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一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一年级经典朗读教案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惯;
-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 经典文学作品选本;
- 录音设备;
- 课件或教辅材料;
- 词汇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朗读技巧练
1.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嘴唇、舌头和牙齿发音;
2. 练音节的发音和组合;
3. 通过模仿老师的朗读,研究正确的语调和语速。
第二课:经典童话故事朗读
1. 选择一篇经典童话故事,如《小红帽》或《三只小猪》;
2. 给学生分发故事文本,让他们自己先默读;
3. 老师朗读故事,并让学生一起跟读,注意发音和语调。第三课:词汇和表达练
1. 选取故事中的生词和常用表达;
2. 呈现词汇表和例句,并解释词义;
3. 让学生跟读并进行口语练。
第四课:经典诗歌朗读
1. 选择一首经典诗歌,如《咏鹅》或《静夜思》;
2. 老师先朗读诗歌,然后让学生试着朗读;
3.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运用的修辞手法。
第五课:朗读比赛
1. 鼓励学生参加朗读比赛,可以是校内的小规模比赛;
2.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经典作品进行朗读,可以是故事、诗歌或儿歌;
3. 组织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教学评估
- 学生朗读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 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程度;
- 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阅读交流活动;
- 组织朗读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
参考资料
- 经典童话故事集;
- 经典诗歌选集;
- 相关课件或教辅材料。
一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第一单元孝悌先
教学目标: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孝悌为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诵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并知道如何去做。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能将爱心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去,做一个有爱心的阳光少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师:上课
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2、同学们,平时我们的父母事无巨细的为我们服务,那你们又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感受如何?指名说说。
3、是啊,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作为子女,应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孝悌为先”部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ppt出示“孝悌为先”内容,学生试着自由读读。
孝悌为先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2、指名读,师生正音。
3、ppt放录音范文,让学生听,听后学生跟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4、再次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生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后注释了解字意及句意。课文讲了什么?
朝读经典一年级学生读本
朝读经典一年级学生读
本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一单元孝悌先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做好孩子,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友善待人。
1、孝悌为先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2、尊父母
清李毓秀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3、敬兄长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4、推己及人
《孟子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二单元遵礼仪
5、重礼仪
《荀子修身篇》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6、《习少仪》
清罗泽南
教人之道,首重发蒙,蒙以养正,是曰圣功。小学之功,大学之基,涵养德性,务习少仪。
7、居处礼
宋程端蒙、董铢
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出入必省。
8、读书礼
宋程端蒙、董铢
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
第三单元惜光阴
9、重寸阴
《淮南子原道训》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10、杂诗十二首(节选)
【晋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1、惜分阴
【晋书陶侃传】
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於众人,当惜分阴。
12、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3、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年级下学期朝读经典教案
第四单元过能改
教学目标:
理解古人知错能改,凡事多自我反省,知晓到错误马上改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5课时择善而从
一导入新课
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讲述“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语故事。学生谈感受
七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第16课时知过即改
一导入新课
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诫子书?
第17课时有那么改之,无那么加勉一导入新课
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颜氏家训?
第18课时改正之人
一导入新课
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知识拓展:?朱子家训?
第五单元勤且俭
教学目标:
理解“勤〞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9课时一生之际在于勤
一导入新课
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介绍?增广贤文?
八知识拓展:“财〞字与贝壳
第20课时少时须勤
一导入新课
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七介绍?白兔记.牧牛?
八知识拓展:?春耕的习俗?
第21课时物来不易
一导入新课
二师读生自己大声朗读
三学生根据文意解释理解句子
四反复大声诵读
五生谈感受
六齐诵三遍背诵一遍
朝读经典教案
白马篇
一、解题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
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
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三、课堂训练
熟读全诗,当堂成诵。
四、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1.通过本诗的学习,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2.①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和《饮酒》;②默写《白马篇》中描写少年装束、精湛射骑技术、赫赫战功的句子。
朝读经典:《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课
《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课
教学目标:
1、向学生推荐《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初步了解书的内容,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2、潜移默化地进行成本书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3、通过阅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做不了大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大致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能够进行有效阅读。
教学准备:课件目录打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推荐书目: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看过童话故事呢?跟着老师一起来回忆一下
(课件出示图片)
你你最爱的童话故事是什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一本非常幽默的好书。它是——学生读课题《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师板书。
二、欣赏封面,走近作者。
我们看一本书要从封面读起。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在封面上发现很多信息。仔细观察封面,你都发现了什么?
预设1、题目
读一下题目,读后有什么疑问吗?(板书:疑问)学习贵在质疑,因为我们好多重大的发现,都是从一个个的疑问开始的。如果我们的课外阅读带着疑问来读,一定非常有意思。
预设2、图画
你观察的真细致,你关注了画面,而且图文结合,有自己的想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预设3、作者
板书,听了这个名字,想象一下作者能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么本人与你想象的一样吗?
(出示简介: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儿童的成长。他是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他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儿童文学大家。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童心永驻的老头儿。)
和你想象的一样吗?想象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无论想象是对还是错,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奇和欣喜。
朝读经典教案一年级第8课
《朝读经典》8 读书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使学生知道读书要专心,写字要认真。待人接物要讲究规矩礼仪。
诵读内容:
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
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
译文解释:
读书一定要专心致志,写字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写正楷。书桌一定要摆放整齐,房间一定要整洁。见面是要按年龄大小来称呼别人,待人接物一定要讲究规矩礼节
故事导行:
1. 教师讲故事:《凿壁借光》、《悬梁刺股》。
2. 问:从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觉得自己在读书写字方面,我班哪些同学做得比较好?
联系实际:
1. 课上当有同学找你讲话,你该怎么办?
2. 书写时,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课后延伸:
你知道吗?读故事“入学礼”
24朝读经典教案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和要求
教师趁机导入今天的新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要求
活动:设疑启思
多媒体播放案例:
某班一度流行给同学起外号,那些难听的外号一旦落到谁的头上,谁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心里有一种羞辱感。其实,谁都不愿意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即使那些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 此。
问题: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 别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 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得想一想,如果自己是 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他人。
五一中心小学“双读”教育活动(朝读经典)教案
年级
三
课题
己之不欲 授课人 周平
教学目标
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重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
wenku.baidu.com
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播放《论语》中的一段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五单元谨守时
第五单元:谨守时
学习目标:了解与人相处守时的重要性。通过诵读经典,受到守时的熏陶。
第二十课:无失其时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宅,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词语解释:
树:种植。
衣帛:穿丝绸的衣服。
鸡豚狗彘:鸡、狗、猪。
夺:丧失,错过。
文章大意:
五亩大的宅院,种植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能穿丝绸衣服了;鸡、狗、猪等家畜的畜养,不错过养殖的季节,七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肉吃了;一百亩的耕地,不错过更重、收割的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了。
我的启发: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们的生活都与农时农事息息相关。顺应天时,是我们祖先经历世世代代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
第二十一课:不逾时顷
不逾时顷,闾里信之。
词语解释:
顷:很短的时间,片刻。
闾里:街坊领居。
文章大意:
从来不迟到片刻的人,街坊领居都很信任他。
我的启发:
人们之间的诚信,就是从守时这样的小事积累起来的。
第二十二课:不失期刻
生无伪言行,与人约,虽千里外,不失期刻。
词语解释:
生:生平,一辈子。
伪:虚假的,不合规矩的。
虽:即使。
文章大意:
一辈子不要有虚假的言行,比如与人有约,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不应当迟到。我的启发:
守约,是诚信的表现。与别人约定好时间,就务必遵守。
第二十三课:刻日立程
与人约,辄以一板识之,刻日立程,无弗酬者。
词语解释:
刻日:约定日期。
程:事物发展的经过或工作进行的顺序、步骤。
辄:就。
识:标记。
酬:赴约,践约。
文章大意:
与人有约,就用一块板记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不按时赴约的。
三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三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标题:三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朝读经典,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经典作品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技巧。
教学重点:
1. 理解经典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2. 分析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进行朝读。
教学准备:
1. 经典作品的教材或文本,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话》等。
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电视机。
3. 黑板、白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创造一个温馨的阅读氛围,欢迎学生进入教室。
2.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朝读经典。
3. 引用一句经典名言或短句,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该句子的理解。
探究(15分钟):
1. 向学生展示选定的经典作品的封面或插图,并简要介绍作者和故事背景。
2. 与学生一起朗读故事的开头部分,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4.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喜爱之处。
拓展(15分钟):
1. 分发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复印故事中的某个章节,让学生在小组中阅读并互相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核心思想和人物形象,并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观点。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思考故事中的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巩固(15分钟):
1. 选择一个重要的情节或对话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2.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3. 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并鼓励其他学生给予反馈和建议。总结(5分钟):
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三单元人文兴
第三单元:人文兴
学习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起和初兴,感受中华文化的恒久力量和无穷魅力。
第十课:化成天下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词语解释:
时变:时间时令的变化,泛指自然规律。
文章大意:
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的分布与运行,来了解时序变化的规律;观察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然后教化天下的百姓。
第十一课:人文初祖
辟中国,始三皇,皇帝尧舜垂衣裳。
词语解释:
垂衣裳:垂衣拱手,形容无为而治。
衣裳:衣服,古时上曰衣,下曰裳。
文章大意:
中国历史,传说开始于三皇时期,到了黄帝、尧帝、舜帝时,才确定了衣服制度,文明初兴。
知识拓展: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从那时候起,我们的祖先从蒙昧走向开化,新的历史纪元从此开启。
洪水平,五伦讲,黎民于变愚变良。
词语解释:
五伦: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际关系。
文章大意:
大禹治水成功后,中国社会开始讲究人伦道德,百姓被教化,由愚昧变得贤良。
我的启发:
讲究长幼尊卑,遵守伦理道德,是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十三课:礼乐匡
稼穑教,礼乐匡,夏忠商质周文章。
词语解释:
稼穑: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
质:质朴,单纯。
文章:这里指礼乐制度。
文章大意:
圣人教会人们进行农业劳动,并用礼乐来教化天下人。夏朝人崇尚忠信,商朝人崇尚朴实,周朝人讲究礼法。
我的启发: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古代人们的文化视野越来越开阔,各种文明交汇融合,社会不断发展前进。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坐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词语解释:
烁金:将金属融化。
二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1 反哺跪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反哺跪乳的含义,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知恩、感恩、报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关心我们成长,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怎么做?
二、研读诗文
反哺跪乳
《增广贤文》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羊羔有跪着吃奶的感恩举动,乌鸦有衔食喂母的报恩情义。
四、小结拓展
师:小动物们都知道报答父母,作为子女,我们该怎么做?交流讨论。
2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生活中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从中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二、研读诗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母亲为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将衣服缝的严实紧密,担心孩子在外迟不归家,谁说孩子小草般微小的孝心,能报答的了春天阳光般温暖的母爱呢?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1、谈谈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你要做个怎样的孩子,去报答父母;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深明大义的徐母》
2、谈感受
3 孟母三迁
教学目标:
1、懂得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用道德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2、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教师: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1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五单元谨守时
第五单元:谨守时
学习目标:了解与人相处守时的重要性。通过诵读经典,受到守时的熏陶。
第二十课:无失其时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宅,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词语解释:
1选自《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
2树:种植。
3衣帛:穿丝绸衣服。衣:穿。帛:丝织布料。
4鸡豚狗彘:鸡、狗、猪。豚:小猪。彘:猪。
5夺:丧失,错过。
教学过程:
1、引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们的生活都与农时农事息息相关。顺应天时,是我们祖先经历世世代代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
2、老师范读。
3、各种形式练读。
4、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五亩大的宅院,种植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能穿丝绸衣服了;鸡、狗、猪等家畜的畜养,不错过养殖的季节,七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肉吃了;一百亩的耕地,不错过更重、收割的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了。
5、练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谈谈感受。
6、熟读成诵。
不逾时顷,闾里信之。
词语解释:
顷:很短的时间,片刻。
闾里:街坊领居。
教学过程:
1、介绍文章出处及作者
仲并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3、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师适当讲解。
从来不迟到片刻的人,街坊领居都很信任他。
4、你身边有这样的好邻居吗?对待邻居你是怎样做的?
小学三年级朝读经典诵读经典活动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源
第一单元:中华源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了解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朝代更迭、名号及历史文化。
第一课:始祖神话
俗说天地开辟,唯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词语解释:
抟:把东西揉弄成球形。
文章大意:
传说天地初开的时候,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把黄土揉成一团,捏成了人。
文章意义:
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表现了我们祖先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问,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第二课:华夏之号
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词语解释:
服章:泛指服饰、衣冠。
谓:称呼。
文章大意:
夏,是大的意思。中国有盛大的礼仪制度,因此称为夏;有华美的服饰,因此称为华。知识拓展:
“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都是对我们祖国的赞美。
第三课:华夏民族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一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词语解释:
诸:众,各个。
交通:交往。
文章大意:
华夏民族,不是由一个民族构成的。很久很久以前,许多民族生活在一起,互相接触、交往,每个民族去掉小的差异,留下大的共同点,慢慢的融合成一个民族,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华夏民族。
知识拓展: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广阔富饶的土地,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园。各民族的和谐共处、团结友爱,也是祖国繁荣富强的重要保证。
第四课:泱泱中华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词语解释:
亲被:亲身接受。
王教:王道教化。
文章大意:
中华,就是指中国。既然亲身接受了王道教化,自然就是中华儿女了,穿衣戴帽有威仪,风俗讲究孝悌,立身处世追求礼和义,所以称之为中华。
2020中小学最新朝读经典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最新朝读经典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朝读经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文化血脉代代相传。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可以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可以有效补充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总体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2.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熏陶,从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四:活动对象
2018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策略
1.营造氛围,形成共识
观念决定行动。利用朝读时间,向学生宣讲经典阅读读书的意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打造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利用班级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经典。
2.重视读书活动的过程管理
(1)时间落实:每周保证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诵读经典。
(2)内容落实:诵读内容以经典为主,包括《中学生必背古诗词》、《弟子规》、《论语》《孟子》等;阅读以中外古典名著和现当代美文为主,包括《爱的教育》、《童年》、《伊索寓言》、《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莎士比亚戏剧》、《呐喊》等。
(3)读物落实: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准备经典阅读的相关书籍,学生可以到阅
览室借阅,也可在教室诵读经典。
(4)辅导落实:每周安排一节经典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读好书,读经典诗文,读名作名篇;多读书,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善读书,讲究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恻隐之心》
《朝读经典》教案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讲解本文。
3、讨论道德培养的关键是什么。
【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背诵短文
教学难点: 体会孟子仁爱思想。
【教学过程】
一、提问:如果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在街上乞讨,你遇到后会怎么办?如果有人讲,那个老太太可能是装的,你又怎么办?让学生自由回答,不强求标准答案。然后引出本文。
二、熟读成诵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看看他们能否背过。
三、解释本文
原文: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
也。
解释: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
【讲解】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孝悌先
教学目标: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孝悌为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诵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并知道如何去做。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能将爱心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去,做一个有爱心的阳光少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师:上课
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2、同学们,平时我们的父母事无巨细的为我们服务,那你们又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感受如何?指名说说。
3、是啊,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那么,作为子女,应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字经》“孝悌为先”部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ppt出示“孝悌为先”内容,学生试着自由读读。
孝悌为先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2、指名读,师生正音。
3、ppt放录音范文,让学生听,听后学生跟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4、再次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生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后注释了解字意及句意。课文讲了什么?
7、全班交流
①师解题目:孝悌为先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个人最应该做到的品质。
②课文提到了古时候非常著名的两个孩子,黄香和孔融。他们的经典孝顺故事感动所有人。
(三)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1、播放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视频。
2、看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3、全班交流
4、师小结: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都可以事后弥补,但行孝却是无法弥补的。很多人总是想等自己挣够了钱,等自己有了时间,再回家去孝敬父母,可是,当你钱挣够了,有时间了,父母却已经不在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5、ppt出示1、2句多种形式诵读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四)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同学们,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
2、说说你的故事,你是怎么对父母的,做到了哪些,哪些没有做到?举例说说。
3、全班交流。Ppt:当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点小家务时,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想都不想就回答,我还要写作业呢!我没空!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
4、看完课件,你想说什么呢?指名说,着重谈谈自己的不足。
5、师:同学们,是父母为你们付出的多,还是你们为父母付出的多呢?
6、师小结:父母的爱像阳光、像春风、像雨露,孩子得到父母的爱,就如同一株稚嫩的小芽得到了阳光雨露,在爱的天地里,一天天长大;而父母如果得到孩子的爱,那么所有生活的艰辛,工作的疲累就会化作一种无比的幸福。
7、学生再次齐读“孝悌为先”,深化理解。同学们,赶快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吧。
8、ppt出示课文,学生再次恭恭敬敬地齐诵课文。
9、师:同学们,我们用怎样的行动去报答父母呢?具体怎么做?
10、全班交流,总结梳理
①赶快弄清楚父母平时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
②每天吃晚饭时给爸爸妈妈盛饭、夹菜。
③吃饭前主动摆碗筷,饭后主动洗碗。
④为父母倒茶、捶背、按摩。
⑤帮爸爸妈妈晒衣服、收衣服、叠衣服。
⑥主动扫地、倒垃圾。
⑦不与爸爸妈妈顶嘴。
⑧夏天为爸爸妈妈扇扇子。
……
11、师生共同诵读课文
师小结:同学们,虽然我们和黄香、孔融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对孝顺的理解大体是一样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在遥远的未来,孝顺父母的心永远不能变,感激父母的心永远不能变。
(五)复习巩固
1、指导感情朗读:
(1)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加倍关爱下快乐成长,我们也爱自己的父母亲。请大家带着对父母的深深的爱,再读一读课文。(齐读)
(2)父母是我们生活的老师,我们应该敬重他们。请大家恭敬地读一读课文。(3)全班一起拍手配乐读,读出节奏。
2、练习背诵。
(1)朗读接龙:师生朗读接龙;同桌朗读接龙;小组朗读接龙。
(2)指导背诵。(3)练习背诵。(4)男女竞背。
(六)总结全文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同学们可以去网上查查。我们知道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所以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希望大家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配乐诵读全文,背诵全文。
第2课时尊父母
教学目标:
1、背诵《弟子规——父母呼》,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的孝敬,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2、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说到孝敬父母,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黄香”的故事。同学们,想听吗?
2、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心中有什么感受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积累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