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2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2

命令敕( ):①告诫,嘱咐 ②帝王诏书、
• 18.俾:①使、让
38.除:①台阶 ②修治,修整 ③任命,受职
• 19.鄙:①边境 ②庸俗,浅陋 ③看不起 ④谦称 39.黜:①废,贬退 ②消除,去掉
自己
40.次:①临时驻扎 ②按顺序排列,等次
• 20.弼:①辅佐,辅助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2
高考“大纲”规定应掌握的 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于、乃、其、 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则、者、之、与 。
• 【若】 1、代词:你……,这……2、如果假如,或者或,好像像, 至至于3、若夫、若定、若何、若干。
• (一)动词,像,好像。 •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 (二)用作代词。 •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 (三)用作连词。 •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 3.至,至于。 •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32.常:①永久的,固定的 33.诚:①确实,的确 ②表假设:如果 34.乘:①趁着,凭借 ②shèng,量词。古时 一车四马叫“乘” 35.笞:①用竹板,荆条打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8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8

常见词类活用
(一)活用作动词 1.活用为动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词活用为动词。 2.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二)活用为意动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三)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不加是不符合语言习惯) 一:……者,……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二、……,……者也……,……也;……者,……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三、此……;是…… 译为“这(是)……” 1、此天子气也。2、是寡人之过也。
四、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五: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 1、洎牧以谗诛。2、城之破也。3、戍卒叫,函谷举。
三、省略句(前文出现,后文省略。常见介词省略)
一:省略主语。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
人,无御之者。 二:省略谓语。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省略宾语。 1、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②屠惧,投以骨。 2、①相如闻,不肯与会。 四:省略介词(主要是“于”“以”两词)。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2、大王见臣列观,礼 节甚倨。
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
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 滨,被发行吟泽畔。
定。 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如下:
1、留(保留法):凡国名、朝代、年号、地名、人名(字、号等)、官职名、
物名、器皿、数量词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翻译。

如《桃花源记》中“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句中的南阳刘子骥,地名人名,不译。

2、换(替换法):关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固定句式等,翻译时应把古词换
成现代词。

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3、删(删减法):翻译时可删减词语,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
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等。

简单说就是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

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狼》:“骨已
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
删去。

4、补(增补法):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如《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这里译文时“见”的前面应加上“桃花源中的人”,“乃”前也要加“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5、调(调位法):翻译时,有些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
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3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3
quē(缺)缺点。过错 ④quē通“缺”缺少,空 缺 • 179.然:①这样那样 ②是的,对的 ③“…的 样子” ④不过,但是 • 180.让:①责备,责怪
181.忍:①狠心 182.戎:①武器 ②士兵 ③军事,战争 ④ 西部民族 183.如:①到……去 ②相当于 于 184.善:①善于,擅长 ② 好好地 185.尚:①超过,高出 ②崇高,尊重 ③娶
• 90.恨:①遗憾,不满意
110.洎(jì)①到,至 ②及,与
• 91.薨hōng:①古代称侯王死叫做“薨”
111.既:①已经,……之后 ②既而:不久
• 92.侯:①征兆
112.冀:①希望
• •
93.胡:①疑问代词,什么、怎么,为什么 94.还:①通“环”环绕 ②xuán旋转 ③仍然
113.加:① 更,更加 114.嘉:①赞美 115.贾 ①gǔ(古)买 ②gǔ商人
• 法度知翂至心有在,不可屈挠,乃更和颜诱语之曰:“主 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 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翂对曰:“凡鲲 鲕蝼蚁,尚惜其生;况在人斯,岂愿齑粉?但囚父挂深劾, 必正刑书,故思殒仆,冀延父命。今瞑目引领,以听大戮, 情殚意极,无言复对。”翂初见囚,狱掾依法备加桎梏;法度 矜之,命脱其二械,更令著一小者。翂弗听,曰:“翂求代父 死,死罪之囚,唯宜增益,岂可减乎?”竟不脱械。法度具以 奏闻,高祖乃宥其父。
151.糜:①mǐ 无,没有 ②mǐ 倒下 ③ 浪费,奢侈 152.弭:①消除,停止 ②安抚,安定 153.冥:①海 ②深远 ③夜 154.莫:①通暮,傍晚。②通漠:广大 155.殁:①死 156.牧:①统治,治理 157.内:①通纳:接纳、交纳 158.逆:①抵触,违背,不顺 159.宁:①nìng,岂,难道 160.仆:①向前倒下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对于中学语文而言,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是比较抽象的,那么,如何抓住关键,突破文言文的阅读呢?一些高三的语文老师给了大家几点建议,不妨尝试一下。

一、预读。

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

(2)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

(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二、抄读。

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做法是:(1)勾画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

(2)勾画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

(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

(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

(5)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解读。

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

具体做法是:(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四、品读。

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

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

(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

(3)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五、诵读。

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

具体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历年考试大纲中对文言文翻译题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这一类题也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相当重要的内容。

这两年文言文阅读的总分值一直是20分左右,其中翻译占6-10分,分值已经很大了,所以,对这一类题我们应高度重视。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基于教学的责任和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具体的解题步骤,下面结合高考例题分析一下。

第一步:抓住句子中的活用词和固定的单音节词直译。

词语的活用最常见的有名词用做一般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动词用作名词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2007年山东卷中的翻译题: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其中“异”本是形容词,但它的后面跟了一个代词“之”,所以“异”就是意动用法了,应译为:感到奇怪。

2008年的全国卷Ⅰ文言翻译题: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其中“君之”、“兄之”,“君”、“兄”如果用名词义去解,根本讲不通。

由句子的结构分析可知,它们都同“之”构成了动宾关系,已活用为动词了,所以“君之”应译为“用国君之礼待他”,“兄之”应译为“用兄长之礼待他”。

固定的单音节词指在现代汉语中做双音节的词,如:“妻子”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妻子和儿女。

在2006年全国卷Ⅰ中,翻译题“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的“妻子”就当此解。

第二步:抓住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句直译。

特殊句式是指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判断句和被动句都有固定的翻译格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成分,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要先调整好正常顺序再翻译。

固定格式句有“有以……无以……”、“无乃……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等”。

2008年江苏卷的翻译题: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该句的主语是传主吴汉,召见他的应是帝王,可见原文“召见”前省去了“帝”,翻译时应补足。

2008江苏卷的翻译题: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其中“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一、预读主要目标: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文学常识、时代背景。

具体做法:(1)查工具书,给生字加拼音;(2)根据老师的范读或朗读录音准确清楚地朗读文章;(3)结合预习提示和注解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常识。

二、抄读主要目标:熟悉课文、明确重点难点。

具体做法:(1)抄写文中的生字生词、名言警句;(2)勾画并抄写文中的难句、重点句;(3)结合预习提示、课下注解、课后练习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

三、解读主要目标:通过分析语言,具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思想感情。

具体做法:(1)结合语境,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含义;(2)分析特殊的文言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以及词类活用等现象;(3)结合注解口头翻译课文,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主要目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鉴赏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章法结构等,品读文章的优美意境。

具体做法:(1)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分析文章的具体特征;(2)书面翻译课文或疑难片断,做到心中有数,扫清障碍;(3)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解答课后练习题;(4)迁移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五、诵读主要目标:对课文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积累语言材料,按大纲要求背诵课文。

具体做法:(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2)扩展阅读,研读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也可从网上下载有关信息;(3)整理学习笔记,编复习提纲,强化重点难点的记忆;(4)在老师的指导下写读后感或小论文,陶冶情操,提高鉴赏水平。

高二语文的素养培养技巧一、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4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4
公主为妻 ④还 186.稍:①逐渐,慢慢地 187.少:①稍微 ②轻视,看不起 188.舍:①客舍 ②住宿 189.申:①重复,再三 ②陈述,说明 190.审:①详细,周密 ②明白,清楚 191.甚:①厉害,严重 ②很,非常 192.省:①xǐng查看,检查 ②探视,问候 193.胜:①能承担,承受 ②尽 194.识:①知道,懂得 ②zhì(志)记忆,
101.期(Jī):①一周(年,月) ②为期一年
• 82.固:①本来 ②通“故”
的丧服
• 83.故:①原因 ②通“固”本来 ③所以 、因 102.赍:①送给别人 ②携带 ③怀着

103.稽:①计较,争辩 ②qǐ叩头

• •
84.顾:① 回头看 ②关心,照顾 却 85.过:①访问,探望 86.函:①匣子,套子 ②信封
quē(缺)缺点。过错 ④quē通“缺”缺少,空 缺 • 179.然:①这样那样 ②是的,对的 ③“…的 样子” ④不过,但是 • 180.让:①责备,责怪
181.忍:①狠心 182.戎:①武器 ②士兵 ③军事,战争 ④ 西部民族 183.如:①到……去 ②相当于 于 184.善:①善于,擅长 ② 好好地 185.尚:①超过,高出 ②崇高,尊重 ③娶
• 131.具:①全,都 ②陈述 • 132.俱:①一起 ②全都 • 133.遽(jù):①迅速,急速 ②就,竟 • 134.蠲(juān):①除去,免除 • 135.绝:①超越,超过 ②横渡,横穿 • 136.浚:①疏通 • 137.堪:①经得起,忍受 ②能够,可以 • 138.抗:①匹敌,相当 • 139.克:①能够 ②战胜,攻破 • 140.客:①外来的人 ②门客,食客
③反而,
104.畿:①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 ②地区,地域 105.及:①赶上,追上 ②到,至 ③趁着 ④如,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B:郡督索经总钱甚急,迥曰:“斯钱古之除陌之类, 今其类乃三倍正赋,民何以堪?”反复言之当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原文:境内有妇人佣身纺绩舂簸,以养其姑。姑感妇孝,每受食,即以手加额仰 天而祝之。其子为人牧牛,亦干饭以饷祖母。迥廉得之,为纪其事,白于郡,郡 给以钱粟。
(1)迥廉得之,为纪其事,白于郡,郡给以钱 粟。(5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在杨大烈财产继承问题上,程迥有自己的看法,他
认为杨大烈的财产应为其女继承,女去世则由该女的母亲 继承,即使母亲不是杨大烈的正室。
B.州郡督促收经总钱,但是程迥认为这种赋税应该数
量很小,现在却远远超过正赋,百姓不能承受。在他反复 进谏之后,最终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
境内有妇人佣身纺绩舂簸,以养其姑。姑感妇孝,每受
食,即以手加额仰天而祝之。其子为人牧牛,亦干饭以饷祖母。 迥廉得之,为纪其事,白于郡,郡给以钱粟。
调信州上饶县。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 迥力止绝之,尝曰:“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血也。曾 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州郡督索经总钱甚急, 迥曰:“斯钱古之除陌之类,今其类乃三倍正赋,民何以堪?” 反复言之当路。
原文:程祥者,从伯父待制昌禹来居番阳,昌禹死,遂失所依。祥继亡,祥妻度氏 犹质卖奁具以抚育孤子,久之罄竭,濒死,邻家皆莫识其面。有欲醮之者,度曰: “吾儿幼,若事他人,使母不得抚其子,岂不负良人乎?”终辞焉。或为迥言其事, 迥走告于郡守,月给之钱粟。
(2)吾儿幼,若事他人,使母不得抚其子,岂不 负良人乎?(5分)
1 、 文 中 有多 处细节 描写, 请找出 来并谈 谈这些 细节描 写对于 刻画人 物、表 现作品 主题的 作用。 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人物事迹,体会人物精神,认识人物形 象在当 代的意 义 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 某一侧 面。虽 然比一 般的特 写涉及 的范围 大得多 ,但属 于集中 于一事 、一个 侧面的 写法。 真正写 一时一 事的人 物通讯 ,也很 常见。 3.寻 找 诗 词 中 的标 志性语 言。如 在以时 空为序 的诗词 中要注 意寻找 表示时 空转换 的词语 ,句子 ;写景 抒情或 托物言 志的诗 词中要 注意末 尾卒章 显志的 抒情议 论句。 4这 首 诗 之 所 以一直 令后人 传诵不 已,主 要是因 为它以 月为主 体,为 我们描 绘了一 幅春江 花月夜 的美丽 画图, 表现了 一种迥 绝的宇 宙意识 ,一个 更深沉 、更寥 廓、更 宁静的 境界。 5.春 天 的 江 潮 水势 浩荡, 与大海 连成一 片,一 轮明月 从海上 升起, 好像与 潮水一 起涌出 来。 6.月 光 照 耀 着 春江 ,随着 波浪闪 耀千万 里,所 有地方 的春江 都有明 亮的月 光。江 水曲曲 折折地 绕着花 草丛生 的原野 流淌, 月光照 射着开 遍鲜花 的树林 好像细 密的雪 珠在闪 烁。 7.不 知 江 上 的 月亮 等待着 什么人 ,只见 长江不 断地一 直运输 着流水 。游子 像一片 白云缓 缓地离 去,只 剩下思 妇站在 离别的 青枫浦 不胜忧 愁。 8.全 诗 三 章 , 每章 四句, 全是重 章叠句 ,仅仅 只变换 了少数 几个动 词,其 余一概 不变, 反复地 表达劳 动的过 程,劳 动成果 的由少 至多也 就表达 出来, 充满了 劳动的 欢欣, 洋溢着 劳动的 热情。

技巧二 文言文翻译题遵循“5步骤”

技巧二  文言文翻译题遵循“5步骤”

答案: ①者„„也,判断句 “于”,省略句 以,状语后置句 句
②为„„所,被动句
③省略
④于,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 ⑤ ⑥于,状语后置句 ⑦唯„„是,宾语前置 ⑩被,见,
⑧于,状语后置句 ⑪为,被动句
⑨之„„者,定语后置句
被动句
⑫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
第三步,明察活用,补省略 词类活用、省略成分的发现,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理顺句 子的结构来解决。主、谓、宾、定、状、补是文言文句子的主要 成分,因为各自的功能不同,往往由不同类型的词语充当,当考 生发现某个位置上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时,就可以从词类 活用的角度去思考,如文言文中的“使使„„”“使”本来是名 词, 这里两个名词连用, 就可以确认第一个“使”活用为动词了, 这两个词翻译成“派遣使者”。
[即时演练]
2.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 式类型作判断,有语言标志词的指出来。 岳飞诉冤 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 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 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 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 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 ⑩孰 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 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第一步,左顾右盼,通句意 准确翻译句中重要词语的前提是“通句意”。“通句 意”, 即大体通晓要求翻译语句的意义; “左顾右盼”是“通 句意”的具体方法,即根据“句不离段”的原则,将句子置 于段中,根据语境把握句意,包括人物、事件,句内、句外 的各种关系等。
[即时演练]
1.结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误译解析,写出正确的译文。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 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 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 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 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 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
B、俄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循默不称 职罢。
C、壬戌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时吐蕃寇边, 西北骚然,又略雅州,涯调兵拒之。上言:“蜀有两道直
捣贼腹,一繇龙川清川以抵松州,一繇绵州威蕃栅抵栖鸡 城,皆虏险要地。臣愿不爱金帛,使信臣持节与北虏约曰: ‘能发兵深入者,杀某人,取某地,受某赏。’开怀以示 之,所以要约谆熟异它日者,则匈奴之锐可出,西戎之力 衰矣。”帝不报。
D、家书多与秘府侔,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货钩致, 或私以官,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至是为人 破垣剔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浯。 (10分)
(l)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 于陆贽。
(2)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 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
D、家书多与秘府侔,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货钩致,或私以官,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 者。至是为人破垣剔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
翻译题: 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
涯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稿定。帝以其孤进自树立,数访逮,以私居远, 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A.王涯学识广博,注意名节。永贞、元和年间的诏令, 多是他起草或修改的,文思清丽,风格雅正。因为他不结党, 深得皇帝信任,众学士无人能比。
B.王涯为相,循默不称职。他先后在宪宗、穆宗、文 宗朝为官,宪宗在位时曾任宰相,因不发一言而被罢相。
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 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 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初,会其甥皇甫湜以贤良方 正对策异等,忤宰相,涯坐不避嫌,罢学士,再贬虢州 司马,徙为袁州刺史。宪宗思之,以兵部员外郎召,知 制诰,再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封清源县男。

文言文翻译的五个步骤

文言文翻译的五个步骤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简奥难解,非具深识者不能通晓。

然欲学古人之言,必先精通其法。

今为诸君述文言文翻译之五步,以期助学者一臂之力。

一、识词义文言文之词,往往一语多义,或古今异义,故第一步当识词义。

学者需详查词典,明辨词之正误,解其字面之意,并考察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如《论语》中“仁”字,本意为爱,在文中则指道德之最高境界。

又如表“于”字,古义为“在”,今义为介词,学者需仔细甄别。

二、辨句式文言文句式复杂,有省略、倒装、被动等,故第二步当辨句式。

学者需熟悉文言文常见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倒装句等,并结合上下文判断句意。

如《史记》中“秦王见之,色动”一句,为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秦王见之,色动于面”。

学者需根据句式特点,正确理解句意。

三、考修辞文言文修辞手法丰富,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故第三步当考修辞。

学者需分析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如《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以“蛾眉”比喻自己的才华,以“谣诼”比喻流言蜚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遭受的误解和冤屈。

四、明主旨文言文翻译,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更要把握文章主旨。

故第四步当明主旨。

学者需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把握作者情感态度。

如《出师表》一文,主要表达了诸葛亮忠诚报国、鞠躬尽瘁的精神。

学者在翻译时,需准确传达这一主旨。

五、校润色翻译完成后,需进行校对和润色。

这是第五步。

学者需仔细检查译文,确保无错别字、漏字、多字等错误。

同时,对译文进行润色,使其更加通顺、流畅。

如《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原文简练,译文可适当增减字词,如“青青学子衣领,令我心情悠长”。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遵循以上五个步骤,方能准确、流畅地传达古人之言。

学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耐心细致,反复推敲,方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翻译五步走 高分拿到手-最新年精选文档

翻译五步走 高分拿到手-最新年精选文档

翻译五步走高分拿到手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占19分,其中文言句子翻译就有10分之多,当然,其它文言文阅读题也是以翻译为基础的,可见古文翻译能力的重要。

所以,要想在高考中提高文言文阅读题的得分,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除了指导学生加强文言字词的积累外,语文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笔者认为文言翻译要做好五步:一、带入语境,弄清大意绝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在阅读整篇文章后,对句子的意思会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种情况下,就无需带入上下文了。

如果拿到一个句子,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则要回到该句所在的段落,看看这个句子的前面和后面,例如《陈公神道碑铭》中有一句翻译:“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批改下来,全班50多个学生,无一人答对。

究其原因,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该句什么意思,更谈不上准确地翻译了。

该句在段落的结尾,我们只能联系前面的句子:“亦易无为有,以少胜众,此材智烈丈夫之所为。

”这一句的意思不难理解:变无为有,以少胜多,这是有才能的人才能做到的。

根据这句的意思,再根据“小拘常见之人”这样的词,可推断后面的“小拘常见之人”应与“材智烈丈夫”相对,大致是没有智慧才能的人,再有“亦安能责其此出哉?”是个反问句,但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就是说这类人不能做到前面的人做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根据后面的步骤去做,就不致于全军覆没了。

二、查找省略,遇省则补文言文里,省略是最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常会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在翻译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补充,因为省略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有时甚至决定对句子的理解。

例如《关忠节公家传》中,“大帅日以文书与往来,冀得少辽缓”这句的意思是大帅每天用书信和英军来往,希望紧张的形势能够稍微缓解得时间长点。

而很多学生没有注意省略的成分,或者将省略成分填补错误,造成对句意的曲解。

如有的同学这样翻译:“大帅每天都写信和关天培交往,希望关天培坚持住,得到稍微延缓。

”在补充省略成分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特别是前面的语境。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一以直译为基础,所谓直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落实,有意思的要译出来,没意思的要搞清它的作用。

二抓准动词。

动词是句子的主干,是句子的眼睛,它前连主语,后接宾语,在文言文中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有时候它对我们理解句式还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有先抓动词的意识,要分清动词的活用,尤其是使动,意动和为动。

三理清句式。

句式是句子的骨架,要把握好文言文的几种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注意补充主语和宾语,把话说清楚)和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

四体会虚词。

主要把握虚词的指代内容(分清人称和指示的区别)和虚词所体现出的句子的语气(推测,反问,希望和商量等)。

五验证句子的简明和连贯。

也就是说看基本成型的句子表意是否清楚,语言是否简洁,上下句之间是否连贯。

最后誊写到试卷上。

文言文五部翻译法

文言文五部翻译法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其句奇而韵长。

然后世学者,多难于解读,故翻译之法,遂应运而生。

今吾试述文言文五部翻译法,以期为学者们提供一助。

一、直译法直译法者,即以现代汉语直译古文之意也。

此法要求译者须忠实原文,不增不减,不歪曲,不误解。

具体步骤如下:1. 逐字逐句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2. 注意词性、语法、句式等,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3. 遇到生僻字、词,应查阅字典,确保翻译准确。

二、意译法意译法者,即根据原文大意,用现代汉语重新表达原文之意也。

此法适用于原文难以直译,或原文表达过于简略,难以理解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 深入理解原文,把握其主旨大意。

2.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力求准确、流畅。

3. 注意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使译文具有文学性。

三、增译法增译法者,即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原文内容,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句式,使译文更加完整、易懂。

具体步骤如下:1. 分析原文,找出缺失的信息。

2.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补充缺失的信息。

3. 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四、省译法省译法者,即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删减原文中的某些内容,使译文更加简洁、明快。

具体步骤如下:1. 分析原文,找出可以省略的内容。

2.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删减原文内容。

3. 注意保持原文的主旨和风格。

五、注译法注译法者,即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典故等进行注释,以帮助读者理解。

具体步骤如下:1. 分析原文,找出需要注释的内容。

2.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对生僻字、词、典故进行注释。

3. 注意保持注释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总之,文言文五部翻译法各有侧重,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准确、流畅、生动,使读者能够领略到文言文的韵味。

如此,方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2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升2
中官领腾骧四卫军者,请给胖袄鞋裤。复执不 可,曰:“朝廷制此,本给征行之士,使得刻日 戒途,无劳缝纫。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 也,奈何渝之? ”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 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 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 用意。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 光化等军,光、随、郢、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 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敦颐祠,建太 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 欲以道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崩,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 负任天下。
复好古嗜学,守廉约,与人无城府,当官识大体。居 工部十二年,会灾异,言官言其衰老,乞休。不许。居二月,
汪直讽言官更劾复,乃传旨,并令致仕归。久之,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3分)
A.擢通政参议
擢:被提升
B.从子锡请袭百户
袭:继承
C.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 属:聚集
其经略宁夏,则言:“中路灵州以南,本无亭燧。东西二路, 营堡辽绝,声闻不属,致敌每深入。亦请建置墩台如延绥,计为台 五十有八。”
其经略甘肃,则言:“洪武间建东胜卫,其西路直达宁夏,皆
列烽堠。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
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 延绥将校视他镇为少,调遣不足,请增置参将二人,统军九千,使 驻要地,互相援接,实今日急务。”奏上,皆从之。
C、惟中至,召福听约束,福称疾不至。惟中设大梃于坐,复 召之,福不得已,以数千人拥卫见惟中,惟中即握大梃击仆之。数 日福死,河南大治。迁陕右四川宣抚使。时诸军帅横侈病民,郭千 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 去,可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 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 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 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 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断句训练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1、原文:朵儿只, 脱脱子也。事母至孝,喜读书 十四年,诏脱脱总兵南讨。中书参议龚伯遂建言: “宜分遣诸宗王及异姓王俱出军。”吴王朵尔赤厚赂伯遂 获免。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 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十五年,薨 于军,年五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博士:古代官名
B.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 阴:暗中
C.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折:折磨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 致仕:辞官回家
原文: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 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孔颖达著书虽丰,但不够谦虚坦荡。他与颜师古等人 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 但其中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 互相讥讽诋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质所疑,遂大畏服。(5分)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 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分)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勤奋聪颖,博学多才。八岁就从师学习,在与 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所治为古代典籍, 但能借解释经义不失时机向皇帝及太子进谏。
C.孔颖达辛勤撰述,成绩卓著。因为著书的功劳,皇帝 对他加官进爵,提拔为散骑常侍、封为子爵,并且赏赐黄 金一斤、绢百匹。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 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 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 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 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 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 “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 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 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 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 议历及明堂①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五步翻译法
八、综合提升二
五步翻译法第二阶段
一、积累常用虚实词,特殊用法 二、全事读完,砍,组,猜,空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 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 《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 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 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 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②,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 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 “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 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 谥曰宪。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2、原文: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 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 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 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1)(孔颖达)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 起初不礼待他,等到他请求提出疑问后,(刘焯)就非常 敬畏佩服(他)了。(5分,“造”“初不之礼”“大” 各1分;补充省略成分,1分;大意,1分)
(2)如果那人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 肆意行事,那就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5 分。“据”“侍”“乖”各1分;大意,2分)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 《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 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 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 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 始布下。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文言文阅读五步翻译法次课全方位提 升
A、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 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B、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 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C、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 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D、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 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 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 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 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 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 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 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 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 方腊以自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