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5页]
《八声甘州》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词的常识2.掌握《八声甘州》的主旨(二)能力目标1.能捕捉《八声甘州》的意象,分析意境(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对词的审美情趣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八声甘州》的主旨(二)教学难点1.《八声甘州》中的意象的使用与意境的形成四、教学内容(一)词的常识词的起源:词这一文学形式,起于唐代,在宋代迎来了它的全盛期。
词的发生与唐代的新音乐有密切关系。
由于唐代对外交流频繁,原产于西域的“胡乐”尤其是龟兹乐大量传入中土,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燕乐。
唐人崔令钦的《教坊记》所载教坊曲有三百二十四种,这些燕乐曲调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辞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作“曲子词”。
后来,词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是广义上诗歌的一种。
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之所以称为“牌”,由演唱时要挂牌的做法而来。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法不同罢了。
有的词牌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有的摘取名作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但因白居易有“能不忆江南”的名句,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酹江月》,是因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和“一樽还酹江月”的句子而来。
有的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更漏子》咏的是夜。
(完整版)八声甘州 精品教案
(完整版)八声甘州 精品教案1《八声甘州》教案教学目标:1、 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及“对写法”的抒情方法;2、 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归之情;3、 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 体味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的词句及“对写法"的抒情角度;2、 虚实相生的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2、 词人表达感情的手法。
一、作者简介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二、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三、赏析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
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
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悲凉之感。
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
“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
“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
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惨,关何冷落,残照妆楼。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课程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 - 了解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写作背景; - 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意义; -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与表现技巧; -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与创作能力。
二、知识点梳理1.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写作背景。
2.诗歌中的意境和意义。
3.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4.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三、教学策略1.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优秀诗歌。
2.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将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写作背景进行生动呈现。
3.通过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和语言特点。
4.课堂中运用小组活动和讨论,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从“兰亭集序”、“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名句中初步了解唐诗的特点及其作用。
### 二、讲授知识点 1. 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写作背景。
八声甘州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王之涣从事官场事务多年,对地方风貌和民情有较深的了解,这首诗以音乐之八调、声韵之甘泉、风俗之甘州来表现了当时的民生状况。
2.诗歌中的意境和意义。
本诗以八调、甘泉、甘州为主题,描绘了一个生活在边陲的苍凉甘苦的精神风貌。
诗中意境清新:“朱履踏遍”、“翠眉佯作”等,情感强烈:“渺世独称羽,无人共徘徊”,并处处透露着浓郁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向往。
3.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本诗属于七言绝句,平韵。
四句间相当于2句独立成一段,故称“对仗句”。
这首诗写于唐开元年间,是唐代绝句诗的代表作之一。
4.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本诗具有浓郁的田园诗情,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和伟大的人生境界;诗中富有音乐性的表现手法和精巧的排比对仗,以及情意绵延、意蕴深刻的意象描绘,颇具特色。
三、活动安排1.小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查找与八声甘州相关的历史资料、音乐视频等素材,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推演,最后进行汇报和答辩。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教学要求1.1.教学目的:1.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2.了解慢词及柳词特点;3.了解作者在词史中的贡献。
1.2.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制作慢词;白描铺叙;《乐章集》。
2.内容提示这首词抒写了被萧瑟秋景所触发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曲折地透露出词人矛盾痛苦的内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封建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
此词为双调。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写景层层铺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细腻深婉,穿插想象,曲折有致。
作者生平:2.1.柳永生平:(按:柳永《宋史》无传)柳永(?-约1053),北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
有《乐章集》。
(《辞海》1989年版)2.2.柳永生平的其他资料:1.吴曾《能改斋漫录》: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华之文。
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低吟浅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
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艺苑雌黄》:柳三变……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
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
”上曰:“且去填词。
”由是不得志,日与擐子纵游倡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
”3.张舜民《画墁录》: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公府,晏公(按,即晏殊)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
八声甘州柳永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学设计1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要求1. 学生能够理解该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该诗的主题和篇章结构。
3. 学生能够掌握该诗的词语和句式。
4. 学生能够阅读和欣赏该诗,并能够准确地诵读、抒情。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八声甘州诗的背景,让学生理解柳永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也让学生熟悉了解唐诗宋词,了解文学的历史发展。
2. 词语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诗中难懂的词汇,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在文化背景中的含义。
例如:“甘州”是指陇西地区;“鴈門”是指今天的山西运城。
3. 篇章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了解诗的主题和篇章结构,同时指导学生熟练掌握词语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到该诗是描绘了柳永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离愁别绪,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抒情艺术特点。
4. 诵读和欣赏教师指导学生规范地诵读诗歌,熟悉每一句词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欣赏诗歌,深刻地感受到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出中国文人内心的情感疏导。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诗歌解读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该诗的阅读方法,如分析诗词的韵律和意蕴,让学生理解和领悟柳永的意境和情感。
2. 词语解析教师可以通过词语的解析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该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让学生研究“下龙飞”、“马蹄声碎”、“谁怜”等词,了解它们隐含的含义。
3. 生动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或图片等方式来讲解本诗,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柳永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4. 诗歌赏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名家诵读或直接诵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情感特点,并对古代文人抒情艺术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听讲和演示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该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之后可以通过自己的演讲和解析,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传达给学生。
2. 互动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诗歌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特点和表现情感的方式,甚至可以让学生讲解诗歌的主题和篇章结构。
八声甘州 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八声甘州教案一导入: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介绍作者: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
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导入: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我们读过才知道,大家推荐一位为我们泛读一下。
给同学时间自由读,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导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研讨这首词。
三、分析词句: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描写了哪些意象?暮雨、江天、秋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天气、人物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导入: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更加凄冷。
2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明确: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
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
导入:远处景物这样的荒凉、凄冷,词人不忍再看,低头寻觅。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3页
《八声甘州》柳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及“从对方着笔”的抒情方法;2、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归之情;3、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体味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的词句及“从对方着笔”的抒情角度;2、虚实相生的手法。
教学难点:1、诗歌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2、词人表达感情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传颂千万的名句让我们知道了柳永,这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天才词人。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著名词作------《八声甘州》,看看在这首词中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作者介绍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是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有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三、教师范读全词,注意让学生正音。
四、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词作,了解诗歌大意。
五、分析鉴赏1、思考: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析:要分析上片描绘的画面,应该从词中所描写的意象入手。
八声甘州 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教案标题:《八声甘州》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八声甘州》这首古琴曲的背景和意境;2. 学习并掌握《八声甘州》的基本演奏技巧;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八声甘州》的音频或视频资源;2. 古琴乐器;3.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4. 学生乐器(如古琴、钢琴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音乐的了解和喜好;2. 介绍《八声甘州》这首古琴曲的名字和作者,并简要介绍背景信息。
探究(15分钟):1. 播放《八声甘州》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2. 引导学生观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所感受到的内容;3. 分享学生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理解和欣赏音乐的多样性。
技巧训练(20分钟):1. 介绍古琴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2. 演示《八声甘州》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指法、弹奏力度等;3. 指导学生跟随演示,尝试演奏《八声甘州》的简单片段;4.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演奏《八声甘州》的片段。
创作表达(15分钟):1. 鼓励学生根据对《八声甘州》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表达;2. 学生可以选择用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3.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创作,或者个别展示。
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鼓励学生分享对《八声甘州》的新的理解和感受;3.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人们的情感和文化的影响。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其他古琴曲目,并进行欣赏和演奏;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展览,拓宽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技巧训练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八声甘州》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2. 评估学生在创作表达环节的表现,包括对音乐理解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在技巧训练环节是否能够有效地掌握基本演奏技巧?3. 学生在创作表达环节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4. 是否有必要增加更多的拓展活动,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教师课前准备:《八声甘州》教案设计
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课前准备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制定等方面都需要教师认真准备,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高效性和质量。
本文将以《八声甘州》为例,来探讨教师如何进行课前准备以及如何设计教案。
一、课前准备1.理解教材《八声甘州》是一首古曲,作为教材应该细心理解,了解其背景、历史及曲调特点。
在授课前需要了解该曲的创作背景、流传历史,理解曲调的起伏、速度变化及表现的情感。
2.了解教学对象教师在教学前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掌握他们的语文水平、理解能力、音乐基础等方面的情况。
这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授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案,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准备教具教具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效果。
对于《八声甘州》这样的教材,投影仪、播放器、黑板等都是必备的工具,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视频。
二、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歌曲。
以《八声甘州》为例,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学生对曲调的理解、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等。
2.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为每一个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针对《八声甘州》这首古曲,可以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歌曲的基本知识教师可以先介绍《八声甘州》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引导学生理解它的文化内涵。
同时,还可以介绍歌曲的演唱特点、声音起伏和速度变化等基本知识。
(2)歌曲中文翻译对于中文学生来说,学习《八声甘州》也需要他们对曲子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有所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以及学生的水平来确定歌曲中的生字词,并对生字词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
(3)歌曲的演唱方法在教授《八声甘州》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注意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这对学生来说非常必要,他们可以学习到该曲的演唱技巧,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3.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剪梅花醉教案设计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剪梅花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初识《八声甘州》教案目标:1. 通过欣赏《八声甘州》音乐,了解其历史典故背景与基本情节;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调动学生的感官感知,使其展开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2. 通过音乐欣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3. 了解《八声甘州》中所描绘的历史典故背景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
教前准备:1. 准备电子设备或音响设备播放音乐;2. 展示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介绍《八声甘州》的历史典故背景。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以一段简单的音乐引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资料,简要介绍《八声甘州》的历史典故背景。
练习与表达:1. 教师播放《八声甘州》,让学生闭眼静静地聆听。
2. 学生听完后,回答教师提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学生分成小组,彼此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共同总结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形象等特点。
拓展与延伸:1. 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背景知识,进一步了解《八声甘州》的文化内涵。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或以音乐为背景进行绘画创作。
教案设计二:传统文化经典——一剪梅花教案目标:1. 通过了解一剪梅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2. 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引导他们探索个人创造力;3. 培养学生对一剪梅艺术形式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一剪梅的欣赏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探索能力;3. 引导学生以一剪梅为创作素材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教前准备:1. 展示或出示一剪梅的相关图片或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出示一剪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与分析。
2. 学生共同探讨一剪梅的文化内涵与代表意义。
教学展示与练习:1. 教师展示一剪梅的绘画作品或文学作品,解读其艺术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
《八声甘州》学案
《八声甘州》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把握《八声甘州》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体会词人思乡怀人的愁绪。
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4 年—约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写作背景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
后柳永离开家乡,漫游江南,以填词为生。
这首《八声甘州》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时。
当时词人漂泊异乡,触景生情,抒发了羁旅之苦和思乡怀人之情。
四、文本解读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潇潇”描绘雨声,“暮雨”点明时间,“洒江天”展现出雨势的磅礴。
一个“洗”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过后,天空清朗,大地明净的景象,为全词营造了一种凄凉、清冷的氛围。
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这几句进一步描写秋景。
“渐”字表现出霜风渐起、愈刮愈紧的态势。
“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而急切。
“关河冷落”描绘出山河的寂静和萧条。
“残照当楼”则以夕阳余晖映照高楼,烘托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意境。
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这里写到处都是花残叶败,美好的景物渐渐消逝。
“红衰翠减”形象地写出了秋天花草凋零的景象。
“苒苒”指时光渐渐流逝。
“物华休”表明美好的事物都已衰败。
唯有长江水默默东流,不管人间的兴衰变化,以无情衬有情,更增伤感。
4、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词人说自己不忍心登高远望,因为故乡遥远,归乡的思绪难以控制。
“不忍”二字,透露出词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渺邈”形容故乡遥远渺茫。
《八声甘州》教案(精选6篇)
《八声甘州》教案(精选6篇)《八声甘州》篇1教学目标:1、了解的发展概况。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体味词中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鉴赏《八声甘州》。
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讲解宋词的有关知识1、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宋词有关知识的情况。
2、根据提问情况,教师对宋词知识加以补充订正。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唱的诗。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
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音乐有关。
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字表现上与传统五七齐言的诗不同,其实词句子的长短参差,还是因为曲调节拍的需要。
词依音乐体段和节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别。
令,也叫“小令”。
慢词,古人从字数着眼,也称为“长调”。
词的分段叫“分片”,除单调外,一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四片者。
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
慢词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
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并峙的另一个高峰。
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
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
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
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
八声甘州沪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八声甘州沪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八声甘州》。
2.分析并领会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词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2.柳永词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1.词中意象与情感的关系。
2.词的节奏与韵律。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柳永的生平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柳永吗?知道他的哪些作品?2.词的朗读与感知学生齐读《八声甘州》。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的表达。
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词的韵味。
3.词的内容分析分析词的上片,引导学生理解“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意境。
分析词的中片,引导学生理解“望海涯天际,心旷神怡”的情感。
分析词的下片,引导学生理解“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哲理。
4.词的艺术特色分析分析柳永词的艺术风格,如: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等。
引导学生从词中找出具体的例子,感受柳永词的艺术魅力。
5.课堂讨论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柳永的词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在《八声甘州》中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布置背诵《八声甘州》。
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柳永的生平了解不够,需要加强课前预习。
2.学生对词的节奏与韵律掌握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3.课堂讨论氛围较好,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具体教案如下:1.导入讲述柳永的生平故事,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柳永吗?知道他的哪些作品?2.词的朗读与感知学生齐读《八声甘州》。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的表达。
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词的韵味。
3.词的内容分析分析词的上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露之变,木叶尽脱。
望海涯天际,心旷神怡。
”引导学生理解“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意境。
分析词的中片:“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荚梅熟,麦浪翻空。
问耕耘,答未央。
”引导学生理解“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情感。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第一篇:柳永八声甘州教案八声甘州[语文常识] 一柳永,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二其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下层市民生活,尤其善于表达羁旅行役之苦,以铺叙见长,善用通俗语言传情状物。
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分析] 一上片:状写登高所见之景。
1.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清冷凄凉的悲秋,为铺叙景物抒发情思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2.接着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秋风横扫关河,夕阳蚕残照小楼的悲凉3.跌到眼前物华衰飒的近景:花叶凋零、众芳摇落4.再宕开一笔,推出所见长江远景:江水无语东流,喻愁绪深远。
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雨是暮雨,风是霜风,日是残照,再加上关河冷落,红衰翠减,一派凄凉;眼前景物层层铺叙,游子羁旅他乡,失意惆怅的情感亦步步加深,秋景烘托着离愁,隐蓄着凄清落寞,万端感伤。
(思考题一、二)二下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1.“不忍”二字领起,直写思乡之情,是全篇的主旨所在。
2.补写思乡之意出自羁旅之苦3.转换角度,推己及人,以侧笔渲染羁旅之苦。
4.再归结到自己,以“倚阑干”遥应开头,以一个“愁”字倒贯全篇,打通情景。
[思考题] 一、二、上片写望中所见,融情入景,下片写望中所思,既景抒情。
在词的上片,词人以苍茫的暮色、萧萧的秋雨、凄紧的霜风、冷落的关河、西沉的落日、无语的流水、辽阔的江天等景色,为我们构成了一幅旷远、阴沉、凄寒、寂寥的图景,它寓含着主人公的愁思。
也增添着主人公的愁思。
特别是“无语东流”的长江水,它是萧瑟秋景中唯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但江水东流,游子却不能东归。
江水似也有情,为淹留异乡的游子黯然神伤,为秋天秋景、秋风秋雨的“无情”而默默无语。
表现了词人浓重的感伤情结。
三这是写景的句子,但“无语”二字又言外有意,景中寓情。
古人每用流水来比喻时间的流失,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江水本不能语,词人却故意责以“无语”,意思是时间悠悠,年华流逝,江水应为此而“语”,而感伤,如今却只是无语东流。
2024年《八声甘州》诗词教学教案
2024年《八声甘州》诗词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八声甘州》并理解其中的意象与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感悟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八声甘州》的意象构造和情感表达。
难点:体会诗中的隐晦之意和深层情感。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简要介绍词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展示《八声甘州》的作者辛弃疾的生平简介,激发学生对这首词的兴趣。
诗词朗读教师首先示范朗读《八声甘州》,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跟读,并尝试理解诗词中的字面意思。
词意讲解详细解析《八声甘州》的每一句,阐述其字面意思和可能隐藏的深意。
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词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探讨《八声甘州》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个人感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写一篇关于《八声甘州》的个人感悟。
教师收集学生的感悟,挑选几篇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考。
课堂总结总结《八声甘州》的主题思想,强调词中展现的民族气节和人文情怀。
提醒学生注意诗词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意境理解,而非单纯的文字记忆。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八声甘州》,并准备下一节课的诗词分享。
阅读辛弃疾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人生经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等。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六、教学资源提供《八声甘州》的多种朗诵版本,供学生课后欣赏和学习。
推荐相关的诗词鉴赏书籍和网站,拓宽学生的诗词学习视野。
七、课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案标题: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八声甘州的背景和作者柳永的生平;2. 理解八声甘州的主题和意境;3. 学会朗读和演绎八声甘州。
教学重点:1. 理解八声甘州的背景和作者柳永的生平;2. 分析八声甘州的主题和意境;3. 学会朗读和演绎八声甘州。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电子版或纸质版的《八声甘州》;3. 柳永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八声甘州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2. 简要介绍八声甘州的背景和作者柳永的生平,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好奇心。
探究:1. 分发《八声甘州》的电子版或纸质版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2.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3. 引导学生思考八声甘州的主题和意境;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1. 分组演绎八声甘州,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进行朗读和表演;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和表演形式;3. 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提出建议和评价。
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表演成果;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八声甘州的重要性和柳永的艺术成就;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
教学延伸:1. 继续学习柳永的其他作品,比如《雨霖铃》等;2. 开展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瑰宝。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八声甘州的理解和分析的书面作业;2. 学生的朗读和表演成果评价;3. 学生对诗词的个人感悟和思考的口头表达。
《八声甘州》教案[5篇材料]
《八声甘州》教案[5篇材料]第一篇:《八声甘州》教案《八声甘州》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柳永的文学常识。
二、赏析诗词,掌握本词的思想内容。
三、通过赏析,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鉴赏诗词内容,把握本词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通过赏析本词,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词人简介: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
有《乐章集》。
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三、分析词句1.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1)描写了哪些意象?暮雨、江天、秋。
(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小结: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声甘州》教案[导言]柳耆卿在世时,不为人重,但因工于填词,却深受歌妓们的欢迎和赏识,一生潦倒,死后也是只有歌儿笛手们怀念不忘。
逢时设祭。
这种文士,旧时讥为“无行”,但是他并不象那些正统士大夫们所估计得那般微不足道,他写下的几篇名阕,境界高绝。
成为词史上的丰碑,是第一流作品,千古传颂。
这篇《八声甘州》,早为苏东坡巨眼所识,说其间佳句“何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轻易以此许人的。
注:第一个专业词人、第一个全力制作慢词的人,第一个专门为妓女写作歌词的词人。
一、柳永简介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祐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能诗文善度曲填词,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开辟了倚声填词的新途径,有《乐章集》传世。
柳永长于作词,少有诗流传后世,只有两三首。
其中《煮海歌》(“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较为著名,是他任昌国州晓峰盐场大使,监督制盐时所作,其风格和他的词完全不同。
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
他的文学活动期间约略相当于仁宗朝(1023~1063)。
其年齿与晏殊相近。
柳永原名三变,大约是中年以后改名,因为身体多病的缘故,永即永年,耆即耆老,冀改名以得长寿。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崇安县)。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
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等,后为国子博士,官终工部侍郎。
柳永兄弟三人,柳三复、柳三接与柳三变,三人在当时都有知名度,号“柳氏三绝”。
柳永少年时期曾随父一度生活在汴京,年轻时是个风流才子,过着歌舞寻欢的浪漫生活。
柳永《戚氏》词回忆说:“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柳永主要活跃于宋仁宗时期。
仁宗即位后柳永曾来汴京应试。
待试期间,多与下层歌妓乐工交往,喜欢为秦楼楚馆的姑娘们和教坊的乐工们(演奏员)用当时的口语为她们填词,写出她们的心思。
当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词。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这种生活却为他进入仕途带来了不良影响,甚至因此遭受挫折。
据宋人笔记《能改斋漫录》说,他因在《鹤冲天》词中开头说过:“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下阙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为宋仁宗所不高兴,临轩放榜,宋仁宗特意把他的名字删了,在他的卷子上批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此他后来屡试不中。
又据《艺苑雌黄》说,他受此打击后,只好以半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游走在汴州、苏州、杭州一带的妓院,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以自封的“白衣卿相”对抗黄金榜上的“浮名”。
直到后来他改名为“永”,才中了景祐元年(1034)的进士。
不过,他平日填词,所奉的不是皇帝的圣旨,而是和他亲密交游的歌女舞伎的“芳旨”。
当然,宋人笔记未必全然可信,但柳永一定是考举数次以后才进士及第的,应考期间有过一段蹉跎艰难的时光。
当一个不能兼济天下的读书人落魄时,或如“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白朴《双调•庆东原》)的白朴,放任山水林间,享受自然清风白云,淡泊名利;或如“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韦庄《菩萨蛮》)的韦庄,流恋烟花巷中,倚红偎翠,风流于世,柳永,属于后者。
在准备科考的一段时间里,柳永更多的是放纵自己,混迹于歌楼妓馆。
他的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传播广泛的俗艳词曲,既为他博得词坛声望,也为他换取了“薄于操行”的名声。
在“留意儒雅,务本理道”的仁宗时代,他因此要在仕途上吃亏也是理所当然的。
及第前,还曾游历过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
及第后,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盐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官终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对于柳永,我们大致可作二个推测:一是柳永大概没有结婚,否则不可能一直浪迹于浪迹江湖,宿于烟街柳巷,从他的词中可以看出他常在旅行中,在城中则就宿在歌女家中。
二是他进士及第时大约已将近五十岁,否则生活上不可能如此困顿。
因为五十岁前后,他在仕途上已经没有太多可供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加上他的声名狼藉,困顿以终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柳永的困顿我们从其“雨铃霖”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如不是落魄潦倒,断写不出如此深受至深的诗句。
柳永与妓女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柳永与其他嫖客大不相同,不只是泄欲,而是把妓女当朋友,推心置腹地谈心,平等自由地上床,再加上他写得一手好词,随便给哪个妓女写上一首,那个妓女就会身价倍增,颇似现在的文化包装。
于是妓女们对柳永爱如潮水。
当时曾有一首歌谣形容柳永和妓女的关系:“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据金盈之《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载:“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
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之。
”他对自己的这种风月生活也颇为自得,在词里表现得也相当大胆、直露、毫不虚伪,毫不做作,公开宣称“才子词人”,“白衣卿相”(《鹤冲天》)。
当然他是绝对的花花公子,我们可从他为妓女题写的诗词,可以看出他曾与数个美眉有染:秀香:“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
”(《昼夜乐》)英英:“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
”(《柳腰轻》)瑶卿:“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
”(《凤衔杯》)心娘:“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
”(《木兰花》)佳娘:“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
”(《木兰花》)酥娘:“酥娘一搦(音诺,握)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
”(《木兰花》)虫虫:“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
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
”(《集贤宾》)“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片恃俊。
”(《木兰花》)但是,柳永在贫困潦倒时,曾得到过妓女极大的帮助,为了得到他的一首词,她们不惜千金相赠。
就是他死后,没有家属为之营丧葬,由歌女们聚资为他营葬,因此他变成了一个传奇人物。
每逢清明,都有妓女们携酒肴于柳永墓前祭奠这位词人,时人谓之“吊柳会”,或叫“上风流冢”。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江楼记》即是敷衍此事成为小说。
把柳永恋爱故事的传说写成剧本的,有元曲《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关汉卿著,剧本说明他赴考以前尚未结婚。
如果不是“吊柳会”或“上风流冢”的人,甚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并形成一种风俗,直到宋室南渡之后,这一风俗才中断。
后人有诗题柳永墓道:“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二、柳永及其作品1、柳永词的内容(1)艳情词、爱情词。
着重写他在秦楼楚馆、烟花柳巷的生活。
①反映自己仕途失意以后的狎妓行乐的生活,既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又反映了他的浪子习气。
代表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
忍把浑名,换了浅斟低唱。
”——上片着重写幽怨之情,下片重点写自己及时行乐的浪子情怀。
体现了柳永的人生价值观,对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有一定的怀疑、迷惘,对烟花柳巷的生活有一定的向往。
②反映了他和妓女之间的爱情。
代表作:《雨霖铃》、《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忆帝京》(“借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等。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③反映妓女对正常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
如《迷仙引》、《集贤宾》等。
(2)宦情羁旅词。
着重写自己漂泊失意的伤感、思乡怀清的伤感。
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此种反映了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悲愤,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某种淡漠。
在手法上,把汉魏乐府古诗中的游子思妇的题材与晚唐五代词中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的描写结合起来,情深意切、凄楚苍凉。
代表作:《八声甘州》等。
(3)描绘都市风光词。
词人描绘了北宋太平时期都市的繁华、社会的富庶,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代表作:《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番话。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1)发展了慢词长调。
柳永之前,小令一统词坛。
到柳永始大力创作慢词长调,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长调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唐时文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词,当作酒令,后遂称词之较短小者为小令。
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
一般都比较长。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
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2)多用赋体。
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处,极善铺叙,层层铺叙,恣意渲染,在铺叙中渲染情感。
(3)雅俗并陈。
俗者以口语入词,善于提炼俚俗语,“状难状之景,传难达之情”,但又俗不伤雅,雅者则可以熔铸前人诗句,气象宏大。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表现下层歌妓的不幸和她们内心美好的愿望;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他化用前人诗句入词,却不见痕迹。
如:“不忍登高临远”等句,实取自《楚辞·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又如:“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实际来自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又如:“是处红衰翠减”,来自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作为一个有独创性成就的词人,不仅要向民间学习生动活泼、通俗浅近的语言,使自己作品的语言具有时代性和群众性,同时,还要继承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使词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