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国学文库:经部·孝·御纂孝经集注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是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学著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孝经全文及译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孝经
《孝经》简介《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国学经典《孝经》权威完整大字注音打印版(原文附翻译)
zhī zé tiān zhī míng yīn dì zhī lì
教化不须严肃施行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
之。则 天 之 明 ,因 地 之 利 ,
yǐ shùn tiān xià shì yǐ qí jiào bú 能得以治理。
而 爱 同 ;资 于 事 父 以 事
用事奉父亲的心情去事奉母亲,爱心是相同的; 用事奉父亲的心情去事奉国君,尊敬之心也是相同的。
jūn ér jìng tóng gù mǔ qǔ qí ài 所以事奉母亲是用爱心,
君,而 敬 同 。故 母 取 其 爱,
-6-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tiān zǐ zhāng dì èr
天 子 章 第二
天子章第二
zǐ yuē
ài qīn zhě
子曰:“爱亲者,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
bù gǎn wù yú rén jìng qīn zhě bù
不 敢 恶 于 人 ;敬 亲 者 ,不
jìng shì zhǎng zé shùn zhōng shùn bù
敬 事 长 则 顺 。忠 顺 不
shī yǐ shì qí shàng rán hòu néng bǎo
失 ,以 事 其 上 ,然 后 能 保
孝经集注述疏
孝經集注述疏
《孝集注述疏》是一部以《孝》主的典研究著作,由元代者文樵撰,於明清文之一。
《孝》是中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中提出的孝道理,後代文化影深。然而,《孝》犀利而其,以被一般者所理解,故文樵撰《孝集注述疏》,以此解《孝》。
文樵是一位著名的家,他於《孝》的理解非常深刻,他在部著作中,《孝》的容按照、地域和指思想的特,行了深入的分析,把它的各要素和主剖析得清晰可。他更於教的概念、基本思想和精神,提出了的解和提。
此外,文樵在撰《孝集注述疏》,大了《孝》的,把它典、古代史料文等典,合在一起,使其具有良好的史性和理性。
最後,文樵精巧地完成了《孝集注述疏》,它成文界的奇之一,使人能更深入地了解《孝》的真,中取更多的示。在,文樵的成就仍令人叹服,他留后人的作仍然人所津津道。
- 1 -
(完整word版)孝经全文及译文
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纲常、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
《孝经》古文经多出第十九章。《古文孝经·闺门章第十九》:“子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亲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
《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书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孔安国注。自唐玄宗注本颁行天下,孔、郑两注并废.清严可均有郑注辑本,宋邢昺疏。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
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
孝经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传说是自作,但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在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之际;自至,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注,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制节,”;之“孝”则一切按先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之利,,以养父母”;
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完整版(全文及译文)
《孝经》完整版(全文及译文)
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重视孝道,《论语》、《孟子》以及其他儒家经典,都有大量的篇幅论及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孝经》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是一本专门陈述孝道的伦理类经典著作,东汉时被立于学官。和《论语》一样,《孝经》是童蒙的经典,从帝王到百姓,人人必读。1.《孝经》的作者传统认为《孝经》是孔子所作。后世有多种说法。有说是曾子的,有说是子思的,还有说是孟子及其门人的。据考证,《孝经》应该成书于秦汉之际,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是孔子“七十子之徒遗言”。2.《孝经》的内容《孝经》在“十三经”中字数最少,但内容周全(共有十八章,一千七百九十九字)。它以孝为中心,从各个方面阐明孝的本质、意义、方式、方法,集中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并将之推及社会政治,使之规范化、伦理化。首先,强调了孝的重要性和作用,明确孝是上天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道德的根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要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要以孝立身扬名、保持禄位。把家庭的孝亲与忠君报国联系在一起,认为忠是孝的延伸和扩展。对孝进行了绝对化、神秘化的渲染:“孝悌之至”可以“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其次,对实行孝的方式方法作了系统的规范,提出了孝在社会人生中的贯穿过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根据人的等级差别,《孝经》还规定了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忠顺事上,永保爵禄”;庶人之孝:“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孝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远远超出了道德伦理的范围,不仅修身、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国学经典《孝经》孝治章第八(原文+译文)
bù gǎn yí
以 孝 治 天 下 也 ,不 敢 遗
xiǎo guó zhī chén ér kuàng yú gōng
即便是对极其卑微的小国的臣属也不遗弃,更何况是 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了?所以会得到各诸侯
小 国 之 臣 ,而 况 于 公 、 国臣民的欢心,使他们供奉祭祀先王。治理一个封国
zuò
gù míng wáng zhī yǐ xiào zhì
作 。故 明 王 之 以 孝 治
tiān xià yě rú cǐ
shī yún
yǒu
天 下 也 如 此 。《诗》云 :‘有
jué dé xíng
sì guó shùn zhī
觉 德 行Fra Baidu bibliotek,四 国 顺 之 。’”
-2-
而 况 于 妻 子 乎 ? 故 得 使他们乐意事奉其父母双亲。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
rén zhī huān xīn yǐ shì qí qīn fú
人 之 欢 心 ,以 事 其 亲 。夫
rán
gù shēng zé qīn ān zhī
jì
然 ,故 生 则 亲 安 之 ,祭
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享受到 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够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 害不发生,人为的祸乱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以
zhì guó zhě bù gǎn wǔ yú guān guǎ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经部·孝·御定孝经注
国学知识文库·经部·孝:
御定孝经注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御定孝经注》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御定孝经注
字数:13542
御制孝经序
朕惟孝者首百行而为五伦之本天地所以成化圣人所以立教通之乎万世而无斁放之于四海而皆准至矣哉诚无以加矣然其广大虽包乎无外而其渊源实本于因心遡厥初生咸知孺慕虽在颛蒙即备天良故位无尊卑人无贤愚皆可以与知而与能是知孝者乃生人之庸徳无甚竒抑固有之秉彛非由外铄诚贵乎笃行而非语言之间所得而尽也虽然降衷之理固根于凡民之心而觉世之功必赖夫圣人之训苟非著书立说以迪天性自然之善抒人子难已之情使天下之人晓然于日用之恒行即为大经大法之所存而敦行不怠以全其本始夫亦孰由知孝之要尽孝之详以无忝所生也哉此孔子孝经之书所由作也朕万几之暇时加三复自开宗明义迄于终篇见其言近而指逺理约而该博本之立身以行道推之移风而易俗爱敬所着公卿士庶皆得循分以承欢感应所通东西南北
罔不渐被而思服诚万世不刋之懿矩百圣不易之格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不可一日阙者夫子所谓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良有以也自汉以来去圣日逺诠释滋多厥防寖晦孔安国尚古文郑主今文互有异同各矜识解魏晋而降诸儒羣兴析疑阐奥代不乏人源流攸分不无繁芜迨及开元更立注疏亦既萃一代之菁英垂表章于奕世矣而详畧或殊讵云至当宋之邢昺元之呉澄辈标新领异间有发挥然揆之美善或未尽焉至于明季著述纷纭或拾前贤之绪余文其谫陋或摘古人之纰缪肆彼讥弹不知天怀既薄问学复疎因心之理未明空文之多奚补其于作经之意均未当耳夫亲恩罔极髙厚难酬徳至圣人犹虞未尽同为人子孰不佩至教而兴永锡之感乎然则训诂未确渐摩弗力欲其相观而善厥路无由朕为此虑爰集古今之注更互考订其得中而窽綮者采辑之其妄逞而臆说者删除之譬诸沙砾既披美镠始出稂莠尽剪嘉禾乃登至若流览之余时获一是或足以补未发之蕴者辄为増入聊备参观总以孝之为道甚大而平故不必旁求隠怪用益髙深夸示繁缛徒滋复赘惟以布帛菽粟之言昭广大中正之理虽未知于作者之防能尽脗合可无枘凿与否然而前代诸儒之书瑕瑜难掩与夫近代羣言之失淆乱不稽者于兹正之庶几发蒙启锢四方
孝经注疏(1)
孝经注疏
开宗明义章第一
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第,次也。一,数之始也。以此章总标,诸章以次结之,故为第一,冠诸章之首焉。案《孝经》遭秦坑焚之后,为河间颜芝所藏,初除挟书之律,芝子贞始出之。长孙氏及江翁、后仓、翼奉、张禹等所说皆十八章。及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古文二十二章,孔安国作传。刘向校经籍,比量二本,除其烦惑,以十八章为定,而不列名。又有荀昶集其录及诸家疏,并无章名,而《援神契》自《天子》至《庶人》五章,唯皇侃标其目而冠於章首。今郑注见章名,岂先有改除,近人追远而为之也?御注依古今集详议,儒官连状题其章名,重加商量,遂依所请。“章”者,明也,谓分析科段,使理章明。《说文》曰:“乐歌竟为一章,章字从音,从十。”谓从一至十,十,数之终。诸书言章者,盖因《风》、《雅》,凡有科段,皆谓之章焉。言天子、庶人虽列贵贱,而立身行道,无限高卑。故次首章先陈天子,等差其贵贱以至庶人,次及《三才》、《孝治》、《圣治》三章,并叙德教之所由生也。《纪孝行章》叙孝子事亲为先,与五刑相因,即“夫孝始於事亲也。”《广要道章》、《广扬名章》即“先王有至德要道”“扬名於后世“也。扬名之主因谏争之臣,从谏之君,必有应感。三章相次,不离于扬名。《事君章》即“忠於事君”也。《丧亲章》继于诸章之末,言孝子事亲之道终也。皇侃以《开宗》及《纪孝行》、《丧亲》等三章通於贵贱。今案《谏争章》大夫已上皆有争臣,而士有争友,父有争子,亦该贵贱。则通於贵贱者有四焉。
孝经及译文
孝经原文及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白话注解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吕维祺《孝经或问》中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治天下之大经大法而作也。’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奉为圭皋,人人所应遵守的德目。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然而近百年来,国人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唯以追逐物质文明,而鄙弃固有道德。凡是传统文化,都被斥为落伍陈腐的东西,如果有人在当下社会中提倡人伦道德,宣说忠、孝、节、义,一定会被别人讽讥为迂阔顽固,不识时务。现代社会上,有多少人心灵污染,沉溺在物质欲望中,迷失自我;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以攫取金钱为人生唯一的目标。而为了攫取金钱,可以不择手段,所以欺、诳、诈、骗,偷窃抢劫,以至于绑票勒赎等事件,充斥于社会之中。尤有甚者,世人为了金钱,可以亲族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残,以至于儿子杀害父母。这些事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成为新闻(例子太多,不胜枚举)。可怕啊!人类的堕落,为何一至于此?近百年来,我们旧的文化传统破坏无遗,而新的道德轨范并未建立。现在社会上的价值观有两点,一点是:‘谁怕谁?’
另一点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前者是唯力是视,后者是有我无人。难道我们真的要回归到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在中国传统当中,“孝”的这个概念,在教育当中,既是一个始发点和出发点,又是一个永恒的基础。时代会变迁;知识会更新,但是传统中国更重视永恒的“孝”,它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是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它应该是作为人都应该掌握和理解的东西。中国文化的基础就是这个“孝”字!看门人曾经编辑过《二十四孝图文》,反响强烈。转载收藏的朋友多达1600余人!这说明孝的传统美德还为大家所认同与称扬。这就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为了净化人心,特再翻译《孝经》一书,希望藉着文字的传播,对社会风气有所改善。《孝经》研习报告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经部·孝·孝经刋误
国学知识文库·经部·孝:
孝经刋误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孝经刋误》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孝经刋误
字数:4691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六
孝经刋误 孝经类
提要
【臣】等谨按孝经刋误一卷宋朱子撰书成于淳熙十三年朱子年五十七主管华州云台观时作也取古文孝经分为经一章传十四章删旧文二百二十三字后有自记曰熹旧见衡山胡侍郎论语説【案胡宏高宗时为礼部侍郎居衡州故曰衡山所着有五峯论语指南一卷】疑孝经引诗非经本文初甚骇焉徐而察之始悟胡公之言为信而孝经之可疑者不但此也因以书质之沙随程可久丈【案可久程迥之字也】程答书曰顷见王山汪端明【案汪应辰孝宗时为端明殿学士】亦以此书多出后人附防于是乃知前辈读书精审其论固己及此窃幸有所因述而得免于凿空妄言之罪云云今以朱子语録考之黄防记云孝经除了后人所添前面子曰及后面引诗便有首尾又云顺则逆民无则焉是季文子之词言斯可道行斯可乐一段是北宫文子论令尹之威仪在左传中自有首尾载入孝经都不接续全无意思又叶贺孙记云古文孝经有不似今文顺者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又着一个子曰字方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徳此本是一段以子曰分为二恐不是又辅广记云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岂不害理如此则湏是如武王周公方能尽孝道寻常人都无分岂不啓人僣乱之心是朱子诋毁此书已非一日特不欲自居于改经故托之胡宏汪应辰耳欧阳修诗本义曰删诗云者非止全篇删去也或篇删其章或章删其句或句删其字引唐棣君子偕老节南山三诗为证朱子盖阴用是例也陈振孙书録解题载此书注其下曰抱遗经于千载之后而能卓然悟疑辨惑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及此此后学所不敢仿效而亦不敢拟议也斯言允矣南宋以后作注者多用此本故今特着于録见诸儒渊源之所自与门戸之所以分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知识文库·经部·孝:
御纂孝经集注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御纂孝经集注》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御纂孝经集注
字数:11236
御纂孝经集注序
孝经者圣人所以彰明训觉悟生民溯天地之性则知人为万物之灵叙家国之伦则知孝为百行之始人能孝于其亲处称惇实之士出成忠顺之臣下以此为立身之要上以此为立教之原故谓之至徳要道自昔圣帝哲王宰世经物未有不以孝治为先务者也恭惟圣祖仁皇帝缵述
世祖章皇帝遗绪
诏命儒臣编辑孝经衍义一百卷刋行海内垂示永久顾以篇帙繁多虑读者未能周徧朕乃命专译经文以便诵习夫孝经一书词简义畅可不烦注解而自明诚使内外臣庶父以教其子师以教其徒口讽其文心知其理身践其事为士大夫者能资孝作忠名显亲为庶人者能谨身节用竭力致养家庭务敦于本行闾里胥向于淳风如此则亲逊成化和气薫蒸跻比户可封之俗是朕之所厚望也夫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六
御纂孝经集注 孝经类
提要
【臣】等谨案孝经集注一卷
世宗宪皇帝御纂雍正五年
制序颁行我
朝
列圣相承宏敷孝理故于是经阐尤备
世祖章皇帝既为之注复有衍义之辑而
圣祖仁皇帝缵成之本末条贯义无遗蕴
世宗宪皇帝虑其篇帙浩富或未能家喻户晓乃命约为此注专释经文以便诵习而词防显畅俾读者贤愚共晓其体例悉仿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为之洵万古説经教孝之至极矣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孝经集注
开宗明义章第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以开宗明义名章】
○仲尼居曽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徳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女知之乎曽子辟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徳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女【女音汝下同辟音避夫音扶语去声 仲尼孔子字名丘曽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居燕居闲暇之时侍侍坐也至者至善之义要者简约之名道也徳也一也自其得于心而言曰徳自其行于身而言曰道徳之至即所以为道之要顺者谓先王以此至美之徳要约之道顺天下人心而教化之故天下之人被服其教自相和协而亲睦上下尊卑举无所怨也辟席者离坐席而起对也礼师有问则辟席起对敏达也孝即所谓至徳要道也人之百行如章中所言忠顺敬让之类凡得于心者无徃非徳然一孝立而百善从是孝为百行之根基故曰徳之本至于君子尽孝于亲而所以教家教国教天下者又靡不自此推之举天下之大事事皆从吾孝中出故曰教之所由生也命之复坐者以孝之义甚大非立谈所能尽故使复位而坐详以告之也】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夫音扶 身谓一身体谓四体髪毛发肤肌肤也凡人之身举其大而言则一身四体举】
【其细而言则毛发肌肤此皆受之于父母者为人子者爱吾父母因以爱吾父母所遗之身常须战兢戒慎不敢少有毁伤此行孝之始也又须以道修身卓然自立大行于天下流声于万世使万世而下贤其子因推本其所生之自而
以光显其父母此行孝之终也故夫所谓孝者始于聚百顺以事亲中于尽一心以事君而终于敦百行以立身葢孝以事亲犹为人子之常必其得君而事能以亲之身广亲之志移孝以为忠乃全事亲之道然一行未敦而身有不立则即为忠孝之亏故其终尤在能立其身斯为宇宙之完人而称孝道之极也】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徳【聿以律切同遹 诗有风雅颂之三经大雅小雅其二也无念二语见大雅文王篇无念念也聿述也引诗之意言凡为人子者当常念尔之先祖常述修其功徳而勉于行孝也】
天子章第二【前章虽通贵贱言之其迹未着此章至下庶人章凡五章谓之五孝各説行孝奉亲之事而立教焉天子至尊故标居其首】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徳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恶去声 亲谓父母也恶憎恶也为爱之反慢敖慢也为敬之反徳教谓至徳之教刑仪刑也天子之身乃徳教之所自出故为天子而爱其亲者必其于人无所不爱而不敢有所恶于人敬其亲者必其于人无所不敬而不敢有所慢于人夫惟不敢恶人而以无所不爱之心爱其亲不敢慢人而以无所不敬之心敬其亲然后爱敬为尽于事亲而天子以此至徳要道之教行于一人加于百姓则四海之大皆知有所视效仪刑趋爱趋敬而同归于孝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此乃天子之孝当为如是而非诸侯卿大夫之可比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甫音辅 甫刑尚书作吕刑一人谓天子庆善也言天子一人有善则兆庶皆倚赖之善则爱敬是也二语所以通结上文之义】
诸侯章第三【次天子之贵者诸侯也故次及于诸侯】
○在上不骄髙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髙而不危所以常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离去声在上在一国臣民之上骄矜肆也危倾危也制节制财用之节限谨度谨守法度也溢奢侈泛溢也社土神稷谷神国之主也言诸侯在一国臣民之上其位髙矣若能不敢自为矜肆则身虽居髙而不至于倾危积一国之赋税其财充满矣若能制立节限谨守法度则财虽充满而不至于泛溢又言居髙位而不危则不失其位之尊显而贵是所以长守此贵也处充满而不溢则不失其财之盈足而富是所以长守此富也夫惟富贵长乆如此乎不离其身然后方能保有其社稷而和调其民人谓社稷以此安而一国之民亦用和睦上下亦为无怨也此则诸侯之孝当如是也】诗云战战兢竞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之篇引之重以戒勉诸侯也葢诸侯如不念先世积累之艰勒而一或骄溢以至失其富贵而不能保其社稷人民则辱及其亲而不孝为大矣战战恐惧兢兢戒谨临渊恐坠履氷恐陷也】
卿大夫章第四【次诸侯之贵者卿大夫也故次及于卿大夫 按王朝侯国其卿大夫之位分虽不同然章中乃统论其当行之孝不必泥引诗以事一人之词而谓专示王国之卿大夫也】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徳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葢卿大夫之孝也【德行择行行满之行并去声恶去声 法服礼法之服法言礼法之言德行道徳之行先王葢古之以孝治天下者故其服爲法服其言爲法言其行爲徳行也无择谓言行皆与道法相合而无可选择也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惟恐服之不衷爲身之灾也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惟恐言轻而招辜也非先王之徳行不敢行惟恐行轻而招辱也以此之故非法则不言言则必合于法非道则不行行则必中于道出于口者无可择之言行于身者无可择之行是以言之多至于徧满天下而无口过行之多至于徧满天下而无怨恶也服法服道法言行徳行三者旣全备矣斯能长守其宗庙以奉其先祖之祭祀此则卿大夫之孝当如是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诗大雅蒸民篇夙早也匪犹不也懈惰也一人天子也引诗之意葢言卿大夫当早起夜寐以事天子而不得懈惰也此乃深致其劝勉之意】
士章第五【古有上士中士下士之三等然其位总居卿大夫之下故以士名章】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葢士之孝也【长上声 资取也长谓卿大夫上则兼长与君言之也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谓取事父之道以事母而爱母同于爱父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谓取事父之道以事君而敬君同于敬父也母取其爱君取其敬者葢母主于恩而君主于义故事母虽未尝不敬而专取其爱事君虽未尝不爱而专取其敬合爱与敬而兼之者则惟父然也爲士者移事父之孝以事君则爲忠移事父之敬以事长则爲顺守其忠顺而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长保其禄位永守其祭祀此则爲士之孝当如是也 诸侯言社稷卿大夫言宗庙士言祭祀各以其所事爲重也若下文庶人则荐而不祭又非士之比矣】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忝音腆 诗小雅宛之篇忝辱也所生谓父母也引诗以深惕爲士者当早起夜寐以行孝无致禄位不保而祭祀不守以辱其父母也】
庶人章第六【庶人泛指众人学爲士而未受命与农工商贾之属皆是也一云兼府史胥徒言之】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养去声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