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语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成果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成果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成果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成果
通过此次2018国培学习,结合我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总结以下几个方面成果:
一、开拓思维,激发灵感。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开拓思维,激发灵感,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直观演示,突破重难点。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教学目的作为主线,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就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两个问题,老师们采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讲解、交流的新途径进行教学。
三、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
课堂不是教师单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化静为动,根据需要进行运用。小学生喜欢观看直观、生动、有趣、形象的图片和动画。依据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来为教学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四、培养并提高了识字、阅读、作文等语文综合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作文等教学是重要内容,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其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通过信息技术工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
2. 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设计相关的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活动。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讲解和演示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
3. 设计一系列与语文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如:
a. 制作古诗词电子书:学生可以利用电子书制作软件,将自己选取的古诗词整理成
电子书,并添加配图、注释等信息。
b. 设计语文学习网站: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设计并制作一个语文学习网站,包括课
文解读、考试辅导、名著阅读等内容。
c. 编写语言软件:学生可以学习编程知识,设计并编写一款与语文学习相关的软件,如拼音输入法、汉字字典等。
4. 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活动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5. 学生展示成果,并互相评价,分享使用体验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包括制作电子书、设计网站、编写软件等的质量和效果。
2.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3.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
1. 电脑、投影仪、音视频设备等信息技术设备。
2. 信息技术工具软件,如电子书制作软件、网站设计软件、编程软件等。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p
〔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知识构造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时机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展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中创设兴趣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兴趣。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保护文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的〔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详细要求,目的要明晰、详细、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各种文具的用处,懂得保护学惯用品。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保护学惯用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并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充分运用精读、欣赏画面等方式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翡翠”“连绵”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迷人自然风光。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教学重点:
(1)欣赏桂林山水画面,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山水诗歌
六、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我们祖国湖光山色,风景名胜遍布各地,山水使我们饱览美景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美好的遐思与热烈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桂林山水,去欣赏那里与众不同的景色,触摸富有灵气的山水深情。播放《桂林山水情》风光片
2、自由读课文
3、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老师配乐读,想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和读
5、哪些句子勾起了你对桂林山水美好的遐想?指名说
6、出示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借助课件出示“大海”“西湖”的图片,指导朗读对比:“这样的水”是怎样的水?
7、指名读漓江的“静、清、绿”,评议“啊”的语流音变
8、继续找自己认为具有美好遐想的句子,指名读。
出示漓江水“静”的句子,课件出示流动的水与静止的水帮助指导朗读
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3篇(信息化教学语文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3篇(信息化教学语文教学
设计)
下面是整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3篇(信息化教学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
信息化教学设计语文1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特征
关键要素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
教学策略教师导向学生探索讲授方式说教性的讲授交互性指导
学习内容单学科的独立模块带逼真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
作业方式个体作业协同作业
教师角色教师作为知识施与者教师作为帮促者分组方式同质分组(按能力)异质分组
评估方式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基于绩效的评估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囊萤夜读》教学设计方案
《囊萤夜读》教学设计方案
一、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过去的教材中已经接触到过文言文,先后学习了《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等,而且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也大致了解学习古文的步骤和一些重要环节,比如:有节奏地读、明白古文的意思和揭示的道理。课前“问卷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但没能很好地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就得根据调查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制作更利于学生学习《囊萤夜读》的课件。我在钉钉家校本发布课前朗读作业,调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学中需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
二、教与学的策略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感悟法、点拨引领法、诵读体悟法。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三、评价方式
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公正不偏袒。不公平公正的表扬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引起逆反心理。表扬要真诚,饱含真情。表扬应是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鼓励和赞赏,它是表扬者和被表扬者之间真诚交流的一种表现。我们表扬学生时,不能一味用“好”、“不错”、“真棒”等口头禅敷衍了事。这样的表扬缺乏灵活性和真情实感。有了表扬的力量,学生学习起来才会轻松快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
术融入语文学科
【篇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爱莲说》
【教材分析】
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一、融合教学目标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首先要明确融合教学的目标。除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获取、加工、发布和交流能力。同时,应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整合
在语文学科中,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关键。可以选择经典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作为教学材料,结合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图像等,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储备。
三、信息技术工具选择
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工具至关重要。可以利用电子书包、在线教育平台、数字阅读器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获取途径。此外,还可以使用互动白板、虚拟现实等设备,为学生创造更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方法创新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协作、远程互动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五、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有效手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论坛、社交媒体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六、教学评价策略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策略。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等方式外,还应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测验、电子档案袋等,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为教学提供有力的反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
------富源一中田进梅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前半部分的朗读让学生有点太多。在前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读三遍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节省出3多钟的时间来进行后面的教学。
在拓展与提升中应该注重学生对曹操博大胸怀的引导认识。破除学生心中对曹操负面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语文学科中,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设计可以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基本原则
1.教学目标明确:整合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知识目标包括语言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能力目标包括语言运用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投入度。
2.教学内容融合:整合教学应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内容相融合,使其互相促进和支持。例如,在语文课堂上结合信息技术应用,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制作PPT等方式来呈现作品、展示语言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语文学科内容的学习来深化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教学方法多样:整合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教师既可以通过讲授介绍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促进学习的深入。
4.教学评价全面:整合教学的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形式可以包括课堂作业、小组项目制作、个人报告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成果展示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二、整合教学设计实例
以初中语文《古文观止》为例,设计一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的课程。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古文观止》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古文观止》中的语言知识和文字的修辞特点;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展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知识要点:
1.学习并朗读这首童谣。
2.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
(三)学法和习惯:
1.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字。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通过朗读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
两、朋、友这三个字学生不常见,掌握起来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学学数字了吗?(学了)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数字有关的儿歌“数字歌”(老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里面藏着好多小动物呢!打开书第11页看看你能不能很快找出都有哪些小动物。(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2.如果你们能数出这些动物朋友各有几只,他们就会从课本中跑出来和你们做游戏。请用数字标在图旁边。(老师把阿拉伯数字贴在黑
板上。)学生汇报动物的只数,(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学生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在黑板上贴小动物的图片,并把它们贴到相对应的数字下面。
3.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听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尤其要听清你不认识字的字音。在听录音时要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听到哪,指到哪。(培养学生指读习惯,渗透听读识字的方法。)
(完整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松鼠和松果》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三、教学手段及目标: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拼音已较掌握,课文基本读通,生字已能通过拼音自己认读;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还需靠老师讲,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突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语文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
作业题目:
经过这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请结合本次培训,完成一份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微课、课堂实录三选一)并提交。
微课作品说明: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可以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对应某一知识点的典型习题。
课堂实录说明:实时记录某一节课,形成课堂实录文字版或视频版以作业形式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
2.微课视频时长建议5—8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3.课堂实录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视频版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5.建议:所有作品请以附件形式上传至平台(注: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3篇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3篇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1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实现教学最优化。
信息技术教学在语文课中的运用,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过程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应该如何减少教师对于多课件的过度依赖;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回归“语文味”,而不是“技术味”;如何才能在网络环境教学当中真正发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让他们成为形式上的“参与者”,实质上的“旁观者”等等。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首先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技术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其次,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从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上寻找两者的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任何时候都应为了语文课的教学而进行教学的,而不应该是为了采用现代化教学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是有目的的,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需要。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
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要达到“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课程教学的目的、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这堂课的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能做到却效果不佳的学习任务,然后才能决定用整合模式进行教学。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如:2000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敬畏生命》,写的是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见到树不断飘送白色纤维——种子的情景,及由此洞察到的生命的来之不易和为了延续生命所做出的无私的奉献。课文的主题是歌颂生命的,而题目“敬畏生命”这个概念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表达的用意,体会“敬畏生命”的含义,我就采用了生物学科,思想品德学科中有关生命知识的内容进行了多学科的整合教学,并用信息技术制作成了一个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个人网站,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网站学习,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语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 语文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针对语文教学领域。信息化教学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方案将通过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
本方案将以教授中学语文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1.诗词鉴赏
2.古代小说阅读
3.现代文学欣赏
4.写作技巧训练
5.语法和修辞手法学习
教学方法
本方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投影仪、电脑、音频和视频设备等多媒体设备
展示课件、演示示范,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2.群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
通能力。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合作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互动。
3.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提问、讨论和探索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进
度,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料和习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教学流程
阶段一:课前准备
1.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多媒体设备。
3.创建线上学习平台,并上传相关学习资料。
阶段二:课堂教学
1.第一课时:诗词鉴赏
–使用投影仪展示诗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解读和分析。
–引导学生讨论诗词中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析一首诗词并展示结果。
语文学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方案
语文学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方案《爸爸的花儿
落了》
――七年级语文学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教学模式设计与解读
教学模式名称: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科:语文姓名:于云峰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模板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包括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应该把同一主题的三个环节部分进行有效设计。
作者信息
NO.1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并会用,了解作家作品,理请文章结构,把握行文线索,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理请文章层次,学习插叙手法在文中的运用,通过人物的语言事件,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深沉而伟大的父爱,还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内容:
观看视频《城南旧事》作者的写作背景简介。
请说明导入环节在这堂课中的意义,预计用到哪些工具,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起到优化作用。
(300字左右)
观看视频,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引出课题。预计要用到PPT,用PPT直观的展示课题,作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就是这个道理。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四:应用成果: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应用专题,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或课例),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教学课例必须是教学设计的教学实录;
(3)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