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2(人民版必修1)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一·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三、抗日战争
编号; 07 编写人:张国庆审定人:孙怀东
【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求】
1.列举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对中国军民犯下的罪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国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等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4.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体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浴血奋战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考试说明】
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
2南京大屠杀;
3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5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
6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考点解读】
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
⑴九一八事变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1931年,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政府乘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之机,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侵占整个东北。
⑵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即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之后,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 3个月内灭亡中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本课,主要把握日军侵华的基本史实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概况,从中认识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以及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侵华日军的罪行力”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几方面来展示伟大的抗日战争,脉络清晰、因果联系密切。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光辉篇章,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乃至世界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时已涉及,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学习起来并不十分困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梳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建议
1.教法:情景问题教学法。通过创设新情景、设置新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落实相关内容。
2.学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思考探究、讨论,形成答案,展现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2.知道正面战场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
与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和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
3.了解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4.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取胜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习惯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定性,不像自然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可历史不能重演。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简单的枯燥无味的说教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何况都要应试。所以以题引点,利用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形象等直观的素材,充分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生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力图展现历史、升华历史,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感、有所用。
教学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16课内容,由三个课题(难忘九一八、“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组成,课文合起来共有八个子目构成。一是“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8日爆发东三省沦为敌手,局部抗战开始;二是“西安事变”即1936年12月逼蒋抗日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三是“血染卢沟桥”1937年7月7日全国性抗战爆发;四是“南京大屠杀”诉说着日本暴行;五是“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六是“百团大战”是抗战中最大规模的战役;七是“中共七大”为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八“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百年耻辱。
本单元内容复杂,记述了开始到胜利的14年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通过教学设计,优化了课堂结构,是线索更加清晰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2.3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讲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民族精神的弘扬》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伟大的抗日战争—民族精神的弘扬》。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选题立意
抗日战争不仅是自晚清以来中华民族对外抗争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更是一段深深印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国家记忆。这段国家记忆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血性、忠诚、担当、团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等品格,是当今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铸造强国强军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内核。为此本课立意为:与国家记忆对话,向民族精神致敬——充分再现抗战民族精神的闪耀和伟大及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
二、课程内容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2003版课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017版课标:了解日军暴行和掌握国共双方抗战的基本史实,领悟抗战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及对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同2003年版课程内容标准相比,2017年版突出了抗战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及对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2、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上包括日军暴行和抗战由局部发展到全面抗战直至取得胜利,但教材内容庞杂,史料陈旧缺乏新颖性和时代感,难以激起学生兴趣和共鸣。为此,我用“民族精神”这根红线对教材内外的史实进行整合以及多类型史料共
同使用。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学科基础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但现阶段普遍缺乏提取隐性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理性思考。
级高中历史 2.3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级高中历史 2.3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其危害: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2、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3、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极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本课内容从纵向看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两条线索的内容。学习时要将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两条线索中所涉及的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过程中,注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慎重思考他人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多样教学手段、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及时、客观、激励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3、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讨论等解决相关问题;运用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直观感受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以史为鉴,加深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二、重点
日军侵华的罪行及危害,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结果(理解其重要性);
(完整版)《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完整版)《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魏红波“当过去不再昭示未来时,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如何体现历史的社会价值,如何铺设历史与现实对话的通途,这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关注现实、展望未来,我们对学生不能只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与其说是要教给学生知识,不如说是给学生设计了一种情境,为他们找到一条由历史切近现实进而思考未来的小径。b5E2RGbCAP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社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6课“抗日战争”的研究课。抗日战争是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体现.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p1EanqFDPw
【学生分析】我所教授的是吉林四中实验班高一学生.学生特点是基础好,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DXDiTa9E3d
【教学环境】普通教室,有投影仪、音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日军侵华暴行和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对日军反人类兽性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中国强大后,应不应该用日本人曾经对待中国人的方式以牙还牙”问题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历史与现实的衔接能力;RTCrpUDGiT
③通过对近代前几次反侵略战争与抗日战争结果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其自学、合作学习的能力;
⑤通过课堂上同学间的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其参与意识和自我展示能力。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2. 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战略;
3. 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因素;
2. 探讨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量,例如:“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吗?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伟大的抗日战争。”
2. 学习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0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片展示,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情况。同时,教师可以提
出问题,引导学生思量,例如:“为什么日本要侵略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有哪些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 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战略(30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和战略。教师可以使用教材中的案例进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抗日战争的主要事件有哪些?中国人民是如何组织反抗的?日本军队又是如何进攻的?”
4. 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30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量并提出问题,例如:“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有什么意义?对世界有什么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设计策略
突出三个结合: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
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核心:学生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增进正义感和智慧,学以致用。
二、内容分析
本专题介绍从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发动并逐步扩大罪恶的侵华战争和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直至取胜的主要史实。揭露了日军的滔天暴行,展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反侵略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地位。这些内容在多个维度上蕴涵了丰富而重大的历史学习价值。在贯穿百年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一专题中,抗日战争是中国从衰败走向独立振兴的一个伟大转折,是整个专题的“亮点”和“戏玉”,而对于新高中历史课程而言,抗日战争专题也是学生启迪智慧、升华爱国情感和人生观的重要资源。
重点:引领学生以史为鉴并具备面向现实与未来的可持续素质。(含侵华日军主要暴行、国共合作抗战的形成与作用、抗战胜利原因的综合分析等)难点:学生在新情景中运用合理方法探究解决若干新问题(见后)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二时的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中对抗战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偶然接触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但还需发展强烈的情感
价值取向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有学习兴趣但需要有针对其个性的教学。多数学生不能将这段历史的学习与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现实问题有效地联系起来。
四、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
(1)日军发动和扩大侵华战争的方针和重要步骤:
“东方会议”、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2)日军的滔天罪行:
最新-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精品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说教材:
此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是高一历史(人民版)上册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部分内容。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百年时间内,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中国主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抗战开始时间的问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抗战阶段: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显示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三、抗战特点:中国抗战的最大特点是“全”。全体现在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种作战方式各种正义力量的支持。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如何体现。其次是一场持久战;最后是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抗战的伟大体现:从抗战的历史意义分析出,国内意义:中国的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意义有: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五大国,并担任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方案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配合、协作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发起局部反攻
3、中共七大
4、抗战的胜利
5、抗日胜利的原因
6、抗战胜利的意义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基本满意,把学生应该掌握的概念、内容都基本上交代清楚了,大体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但是教学方法仍是略显单一。最让我满意的地方是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的趣味。不足时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还不是很全面,需要引导他们,但气氛很活跃,学生们都在积极地参与问题的讨论。在章节检测时,抗日战争这一课正答率很高。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达到了我的要求。但是我觉得自己在介绍战役的时候略显枯燥。把战役讲活需要深厚的史学功底,生动的语言,日后还需更加的努力。当时的听课教师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如对抗战的史实进行更详实的补充。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
1、上课是否遵守纪律
2、教师的提问是否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3、课堂练习是否完全掌握
4、已经完全能背诵的知识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七、教学板书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案:第7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1导学案(人民版)编号:编写人:审
核人:使用时间:
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
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了解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难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读课程标准,带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课文,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3、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
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课前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何谓正面战场、敌后战场?
3、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二、知识梳理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侵华过程:
①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②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侵华;③1937年 8月13日,“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④1937年12月,占领南京;
⑤1938年5月占领徐州,10月广州、武汉失守,使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2、侵华原因:
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蓄谋已久)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缓和阶级矛盾(转嫁危机)
③中国国内国民党围剿红军,为日本提供了机会(乘虚而入)
3、侵华的暴行
⑴“南京大屠杀”⑵细菌战和毒气战⑶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
4、日军的殖民统治
⑴目的:为巩固和扩大占领区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背景分析
(一)课改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便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也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同时,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二)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在这一背景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更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也能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勿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自强自立,才不会受人欺负。
(三)教学主题
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实例
(一)情景引入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我国中小学历史教材中的一篇重要内容,该教材主要环绕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展开,其中《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其中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解释抗日战争的意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深刻体味到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解释抗日战争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抗日战争期间的惨烈场景,引起
学生的兴趣和思量,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探索欲望。
2. 呈现(10分钟)
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图片、文献等材料,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
结果。重点讲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难点斗争以及最终的胜利。
3. 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思量抗日战争
对中国人民和世界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拓展(15分钟)
通过展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和模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可以通过课堂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细节。
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中历史《2.3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人民版必修1
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中历史《2.3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
民版必修1
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
导入新课:
(由谜语故事导入)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有记者问这次抗战胜利的原因。官员灵机一动答道:就以抗战胜利的原因为题,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请大家猜一猜。有人猜应该是屈原(屈从于美国的原子弹),官员笑而不答;有人猜应该是苏武(因苏军出兵中国东北,碍于苏联武力的原因),官员依旧笑而不答。那么谜底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导入新课:欲知答案,请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打出幻灯片)讲授新课: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历史背景
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出:根本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直接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利时机: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
师:这里有个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FLASH短片,请大家共同欣赏。(链接到《抗日三字歌》)2、日本侵华进程
师:看了短片,我们知道在古代史上,中日两国邻邦有好,互相促进,然而到了近代,日本成为侵略中国的一支主要力量,现在请同学们简单阐述日本侵华的进程。面对日本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争呢?
生:(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并打出幻灯片:1874年,日本侵略了我国台湾;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通过日俄战争,日本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在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2年3月,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制造了“华北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打出下一张幻灯片)
最新-高中历史《抗日战争》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精品
抗日战争
一、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的第2课。它主要讲述了从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发动并逐步扩大罪恶的侵华战争和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直至取胜的主要史实。揭露了日军的滔天暴行,展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反侵略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地位。这些内容在多个维度上蕴涵了丰富而重大的历史学习价值。
在贯穿百年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一专题中,抗日战争是中国从衰败走向独立振兴的一个伟大转折,而对于新高中历史课程而言,抗日战争也是启迪学生智慧、升华爱国情感和人生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再加上平时观看过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已对抗日战争有了简单的了解,但还需发展强烈的情感价值取向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标精神,注重课前与课堂的师生互动活动,突出三结合: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
①日军发动和扩大侵华战争的重要步骤:“九一八”事迹、“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
②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以及国外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
关大捷、敌后根据地、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③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与生化
战、“三光政策”。
2、理解。
①说明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与作用。
②认识中共全面抗战路线。
③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的成因。
④概述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版)教学设计
邯郸四中张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初中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等,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和许多大屠杀惨案。
2了解和掌握中国军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面前奋起还击,并逐步团结起来,建立起坚固而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浴血奋战,直到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的事实。
3通过引分析日本大规模侵华的原因,列举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使分析问题和总结概括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4从多种渠道搜集资料,讨论: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什么只能是持久战?抗战中哪种力量为主导,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为什么?使思辨能力有所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
1要求首先阅读本节的大标题和三个子标题,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过程和方法。
2从《侵华日军的罪行》一目中列举最能反映日本帝国主义残暴本质的事实,培养论从史出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侵华日军罪行史实的掌握,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立场,共同警惕日本今天新的军国主义企图重新抬头的危险。
2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时已涉及,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学习起来并不十分困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梳理,同时注意应到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其历史。
三教学重点:
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事变,在侵华战争中的罪行;中华民族的全民抗战过程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和各自的积极作用的正确理解。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知识结构: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日本侵华的原因
日本侵华的步骤
日本侵华的暴行
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胜利的原因
胜利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近期的钓鱼岛事件何以引发社会热议?(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涉及到了中日关系——从地理上说,日本是离中国最近的邻邦之一,“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然而,在很多中国人心里,日本却是地球上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它是近代对中国最为凶狠的一个国家。表现之一,就是三十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
我们倡导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然而钓鱼岛事件表明,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的警惕。
日本政府美化侵华,歪曲历史,拒不承认侵华历史,诸如:对华战争是为了帮助中国,是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是友邦;日本爱好和平,是中国先挑衅,日本才被迫应战,对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损失那也是中国咎由自取;日本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强于中国,如果是蓄谋已久,凭借日本的实力又怎么会败给中国呢?所以,中国在说谎!。。。。。。
我们怎样辩驳日本的谎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七十年前的这场民族战争,用历史的真相揭露日本的罪行!
新课学习:
首先引导学生浏览“课前提示”及课文子目,要求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然后用多媒体展示:
日军侵华、中国军民抗日的两方面内容及相关的两个阶段
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抗战
193119371945年
局部侵华全面侵华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及插图:
1、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2、日军军事侵略的进程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日军在中国沦陷区是如何进行殖民统治的?
4、你认为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罪行?
使用多媒体展示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视频音像资料,增强感性认识,并发学生的兴趣。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原因:
①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蓄谋已久)。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根本原因);
②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直接原因);
③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提供了可乘之机;
④西方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2 、进程:
①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②1935年,日本为分离和蚕食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
③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④1937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11月攻陷上海,12月占领南京;
⑤1937年,占领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
⑥1938年,进犯徐州。10月,广州、武汉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大片领土。
启发学生,日军长驱直入的原因?
结论:⑴主要是日本蓄谋已久;⑵敌强我弱;
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攘外必先安内”、片面抗战路线的结果;(4)英美等国的绥靖政策。
3、殖民统治:
①政治上,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疯狂迫害占领区人民;
②经济上,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掠夺劳动力。
③思想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4、罪行:
教师进行分类归纳,并投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具体有:军事侵略与占领;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
活人试验并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对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1931-1937)的内容。
解释概念:(1)关内关外:通常所说的关内,关外的“关”指的是山海关,关外指的基本是现在的东北三省;关内就是相对关外来说,山海关以南都叫关外,明末,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也是指的山海关。
(2)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日的内容。它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军民自发起来,维护国家主权,抵抗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它包括前方中国军民抗日和后方人民救亡两方面内容。
学生预读课文并思考:
1、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
2、全国人民如何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3、抗日救亡运动有何特点?影响?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