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试卷(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儒家】

阅读课文4-5 页,回答:

(1)孔子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是什么?他又有哪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代表作有哪些?

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①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②创办私学: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③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④培养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整理文献:孔子:《诗经》《书经》《礼》《乐》《易》和《春秋》+弟子编纂的《论语》

(2)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政治主张:

①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②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

伦理观:性善论,主张通过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天人关系: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 伦理观:性恶论,认为可以通过“法治”和“礼义”

使人变成君子,把普通

人变成圣人。

2.【道家】

阅读课文5-6 页,回答:

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万物起源和演变: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认为“道” 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①事物具有无条件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他用自然的和社会的变动来论证这一命题,提出“有”和“无” 、“难”和“易”、“美”和“丑”、“福”和“祸”,都可相互转化。

②他提出“弱者道之用” ,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消极悲观的态度:

“无为”和“小国寡民”思想

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

②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

阅读课文6-7 页,回答:

魏国李悝变法内容是什么?李悝的代表作是什么?此书在中国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李悝在魏文侯时期任相,采取了一系列变法措施。

奖励耕战:李悝主张“尽地力之教(效)”,提高农业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田租收

入;创立“平籴法” ,好年成由国家以平价购进粮食,坏年成则以平价出售;进一步推行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魏国由此强大起来。

实施严刑峻法: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他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商鞅在秦国两次实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保证国家的财源和兵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编户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连坐告奸,以加强中央集权;燔诗书,明法令,禁止游学游仕,想做官就要学习律令,以吏为师。

韩非子有哪些主张?

①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 、“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②战国之世,各种思想流派纷争不息。韩非用“自相矛盾”的寓言来反对“无用之辩”,主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认为“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 。他还提出用“参验”的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和知识的真伪,对中国古代认识论的发展做出

4.【墨家】

阅读课文6-7 页,回答: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1.墨家的风气

①组织纪律严密②刻苦俭朴和自我牺牲③讲求实际功利

2.墨家的基本主张

①“兼相爱、交相利” ,这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

②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 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

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4.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下列人物

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孟子B.韩非子C.黄宗羲 D .荀子

【答案】B

5.为迎接2008 年奥运会的召开,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君主专制,君权神授④“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7.“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答案】A

【点拨】墨家主张尚贤,举贤能之人。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道家B.儒家

C.墨家D.法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中提到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是对立的,但它们之间能够转化,体现的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答案:A

8.(2011·深圳学业水平测试)诸子百家中被认为是“乘物以游心”,可以“独

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是()

A.孔子B.荀子

C.庄子D.墨子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庄子思想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体现的逍遥思想可判断是庄子。

答案:C

2.(2010 年高考北京文综13 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6.(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 题)“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7.(2010 年上海高考历史4 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15.(2010 年高考浙江文综13 题)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7.(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2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18.(2010 年高考山东文综9 题)“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

20.(2007 年高考广东单科2 题)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2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8 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2: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3: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4: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述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4)上述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概括史料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以及分析历史阶

段特征的能力。答

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基本观点,尤其是材料1 中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意为“引导”,“齐”意为“整治”。材料3 中提及“尚贤”、“存仁义”,看上去像是墨家和儒家的观点,但材料真正的观点是后面的“无为” 、“好静”、“无事”、“无欲”,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

答案:(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1 主张用“德”和“礼”;材料2 主张“尚贤”;材料3主张“无为”;材料4 主张“严刑重罚”。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上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因而对如何治理国家提出了不同主张。

(3)材料4“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它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

(4)材料1“德”和“礼”的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