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教案

合集下载

八声甘州冯唐诗教案

八声甘州冯唐诗教案

八声甘州冯唐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冯唐的《八声甘州》这首诗,帮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冯唐的创作风格和诗歌主题。通过深入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构思,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其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诗歌背景知识

2. 诗歌的结构和意境分析

3. 诗歌的韵律和艺术修辞表达

4. 学生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篇类似的诗歌作品。

三、教学过程

1. 诗歌背景知识

首先介绍冯唐这位唐代诗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生平、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等,让学生对冯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诗歌的结构和意境分析

向学生介绍《八声甘州》的结构和意境,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整体架构和主题。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诗歌的韵律和艺术修辞表达

教授学生认识并体验《八声甘州》的韵律特点,如何通过对韵律的把握来表达诗歌中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使用的艺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通过这些手法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

4. 学生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根据对《八声甘州》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创作一篇类似的诗歌作品。可以要求学生使用相同的结构或者主题,也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通过写作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对《八声甘州》的理解和对诗歌创作的尝试,进行相应的评价。可以评价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程度、对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以及创作的独特性和表现力。

五、教学评估

考察学生对于《八声甘州》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堂上的问答、小组讨论或写作练习来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来评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完整版)八声甘州 精品教案

(完整版)八声甘州  精品教案

(完整版)八声甘州 精品教案

1

《八声甘州》教案

教学目标:

1、 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及“对写法”的抒情方法;

2、 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归之情;

3、 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 体味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的词句及“对写法"的抒情角度;

2、 虚实相生的手法. 教学难点:

1、 诗歌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2、 词人表达感情的手法。 一、作者简介

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二、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

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三、赏析

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悲凉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惨,关何冷落,残照妆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壮阔大;凄冷的寒风和着潇潇暮雨紧相吹来,关山江河都冷落了,残日的余辉映照着作者所在的高楼,所写的每一个景色里,都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感情。这三句由“渐"字领起。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教学要求

1.1.教学目的:

1.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

2.了解慢词及柳词特点;

3.了解作者在词史中的贡献。

1.2.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制作慢词;白描铺叙;《乐章集》。

2.内容提示

这首词抒写了被萧瑟秋景所触发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曲折地透露出词人矛盾痛苦的内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封建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

此词为双调。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层层铺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细腻深婉,穿插想象,曲折有致。

作者生平:

2.1.柳永生平:(按:柳永《宋史》无传)

柳永(?-约1053),北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

(《辞海》1989年版)

2.2.柳永生平的其他资料:

1.吴曾《能改斋漫录》:

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低吟浅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

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艺苑雌黄》:

柳三变……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擐子纵游倡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教版唐诗宋词选

读教案

一、课程目标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 - 了解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写作背景; - 了解诗歌

中的意境和意义; -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与表现

技巧; -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与创作能力。

二、知识点梳理

1.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写作背景。

2.诗歌中的意境和意义。

3.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4.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三、教学策略

1.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优秀诗歌。

2.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将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写作背景进行生动呈现。

3.通过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和语言特点。

4.课堂中运用小组活动和讨论,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从“兰亭集序”、“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名句中初步了解唐诗的特点及其

作用。 ### 二、讲授知识点 1. 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写作背景。八声甘州是

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王之涣从事官场事务多年,对地方风貌和民情有较深的了解,这首诗以音乐之八调、声韵之甘泉、风俗之甘州来表现了当时的民生状况。

2.诗歌中的意境和意义。本诗以八调、甘泉、甘州为主题,描绘了一个生活

在边陲的苍凉甘苦的精神风貌。诗中意境清新:“朱履踏遍”、“翠眉佯作”等,情感

强烈:“渺世独称羽,无人共徘徊”,并处处透露着浓郁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向往。

3.诗歌的韵律和格律。本诗属于七言绝句,平韵。四句间相当于2句独立成

一段,故称“对仗句”。这首诗写于唐开元年间,是唐代绝句诗的代表作之一。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词人的愁情,感受形象,领会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了解柳永及柳永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词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理解词人在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学生自读点评,教师点拨

小组合作探究

【预学案】

一、作者简介: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人。柳生活在北宋仁宗时期,早年曾热衷功名,但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于是失意无聊,常浪游于汴京、苏杭等地,出入歌楼妓馆,与歌妓交往颇多,曾四处飘泊,饱尝羁旅滋味。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景象或青楼歌妓生活,特别善于表达

羁旅行役之苦,扩大了词的题材,他还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词以铺叙见长,雅俗共赏。有《乐章集》。

二、柳永的贡献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由于曲调变长(韵少)、字句增加、节奏放慢,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于是,这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

三、题解

《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

四、阅读诗词,标注字音

苒苒()颙()望恁()

八声甘州柳永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声甘州柳永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学设计1

八声甘州柳永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要求

1. 学生能够理解该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该诗的主题和篇章结构。

3. 学生能够掌握该诗的词语和句式。

4. 学生能够阅读和欣赏该诗,并能够准确地诵读、抒情。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1. 课文导读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八声甘州诗的背景,让学生理解柳永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也让学生熟悉了解唐诗宋词,了解文学的历史发展。

2. 词语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诗中难懂的词汇,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在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例如:“甘州”是指陇西地区;“鴈門”是指今天的山西运城。

3. 篇章结构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了解诗的主题和篇章结构,同时指导学生熟练掌握词语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到该诗是描绘了柳永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离愁别绪,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抒情艺术特点。

4. 诵读和欣赏

教师指导学生规范地诵读诗歌,熟悉每一句词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欣赏诗歌,深刻地感受到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出中国文人内心的情感疏导。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1. 诗歌解读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该诗的阅读方法,如分析诗词的韵律和意蕴,让学生理解和领悟柳永的意境和情感。

2. 词语解析

教师可以通过词语的解析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该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例如,让学生研究“下龙飞”、“马蹄声碎”、“谁怜”等词,了解它们隐含的含义。

3. 生动的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或图片等方式来讲解本诗,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柳永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八声甘州 教案

八声甘州 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教案标题:《八声甘州》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并理解《八声甘州》这首古琴曲的背景和意境;

2. 学习并掌握《八声甘州》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八声甘州》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古琴乐器;

3.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4. 学生乐器(如古琴、钢琴等)。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音乐的了解和喜好;

2. 介绍《八声甘州》这首古琴曲的名字和作者,并简要介绍背景信息。

探究(15分钟):

1. 播放《八声甘州》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

2. 引导学生观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所感受到的内容;

3. 分享学生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理解和欣赏音乐的多样性。

技巧训练(20分钟):

1. 介绍古琴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

2. 演示《八声甘州》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指法、弹奏力度等;

3. 指导学生跟随演示,尝试演奏《八声甘州》的简单片段;

4.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演奏《八声甘州》的片段。

创作表达(15分钟):

1. 鼓励学生根据对《八声甘州》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表达;

2. 学生可以选择用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

3.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创作,或者个别展示。

总结(5分钟):

1. 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分享对《八声甘州》的新的理解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人们的情感和文化的影响。

拓展活动:

1.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其他古琴曲目,并进行欣赏和演奏;

苏教版选修《八声甘州》教案

苏教版选修《八声甘州》教案

苏教版选修《八声甘州》教案

一、导入

1、甘州,地名,在今甘肃境内,此词是怀古之作。

2、作者介绍: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是北宋婉约派创始人物,宋仁宗时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作词崇尚铺叙,点染细腻,意境清隽,音律谐婉,语言精炼,对北宋慢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解读课文

1、背景介绍:宋仁宗时,有柳屯田者,因恋酒贪色,未及第即游荡江湖,为著名的浪子。后由名妓虫娘劝教,发奋读书。经年复一试,词名大扬,遂被录取。而柳永却抛下虫娘,去赴鹿鸣宴。次年归时,虫娘已病逝。柳永悲痛欲绝,遂作《雨霖铃》,又挥毫作词八阕,为永州八记之一。

2、学生齐读课文。

3、解读课文: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何景?有何情?

答:写暮雨洗清秋之景,带出悲秋情绪。

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三句有何特色?答:残阳斜照,凄冷的秋霜带着逼人的寒气。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在雨后的玉宇澄澈的衬托下,更显得悲情四溢。境界开阔,格调高远。

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两句词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描写了处处凋残的红花翠叶和逐渐消逝的景物。触景伤情,抒发别离之痛、飘泊之苦。意境悲苦凄凉。

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词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这两句词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离乡背井、孤身漂泊的苦况之情。以水无语东流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离乡背井、孤身漂泊的苦况之情。以水无语东流寓情于景以抒悲怀;以“无语”写“东流”,暗含去日苦多与别后思之情;“长江水”能无语东流抒悲怀;“长江水”能无语东流抒别情;“长江水”能无语东流抒飘泊之苦;总之此句抒发了词人离乡背井、孤身漂泊的苦况之情。以水无语东流寓情于景以抒悲怀;以“无语”写“东流”,暗含去日苦多与别后思之情;“长江水”能无语东流抒悲怀;“长江水”能无语东流抒别情;“长江水”能无语东流抒飘泊之苦;总之此句抒发了词人离乡背井、孤身漂泊的苦况之情。寄托了词人如江水般连绵不绝的愁思和郁闷。

高中语文_八声甘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八声甘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1、预习朗读全词,利用好工具书,读准字音。

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词,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读清节奏

3、查阅资料,了解柳永生平

【教师课堂活动设计】

一、导入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词坛高手,曾有人这样称赞他:“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见他的词作有多么受欢迎。这里的“柳”指的就是柳永。我们在必修四学过他的《雨霖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成就极高的词,《八声甘州》。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本词的情感

2、深情朗读,熟能成诵

三、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诵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订正字音

苒苒(rǎn) 渺(miáo)邈(miǎo) 颙(yóng)望阑(lán)干正恁(nèn)凝愁

3、齐读整首词,并思考:这首词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师板书)

4、词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全词的情感?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明确:最后一句“正恁凝愁”中的“愁”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愁”可以看做全词的词眼。(师板书)

四、品读上阕

1、朗读上阕,思考,上阕是如何通过写景抒发愁情?

要求:小组讨论交流2分钟,按照PPT要求组织思路,组织语言。

(PPT展示:我读到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是在_______(句)中读到的,特别是这句中的______(景/词)最能体现愁情,因为……)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点拨,指导学生抓住“暮雨”“霜风”“残照”“长江”等景物,

以及“潇潇”“凄惨”“冷落”“无语东流”等词语,分析体味意境,理解情感)明确:凄冷、苍凉、萧条、寂静

柳永_八声甘州教案

柳永_八声甘州教案

【教学课题】柳永·八声甘州

【教学目标】

1. 柳永写词善用铺叙,曲折委婉的特点。

2. 情景齐到,相兼相容的艺术特色。

3. 状物传情,纯用白描,造语自然而不雕琢的语言特点。

【教学要点】

1. 理解词中抒发的主要是羁旅行役之苦。

2.铺叙白描,曲折委婉的文笔特点。

3. 情景齐到,相兼相容的艺术特色。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进程】

一、作者介绍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柳永出生后,其父宜先后在山东、广西、以及扬州等地为官,词人随父转徙四方。柳宜在就为官时,是柳永一生中最为欢快的青少年时代。他尽情享受烂漫多采的青春欢乐。

出身仕宦世家的柳永,为了觅取出路,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当时的社会风尚和耽于佚荡生活的个性,又使他留连于歌楼伎馆之间。他精通音律,又擅辞章,民间歌女,“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他成了市井艺人演唱歌辞的作者,同时又是他们演唱技能的权威评判人,“一经品题,声价十倍”,不少歌儿舞女为他的“风流才调”所倾倒。他的作品影响广泛,甚至西夏士人亦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在歌功颂德之风盛行的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朝廷地方纷纷称奏祥瑞四出,柳永(巫山一段云)组词中的几首,就是这时所作。多半是应教坊乐工所请而作。

仁宗时期,柳永谱写过祝颂仁宗诞辰、欢庆元宵节日的大量歌词,然而,他创制的“淫冶讴歌之曲”,以及“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的浪漫情事,逐步流传到宫禁之中。无圣四年(1026)秋,视为祥瑞的老人星出现,柳永应制为[醉蓬莱]曲作词,因某些字句触犯仁宗忌讳,被“掷之于地”。加之柳永落第时所写的[鹤冲天]词,其中“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语句,更使仁宗不悦。当柳永再次通过考试,“临轩发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虽“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科举功名上的失意,使他更加沉湎歌酒,从追求利禄的文士,逐步变为纵情风月的风流浪子,在官能享受中寻找某种补偿和满足。

必修三语文《八声甘州》教案

必修三语文《八声甘州》教案

必修三语文《八声甘州》教案必修三语文《八声甘州》教案

1.教学目的:

1.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

2.了解慢词及柳词特点;

3.了解作者在词史中的贡献。

1.2.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制作慢词;白描铺叙;《乐章集》。

2.内容提示

这首词抒写了被萧瑟秋景所触发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情,曲折地透露出词人矛盾痛苦的内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封建时代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

此词为双调。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层层铺叙,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抒情细腻深婉,穿插想象,曲折有致。

作者生平:

2.1.柳永生平:(按:柳永《宋史》无传)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

(《辞海》1989年版)

2.2.柳永生平的其他资料:

1.吴曾《能改斋漫录》:

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低吟浅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

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艺苑雌黄》:

八声甘州 精品教案

八声甘州  精品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词中意象的抒情作用及“对写法”的抒情方法;

2、感受词人登楼临远所抒发的羁旅思归之情;

3、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体味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的词句及“对写法”的抒情角度;

2、虚实相生的手法。

教学难点:

1、诗歌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2、词人表达感情的手法。

一、作者简介

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二、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三、赏析

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悲凉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惨,关何冷落,残照妆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壮阔大;凄冷的寒风和着潇潇暮雨紧相吹来,关山江河都冷落了,残日的余辉映照着作者所在的高楼,所写的每一个景色里,都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感情。这三句由“渐”字领起。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这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心情抒发,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许多感触,何况又是他乡做客之人。作者却没明说人的感触,而只用“长江无语东流”来暗示出来。词人认为“无语”便是无情。“惟有”二字暗示“红衰翠减”的花木不是无语无情的,登高临远的旅人当然更不是无语无情的,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长江水的指责无理而有情。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八声甘州教案 柳永

八声甘州教案 柳永

八声甘州教案柳永

教案标题:八声甘州教案 - 柳永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柳永的《八声甘州》这首古代词曲,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这首古代词曲,并能够通过创作和表演等方式,展示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柳永及其作品《八声甘州》的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八声甘州》的基本内容和韵律;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八声甘州》的背景和特点;

2. 《八声甘州》的基本内容和韵律。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学艺术;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教材:包含《八声甘州》的文本和相关解析;

2. 录音或视频资源:用于播放《八声甘州》的演唱版本;

3. 古代文学艺术欣赏材料:如古诗词、古代绘画等;

4. 创作和表演材料:纸笔、乐器等。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利用一段古代音乐或古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古代文学艺术的氛围;

2. 提问学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认识和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

1. 展示《八声甘州》的文本和相关解析,简要介绍柳永及其作品;

2. 播放《八声甘州》的演唱版本,让学生聆听并体验其中的音乐美。

主体:

1. 分析《八声甘州》的基本内容和韵律,帮助学生理解其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对《八声甘州》的理解和感悟;

3.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可以是创作相关词曲、绘画或表演等;

《八声甘州》教案(精选6篇)

《八声甘州》教案(精选6篇)

《八声甘州》教案(精选6篇)

《八声甘州》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的发展概况。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体味词中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鉴赏《八声甘州》。

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讲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1、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宋词有关知识的情况。

2、根据提问情况,教师对宋词知识加以补充订正。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唱的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音乐有关。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字表现上与传统五七齐言的诗不同,其实词句子的长短参差,还是因为曲调节拍的需要。词依音乐体段和节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别。令,也叫“小令”。慢词,古人从字数着眼,也称为“长调”。词的分段叫“分片”,除单调外,一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四片者。

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慢词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并峙的另一个高峰。

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

永等人。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柳词的另一个贡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宋词的题材,把词的描写范围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唱,使之成为雅俗共赏、“天下咏之”的文艺形式。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

柳永八声甘州教案

教案标题:柳永八声甘州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柳永及其代表作《八声甘州》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词曲结合的特点,感受柳永的词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欣赏并分析《八声甘州》的音乐特点。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创作诗歌或歌曲等形式表达对《八声甘州》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内容:

1. 柳永及其代表作《八声甘州》的背景介绍。

2. 《八声甘州》的词曲结合特点分析。

3. 音乐欣赏:学生欣赏《八声甘州》的音乐录音,分析其旋律、节奏、曲式等特点。

4. 诗歌创作:学生根据对《八声甘州》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之相关的诗歌。

5. 口语表达: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对《八声甘州》的理解和感受,并展示口语表达能力。

6.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柳永及《八声甘州》的读后感或评论。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柳永及其作品的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对柳永和《八声甘州》有了解吗?你对词曲结合有何了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 介绍柳永及其代表作《八声甘州》的背景和意义。

- 分析《八声甘州》的词曲结合特点,解释其在文学和音乐上的独特之处。

3. 音乐欣赏与分析(15分钟)

- 学生欣赏《八声甘州》的音乐录音,同时观看歌词。

- 引导学生分析其旋律、节奏、曲式等音乐特点,了解其与词意的契合程度。

4. 诗歌创作(15分钟)

- 学生根据对《八声甘州》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与之相关的诗歌。

《八声甘州》教案 doc

《八声甘州》教案 doc

《八声甘州》教案 doc

《八声甘州》是中国传统乐曲中著名的二胡曲目之一,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由叶盛全先生根据民间曲调重构而成的。其音乐形式严谨,旋律高亢激越,富有民族特色,极具表现力。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八声甘州》掌握二胡演奏技能和独奏表演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观赏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八声甘州》能够掌握基本的二胡演奏技能和表演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于二胡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表演素质和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介绍《八声甘州》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了解二胡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学习基本技能

在学习曲目前,需要学生先掌握二胡演奏基本技能。可以适当放映视频、介绍示范等方式进行引导。重点关注指法、弓法、和弦、滑音等技巧的讲解和练习,注重技能演练的实际效果。

【3】分段学习曲目

将《八声甘州》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学习,利用音乐软件或老师演奏进行示范,同时还可以多角度呈现演奏技巧和表现技巧的演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表现力。

【4】练习及表演

学生可以先进行单独演奏的练习,然后再进行同乐合奏及配合。在强调表演技能的同时,也应重视表现力的塑造,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展现适宜的情感色彩。

【5】总结和评价

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除了综合考核学生基本的演奏技能外,还应该能够评价学生的表演水平和情感表现的准确性。

1.提高学生的技巧演练能力,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2.强化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情感表现能力。

1.如何培养学生对于优秀二胡曲目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声甘州》教案

[导言]柳耆卿在世时,不为人重,但因工于填词,却深受歌妓们的欢迎和赏识,一生潦倒,死后也是只有歌儿笛手们怀念不忘。逢时设祭。这种文士,旧时讥为“无行”,但是他并不象那些正统士大夫们所估计得那般微不足道,他写下的几篇名阕,境界高绝。成为词史上的丰碑,是第一流作品,千古传颂。这篇《八声甘州》,早为苏东坡巨眼所识,说其间佳句“何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轻易以此许人的。

注:第一个专业词人、第一个全力制作慢词的人,第一个专门为妓女写作歌词的词人。

一、柳永简介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能诗文善度曲填词,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开辟了倚声填词的新途径,有《乐章集》传世。柳永长于作词,少有诗流传后世,只有两三首。其中《煮海歌》(“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较为著名,是他任昌国州晓峰盐场大使,监督制盐时所作,其风格和他的词完全不同。

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他的文学活动期间约略相当于仁宗朝(1023~1063)。其年齿与晏殊相近。

柳永原名三变,大约是中年以后改名,因为身体多病的缘故,永即永年,耆即耆老,冀改名以得长寿。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崇安县)。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等,后为国子博士,官终工部侍郎。柳永兄弟三人,柳三复、柳三接与柳三变,三人在当时都有知名度,号“柳氏三绝”。

柳永少年时期曾随父一度生活在汴京,年轻时是个风流才子,过着歌舞寻欢的浪漫生活。

柳永《戚氏》词回忆说:“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柳永主要活跃于宋仁宗时期。仁宗即位后柳永曾来汴京应试。待试期间,多与下层歌妓乐工交往,喜欢为秦楼楚馆的姑娘们和教坊的乐工们(演奏员)用当时的口语为她们填词,写出她们的心思。当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种生活却为他进入仕途带来了不良影响,甚至因此遭受挫折。据宋人笔记《能改斋漫录》说,他因在《鹤冲天》词中开头说过:“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下阙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为宋仁宗所不高兴,临轩放榜,宋仁宗特意把他的名字删了,在他的卷子上批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此他后来屡试不中。又据《艺苑雌黄》说,他受此打击后,只好以半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游走在汴州、苏州、杭州一带的妓院,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以自封的“白衣卿相”对抗黄金榜上的“浮名”。直到后来他改名为“永”,才中了景祐元年(1034)的进士。不过,他平日填词,所奉的不是皇帝的圣旨,而是和他亲密交游的歌女舞伎的“芳旨”。当然,宋人笔记未必全然可信,但柳永一定是考举数次以后才进士及第的,应考期间有过一段蹉跎艰难的时光。

当一个不能兼济天下的读书人落魄时,或如“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白朴《双调•庆东原》)的白朴,放任山水林间,享受自然清风白云,淡泊名利;或如“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韦庄《菩萨蛮》)的韦庄,流恋烟花巷中,倚红偎翠,风流于世,柳永,属于后者。在准备科考的一段时间里,柳永更多的是放纵自己,混迹于歌楼妓馆。他的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传播广泛的俗艳词曲,既为他博得词坛声望,也为他换取了“薄于

操行”的名声。在“留意儒雅,务本理道”的仁宗时代,他因此要在仕途上吃亏也是理所当然的。及第前,还曾游历过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

及第后,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盐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官终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对于柳永,我们大致可作二个推测:一是柳永大概没有结婚,否则不可能一直浪迹于浪迹江湖,宿于烟街柳巷,从他的词中可以看出他常在旅行中,在城中则就宿在歌女家中。二是他进士及第时大约已将近五十岁,否则生活上不可能如此困顿。因为五十岁前后,他在仕途上已经没有太多可供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加上他的声名狼藉,困顿以终也就是必然的事了。柳永的困顿我们从其“雨铃霖”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如不是落魄潦倒,断写不出如此深受至深的诗句。

柳永与妓女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柳永与其他嫖客大不相同,不只是泄欲,而是把妓女当朋友,推心置腹地谈心,平等自由地上床,再加上他写得一手好词,随便给哪个妓女写上一首,那个妓女就会身价倍增,颇似现在的文化包装。于是妓女们对柳永爱如潮水。当时曾有一首歌谣形容柳永和妓女的关系:“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据金盈之《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载:“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之。”他对自己的这种风月生活也颇为自得,在词里表现得也相当大胆、直露、毫不虚伪,毫不做作,公开宣称“才子词人”,“白衣卿相”(《鹤冲天》)。

当然他是绝对的花花公子,我们可从他为妓女题写的诗词,可以看出他曾与数个美眉有染:

秀香:“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昼夜乐》)

英英:“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柳腰轻》)

瑶卿:“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凤衔杯》)

心娘:“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木兰花》)

佳娘:“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

酥娘:“酥娘一搦(音诺,握)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木兰花》)

虫虫:“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集贤宾》)“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片恃俊。”(《木兰花》)

但是,柳永在贫困潦倒时,曾得到过妓女极大的帮助,为了得到他的一首词,她们不惜千金相赠。就是他死后,没有家属为之营丧葬,由歌女们聚资为他营葬,因此他变成了一个传奇人物。每逢清明,都有妓女们携酒肴于柳永墓前祭奠这位词人,时人谓之“吊柳会”,或叫“上风流冢”。《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江楼记》即是敷衍此事成为小说。把柳永恋爱故事的传说写成剧本的,有元曲《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关汉卿著,剧本说明他赴考以前尚未结婚。如果不是“吊柳会”或“上风流冢”的人,甚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并形成一种风俗,直到宋室南渡之后,这一风俗才中断。后人有诗题柳永墓道:“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二、柳永及其作品

1、柳永词的内容

(1)艳情词、爱情词。着重写他在秦楼楚馆、烟花柳巷的生活。

①反映自己仕途失意以后的狎妓行乐的生活,既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又反映了他的浪子习气。代表作:《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