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合集下载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

摸 索 , 翻 开 我 的教 学 札 记 , 仍 然 可 以 但 我
清 晰 地 看 到 自己 在 新 课 改 中 不 断 创 新 .
不 断进 步 的痕 迹 。
萌 芽 , 天 下 雪 的 时 候 , 们 一 块 赏 雪 咏 冬 我 雪 写 雪 。一 位 家 长 高 兴地 对 我 说 :孩 子 “ 特 别 喜 欢 语 文 课 . 天 盼着 上 语 文 课 !” 天
的 教学 我 很 少 使 用 这 样 的 方式 。 课 堂教学就是在这样 的且思且行 中
个 板 块 ,展 览 孩 子 们 在 生 活 中认 识 的
版 的课 标 教 材 这 套 教 材 与 原 来 的 人 教
版 教材 有很 大不 同 , 3 大 2开 , 文 按 主 课
字 ; 习童 话 , 子 们 分 工 合 作 编 排 童 话 学 孩 剧 ,并 邀 请 家 长 一 同 表演 ;学 习 书 的世 界 , 们“ 我 出版 ” 于 自己 的作 文 书 。春天 属
么 懒 惰 啊 ! ” 他 居 然 把 以前 看 过 的 童 话 ’
20 0 1年 .对 于 我 来 说 是 非 同 寻 常 的

识 字 巩 固 环 节 则 采 用 了更 为 开 放 的 “ 字 环 游 ” 戏 , 每 个 学 生 手 持 一 张 生 游 即 生 字 卡 片 ,下 位 有 礼 貌 地 问 同 学 :请 问 “ 这 个 字 怎 么 读 ?” 对 同 学 的 回答 作 出评 并
了路 。
走 在 课 程 改革 的 路 上 。脚 踏 实 地 地 走好每一步。
路 是走 出来 的 … …
生 : 们 站 在 那 儿 准 备 跑 步 比赛 。 他
生 : 们 坐 在 地 上 看 月 亮 . 在 背 诗 他 还

让命题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让命题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小学教学参考命题,顾名思义即确定、给与考试的题目。

它是考试的中心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考试目的的实现。

在小学数学考试命题方面要充分考虑教材编写要求、小学生知识结构和智力发展以及考试自身的规律等多方面的因素,更应考虑到教学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在多年的教研员工作中,我对命题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一、生活,命题之源数学源于生活,每一道习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

学生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且有很强的生活型思维习惯。

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该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

如,某修路队一天修路150米,12天修路多少米?一位学生是这样列式的:150×12师: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老师想让他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展示出来)生:老师,我错了。

师:你认为正确的列式是怎样的?生:加。

师:为什么?生:老师,我又错了。

师:你说,对的列式该是怎样的?生:除。

师:怎么除?生:大数除以小数。

师:是吗?生:老师,我还错了。

师:考虑好,应该怎么解决这道题?生:相减。

看来,这位学生是在瞎猜,他没有学会分析与思考,只要老师重复问一句,他就会说“哦,我错了。

”接着拿另外一种计算方法来搪塞,知道加、减、乘、除总有一种方法是适合这道题的,这也是许多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中常有的问题。

于是,老师就更换背景来呈现试题。

师:比如,你每天吃两个大饼,5天吃几个大饼?生:老师,我早上不吃大饼。

师:那你吃什么?生我早上经常吃粽子。

师:好,那你每天吃2个粽子,5天吃几个粽子?生:老师,我一天根本吃不下2个粽子。

师:会吃几个?生:半个就可以了。

师:每天吃半个,5天吃几个?(小数的认识还没学)生:两个半。

师:怎么算出来的?生:两天一个,5天两个半。

这位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儿童认识世界是从感性、直觉开始的。

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从生活经历和体验开始的。

教师改编后的试题与前面那道题的结构是一样的,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的关系,引导学生迁移一下就可以了。

行走在教学改革的路上——记江苏东海白塔初级中学校长张永

行走在教学改革的路上——记江苏东海白塔初级中学校长张永
首 人 生历 程 ,可 以有 资格 自豪 地对 自 己说~ 一 我无 愧于 心 ! 驱 车 到达 白塔初 级 中学 ,已是 下 午 1 6 时 ,沐 浴 在 夏 日阳 光 里 的校 园 树木 葱 郁 ,奔 跑在 操 场 的少 年活 力 充
躬自厚而薄 责于人 ,
则远怨矣 ! 在交谈 中,谈到人 ,张校长 自然 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在他的教
学 与 工作 中始终 笃 行 的一 个原 则 。他
并 且 做真 正 快 乐和 幸 福 的人 !他 讲 了
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 ,一个学生
放 学 回家 ,看 到 自己的妈 妈 和爸 爸 为 自己做 了 一桌 子 的好 菜 , 很 是纳 闷儿 , 因 为他 的爸 爸 很 少在 家 ,更 不要 说 和 他 的妈 妈一 起 为他做 饭 了 !就 问:“ 妈 妈 ,今 天是 什 么 好 日子 ,做 这 么 多好 吃 的 7” 妈妈 笑 而不 语 ,让 自己的孩
果 都不 对 ,最 后 ,还 是 他 的爸 爸 没有
沛,掩映在树荫下 的校舍更是古朴简 约 ,置身其中,仿佛真正步入了象牙 塔 ,那个精致 中透着睿智的殿堂,内
心 涌上 一股 久 违 的感 动 ,直 至一 身 简 约 装束 的张永 校 长 出现 在 眼前 ,我 不 得不 承 认 … …一 个校 长 确实 是一 所 学 校 灵 魂 的承 载 。校 长 作 为 学 校 的 领 导 者 ,他 的 学 识 和 决 策 最 终 引 领 着
人忧心忡忡 ,提倡的是素质教育 ,但
在 实 际操 作 者 却依 然让 分 数 决定 着命
运 ,厚厚 的眼镜 ,沉重 的步履 ,深夜 的苦读无一不折射出异样 的 “ 少年老 成” !这 , 或者是教育的一种悲哀 , 但, 我想白塔初 中的学子是幸运或者说幸 福的 因为他们的老师更愿意给他们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我一口气看完于慧娟老师写得《十年课改的深思与忧虑》,被里面精辟的话语所吸引:“要让基础有灵性”、“我们的教育改革,关键是制度的改革”、“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比看得见的东西,更为深刻。

”等等,也不由得梳理起自己的课改之路来。

回顾自己的课改之路,由完全不懂到今天的若有所悟,应该感谢两次培训。

第一次培训是全诸城市组织的暑期新课标研读考试。

记得那个暑期的培训日子里,我是第一次真正跟新课标接触,薄薄的一本小书,带给我的震撼却是及时指导了我后来的数学课堂教学,少走了不少弯路。

第二次培训就是去年的省研修。

《对话新课标》,让我知道了由“两基”变为了“四基”。

吴正宪老师的“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我明白了“教师要自觉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正像史宁中校长所说:“数学思想很重要!我们过去的数学教育不注意思想是不行的。

老师必须在脑子里形成思想,必须在教书的过程中把应该贯穿的思想贯穿。

不然,创造性思想怎么培养?谈创造性,思想方法一点儿没有是不行的!”康教授的《我们追求一个什么样的课例》,让我体会到了“谁再来说一遍?”、“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听懂他的方法了吗,区别在哪里?”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老师要进行有效提问才行。

赵国防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的三番五次的修改,以及后面的计算、概念等课型,让我体验到了“磨课”的魅力,观课的好处。

每一期的课程简报,读来更加豁然开朗,里面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加鼓舞着我,随笔感言也多了起来,反思的习惯也渐渐养成。

更有最后的“磨课”环节,现在想来还历历在目,自发地、自觉地、不知不觉中投入到磨课中的各个环节。

反思去年的省研修,我的课堂教学也在不经意中悄然发生变化。

家庭作业布置注重层次性,注重学生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的积累,上课注意让学生学得有趣,觉得数学好玩,这一切都是省研修给我“洗脑”的成果。

今天第二次省研修又开始了,相信我会收获更多。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路是走出来的……2001年,对于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我加入了课程改革的行列。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的教育生活开始了一次质的飞跃,这是课程改革带给我的。

课改促使了自我的觉醒,让我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教师的价值和幸福,如果让我讲述自己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几大主题词,那应该是“研究教学?勤学多思?关注自我”。

研究教学:在日常教学研究中不断锤炼。

课程改革之初,我们用的是北师大版的课标教材,这套教材与原来的人教版教材有很大不同,大32开,课文按主题单元编排,选文优美,人文气息浓厚。

如何用新的理念用好教材?这是摆在我面前的挑战。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注重人文内涵,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们在摸索中前行。

第一次执教新课程教研课的内容是《小小的船》,这是一篇老课文,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的确颇费思量。

后来在课堂实践中,我采用听读识字,结合自己的经验识字的方式,并引导孩子们个性化的识记生字:师:“坐”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生:两个人坐在土上。

师:两个人坐在地上会干什么呢?生:他们俩在说话。

生:两个人在一起讲故事。

生:他们站在那儿准备跑步比赛。

生:他们坐在地上看月亮,还在背诗呢!识字巩固环节则采用了更为开放的“生字环游”游戏,即每个学生手持一张生字卡片,下位有礼貌地问同学:“请问这个字怎么读?”并对同学的回答作出评价。

学生在教室里得意地四处寻找“考生”,有时还围在老师身旁考考老师。

当时这样设计的初衷是促进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孩子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学习,与他人愉快交往的快乐。

但后来我意识到,这样的方式也许小班化教学可行,但面对目前的大班,教师的空间不够,人员很多,这样的游戏耗时且成效颇微,容易造成课堂热闹而学习不扎实的局面,所以,后来的教学我很少使用这样的方式。

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且思且行中摸索,但翻开我的教学札记,我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新课改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痕迹。

行走在课改路上

行走在课改路上

行走在课改路上作者:施权来源:《江西教育B》2017年第11期在课改路上,我们一直在“寻求”,寻求理想的特定目标,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十年间,忙碌地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行来,一路思索,一路收获……一、把耳朵叫醒——尊重学生个体当我们在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地看见老师侃侃而谈,并不时打断孩子的回答,“好心”地帮助孩子表达——“我听懂了,你要说的是……”“你想说的是不是……呀?”不禁为孩子的“被成长”而忧虑。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可代替的,老师说得再多、再好,也不能使孩子的说话表达能力提高多少。

当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我们庆幸,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时代的呼唤,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认真落实孩子的“主人”地位,关注孩子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在鼓励孩子学会倾听的同时,更需要让我们老师“把耳朵叫醒”,给出时间和空间,多倾听孩子的发言,鼓励孩子把话说完,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使孩子真正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把眼睛擦亮——解放教师思想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教学的唯一标准。

课改十年来,为什么还会有教师彷徨、迷惘?关键在教师的观念没有跟上课改的步伐,面对新的主题活动感到无从下手。

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要跨出这一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

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引领教师“把眼睛擦亮”?那就要从观念的更新入手,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生,开展校本教研、研讨活动,创设研读氛围,在头脑风暴和思维碰撞中,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提高,不斷激励教师向前迈进。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给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幼儿园的教育绝不仅仅在幼儿园,周围生活中有着广泛又有利的教育资源,将幼儿园的教育尝试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环境,整合我们的课程,将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把尺子拉长——开展多元评价课程改革已经十年,很多领域都已发生转变,遗憾的是分数依然是很多学校教学的最终目标。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大路上——湖南瘩吉首市第八小学教师课改感言录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大路上——湖南瘩吉首市第八小学教师课改感言录
疑 难 点 ,需 要 老 师 来 进 行 深 入 地 点拨 和
都没有捉住神鸟 ! 更 让 我 吃惊 的是 这 些 独 到 的 、鲜 活
的 、 性 的 见 解 . 多 都 是 我 平 时 认 为 的 灵 很
的 小 组 丢 分 . 给其 他 小 组 。 在 暗 地 里 输 都
下 了决 心 —— 组 内更 团结 , 合 更 密 切 。 配 像 上 次 我 校 组 织 春 游 ,我们 实 验 班 就 是 按 这 个 学 习小 组 进 行 分 工 的 。 各 个 学 习 小 组 长 在 老 师 不 参 与 的情 况 下 仍 然 把 工 作 分 配 得 井 井 有 条 .组 内 成 员 也 是 紧 密 配 合 , 那 次 春 游 烧 烤 取 得 了 圆满 成 功 , 使
力的培养 。 注学 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 关 教
会 学 生 学 会 学 习 。找 到 适 合 的教 学 契 合
点。
传 授 的 多 半 是 死 的 , 用 的 , 生 最 多 得 无 学
到 一 棵 树 ; 有 学 生 自 己发 现 、 究 的 , 只 探 才 是 活 的 、 用 的 知识 , 能 得 到一 片 森 有 才 林 。我 一 直 都 知 道 自 己不 是 个 聪 明 的 老 师, 比别 人 出力 多 , 绩 却 平 平 。感 谢 课 成 改 . 我 . 个 职 业 生 涯 已过 了 大 半 “ 让 这 高 龄 ” 人 , 了几 分 惰 性 , 了几 分 激 情 , 之 少 多 也 让 学 生 融 人 了我 的教 育 .和课 改 共 同
目前 我 参 与 课 改 实 验 已 有 三 个 学 期 , 路 走来 , 曾经有 过患得 患失 , 一 虽 但
学 习小 组 之 间 有 了 更 多 的竞 争 意识 。像 我 们 班 中 的 “ 鹰 学 习 组 ” “ 锋 学 习 雏 与 冲 组 ” 课堂 中就经常 互相挑 刺 、 充 。 在 补 回 答 问题 也 是 争 先 恐 后 。课 堂 中两 个 小 组 的精彩演 绎 、 决 . 问题越辩 越 明 . 对 把 不 断赢 得 了 同 学 们 的 阵 阵 掌声 。 四 是 小 组 成员 之 间更 加 团 结 , 作 更 为 默 契 。 乎 合 似 他们 变 得 比 以前 更 听话 。以前 , 们 是 老 我 师一 人 管 全 班 6 o人 。生 怕 学 生 不 听 话 , 天天在讲 台上 喋喋不 休地 强调纪 律 、 卫 生 、 习等 。好 像 越 不 放 心 就 越 操 心 , 学 效 果还 不 佳 。自从 让 学 生 组 成 学 习小 组后 , 我 开 始 学 会 放 手 .让 正 副组 长 学 着 去 管

语文课改故事行走在课改路上

语文课改故事行走在课改路上

行走在课改路上------初中语文课改故事与反思泰和三中刘良驹反思之一回望自己的课改之路,历数自己留下的足迹,我信心满怀。

看来,思想滞后,教法呆板,只能让人固步自封,造成“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学记》)的恶果。

自从走上语文课改的道路后,我更新了观念,大胆创新,力争做一名“善学者”,我终于又寻回了失落的自信和失去的快乐,教学成绩一路攀升。

我的课堂越来越和谐,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他们已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欣喜地收到了“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学记》)的效果。

行走在语文课改的路上,我每一步都迈得坚实有力。

我坚信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去收获语文教学的万紫千红,守望幸福的教育人生!课改经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把追求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

为了这个理想,我起早贪黑、苦口婆心、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然而现实却是那样的残酷,无悔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学生反而越来越害怕语文,越来越厌恶语文,成绩越来越低。

二十多年来,我就像一个摆渡人一般,送走一届届的毕业生,自己却仍在原点与终点之间重复,重复着同样的路程,重复着自己一成不变的风景和没有幸福感的教育人生。

灰暗的天空终于在2006年的初冬绽放出了暖暖的阳光。

那年的12月,泰和三中分六批次将所有初中老师派往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学习。

于是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始了高效课堂的改革,我很幸运成为第一批改革者,心中颇感喜悦。

考察、培训、反思、聆听,教学再次忙碌起来,我也开始认真反思自己早已习惯的传统课堂:在传统课堂上我是一个绝对的领导者,学生们是我的士兵,听凭我的调遣,无条件地服从我的指挥。

这样的课堂是否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呢?是不是我扼杀了学生们对语文的热爱呢?是不是我用自己的“爱心”理所当然地虐杀了学生的信心呢?经过一番痛苦的反思后,我决定脱离传统课堂的束缚,探求高效课堂的灵魂与主旨。

我开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并注重引导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个性,努力创设质疑、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力求形成一种灵性化、情感化的课堂。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读后感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读后感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读后感As I reflect upon my journey towards educational reform, I am filled with a myriad of emotions. The process has been arduous, yet incredibly rewarding. From my perspective as a teacher, I have witnessed firsthand the positive impactthat educational reform can have on both students and educators. However, I have also encountered various challenges along the way. Despite these obstacles, I remain hopeful and determined to continue pushing for change.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that I have witnessed as a resul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s a shift in the focus of education. Traditionally, education has been centered around rote memor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testing. However,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s, there has been a greater emphasis on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and creativity. This shift has allowed students to develop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and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 real-world scenarios. As a teacher, it hasbeen incredibly gratifying to see my students engage withthe material on a deeper level and witness their growth as independent thinkers.Another perspective that I have gained through my journey in educational reform is that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I have had the privilege of speaking with many student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formed curriculum. The overwhelming response has been positive, with students expressing a newfound love for learning. They appreciate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opics that interest them and have a say in their own education. This shift in student engagement has not only improved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but has also fostered a sense of own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learning.However, it would be remiss of me not to acknowledge the challenges that come with educational reform. Resistance to change is a common obstacle that I have encountered throughout this process. Many educators are hesitant to deviate from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that they are familiar with. Additionally, there can be a lack of resources and support for implementing the new curriculumeffectively. Overcoming these challenges requires collaboration, open-mindedness, and a commitment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Despite the challenges, I remain hopeful and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positive impact that I have witnessed on both students and educators is a testament to the importance of pushing for change. By continuing to advocate for reform, I am confident that we can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engaging, and effective educational system.In conclusion, my journey towards educational reformhas been a transformative 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teacher, I have seen firsthand the positive impact that reform can have on students and educators. The shifttowards a more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has allowed for greater engagement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However, there are challenges to overcome, including resistance to change and a lack of resources. Despite these obstacles, I remain hopeful and determined to continue pushing for change. Through collaboration and a commitmentto improvement, I believe that we can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and effective educational system.。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读后感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读后感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读后感英文回答:As I reflect on my journey towards educational reform, I am filled with a mix of emotions. It has been a challenging and transformative process, but one that has ultimately been rewarding. The road to educational reform is not an easy one, but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betterment of our students and our society as a whole.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educational reform is the shift towards a more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his means moving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model, where the teacher is the sole authority figure in the classroom, and towards a model where students are active participants in their own learning. This shift requires a change in mindset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ers must be willing to give up some control and allow students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learning, while students must be willing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education.In my own experience, I have seen the benefits of this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By giving students more agency in their learning, they become more engaged and motivated. They are no longer passive recipients of information, but active seekers of knowledge. This shift also allows for more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s, as students are able to pursue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passions. For example, in a science class, instead of simply memorizing facts from a textbook, students can conduct experiments and explore real-world applications of the concepts they are learning.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s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In today's digital age, technolog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ur daily lives, and it is essential that we prepare our students for the future by equipping them with the necessary digital skills. This includes not only basic computer literacy, but also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that can be developed through the use of technology.Through the use of technology, students can access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that were previously unavailable to them. They can collaborate with pe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engage in interactive and immersive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develop skill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21st century workforce. For example, students can use online platforms to collaborate on group projects, create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and even learn coding and programming.In conclusion, the journey towards educational reformis a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one, but one that is necessary for the future success of our students. By shifting towards a more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and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we can create a more engaging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students. This will not only prepare them for the future, but also empower them to become lifelong learners. It is a journey that requires dedi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a willingness to adapt, but the rewards are well worth it.中文回答:当我回顾我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旅程时,我心中充满了各种情绪。

课改学习心得,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

课改学习心得,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

课改学习心得,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课改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同行——宁晋六中课改学习心得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课改路上,你我同行。

为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寻找课改的新路子,追求高效课堂。

3月24日下午,我县30名教师在教师开展中心赵加魁、李达、申小乔、郑印良、孙正刚等专家团队的带着下,不远千里奔赴宁晋六中,开启为期一周的课改学习之旅。

一、接洽会上、校方报告拨云雾本次学习交流涉及的地域之广、人数之多,聚集了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江西五省近百名教师。

为了让与会领导和教师深入了解宁晋六中的课改历程,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本《宁晋六中课改纪实》,并观看了宁晋六中开展历程的宣传片,让每位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六中、走进六中。

接洽会上宁晋六中校长赵同报和副校长张文君分别与大家分享了《共谋教育改革之大计、共话教育开展之新篇》和《课改永远在路上》的精彩报告,听完报告后让人茅塞顿开真有一种“云开雾散终有时,守得清心待月明〞的感觉。

二、课堂模式、理念引领站位高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引领,只有这样才会在课改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宁晋六中的课改理念先进,“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再加上辩证地使用金太阳的导学案,宁晋六中的课改真是如虎添翼。

“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即“一〞是一个理念,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一样专注、高效。

“三〞是三个时间调控。

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五分钟;累计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四〞是四个环节即自学、展示、精讲、训练。

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可以看到,“一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每位教师的心理,这种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引领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更有意义,教师课上更轻松。

课改要想成功,一定要牢记“引领〞是关键,“开展〞是核心,“研究〞是内涵。

三、课前预习、课上展示求效率预习所学,未雨绸缪。

《礼记·中庸》:“凡事豫〔预〕那么立,不豫〔预〕那么废。

走在新课改的路上

走在新课改的路上

走在新课改的路上——记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好校长鲍学功莘县妹冢镇中心初级中学孙景春2008年5月22-23日市教研室王秋云主任带领杜郎口中学的王金凤、宋斌老师对妹冢中学课改进行阶段评价后,曾写到:妹冢校长鲍学功是这四个校长中的“少帅”,但年轻并没有影响他的深沉与厚重;他的话并不多,但每句话似乎都很有分量,他眉宇间总不是很舒展,这可能是缘于他已习惯于沉思——他的善思让他富有“定力”。

他姓鲍,且年龄小些,大家便亲切地呼唤他为“老包”,他就很正常地答应——看得出,“圈子里”的人们对他的喜爱之情。

我不知他的本专业是什么,但走进他的校园,你就会为这里传统经典文化气息深深吸引——因此,我揣度他定是一个崇尚文化的人,这是学校的幸运。

的确,自鲍学功于2006年担任校长以来,妹冢中学各项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

学校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被县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控流制辍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同时还先后被聊城教育局授予“聊城市规范化学校”、“聊城市教学示范学校”、“聊城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聊城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聊城市远程教育先进单位、聊城市语言文字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教科研:成长的助推器身处妹冢中心初中的校园,深受五十年老校积淀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鲍校长敏锐捕捉到了学校发展的制高点——教育科研。

于是就开始了他的科研兴校战略:一是开阔视野外出学。

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南赴洋思、南京,东赴潍坊、德州、滨州等地,并多次到杜郎口,同这些学校的师生进行教学、文化、管理上的研讨和交流。

二是邀请名师名校长校内学。

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为期一周的“寒、暑假教师培训”,邀请雷玉芳、赵华军、吕丁学、马广泽、张胜聚等水城名师名校长走上学校的讲台。

三是参加活动随时学。

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欣赏到高水平的观摩课、研究课,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背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江苏省泰兴市溪桥初级中学是一所地处泰兴市至黄桥镇主干道旁的农村初中,交通便利,生源流失严重,考试成绩曾经连续数年在泰兴市位居倒数之列。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意识到了课改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011年下半年,我们在陈浩校长的带领下进行了课改。

学校推行的是“30+15”课堂教学模式,即每节课老师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必须保证15分钟的当堂训练。

这是由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发展而来的。

学校要求我们的课堂上坚持又学又习。

学,是从书本上、从教师口头上获取间接知识经验;习,是再现学习内容,通过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校推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初衷是不允许老师一讲到底,霸占课堂。

困惑:山重水复疑无路前30分钟讲什么呢?学校规定了4个环节必不可少,主要有导入示标、新授知识、课堂总结和当堂检测。

这4个环节和讲授45分钟时的环节没有什么差别。

现在学校不允许讲45分钟,很多老师就讲30分钟。

课堂改革不是讲授时间的缩短,不是语速的加快,而是还给学生主体地位。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作为学校课改的一名成员,我深感责任的重大,也有很多的困惑。

初三课本上很多课文较长,我尽量找一个突破口或选一个点教学,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但收效甚微,总是感觉学生在囫囵吞枣。

还有15分钟练什么?语文不同于数学等学科,不可以做几道题目巩固一下所讲的方法,语文的选题是很难的,时间也难以把握得准。

尝试: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已经走在路上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就要改革到底,我们要变课堂组织形式,要变课堂教学模式。

我在课堂上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首先分组,班上34个学生,我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5个组,每个小组成员坐在一起,打破常规的座位法。

然后,课堂上让各个组公平竞争,合理比较,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

优胜组班会课上能得到班主任表扬,星期一国旗下能得到校长表扬,到了期中和期末,我也买点小礼品奖励他们。

走在课改的路上

走在课改的路上

走在课改的路上银州区第五小学辛颖春风温暖大地,春雨滋润心田。

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让行走在教育改革之路上的我们沐浴着春风迈着更加坚定的步伐。

教育之所以改革,就是因为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有困惑,有问题,有解不开的结。

这样才促使我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更要不断地尝试。

发现什么?每个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都会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遇到问题将如何解决,我想每个人的方法各不相同,自从“三公开”活动开展以来,教师们专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热情非常高,认真的备好每节课、认真的上好每节课就是我们的目标,为此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有着创新理念的年轻教师都会埋头专研。

存在歧义的进行年组教研、在教研中存在困惑的会与教学领导进行探讨,在这种氛围下,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师们的整体素质也在这过程中提升。

思考什么?人只有思考才会反思,反思过后才会发现问题,发现了,才会找到解决的方法,每个先进的教育方法,每个成功的教育理念,都会带来教育上的进步,更加带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探索什么?这些年大家都在寻找什么样的方法更适合现代的教育,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我们都在摸索着前行,因为每一个成功的经验背后都会有着无数次的失败,更会洒下数不尽的泪水和汗水。

这点我感受最深,对于我这个管理教学的新手来说,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毕竟没有当过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和一些专业的知识方面我还需要充实,要想尽快掌握业务知识,我必须要学习,必须要充电,这样才能赶上大家前进的步伐,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大家给予我的帮助,是她们鼓励的话语、是她们耐心的指导,让我有了前进的方向,更有了拼搏的动力。

我坚决不放弃每一次充电的机会,看书、听课、学习。

正是由于我的认真、思考与执着。

付出和收获才成了正比,因为成功属于专研的人、成功属于思考的人、成功更会属于勤奋的人。

尝试什么?那就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对于教学中的“螃蟹”应该就是新教法、新学法,在这次学校开展的“三公开”进课堂活动中,有很多教师的教育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尤其是崔文芳老师在他们班实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现在的教学中已经谈不上是创新了,但她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却是与众不同的,也值得大家去借鉴,她上的是节语文精读课,在课堂中她让学生们默读,圈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进行小组学习,他们的小组不是前后桌所组成的组,而是自由搭配,有的在座位上,有的在过道间,有的在讲台上,教师在分组时也考虑到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让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让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行走在语文课改的路上

行走在语文课改的路上

所 共 知 的 素材 ,引用 一 些 给 人 以 新
意 的材料 , 让 人 有慧眼独具 之感
呢? 我 引导学生 从 以下 几 个方面来
构思 :
l 与 I用 所 熟 知 的 材 料 ,展 示 学
生 关 注 现 实 的 个 性 积 累 , 以 悟 “ ” 出
新 。 如 邓 小 平 一 生 为 党 为 人 民兢 兢
的 这 ” 一
问题 时 ,学 生 众 说 纷 纭 ,最

形成 两 大
阵营


方认 为是李广
自己没 有把 握 机 遇 ,与 匈奴 大 小 七
十余战均没 能抓 获单 于 , 以致 失
信 , 与 统 治 者 无 关 :另 一 方 则 据 理
力争 ,用 确 凿 的 事 实 证 明 是 由统 治
者 的薄情寡恩 、 排 挤压 抑 人 才造 成
《学 记 》 中 有 这 样 一
句话
善 “

学 者 , 师 逸 而 功 倍 , 又 从 而 庸 之 ;不
善 学 者 , 师勤 而 功 半 , 又 从 而 怨
之 。 此 ” 时 思 来 , 确 凿 之 至 0 刚 步 入
教坛
伴 , 着 朝 气 与 激 情
我一

度取
得 骄 人 的 成 绩 。 因 此 ,我 开 始 自 负 ,
4 .如 果 学 生 擅 长 想 象 ,也 可 以
写 成 有 关 花 的 “ 童 话 ” ,但 要 突 出一
定 的 主 题 ,从 而 异 中 求 新 。
5 如 . 果 学 生 擅 长 说 理 , 逻 辑 思
维 严 密 ,也 可 写 成 议 论 文 。
如 此 引 导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启 迪

行走在课改路上

行走在课改路上
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以课堂改革为主 阵地,积极探索和实践课改,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积极推 进实施“一三五”课堂教学策略。该策略改革了备课方式, 做到学、研、用一体化。教师备课采取电子备课加书面备课 的方式,将备课内容“问题化”。同时,围绕“一三五”课堂 教学特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打 造本色课堂。新课改的实施推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推进了学校内涵的整体发展。
59 教改前沿 JIAOGAIQIANY山东临沂第二十一中学(原临沂矿务局中学)始建于 1949 年 2 月,2004 年 10 月由临沂矿务局移交罗庄区,是一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职工 189 人,其中专任教师 172 人, 教学班 57 个,学生 3654 人。
为配合卓越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也为落实个性化作业 的改革,学校探索了“A-B- 菜单式”个性化作业。作业根 据学生的差异,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设计分层作业,
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针对平时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设计了《卓
越课堂教与学行为记录表》,实时记录有关的数据,然后对信 息和数据进行分析与思考,从中找出症结所在,并对教师的 教的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形成卓越高效课堂教 学策略。经过多次的循环观察以及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师和 学生的教与学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天道酬勤自觉甜”。自实施卓越课堂教学策略来,学 校师生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真正把握住了课 堂的精髓,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 生真正成了课堂主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踊跃参加课 堂活动,体验了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模 式”,思路明晰了,结构完整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 更具实效了。

行走在教育改革路上的教育局长——任永生

行走在教育改革路上的教育局长——任永生

行走在教育改革路上的教育局长——任永生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教师·上》2014年第12期任永生,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以下简称“南票区”)教育局局长,《中国教师报》课改顾问,“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全国十大课改领军人物”,他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行走在教育改革的路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和教育行动,引起了基础教育界和中国教育媒体的广泛关注。

一、他的教育情怀任永生局长给我们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一个热爱教育、敢于担当、勤于思考、善于行动的教育局长。

他喜欢教育,热爱教育,对教育有很深的情怀;他敢于挑战权威,挑战世俗,挑战传统,挑战自我,具有敢于担当的精神;他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善于用辩证法思考教育深层次问题,具有较强的理性思辨能力;他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他善于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是一个有思想、善行动的基层教育局长。

大学毕业后,他曾经当过四年教师,后来由于工作需要调到了机关工作,曾经做过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委(以下简称“区委”)宣传部理论干事,区委学习室主任,南票区暖池塘镇党委副书记,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委办公室主任,2008年至今任南票区教育局局长。

担任教育局长之后,他反复思考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在南票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何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二是如何找到破解教育诸多深层次问题的支点和杠杆。

通过反复研究和思考,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和破解基础教育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

课改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途径。

南票区是一个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地区,财政拮据,人们往往把本区财政说成是“吃饭”财政,因为除了开支和满足社会保障支出外,几乎没有钱去进行建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完成了辽宁省的“提高普九”和“双高普九”达标工作。

但是,南票教育的硬件水平和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对这样的经济条件,如何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南票教育人选择了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课改论文—— 听优质课,走课改路,助专业成长

课改论文—— 听优质课,走课改路,助专业成长

听优质课,走课改路,助专业成长今年6月初,区教研室组织全区数学老师一起观摩了由孙老师亲自执教的一堂数学课。

课上孙老师结合课改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我们展示了真正优质课的魅力。

课程中,孙老师的一些由课改而来的新的教学方法以及理念,给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听完课后,我觉得收获颇多,自己的专业知识增长不少,感觉自己有突然开窍的感觉。

通过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悟,来和大家分享:1、孙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理念深入我心通过认真听讲,孙老师这堂数学课的立足点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并且给学生乐趣无限的“数学环境”。

这是尊重学生的最好体现。

孙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但善于用各种鼓励的语言适时地表扬学生,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孙老师还不时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

上课时,有位女同学思维非常敏捷,又快又准确地解出了一道难题,并把她的思维过程清晰地给大家讲解。

孙老师迅速走到这位同学座位上,亲切地抚摸着女同学的头,和蔼地对他说:“你真是一个数学小天才”。

反观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对学生及时的鼓励,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水平,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点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提起十二分的注意。

2.孙老师教学设计灵活多变,不失严谨给我借鉴。

这节课设计的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发展,打破了固定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上学生学得活泼、主动。

孙老师打破了课时的限制,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处理教学结构,我认为这是一堂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好课!但是我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每节课的内容、任务、进程都具体以时间顺序来分解,有时怕完不成任务,学生在关键处及易混易错处发生分歧时,不敢花过多的时间让学生争辩交流,生怕“节外生枝”,过分讲究课堂教学环节的丝丝相扣,往往在一节课的各个阶段,按“套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走教案”就行了。

行走在课改纵深推进的路上——南昌市西湖区一次校长论坛实录

行走在课改纵深推进的路上——南昌市西湖区一次校长论坛实录
并 学 学 校 挖 掘 本 土 文 化 , 博 文 国 学 ” 基 调 . 如 红 们 欣 赏 教 师 的 真 才 实 学 , 追求 教 师 与 学 生 、 校 的共 以“ 为 诸
从 色 的 灯 笼 , 色 古 香 的木 柱 , 嵌 着 蕴 含 红旗 精 神 经 典 同 发 展 , 而 给 教 师 的 思想 和行 为 一 个 明 确 的导 向 。我 古 镶
师 在 学 校 的 “ 福 感 ” 是 身 为 校 长 教 育 的 理 性 和 管 理 足 于 教 师 的 教 学 实 际 , 小 问 题 人 手 , 小 见 大 , 细 幸 , 从 以 以
l 蛰 敝 帆 i 建
褚 志 远 ( 上 街 小 学 )建设必须关注 师生的生活 . 学 必
须 改 善 师 生 的 生 活 方 式 和 生 存 状 态 ,这 才 是 学 校文 化
建 设 的本 义 与 主 旨 。校 长 应 以 民 主 、 平 的 管 理 方 式 , 公 传 统 文 化 礼 仪 教 育 , 悟 中 国 五 千 年 文 化 。 移 默 化 地 组 织 和 引 导 教 师 进 行 研 究 性 学 习 、个 性 化 学 习 和创 造 感 潜 性 学 习 , 提 供 良好 环 境 和 有 力 支 撑 . 教 师 意 识 到 我 并 让 养 成 文 明 习惯
专业发展奠基础 《 《 《
万 长 明 ( 子 巷 小 学 ) 我 们 学 校 自2 世 纪 8 年 代 再 只 是 教 师 任 教 的 场 所 .更 应 是 教 师 成 长 的 一 个重 要 羊 : 0 0
以 来 , 直 在 着 力 打 造 “ 术 羊 小 ” 二 十余 年 磨 一 剑 . 舞 台 。面对 这 样 的 形 势 , 为校 长 该 为 教 师 搭 建 一 个 怎 一 艺 , 身

课改,我们永远走在路上(样例5)

课改,我们永远走在路上(样例5)

课改,我们永远走在路上(样例5)第一篇:课改,我们永远走在路上课改,我们永远走在路上——课堂教学改革阶段回顾与展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首先向大家汇报一下上周高效课堂教学比武的情况,上周全校共开设比武课31节,从整理到的资料看,邱主任和曹主任蹲点的英语组在季晓梅组长的得力组织下,人气最旺,共计听评课64人次,平均每人听课3次左右。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支撑金郊初中英语学科成为南通市基地建设学科的力量是什么:是优秀的团队,是敬业的精神,是奋进的意识,是合作的姿态,是坚韧的品质。

其次是顾校长蹲点的语文组,在朱燕清组长有效组织下,不完全统计也有人均1.5课,朱燕青组长一课没拉全听了。

难怪金郊语文学科人才济济,名师层出不穷。

其次,感谢大家愿意和我一起分享一周以来听评课的快乐与激情,共同承受课堂教学改革初期的迷惘与阵痛,一道惊诧于教学艺术、教学规律的迷幻与深邃。

我学的是政教专业,以前任教的是语文学科,其它学科最高不过高中学力,听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老外”,正因为如此,每每,我总是怀揣一颗虔诚的心,以近乎敬畏的姿态欣赏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或举止挥洒自如、或思维缜密清晰;或纵横捭阖,或细致入微、或风趣幽默;慢条斯理而发人深思者有之,激情四射而文思泉涌者有之。

我坚信:每一位教师的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不可替代性,所以每位上课的老师首先都得自信,这堂课你是无法替代的。

他无法取代你,当然你也无法取代他,适合你的不一定适合他,适合他的也不一定适合你。

如果别人给了你一份导学案,如果别人给你提几点建议,你没有个性化的思考,不内化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中去,你就不会上出理想的课,更有甚者,邯郸学步,就不会上课了。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高效课堂的最佳境界就是找到适合自己思维方式,适合课堂生成、适合本班学生甚至最大限度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的教学方法,适合的永远才是最好的。

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导学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课堂千遍一律,就是让教师千人一面,最后把教学弄得千疮百孔,以至于千人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

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

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
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

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

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

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

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

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

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

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

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

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
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

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

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

"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

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

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

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

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

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课改无论怎样改;其目的其宗旨都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外在形式再美;其内涵不精;目的不正;品质不高;可行性不强;都称不上是优秀的完美的课堂;我们要坚守老祖
宗撇下的真善美;自信;善良,助人快乐;坚守自己的底线;抵御外界的侵蚀;不被形式所迷惑;不被外界所牵引;只要不迷茫;只要不盲从;只要不徬徨;就一定能嗅到课改的气息;同课改共欢喜同新生事物共舞。

课堂一般我们分为:负效课堂,无效课堂,低效课堂,高效课堂。

所谓负效课堂,我想打个比方,就像农民打除草剂,累了一天,结果草没打死,庄稼打死了,这就是负效课堂,。

若草没被打死,庄稼也没受损,这就叫无效课堂,若小草打死了,大草没死,这就叫低效课堂,若大小草都死了,这才叫高效课堂,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我们一节节在忙碌,汗流浃背,学生一节节在下面,昏昏欲睡,这就是无效课堂或低效课堂,我们当前最应该想的就是如何提高效率,怎样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专家在思考,校长在思考,一线教师在思考,我们都在寻求办法,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思考,不断交流,我们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创建高效课堂,我想绝不是标新立异,搞搞花样那样简单,也不是砸了讲台安了黑板那样简单,更不是分了小组,自由讨论那样大放手,高效课堂的魅力和内涵应该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我们一定要学到他的精髓,学到他的实质,用心去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断创新好的评价方式,表扬要有针对性,阶段性,及时性,要相信学生,记着:我们想要什么就评什么,我们缺什么就评什么,我们评什么就会有
什么,孩子的可塑性很强,被倾听的欲望也很强,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把他们当自己的朋友,平等,和善,友好,宽容,有人说:你能走多远,就看你和谁在一起,你能多优秀,就看你由谁指点,你能多成功,就看你有谁相助,其实学生也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带路人,这是有关良心、道德、责任的问题,万不能儿戏。

专家告诉我们:天堂很美,但通往天堂的路必须我们自己去寻找,这样在我们到达圣地时我们才会感到幸福、充实、自信、快乐,别期望他们连路也给我们指了,自己的路一定要自己去摸索着走,你才是自己生命的主角,来吧,别再犹豫,让我们在深水中相遇!
人活着要有目标;就像一膄没有航向的船;来自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不要再给自己取名“亚历三大”(压力山大)要给自己取名“快乐无比”工作要把它当成快乐;你就愿工作;把它当成负担;;当成任务;不是你再工作而是你被工作;被学习;被上课;所以你痛苦而抱怨的活着;一日日;一月月;终究无过却有很多抱怨的生活氛围中一天天心死去;人老去;人生何其不幸啊!
通许县厉庄乡第一初级中学
张亚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