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胃肠道外间质瘤的表现

合集下载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是什么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是什么

导语: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像癌症的疾病,这种疾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几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噩梦,虽然这种疾病的危害不及癌症等,但是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像癌症的疾病,这种疾病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几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噩梦,虽然这种疾病的危害不及癌症等,但是这种疾病的病痛程度丝毫不亚于癌症,治疗起来也非常的困难,要治疗首先要了解胃肠道间质瘤病理,所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在大体标本中,胃肠道间质肿瘤直径从1-2cm到大于20cm不等,呈局限性生长,大多数肿瘤没有完整的包膜,偶尔可以看到假包膜,体积大的肿瘤可以伴随囊性变,坏死和局灶性出血,穿刺后肿瘤破裂,也可以穿透粘膜形成溃疡。肿瘤多位于胃肠粘膜下层(60%),浆膜下层(30%)和肌壁层(10%)。境界清楚,向腔内生长者多呈息肉样肿块常伴发溃疡形成,向浆膜外生长形成浆膜下肿块。临床上消化道出血与触及肿块是常见病征。位于腹腔内的间质瘤,肿块体积常较大。肿瘤大体形态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呈灰白色、红色,均匀一致,质地硬韧,粘膜面溃疡形成,可见出血、坏死、粘液变及囊性变。

显微镜下特点,70%的胃肠道间质肿瘤呈现梭形细胞,20%为上皮样细胞,包括梭形/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和类癌瘤/副神经节型,目前学术界公认非梭形/上皮样细胞的细胞学形态可基本排除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2]。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的诊断特征是细胞表面抗原CD117(KIT蛋白)阳性,CD117在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广泛表达,而在所有非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肿瘤细胞内均不表达,CD117的高灵敏性和特异性使得它一直是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确诊指标

胃肠间质瘤诊断标准

胃肠间质瘤诊断标准

胃肠间质瘤诊断标准

胃肠间质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理确诊:通过内镜穿刺取部分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确认肿瘤是否由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组成。

2.基因检测:进行基因检测,如发现存在C-kit基因突变或其他基因突变,有助于诊断胃肠间质瘤。

3.CT或MRI检查:分析胃肠道的扩张性生长肿瘤,确定是否存在胃肠道间质瘤。

4.免疫组化分析:如果免疫组化符号为CD34、CD117,需要考虑进行分子水平检测,以进一步确诊。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结果,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胃肠间质瘤。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胃肠道外间质瘤

胃肠道外间质瘤

多数文献认为,增强后呈渐进性强化。部分 肿瘤内见点状、条状的血管影,具有一定特 征,多提示恶性、生长快。
鉴别
1、淋巴瘤 包绕血管明显,密度均匀,强化不明显。 2、平滑肌肉瘤 鉴别困难,大部分人认为平滑肌肉瘤 强化更明显一些 3、纤维瘤 密度均匀,强化轻微、均匀
谢谢观看
胃肠道外间质瘤
概念 腹部胃肠道外间质瘤是指组织形态、免疫表型 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百度文库似,但发生在胃肠道外的间叶 源性肿瘤。发病率低,多见于肠系膜、网膜、腹膜 后间隙及盆腔。其预后比胃肠道间质瘤差。胃肠道 症状比胃肠道间质瘤轻。
CT表现 境界清楚的较大、分叶状肿块,其内见大 片状等密度区。体积较大,这与肿瘤位于胃肠 道外,早期或肿瘤小时症状轻微,不易发现有 关。大多数恶性,其内坏死明显,向周围侵犯 导致肠管或邻近结果粘连、界限不清。少数良 性,其密度基本均匀。 一般认为大于5cm、其内坏死明显时多为 恶性,小于5cm、密度较均匀时多为良性或细 胞分化相对较好。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祁真玉曹娟王骏王干勋

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23期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GIST 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 30例GIST中,男性15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龄63.8岁。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腹胀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肿瘤发生部位为胃23例,小肠6例,1例位于肠系膜。30例中梭形细胞型29 例,混合细胞型1 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83.30%,DOGl(+)阳性率94.40%,CD34(+)阳性率70.00%,vimentin阳性率100.00%,SMA(+)阳性率6.70%,desmin及S-100均(-)。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缺乏临床特异性,极易误诊,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检测有助于GIST的诊断。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3-0051-02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QI Zhen-yu1,CAO Juan2,WANG Jun1,WANG Gan-xun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1,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2,General Hospital of Huainan Dongfang Hospital,Huainan 232001,Anhui,China)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诊断PPT课件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诊断PPT课件

(七)GIST 的转移
• 肝脏和腹膜是GIST的常见转移部位。 • 囊性转移灶少见。 • 富血管性病灶,动脉晚期强化明显,廓清
较迅速,单纯静脉期扫描可能遗漏病变。 • 由于病变血管化程度不一样,常见同一病
人出现不同强化方式的病灶。
GIST 的转移
• 淋巴结转移罕见。局部淋巴结肿大意味着 不是GIST。
• 5、肿块多呈球形,也可呈分叶状,一般境 界清楚,可压迫邻近组织,无真正的包膜。
• 6、肿瘤常出现局灶性出血、坏死或囊变, 尤其是较大者。大量出血或坏死可形成空 腔,后者与胃肠道相通
发病率
• 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80%)。但 远少于上皮性肿瘤和淋巴瘤,仅占全部胃肠道肿 瘤的1%~3%。
GIST的影像学表现
X线
• X线平片和透视对GIST的诊断和评价价值 极为有限。
• 钡餐或灌肠检查GIST的典型表现为粘膜下 肿瘤的特点,并可提示其为外向性生长, 病变境界清楚,边缘光滑,表面偶可不规 则,与起源于粘膜的腺癌不同,GIST一般 无粘膜破坏,但是半数可见粘膜溃疡。切 线位观察肿块边缘与胃肠道壁成直角或钝 角。正面观肿块发生溃疡时可显示靶征或 牛眼征。
• 肺转移罕见,这也反映了GIST沿静脉途径 播散的特点,这也是GIST与平滑肌肉瘤的 重要不同之处。
• 骨、脑等其他部位转移更罕见。
女,59岁。胃GIST肝转移。

胃肠外间质瘤

胃肠外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独立的来源于胃肠道管壁间充质细胞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部分可伴有平滑肌或(和)神经成分的不完全分化. 尽管绝大多数GIST位于胃肠道壁(消化道从食管到肛管的任何一个部位),但仍有部分发生于胃肠外。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是一类发生于胃肠道外(腹膜形成的结构:如网膜、系膜、韧带、隐窝、皱襞凹陷等;腹膜后;胃肠外其他腹腔脏器:如肝脏、胰腺、脾脏)与胃肠道间质瘤表型相同的肿瘤,且与肠壁或内脏浆膜面无关的一类肿瘤,腹膜后常见。病理上,属间叶来源肿瘤,构成并具有形态结构异质性的肿瘤多交界性或恶性。以往对于EGIST的认识不足,此类肿瘤常被误诊为平滑肌肉瘤和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等疾病,EGIST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发病无大差异,多以腹部不适比方疼痛、坠胀、包块就诊。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
检查方法: X 线钡剂造影
操作方便, 可作常规检查 表现为胃肠壁黏膜下肿块 或外压性病变, 可突向腔内或使胃肠腔变形,局部黏膜展平或消失。 向腔外生长者,X线钡餐检查往往不能正确估计肿块的大小和形态
检查方法:电子胃镜或肠镜
表现为粘膜下包块,表面多光滑,少数可坏死形成溃疡 因肿瘤位于黏膜下,活检时可能难以取到肿瘤实质标本,仅取得肿瘤部位的黏膜,难以作出
发病年龄:GIST多见于中年及老年,40岁以前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发病部位: 胃:60%~70% 小肠:20%~30% 结直肠:占10~20%, 食道:0~6% 肠外(肠系膜、网膜和腹膜后):小于10%(罕见)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程可短至数天长至20年,恶性GIST病程较短,多在数月以内,良性或早期者 (肿物小于2cm)无症状。GIST的主要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无特异性。胃肠道出血是 最常见症状。贲门部GIST吞咽不适、吞咽困难症状也很常见。部分病人因溃疡穿孔就诊,可增加腹腔 种植和局部复发的风险。常见症状有腹痛、包块及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道梗阻等。腹腔播散可出现腹水, 恶性GIST可有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
定性诊断 内镜超声可以协助定位诊断,难以作出定性诊断
空腹6小时以上 喝水800-1000ml
行平扫及增强扫描 MPR重建 CTVE(气体)重组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诊断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诊断
m t t i n=4 . f ee tr c e , e e urd a e p rt n C n ls n :E IT e ie t a b h i h t o c i ea a s( s s ) O m sney a s 5 w r rc r f ro ea o . o c i s G S sa d ni y ter i o g a w t 6 s e e t i u o r c l s li l h
nu . h i et i ee m m rne o .c 4 m ( en9 6 m) h mo W u do v hp ( 7 , em i 1T ebg s da tr f u o agdf m 50 m t 1 .0c m a .c .T et r a r n r a i sae n= ) n g m ot r o u s o ol n ir ua hp ( ne l i sae n=2 , o gn osdni npanC C S n=8 , w dni ers i i el i s n=7 ,m drt e- g rn ) hmoe eu es yo l T Sa ( t i n ) l esync i wt nt e o ( o t o t h h sn ) oea n e h cm n ( n a e e t n=1 , akdeh cmet n=2 , ee gno s n acmet n )s al esl it - m m a dpr- m m( 2 , ) m re na e n ( n ) ht e eu h e n ( =3 ,m s snr t o n aat o n= ) o r e n l v e au u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优秀完整版】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优秀完整版】

CD34++++
❖ 术中见胃体后壁可 触及一8x5cm肿物, 质中,包膜完整。 (浆膜下)
❖ 术后病理:胃间质 瘤,中度危险性, 核分裂2-3/50HPF。
❖ 免疫组化:CD117+ CD34++
病理示:小肠间质瘤 高度危险性
病理示: 空肠间质瘤 伴囊变坏死 高度危险性
❖ 术后病理示:贲门周间质 瘤,高度危险性;肿瘤体 积8cm×6cm×3cm,累及贲 门全周;核分裂像数>10个 /50HPF,病灶内出血。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
一 、 定义
胃肠道间质瘤: 起源于胃肠道未定向分化的间质细胞,由未 分化或多能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 疫组化过表达KIT蛋白(CD117),属于消化道间 叶源性肿瘤。
胃 肠 道 间 质 瘤 ( G astrointestinal S tromal Tumors,GIST)是非常少见的非上皮性肿瘤, 曾被认为是平滑肌瘤和神经源性肿瘤。Mazur 和Clark在1983年首先提出,是一种非定向分 化的肿瘤,此类肿瘤并不同于真正的平滑肌瘤 ,而是一组独立来源于胃肠道管壁间叶组织的 间叶性肿瘤。
胃肠道外型
胃肠道外型
影像学良恶性区分
❖ 良性 肿块直径多<,密度均匀,与胃肠壁等密 度,均匀强化,很少有坏死,边缘清晰光整,无 分叶,与邻近结构无粘连、浸润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与CT相似,MRI对肿块的坏死、囊变、出血,邻近结 构的侵犯范围,肝脏等脏器的转移显示要明显优于 CT。
女 67岁 发现肿瘤指标(CA199)高半年,胃占 位性病变1月余
良性与恶性表现
项目 大小 密度
性质
境界 邻近器官
良性/低度恶性
(高度)恶性
肿块直径多小于5cm 直径多大于5cm
均匀,偶可见小点状钙 多不均匀,可出现坏死、
两种细胞混合而成。 • CD117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是与胃肠道其他间叶性肿瘤
的主要鉴别点。
• GIST应视为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肿瘤危险程度与 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数显著相关。有无转移、是否浸 润周围组织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恶性者多为 血行转移,淋巴转移极少。
危险度分级 极低 低 中等

GIST危险程度分级
• 黏膜展平,但无黏膜僵硬、破坏,局部胃壁柔软, 钡剂通过顺畅。
• 如有溃疡或窦道形成,可表现为钡剂外溢至胃轮廓 外。
• 向腔外生长且肿瘤较大时,显示周围肠管受压。
• 平扫: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 不规则或分叶状,向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 出生长。
• 增强:多呈中等或明显强化,有坏死囊变者肿瘤周 边实体部分强化明显,有时可见索条状细小血管影。 肿块表面有时可见强化明显、完整的黏膜面。
男 45岁 反复上腹闷痛1月余

胃肠道间质瘤严重吗

胃肠道间质瘤严重吗

胃肠道间质瘤严重吗

近两周有诸名患者拿手术病理、胃镜诊断等资料报告,向我咨询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被认为是“胃肠道间质瘤”?有什么样的危害?针对患者的疑惑,我做出以下回答:

1.

胃肠道间质瘤到底是什么?

是胃肠道间叶组织干细胞肿瘤,会随着细胞的定向分化,使胃肠道出现纤维、血管及神经等成分,而处于未分化时段的肿瘤即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

1.

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是否和胃肠道间质瘤存在相关性?

是同源不同种的“亲戚关系”,传统诊断技术的限制,未对其“关系”予以精准划分,但在诊断技术和医疗技术逐步成熟的背景下,胃肠道间质瘤的“辈分”较高于其他瘤。

1.

胃肠道间质瘤发病率高吗?

以消化道恶性肿瘤为参照,胃肠道间质瘤发生率均为2.2%。报道显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年内确诊137例,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6年内仅为37例。但在诊断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胃肠道间质瘤并非是偶然出现的,多集中在40-70岁群体中,且未存在性别区分。

1.

患有胃肠道间质瘤都有哪些症状呢?

若瘤体直径较小,未见任何症状表现,但若直径较大则会因发病部位的不同,存在多样化症状表现。例如:若在食管处病变,会表现为吞咽不利;若在直肠处则会增加排尿、排便难度;若在胃肠道处病变,虽未存在特异性表现,但却有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腹部不适等症状,经急诊胃镜或结肠镜检查无任何结果,医师会处于“一头雾水”的状况。

1.

症状表现不显著,该怎么确诊呢?

可依据患者主诉初估病变位置,再施以针对性检查和诊断,以便能够提高确诊率。若为食管、十二指肠和胃部病变,可使用为超声胃镜检查;若为大肠病变,可使用超声结肠镜检查;若为小肠病变,可使用CT、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检查;若为胃肠道外病变,多使用CT。以CT诊断技术为例,既可起到胃肠道间质瘤高检出率的效果,还可在精准评估瘤体大小和形态的同时,鉴别其病变来源,是否为邻近组织造成侵犯,是否存在转移灶。而病理组织免疫学检查作为疾病鉴别的金标准,可通过骨髓肝细胞抗原和酪氨激酶受体检查方式,明确瘤体病变位置、病理类型,以此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胃肠道间质瘤

2017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胃肠道间质瘤

2017 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胃肠道间质瘤

外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相应专业各科目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

滚动管理办法,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同一专业4 个科目的考试,

可取得该专业资格证书。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胃肠道间

质瘤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近十年来被逐渐认识的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实体,是消化道最常见间叶组织源性肿瘤。目前对其确切的定义、组织来源、生物学行为、良恶性判断等尚有

不同意见。一般而言,胃肠道间质瘤被认为是一种免疫表型上表达KIT 蛋白(CD117)、存在频发性c-kit 基因突变、组织学上以富有棱形细胞、

上皮样细胞、偶或有多形性细胞呈束状或弥漫性排列为特征的胃肠道间

叶源性肿瘤。其可发生在消化道的各个部位,但发生于十二指肠的间质

瘤较少,国内外十二指肠间质瘤仅见少数报道,由于其部位特殊,毗邻

肝脏、胰腺、胆道等重要结构,给治疗带来了诸多困难。以下是从外科

医生的角度来考虑其诊断与处理。

一、临床特点:

1.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以腹痛、腹部不适就

诊。临床症状与肿瘤部位及大小有关。胃肠道出血或腹部包块多见,消

化道梗阻较少见,这与肿瘤易侵犯黏膜形成溃疡和向腹腔生长有关。

2.淋巴结转移少见,约

3.7%(46 例)。因此,一般认为不需淋巴结清扫。

3.极易种植。因此,对于术前未确诊者术中应在完整切除肿瘤后

行快速冰冻病理活检,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来源是间叶组织还是上皮组

织,以决定手术方案。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分析
・ 52 ・
山 医 药杂 志 2 1 年 1月第 4 01 0卷 第 1期 上 半 月 S a x Me ,a u r 0 1 Vo.4 , . h i t h n i dJ Jn ay2 1 , 1 0No 1teFr s

临 床研 究 ・
胃肠道 外 问质 瘤 的 C T表 现和 临 床病 理 分析
型 、 上 皮 细 胞 型 或 混 合 型 者 为诊 断标 准 。 类
2 结 果
2 1 CT 表 现 .
2 11 病 变 部 位 、 态 、 小 及 边 缘 : T 显 示 病 灶 位 于 胃 .. 形 大 C
小 弯及 后 壁 区 2 , 腹 部肠 系 膜 区 5个 , 侧 肠 系膜 区 1 个 中 右 个 , 腔 2 , 腔 内 巨大 占据 多 部 位 7 , 膜 后 区 3个 , 盆 个 腹 个 腹
手 术 摘 取 增 大 淋 巴结 6枚 , 为 反 应 性 增 生 。镜 下 梭 形 细 均 胞 为 主型 】 例 , 皮 样 细 胞 为 主 型 4例 , 合 型 3例 。免 0 上 混
疫 组 织 化 学 阳性 表 达 结 果 : CD1 7 1 / 7 、 l ( 7 1 ) CD3 1 / 7 、 4( 3 1 )
3 讨 论
3 1 E S 的病 理 特 点 : GIT 是 指 组 织 形 态 、 疫 表 型 . GI T E S 免 等与 GI T相 似 , 起 源 于 腹 腔 或腹 膜 后 的 软 组 织 , 与 肠 S 但 且 壁或 内脏 浆 膜 面无 关 的一 类 肿 瘤[] E S 。 GI T较 少 见 , m— E o y等 报 道 在 1 0 r 0 4例 中 有 6 7例 属 于 E I T, 6 7 , G S 占 . 8 位 于 网膜 和肠 系 膜 , O 位 于 腹 膜 后 腔 。R i O 2 e h等 研 t 究 认 为 E S 多 具 有 高 度 危 险 性 , 生 物 学 行 为 近 似 于 小 GI I 其 肠 GS I T。病 理 上 , GIT 与 G S 除发 生 部 位 不 同 外 , E S IT 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侵犯小肠并与之相通,1个见不同密度的液平面, 病理示坏死及出血后改变。1个病灶内部见点状钙化。
二者均为小肠系膜起源间质瘤,手术侵犯小肠并与之相通
结果
二、病变密度及强化的CT表现
2、增强扫描CT表现 1个肿块呈中度均匀强化,位于腹壁上 21个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15个肿瘤边缘实质部
分动脉期出现点线状强化,6个内部不规则索条及斑片状 强化。
这一起源学说可以解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发生以 及胃肠道内GIST的高发生率,同时还可以解释该肿瘤 免疫表型所显示的多种间叶成分分化的特点,但有待 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组2个腹壁间质瘤,考虑转移可能性更大,因此2例 均于数年前行腹内间质瘤手术。
腹腔、腹壁间质肉瘤术后复发
女,47岁。9年前外院诊断小肠系膜肿瘤并行手术切除,1月前 发现下腹部鸡蛋大小肿物,行CT检查可见上腹腔多个团块影,部 分融合。
塑形生长:中线狭窄部 前后径小于侧方宽大部
边缘分叶,塑形生长
位于后腹膜,按照空 间大小塑形
结果
一、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边缘的CT表现
3、大小:肿块最小径6.2×5.0×5.0cm,最大径 16×16×25cm,其中18个最小短径≥10cm。
4、边缘:22个肿块界线均较清楚,其中5个病灶与周围 脏器界线消失。
结果
一、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边缘的CT表现
1、部位:病灶位于胃小弯及后壁区2个,中腹部肠系膜 区5个,右侧肠系膜区1个,盆腔2个,腹腔内巨大占据多 部位7个,腹膜后区3个,腹壁2个。
起源于横结肠系膜
大网膜、肠系膜及腹壁
与小网膜有蒂相连,占 据多部位
结果
一、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边缘的CT表现
2、形态:肿块呈分叶状14例,不规则形5例,类圆形3个。 占据一侧腹腔较大肿块,均按照腹腔形态塑形生长,其近 中线部位前后径,均小于侧腹部前后径。
(优选)胃肠道外间质瘤的表 现
临床资料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资料与方法
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46岁。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的CT资料。
病程1月至10年,其中2例为恶性间质瘤术后复发,复 发时间分别为术后9年、10年。
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12例,黑便、呕血2例,尿 频、尿急伴下腹部隐痛2例,腰部困痛1例。上述伴腹部肿 块12例,腹壁肿块2例。17例均无肠梗阻症状。全部病倒 均于2周内手术。
间质瘤位于小网膜囊内,但未见相邻胃壁改变
三、病变周围结构的CT表现
5个肿块分别与肝、胰头、肾脏界线不清。
1例见腹水,2例肝转移,2例术后复发伴腹壁转 移,均未发现淋巴结增大。
病变侵及肝并与十二指肠、胰头 及右肾界线不清
胃肠道外间质瘤并腹水
结果
四、手术病理
本组17例22个病灶,位于:小肠系膜4个, 大网膜4个,横结肠系膜2个,胃结肠韧带1 个,小网膜及肝胃韧带3个(其中1个有蒂与 肿块相连),子宫直肠窝1个,乙状结肠系膜 1个,腹壁2个,腹膜后间隙4个。病理诊断 均为恶性间质瘤,其中1例为低度恶性。
资料与方法
检查方法
采用SOMATOM PLUS 4型或EMOTION型全身 螺旋CT机,空腹8小时,于检查前1-2小时内分次口 服温开水(6/11)或2%泛影葡胺(5/11)800-1200ml。 扫描层厚5mm-8mm,螺距1.5-1。全部行平扫加三 期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非离子型Utravist (300mgI/ml),注射量1.5ml/kg,速率3.0ml3.5ml/s,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5秒、60秒、120秒。
病理上,胃肠道外间质瘤与GIST除发生部位不同外, 病理特点均类似GIST。
本组病例均为恶性,坏死、囊变占绝大多数, 且
体积较大,符合肿块大小与良恶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22个病灶中腹膜后间隙有4个,16个位于腹腔内的系 膜、网膜及韧带,2个位于腹壁上,较为罕见。
有学者认为,GIST起源于胃肠道的卡哈尔间质细 胞。然而,卡哈尔间质细胞只分布在胃肠道神经丛周 围,不能解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发生,因此另有学者提 出,GIST可能来源于更原始的、具有多潜能分化的中 胚叶间质干细胞。
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果
肿瘤边缘实质部分动脉期出现点线状强化
结果
肿瘤内部不规则索条及斑片状强化
三、病变周围结构的CT表现
15个腹腔内肿块推挤邻近肠道移位,4个腹膜后 肿块见腹膜后结构前移表现。
大网膜肿块推挤邻近肠道移位 腹膜后肿块推挤胰腺移位
三、病变周围结构的CT表现
2个肿块与胃壁界线不清,增强动脉期未见胃壁 粘膜改变。
后腹膜间质瘤瘤,平扫密度均匀,但增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
结果
二、病变密度及强化的CT表现
1、平扫CT表现: 19(19/22)个肿块内密度不均匀,程度不同,内有
大小不等、形态多样低密度坏死区,直径均>10cm。
腹腔内胃肠道外间质瘤
大网膜间质瘤
腹膜后间质瘤
结果
二、病变密度及强化的CT表现
1、平扫CT表现: 2(2/22)个肿块内见气液面,手术病理示此2个病灶
讨论
一、胃肠道外间质瘤的病理特点
胃肠道外间质瘤是指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等与GIST 相似,但起源于腹腔或腹膜后的软组织,且与肠壁或内脏 浆膜面无关的一类肿瘤。
胃肠道外间质瘤较少见,Emory等报道在1004例中 有67例属于EGIST,占6.7%,80%位于网膜和肠系膜, 20%位于腹膜后腔。Reith等研究认为EGIST多具有高 度危险性,其生物学行为近似于小肠GIST。
盆部胃肠道肿瘤, 多体积较大
大网膜肿瘤,界 线清楚
大网膜及小肠系膜 间肿瘤,与肝及胰 界线消失
腹腔间质瘤
腹壁间质瘤
横结肠系膜间质肉瘤
腹膜后间质瘤
结果
二、病变密度及强化的CT表现
1、平扫CT表现: 3(3/22)个肿块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其中1个位于后
腹膜区,2个位于腹壁上,直径≤10cm,且均为类圆 形。
资料与方法
CT图像分析方法及病理学诊断
由2名副主任及以上职称医师各自独立阅片,对照 病理结果,回顾性总结病变的CT表现,包括部位、 大小、形态、密度、增强表现、周围结构和转移等。 不同之处经讨论后确定一致。
所有患者通过手术取得病理标本, 通过对标本的 组织学形态判断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做出最终病理诊 断。以 CD117或/和CD34阳性组织学呈梭形细胞型、 类上皮细胞型或混合型者为诊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