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7土壤的保护_教科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7土壤的保护_教科版
第7课《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四节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物质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的要求,了解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知道植被对保护土壤有作用,并如何去保护土壤。本课的教学活动由土壤对动植物的作用引入,到研究土壤的流失与植被的关系,并让学生知道人们的乱砍乱伐和无节制的使用土地等行为可能造成土壤流失,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不让土壤流失。教材由三个主要活动构成:1.了解土壤的价值,即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2.研究土壤流失与植被的关系;
3.保护土壤的措施。三个活动依次递进,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经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土壤,在学习过程中也了解了与土壤相关的一些知识,可以说学生对于土壤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土壤的分类、土壤的成分,土壤中的营养从哪里来,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但对土壤的其他作用就不是很清楚,对于土壤流失的原因已经如何保护土壤就不知道了。本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知道土壤流失的原因,知道我们人类的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并知道应该如何去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
2.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3.能列举并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
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
1、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手摸或捻的办法,比较这三种土壤相同和不同。
提示:干燥土壤比较好。
我的观察记录:
1号土壤颗粒较大,摸起来比较硬、扎手。
2号土壤颗粒最小,摸起来非常滑腻。
3号土壤颗粒大小不均……
2、比较黏性
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看哪一种能够团成小球。
我的发现:
1号土壤很难团成小球,黏性弱
2号土壤容易团成小球,且小球比较结实,粘性强
3号土壤较难团成小球,且小球不结实,黏性适中
3、比较渗水性
(1)实验工具
饮料瓶、水、剪刀和纱布块
(2)预测:哪种土壤渗出的水最多。
我的预测:
1号土壤>3号土壤>2号土壤
(3)实验操作
①拧开三个空饮料瓶的瓶盖
②用剪刀从瓶的上面三分之一处剪开
③剪掉的部分插入剩下部分中,蒙上纱布块
④将三种等量的土壤分别装入漏斗,到达同一高度。
⑤将等量的水分别缓慢地倒入三个漏斗中。
⑥观察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4)温馨提示
①实验初期观察哪种渗水最快
②中期观察哪种土所需时间最短
③后期观察哪种土渗水最多
(5)三种土壤渗水性观察记录肉眼观察比较观察实验观察
4、整理:我的观察记录表
二、研讨
1、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
2、结合观察实验结果,说说三种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明确:
(1)沙质土
优点:大颗粒较多,土壤通气性较好,透水性强,利于作物根系发育。
缺点:土壤养分保持能力差,保水和供水能力差,土壤容易发生干旱。
(2)黏质土
优点:细颗粒较多保水性能好,土壤养分保持能力强而释放的慢。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7比较不同的土壤》说课稿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7比较不同的土壤》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7比较不同的土壤》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
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文字和实验材料,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同时,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现象能够进
行初步的探究和分析。但是,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还缺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观察实验现象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培养学
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
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
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2.难点: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分析不同土壤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
生动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土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土壤的特点,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题。讲授新课一、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提出问题:
(1)在我们的记录中,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
(2)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
(3)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4)找出降雨和不降雨的分别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播放视频《统计天气信息》
1.分析云量信息
问题:
(1)这段时间里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
(2)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统计数据可能表明这段时间里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用这些数据可以形成一个陈述,如:这段时间,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2.分析风向和风速信息
问题:哪一天的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
不刮风的有几天?这段时间主要刮什么风向?学生整理天气
日历,对老师
提出的问题找
到答案。
观看视频
学生填写云量
信息统计,并
回答老师的问
题。
提出问题,并提
供相应的整理方
法,使学生们在
整理天气日历的
时候有规可循。
通过观看视频,
学生们知道该如
何整理统计天气
信息,并做出分
析判断。
分析云量的信息
分析风向和风速
信息
3.分析气温的变化
分析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说说气温怎么变化的。
我们平时通过天气预报获得的气温信息,都是当天的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在我们分析气温记录时,可以计算出平均气温。如果是一个月的气温记录,可以计算出每周的平均气温,这样更容易发现气温的变化及趋势。
4.分析降雨量的变化
分析降雨量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以来降雨的有几天,不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这一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出现过连续多日降雨或不降雨的天气吗?
2021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三单元《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优秀教案
2021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三单元《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优秀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比较不同的土壤》是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一课。这一
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土壤,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土壤的特点。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土壤样本,以及相关的实验工具,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土壤这一概念也有了一
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土壤的种类和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自主地得出不同土壤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多样性,学会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
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大
自然的神奇。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多样性,学会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自主地得出不同土壤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
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土壤样本,发现土壤的多样性。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共同得
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准备多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以及相关的实验工具。
2.环境准备: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多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3.7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4)教师总结: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地球表面主要分为海洋和
陆地,海洋分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陆地分为亚洲、非洲、南极
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2.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1)教师分发世界地图和透明计算纸,指导学生分两步进行观察:首先将透明纸
覆盖在世界地图上,然后数出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所占的格子数。
(2)小组活动结束后汇报结果。
(3)总结:地球上占据面积最多的是海洋。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的特点。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的特点吗,说一说?
(2)学生根据观察成果汇报。
(3)总结: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61
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
29%。
2.地球液态水带来的好处。
(1)教师课件出示地球的液态水,学生观察后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有这么丰富的
液态水都会带来哪些好处吗?
(2)学生根据经验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太空探索与水的联系。
【板书设计】地球—水的星球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11
保护土壤公开课实验教案
保护土壤公开课实验教案
教案标题:保护土壤公开课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土壤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壤的必要性。
2. 掌握保护土壤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1. 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2. 土壤的重要性和受到的威胁。
3. 保护土壤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土壤样本、水、植物种子、肥料等。
2. 实验器材:玻璃容器、喷壶、尺子、计时器等。
3. 图片、视频或幻灯片展示相关内容。
4. 实验室或户外实验场地。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受到污染的土壤和保护良好的土壤,引发学生对土壤保护的思考和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土壤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为什么需要保护土壤?探究:
1. 介绍土壤的定义和组成,让学生了解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和生物组成的。
2. 分组进行实验:
a. 实验一:不同土壤样本的比较观察
- 将几种不同来源的土壤样本放入玻璃容器中,观察它们的颜色、质地、湿
度等特征,并进行比较。
b. 实验二:土壤保水性实验
- 将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容器分别装满不同土壤样本,加入相同量的水,观察不同土壤的保水性能。
c. 实验三:土壤肥力实验
- 在两个相同大小的花盆中分别种植相同种类的植物,一个花盆使用肥沃的
土壤,另一个使用贫瘠的土壤,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3. 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土壤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壤的必要性。
拓展:
1. 介绍保护土壤的方法和技巧,如合理施肥、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等。
2. 分组讨论并展示一种保护土壤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创新和实用的方法。
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土壤》知识点汇总
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
元《土壤》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对2023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土壤》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土壤的形成
1. 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物质分解形成的。
2. 风化是指岩石受到风、水、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破碎和溶解。
3. 物质分解是指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土壤中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成更小的颗粒和分子。
4. 风化和物质分解是土壤形成的两个主要过程。
5. 土壤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
第二部分:土壤的组成
1. 土壤主要由固体颗粒、液体和气体组成。
2. 固体颗粒主要包括砂粒、粉粒和粘粒。
3. 砂粒是最大的颗粒,颗粒间隙较大,通气性好。
4. 粉粒是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的颗粒,颗粒间隙适中。
5. 粘粒是最小的颗粒,颗粒间隙极小,保水性好。
6. 液体主要包括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的物质。
7. 气体主要是空气成分,土壤中的气体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氧气。
第三部分:土壤的作用
1.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2. 土壤能够吸附和存储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
的作用。
3. 土壤能够吸附和转运气体,为植物的呼吸提供氧气。
4. 土壤还能够调节气候,起到保持温度和湿度平衡的作用。
5. 土壤是地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护地表不被侵蚀和冲刷。
6. 土壤还是生物的家园,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第四部分:土壤的保护
1. 谨慎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对土壤产生污染。
2. 合理耕种,切勿过度开垦土地,避免产生土地沙漠化。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7比较不同的土壤课件
蚕豆、苹果树、月季等多种植物
黏质土
渗水性、透气性最差, 水稻、荷花、芦苇、莲花、金银花、 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 榕树、杨树、柳树等
课堂练习 1.判断:
同时倒水
①在探究不同土壤渗水性质实验中,要依次向土壤里倒水观察现象。( )
②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
③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透气性和保水性也不同。( )
1号 棕色、干燥、粗糙 没有连接,沙 松散,比较 气味
粒多
干
土质颗粒不均匀, 土壤颗粒之间 不坚硬,之 有泥土
2号 颜色呈棕色、红色 有很多连接, 间有连接, 气味
或黄色、成块状 黏粒多
比较湿润
土质颗粒细腻,呈 土壤颗粒之间
3号
暗棕色或黑色,比 较粗糙,有些可以
有些连接,沙 粒和黏粒差不
成团
多
坚硬,不扎 有泥土 手,细腻, 气味 滑
A. 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中;西瓜耐
课堂练习
7.土壤中( C )含量越高,保水能力就越强。
A.沙粒
B.岩石
C.黏土
8.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黏质土加水后能和成泥,泥能捏成团,这说明黏质土有黏性 B.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它有一定气味的主要原因 C.土壤中只有植物,没有动物
3号土壤 颗粒大小不均匀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一. 教材分析
《3.7地球—水的星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了解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
2.水的存在形式: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大气水等。
3.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
4.水的重要性:生物生存的基础,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水的性质和用途,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水的循环过程和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学生能说出地球表面水的分布,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3.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地球表面水的分布。
2.水的循环过程。
五. 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球上的水,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了解水的循环
过程。
3.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的
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如水、盆、杯子等。
3.准备案例资料,如我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上的水,如大海、河流、湖泊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水资源。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水吗?这些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_3.7_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木条 纸 铁
√ √×
↑
↓↓
(最终)
√ √√
砖瓷
√× ↓↓ ××
塑料
× ↑ √
容易吸水吗 √ √ × √ × ×
材料与环境
天然材料:指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 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 如棉花、沙子、石材、蚕丝、煤矿、石油、铁矿、 亚麻、羊毛、皮革、粘土、石墨等。
人工材料:不能直接使用的,或者自然界不存在的, 需要经过人为加工或合成后才能使用的材料。 如钢铁材料是由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玻璃主要是 由硅酸盐类矿物加工而来。塑料则主要是从石油、 煤、天然气中提炼出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合理 使用材料,减少对环 境的破坏呢?
材料的回收利用
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 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 下吧! 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 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 用可再利用的材料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物品
千变万化的易拉罐
材料与环境
常见的有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纸、纤维等等。 你能对用这些材料制成的物品举例吗?
木材 木碗
金属 铁锅
塑料 鼠标
玻璃 镜子
Biblioteka Baidu
布料 红旗
纸 餐巾纸
材 木条 纸 铁 砖 瓷 塑料 料 特征 容易能划出 痕迹吗 在水中是沉 还是浮 容易折弯吗
2021(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
2021(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比较不同的土壤》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不同土壤
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土壤的比较实验、土壤的成分和作用、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土壤,但对土壤的深入了解较少,因此,本节课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学会使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
土壤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
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
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使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性质。
2.难点: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壤的性质。
4.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实验材料和仪
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土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你们知道土壤有哪些种类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案教学设计
7.比较不同的土壤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
●能够观察、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
●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需求都来源于土壤。
二、教学过程
(一)聚焦
我们知道了土壤里面有砂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那不同土壤之间有哪些差别呢?
(二)探索
下面是成分含量不同的三种土壤,分别给它们标注记号。
1.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土壤,比较相同和不同。
发现:1号土壤颜色是棕黄色的,颗粒较大,摸起来比较硬、扎手。
2号土壤颜色是浅黄色的,颗粒最小,摸起来非常滑腻。
3号土壤颜色是黑色的,颗粒大小不均。
2.比较三种土壤的黏性。
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看哪一种能够团成小球。
发现:黏土最易成型,砂土也可成团,土壤不易成型。
3.比较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预测哪种土壤渗出的水最多。预测:1号>3号>2号。
·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漏斗(保证三种土壤所取量相同),确保达到同一高度。·将等量的水分别缓慢地倒入三个漏斗中。
·观察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实验初期观察哪种渗水最快,中期观察哪种土所需时间最短,后期观察哪种土渗水最多)
通过比较,发现三种土壤的渗水性是:1号>3号>2号。
《3.7 比较不同的土壤》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下册
《比较不同的土壤》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土壤,了解其基本特征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探究土壤之间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土壤形成和保护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作业内容
1. 观察和记录:学生从家中带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如黑土、黄土、沙土),在课堂环境中进行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对每种土壤的颜色、颗粒大小、质地等进行描述,并拍照留存作为证据。
2. 实验比较:学生在家中或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将不同土壤分别装入容器(如小盆、小碟)中,进行加水湿润的处理,观察土壤的吸水性,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与分享: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撰写一份报告,总结不同土壤的特点,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作业要求
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协助。
2. 真实记录:学生需真实记录观察和实验过程,包括照片和数据,以便老师和同学了解其真实的学习情况。
3. 按时提交:作业提交时间请在课后一周内完成。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及分享表现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土壤特征的描述是否准确,实验过程是否严谨,报告撰写是否清晰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作业进行初步评价,同时邀请小组内同学进行互评,共同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和收获。
五、作业反馈
1. 反馈形式:作业反馈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口头反馈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书面反馈将以评语形式发送至家长手中。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保护土壤》说课稿
科学《保护土壤》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保护土壤》。
一、说教材
《保护土壤》这一课是苏教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且知道有无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通过分析讨论土壤和自然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会产生的两种不同影响,引发保护土壤的意识。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说出土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于自然界中水土流失的原因不够了解。本课通过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学生认识到植被在保护土壤中的重要性。在模拟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引导能够说出对比实验的部分要求,但并不能够将对比实验的步骤表达清楚。因此本课就将水土流失实验作为思维焦点进行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讨论分析,知道土壤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各种人类活动,能够辨别并说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益害及其原因。
3.通过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意识到植被和土壤保护的相关性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比较水土流失实验现象,发现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2.通过讨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初步树立对比实验地概念。
科学态度:
1.能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地关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2.了解土壤是人类的重要,树立保护土壤地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水土流失和有无植被有关
教学难点
根据材料公平地设计水土流失实验步骤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3.7比较不同的土壤》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土壤,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土壤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对于土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土壤的性质和特点,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同时,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土壤,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土壤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土壤,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对土壤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的土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
能力。
2.引导法:通过教师的问题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
2.准备放大镜、铲子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记录。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展示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土壤。
3.操练(1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四节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物质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的要求,了解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知道植被对保护土壤有作用,并如何去保护土壤。本课的教学活动由土壤对动植物的作用引入,到研究土壤的流失与植被的关系,并让学生知道人们的乱砍乱伐和无节制的使用土地等行为可能造成土壤流失,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不让土壤流失。教材由三个主要活动构成:1.了解土壤的价值,即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2.研究土壤流失与植被的关系;
3.保护土壤的措施。三个活动依次递进,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经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土壤,在学习过程中也了解了与土壤相关的一些知识,可以说学生对于土壤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土壤的分类、土壤的成分,土壤中的营养从哪里来,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但对土壤的其他作用就不是很清楚,对于土壤流失的原因已经如何保护土壤就不知道了。本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知道土壤流失的原因,知道我们人类的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并知道应该如何去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
2.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3.能列举并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
4.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重点】
通过做水土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度】
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准备】
课件、土壤、小铲子、塑料水槽、洒水壶、秒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土壤的贡献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与土壤相关的知识,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土壤。
(1)学生当模拟讲解员,向大家介绍土壤。
要求:先说自己介绍的是土壤哪一方面的知识,然后再具体介绍。
2.师:有人说过“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1)小组讨论,举例说一说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做出了那些贡献?
(2)全班交流,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板书:土壤的贡献:1.植物:提高营养和水份。 2.动物:提供栖息地,间接提供食物。 3.人类:生产粮食及各种农作物 4.材料:制作陶器,砖瓦等)
小结:正因为土壤对于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存有着如此重大的作用,所有我们要保护好土壤。(板书课题《保护土壤》)
二、对比实验,研究土壤流失与植被的关系
活动一:研究植被与土壤流失的关系
1.播放黄河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黄河水是什么颜色的呢?
2.师:你知道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吗?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
阅读资料:了解黄河相关知识。
3.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黄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呢?
(引导学生回答:植树造林)
过渡:植被能否降低水中的泥沙含量,防止土壤流失呢?下面我们一起进入
活动一,来研究植被与土壤流失的关系。
4.出示活动一,师:谁来读一下活动一的要求?
(学生读活动要求。)
5.师:为什么两块土壤要长度和厚度相同?其中放了草皮的那块土壤模拟的是自然界的什么情况?没有放草皮的土壤又在模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板书:有植被的土壤,没有植被的土壤)
6.师:两块土壤洒的水不一样多行不行?如何保证两块土壤洒水的量一样多呢?
(学生独立思考,说说自己的意见及理由)
7.师:谁能完整说一说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8.学生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9.全班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0.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小组派代表交流,其他成员补充)
板书:有植被的土壤冲刷程度轻没有植被的土壤冲刷严重
泥沙多,积水多泥沙少,积水少
植被能够保护土壤,防止土壤流失,有植被的土壤保水能力更强。
10.师小结: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植被覆盖可有效的降低土壤流失的现象,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三、保护土壤,从我做起。
过渡:土壤是如此的重要,但由于人们的无知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行为会破坏土壤,作为一个有科学知识的学生,我们有义务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土
壤是好还是坏。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二。
1.出示活动二,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读活动要求。)
2.师图片出示:修筑梯田、砍伐森林、轮作或休耕、开窑烧砖。师:请你独立判断以上行为对保护土壤是好还是不好?请说出理由。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或提出不同看法。)
3.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对保护土壤好或不好的行为,请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汇报,评价其他小组的例子对保护土壤是否有益,并说明理由。)
4.师:“保护土壤,人人有责”,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又该怎样去做。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总结板书:保护土壤的措施:植树造林修筑梯田退耕还林牧场轮养┄)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影响土壤流失的原因,除了有无植被外还有其他因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研究。
【检测反馈】
1.为什么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请举例说明。
2.选择:下列不是植被对保护土壤的作用是()。
A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土壤。
B植物的根系能让土壤更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