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下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下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下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文将围绕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本单元的主题为“探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公转等运动规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日照、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探究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地理分带现象;

(4)能够分析地球运动对季节、气候的影响。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珍惜地球资源,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地理分带;

3. 地球运动对季节、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方式,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3. 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地操作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加深他们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地理分带,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地理现象。

5. 合作探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讨论和研究,深化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球运动对季节、气候的影响,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八年级下册Unit1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Unit1教学设计

Unit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1a-2d)

Teaching aims:

nguage Competence: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nd know their meanings, like:have a cold, stomachache rest, cough, X—ray, toothache, headache, break, take breaks, take your temperature,What’s the matter? He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and so on.

Use the target sentences to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2.Cultural Consciousness:

Be able to be aware of their health problem.

Encourage Ss to care more about their lifesty le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health.

3.Thinking Quality:

Enable students to give others some right advice accordingly according to their problems.

4.Learning Ability:

八年级下册全册历史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全册历史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全册历史教学设计第一章:三国时代

课时一:魏国的建立

教学目标

1. 认识三国历史背景

2. 了解魏国的建立过程和原因

3. 掌握魏文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

1. 魏国的建立过程和原因

2. 魏文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魏文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课时二:蜀汉的建立

教学目标

1. 了解蜀汉的建立过程和原因

2. 理解蜀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

1. 蜀汉的建立过程和原因

2. 蜀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蜀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第二章:南北朝时代

课时三:南北朝的分裂

教学目标

1. 了解南北朝的分裂背景和历史演变过程

2.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教学重点

1. 南北朝的分裂背景和历史演变过程

2.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课时四:南朝文化艺术

教学目标

1. 了解南朝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2. 理解南朝文化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重点

1. 南朝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2. 南朝文化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难点

理解南朝文化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第三章:隋唐时代

课时五:隋朝的兴衰

教学目标

1. 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和兴衰过程

2. 掌握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

1. 隋朝的历史背景和兴衰过程

2. 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课时六:唐朝的盛世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和盛世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理解唐朝封建制度及其发展

教学重点

1. 唐朝的历史背景和盛世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本次教学旨在让八年级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素养和创造力。具体目标包括:

-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旋律等

-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了解不同类型曲目的特点

-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学内容

第一课:音乐的基本元素

本课主要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音高、节奏、旋律、和声等,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

第二课:各种乐器的介绍

本课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培养学生对乐器的认知和兴趣。

第三课:音乐欣赏

本课以不同类型曲目为例,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曲目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第四课:创作音乐

本课通过教授合唱和创作歌曲的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学方法

- 预与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联合听、看、说、唱、演等多种形式

-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创作相结合

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期末测验、课堂表现和创作作品评选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成果和个人潜力。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培养音乐兴

趣和爱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健康的音乐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1、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

2、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3、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点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1、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

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

2、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 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车驶上a地的高速公路后,小明观察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车速是95千米/小时.已知a地直达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为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有什么关系,以便根据时间估计自己和北京的距离.

分析我们知道汽车距北京的路程随着行车时间而变化,要想找出这两个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值,显然,应该探求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为此,我们设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间为t小时,汽车距北京的路程为s千米,根据题意,s和t的函数关系式是

s=570-95t.

说明找出问题中的变量并用字母表示是探求函数关系的第一步,这里的s、t是两个变量,s是t的函数,t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

问题2 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我们设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为x,小张的存款数为y元,得到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y=50+12x.

问题3 以上问题1和问题2表示的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ⅰ.导入新课

上面的两个函数关系式都是左边是因变量y,右边是含自变量x的代数式。并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指数都是一次。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页~19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明了词语含义。

2.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难点

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疑点

这篇小说怎样渲染了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对孙犁及白洋淀的情况应有详细了解。

2.复印该篇文章孙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

◆学生准备

1.浏览有关白洋淀的资料,形成对该地区的基本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突出主人公神秘感,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文(约______分

钟)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文章思路(约_______分钟)

三、分析文中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二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五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五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五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看PPT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

语?(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2、字词正音

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shèyǎn阡陌qiānmò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诣太守yì

3、朗读感知

范读课文,清楚、流畅。

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

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4、了解文章

文章是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第一节:发现桃花源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2、桃花林里的自然景色如何?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明确:有山有水,人杰地灵。或,心情舒畅、愉快、惬意。

《变量与函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变量与函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因为数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在一个关系式中,常量是数,而字母可以取相应变化的值,所以变量是字母。

下列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关系式,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①y=0.4x

常量:变量:

②a=3+2.4b

常量:变量:

③C=2πR

常量:变量:

④V=6abc

常量:变量:

2、函数的相关概念:

P73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____个变量___与___,并且对于____的每一个确定的值,____都有___________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是_________,y是 x的______.如果当x=a 时,对应的y=b,那么 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_______.

P74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式子叫做函数的_________.

x/h 1 2 3 4 (x)

y/km 60 120 180 240 (60x)

在上述汽车行驶的过程中, y与x的关系式是_________,这其中有____个变量,给一个x,得____个y,所以____是自变量,_____是_____的函数。x=1时,y的函数值是60;x=2时,y的函数值是120;x=3时,y的函数值是_______;

x=4时,y的函数值是_______。函数解

析式即y与x的关系式:___________.

y是x的函数吗?如果是,指出自变量。

①y=0.4x 两个变量x和y,给一个

x,得一个y,

所以,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②y=±x 反例:当 x=1时,y=±1,

给一个x,得两个y,所以y不是x函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初中学习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单元选编了《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和《时间的脚印》四课共5篇事理说明文,与八上的事物类说明文有明显的不同。八上的事物类说明文,学习重点在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分析说明方法,体会内容选择、行文风格与不同写作目的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理解科学道理,培养科学精神”,能力素养主要包括筛选主要信息、梳理说明顺序、读懂文章事理、分析推理方法,发现问题、质疑探究。

课标分析

学段目标:小学阶段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是“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初中学段要求是“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应体现学段、学期的关联与进阶。实用性文本阅读与交流教学提示: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评价建议: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学业质量描述:阅读新闻报道、说明性文字以及非连续性文

本,能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利用掌握的多种证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

【单元目标】

综合教材要求、对接课程标准,基于实际学情,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1.能筛选主要信息,简要概括每篇文章讨论的科学问题,用自己的话解说文章阐述的事理;2.能抓住提示文章结构层次和逻辑关系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3.能从整体上说出这几篇文章在语言上的共性特点和不同风格,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能用简明的语言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推理过程,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5.能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从每篇文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与同学交流研讨;6.能借助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写作一篇描述科学现象、阐明科学道理的说明性文章(可借鉴本单元中任意一课的写法)。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

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依据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进行编写。具体章节内容如下:

1.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环境与生物

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3节: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2. 第二章: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来源与转化

第2节:能量的守恒与利用

第3节: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 第三章:化学与生活

第1节:生活中的化学

第2节:化学与人体健康

第3节:化学与环境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与环境、能量转换与守恒、化学与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能量守恒与利用、化学与环境。

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量转换与守恒、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模型等。

2.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册、学习笔记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出本章教学内容。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验、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

6. 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 章节内容:分章节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3. 关键概念: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八年级下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意志和情趣。

课前准备

1、背景资料《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成为边塞诗的名篇佳作。

《己亥杂诗》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清王朝表面繁荣之际,就向当局发出了警告,极力呼吁改革。但他在政治上不受重视,他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八年级下册分式教案

八年级下册分式教案

八年级下册分式教案

教案标题:八年级下册分式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

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对分数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

教学难点:

1.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2. 分数的应用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教学实物、教学练习册等。

2. 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分数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巧克力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进行平均分配。

2. 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二、概念讲解与演示(15分钟)

1. 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将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讲

解,并通过教学课件展示示例进行演示。

2. 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

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设计一些基础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

行讨论和解答,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与交流。

2. 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

1. 分数的化简:讲解分数的化简方法,并通过练习题目进行实际操作。

2. 分数的比较:讲解分数的比较方法,并通过练习题目进行实际操作。

五、课堂总结(5分钟)

1.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总结概括: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下节课的预告。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优秀8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优秀8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优秀8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诵读五首诗歌。

2、通过咀嚼诗歌的语言,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掌握一定的体裁常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诗词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推敲品味,既培养一定的阅读能力,也为学生遣词造句提供经验。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定的想像能力以及鉴赏诗句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1、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通过反复吟咏,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提供可靠的基础。

2、五首诗中,《行路难》艺术境界较难把握。《饮酒》艺术成就很高,故安排重点理解,其他三首相对浅显,稍加点拨即可。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

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四人小组讨论诗文内容,发挥想像,绘出反映诗歌意境的`画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

1、朗读训练:模仿广播电视播音员的朗读,尽量读出平仄。平缓、仄急,并评出前三名。

2、课前布置学生:任选一名诗人,收集他的诗文并尽量多地背诵该诗人诗文名句,教师略评诗人的风格。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在了解一定的诗歌朗读技巧后朗读本课五首诗。诗有平仄、平声、缓仄声急,读得很缓时并不是平板的拖长,也应注意感情注入。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卜算子·咏梅》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主席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陆游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板书)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讲述咏的含义。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咏鹅》、《咏柳》。

二、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三、诗词赏析

1、初读----读出感情:指名读,全班评价,师配乐示范朗读,生练读,全班齐读。

2、细读---读懂大意

(1) 看注释理解诗歌

(2)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译文出示,齐读。

3、品读---读准内涵

(1)词人对梅花的情感

(2)“愁”字理解

4、赏析方法归纳

四、对比阅读

1、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出示,生感情朗读。

2、介绍背景: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心情。

3、两首词主旨对比。

4、欣赏经典咏流传《咏梅》片段

5、寄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教师总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毛主席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由此可知,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册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八年级下册的英语基础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英语语言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英语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按照以下章节进行安排:

1.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2.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3. 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4. 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5. 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6. 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7. 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8. 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9.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三、教学方法

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增加趣味性。

2.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提高互动和合作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

4. 多样化评价:采用各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如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小组项目等,全面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

四、教学重点

1. 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础词汇和句型。

2. 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威第十三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生物

年级:八年级

教师:王慧芳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生物教学进度表

武威第十三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武威第十三中学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①②③④⑤

(1)①是______,②是______,③是______,④是_____,⑤是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