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教版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第二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 第三节 自主神经系统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一、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二、神经元的信息传递
(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星 状,少突胶质和小胶质细胞)构成。 胞体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抑制性递质引 起的突触后膜的局部超极化。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 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通透性↑
Na+内流、 K+外流 去极化
EPSP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Ca2+内流 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
胆碱能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丘脑的特异性感觉投射神经元
胆碱能纤维:运动神经纤维 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 少数交感节后纤维
2.胆碱能受体
受体分类:毒蕈碱受体 M样受体
烟碱受体
M样受体分布:
N样受体
胆碱能敏感神经元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调节》课件(共40张PPT)
一个神经元 的兴奋经轴 突传到突触 小体
突触小泡释 放神经递质 到突触间隙 (属于胞吐)
另一个神 经元产生 兴奋(抑 制)
(3)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 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 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4)信号转换: 电信号
a.刺激a点 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c点(bc=cd) 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下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ab=bd,
bc=cd,则分别刺激a、b、c点,电流计指针如何 偏转?
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 5.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3.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b、c、d和e处 D.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属于胞吐)
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 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 单向传导的。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 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 突触间隙: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突触后膜: 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 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54张)-PPT优秀课件
③局部电流的产生及方向
恢复 兴奋 未兴奋
1.兴奋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_电__位___差___而发生电荷 移动,形成由正电位到负电位的_局___部__电__流___。
2.电流方向:膜外 未兴奋部位 膜内兴奋部位
-----兴-_奋__部__位___ --未--兴--奋__部__位____
不是。
反射弧结构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关系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 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 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学案》P14-即时1、2
思考5:兴奋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呢?
★兴奋传导方向与_膜__内___电__流_方向一致。
3.局部电流刺激邻近的_未__兴__奋__区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 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__静___息__电__位_。
思考6:如果刺激神经纤维的中间部位(如下图),兴奋将如 何传导?
★由此可见,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可以 是__双___向__传__导___。 https://phet.colorado.edu/sims/html/neuron/ latest/neuron_zh_CN.html
F.听到“酸梅”二字,分泌唾液
高中生物必修三: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习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 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 功能。
1.队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语言、眼神、肢体动作等。
2.队员通过眼、耳获得的信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何经过 自 身的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
通过大脑的处理。
3.队员要有良好的表现,身体的各个器官同样需 要协调配合,这又是如何实现的?
通过大脑的协调,其他神经结构的协同。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调节:指人和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中枢神经:脑和脊髓。 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其周围的髓鞘。 神经(轴突)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 神经:由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裹结缔组织膜组成。
(3)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 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 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4)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 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 关,尤其是大脑皮质下一个 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 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 有关。
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B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成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
(1)结构(如下图所示)
神经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
突起{树突:短儿多。将兴奋传向细胞
轴突:长而少。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其中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称为髓鞘。髓鞘与这些突起共同组成了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了一条神经。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就像是细铜丝与导线的关系。
2.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提醒】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但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获得刺激参与反射的中
枢
反射弧是否需强化
非条件
反射
通过遗传获
得,是先天性
的
非条件刺激
(直接刺激)
脑干和脊髓固定
不变不需要条件
反射
通过学习获
得,是后天性
的
条件刺激(信
号刺激)
大脑皮层不固定,可变需不断强化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分,最关键的一点是清楚引起反射的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是非条件刺激,也叫直接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具体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必须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幻灯片
人脑大脑皮层的言语中枢
W区(书写性语
言中枢)
(写)
V区(视觉
性语言中枢)
(读)
S区(运动性
语言中枢)
(说)
H区(听觉性
语言中枢)
(听)
wk.baidu.com
1、人脑大脑皮层语言中枢
此区发生障碍 ,不能写字
W
S
此区发生障碍 ,不能讲话
此区发生障碍, 不能看懂文字
V H
此区发生障碍 ,不能听懂话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此区发生障碍
①静息状态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膜外 + + + + + + +
K+
++
外流
++ +
Na+ ++
膜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膜外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点解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点解析(通过神经系统
的调节)
[教材优化全析]全析提示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1.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2.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比较固定的反射。在非条件反射中,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由种族遗传因素决定的。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是人或高等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根据个体所处的生活条件而建立起来的,因而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的,而是后天获得的,也是灵活多变的。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是重点,也是难点。
3.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通常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中枢的活动可以通过神经纤维直接作用于效应器)。生活揭谜
偏瘫病人有的半边躯体无感觉,有的半边躯体不能运动,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支配对侧躯体。
二、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一)可兴奋细胞
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只有组织产生了动作电位,我们才能说组织产生了兴奋。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
(二)生物电
图2-1-1观察猜想
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都可称为可兴奋组织。
(三)兴奋产生机制
1.静息电位和K+平衡电位
细胞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等,膜内K+浓度高,膜外Na+浓度高。静息时由于细胞膜上K+通道开放,使其有一种向膜外被动扩散的趋势,而膜内带负电的蛋白离子则不能透出细胞膜,于是形成细胞膜: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1)
(2)
(3) (5)
(4)
课后探究:当微电极均插入膜内时,以上刺激发生 时,电表指针如何偏转?
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彼此之间的“对接”方式: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1、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2、突触: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与
股四头肌
另一个同学用手或带橡皮头的小槌轻 轻地扣击膝盖下面的韧带。你观察到 的现象是______。
小腿不自觉的抬起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股检四查头一肌内个人的神经传系入统神的经功能是脊否髓正常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股四头肌
1,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
至少需两个。大多数反射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神经元参与 。 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Na+
内侧:阳离子总数>阴离子总数
动作电位记录图
思考:Na+会一直内流吗?为什么? 当浓度差引起的内流的动力=膜内正电荷产生的阻力时,Na+不再内流
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机制
细胞膜外 细胞膜内 细胞膜外
总结:
静息电位
刺 激 后
动作电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机制
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①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 且五个部分都参与其中。
②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有两种神经元组成。
【特别提醒】
(1)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有效)刺激才能发生反射 活动。 (3)反射的过程实质上是兴奋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的过 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适宜刺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结:
刺激 受刺激部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产生 电位差
电荷的定向移动 形成
局部电流
兴奋不断传导
例:在同一个神经纤维上,电极连接有以下4种情况,其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例1:下图表示人体内反射弧的模式图
刺激
(1)在人体内,该反射弧神经传导的方向是__B___. A、由左向右 B、由右向左
判断的理由是 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2)在a部位,神经传导是_单___向的,原因是
思考与讨论
1.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吗?
不是.感受器和神经中枢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
2.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吗?
不是.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均无运动功能.
3. 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就一定能产生反射活动吗?
不能,还需要有刺激
归纳总结:反射活动的进行除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外, 还需要有适宜的刺激。
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C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变式二
•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
下( D)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脑干
(有调节呼吸 、心血管运动 等维持生命必
要的中枢)
课本20页资料)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 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异?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共63张PPT)
条件反射 :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3、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的构成:
3 神经中枢
1 感受器 2 传入神经
5 效应器 4 传出神经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由感觉神经末梢构成
反 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
突触后膜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另一个神经元的
细胞体或树突)
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传递速度: 慢 4、对药物敏感:能与递质结合或与后膜上的
受体结合的药物均能使递质的传递受阻
5.递质的归宿:被突触后膜上的酶分解,若 酶失活则后膜持续兴奋,引起肌肉痉挛
刺激a点,电流表如何偏转? 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刺激c点,电流表如何偏转? 不发生偏转
电信号
引发
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你了解多少?
1.存在部位: 突触小泡 2.产生:由内质网、高尔
基体产生 3.分泌结构:突触前膜 4.受体: 突触后膜上糖蛋白 5.移动方向: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6.种类:按功能分为两种: 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
2、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方向: 突触前膜
是单向传导的)
3、兴奋的传导方向: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反馈练习
1、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 ①代表传出神经 B 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 M代表效应器 D 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 因是(C )
A 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 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 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 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 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 肌肉 收缩 ;刺激Ⅲ处,肌肉 无收缩反应 。 (4)在离肌肉5毫米的Ⅰ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 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 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 度为:30 毫米/毫秒。
两种传导方式的比较
传导方式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细胞间的传导 电位变化递质释放 电位变化 单向传递
实质
膜电位变化→局 部电流
双向传导 传导速度快
特点
速度
传递速度慢
兴奋传导与疾病 忧郁症 帕金森症 老年痴呆症
世界著名拳王阿里40多岁就患上了帕金森 症,昔日雄风难在;美国前总统里根,自 患上老年痴呆症后,已经很久没在公开场 合露面了。
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 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B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课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新课探究
【方法提炼】 对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与感受器相连的是传入神经,与效应器相连 的是传出神经。 (3)与脊髓灰质前角(较大的一边)相连的是传出 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 (4)图示中仅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仅与“
图2-1-4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新课探究
知识点 二
1.兴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
静止状
态
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方式: 电信号 (神经冲动)。
新课探究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离子运输 K+外流 Na+内流
图2-1-5 电位
当堂自测
3.如图2-1-9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C.图中弧线可表示局部电流的方向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 C
图2-1-9
当堂自测
[解析] 图中A部位由于受到刺激,膜内外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是兴奋部位,B和C部 位电位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A项错误; 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兴奋部位传到未兴奋部位,即A→B和A→C,B项错误; 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图中弧线方向可表示局部电流的方向,C 项正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从兴奋部位传到未兴奋部位,即A→B和A→C,所 以是双向的,D项错误。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通过神经系统
的调节的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知识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电性。
9、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5、突触传递的特点 (1)单向性 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并且只能由前膜释 放作用于后膜的受体
(2)突触延搁 原因:递质扩散
6、传递方式:(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7、比较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信号形式 传导速度 传导方向
实质
的神经中枢(在脑干、脊髓中)参与完成,不会消退。 ② 条件反射: ➢ 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
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由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 会消退。
膝跳反射 谈虎色变 眨眼反射 婴儿吮吸反射 看梅流口水 缩手反射
吃梅流口水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3. 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7. 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不能写字,但 能看书看报。受伤的中枢应是下列哪项
A. 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8.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①突触小体 ②递质 ③突触
C 间隙 ④突触后膜⑤轴突(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小结 未受刺激时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受刺激时: 受刺激兴奋部位 产生电位差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
临近的未兴奋部位 (外正内负)
高中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调节
神经细胞(神经元)
(P17-1 )神经元组成及与神经 系统的构成关系?5
1
2
4
3
轴突 细胞突起 (髓鞘)
树突 细胞体
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 束,外面包着由结缔
组织形成的膜,构成
多分布中枢 神经灰质中
多分布中枢神 经白质中
一条神经。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树突
细胞体
细胞核
一定刺激
++-++-++-++--++-++-++-++++-++-++-++- --+--+--+--++--+--+--+----+--+--+--+ --+--+--+--++--+--+--+----+--+--+--+ ++-++-++-++--++-++-++-++++-++-++-++-
兴奋双向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冲动
• 实验现象
+
+
a
图1
b
-+
-+
a
图3
b
刺 激
+-
+
+
-+
a
图2
b
a
图4
b
• 结论: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
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节神经系统一(a)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1)神经系统分类:()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b
的结构(2)神经元(神经细胞)
细胞体
树突(特点:短而多,呈现树枝状)组成:
突起
轴突(特点:长,只有一条,并且在末端有分支称为轴突末梢)
神经纤维:是由轴突和其外面的髓鞘构成。
注意: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神经系统的调节
(1)方式:反射
(2)反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人和高等动物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规律性
应答。
反射的类型:(a)非条件反射(特点:天生的,本能的,低级的生命活动)
举例:眨眼反射,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呼吸反射
(b)条件反射(特点:后天训练,学习获得,高级的生命活动)
举例:老马识途,望梅止渴等
注意:反射活动只存在于高等动物中,在植物中不存在。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反射过程:
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分析和综合)
做出相应的应答效应器传入神经注意:反射活动的正常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a)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图1
(1)静息电位(神经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
电位表现:内负外正原因:神经细胞的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浓度高
.
.
图2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当受到外来刺激时候,神经纤维出现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即内正外负2()
离子向细胞膜内流动,导致细胞膜内阳离子增多原因:Na之间出现电位差,就会产生局部1()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无论膜内还是膜外)注意:电流(2)膜内电流流动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即正电荷向负电荷移动)
膜外电流流动方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同上)
3
图
兴奋传导方向
(3)注意:(a)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b)对比图3和图2可知,,图2原兴奋部位由于电荷的移动又恢复成原来的静息电位。兴奋继续向前传导。
注意:以上三张图表示刺激发生在神经纤维的最左侧。假如刺激发生在神经纤维的中部,那么兴奋的传导方向如何?
刺
激
由图可见:(1)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的特点:
双向性,速度快且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电信号
.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四
知识铺垫:(1)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出现膨a (),称为突触小体大,呈杯状或球状。
突触:由突触小体和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共同形成(下图)(b)
注意:突触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
突触类型:(1)轴突-树突型简化图
胞体型)轴突-2(
突触结构组成(下图)
突触前膜(标号)3: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
5):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突触间隙(标号
6):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后膜(标号
(c)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刺激A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即电信号)沿轴突
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突触小体中的
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即B神
经元细胞的树突膜
B神经元产生兴奋(电信号)或者胞体膜)受体
注意:(1)突触小泡里的物质: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一氧化氮等)
.
.
流动性(2)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胞吐方式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的方式:3)突触后膜的受体本质是:糖蛋白(
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4)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但是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就会水解消失。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电信号单向性(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为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小体中线粒体作用:参照p19 图2-3 (7)提供能量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8)9)(中枢神经系统五
脑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
包括小脑:维持机体身体平衡(记忆:“小平”)
脑干:呼吸中枢
下丘脑:调节体温,水盐中枢,(记忆“下体水淹”)内分泌中枢的枢纽
脊髓(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注意: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六大脑皮层(言语功能区)
(1)W区(write):出现障碍不能写字(失写症)
(2)H区(hear):出现障碍不能听懂别人说话(听觉性失语症)
(3)V区(view):出现障碍,不能看懂文字(即不能阅读即失读症)
(4)S区(speak):出现障碍,不能说话(运动性失语症)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促胰液素的发现(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书本P23)
二激素:生物体内特殊的腺体或组织产生的,直接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运送到特定的部位,从而引起特殊激动作用的一群微量有机化合物
三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四人体内的腺体分类:
(1)外分泌腺:腺体内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消化腺(唾液腺,胃腺,
肝脏,肠腺)等,汗腺、皮脂腺。
(2)内分泌腺:腺体内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体内的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等。
五内分泌腺的分类和分泌的激素
(1)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注意:(a)下丘脑产生的激素除抗利尿激素外,基本都叫促****激素释放激素(b)抗利尿激素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的排出
(2)垂体: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注意:(a)生长激素的“激”不能省略,如果省略成生长素,生长素是植物分泌的激素生长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疾病:(1)侏儒症(幼年分泌不足)(2)巨人症(幼年分泌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