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4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PT课件
.
பைடு நூலகம்
11
学生活动: 讨论实验法基本程序
一般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
12
二、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 的环境因素
学生活动: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团,蛇是看不到东西的。然而,田鼠千真万确是
被蛇发现后捕捉到的,原来响尾蛇是靠自己的
“热感受器”来发现田鼠的。田鼠、小鸟和青蛙
等小动物都会散发出一定的热量。有热量,就有
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丝——红外线。热量不断,
这种红外线就不停地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蛇的
热感受器接收到这些红外线之后,就可以判断出
这些小动物的位置而一举把它捕获。所以,人们
奇特现象:
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 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并不马上把猎物吞 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 蛇再去追寻和吞食猎物。
提问:
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
物的?
.
2
.
3
实验步骤: 收集和查找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1、响尾蛇的视力不好,眼只能感受可见光,看 不清物体。
苏科版生物七上第四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苏科版生物七上第四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第四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实验器材:显微镜,常用工具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
二、新授:
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
(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
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
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如下图)
3、师提示:安全事项。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如上图)
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
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
分别介绍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
镜座、镜柱、镜臂、
载物台、镜筒、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
目镜和物镜、遮光器、
3、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4、讨论: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
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生物学研究(yánjiū)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比较法 实验法 文献法 ……
第四页,共二十四页。
实验法研究(yánjiū)的示例:
响尾蛇是如何 追寻它放走(fànɡ zǒu)的猎物的
第五页,共二十四页。
发现问题:
响尾蛇捕获(bǔhuò)到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 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但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 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追 寻和吞食猎物。
2021/12/10
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学研究(yánjiū)的基本方法
第一页,共二十四页。
复习
1.上节课我们了解(liǎojiě)了哪几位具有代 表性的科学家?
2.他们的研究成果分别是什么? 3.他们分别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第二页,共二十四页。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jīběn)方 法
第三页,共二十四页。
第十五页,共二十四页。
2.收集与问题相关(xiāngguān)的信 息围绕提出的问题,查找有关鼠妇及其生活
环境的资料信息(xìnxī),并简单记录下来。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3.作出假设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针对提出的问题作 出尝试性解释,这就是假设。 你们组作出的假设是: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yīn àn)的环境中。
分析原因,进行重复(chóngfù)实验。
初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1.探究试验题。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1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与2号试管起
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
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填“有”或“无”)必要。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消化,又能进行消化。
【答案】(1)2ml清水(或等量清水);对照;
(2)1和3;
(3)1;淀粉被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
(4)无;
(5)物理;化学(二者可颠倒);
【解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
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
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和3号试管,变量是牙齿
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
2号试管里应加清水,这样就与1号试管形成了一组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4章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4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不同类型的组织,掌握基本生物学术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
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类型的组织。
2. 难点:生物学术语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教科书、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实验准备:可以设置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教学环境:保持教室清洁整洁,方便学生观察实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与学生讨论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细胞和组织在生物学中的作用,引发学
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同时讲解不
同类型的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等。
3.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
和组织的特点。
4.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所学知识,引导他们思考细胞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
生物体内的作用。
5.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更多生物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参与课外科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
6. 总结反馈: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作业:
1. 完成教科书相关知识点的习题。
2. 选择一个细胞学习资料,做一个小研究。
3. 做一个关于细胞和组织的PPT,展示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
初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1.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
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答案】D
【解析】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
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
到的细胞数目越多,选项D中的物镜和玻片的距离最大,所以用这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
胞数目最多,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
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2.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
越少,视野也越暗,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
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3.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答案】实验法
【解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
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
究的重要方法。
4.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选项是 ( )
【七年级】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七年级】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课型新授课序号8
教育
目的科学知识方面讲出实验法研究的通常步骤。
能力方面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
思想教育并使学生在自学中重新认识和爱好小自然。
重点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难点并使学生通过写作和探讨,能概括出来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关键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教法写作法和探讨法、讲解法教具录相、材料,
教学过程师生
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表明
组织
课前综艺:
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
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
新课引入:
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
类、实验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科学事
实,然后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
理的联系,再找寻事实产生的原因,
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其
中,实验法就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关键
方法。实验法包含哪些基本方面呢?
写作材料:
教材p27-28
学生练
教师讲述
学生写作有关材料
学生观看录相
备考上节课的科学知识,可以并使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存有一个初步的介绍。
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调查有关响尾蛇的资料,拿到课堂上来交流,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
使学生对课文展开写作,同时特别注意对学生展开写作技巧的训练。必须并使学生学会边写作边搞笔记,将实验法基本程序的关键词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讨论题:
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必须设计一只没被响尾蛇突袭的死老鼠?
七年级生物第一章第四节 学习探究
深入学习的答案1
1.(1)盐水能延长豆腐的保鲜时间吗? (2)盐水能够延长豆腐的保鲜时间。 或: 盐水不能延长豆腐的保鲜时间。
深入学习答案
2,1.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2.(1)不萌发 (2)萌发 (3)不萌发 (4)不萌发 3. 2 4.不可以,一粒种子具有偶然性,得出的 结论不具有说服力。 5.不能,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6.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一般要遵守的原则:
1.重复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对照性原则 4.单一变量原则
探究竟
• 阅读课本12页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了 解探究的基本方法。 • 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并按顺序填入下图。
提出问题 得出结论 实施计划
做 出 假 设
表达、交流 制订计划
总结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基本步骤:
课前要求 端正坐姿 保持安静 1.准备好生物课本,红蓝 做好课前准备 笔。 预习第一章第四节 2.保持安静,端正坐姿。 3.预习 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节 学习探究
自学要求
1.端正坐姿,认真快速看课本12-13 页内容,独立完成《了解感知》。 2.时间:5分钟。
了解感知答案 • 1.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 2.实事求是 实验论证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七年级上册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教案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实验目的
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背景资料
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交流六个环节上完整地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三项探究活动就地取材、简便易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再通过本章设计安排的其他探究活动,促使学生:①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②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③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④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⑤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教学目标
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X k b 1 . c o m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难点: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w w w .x k b 1.c o m
实验关键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的应用。
实验器材
金鱼、鱼网、温度计、两个小鱼缸、冰块或热水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2.学案之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师:其实,探究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有同学可能会说:我们每天学习、吃饭、睡觉并没有进行什么探究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生活中探究的例子:当你走进车棚想骑自行车时,发现自行车没气了,你首先想到什么问题?
1-1-4学习探究(课件)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
得出结论
实施计划
作 出
表达与交流
假
制订计划
设
探究过程
一天,小明看到了一群蚂蚁,其中有一些正在
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1明. 提出了一个问题: 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特殊疑问句或者一般疑问句 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生活
① 经验,他提出2.了许多假设: 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 可能爱②吃软的食物,可能爱③吃小昆虫……
小明发现家里的绿萝 叶子发黄了,他想知 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你能帮他探究一下吗?
学习探究
科学探究: 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 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学习目标 1.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探究蚂蚁的食性
一天,小明看到了一群蚂蚁,其中有一些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 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他提出了许多假设: 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可能爱吃软的食物,可能爱吃小昆虫……
小明针对“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 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面粉和少许糖,把10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盖 上培养皿盖,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小明按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 “蚂蚁爱吃甜的食物”,然后他把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了交流。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探索生命的方法》PPT精品课件
(实验组和对照组) 4 将这两个碗放在同一得地方(温度相同) 5 进一步观察,记录几天内肉腐烂的程度、有无
蛆的产生等相关证据和数据
新课探究
4 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 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蛆不是由腐烂 的肉变出来的
现象:用纱布覆盖的碗中肉腐烂了,但 没有产生蛆 结论:蛆不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
新课探究
1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在生活和生 产中有很多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会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与生物学有 关的问题。如:
蛆是从哪儿来的?
新课探究
2 做出假设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假设未必与事实 相符,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
假设:蛆是由腐烂的肉变出来的 假设:蛆不是由腐烂的肉变出来的 假设:蛆是由蝇产生的
(3)实验: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搜集实验证据。
(4)得出结论:分析证据,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注:实验结束后,要将蚯蚓放回大自然!
新课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 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分析与判断证据和数据等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 在科学探究中,还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
A. 1只
C
B. 5只
C. 10只
D. 8只
2021/12/12
第六页,共二十页。
4. 在“响尾蛇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法研究中,
科学工作者必须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
(
)D
A. 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jiélùn)
B. 更好地提出一个问题
C. 能够正确地解释实验结果
D. 更好地做出合理的假设
B. 便于观察(guānchá)
C. 控制变量
D. 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2021/12/12
第八页,共二十页。
7.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潮虫(鼠 妇),如下图所示。他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 起去寻找(xúnzhǎo)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No 过分析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9.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jiǎshè)出现矛
盾,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Image
12/12/2021
第二十页,共二十页。
课前预习
一、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
1. 实验法 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发现并提出问;题(2)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
第四节学习探究
导学案七年级生物备课时间
8月30日
授课总节数第4节
课题第四节学习探究授课时间
9月2日
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1、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学重、难点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
教学流程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拓展→检测小结
一、
情境导入
二、
自主探究
(学生自学完成右边的练习题)
三、
合作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有关生物的问题,例如,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猫为什么善于捕鼠?------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找到答案。科学探究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结合课本第12页的相关内容,总结探究的基本步骤:
1、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以,探究的第一步是要对事
物做详细的观察,
,第二步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问题的答案,第三步是针对假设,包括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实验方案等;第四步是按照设计,第五步是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最后心口头表达或书面报告的方式将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与他人进行。以上是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实际过探究过程中,各个步骤的顺序绝对不变的。
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要经
过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引导阅读教材中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分析:
小明的探究活动是怎么开始的?认真阅读“探究竟1”,了解小明探究蚂蚁食性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分析资料后回答:从提出问题开始,有了问题就有了探究的目标。
提出问题后要作出假设,为什么叫假设呢?
要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再看看小明下一步是怎样做的
2、强调设计实验的原则:可行性原则;设置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
三
快乐预习感知
三、用实验法研究影响(yǐngxiǎng)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
1.一个好的假设,要能够说明相关事物之间的
因果关(系yīn。guǒ)
2.实验计划包括:准备实验
材料(c、áili准ào)备实验
用、具确定实
验
程、序提出
3.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
注等意。事项 一 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
置
对。照
第五页,共十四页。
互动课堂理解
【例题】 以下是某同学为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而进行的实验设 计,符合要求的是( )
A.甲组用弱光照射(zhàoshè),乙组用强光照射 B.甲组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 C.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适温环境中 D.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干燥 解析:探究的内容是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由此可知变量是温度,只有C项 符合。A项的变量是光照强度;B项的变量是光照时间;D项的变量是水分。 答案:C
第六页,共十四页。
1
2
3
4
5
6
轻松尝试应用
1.(2017·山东临沂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 条件,探究“光会影响(yǐngxiǎng)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关闭
B
第七页,共十四页。
七年级生物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优秀教案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实验法的根本方法
2、学会控制实验条件,使用实验数据建立一个表格并分析数据。
3、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小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说出实验法的根本方法
2、利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
利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四、教学过程
核心问题:如何利用实验法来探究动物的行为?
(一)导入
在探究生命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利用到哪些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
(二)新授
1、响尾蛇捕食
①问:实验法具体怎么操作?以响尾蛇捕食为例,来看段视频。
②问:针对响尾蛇捕食,你有哪些看法或者疑问?
③问:针对这个矛盾,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研究?-----响尾蛇是否根据毒液来捕食?
④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查阅资料
⑤视频〔响尾蛇〕你从中可以收集到哪些信息?
⑥得到了这些信息后,你对这个问题,有无自己的想法了?这个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吗?——只是一种假设
⑦查了资料,有了假设,可以下结论了吗?
⑧马上就实验?怎么设计实验?〔学生讨论3min)
⑨提示:假设探究光对响尾蛇生活的影响。我会先找两条几乎相同的响尾蛇。一条放光下,一条放黑暗处;其余条件都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响尾蛇的生活状态。
问: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设计了几个组,为什么需要两个实验?这两个实验有几处不同,是什么?我们把这个不同的条件成为变量。这个实验有几个变量,为什么只能有一个变量呢?我们这种方法叫控制单一变量。
⑩响尾蛇是否是靠毒液来追踪猎物的?这个问题的变量是什么?那怎么设计实验?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4
第十四页,共十九页。
课外 拓展 (kèwài)
你在实验时,还发现了哪些有趣(yǒuqù)现象吗?
第十五页,共十九页。
记得(jìde)实 验时,也要 爱护小动物
哦!
15
课外 拓展 (kèwài)
• 请你以”假如我是这条小金鱼”为 题,写一篇300字左右(zuǒyòu)的探究小文 章.
16
第十六页,共十九页。
这五个步骤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2、科学探究有三个要素:明确的目
标,探究的过程,还要有结果。
第五页,共十九页。
请参考(cānkǎo)信息 库
5
3、把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是为 了杀灭瓶中可能有的细菌,避免 干扰。
4、设置(shèzhì)对照组,鹅颈瓶中的 肉汤起到了对照作用。
6
第六页,共十九页。
生物(shēngwù)的生命活动受到 哪些因素的影响?
2、你能解释以上数据关系吗? 3、随机抽样调查几组数据好,还是全班的数据都拿出来比较 好?为什么?
18
第十八页,共十九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果你拥有了这些仪器,你是否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呢。制定计 划,实施实验,。3、把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是为了杀灭瓶中可能有的细菌,避免干扰。生
7
第七页,共十九页。
金鱼的 生命(shēngmìng)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材分析
实验是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一定要有相应的工具和正确使用有关工具的方法及步骤。本节教材的第一部分安排学生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工具,对常用实验器具的分类、安全操作规则做了简单的介绍,了解其用途、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安全使用法则。着重学习显微镜,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操作。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索生命,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设计了DIY 及“科学·技术·社会——电子显微镜”两个栏目,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了解显微镜的发展,体验显微镜在微观世界中的特殊作用,感悟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第二部分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通常包括6个阶段,对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本教材选择一则肉汤变质问题的典型案例,从中了解到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的影响”的实验。通过实例分析、设计与实践,学生就能更加明确科学探究各个阶段的要求以及达到要求的方法。由于有前几次实验探究的训练,这项实验提高了探究要求,要求学生学会作出假设,收集数据并汇总数据,找出规律。教师对此要非常明确,一定要想方设法组织好这次实验探究活动,将之落实到实处,使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认识常用的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利用书上插图、实物,认识显微镜,对照图1-8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尝试确定实验中的变量,并相应设计对照实验。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和指导:在认识显微镜的基础上,尝试使用显微镜,从而能正确使用显微镜。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以探究肉汤变质为例,说明探究的一般步骤;并通过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鲫鱼呼吸次数的影响”,体验探究的过程。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集体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投入率达100%。
5、观念确认与引导:强调实验在生物课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的认识,才能学会许多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从而是学生明确实验课的目的,激发其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强调思考和假设在生命探索中的重要。只有多思考,多问为什么,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大胆作出假设,才能进一步解决问题。认同率达100%。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
四、课时计划:本节内容我准备安排2课时。
第1课时:(1)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工具。
(2)学习使用显微镜。
第2课时:(1)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科学家进行探究的过程。
(2)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这里着重讨论探究方案即制定计划)
(3)尝试找出温度与呼吸频率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交流实验结果,得出普遍规律。教学思路:
第1课时是:(1)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工具。(2)学习使用显微镜。
通过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亲身经历,从而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具准备:实验中常用器材(图1-7)、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等。
教学过程: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材。
(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
首先让学生辨认图1-7中器材,教师加以补充归类,按照老师的示范,认识并练习使用这些器材,了解它们的用途。
1.观察器具:放大镜等。
2.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针、解剖刀、镊子、刀片等。(提醒学生注意安全)3.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角架和石棉网等。
4.通用器具:烧杯、试管、滴瓶、滴管、纱布、培养皿、研钵、滴管等。(注意强调滴管取溶液时不能倒置,以免腐蚀滴管的胶头)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教师出示显微镜,对其进行简要介绍。显微镜是常用的探究器具,能帮助我们观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微结构。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有光学显微镜,也有电子显微镜。我们中学常用的是单筒光学显微镜。
1.学生按教科书中图1-8的说明来观察实验桌上的显微镜各部分结构,了解各部分作用。
2.播放显微镜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的课件或利用挂图逐步讲解显微镜结构及功能。
3.各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4.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1)教师示范取镜:一手握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学生练习取镜。
(2)指导学生辨认显微镜上目镜和物镜上的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3)教师演示转动粗细准焦螺旋,让学生观察镜筒升降情况,学生练习使用准焦螺旋。(注意:眼睛要在侧面看着物镜,以免造成玻片破碎或损坏镜头。)
(4)观察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凹面镜。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弱时用凹面镜。
(5)观察遮光器上不同光圈。外界光线强时用较小光圈,较弱用较大光圈。
5.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对照挂图请学生识别)
(1)区分目镜和物镜。
(2)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