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来历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节日的国家,每一种节日都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和来历吧!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时刻。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中国人民欢庆新年的日子。
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团圆、祭祖、贴春联、贴窗花、放鞭炮等。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
每年的农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的日期。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主要是用来祭奠先人和扫墓。
同时,也是春耕和播种的重要时刻。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
节日的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又称为“五月节”。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其中最重要的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等。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的日期。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主要是用来赏月、祭月和团圆。
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赏月、吃月饼和猜灯谜等。
以上就是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和来历,这些节日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8个传统节日的来历简单
8个传统节日的来历简单1. 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情怀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据说汉武帝时,南方地区盛行放天灯的传统,后来这个习俗传到了北方,逐渐演变成为如今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赏花灯、猜灯谜和吃汤圆。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时间在农历清明节前后十五天内,通常是4月4日或5日。
清明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周朝的春祭,人们在这一天会清理祖先的墓地,扫墓祭拜,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在清明节期间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如踏青、插柳、荡秋千等。
3. 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龙舟节。
端午节的来历与屈原有关。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他因为忠于国家,被贵族排挤,最终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会划龙舟、吃粽子和挂艾草。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一大特色活动,各地会举行精彩的龙舟赛事。
4. 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月饼节。
中秋节的来历与仙女嫦娥有关。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炎热难耐,后来神射手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挽救了人们的生命,得到了人民的爱戴。
但是后羿因为嫉妒而成了坏人,最终被放逐到了月亮上。
为了纪念后羿和仙女嫦娥,人们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以表达对家人团聚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5. 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新年。
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年夜祭,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祖先,并举行丰盛的年夜饭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龙舞狮等,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6. 元旦节元旦节是每年的1月1日,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庆祝的节日之一。
元旦节的来历与公历的设立有关。
公历是由于格里历和儒略历的改革而产生的,它的基准时间点就是1月1日。
元旦节是一个庆祝新的一年到来的节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焰火表演、倒计时等。
7. 儿童节儿童节是每年的6月1日,是专门为了庆祝和关爱儿童而设立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的介绍和来历: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庆祝新
年的节日。
据说春节最早是源于汉朝的“岁首”,古代人们用它来庆
祝一年之始并祈求丰收和平安。
春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持续15天,期间人们会贴春联、发红包、吃年夜饭等,还有舞龙、舞
狮等传统表演。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踏青祭祖节日,每年在二十四
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清明”当天举行,通常在4月5日左右。
清明
节是人们祭扫先人墓地,扫墓除草、献花祭奠的日子。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传说屈原是中国历史
上一位爱国诗人,他投河自尽以示抗议。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吃粽子,划龙舟,还有挂菖蒲、插艾叶等传统风俗。
端午节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即公元420年至589年。
4.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半秋”、“仲秋节”等,
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阴历)庆祝,通常
在公历九月中旬左右。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家庭团聚,还有赏月、吃
月饼等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起源很早,相传在秦汉时期之前,人们就
已开始庆祝中秋节。
以上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部分介绍和来历。
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
春节:俗称“过年”。
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
早上吃饺子,中午摆家宴,晚上吃甜食。
一天中不许斗嘴,不得摔碎碗盘,摔碎了,要马上说“岁岁平安。
”以兆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邻人见面,互说吉利话。
晚辈向长辈磕头问候,长辈为孩子发压岁钱。
初二到初五,出嫁女子要娘家“拜年”。
携带礼馍、礼条(带肋骨的猪肉)、四种鲜青菜(寓四季长亲)。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
正月十五晚上观灯,十五、十六两天有各项民间娱乐活动。
家中用白面蒸出形似长虫、刺猬、口袋和枣山等大型蒸馍,象征来年好收成。
二月二:又称龙抬头。
民间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禁忌,因此人们多等这一天剃头,以取吉利。
家家摊煎饼,爆玉米花,炒大豆。
清明节:为群众性的祭扫祖坟的活动。
在坟头烧纸,挂白纸条,以招幡扬魂。
端午节:俗称五月端午。
家家门头插艾草,儿童戴香囊,脖子、手脖、脚脖系五彩线。
日出前取河水洗脸,吃粽子。
中元节:俗称鬼节,在七月十五,炸油馍,上坟祭祖。
中秋节:即八月十五。
节前带月饼、水果走新串友。
晚上,全家团圆拜月。
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
十月一:俗称鬼节。
上坟,为坟墓添土。
户户吃油馍。
俗语说“十月一儿,油唧唧儿。
”冬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
从冬至起开始数九。
家家户户吃饺子,俗曰: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
腊八节:俗称腊八儿。
民间有“吃罢腊八饭,开始把年办”的俗语。
腊八粥象征五谷丰登,还有人在树上涂腊八粥,并祈祷说: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祭灶: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摆设灶糖,送老灶爷上天,并让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以求来年合家平安。
正月初一早上请回灶爷,“腊月二十三日去,新春初一五更来。
”除夕:全家团聚守岁,又称“熬福”,睡得越晚,来年越有福。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来厉、习俗
习俗: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猜灯谜等
象征意义:团圆、和谐、美满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
由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习俗:乞巧、拜月、吃巧果、 放孔明灯等
现代意义:象征爱情、浪漫、 团圆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由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九月初九是阳气最盛的一天,因此定为重阳节
习俗: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的起源: 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习俗:吃 粽子、赛龙舟、挂 艾草、喝雄黄酒等
端午节的意义:传 承民族文化,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
中秋节来历
起源:中秋节起 源于古代的秋收 祭祀活动
传说: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等传说 丰富了中秋节的 文化内涵
习俗:赏月、吃 月饼、提灯笼等 习俗逐渐成为中 秋节的标志性活 动
重阳节来历
习俗: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 重阳糕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节日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寓意:寓意长寿、健康、吉祥
第四章
传统节日的习俗
春节习俗
贴春联: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放鞭炮:驱邪避害,祈求平安 拜年:亲朋好友相互祝福,表达敬意 吃元宵:象征团圆,寓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清明节习俗
穿针乞巧:女子在七夕之夜穿针引 线,祈求心灵手巧
七夕节习俗
吃巧果:七夕节特有的食品,寓意 幸福、美满
添加标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拜月祈福:在月光下祈祷,祈求爱 情、家庭幸福
放河灯:在河流中放灯,祈求平安、 顺利
重阳节习俗
登高:寓意步步高升,祈求好运 赏菊:欣赏菊花的美丽,寓意长寿 饮菊花酒:寓意健康长寿 吃重阳糕:寓意步步高升,祈求好运
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
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被人们确定并传承至今的传统节日共有十一个。
现按时间的先后归结介绍如下: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
人们观灯、猜谜、踩高跷、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
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史称汉文帝。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命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把“太一神”的祭祀活动也安排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成为灯节,始于东汉明帝,盛于唐代。
唐代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即写出了元宵张灯结彩,万人出游的热闹景象。
二、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这天起,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被称“春龙节”,有称“龙抬头节”。
每当春龙节到来,早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传统节日来历简短
传统节日来历简短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来历和意义,下面将为您简要介绍几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迎接新年的开始。
春节起源于古代年俗祭祀活动,而后演变成如今的热闹喜庆的节日。
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只凶恶的叫“年”的怪兽,每逢除夕夜便出来吃人。
后来人们发现“年”怪兽害怕红色和喧哗声,于是每年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来驱赶“年”怪兽。
从此以后,这个习俗便一直延续至今。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互赠红包、祝福,共度团圆的幸福时光。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的重要时刻。
传统上,清明节是在农历的清明日(公历4月4日前后),也是春季气候转暖,万物复苏的时候,人们也以此时节到墓地祭拜先祖和祖先。
这一节日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时期,帝王们为了纪念先祖,规定每年清明节要到陵墓上祭拜,同时还会举行一些祭祀、扫墓等仪式。
到了宋朝,清明节逐渐成为了民间的普遍风俗和习俗,人们除了祭拜祖先外,还会在户外郊游、野餐、踏青,感受春天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中国的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活动。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受到政治阴谋的迫害,最终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当地百姓得知后非常悲痛,纷纷划龙舟寻找屈原的遗体并扔米入江以防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咬食。
此后,端午节便成为了纪念屈原并预防瘟疫的传统活动。
如今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以此来祭奠屈原和驱散病魔。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是在农历八月十五,人们在这一天庆祝丰收,也祈福家庭团圆和幸福。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月玩赏活动,由于这个节日的时间正好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月亮也是一年中最圆的时候,人们便把这个日子称为中秋节并赏月。
中秋节也有许多有趣的传说,例如嫦娥奔月和吴刚砍桂等,这些传说让中秋节更加神秘和浪漫。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及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及习俗1.春节起源: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年祭,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庆祝丰收和富裕。
俗:大扫除:家庭进行彻底清洁以驱走旧年的厄运。
贴春联:在门上贴春联以祈求好运和福气。
吃年夜饭:全家团聚共进丰盛的晚餐,象征团圆和幸福。
红包: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以祝福他们长大健康、平安。
放鞭炮:传统上用鞭炮驱赶邪灵和疾病,同时也表示___和庆祝。
2.中秋节起源: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亮崇拜和丰收感恩活动。
古人认为这一天的月亮最圆最亮。
俗:___:家人一起赏月,象征团圆和幸福。
吃月饼:家人共同分享月饼,象征团聚和团结。
赠送礼品:亲朋好友相互赠送礼品,表达情谊和祝福。
点灯笼:家门口挂灯笼,象征光明和繁荣。
玩花灯:赏花灯和猜灯谜,增加节日的乐趣和欢乐。
3.清明节起源: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起源于古代祭祖和扫墓的活动。
俗:扫墓:家人前往祖坟扫墓,祭拜和纪念逝去的亲人。
插柳枝:用柳枝装饰祖墓,表示哀思和祝福。
祭祖:烧纸钱、烧香,并向祖先祈求平安和福气。
踏青:在清明节郊外游玩和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
玩风筝:放风筝以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4.端午节起源: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秦国的诗人___,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节日。
俗:___: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象征着英勇和团队合作。
包粽子:家人一起包粽子,象征团圆和祝福。
食粽子:食用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俗,代表着辟邪和驱瘟。
悬挂艾草和艾叶:悬挂艾草和艾叶以驱赶邪恶和疾病。
赏雄黄酒:在端午节喝雄黄酒以驱邪和祈福。
以上是中国传统节日起源及习俗的简要介绍。
这些节日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传承,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意义和仪式。
参与其中,不仅可以体验中国的文化,还能感受到家人团聚和幸福的氛围。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风俗、诗句
xx 传统节日来历、故事、诗句、风俗活动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XX)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XX,云有痴呆XX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 “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诗句:XX《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8个传统节日的来历简单
传统节日是每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人们通过庆祝特定的节日来表达敬神、敬祖、祈求丰收、祈福等情感的一种举办形式。
传统节日是人们代代相传的、历史悠久的,这些节日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演进和民众生活的变迁。
下面是关于中国的八个传统节日的来历简介。
1. 春节: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年祭活动,是为了祈求来年农作物的丰收,庆祝新春的到来。
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祀春神活动。
据说,在远古时代,兽类的神龙每年都会在腊月初一散布瘟疫,为了驱赶神龙,人们开始舞龙、放炮、燃放鞭炮,这便成为了春节时的一种传统习俗。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是为了纪念并祭奠已故亲人的节日。
据记载,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是皇帝为了祭祀自己的亲属而设立的。
后来,这个节日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了全民共同隆重纪念的节日。
3.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午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据民间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相传,在春秋时期,屈原因忧国忧民,被贪官污吏陷害,最终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在每年的端午节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他的壮烈牺牲。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月夕、月圆节。
据传,中秋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中秋节是为了纪念中秋时的圆月,古人认为这是团圆的象征,所以这个节日饱含了乡愁、思念和家庭团聚的情感。
节日里,人们会欣赏月亮、吃月饼、赏月等,同时也是祈愿丰收和团结的重要方式。
5.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和登高游玩的节日,又称为老年节、踏秋节。
据说,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重阳节有两个起源说法,一说是为了庆祝重阳日,也叫九九重阳,二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此节日里,人们会提前登高寻景,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6. 小年:小年是中国农历除夕前一天的节日,也是农历年的前夕。
从日字上看,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逐渐到来。
中国八个传统节日的由来
(一)中秋节相传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象征着阖家团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全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赏月,是中秋节扎根在中国人心底最重要的意义。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中秋”,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之前天上同时有10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
大英雄后羿射下了天上的9个太阳,才使得民间天下太平。
后来,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来了可以成仙得道的灵药,便把它交于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保管。
谁料此事却被坏人得知。
有一天,后羿外出打猎,只留嫦娥一人在家。
坏人趁机逼迫嫦娥交出不老灵药嫦娥自知自己不是坏人的对手,情急之下便一口吞下灵药,从此便成了仙子,居住在月亮中的广寒宫内。
后羿回到家后悲痛欲绝,但却无能为力。
后来,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每年月圆之夜,后羿就便下人摆设香案,遥祭在月宫中的妻子。
后来,人们听闻嫦娥成仙了,也纷纷在月圆之日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仙子祈求平安吉祥。
从此,中秋节拜月便成了一种习俗。
(二)重阳节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一日,又称为“重九”。
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才被立为老人节。
关于重阳节,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很久以前,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很伤心,所以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拜那位长老为师学习仙法。
学满回家时恰好是九月初九。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凭借着高超的技能,恒景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三)春节春节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俗称过年,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
过年的习俗,起源是一只叫“年”的怪兽。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或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或来历一、引言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这些节日往往有着传说或来历,这些传说和来历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故事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传说和来历,带您了解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
二、春节的传说1.年的传说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
关于春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其中最有名的是“年”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只名叫“年”的凶猛野兽,它会在农历正月到处捣乱,吃掉人们的农作物和牲畜。
人们为了躲避“年”的袭击,就在除夕夜贴门神、点灯笼、放鞭炮,以求驱走“年”的恶势力。
据说,“年”怕红色,怕火光和响声,所以人们过春节时总是用红色的对联、装饰品等来驱赶“年”的追随。
2.祭灶的传说春节期间,人们还会祭灶。
相传古时有一位名叫祝融的火神,他每年农历正月初二离开人间,去仙界向王母娘娘禀告人间的情况。
为了感谢祝融火神的保佑,人们常常在小屏风上贴上祝融神贴画,并在祭灶时燃烧香纸、烛灯以供奉祝融火神。
三、中秋节的传说1.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传说中,古代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出来照耀大地,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大地被晒得一片焦黄。
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带着弓箭来到天上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世界。
王母娘娘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不死不老的灵药。
后羿带回家后,嫦娥无意间吞下了灵药,她飞升到了月亮上。
2.吴刚和玉兔的传说与嫦娥奔月的传说类似,还有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传说中,有一个名叫吴刚的人,他喜欢偷窥仙人仙女们。
一天,他偷偷地登上了月亮,却被仙人发现了。
仙人为了惩罚他,将他变成了一棵树,永远生长在月亮上。
而在月亮上,吴刚与玉兔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四、元宵节的传说1.汉明帝和灯谜的传说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节日的起源及传说与汉明帝息息相关。
相传汉明帝居住在长安城时,为了纪念自己的皇后,下令在宫廷和百姓家中放上灯笼,还专门将灯笼的材料改成丝绸,让人们摇动灯笼时,出现美丽的光影效果。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或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或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或来历数不胜数,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例子:
1. 春节:相传在古代,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每逢除夕夜出现,吞噬村庄的人畜。
后来人们发现年怪兽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就在除夕夜放鞭炮、贴春联和挂红灯笼,以驱赶年怪兽。
从此,除夕夜成为了庆祝新年的传统节日。
2. 端午节:相传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谗言被贬到汨罗江,感到绝望之际,便投江自尽。
当地百姓为了救屈原,纷纷划船在江上打鼓、敲锣,吸引鱼虾来吃,以免屈原的身体被它们吃掉。
同时,也投放粽子配以艾草,以示哀思。
后来,这一传统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节。
3. 中秋节:相传古代有一个名叫嫦娥的美丽女子,因为误食了仙丹,便飞上月球,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
嫦娥常常怀念自己的丈夫和人间的亲人,于是就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借助月光降临人间,与亲人相聚。
人们为了迎接嫦娥,一般会在庭院或者阳台上摆放月饼和柚子,同时还会赏月、赏桂花等等。
这些传说或来历虽然历史悠久,但至今仍深植于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 -。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和来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来历。
1. 春节:又称“年节”、“正月节”、“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年兽的习俗,后来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庆祝新年的节日。
2.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年”、“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代时期,是为了祭祀神灵而设立的节日。
后来,人们在这个节日里点灯猜谜、吃元宵、舞龙灯等活动,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3.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扫墓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清明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是为了纪念先祖而设立的。
现在,人们在清明节里会扫墓祭拜、悬挂纸钱、烧香献花等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怀念之情。
4.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端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比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敬重和怀念之情。
5. 中秋节:又称“月节”、“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是为了祭祀月神而设立的。
现在,人们在中秋节里会赏月、吃月饼、赠送礼品等活动,
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以上就是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和来历。
这些节日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瑰宝。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中国传统节日来历、故事、诗句、风俗活动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XXX《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XXX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XXX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春节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
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
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龙抬头节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
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
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
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
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
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
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
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七夕情人节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鬼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
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
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
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
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重阳节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
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
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
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
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
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
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腊八节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小年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三年级查字典比赛试题班级_____姓名____得分____一、填空。
20分1、“沉”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再查音节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再查__画。
2、“熟”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再查音节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再查__画。
3、“逸”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再查音节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再查__画。
4、“禽”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再查音节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再查__画。
5、当不知道一个字的读音,也分不清它的部首的时候,可以用______方法查。
如用这种方法查字,“考”字该查___画。
“夷”字该查___画。
“卑”字该查_____画。
二、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应怎样解释?请从各个字的解释条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括号内。
24分1、异a 有分别,不相同;b 奇异,特别;c 惊奇,奇怪;d 另外,别的; e分开奇花异草()异口同声()诧异()异乡()2、绝a 断绝。
b完全没有了,穷尽。
C 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d 独一无二的,没有有能赶上的。
e绝对。
f绝句。
斩尽杀绝()络绎不绝()绝处逢生()绝大多数()3、尽a 达到极端。
b 全部用出。
c用力完成。
d全,所有的。
e 完。
竭尽全力()山穷水尽()无穷无尽()尽量帮助()4、望a向远处看。
b探望。
c盼望,希望。
d名望。
e对着,朝着。
一望无际()喜出望外()德高望重()看望病人()三、按要求填表。
40分带点的字音序部首查字字典中的解释应取哪种解释任.重道远 1、任用2、担任3、承担惊恐 1、由于突然来的刺激而紧张2、惊动3、骡马因害怕而不受控制四散逃跑 1、没有约束,松开,分散2、零碎的3、约束暴风骤雨1、快走2、急速3、突然拔地而起 1、吸出2、挑选3、向高拔饱览 1、饱满2、足足的3、满足4、充分心惊胆寒1、冷 2、害怕 3、穷困击溃 1、冲破 2、责备 3、很,非常摇摇欲坠 1、落2、往下垂3、垂在下面的东西陈列 1、安放摆设2、叙说3、时间久四、给句子中的“通”字选择解释条。
(用字母表示)4分“通”字的解释有:a没有堵塞,可以通过;b有路达到;c传达,使知道;d通顺;e普通;f用工具戳,使不堵塞。
1、草原一碧千里,四通八达,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2、这篇文章怎么写得一点也不通?()3、听说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有人通知李大钊离开北京,他却表示不能轻易走掉,要与敌人斗争到底!()4、詹天佑只用了原定工期的一半,就把隧道打通了。
()五、选择题。
12分1、下列每组三个汉字,查字典是音序相同的一组是();部首相同的一组是()。
A 建延造B 欲软欣C 缠动紧D 茁初雏E 祼浏聊F 湃臂编2、用数笔画、音序和部首查字典,完全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 承(9 C 乙)觅(8 M 爪)丧(8 S 十)B 峦(9 L 山)凯(8 K 几)展(10 Z 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