。
许多的驯象人都是这么做到的。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象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拴在上面,那时小象虽然会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
最后它们只好放弃努力,并形成一种观念:这竹竿是我无法挣脱的。
渐渐地,象长大了,虽然它已经有了很大的力量,别说是竹竿,就是一棵树也可能被它连根拔起,但它自己却不知道!它仍然以为这根细细的竹竿是他无法挣脱的,甚至连试都不会试一会。
这就是因为它把小时候形成的印象一直保持到长大,却没有通过尝试去发现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或者说,拴住大象的不是什么竹竿,而是那种“我没法逃脱”的想法。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心理定势”,即用过去形成的经验来衡量新的事物。
这也折射出了一种心理规律,就是在认知人或事时,总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知识和认识来判断,在主观上有一定的定型。
定势思维并不只是人“上当”,它具有积极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按类型来记忆事物,判断事物。
头脑里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可以使我们在认识同一类新的事物时,更加省力,更加容易,不再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客观事物千差万别,情况又总是在变化,“老眼光看人”、“想当然”,有时也会出错,就像我们上面说的那些情况。
定势思维还容易阻碍人们的创新。
其实我们不应该笑话故步自封的大象,因为生活中这样中的人也不在少数。
例如日本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积压了大量卖不出去的电扇,7万多名职工费尽心思,也想不出办法。
有一天,小职员向董事提出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
据说当时风扇都是黑色的,而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色,公司也同意了。
结果大获成功,从此以后,世界上的电扇就再也不是一种颜色。
这想法看起来简单,,但其实突破定势思维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容易。
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没有想到呢?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被定势的思维束缚住的情况,只是我们可能没有意思到。
谁能突破定势思维,推陈出新,谁就更容易成为这个时代的赢家。
思考自己的思维定势和创新思维
思考自己的思维定势和创新思维思维定势是指在认知、思考、判断和行动中形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习惯性方式。
它源于我们的教育背景、经验积累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思维定势也可能成为我们面临问题时的障碍,限制了我们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变革。
一、认识自己的思维定势首先,认识自己的思维定势是反思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思维定势。
1. 观察自己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不同的情境时会有不同的反应。
我们可以观察自己在面对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和决策过程,发现其中的思维定势。
2. 反思过去的经历: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和决策,思考当时的思维方式是否存在局限性。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思维偏好和盲点。
3. 寻求他人意见:与别人交流和沟通时,我们可以询问对方的看法和观点,从中了解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思维定势,为后续的创新思维培养打下基础。
二、培养创新思维拥有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挑战和问题,为个人和组织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下面是几种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1. 鼓励多样性思维: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点,鼓励多样性思维的出现。
通过与不同背景和专业领域的人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开放思维: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想法和观点。
避免在思考问题时过于拘泥于既定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是重要的创新能力之一。
我们应该善于质疑和评估各种观点和信息,不盲目接受和追随,以更深入、客观地理解问题,并做出准确和创新的判断。
4. 鼓励实践和尝试:实践和尝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鼓励自己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和教训,勇于尝试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推动创新和发展。
各种思维方式极其要点
各种思维方式一、定势思维(一)内容要点所谓定势思维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某种思维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思维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
(二)特点及作用1.积极作用(1)定向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否则,解题将会陷入盲目性。
定向是成功解题的前提。
(2)定法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广义的方法泛指一切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也包括解题所用的知识。
不同类型的问题总有相应的常规的或特殊的解决方法。
定法能使我们对症下药,它是解题思维的核心。
(3)定序解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必须有步骤地进行,并遵守规范化的要求。
2.消极作用定势思维对问题解决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惰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
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
二、逆向思维(一)内容要点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二)特点及作用逆向性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
如性质上对立两极的转换:如软与硬、高与低等;结构、位置上的互换、颠倒:上与下、xx等;过程上的逆转:如气态变液态或液态变气态、电转为磁或磁转为电等。
不论哪种方式,只要从一个方面想到与之对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维。
2.批判性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
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
它能够克服定势思维,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3.新颖性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
思维定势与创新思考的心理学
思维定势与创新思考的心理学思维定势是人们在认知和思考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的、刻板的思维模式。
它使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倾向于采取常规的方式和固定的思维路径,从而限制了创新思考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思维定势对创新思维的影响,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些方法来打破思维定势,促进创新思考。
一、思维定势与创新思考的关系思维定势是人类大脑为了提高效率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倾向,它使我们能够快速地做出决策和处理问题,但同时也阻碍了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思维定势使我们陷入习惯性思考模式,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和观点,限制了我们对问题的全面思考和多元化解决方案的探索。
创新思考是一种能够打破思维定势的思维方式,它鼓励人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思考不同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创新思考能够激发创造力,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个人的创业精神,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思维定势的心理机制思维定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处理时的一些心理机制。
以下是思维定势形成的几个主要心理机制:1. 归纳与类比:人们习惯于将新的信息归纳到已有的类别中,从而形成固定的认知模式。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有四条腿、毛茸茸的动物时,我们会立刻将其归类为“猫”。
这种归纳与类比的机制使我们很难从新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2. 经验反应:我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记忆来作出决策和处理问题。
这种过度依赖经验的反应模式使我们在面对新的情境时难以灵活思考,容易受到固定观念的束缚。
3. 快速决策:思维定势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决策,但同时也容易让我们陷入常规思维的桎梏。
人们往往倾向于采取最熟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尝试新的、更创新的方法。
三、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1. 反思与批判性思维:反思是打破思维定势的一个关键步骤。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观念,审视其中的局限性和固化的模式。
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挑战既有观点和假设,从而开拓思维的边界。
思维定势——精选推荐
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Thinking Set),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造成的⼀种对活动的特殊的⼼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能够应⽤已掌握的⽅法迅速解决问题。
⽽在情境发⽣变化时,它则会妨碍⼈采⽤新的⽅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下⾯⼩编为你讲解思维定势的概念和表现。
思维定势的概念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思维习惯。
遇到问题,会⾃然地沿着固有的思维模式进⾏思考。
思维受到⼀个框框的限制,缺乏求异性与发散性,难以打开思路,难以产⽣出创造性的思维结果。
所以,当我们⾯对⼀个问题的时候,要警觉头脑思维定势的影响和束缚,要⽤发展的眼光,怀疑思维定势,肯定它的局限性,要⽤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压倒思维定势,这样就有可能产⽣出新的、创造性的思维结果。
有⼀个叫中⾕的⽇本⼈就对哥伦布法产⽣了怀疑:难道鸡蛋就真的不能完整地⽴起来吗?这就是思维求异。
他⽤放⼤镜反复观察蛋壳表⾯,终于找到了把鸡蛋完整⽴起来的⽅法,⼗分简单。
许多表⽰怀疑的⼈在他的指导下,⽤很短的时间就把鸡蛋⽴起来了。
⾄此,哥伦布时代宣告结束。
今天,我们已在电视上看到把鸡蛋⽴在玻璃杯边沿上的表演。
这就是突破思维定势的结果,也是思维求异的强烈表现。
思维定势的表现 1.书本定势 所谓书本定势,就是在思考问题时不顾实际情况,不加思考地盲⽬运⽤书本知识,⼀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的思维模式。
当然,书本对⼈类所起的积极作⽤是显⽽易见的,但是,许多书本知识是有时效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书本知识会过时,知识是要更新的,所以当书本知识与客观事实之间出现差异时,受到书本知识的束缚,死抱住书本知识不放,就会成为思想障碍,失去获得重⼤新成果的机会。
20世纪50年代,美军某科研部门研制⼀种⾼频放⼤管。
⼀查资料:如果采⽤玻璃管,⾼频放⼤的极限频率是25个计算单位。
这就把科研⼈员难住了,还能不能使⽤玻璃管呢?为书本所困,很长时间没有进展。
培养思维定势,提高解题能力
培养思维定势,提高解题能力思维定势,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对解决新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思维定势作为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学知识、技能有利于促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形成正迁移,为其积极的一面;当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妨碍或干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形成所谓的负迁移,这是其消极的一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慎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定势促进知识的正迁移,这是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的关键。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就要慎重处理如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充分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顺利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思维定势的形成,标志着学生熟练掌握某种知识或方法。
比如:通过“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教学,多数学生能较熟练地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论证,形成了强烈的思维定势,这是学好几何的基础。
一些后进生对问题的解答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分析判断,出现推理论正思路混乱,这是由于定势掌握不准确。
因此,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组织有目的、有序列的训练,使学生对常规的思维方法形成定势。
二、运用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1、温习旧知“以旧引新”、“阳旧扰新”在教学的适当阶段,可以将需要用到的旧知识,有意识地旧事重提,或写在黑板的一角备用,或课前布置学生复习。
这样,一旦要用到这部分的知识时,学生就能够“触景生情”,豁然贯通。
比如,学习二次根式加减法时,可先复习整式运算中的合并同类项。
学习分式的性质及运算,应发挥学生所熟知的分数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习负整数及分数指数的运算律时,就需发挥正整数指数运算律训练中形成的“定势”作用。
2、启发联想,启发联想,可以造成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势。
如:证明线段成比例的方法有:(1)运用基本的图形提供的现存结论;(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而相似形中能提供比例的基本图形有X 型图、A 型图,如果没有基本图形,设法通过作平行线(辅助线)构造出A 、X 型图,再利用现存的结论求解,为了使学生形成作平行辅助线的思维定势,可以举例,如图:在△ABC 中,D 为AC 边上的中点,在BC 边上截取BF =AB ,连结AF 交BD 于E ,求证:AEFEBC AB =。
思维定势
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思维在形式上常常采用的、比较固定的甚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或有人名之为:“定势思维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思维定势是思维的惯性,或思维的惰性。
思维定势在人的思维能力上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是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累积下来的经验和形成自己独有的对世界、对客观认识、认知的规律、途径。
所以思维定势具有明显的个体性。
思维定势既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它的负性一面。
这主要看每个个体如何对待自己/和认识自己的思维定势,是自觉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自己的思维定势,还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思维定势这一规律及其利弊。
正确的思维定势是动态的,辨证的。
人生活在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时时刻刻变化的世界、环境中,因此人的思维内容、规律、模式,是随着社会的变、世界的变、环境的变而变,随着科学的变而变,科学的进步而进步。
尤其是现当代的高度科学发达的社会,思维学是一个新兴的前沿的科学,关于“思维定势”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加以认识和研究。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和科学内涵的思维逻辑、推理、定式的“定势”,有助于加速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事物的认识接受,有助于更快掌握客观规律,有助于对复杂事物的驾轻就熟的解决速度,有助于对事物的解题处理能力,反之,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内含的逻辑、推理、定式的思维定势,则有害于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开展,对事物的判断常常错误百出,认知偏离常态,工作上常常失败,生活上处处碰壁,学习成效低下,考试、考核常常错题,甚至百思不得其解;思维被引入歧途,心理处于困惑状态,矛盾重重,焦虑百结,分不清错对,虽有时明知是错,但又常自以为自,纠缠纷杂,从泥淖中无力自拔,痛苦非凡。
这也就是思维定势在作怪。
思维定势不是天生的,思维定势是后天不断的学习积累、长期的生活经历、甚至是宝贵的人生实践中的经验累积中逐渐获得养成的。
什么是思维定势?
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在思考问题时,由于过去的经验、观念或固定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导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产生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或偏见。
这种思维定势可能阻碍我们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思维定势的形成是由于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它倾向于将相似的事物归类并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
这种模式对于处理日常事务非常有效,但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限制我们的思维。
思维定势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刻板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能会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只考虑已有的解决方案,而忽视其他可能的选择。
这种思维模式可能是由于过去的成功经验或习惯所形成的。
2. 顺从思维:在面对权威或常规观念时,我们可能会过于顺从,不敢质疑或提出不同的观点。
这种思维定势可能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3. 先入为主思维:我们往往会根据第一印象或最初的信息形成固定的观点,而忽视其他可能的解释或观点。
这种思维定势可能导致我们在问题解决中忽略了重要的信息或视角。
为了克服思维定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意识到思维定势的存在: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思维定势的存在,并意识到它可能会限制我们的思维。
这种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开放地思考问题。
2. 多角度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或观点来思考问题,避免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阅读不同的观点或进行头脑风暴等方式来拓宽思维。
3. 反思和反馈:在解决问题后,及时进行反思和反馈,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决策是否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逐渐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
4. 学习和开放心态:保持学习和开放的心态,不断接触新的知识和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思维定势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或偏见,它可能限制我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
通过意识到思维定势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克服,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创新能力。
思维定势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定势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是思维的定向预备阶段。
人们头脑中原有的生活经验、认识结构都是产生思维定势的主要源泉。
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能产生正向的迁移作用,也会产生不利的消极影响,对思维定势的客观认识与科学研究以及对数学教学的完善产生促进作用。
一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是指人们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后,当遇到相类似的新问题时,就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运用旧思维模式的倾向,因此在条件不变时,思维定势可使人们迅速感知对象、产生联想,调动头脑中已有的旧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人们更快地适应环境。
在遇到某种同类新问题时,思维定势将使人们“轻车熟路”,迅速地从原先的认知结构中,取出熟悉的信息,并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向,进而导致新知识的发现。
1.利用思维定势,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式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是思维定势对学习的正向迁移作用,思维定势的这种作用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渠道。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定势往往是“引导者”。
倘若教师能巧妙而不失时机地发挥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思维定势的引导作用,就会激发学生探索的信心,促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新知识。
如教学“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这其中包括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的思想和解题步骤(强调验根),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解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这类方程的一般解法,不致发生太大的思维障碍。
2.利用思维定势,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数学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任务则应设法创造最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快速地进入定向思维阶段。
利用思维定势是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
例如,见图1,让学生在四边形ABCD 内部取点O,这样把四边形分成四个小三角形,然后可求得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为四个小三角形内角总和与以O 为顶点的周角之差,即360°,然后教师接着让学生求五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学生便能很容易地从四边形求法中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此时学生对这种求法形成了更强烈的思维定势,然后再让学生探求n边形内角和度数,这样,学生便能很容易地求出结果,即(n-2)×180°。
思维定势——精选推荐
选校网高考频道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高考英语思维定势题讲与练解析(高考单选陷阱)Trap 1思维定势型所谓思维定势,指的就是人们的一种思维倾向,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条件反射。
英语学习中的思维定势,对于同学们有利也有弊。
其利在于:它可以帮助同学们利用以前所学知识迅速联系所接触的语言现象,从而解决具体的语言实际问题;其弊在于,有时它会误导同学们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句子或语言现象,想当然地套用已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事实说明,各级各类考试的命题者常常利用考生思维定势这一特点,有意编拟一些比较特殊的句子或结构来测试考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灵活处理技巧和深层理解能力。
比如: 同学们都知道,像can, may, must, could, might, should等情态动词,其后要接动词原形(即不带to的不定式),但是请看以下试题,这些情态动词后要用动词原形吗?1. He ran as fast as he could _____ the bus.A. catchB. to catchC. catchingD. caught此题答案选A吗?错了,正确答案为B。
你知道为什么吗?2. He ran as fast as he could _____ to catch the bus.A. hopeB. to hopeC. hopingD. hoped此题答案选A还是B?你若选A,错了;于是你就选B,同样也错了。
此题最佳答案是C。
你觉得奇怪吗?为什么前一句的He ran as fast as he could后接带to不定式to catch,而后一句的He ran as fast as he could后要接现在分词hoping呢?你想弄懂以上问题吗?你还想做做类似的一些陷阱题吗?请往下看。
1.这个such...that中的that引导的是结果状语从句吗Mr. Smith is _____ a good teacher _____ we all respect.A. such, thatB. such, asC. so, thatD. so, as此题容易误选A,一方面是因为such ... that ...是同学们很熟悉的一个句式,一看就可能选中了;另一方面,将such ... that ...的意思“如此……以至……”代入句中,也完全通顺,即“史密斯先生是一位如此优秀的教师,以至我们大家都尊敬他”。
定势思维的优点
定势思维的优点定势思维的优点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思维定势的作用是: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具体地说,在问题解决中,思维定势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定向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否则,解题将会陷入盲目性。
定向是成功解题的前提。
2、定向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广义的方法泛指一切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也包括解题所用的知识。
不同类型的问题总有相应的常规的或特殊的解决方法。
定向方法能使我们对症下药,它是解题思维的核心。
3、定势解决问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必须有步骤地进行,并遵守规范化的要求。
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
但是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考,不利于创造。
定势思维的例子清朝时期,通山县有个叫谭振兆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比较宽裕,父亲给他定了亲,亲家是同村的乐进士。
后来,谭父死了,谭家渐渐衰退,经济条件远不如以前,乐进士便想赖婚。
一天,谭振兆卖菜路过岳父家,就进去拜见岳父。
乐进士对他说:“我做了两个阄,一个写着‘婚’字,另一个写着‘罢’字。
你拿到‘婚’,就把女儿嫁给你;拿到‘罢’字,咱们就退婚,从此谭乐两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
不过,两个阄你只看一个就行了。
”说完就把阄摆出来。
谭振兆心想:这两个阄分明都是“罢”字,我不能上他的当。
想到这,他立刻拿了一个阄吞在腹中,指着另一个对乐进士说:“你把那个阄打开看看,如果是‘婚’字,我马上就离开这,咱们退婚;若是‘罢’字,那就说明我吞下的是‘婚’字,这门亲事算定了。
”乐进士煞费苦心制造骗局却被谭振兆识破,没办法只好把女儿嫁给谭振兆。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巧妙应用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因为思维定势而陷入困境的情况,比如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总是机械地按照固定的计算步骤,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巧妙地运用思维定势的概念,帮助学生打破定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理解和分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一种固定的思考方式或模式,人们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往往采用这种固定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解决。
思维定势的形成与个人的经验、知识背景、文化环境以及教育背景等因素有关。
当人们陷入思维定势时,很难创造出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二、应用思维定势教学策略1.与学生探究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一道题目,但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触碰和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并发现使解决问题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方式。
例如,在解决一道加法题目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将大数拆分成小数,或使用进位法等。
这种比较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出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2.学生自主应用思维定势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运用思维定势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执行力。
例如,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找出一定数量的尺寸相同的同心圆,或者让学生自主创造几何模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克服思维定势。
3.创造新颖的问题鼓励学生超越自我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独特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超越自我。
例如,在教授分数转化为小数的知识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即学生需要用自己的知识计算出5÷6。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基础概念,而且还能通过这个问题激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4.利用差异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正例和反例运用的差异教育方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寻找问题,进而打破思维定势。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负面教材或习俗,或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刺激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进一步意识到固定思维方式的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
定势思维的优点
定势思维的优点思维定势对于问题解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它具体的优点有哪些呢?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定势思维的优点,一起来看看吧!定势思维的优点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思维定势的作用是: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具体地说,在问题解决中,思维定势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定向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否则,解题将会陷入盲目性。
定向是成功解题的前提。
2、定向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广义的方法泛指一切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也包括解题所用的知识。
不同类型的问题总有相应的常规的或特殊的解决方法。
定向方法能使我们对症下药,它是解题思维的核心。
3、定势解决问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必须有步骤地进行,并遵守规范化的要求。
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
但是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考,不利于创造。
定势思维的例子清朝时期,通山县有个叫谭振兆的人,小时候因为家里比较宽裕,父亲给他定了亲,亲家是同村的乐进士。
后来,谭父死了,谭家渐渐衰退,经济条件远不如以前,乐进士便想赖婚。
一天,谭振兆卖菜路过岳父家,就进去拜见岳父。
乐进士对他说:“我做了两个阄,一个写着‘婚’字,另一个写着‘罢’字。
你拿到‘婚’,就把女儿嫁给你;拿到‘罢’字,咱们就退婚,从此谭乐两家既不沾亲也不带故。
不过,两个阄你只看一个就行了。
”说完就把阄摆出来。
谭振兆心想:这两个阄分明都是“罢”字,我不能上他的当。
想到这,他立刻拿了一个阄吞在腹中,指着另一个对乐进士说:“你把那个阄打开看看,如果是‘婚’字,我马上就离开这,咱们退婚;若是‘罢’字,那就说明我吞下的是‘婚’字,这门亲事算定了。
战胜思维定势开启新思想的契机
战胜思维定势开启新思想的契机在现代社会中,思维定势往往成为限制我们发展的枷锁。
许多人习惯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于新事物和新观念缺乏接受和理解的能力。
然而,只有战胜思维定势,才能开启新思想的契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思维定势的种类及表现思维定势可以分为形式上的定势和观念上的定势。
形式上的定势指的是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很难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尝试新的方法。
观念上的定势则是对世界的固有认知和刻板印象,容易将事物归类为某种模式,以致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思维定势的表现可以是固守成见,对于新观点和异议持排斥态度;也可以是依赖于传统和常规的思考方式,对于创新和变革缺乏勇气和信心。
二、思维定势的危害和影响思维定势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阻碍了新观念和新思维的涌现。
它使我们的思维僵化,陷入重复和模仿中,难以有所突破。
思维定势还会导致认知局限,使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缺乏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思维定势还容易导致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
一个没有战胜思维定势的人,很难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而一个没有战胜思维定势的社会,很难真正实现创新与变革,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战胜思维定势的方法与途径1. 触类旁通:学会借鉴其他领域的思维和经验,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领域中,开拓思维的边界。
2. 思维反转:积极思考问题的反面和不同角度,打破既有的惯性思维,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
3. 激发好奇心: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研究和了解新的领域和概念,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4. 改变环境:改变自己身处的环境和人际圈子,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交流互动,吸收多元化的思想和观点。
5. 勇于尝试:接受新观念和新思维带来的挑战和不适,并勇敢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战胜思维定势的重要性与意义战胜思维定势能够带来许多重要的好处。
首先,它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我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求稳进取,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突破。
思维定势的含义
1、思维定势的含义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
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
这就是思维定势。
1、从众定势思维定势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从众定势"。
"从众"就是服从众人,顺从大伙儿,随大流。
在"从众定势"的指导下,别人怎样做,我也怎样做;别人怎样想,我也怎样想;用孔夫子的话说,就是"乡愿"之类的人物。
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就必然要求群体内的个体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首先表现在实践行为方面,其次表现在感情和态度方面,最终表现在思想和价值观方面。
然而实际情况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也不可能长久一致;一旦群体发生了不一致,那怎么办呢?在维持群体不破裂的前提下,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整个群体服从某一权威,与权威保持一致;二是群体中的少数人服从多数人,与多数人保持一致。
本来,"个人服从群体,少数服从多数"的准则只是一个行为上的准则,是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的。
然而,这个准则不久便产生了"泛化",超出个人行动的领域而成为普遍的社会实践原则和个人的思维原则。
于是,思维领域中的"从众定势"便逐渐形成了。
不论生活在哪种社会、哪个时代,最早提出新观念、发现新事物的,总是极少数人,而对于这极少数人的新观念和新发现,当时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赞同甚至激烈反对的。
因为每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相对固定化的模式里,他们很难摆脱早已习惯了的思维框架,对于新事物新观念总有一种天生的抗拒心理。
2、权威定势思维中的权威定势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来自于后天的社会环境,是外界权威对思维的一种制约。
根据我们的研究,权威定势的形成,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儿童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
定势思维的优点——联想与构造
谈定势思维的优点————联想长期以来,人们对定势思维的认识是肤浅的、片面的。
只要提及定势思维,就会立即批判它的“负迁移”作用。
殊不知,定势思维同样具有二重性,由定向、定法、定序三个要素组成的定势思维,是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
定势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是定势思维的发展,没有定势,就没有灵活的发散。
发散思维并不等同于创造思维,只有当发散思维达到了“独特性”这一要求时,才能称之为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提出的一种区别于其他思维的高层次思维活动。
而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定势思维不无联系。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
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都是具有接近、相似和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中学数学知识中有很多的习题都具有相似性,这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法“创造”了条件。
下面给出通过联想思维训练解题的几个例子。
例1.已知双曲线12222=-by a x (a >0,b >0)的离心率为251+,A 、F 分别是它的左顶点和右焦点,点B (0,b ),则∠ABF 等于( )A .1200B .600C .1500D .900联想:(1)已知椭圆12222=-by a x (a > 0 , b > 0)的左、右两焦点分别为F 1、F 2,以F 1为顶点,F 2为焦点的抛物线经过椭圆的顶点(即(0,±b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联想:(2)已知点F (43,0),直线43:1-=x l ,点B 是直线l 上动点,若过点B 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A .双曲线B .椭圆C .圆D .抛物线联想:(3)设圆过双曲线116922=-y x 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圆心在此双曲线上,则圆心到双曲线中心的距离是 。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作用及对策-教育文档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作用及对策所谓定势,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定势思维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
对定势思维,人们在认识上往往带有某种片面性。
不少人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其积极的一面。
关干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人们大凡推崇发散思维,而否定定势思维。
这既不能正确地反映定势思维的真实面貌和客观功能,也易使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偏差。
因此,重新认识、正确评价定势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思维的定势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某一认知方式进行思维,重复的次数越多,越有效,那么,在新的相似情境中就会优先运用这一方式。
这是一种不甚自觉发生的行为。
它是思维的“惯性”现象,是人的一种特别本能和内驱力的表现。
定势思维对于问题解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定势思维的作用是: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具体地说,在问题解决中,思维定势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定向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否则,解题将会陷入盲目性。
定向是成功解题的前提。
如:例1 如图1装置中,已知AB杆重为P,两圆柱以相等的角速度高速反向旋转。
两圆柱轴心间距为2a,杆与圆柱的摩擦系数均为P。
试证明:若使AB杆重心C偏离中线OO′,则AB杆将会发生简谐振动,求振动周期。
对本题,首先要确定解题方向,即要证明AB杆做简谐振动及求振动周期,只要证明AB杆相对于平衡位置位移为X时,受到的回复力F与X正比反向,即F=-kX(在为比例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定势思维的优点————联想
长期以来,人们对定势思维的认识是肤浅的、片面的。
只要提及定势思维,就会立即批判它的“负迁移”作用。
殊不知,定势思维同样具有二重性,由定向、定法、定序三个要素组成的定势思维,是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
定势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是定势思维的发展,没有定势,就没有灵活的发散。
发散思维并不等同于创造思维,只有当发散思维达到了“独特性”这一要求时,才能称之为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提出的一种区别于其他思维的高层次思维活动。
而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定势思维不无联系。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
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都是具有接近、相似和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中学数学知识中有很多的习题都具有相似性,这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法“创造”了条件。
下面给出通过联想思维训练解题的几个例子。
例1.已知双曲线12222=-b
y a x (a >0,b >0)的离心率为25
1+,A 、F 分别是它的左
顶点和右焦点,点B (0,b ),则∠ABF 等于( )
A .1200
B .600
C .1500
D .900
联想:(1)已知椭圆122
22=-b
y a x (a > 0 , b > 0)的左、右两焦点分别为F 1、F 2,以
F 1为顶点,F 2为焦点的抛物线经过椭圆的顶点(即(0,±b )),则椭圆的离心率
为 。
联想:(2)已知点F (
43,0),直线4
3
:1-=x l ,点B 是直线l 上动点,若过点B 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
A .双曲线
B .椭圆
C .圆
D .抛物线
联想:(3)设圆过双曲线
116
92
2=-y x 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圆心在此双曲线上,则圆心到双曲线中心的距离是 。
联想:(4)已知椭圆C :122
22=+b
y a x (a >b > 0)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斜率为k 的
直线l 过右焦点F 2,且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M 点,且点B 分→
2MF 的比为2。
①若62≤k ,求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②若62=k ,并且弦AB 的中点到右准线的距离为
33
200
,求椭圆的方程。
)(62c x y -±=
1222
2=+b y a x 答案:D 联想:(1)
31 (2)D (3)3
16
(4) ①B(3,32kc c -) ∴2
2
2222222924941994b
c a c b c k a c +≤=+ ∴4e 4-37e 2+9≤0 21≤e ≤3又e <1 ∴2
1
≤e ≤1
②e=21 1)(242
2
22=-+b c x a x e x x AB 233200521⋅=-= ∴e e
e a 33400
25)1(502
2=-- a=4 ∴
112
162
2=+y x 例2.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其空间构型为一个正四面体,碳原子位于该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均视为一个点(体积忽略不计),且已知碳原子与每个氢原子间的距离都为a ,则以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这个正四面体的体积为( )
A .2783a
B .3
27
38a C .331a D .398a
联想:(1)一个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中有两个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
角形,这样的三棱锥体积为 。
(写出一个可能值)
联想:(2)设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若长方体所有棱的长度之和为24,一条
对角线长度为5,体积为2,则
c
b a 1
11++等于( ) A .411 B .114 C .211 D .11
2
联想:(3)把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成600
的二面角,这时顶点B 到CD 的距离是( ) A .a B .
a 47 C .a 410 D .a 2
2 联想:(4)已知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ABC 的中线AF 与中位线DE 相交于G ,将此三角形沿DE
折成二面角A ′—DE —B 。
(Ⅰ)求证:平面A ′GF ⊥平面BCED 。
(Ⅱ)当二面角A ′—DE —B 为多大时,异面直线A ′E 与BD 互相垂直?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B 联想:(1)
24
2
122123或
或 (答案不唯一) (2)A (3)B (4)I :证:正△ABC 中,作BC 边上高AF ,交BC 于F
交DE 于G ,则AG ⊥DE ,DE ⊥FG 。
∴A ′G ⊥DE ,FG ⊥DE A ′G 交FG 于面A ′GF ∴面DE ⊥A ′GF DE 面BCED ∴面A ′GF ⊥面BCED Ⅱ:过A ′作A ′M ⊥AF 于M ,连EM 。
面A ′GF ⊥面BCED A ′M ⊥AF 易知A ′M ⊥面ABC 又A ′E ⊥BD ∴EM ⊥AB 则AM=2MG 如图 A ′G = AG = 3MG ∴cos ∠A ′GM = 3
1 ∠A ′GM = π-arccos
3
1 A ′G ⊥DE , FG ⊥DE ∴∠A ′GF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所求二面角为π-arccos
3
1 例3.某厂生产电子元件,其产品的次品率为5%,现从一批产品中任意地连续取2件,其中
次品数η的概率分布是
联想:(1)一个袋子里装有大小相同的3个红球和2个白球,从中同时取出2个球,则其中
含有红球个数η的概率分布是
联想:(2)四个纪念章A 、B 、C 、D ,投掷时正面向上的概率如下表所示,这四个纪念章同
时投掷时,出现
n 个正面的概率记作P n 。
(Ⅰ)求概率P i (i=0 , 1 , 2 , 3 , 4 ) (Ⅱ)求在概率P i 中P 2为最大时,a 的取值范围。
联想:(3)5个身高均不相同的学生排成一排合影留念,高个子站在中间,从中间到左边
一个比一个矮,从中间到右边也一个比一个矮,则这样的排法有 ( )
A .6种
B .8种
C .12种
D .16种 答案:0.9025,0.095,0.0025
F G
M
A
A ′
联想:(1)
103,53,101 (2)(I )P 0=41(1-a)2 P 1=21(1-a)2+21a(1-a)= 21
(1-a)
P 2=41(1-a)2+41a 2+4·41a(1-a)= 41
(-2a 2+2a+1)
P 3=21a 2+21a(1-a)= 21a P 4=4
1
a 2
(II )∵0<a <1,P 0<P 1,P 4<P 3,
P 2-P 1=-4
14122+-a a ≥0,P 2-P 3=-21(2a 2-1)≥0,
∴ 2a 2-4a+1≤0 ∴
22
2222+≤
≤-a 2a 2-1≤0 2
2
22≤
≤-
a ∴
2
2
2222+≤
≤-a (3)A
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
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题。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联想思维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从而进入优化解题思路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