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内科学》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ee1f61fb960590c69ec3767c.png)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与分级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支气管哮喘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及控制水平分期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肺炎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肺结核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8.预防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和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并发症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慢性呼吸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力衰竭要点:1.基本病因与诱因2.病理生理3.临床分型4.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细目二:急性心力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细目三:慢性心力衰竭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心律失常要点:1.发生机制2.心律失常的分类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细目五:快速性心律失常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心电图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1.定义和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八:原发性高血压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6.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辨证论治9.预防细目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要点:1.危险因素2.西医分型3.冠心病一级与二级预防细目十:心绞痛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一:心肌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8.预防细目十二:心脏瓣膜病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三:病毒性心肌炎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胃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机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慢性胃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机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消化性溃疡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变化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胃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及转移途径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肝硬化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原发性肝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溃疡性结肠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上消化道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尿路感染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急性肾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细目五:慢性肾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分期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五单元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四:急性白血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医学|教育网搜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细目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辨证论治细目二:亚急性甲状腺炎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糖尿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及分类4.并发症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西医治疗8.中医辨证论治9.预防细目四: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要点:1.水、钠代谢失常(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及治疗2.钾代谢失常(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及治疗3.常见酸碱平衡失调(一)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及治疗第七单元风湿性疾病细目一:类风湿性关节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脑血栓形成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脑栓塞要点:1.西医病因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六:腔隙性梗死要点:1.西医病因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脑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蛛网膜下腔出血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九:血管性痴呆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Alzheimer病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十一:帕金森病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及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九单元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细目一:急性中毒总论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原则细目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要点:1.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和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细目三: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要点:1.病因、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和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细目四: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要点:1.病因与中毒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治疗第十单元内科常见危重症细目一:休克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2.休克分类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中暑要点: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及鉴别诊断5.治疗第十一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要点:1.感冒的概念2.感冒的病因病机3.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感冒的辨证论治细目二:喘证要点:1.喘证的概念2.喘证的病因病机3.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喘证的辨证论治第十二单元心系病症细目一:不寐要点:1.不寐的概念2.不寐的病因病机3.不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不寐的辨证论治细目二:厥证要点:1.厥证的概念2.厥证的病因病机3.厥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厥证的辨证论治第十三单元脾系病症细目一:痞满要点:1.痞满的概念2.痞满的病因病机3.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痞满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腹痛要点:1.腹痛的概念2.腹痛的病因病机3.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腹痛的辨证论治细目三:泄泻要点:1.泄泻的概念2.泄泻的病因病机3.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泄泻的辨证论治细目四:便秘要点:1.便秘的概念2.便秘的病因病机3.便秘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便秘的辨证论治第十四单元肝系病症细目一:胁痛要点:1.胁痛的概念2.胁痛的病因病机3.胁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胁痛的辨证论治细目二:积聚要点:1.积聚的概念2.积聚的病因病机3.积聚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积与聚主症特点与病机异同5.积聚的辨证论治细目三:鼓胀要点:1.鼓胀的概念2.鼓胀的病因病机3.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鼓胀的辨证论治细目四:眩晕要点:1.眩晕的概念2.眩晕的病因病机3.眩晕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眩晕的辨证论治第十五单元肾系病症细目:水肿要点:1.水肿的概念2.水肿的病因病机3.水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水肿的辨证论治第十六单元气血津液病证细目一:郁证要点:1.郁证的概念2.郁证的病因病机3.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郁证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血证要点:1.血证的概念2.血证的病因病机3.血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血证的辨证论治细目三: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病因病机3.痰饮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痰饮的辨证论治细目四:自汗、盗汗要点:1.自汗、盗汗的概念2.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3.自汗、盗汗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细目五:内伤发热要点:1.内伤发热的概念2.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3.内伤发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细目六:虚劳要点:1.虚劳的概念2.虚劳的病因病机3.虚劳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虚劳的辨证论治第十七单元肢体经络病证细目一:痿证要点:1.痿证的概念2.痿证的病因病机3.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痿证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腰痛要点:1.腰痛的概念2.腰痛的病因病机3.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腰痛的辨证论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篇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f665a5ec3a87c24128c41e.png)
第一单元感冒细目一:概述一、感冒的概念及源流1.感冒的概念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感冒的源流感冒病名则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二、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一、感冒的常见病因——以风邪为主,可兼寒热暑湿等。
二、感冒的病机及转化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基本病机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感冒的诊断要点二、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流行性。
三、感冒与风温病早期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一、感冒的辨证要点二、感冒的治疗原则感冒的治疗原则为解表达邪。
【须牢记的架构图】三、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1.风寒束表证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
2.风热犯表证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
3.暑湿伤表证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2020年最新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2020年最新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958174ba5e9856a561260d6.png)
最新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细目要点要求一、呼吸内科1.肺癌(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2.慢性支气管炎(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3.支气管哮喘(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4.肺炎(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掌握(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6.胸腔积液(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二、心血管内科1.心力衰竭(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2.高血压病(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危险因素(2)分型(3)辅助检查(4)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学改变(5)治疗要点掌握4.心脏瓣膜病(1)临床症状掌握(2)诊断要点(3)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4)治疗要点5.心律失常(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心电图表现(4)治疗要点掌握6.心肌疾病(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X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三、消化内科1.慢性胃炎(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2.胃癌(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3.肝硬化(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4.消化性溃疡(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5.上消化道出血(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6.急性胰腺炎(1)临床表现和分型(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四、肾内科 1.泌尿系感染(1)感染途径(2)常见致病细菌(3)临床症状(4)诊断要点(5)辅助检查掌握(6)治疗要点2.急慢性肾衰竭(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3.肾病综合征(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五、血液病1.缺铁性贫血(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2.白血病(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六、内分泌学1.糖尿病(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3.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4.高脂血症(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七、风湿与临床免疫学1.系统性红斑狼疮(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2.类风湿关节(1)临床症状掌握炎(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八、神经内科1.脑血管疾病(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2.癫痫(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3.痴呆(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4.周围神经病(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5.脑变性疾病(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掌握(4)治疗要点九、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2.艾滋病(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3.伤寒(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4.流行性乙型脑炎(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5.肾综合征出血热(1)流行病学(2)临床症状(3)诊断要点掌握(5)治疗要点6.疟疾(1)流行病学(2)临床症状(3)诊断要点(4)辅助检查(5)治疗要点掌握十、结核病1.肺结核(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2.结核性脑膜炎(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十一、职业病1.一氧化碳中毒(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2.有机磷中毒(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掌握(4)治疗要点3.亚硝酸盐中毒(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4.酒精中毒(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掌握。
2023年执医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2023年执医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57b8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a.png)
2023年执医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2023年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是针对全国范围内准备参加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试的考生而制定的。
本大纲涵盖了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旨在帮助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内科学的知识体系,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准备。
首先,大纲对考试内容进行了总体概述。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
本大纲将中医内科学的知识点分为若干个主题,包括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系疾病、肝胆系疾病、肾系疾病等。
大纲要求考生全面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接下来,针对大纲中的各个主题,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肺系疾病主题包括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痿等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法及预防调护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并能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应用。
心系疾病主题包括心悸、胸痹心痛、不寐、癫狂病、痴呆等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法及调护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并能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应用。
此外,大纲还对考试形式和题型进行了说明。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题型包括选择题(A型题、B型题、X型题)、简答题、论述题和病例分析题等。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以提高答题效率和质量。
最后,对于如何备考,我们给出了一些建议。
考生应系统学习中医内科学教材,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考生应多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以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方法。
此外,考生还应关注临床实际,了解常见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2023年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为考生提供了全面的备考指南。
通过系统学习教材、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关注临床实际等方法,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内科学的知识体系,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准备。
祝愿所有考生考试顺利!。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69724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f.png)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二、考试定位与目标
通过考核医德医风、医学门类、基储临床、预防、具有临床医学知识以及临床医学相关知识等必要的中医药学知识,了解和熟悉医疗工作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临床诊疗和诊断技能,能够处理常见病症,以及具备对危重病人进行初级应急处理、配合高级急救的基本能力。
三、考试范围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范围为《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类别中医、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考试部分)》所规定的内容。
四、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
五、考试组织
考试工作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领导下,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及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76db1d35ef7ba0d4b733b3f.png)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大纲第一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要点:.感冒的概念.感冒的病因病机.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感冒的辨证论治.感冒的转归预后.感冒的预防调护细目二:咳嗽要点:.咳嗽的概念.咳嗽的病因病机.咳嗽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咳嗽的辨证论治.咳嗽的转归预后.咳嗽的预防调护细目三:哮病要点:.哮病的概念.哮病的病因病机.哮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哮病的辨证论治.哮病的转归预后.哮病的预防调护细目四:喘证要点:.喘证的概念.喘证的病因病机.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喘证的辨证论治.喘证的转归预后.喘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五:肺痈要点:.肺痈的概念.肺痈的病因病机.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肺痈的辨证论治.肺痈的转归预后细目六:肺痨要点:.肺痨的概念.肺痨的病因病机.肺痨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肺痨的辨证论治.肺痨的转归预后.肺痨的预防调护细目七:肺胀要点:.肺胀的概念.肺胀的病因病机.肺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肺胀的辨证论治.肺胀的转归预后细目八:肺痿要点:.肺痿的概念.肺痿的病因病机.肺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肺痿的辨证论治.肺痿的转归预后第二单元心系病证细目一:心悸要点:.心悸的概念.心悸的病因病机.心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心悸的辨证论治.心悸的转归预后细目二:胸痹要点:.胸痹的概念.胸痹的病因病机.胸痹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胸痹的辨证论治.胸痹的转归预后.胸痹的预防调护细目三:真心痛要点:.真心痛的概念.真心痛的辨证论治细目四:不寐要点:.不寐的概念.不寐的病因病机.不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不寐的辨证论治.不寐的转归预后.不寐的预防调护细目二:眩晕要点:.眩晕的概念.眩晕的病因病机.眩晕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眩晕的辨证论治.眩晕的转归预后.眩晕的预防调护细目三:中风要点:.中风的概念.中风的病因病机.中风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中风的辨证论治.巾风的转归预后.中风的预防调护细目四:癫狂要点:.癫狂的概念.癫狂的病因病机.癫狂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癫狂的辨证论治.癫狂的转归.癫狂的调护细目五:痫病要点:.痫病的概念.痫病的病因病机.痫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痫病的辨证论治.痫病的预防调护细目六:痴呆要点:.痴呆的概念.痴呆的病因病机.痴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痴呆的辨证论治.痴呆的预防调护第四单元脾胃病证细目一:胃痛要点:.胃痛的概念.胃痛的病因病机.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胃痛的辨证论治.胃痛的转归预后.胃痛的预防调护细目二:痞满要点:.痞满的概念.痞满的病因病机.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痞满的辨证论治.痞满的转归预后.痞满的预防调护细目三:呕吐要点:.呕吐的概念.呕吐的病因病机.呕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呕吐的辨证论治.呕吐的预防调护细目四:噎膈.噎嗝的概念.噎嗝的病因病机.噎嗝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噎嗝的辨证论治.噎嗝的转归预后.噎嗝的预防调护细目五:呃逆要点:.呃逆的概念.呃逆的病因病机.呃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呃逆的辨证论治细目六:腹痛要点:.腹痛的概念.腹痛的病因病机.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腹痛的辨证论治.腹痛的转归预后.腹痛的预防调护细目七:泄泻.泄泻的概念.泄泻的病因病机.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泄泻的辨证论治.泄泻的转归预后.泄泻的预防调护细目八:痢疾要点:.痢疾的概念.痢疾的病因病机.痢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痢疾的辨证论治.痢疾的转归预后.痢疾的预防调护细目九:便秘要点:.便秘的概念.便秘的病因病机.便秘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便秘的辨证论治.便秘的转归预后.便秘的预防凋护细目二:黄疸要点:.黄疸的概念.黄疸的病因病机.黄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黄疸的辨证论治.黄疸的转归预后.黄疸的预防调护细目三:积聚要点:.积聚的概念.积聚的病因病机.积聚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积与聚的主症特点和病机的异同点.积聚的辨证论治.积聚的转归预后细目四:鼓胀要点:.鼓胀的概念.鼓胀的病因病机.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鼓胀的辨证论治.鼓胀的转归预后.鼓胀的预防调护细目五:疟疾要点:.疟疾的概念.疟疾的病因病机.疟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疟疾的辨证论治.疟疾的转归预后.疟疾的预防调护第六单元肾系病证细目一:水肿要点:.水肿的概念.水肿的病因病机.水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水肿的辨证论治.水肿的转归预后.水肿的预防调护细目二:淋证要点:.淋证的概念.淋证的病因病机.淋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淋证的辨证论治.淋证的转归预后.淋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三:癃闭要点:.癃闭的概念.癃闭的病因病机.癃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癃闭的辨证论治.癃闭的常用外治法.癃闭的转归预后细目四:关格要点:.关格的概念.关格的病因病机.关格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关格的辨证论治.关格的转归预后.关格的预防调护第七单元气血津液病证细目一:郁证要点:.郁证的概念.郁证的病因病机.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郁证的辨证论治.郁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二:血证要点:.血证的概念.血证的病因病机.血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血证的辨证论治.血证的转归预后.血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三:痰饮要点:.痰饮的概念.痰饮的分类.痰饮的病因病机.痰饮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痰饮的辨证论治.痰饮的转归预后细目四:消渴要点:.消渴的概念.消渴的病因病机.消渴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消渴的辨证论治.消渴的转归预后.消渴的预防调护细目五:自汗、盗汗要点:.自汗、盗汗的概念.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自汗、盗汗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细目六:内伤发热要点:.内伤发热的概念.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内伤发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内伤发热的转归预后细目七:虚劳要点:.虚劳的概念.虚劳的病因病机.虚劳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虚劳的辨证论治.虚劳的转归预后细目八:癌病要点:.癌病的概念.癌病的病因病机.癌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癌病的辨证论治.癌病的转归预后.癌病的调护细目九:厥证要点:.厥证的概念.厥证的病因病机.厥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厥证的辨证论治第八单元肢体经络病证细目一:痹证要点:.痹证的概念.痹证的病因病机.痹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痹证的辨证论治.痹证的转归预后.痹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二:痿证要点:.痿证的概念.痿证的病因病机.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痿证的辨证论治.痿证的转归预后.痿证的调护细目三:颤证要点:.颤证的概念.颤证的病因病机.颤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颤证的辨证论治细目四:腰痛要点:.腰痛的概念.腰痛的病因病机.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腰痛的辨证论治。
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
![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fc984d5ef61fb7360a4c650f.png)
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细目一:感冒
要点:
1.感冒的概念
2.感冒的病因病机
3.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感冒的辨证论治
5.感冒的转归预后
6.感冒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咳嗽
要点:
1.咳嗽的概念
2.咳嗽的病因病机
3.咳嗽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咳嗽的辨证论治
5.咳嗽的转归预后
6.咳嗽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哮病
要点:
1.哮病的概念
2.哮病的病因病机
3.哮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哮病的辨证论治
5.哮病的转归预后
6.哮病的预防调护
细目四:喘证
要点:
1.喘证的概念
2.喘证的病因病机
3.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喘证的辨证论治
5.喘证的转归预后
6.喘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肺痈
要点:
1.肺痈的概念
2.肺痈的病因病机
3.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痈的辨证论治
5.肺痈的转归预后
细目六:肺痨
要点:
1.肺痨的概念
2.肺痨的病因病机
3.肺痨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痨的辨证论治
5.肺痨的转归预后
6.肺痨的预防调护
细目七:肺胀
要点:
1.肺胀的概念
2.肺胀的病因病机
3.肺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胀的辨证论治
5.肺胀的转归预后
细目八:肺痿
要点:
1.肺痿的概念
2.肺痿的病因病机
3.肺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中医执业医师第一阶段《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第一阶段《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31f00a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e.png)
(1)痢疾的概述
(2)痢疾的病因病机
(3)痢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痢疾的辨证论治
(5)痢疾的转归预后
(6)痢疾的`预防调护
9.便秘
(1)便秘的概述
(2)便秘的病因病机
(3)便秘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便秘的辨证论治
(5)便秘的转归预后
(6)便秘的预防调护
五、肝胆病证
1.胁痛
(1)胁痛的概述
(2)胁痛的病因病机
考试医学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执业医师第一阶段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第一阶段《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第一阶段《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导语:在中医执业中关于《中医内科学》的相关内容是什么?关于肺系病 证、心系病证、脑系病证的考试要点是什么?下面是店铺罗列的相关内容,一起看看吧。
单元
细目
3.呕吐
(1)呕吐的概述
(2)呕吐的病因病机
(3)呕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呕吐的辨证论治
(5)呕吐的预防调护
4.噎膈
(1)噎嗝的概述
(2)噎嗝的病因病机
(3)噎嗝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噎嗝的辨证论治
(5)噎嗝的转归预后
(6)噎嗝的预防调护
5.呃逆
(1)呃逆的概述
(2)呃逆的病因病机
(3)呃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呃逆的辨证论治
(5)呃逆的转归预后
6.腹痛
(1)腹痛的概述
(2)腹痛的病因病机
(3)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腹痛的辨证论治
(5)腹痛的转归预后
(6)腹痛的预防调护
7.泄泻
(1)泄泻的概述
(2)泄泻的病因病机
(3)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大纲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bee7eb9453610661fd9f461.png)
2.中医病因病机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3.临床表现
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八、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6.中医辨证论治
7.预防
1.西医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六、腔隙性梗死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
5.西医治疗
6.中医辨证论治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七、脑出血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证论治
282
单元
细目
要点
1.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1.概述
第十二元
心系病证
不寐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284
单元
细目
要点
1.概述
一、胃痞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1.概述
二、腹痛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第十三单元
脾系病证
4.辨证论治
1.概述
三、泄泻
2.病因病机
3.诊断与病证鉴别
4.辨证论治
1.概述
四、便秘
2.病因病机
八、蛛网膜下腔出血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2020年中医执业考试大纲
![2020年中医执业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6819ea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5.png)
2020年中医执业考试大纲详解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在医疗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确保中医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我国每年都会举行一次中医执业资格考试。
本文将以2020年的中医执业考试大纲为主题,详细解析其内容和要求。
二、考试大纲概览
2020年的中医执业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中医基础理论
2. 中医临床知识与技能
3. 中药学
4. 方剂学
5. 针灸学
6. 推拿学
7. 医古文
三、考试大纲详细解析
1. 中医基础理论: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础知识。
2. 中医临床知识与技能: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以及对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3. 中药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的性质、功效、使用方法等的了解,以及对中药配伍原理的掌握。
4. 方剂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方剂的组成、功效、应用等方面的理解。
5. 针灸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针灸的基本理论、常用穴位和操作技术的掌握。
6. 推拿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推拿的基本理论、常用手法和治疗方法的掌握。
7. 医古文: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古代医学文献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2020年的中医执业考试大纲全面涵盖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旨在检验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中医师的能力。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根据大纲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准备,以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0024ee8cc175527062208ef.png)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7.气血同病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四)辨津液类证候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证候鉴别与临床意义2 (五)辨情志证候喜证、怒证、悲恐证、忧思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九、脏腑辨证(一)辨心病证候1.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心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二)辨肺病证候1.肺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肺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三)辨脾病证候1.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四)辨肝病证候1.肝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肝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五)辨肾病证候1.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六)辨脏腑证候1.腑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腑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七)辨脏腑兼病证候1.脏腑兼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脏腑兼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十、其他辨证方法概要(一)辨六经病证1.太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22.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 23.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24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2中医诊断学十、其他辨证方法概要(一)辨六经病证6.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27.六经病证的传变 2(二)辨卫气营血病证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 2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2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2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 25.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2(三)辨三焦病证1.上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22.中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23.下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2诊断学基础一、症状学(一)发热1.发热的病因# 22.发热的临床表现 23.发热的伴随症状 24.发热的问诊要点 2(二)胸痛1.胸痛的病因 22.胸痛的问诊要点 2(三)腹痛1.腹痛的病因 22.腹痛的问诊要点 2(四)咳嗽与略痰1.咳嗽的病因 2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 2(五)咯血1.咯血的病因 22.咯血的问诊要点 2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2(二)血栓与止血检查3.凝血因子检测 24.D-二聚体测定 25.DIC检查法 2(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22.交叉配血试验 2(四)骨髓检查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2.骨髓增生度分级 2(五)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蛋白质代谢检查 22.胆红素代谢检查 23.常用血清酶检查 24.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2(六)肾功能检查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22.血肌酐测定 23.血清尿素氮测定 24.血清尿酸测定 25.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26.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 2(七)常用生化检査1.血清钾测定 22.血清钠测定 23.血清氯测定 2 4血清钙测定 25.血清铁测定 26.血糖测定 2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诊断学基础四、实验诊断(七)常用生化检查8.血脂检查 2(八)酶学检查1.血清淀粉酶测定 22.血清心肌酶检测2(九)心肌蛋白检测1.肌钙蛋白X测定 22.肌钙蛋白I测定23.肌红蛋白测定 2(十)免疫学检查1.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22.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23.抗链球菌溶血素“0”测定 24.自身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25.肥达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26.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7.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28.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29.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的临床意义 210.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2(十一)尿液检査1.正常尿液各种检查表现 22.尿液一般性状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23.尿液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24.尿液镜检异常的临床意义 21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 2(三)放射性核素诊断1.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 22.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2传染病学一、传染病学总论(一)传染病流行过程与特征1.传染病流行过程 22.传染病的特征 2(二)传染病的诊治与预防1.传染病的诊断 22.传染病的治疗 23.传染病的预防 24.近几年所发传染病的中医认识 2二、常见传染病(一)病毒性肝炎1.病原学 22.流行病学 23.病机病理 24.临床表现 2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26.诊断与鉴别诊断 27.治疗 28.预防 2(二)肾综合征出血热1.病原学 22.流行病学 23.病机病理 24.临床表现 25.实验室检查 26.诊断与鉴别诊断 2六、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一)病人的心理问题3.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 24.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门诊、住院和手术病人2 (二)医患关系1.医患关系的模式与重要性 22.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23.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2医学伦理学一、医学的道德传统(一)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中国医学道德规范 22.中国古代医学家的道德风范 2(二)外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外国医学道德规范 22.外国医学家的道德风范 2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范畴(一)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不伤害原则 22.有利原则 23.尊重原则 24.公正原则 2(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1.权利与义务 22.情感、良心 23.审慎、保密 24荣誉与幸福 2三、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一)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1.询问病史的道德要求 22.体格检査的道德要求 23.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 24.会诊的道德要求 2(二)临床治疗的1.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 2。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bf37f94b89eb172ded63b7ac.png)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1.下列哪项不是狂证的治法
A.镇心祛痰
B.清肝泻火
C.滋阴降火
D.养心健脾
E.安神定志
答案:1.D
2.首先提出痫证发生为“痰涎壅塞”所致的古典医著是
A.《素问》
B.《金匮要略》
C.《千金方》
D.《三因方》
E.《丹溪心法》
答案:2.E
3.痫证发生以下列何项最为重要
A.脏腑失调
B.气机逆乱
C.气滞血瘀
D.痰邪作祟
E.风阳内动
答案:3.D
4.痫证风痰闭阻证主方
A.涤痰汤
B.定痫丸
C.导痰汤
D.镇肝熄风汤
E.风引汤
答案:4.B
5.痫证痰火扰神证主方
A.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B.大补元煎合六君子汤
C.朱砂安神丸
D.龙胆泻肝汤
E.导痰汤
答案:5.A
6.痫证心肾亏虚下列何方不常用
A.大补元煎
B.六君子汤
C.天王补心丹
D.河车大造丸
E.甘麦大枣汤
答案:6.C
7.首先明确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的医著是
A.《卫生宝鉴》
B.《景岳全书》
C.《医贯》
D.《医学入门》
E.《医门法律》
答案:7.D
.下列哪项不是厥之实证的特点
A.声高息促
B.眩晕昏厥
C.面红气粗
D.脉洪大有力
E.口噤握拳
答案:.B
9.下列哪项不是血厥实证的特点
A.舌质暗红
B.突然昏仆
C.脉弦有力
D.面赤唇紫
E.头晕头痛
答案:9.E
10.下列哪项不是气厥实证的特点
A.面赤唇紫。
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精)
![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精)](https://img.taocdn.com/s3/m/96305c06227916888586d70c.png)
第一单元感冒细目一:概述要点: 1.感冒的概念。
2.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 1.感冒的常见病因。
2.感冒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 1.感冒的诊断要点。
2.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
3.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 1.感冒的辨证要点。
2.感冒的治疗原则。
3.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5.风寒感冒治疗加减变化。
6.寒包火感冒治疗要点。
细目五:预防要点:感冒的预防。
第二单元咳嗽细目一:概述要点: 1.咳嗽的概念。
2.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 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 1.咳嗽的辨证要点。
2.咳嗽的治疗原则。
3.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痰湿、痰热、肝火犯肺、肺阴虚证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细目四:预防和转归要点: 1.咳嗽的预防。
2.咳嗽的转归。
第三单元肺痈细目一:概述要点: 1.肺痈的概念。
2.肺痈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 1.肺痈的常见病因。
2.肺痈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 1.肺痈的诊断要点。
2.肺痈与风温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 1.肺痈的辨证要点。
2.肺痈的治疗原则。
3.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四单元哮证细目一:概述要点: 1.哮证的概念。
2.哮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 1.哮证的常见病因。
2.哮证的主要病机、"夙根"与诱因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 1.哮证的诊断要点。
2.哮证与喘证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 1.哮证的辨证要点。
2.哮证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
3.冷哮、热哮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哮证缓解期肺虚证、脾虚证、肾虚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babd4c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c.png)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医学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哲学、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等。
2. 中药学: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配伍禁忌等。
3. 针灸推拿学:包括经络学说、穴位定位与操作、常见病症的针灸推拿治疗方法等。
4. 中医内科学:包括内科疾病的辨证施治原则、常用方剂和药物等。
5. 中医外科学:包括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后护理等。
6. 中医妇科学:包括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产科护理等。
7. 中医儿科学:包括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预防保健等。
8. 中医眼科学:包括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验光配镜等。
9. 中医耳鼻喉科学:包括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听力康复等。
10. 中医皮肤科学:包括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皮肤病的预防保健等。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中医内科学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解读-中医内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5d17366610a6f524cdbf857e.png)
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 风燥伤肺之分。且可发生演变转化。内伤咳嗽,属邪实 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咳嗽的病证鉴别
(1)咳嗽与喘证 咳嗽与喘证均为肺气上逆之病证,临床上 也常见咳、喘并见。但咳嗽以气逆有声,咯吐痰液为主;喘 证以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 (2)咳嗽与肺痨 咳嗽与肺痨均可有咳嗽、咳痰症状,但后 者为感染“痨虫”所致,有传染性,同时兼见潮热、盗汗、 咯血、消瘦等症,可资鉴别。
喘证的病机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基本病机为 痰邪壅肺,宣降不利;或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喘证与哮病的鉴别
病因
病机
临床特点
间歇发作喉中哮鸣
哮 病
宿痰伏肺,遇 外邪饮食、情 志、劳倦诱发
痰阻气道,气道 有声,呼吸急促,
挛急,肺失肃降,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桑菊 饮加 减
脉浮数或浮滑
咳嗽的辨证论治
分型
临床表现
治法 方药
风燥 咳嗽
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 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 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 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 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 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 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疏风清肺 润燥止咳
桑杏 汤加
减
咳嗽的辨证论治
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相同点
不同点
哮病 喘病
呼吸急促、 困难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 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
喘指气息言,为呼吸困难,是多 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执业中医医师考试大纲—西医内科学
![执业中医医师考试大纲—西医内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0b3e455bfe4733687e21aa33.png)
第一单元传染病细目一:细菌性痢疾要点: 1.病原学。
2.传染源、传播途径。
3.临床表现及分型。
4.诊断及鉴别诊断。
5.治疗及中毒型菌痢的救治。
细目二:霍乱要点:1.病原学。
2.流行特征。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诊断。
5.治疗及预防。
细目三:伤寒要点: 1.病理改变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2.临床特点及并发症。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治疗及预防。
细目四:病毒性肝炎要点: 1.病原学分型及临床分型。
2.流行病学特征。
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4.治疗原则及预防。
细目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要点: 1.病原学。
2.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治疗及预防。
第二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支气管炎要点: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防治。
细目二:支气管哮喘要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及分型。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治疗及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
细目三:肺炎球菌肺炎要点: 1.病因及病理。
2.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治疗及中毒性肺炎的处理。
细目四:肺结核要点: 1.病原学、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
2.诊断及鉴别诊断。
3.抗痨药物的应用及大咯血的处理。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痛要点: 1.病因及临床表现。
2.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第三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心功能不全要点: 1.基本病因及诱发因素。
2.临床表现。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治疗及急性肺水肿的抢救。
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呼吸衰竭的概念。
3.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4.治疗原则。
细目三:风湿热要点: 1.病因。
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防治原则。
细目四:风湿性心脏病要点: 1.左房室瓣及主动脉瓣病变的临床表现。
2.诊断及并发症。
3.防治原则。
细目五:高血压病要点: 1.分型及分期。
2020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2020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590fe4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04.png)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理论之一?
A.阴阳学说
B.解剖学
C.分子生物学
D.细菌学
2.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观察?(多选)
A.神色
B.形态
C.舌象
D.脉象
3.下列哪种中药属于解表药,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A.黄芪
B.麻黄
C.熟地黄
D.丹参
4.针灸治疗时,手太阴肺经上的哪个穴位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
A.尺泽
B.合谷
C.足三里
D.列缺
5.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种情绪与肝的生理功能关系最为密切?
A.怒
B.喜
C.忧
D.恐
6.中医内科学中,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的常用方剂是?
A.参苓白术散
B.龙胆泻肝汤
C.麻子仁丸
D.小青龙汤
7.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生学中的基本原则?
A.顺应自然
B.阴阳平衡
C.避免劳累
D.滥用药物
8.西医综合部分,关于内科学中的心力衰竭,其最常见的诱因是?
A.肺部感染
B.过度劳累
C.情绪激动
D.输液过多过快
9.医学人文部分,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A.尊重患者
B.保守秘密
C.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D.公正合理
10.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实践技能部分主要考察哪些方面的能力?(多选)
A.病史采集
B.体格检查
C.中医诊疗技能
D.西医手术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内科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内科学》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分级与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治疗
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要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细目三:支气管哮喘
要点:
1.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细目四:肺炎
要点:
1.概述
(1)概念
(2)分类
2.肺炎链球菌肺炎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3.肺炎支原体肺炎
(1)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
1.病因
2.病理与分类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原则
细目三:急性心力衰竭
要点: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
细目四:心律失常
要点:
1.分类
2.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