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按部位分类
主动脉瘤诊治

胸主动脉瘤症状
• 胸主动脉瘤常引起疼痛,疼痛突然加剧预示破裂 可能。 • 主动脉弓动脉瘤压迫左无名静脉,可使左上肢比 右上肢静脉压高。 • 升主动脉瘤可侵蚀胸骨及肋软骨而凸出于前胸, 呈搏动性肿块; • 降主动脉瘤可侵蚀胸椎横突和肋骨,甚至在背部 外凸于体表;各处骨质受侵均产生疼痛。 • 胸主动脉瘤破裂入支气管、气管、胸腔或心包可 以致死。
叉,1.3-1.7cm
正常动脉壁中层富有弹 力纤维,随每次心搏进 行舒缩而传送血液。中 层受损,弹力纤维断裂, 代之以纤维疤痕组织, 动脉壁即失去弹性,不 能耐受血流冲击,动脉 在病变段逐渐膨大,形 成动脉瘤。动脉内压力 升高有助于形成动脉瘤。
• (一)动脉粥样硬化 为最常见的原因。粥样斑块侵蚀主动脉壁, 破坏中层成分,弹力纤维发生退行性变。管壁因粥样硬化而增厚, 使滋养血管受压,发生营养障碍,或滋养血管破裂而在中层积血。
• 手术适应证、禁忌证与手术方式》:
• AAA是否应接受手术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动脉瘤情况、生存预期和手术风险等多方面因素。
• (1)AAA直径是决定是否手术的首要因素。国外指南一般推荐,AAA直径>5.5 cm的男性或直 径>5.0 cm的女性病人考虑择期手术。但近些年也有研究建议,如果获益明确、手术风险可控和 预期寿命较长,对于直径>5.0 cm的男性或直径>4.5 cm的女性AAA病人,同样可以考虑择期手 术。关于我国人群的一些针对腹主动脉直径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人群腹主动脉直径小于 国外人群,推荐手术适应证为男性AAA直径>5.0 cm,女性>4.5 cm。
主动脉瘤的症状是由瘤体压迫、牵拉、侵蚀周围组织所引 起,视主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而定。
主动脉外科临床基本常规

术前准备(二)
备血、血小板,人工血管和带瓣管 道
手术室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 科室间协调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
术前用药
镇静止痛剂 抗高血的危险因素
高龄 疾病的类型 急诊手术 合并症
主动脉疾病手术适应症
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主动脉缩窄 大动脉炎
De Bakey 分型
I 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 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胸主动脉 和腹主动脉
II 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 夹层累及升 主动脉。 少数可累及部分主动脉弓
III 型:原发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 根据夹层累及范围又分为IIIa、Ⅲb, IIIa型夹层累及胸主动脉, Ⅲb型夹层累及胸腹主动脉。
疼痛 压迫症状 局部组织缺血 心功能不全 出血
主动脉疾病的体征
搏动性包块 杂音 压迫体征 缺血和高灌注
主动脉疾病的诊断
胸部平片 CT MRI 心血管造影
主动脉疾病的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肺栓塞 纵隔肿瘤 肺癌 原发性高血压
主动脉瘤分类
1. 按部位分类 2. 按病因分类 3. 按病理形态分类
术中工作常规
消毒皮肤前要置放的管道和导线 侧开胸患者常规双腔气管插管;特
别是患者上、下肢同时测压,开腹 患者置放胃管 估计术中失血较多,备洗血球机或 血液回收
术中监测指标
BP,CVP,LAP 血气、电解质、心电图 温度、血氧饱和度、尿量 动脉阻断时间
手术切口选择
胸部正中切口 胸骨上段小切口 胸骨下段小切口 胸腹正中联合切口 左后外切口 胸腹螺旋形联合切口
手术技术上原因 术后处理的原因 凝血异常 继发病变
术后出血的处理
操作轻柔、准确、显露好 控制血压,补充完鱼精蛋白 补充凝血因子 分流 防治继发病变
动脉瘤-护理查房

摄入量不超过6克,避免高盐食品的摄入。
03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以降低血脂和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
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
特殊饮食要求指导
低盐饮食
对于需要严格控制盐摄入的患者,应提供低盐饮食建议,避免高盐 食品如腌制食品、咸菜、咸鱼等。
高蛋白饮食
对于营养不良或需要促进伤口愈合的患者,建议增加优质蛋白质的 摄入,如瘦肉、鱼、禽类、豆类等。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对于吞咽困难或消化功能受损的患者,应提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 稀饭、粥、面条、果汁等,以确保营养的摄入和消化吸收。
06
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
心理状态评估及干预措施
焦虑、抑郁情绪评估
采用专业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情绪状 态。
心率与心律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和心律 的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 常等异常情况,并采取相 应措施。
呼吸监测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 度和血氧饱和度,确保呼 吸道通畅,及时发现并处 理呼吸功能不全等问题。
神经系统功能观察
意识状态评估
神经功能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 度、定向力和反应能力等,及时发现 意识障碍等异常情况。
险。
深静脉血栓预防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进行肢体按 摩和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癫痫发作预防
对于存在癫痫发作风险的患者, 可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同时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以降
低癫痫发作的可能性。
04
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
药物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
根据动脉瘤类型、大小、位置及患者 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降压 药、抗凝药等。
主动脉瘤鉴别诊断及注意事项(全文)

主动脉瘤鉴别诊断及注意事项(全文)主动脉瘤可发生在主动脉的各个部位。
主动脉呈局限性扩张膨大,升主动脉段内径大于40mm,腹主动脉段内径大于30mm,即可诊断为主动脉瘤。
一、梭形主动脉瘤1.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主动脉呈局限性梭形扩张,基底较宽,凸出度较小,与正常主动脉分界不清(图1)。
瘤壁回声增强,前后壁搏动方向相同。
当主动脉瘤较大时,壁菲薄,前后壁呈逆向运动,即收缩期前壁向前运动而后壁向后运动,内径有扩大现象。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彩色多普勒显示扩张的主动脉内血流速度无明显增快。
当主动脉瘤累及主动脉根部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彩色多普勒于左心室流出道探及舒张期五彩镶嵌反流束(图2),频谱多普勒取样为舒张期高。
(梭形主动脉瘤)( 梭形动脉瘤所致主动脉瓣反流)二、囊性主动脉瘤1.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1)主动脉壁局部向外凸出,呈囊袋状扩张,与正常主动脉分界清楚,小者内径仅数厘米,而大者内径可达20cm 以上(图3)。
(囊性动脉瘤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2)瘤壁菲薄,有搏动现象。
(3)带蒂的主动脉瘤呈圆形,壁菲薄,无明显搏动,二维超声心动图极易误诊为囊肿。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彩色多普勒于瘤口处探及瘤内五彩镶嵌血流(图4),脉冲多普勒显示入瘤的血流和出瘤的血流频谱方向完全相反,血流速度明显增快。
(囊性动脉瘤的彩色多普勒表现)A.图显示囊性动脉瘤内五彩镶嵌血流信号,入瘤血流与出瘤血流完全相反;B.图显示囊性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三、假性主动脉瘤1.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假性动脉瘤壁系由动脉周围组织与机化的血块构成,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壁的某一部位回声连续性中断,主动脉旁见异常无回声区,大多为圆形,并呈偏心性改变。
可有附壁血栓形成。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彩色多普勒显示一股红色血流进入瘤内,入瘤处血流速度增快,而瘤体内血流缓慢,呈漩涡状(图5)。
( 假性动脉瘤)A.图显示一股红色血流进入假性动脉瘤内,入瘤处血流速度增快;B.图显示假性动脉瘤内血流缓慢,呈旋涡状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二维超声心动图表现(1)主动脉明显增宽,前后径≥40mm。
颅内动脉瘤诊疗规范(最新版)

颅内动脉瘤诊疗规范(最新版)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局限性异常扩大的颅内动脉,其中囊性动脉瘤最为常见,其他类型包括梭形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囊性动脉瘤通常位于脑内大动脉的分叉部,是血管中血流动力学冲击最大的部位,而梭形动脉瘤则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更为常见。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
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破裂出血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呕吐和昏迷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最为常见的病变之一,而脑室内出血通常预后较差。
SAH还可能导致局灶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如动脉瘤压迫致第3神经麻痹而导致复视和/或上睑下垂,随脑脊液沿蛛网膜下腔向下流动的血液刺激腰神经根引起腰背部疼痛。
警示性头痛可能发生于无SAH或由于动脉瘤增大或局限于动脉瘤壁的出血。
诊断SAH的体征包括脑膜刺激征、高血压、局灶性神经功能丧失、迟钝或昏迷以及眼底出血等。
眼底出血可以单独或不同组合形式出现,其中透明膜下出血可能伴随高的死亡率。
C。
玻璃体出血是指在眼球玻璃体中发生的出血现象,也称为Terson氏综合征或Terson综合征。
通常是双侧发生,但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AVM破裂等导致颅内压增高。
初次检查时常常会被遗漏,但通常会在初次检查时表现出来,迟发性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可能会伴随再次出血。
患有玻璃体出血的患者死亡率高于没有出血的患者。
大多数患者在6到12个月内可以自行消退,但对于视力无望恢复或希望更快地改善视力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玻璃体摘除手术。
3.临床血管痉挛是指SAH后迟发性的局灶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也称为“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DIND)”或“症状性血管痉挛”。
其临床表现为精神混乱或意识水平下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语言或运动受限。
症状通常会缓慢出现,包括头痛加重、昏睡、脑膜刺激征和局灶性神经体征,可能会出现以下临床综合征:大脑前动脉综合征:以额叶症状为主,可能表现为意识丧失、握持/吸吮反射、尿失禁、嗜睡、迟缓、精神错乱、低语等。
动脉瘤的名词解释

动脉瘤的名词解释动脉瘤,是一种血管疾病,指的是血管壁在某个部位由于血管壁结构的异常或损伤而呈现出膨胀的病变。
这种膨胀可以是血管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血管。
动脉瘤通常会形成在主动脉或其他大血管的某个部位。
1. 动脉瘤的类型动脉瘤可以根据形状、位置和病因分为不同的类型。
最常见的动脉瘤是脑动脉瘤,它位于脑动脉的血管壁上。
脑动脉瘤可能是由于血管壁的结构异常,也可能是由于经常出现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所引起。
除了脑动脉瘤,还有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等。
腹主动脉瘤是位于腹部主动脉的血管壁上的膨胀,而胸主动脉瘤则位于胸部主动脉。
这些动脉瘤经常与动脉硬化有关,血管壁上的脆弱点会逐渐膨胀。
此外,动脉瘤还可以根据形状进行分类。
有些动脉瘤呈梭形,被称为“梭形动脉瘤”,而具有囊状形状的动脉瘤被称为“囊状动脉瘤”。
2. 动脉瘤的危险性动脉瘤一旦破裂,会导致内出血,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尤其是脑动脉瘤的破裂,可能导致脑出血,造成中风等严重后果。
动脉瘤也有可能导致栓塞,即血管内部的血栓或者其他物质脱落,随着血流到达更小的血管处,堵塞了血管,导致供血不足。
此外,动脉瘤的持续膨胀也可能使得瘤体逐渐增大,而压迫周围的组织或器官,对身体的功能产生影响。
3. 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动脉瘤常常会在其他疾病的检查中被发现。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和动脉造影。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动脉瘤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一旦诊断出动脉瘤,治疗方案将根据瘤体的位置、大小和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制定。
对于小的、无破裂危险的动脉瘤,医生可能会选择监测和观察,而不进行主动干预。
而对于较大的、有破裂风险的动脉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通过开放手术或介入手术(经血管导管)来进行。
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可能需要切除受损的血管段并进行血管重建。
此外,药物治疗也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瘤的一种选择。
例如,针对高血压或者动脉粥样硬化这样的病因进行治疗,有助于预防动脉瘤的进一步发展和破裂。
主动脉瘤分类标准

主动脉瘤分类标准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发生扩张、膨胀或异常破裂的疾病。
根据主动脉瘤的不同特点和位置,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主动脉瘤分类标准:
1.根据主动脉瘤的形态和位置分类:
a. 按瘤颈位置分类:
●显性根部主动脉瘤:发生在主动脉根部与升主动脉相连的部
分。
●升主动脉主动脉瘤:发生在上行主动脉(升主动脉)部位。
●主动脉弓主动脉瘤:发生在主动脉弓的任何位置。
●下降主动脉主动脉瘤:发生在降主动脉的任何位置。
b. 按瘤形分类:
●梭形主动脉瘤:其形状类似梭子,呈长圆筒形。
●囊状主动脉瘤:形状类似袋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c. 按部位分类:
●增强主动脉窦(Valsalva窦)主动脉瘤:发生在主动脉窦。
●冠状窦主动脉瘤:发生在冠状窦区域。
2.根据主动脉瘤的直径分类(常用于疾病管理和治疗决策):
●小主动脉瘤:直径小于5.5厘米。
●中等主动脉瘤:直径介于5.5-5.9厘米之间。
●大主动脉瘤:直径大于或等于6厘米。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主动脉瘤分类的一种常见方式,根据具
体医学实践和研究,还可能存在其他分类方式。
腹主动脉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
因此, 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 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 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校正。
通常情况下, 腹主动脉直径>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以横膈膜为界,主动脉被分为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
主动脉壁组织可分为3层,分别是由内皮细胞覆盖的血管内膜组织,富含血管平滑肌、层状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的血管中膜以及由胶原、血管滋养血管、淋巴管组成的血管外膜。
作为血管,主动脉具有循环通路的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位于主动脉弓与升主动脉处的压力感受器,主动脉可以起到调节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的作用。
主动脉压力升高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的降低,而降低会升高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
主动脉在心脏舒张期扮演着「二级血泵」的功能,即Windkessel效应。
这项功能对于诸如冠脉灌注等在内的多项心血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成年人的主动脉直径不超过40 mm,且随着下行逐渐变小。
包括年龄、性别、体型及血压在内的多种因素都可以影响主动脉直径。
一般来说,男性每10年主动脉直径扩张0.9 mm,女性为0.7 mm。
这种生理性扩张造成脉压升高,机制或与胶原/弹性纤维比例有关。
最新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于主动脉根部重构的影响十分有限,其影响上限为男性40 mm,女性34 mm。
病因: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很复杂, 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 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
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破坏中膜弹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
分类:(1)分类:病理性分类①真性动脉瘤:瘤壁各层结构完整,病因多为动脉硬化性。
②假性动脉瘤:为动脉破裂后形成,无完整动脉壁结构,瘤壁由部分动脉内膜和纤维组织构成,瘤腔内血流通过动脉破口与动脉真实管腔相交通,临床多见于创伤性动脉瘤。
③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破裂后,动脉血流经动脉内膜及中膜间穿行,使动脉壁分离、膨出,瘤体远端动脉内膜可另有破口,与动脉真腔再相通,呈夹层双腔状。
主动脉瘤概述

病因
2、特发性主动脉中层退性性变
30-35%的夹层患者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和胶 原呈进行性退变,并出现黏液样物质,称为 中层囊性坏死。中层退变的另一种类型是平 滑肌细胞的丢失,这种类型的病变多见于高 龄患者的夹层主动脉壁中
病因
3、遗传性疾病
在AD患者中常见三种遗传性疾病:马凡综合 征、Ehlers-Danlos综合症、Tuner综合征, 这些遗传性疾病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有家 族性,患者常在年轻时发病。
肖志斌
动脉瘤分型
1.真性动脉瘤 2.假性动脉瘤
3.夹层血肿
按部位分类
1、根部动脉瘤 2、升主动脉瘤 3、主动脉弓部瘤 4、降主动脉瘤 5、胸腹主动脉瘤
按病因分类
先天性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感染性动脉瘤 外伤性动脉瘤 遗传性疾病 其他
真性动脉瘤分型
(1).囊状动脉瘤:一侧膨凸, 有瘤体及瘤颈 (2).梭形动脉瘤:周壁膨凸, 有入口和出口 (3).梭-囊状动脉瘤(混合 型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血管造影征 象
方法:胸主动脉造影为宜,多用动 脉DSA 法。 造影可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形态、部 位大小及范围,特别是可以清楚显 示主动脉分支情况以及有无主动脉 瓣关闭不全。
胸主动脉瘤血管造影征 象
造影主要征象: 与主动脉显影同时,瘤囊内有对比剂充 盈,或某段主动脉成梭形扩张; 对比剂外溢主动脉或充入临近组织结构, 为动脉瘤外穿指征; 主动脉病变部位管腔直径大出临近正常 部位30%即可诊断动脉瘤。
2特发性主动脉中层退性性变3035的夹层患者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和胶2特发性主动脉中层退性性变3035的夹层患者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和胶原呈进行性退变并出现黏液样物质称为原呈进行性退变并出现黏液样物质称为病因原呈进行性退变并出现黏液样物质称为原呈进行性退变并出现黏液样物质称为中层囊性坏死
腹主动脉瘤分级中华血管外科网

腹主动脉瘤分级中华血管外科网
静脉曲张的分型
1916年Homans 提出将下肢浅静脉曲张分为单纯性(原发性) 和继发性两大类: 单纯性(原发性):为隐股静脉瓣关闭不全引起浅静脉曲张 继发性: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后遗症期
下肢 慢 性 静脉性疾病(chronicv enousd isease,CVD)分级
IIIA 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 IIIB 累及腹主动脉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
Stanford大学的Daily等将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为两型: 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A型 夹层起源于胸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B型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
Ⅰ类(典型的主动脉夹层,有破裂撕脱的内膜片将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 Ⅱ类(主动脉中膜变性,有内膜下血肿形成或内膜下出血) Ⅲ类(微夹层继发血栓形成) Ⅳ类(主动脉附壁斑块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壁溃疡) Ⅴ类(医源性或创伤性的主动脉夹层)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2008
腹主动脉瘤的分型
腹主动脉瘤分型: Siegfried 根据AAA与肾动脉的关系分为三型: 肾上型:AAA波及肾动脉开口或以上者; 肾型:AAA位于肾动脉以下15 mm以内者; 肾下型:AAA位于肾动脉下方15 mm以上者。
腹主动脉瘤的分型
Blum根据AAA的瘤颈和累及范围分型: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者,动脉瘤消除是防止出血或再出血的最好方法,因此应积极采
取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可分为外科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
治疗及复合手术。
• 血管内介入治疗采取经皮穿刺股(桡)动脉,插入导引管, 再经导引管插入微导管至动脉瘤内或载瘤动脉,经微导管送入 栓塞材料(如球囊、微弹簧圈),将动脉瘤或载瘤动脉闭塞的 方法。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术后均应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 是否消失。
的间隔时间,观察有无伴随症状,以及再出血的征象。 • (2)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头痛的原因,说明卧床休息及避免剧烈活动的重要性,保持患
者情绪稳定,大便通畅。 • (3)当疼痛突然加剧并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时,需警惕颅内高压与脑疝的发生。 • (4)当患者疼痛难忍,且排除出血等原因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类药物应用。 • (5)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探视,预防感冒,并指导患者深呼等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
21
(二)手术治疗
• 1.外科开颅夹闭手术(图1)显微神经外科 动脉瘤夹闭术是将患者颅骨打开后,通过脑 间隙找到动脉瘤,并用动脉瘤夹从动脉瘤的 根部夹住,使血管内血液不再流人动脉瘤中, 从而彻底消除动脉瘤,并保持动脉瘤的载瘤 动脉通畅。开颅手术复发率及治疗费用相 对较低,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发病机制
仁医厚德 笃学惠民
•
颅内动脉瘤可能由动脉壁先天性肌层缺陷或后天获得性内弹
力变性或二者的联合作用所致。
• 1.先天性缺陷 动脉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 性,如再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家族史及多囊肾患者中,动脉瘤 患病率较高。
• 2.后天性退变 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弹性逐渐减弱,薄弱的血管壁 在血流冲击等因素影响下,向外突出,形成囊状动脉瘤,其好发于脑 底 Willis 环的分支部位。
椎动脉瘤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椎动脉瘤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椎动脉瘤是指椎动脉在某些部位出现异常扩张的病变,通常是由于动脉壁的结构异常或损伤导致的。
椎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对椎动脉瘤进行分类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椎动脉瘤的分类方法,旨在帮助医学界更好地理解和诊治这一疾病。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椎动脉瘤进行系统分类,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并在治疗过程中有效地评估风险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椎动脉瘤的定义和背景知识,包括其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我们将对椎动脉瘤的分类方法进行详细讨论,从不同角度和特征进行划分和描述。
这些分类方法可能包括椎动脉瘤的解剖位置、大小、形状、壁厚性质等方面的指标。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椎动脉瘤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椎动脉瘤分类对于研究和治疗的影响,分析不同类型椎动脉瘤的特点和治疗策略,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椎动脉瘤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诊治提供基础和指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椎动脉瘤作为一种复杂多变的病变,在不同患者中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和特征,因此在实践中应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临床特点,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椎动脉瘤的分类展开讨论。
文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椎动脉瘤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该疾病的定义、病因、流行病学数据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椎动脉瘤的背景知识。
随后,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目的,即通过对椎动脉瘤的分类方法进行探讨,为椎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椎动脉瘤的定义和背景知识,包括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我们将对目前常用的椎动脉瘤的分类方法进行综述,包括按病因、病理学、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以探讨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动脉瘤-床突旁

第七届全国神经外科年会•上海
1、命名:C2段颈内动脉动脉瘤、眼动脉瘤、 眼动脉-颈内动脉动脉瘤等 2、分类:
Al-Rodhan分类:I型:瘤颈在硬脑膜下,位于 眼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之间的颈内动脉;II型:眼动 脉瘤;III型:颈动脉窝动脉瘤;IV型:移行性动 脉瘤;V型:海绵窦内动脉瘤。
最近,Krisht等将其分为四类:内侧型(垂体上 动脉动脉瘤、颈动脉窝动脉瘤)、下型、外侧型、上 型(眼动脉瘤)
大部分垂体上动脉动脉瘤、移行动脉瘤,需 切开远环,其目的在于:A、有利于近心段的 控制;B、可增加颈内动脉游离度;C、部分 动脉瘤(颈动脉窝动脉瘤)需骑跨夹闭
4、载瘤动脉近、远心段控制
1)、颈部控制,尤其 适合巨大型动脉瘤;
2)、颈内动脉出海绵 窦与远环间;
3)、其他方法:球囊 闭塞、岩骨段颈内动脉
颈动脉环与动脉瘤的关系
1: paraclinoid intradural aneurysm, 2: carotid cave aneurysm, 3: infraclinoid extradural aneurysm, D: dural ring.
2、颈动脉远环
1)解剖:由外前手术入路
多数动脉瘤通过同侧额颞(翼点)入路夹 闭,也可经对侧额颞入路夹闭,这尤其适合 于凸向内或内下的动脉瘤,如垂体上动脉动 脉瘤、部分后交通动脉瘤。责任动脉瘤不宜 对侧入路
7、手术方法
1)介入治疗 2)手术治疗:A、直接夹闭(同侧入路、 对侧入路);B、动脉瘤孤立+搭桥术
对侧入路的术前评估
多发动脉瘤的手术侧选择
• 破裂的责任动脉瘤所属侧 • 中动脉瘤所属侧 • 载瘤动脉及侧枝循环状况:单侧P1段异常(缺如) 会增加手术风险,必须保证后交通在手术中不被 夹闭 • 多发动脉瘤的部位及瘤体指向 • 视交叉类型、颈内动脉变异 • CTA模拟手术入路的情况
动脉瘤PPT课件

• 脑动脉内膜有丰富的内弹力膜,中、外膜 薄,没有外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无搏动
• 脑实质内外动脉均有神经纤维分布
13
脑动脉体系
• 颈内动脉系统 • 椎基底动脉系统
14
15
• CTA
• CTA
16
MRA
17
k
18
概述
• 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血管炎与动 脉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颅内动脉瘤 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 在脑血 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 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 一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第 一次出血后死亡率高达 35%。再出 血死亡率则高达50%。。自从有了 神经介入,脑动脉瘤的救治进入了 迅速,微创,安全,有效的革命性 阶段,使该病的致死致残率大为降 低。 脑动脉瘤多见于脑底动脉分叉之处。
10
11
脑血管解剖
• 血管分类
• 弹性动脉(大动脉) • 肌性动脉(中小动脉) • 微动脉 • 毛细血管 • 微静脉 • 静脉(小、中、大
12
脑动脉组织学特点
• 脑动脉的主干和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 然后再绕到背侧面
• 脑动脉分为皮层支、中央支,二者间吻合 甚少,皮层支间吻合丰富,中央支间较前 者差
• 视神经及动眼神经上方,在视束下方通过, 在小脑幕及颞叶的内侧形成一环形的血管 吻合。
• Willis环在发育上常常有部分缺如使环不完 整
22
完整Willis环
• 1右侧大脑前动脉A1
• 2左侧大脑前动脉A1
• 3前交通动脉
• 4右侧后交通动脉• 5左侧后交通脉• 6右侧大脑后动脉P1
• 7左侧大脑后动脉P1
• 在动脉瘤未破裂之前,绝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个别可 因体积较大,压迫相邻神经与脑组织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 征。 1、动眼神经麻痹 2、偏头痛 3、单侧眼球突出 4、 视野缺损等。
脑动脉瘤讲课PPT课件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脑动脉瘤概述 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脑动脉瘤的预防和护理 脑动脉瘤的病例分享 脑动脉瘤的未来研究方向
定义和分类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 壁的局限性异常膨 出,通常呈囊状或 梭形
根据病因分类:继 发性脑动脉瘤、原 发性脑动脉瘤
根据形态分类:囊 状动脉瘤、梭形动 脉瘤、柱状动脉瘤
临床试验和应用前景
脑动脉瘤临床试验的进展情况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计划 脑动脉瘤治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脑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脑动脉瘤治疗后的并发症和康复问题 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次治疗问题 脑动脉瘤的病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根据部位分类:前 循环脑动脉瘤、后 循环脑动脉瘤
病因和发பைடு நூலகம்机制
病因:脑动脉瘤 的病因较为复杂, 可能与遗传、环 境、生活习惯等 多种因素相关。
发病机制:脑动 脉瘤是由于动脉 壁的先天性缺陷 或后天损伤引起 的,在血流的冲 击下逐渐扩张, 最终形成动脉瘤。
病理生理:脑动 脉瘤的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会对 周围的组织和器 官产生压迫和刺 激,引起相应的 症状和体征。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尽早手术,避免 动脉瘤破裂引起并发症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血管 内介入治疗等
手术目的:夹闭或栓塞脑动脉 瘤,防止其破裂和再次破裂
手术风险:可能引起脑缺血、 脑积水等并发症
介入治疗
定义:通过导管 等器械对脑动脉 瘤进行栓塞或血 流重建的治疗方 法。
优点:创伤小、 恢复快、并发症 少。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目前介入治疗是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未来将会有更先进 的介入治疗技术,如血流导向装置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动脉瘤是动脉局部薄弱、突出的疾病。
主动脉动脉瘤可发生于主动脉的任何部位,但是3/4位于腹主动脉,而从胸降主动脉至上腹部占1/4。
主动脉瘤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梅毒、先天性、外伤、感染和遗传性结缔组织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断裂与坏死,管内血流高压冲击而引起的局限性管腔显著扩张或膨胀。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瘤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一、临床资料选择2001~2005年手术治疗的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夹层4例,慢性夹层3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瘤4例中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2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加支架1例,行Bentall手术同期行半弓置换1例。
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2例。
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左锁骨下动脉灌注和上腔静脉逆灌(RCP)。
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瘤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置换,DeBakey Ⅲ型1例,非体外循环下行降主动脉置换。
结果:7例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和住院死亡病例。
电话及门诊随访6~12个月,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1例。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胸主动脉瘤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常在X线检查中发现。
症状与瘤体发展速度以及位置有关。
1.疼痛常在上胸或背部并向左肩、上肢、颈部放射。
后者常是瘤体即将破裂或侵蚀骨、神经所引起。
疼痛若呈撕裂或刀割状且沿血管放射,则提示夹层动脉瘤。
2.呼吸困难压迫气管、支气管所致,常在坐位、胸部前倾时改善。
3.咳嗽为气管或支气管刺激所致,也可因压迫支气管引起阻塞而产生继发性感染。
4.声音嘶哑或失音弓部瘤压迫左侧喉返神经所引起。
5.吞咽困难压迫食管所致。
6.咯血或呕血动脉瘤侵蚀或破裂入气管或食管之故。
7.神经系统症状除压迫喉返神经外,尚可压迫膈神经,产生呃逆或膈肌麻痹;压迫肋间神经,引起神经痛;有降主动脉瘤可腐蚀椎体,压迫脊髓而产生截瘫。
(二)体征1.异常搏动主动脉弓或无名动脉瘤,可在胸骨上窝扪及到搏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瘤并不是肿瘤,它是动脉壁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局部薄弱后发生扩张而向外膨出,外观形似“瘤”,因此而得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按部位分,都有哪几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它以真性动脉瘤居多,但也常有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临床表现往往不是很明确,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使人们不太在意,建议大家在体检的时候超声、CT、磁共振关注一下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瘤人群发病率目前在增高。
患者腹部会有钝隐痛,有时候自己一摸有博动性肿块,偶尔影响消化,它是一个隐蔽的杀手,往往要注重超声和其他影像学筛查。
破裂的腹主动脉瘤另当别论,它也是一个凶险的杀手,腹主动脉瘤破裂撕开的过程就和夹层动脉瘤一样,开始剧烈疼痛,以腹痛和腰背痛为主,有濒死感、血压下降、脸色发白、脉搏先快后慢、休克,许多病人腹主动脉瘤一破裂就死亡了,非常凶险。
胸主动脉瘤:在胸主动脉中,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都会发生,我国最常见的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它是更危险的病。
胸主夹层动脉瘤破裂撕开时,会有濒死样的疼痛、濒死样的大汗淋漓、濒死样的不能动、濒死样的呼吸,病人深感自己即将死亡。
疼痛位于背胸部,以背痛为主,很多被误诊为心梗,许多患者做了心电图,发现没有什么异常,医生就松懈了,其实这时候更需要警惕,如果误诊就有可能使病人猝死,要及时考虑夹层动脉瘤的可能性。
美国运动员海曼就是胸主夹层动脉瘤破裂的受害者,此病是一个急凶的杀手。
胸主动脉瘤最主要与高血压有关,特别与剧烈波动性的高血压有关,有时候喝了酒、情绪激动,血压骤升,就会发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多。
内脏动脉瘤:主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瘤、肝动脉瘤、脾动脉瘤,肾动脉瘤等。
近年来,随着影像的改进,检查出的也比较多。
内脏动脉瘤与内脏血管瘤是不一样的,血管瘤是指毛细血管在发育时没有发育成它该形成的样子,而是形成血管瘤团,与主动脉形成的动脉瘤完全是两个概念。
内脏动脉瘤的症状表现是牵涉到相关内脏的血供,如肠系膜上动脉瘤,它往往造成肠系膜上动脉供血不好,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患者会发现自己没有食欲,总是腹泻,也可能在这当中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狭窄。
其他的肝动脉瘤、脾动脉瘤等,其相应的靶器官会有不同的症状。
内脏动脉瘤大部分从体外摸不到肿块,绝大部分需要在影像学上得到诊断。
周围动脉瘤:它包括颈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瘤、肱动脉瘤、髂动脉瘤、股动脉瘤、腘动脉瘤。
颈动脉瘤有点与众不同,它往往引起大脑缺血,但由于颈动脉瘤比较浅,容易发现,颈动脉瘤真性假性各半。
除此之外,它要与颈动脉体瘤鉴别,颈动脉体瘤是一个真正的肿瘤,是从颈动脉分叉处的神经组织上长出的实体
瘤。
锁骨下动脉瘤比较隐蔽,也分真假性,它往往是压迫了上肢的神经,臂痛、麻木、无力,需要影像学检查。
髂动脉瘤、股动脉瘤、腘动脉瘤往往都牵涉到供血功能,下肢血供不足,走路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