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2)

合集下载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视频课堂实录(优质视频实录+配套课件+配套教案+配套素材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www.xsjjyw.com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反。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 这些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追逐功名利禄的心;那 些筹划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 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 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 可以看到阳光。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www.xsjjyw.com
赏山水美 寻 情
赏析《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 执教者:张明雪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www.xsjjyw.com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熟悉课文内容 • 2.过程与方法:掌握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的写 法(情景相生)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山水,体会 作者感情
从大处着笔,勾勒山水画卷的整体形象。语景孕情
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思考:这一段有没有景色描写?如有,景 有何特点? 对作者的影响 开阔,大气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心情舒展,自由,洒脱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www.xsjjyw.com
读第2段,思考:作者抓住了水的什么特 点进行描写?用了什么方法?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 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1与朱元思书 (2)

21与朱元思书 (2)
总之,情景兼美,辞章俱 佳,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 灵的愉悦。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读《与朱元思书》,如 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 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 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 雅的诗情;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 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 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 脱的画意。
感慨:息心忘反 蔑视功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吴均体”: 短小精悍,诗中有画。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读第一段,思考: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
哪一句?
写景:
风烟俱净, 天山一色。 隐山之“奇”
叙事:
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暗水之“异”
抒情: 奇山异水, 山水总体特点 天下独绝。
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 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1.清澈
水色—— 水皆缥碧 水深—— 千丈见底

《与朱元思书》教案2

《与朱元思书》教案2

《与朱元思书》精选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教学目标

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与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友情、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

1.2.1 课文简介:介绍《与朱元思书》的背景、作者简介及课文结构。

1.2.2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表达方式。

1.2.3 难点解析: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

2.1 课堂导入

2.1.1 图片展示: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1.2 问题引导: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2 自主学习

2.2.1 课文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2.2 任务驱动:布置相关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3 合作学习

2.3.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3.2 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2.4 教师讲解

2.4.1 难点解析: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2.4.2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2.5 课堂小结

2.5.1 总结知识点: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2.5.2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考,培养情感态度。第三章:教学评价

3.1 课堂提问

3.1.1 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1.2 问题解答: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2 小组讨论

《与朱元思书》全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全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

出相同的颜色。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凭着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

可以见到阳光。

【作者简介】

吴均,又作吴德,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诗文自成一家,长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卒于普通元年,时年五十二岁。

21与朱元思书 (2)[精选文档]

21与朱元思书 (2)[精选文档]

正面描写 夸张 侧面描写

(详)
2.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夸 张、比 喻 动
(略)
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 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1.视觉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2.听觉
泠泠作响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穷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总之,情景兼美,辞章俱 佳,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 灵的愉悦。
文言积累卡片
通假字:
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 风烟俱净 (声消净、消散,形作动)
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皆生寒树 (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
互相轩邈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感慨:息心忘反 蔑视功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吴均体”: 短小精悍,诗中有画。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Hale Waihona Puke Baidu,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与朱元思书2[精选文档]

=与朱元思书2[精选文档]
夹岸的高山,绕水而生,群峰拥翠。山随水转,可是它却能摆脱水的羁绊, 昂首向上,剑指长空,欲与天公试比高。
躺在船上,闭上眼睛,则另有收获:泉水激石的欢悦,山猿的引吭高歌, 鸣蝉的酬和,偶尔一声“布谷”,摆脱葱翠,划破长空。
这样的美景令人心无杂念,如老僧入定,融入这“水碧山青画不如”的富春 江。
完成一大题
猛浪若奔
汹涌的波涛像马一样飞奔(比喻)
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 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1、清澈
水色——水皆缥碧 水深——千丈见底
正面描写 静(
夸张 详)
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
2、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 动(
略)
分析
• 第二段写“异水”
• 写出了水的( 清、急、深 点
蝉和猿长久不停地叫(互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这些高峰就会平息自己的内心
比喻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林在上面遮盖着,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能看见太阳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分析
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个总 写,第二段写水,是第一个分写; 第三段写山,是第二个分写。 全文的结构形式是:

与朱元思书2

与朱元思书2
子: 。
(6)点明作者写作意图的
句子: 。
点滴收获:
的生活情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
预习热身:
1、个人或小组准备熟练的
诵读课文;
2、找出表现富春江美的句 子,并联系其中某一个句子,
用自己的话描述。
课堂学习:
1、多形式、多角度地读课
文:
①指点学生单读,师生共同
点评;;
②小组展示朗读;
2、研读课文,思考:文章 是如何抓住“异”和“奇”
两字来写水和山的?(小组 合作)
的问题:你从文中看到或听
到了什么?用“我读
(句子),仿佛看到(或听 到)了 。”
句式说话。
4、体味一份美情。你从文 中感到了什么?用“我读
(句子),感受到了作者 的感情。”的句式说话。
5、表达一段美感。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感受, 借助画面,发挥想象,你能
《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积累一
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 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
趣;
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
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文;
诵读课文,背诵课
2、
学习本文景物描写

21《与朱元思书》_2

21《与朱元思书》_2

21《与朱元思书》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品味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感受和想象文章描绘的美景。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色美。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读准、读顺: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___净缥()碧急tuān___甚箭经lún___世务

负势竞()上泠泠()作响kuī___谷忘fǎn___

嘤嘤()成韵鸢()飞戾()天在zhòu___犹昏

互相轩()邈()横kē___上bì___

2、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再与同学交流解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猛浪若奔()互相轩邈()负势竞上()经纶世务()

(2)、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代_______家,字____,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答:

2、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答:

3、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的,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入手,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与朱元思书2

与朱元思书2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与朱元思书》
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 书信。 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 游记。 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 骈文。
骈文
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 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 “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 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南北朝是骈 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 的。
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 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 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 有所感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哀江南赋 (节选)
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 始含香于建礼,仍矫翼于崇贤; 游洊雷之讲肆,齿明离之胄筵。 既倾蠡而酌海,遂测管而窥天。 方塘水白,钓渚池圆。 侍戎韬于武帐,听雅曲于文弦。 乃解悬而通籍,遂崇文而会武。 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
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中心思想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 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 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 往;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 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 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 之趣。

《与朱元思书》文本解读二

《与朱元思书》文本解读二

《与朱元思书》中的三重境界

徐志耀

《与朱元思书》是六朝山水小品文中的典范,明代文学家张溥在其《汉魏六朝百六家集》的评语中,将此文与陆云的《答车茂安书》、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并列,称“云龙(陆云字)《鄮县》,明远(鲍照字)《大雷》,波澜尚存”。陆云的《答车茂安书》描写鄮县(今宁波)风土人情,语奇崛,事繁芜,瑰丽多姿;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描写九江庐山风景,雄浑秀美兼具,“倾炫心魄”。读两文,如展玩“千丈文锦”,令人目不暇接。与两文相比,《与朱元思书》无论是篇幅还是所描写内容,都远远不及,那因何张溥认为本文可与之并题,再起“波澜”呢?张溥用“微矜摹拟”四字来形容本文的特点,“微矜”有自夸之意,“摹拟”则指作者的精心描绘。要读懂此文,就必须细细品析文中描绘之奇。具体来说,作者通过他的“摹拟”,表现出了三重境界:

一沉静超然

读此文,往往认为文章是在接近末尾处,才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组对句点明了主旨,表现了超然于世俗之外的理想。但如果细读全文,会发现这一境界在文中早有对应。文章开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联,写云散风清,苍天青峰,融为一色,就表现了一种极沉静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重峦叠嶂的群山融入青天之中,且无一丝流云扰动其中的平静,这是何等广阔的世界,无边无际,唯有自己的身影在其中任意而行,身外的一切都化入了“共色”的世界之中,这又是何等超然。作者再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缥,青白色;碧,青绿色,唯有在一潭静水中方能发现这两种色彩的混杂,“千丈见底”的水中,还在“直视”“游鱼细石”,足见此刻作者内心的平静,就如同眼前这一潭碧波。

《与朱元思书》教案2

《与朱元思书》教案2

《与朱元思书》优质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与朱元思书》的背景和作者吴均的生平和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友情、人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简介

介绍《与朱元思书》的背景和作者吴均的生平和思想。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2 课文解读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讲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3 思考与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与朱元思书》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简介作者吴均的生平和思想,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3.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查找并学习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3 合作探讨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回答思考与讨论问题。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4 课堂小结

强调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第四章:作业布置

4.1 作业内容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

4.2 作业要求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质量。

鼓励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第五章:评价与反馈

5.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与朱元思书PPT精品课件2

与朱元思书PPT精品课件2

想情感等。(从上述任一方面作答即可,其他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说法也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归纳
(5)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 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叫无绝。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2)

与朱元思书 (2)

富阳

富阳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与杭州毗邻,距上海200多公里。 富阳古称富春,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县,自古以来, 人们以“江南何处览名胜,佳丽之地数富春”赞誉富阳。
桐庐


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富春江畔,距杭州 80公里,西接黄山、千岛 湖,东连钱塘江、西湖, 坐落于西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 江—千岛湖“三江两湖”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地段。 被誉为上海、杭州的“后花园”,拥有“全国县级旅游之冠” 的美称。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作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 人,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 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 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 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障高山,皆生寒树
春江晨曦
春江之夜
小三峡
题解

本文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 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 志趣。
淸溪行
李白
淸溪淸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山为师

古人说,“仁者乐山”,我不敢以“仁者”自居,但出生后取名就含有“山”字,冥冥之中,山与我,似乎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我总觉得,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血脉相通的。遥想两千多年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便觉得山是人类的老师,它教人开阔眼界,神游八荒。试想,置身于秀山峻岭,侧耳有虫鸣鸟唱,松风阵阵,举目是浓绿滴翠,雾岚戏风。到得山顶,又觉天高地迥,万里风来,群峰皆伏于下,于是陶然悠然,顿生逸兴飞扬之感——山,可谓人的怡情之师。

时至秦朝,面对无情的逐客令,丞相李斯写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山,告诉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它正是这样,既接纳每一块奇石,也接纳平凡的泥土;既接纳参天大树,也接纳歪树残枝;既接纳百鸟歌唱,也接纳虎啸狼嚎。只要你来,山都无所嫌弃,平等相待,给你生存的空间,居住的自由。它兼容并包,厚德载物,拥有一个博大而宽厚的心,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耸入云霄的雄姿——山,可谓人的智慧之师。

到了宋代,一座褒禅山,让王安石更坚定了变法的决心:“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登山之路,崎岖难行,荆榛挡道,乱石嶙峋,高崖峭壁,横入苍暝。经千难,历万险,到得高处,蓦然云开日现,光芒万道,照彻雾海云天,“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名言,会强烈地撞击你的心扉。你明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强烈的进取精神由此迸发——山,可谓人的励志之师。

游山之后,苏东坡把墨迹留在庐山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观山所得,还因内容而有别。试问,谁能说得清,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经寄情于山,有多少英雄豪杰曾经驻足于岭?他们或留下高雅的情致,或谱写血染的浩歌。欣赏他们笔走龙蛇的诗文,可感知其心迹志趣。察看残缺斑驳的遗迹,可以体悟历史的深远厚重——山,可谓人的博学之师。

和山相比,人是何等渺小,人生又是何等短促啊!看山思人,以山为师,在与山的对话和交流中,我愿不断净化躁动的灵魂,感悟人生的真谛,让自己的生命如山。

【我读我思】作者为什么认为山能作为人师?试作简要归纳。

答案

因为山可让人开阔眼界,怡悦性情;可以使人胸怀宽广,启迪智慧;可以使人产生进取之心,磨砺意志;可以感知先人的心迹志趣,体悟历史的深远厚重,让人博学。

富春江和黄河同是发源于我国内陆的河流。下面这篇文章就着重叙述了黄河的水势。细读此文,思考黄河在大禹疏浚前后的水势有何不同?试用现代汉语概括。

河水

河水南径①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②,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③,夹岸崇深④,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

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俘,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⑤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⑥,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⑦》:“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水经注》)【注释】①径:同“经”。②阨(è):阻塞。③河中漱广: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④崇深:高深。⑤赑(bì):猛壮的样子。⑥浚波颓叠:巨浪一个接着一个翻滚而下。

⑦慎子:即慎到,战国人,著有《慎子》,其中有“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之说。

本文着重写孩子们在春天原野的活动,《与朱元思书》也写到人的活动,但两文写人活动的目的明显不同,试作比较。

答案

疏浚前:洪水从孟门山上流出,泛滥成灾,连丘陵、高阜都被淹没了;疏浚后:河水从孟门即龙门的入口处流出,河道逐渐变得宽广,形成巨大落差,水流疾速。

《河水》(节选)参考译文

黄河往南流经北屈县故城西,往西四十里有一座风山。风山再往西四十里,就是黄河南面的孟门山。《山海经》上说:“孟门山上有许多金玉,山下多是黄沙和石头。”《淮南子》说:“龙门还没有开辟,吕梁还没有凿通时,河水从孟门山流出,泛滥的大水逆流横溢,连丘陵、高阜都淹没了,名叫洪水。大禹疏通后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说:“北登孟门,这是九河的阶梯。”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处。实际上是河上的巨险所在,兼有孟门津的名称。

这里的岩石首先经过大禹开凿,又因河水冲蚀,河道逐渐变得宽广了。两岸高峻而深邃,倾斜的崖壁相倚相撑,巨石临近危崖,好像随时就要坠落下来似的,却又相互依靠而悬在危崖边缘。古人有言:“水虽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的确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汽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远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好像被雾露沾湿了;如果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河水在此迸溅出万寻的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奔腾澎湃的浊流,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这才知道《慎子》中所记载的:“下龙门时,浮竹漂流而下,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

春底原野

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那里的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叫地面的花草在它的荫下避开光焰的威吓。

岩下的荫处和山溪旁边长满了薇蕨和其他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草花点缀在绿茵上头。

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

林下一班孩子正在那里捡桃花的落瓣。他们捡着,清儿忽然嚷起来,道:“嘎,邕邕来了!”众孩子住了手,都向桃林的尽头盼望。果然邕邕也在那里摘草花。

清儿道:“我们今天可要试试阿桐的本领了。若是他能办得到,我们都把花瓣穿成一串璎珞围在他身上,封他为大哥如何?”

众人都答应了。

阿桐走到邕邕面前,道:“我们正等着你来呢。”

阿桐的左手盘在邕邕的脖上,一面走一面说:“今天他们要替你办嫁妆,叫你做我的妻子。你能做我的妻子么?”

邕邕狠视了阿桐一下,回头用手推开他,不许他的手再搭在自已脖上。孩子们都笑得支持不住了。

众孩子嚷道:“我们见过邕邕用手推人了!阿桐赢了!”

邕邕从来不会拒绝人,阿桐怎能知道一说那话,就能使她动手呢?是春光的荡漾,把她这种心思泛出来呢?或者,天地之心就是这样呢?你且看:漫游的薄云还是从这峰飞过那峰。你且听:云雀和金莺的歌声还布满了空中和林中。在这万山环抱的桃林中,除那班爱闹的孩子以外,万物把春光领略得心眼都迷蒙了。

黄牛滩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注】信宿:连宿两夜。

【且读且思】

与《与朱元思书》相比,选文也写到“山”,但两文的“山”特点不同:《与朱元思书》中的“夹岸高山”具有的特点,而选文中的“黄牛山”则有等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案

千百成峰重岭叠起。

那一片山水

小船吻别大坝,荡开碧水,水上的蓝天、水下的蓝天,水湄的青山、水底的青山,两两相对、相望,沉静、自在。

印象中曾经到过这里,早会过湖的前身——一条细细的躺在深谷间的小溪。溪边多石,多杂树,溪水便在石隙间穿行、在杂树间婉转。春来杂花生树,一溪流红,倒也是一帧上好的画,美得醉人。

不想溪长大了,长大了的溪胃口也大,大嘴不吃四方,只吃山,一口,吞去一尺,再一口,吞去一丈,再一口……半座山都吞进肚里去了,溪便胖成了湖。湖却是个花心的女子,信奉韩信哲学多多益善,天光云影、青山绿树,一古脑儿揽入怀抱,就连我们的小船,这一刻也成了一颗宝石,在她的胸前,一晃一晃。

浸润在湖的怀抱,山变得容光焕发。半座山留在水底了,曾经的臃肿也就深埋在水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