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溶血实验 PPT

合集下载

《补体溶血实验》课件

《补体溶血实验》课件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RA患者血清中补体活性的异常,有助于诊 断和病情监测。
自身免疫性肝炎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患者血清中补体活性的异常,有助于诊断和 评估病情。
感染性疾病
01
02
03
病毒性肝炎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患 者血清中补体活性的异常 ,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
结核病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结 核病患者血清中补体活性 的异常,有助于诊断和病 情监测。

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一
制备红细胞悬液,将红 细胞与生理盐水混合,
制备成适当的浓度。
步骤二
取一定量的红细胞悬液 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
的补体溶血试剂。
步骤三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箱 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 时间,观察溶血情况。
步骤四
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光 密度值,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光密度值的大小 ,判断补体溶血实验 的结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将实验结果与相关文 献进行比较,进一步 验证实验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
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 结果的差异,探讨可 能的原因。
03
补体溶血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注wk.baidu.com事项
实验材料准备
确保所有实验材料都经过灭菌 处理,并确保在有效期内。
实验环境
确保实验室环境清洁、无尘, 并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医学免疫学实验-溶血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溶血实验

作者4,文章标题4,期刊名称4 ,年份4
致谢词
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 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实验室提供的实验设备和 场地。
感谢参与实验的志愿者们的支 持和配合。
感谢参考文献的作者们对本研 究做出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2
将结合后的溶液与补体混合,观察溶血情况。
3
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以评估实验结果的 可靠性。
结果记录与分析
观察实验结果,记录红细胞溶 解情况。
分析实验数据,判断是否存在 特异性抗体导致的溶血反应。
根据实验结果,对患者的免疫 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为诊断
和治疗提供依据。
03
实验结果展示
正常对照组结果
医学免疫学实验-溶血实验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展示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与致谢
01
实验原理
免疫溶血反应的机制
1 2
免疫反应
当红细胞表面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可触 发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破裂。
补体参与
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补体系统被激活,放大 免疫反应,加速红细胞溶解。
红细胞形态完整,分布均匀,无溶血现象 血清清亮,无絮状物或沉淀
实验全程无异常颜色变化
源自文库
实验组结果
红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破裂,部分破裂红细胞内容 物释放入血浆,导致血浆颜色变化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5. 血红蛋白尿测定(hemoglobinuria) • 血管内有大量红细胞破坏,血浆中的游离 血红蛋白量超过1000mg/L时出现酱油色尿 【结果判定】阴性 【临床意义】溶血时阳性
6.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methemalbumin test)
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接着分 解为高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 红素白蛋白
– 1. 红细胞破坏增加 – 2.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第二步 哪一类溶贫(病因检测)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
(一)、红细胞破坏增加
1. RBC寿命测定 51Cr同位素标记 • 参考值:25~32天 • 半衰期<15天,说明有溶血存在
2.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plasma free hemoglobin)

RBC膜缺陷:遗传球、PNH RBC酶缺陷:G-6PD缺乏症 珠蛋白异常(肽链不平衡):海洋性贫血、异常血红蛋 白病 免疫性溶贫: AIHA 、新生儿溶血症、药物诱发红细胞相 关抗体 机械损伤性:DIC 、 TTP、人造瓣膜 感染:疟疾 物理因素:灼伤 毒素:蛇毒 脾亢: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亢进
2. RBC外在因素(获得性)
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按溶血发生部位分类(RBC破坏场所)
• 血管内溶血:RBC在血管内破坏
– 见于DIC、机械性微血管病变、烧伤、输血、 PNH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ppt课件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ppt课件

2. 旁路途径的激活
三种补体激活途径比较
经典激活途径
激活物质
抗原抗体复合 物
起始分子 C1q
参与成分 C1-C9
所需离子 Ca2+、Mg2+
C3转化酶 C4b2b
C5转化酶 C4b2b3b
生物作用
参与特异性免 疫的效应阶段, 感染后期发挥 作用
替代激活途径 肽聚糖、酵母多糖、脂多 糖 C3 C3、C5-C9、B因子、D因子 Mg2+ C3bBb C3bnBb
补体的表达方式
参与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称C1、 C2、……C9。C1由C1q、C1r、C1s三种亚单位组成 补体系统旁路激活途径及调节因子中另一些组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等;补体调节成分多以其功能进行命名, 如C1抑制物(C1INH)、C4结合蛋白(C4BP) 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通常a为 小片段,b为大片段:C2a、C2b 具有活性成分的复合物在其字符上划一横线表示,如:C1~C9 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字符前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 对补体受体以其结合对象命名,如CLrR、C5Ar、对C3片段受体则用CR1、 CR2……CR4表示
补体系统组成
补体固有成份
补体调节蛋白
补体受体
C1~C9, B、D、P因子

免疫学——补体ppt课件

免疫学——补体ppt课件
22
Classical Pathway
Generation of C5-convertase
C4b2b3b = C5转化酶
C3 b
C4b
23
(三)攻膜阶段:
第4步:C5b67的生成。 C4b2b3b (即C5转化酶)水解C5
形成C5a + C5b C5b + C6 + C7 结合成 C5b67, 并结合在细胞膜上
C3 蛋白水解酶
C3b+B
D
C3a+C3b C3bBb +Ba
C3b I因子、H因子 C3c +C3d
C3bBb
C3c+C3d+Bb 33
C3 自发活化
C3bBb= C3 转化酶
C3 b
b
C3b 半衰期很短,若无刺激物保护时容易灭活
34
2. 有激活物的状态下:
激活物提供保护性表面, 防止C3b、C3bB、 C3bBb被水解灭活。
转化酶自身抗体,与C特异性结合后,可显著增
强C3转化酶的稳
57
58
(二)膜结合型调节分子 1 . 促 衰 变 因 子 促 衰 变 因 子 ( 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 DAF) 即CD55,可竞争性抑制B因子与C3b结合,阻止旁 路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同时也可竞争性抑制 C2b与C4b结合,阻止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精选PPT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的试验精选PPT

5
补体系统的激活
1. 经典激活途径(classical pathway,CP)
2. 旁路激活途径 (alternative pathway,AP) 3. 甘露聚糖(MBL)激活途径
6
1.经典激活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启动的,由C1—C9参与的一系列的酶促反
应,其结果是靶细胞因细胞膜受攻击复合物作用而被裂解
巴比妥缓冲液
2u溶血素
•1 •2 •3 •4 •5 •6 •7 •8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1.40 1.35 1.30 1.25 0.5 1.15 1.10 1.05
0.5 0.5 0.5 0.5 1.20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24
抗原抗体复 肽聚糖、酵母多糖、 MBL相关的丝氨酸 合物 脂多糖 蛋白酶
C1q
C1-C9
C3
C2、C4
C3、C5-C9、B因子、 C2-C9、 MASP D因子 Mg2+ C3bBb Ca2+ C4b2b
15
所需离 Ca2+、Mg2+ 子 C3转化 C4b2b 酶 C5转化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 功能
1.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 2.调理作用 3.清除免疫复合物 4.引起炎症反应 5.免疫调节作用

溶血实验教程文件

溶血实验教程文件
溶血实验
溶血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补体的性质与作用。 分析结果及其意义。
【实验原理】
溶血反应是指补体参与的抗体致红细胞的 溶解反应.
参与反应的成分有:(1)红细胞(2)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红细胞抗体,也称溶血素(3)补体
当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相结合,在电 解质存在时,可使红细胞产生凝集 现象;若同时加入新鲜动物血清, 则血清中的补体可与红细胞及其抗 体(溶血素)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结 合,从而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 产生溶血现象。
① 0.5 0.5
0.5 0.5
② 0.5 0.5
--- 1.0
③ 0.5 ---
0.5 1.0
2.将试管摇匀后置37℃水箱内:15— 30分钟,取出观察有无溶血现象。
3.管底无血球沉淀,液体红色透明管为 溶血。
【注意事项】
不要摇荡试管,红细胞离开机体是很容 易破裂的。
加样一定要精确,不要漏加。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实验材料】
1、抗原:2%绵羊红细胞(简称 SRBC)。
2、抗体:溶血素(SRBC抗体)。 3、补体,新鲜豚鼠血清。 4、生理盐水。 5、小试管、刻度吸管、试管架、
37℃水溶箱等。
【实验方法】
1、取小试管3支,编号后按表3-1加入各物 (容量单位均为ml)

补体溶血实验

补体溶血实验
非特异性溶血
可能由于试剂污染或操作不当导致。应检查试剂质量及操 作过程,确保规范操作。
实验结果不稳定
可能受温度、pH值等因素影响。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确保温度、pH值等参数稳定。
安全防护措施建议
实验人员防护
佩戴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等个 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和试剂。
实验废弃物处理
严格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 对使用过的红细胞、补体及废液等 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置。
补体溶血实验可用于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观察药物对补体系统的影响,可以预 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可能的副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免疫治疗
补体溶血实验在免疫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节补体系统的活性,可以增强或抑制 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利用补体抑制剂可以降低过度免疫反应对机 体的损伤。
保持反应体系pH值在7.2-7.4之间,可用缓冲液进行调节,以确保 补体活性。
搅拌方式
在反应过程中轻轻搅拌混合液,以保证红细胞与补体充分接触。
溶血程度观察与记录
溶血现象观察
在反应结束后,观察混合 液的颜色变化,若出现红 色透明溶液,则表明红细 胞发生溶血。
溶血程度评估
根据混合液的颜色深浅和 透明度,可初步判断溶血 程度。可使用分光光度计 等仪器进行定量测定。
多学科交叉融合
补体溶血实验涉及到免疫学、医学、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入发展 ,补体溶血实验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溶血反应(hemolytic reaction)与补体结合试验(1)

溶血反应(hemolytic reaction)与补体结合试验(1)

溶血反应(hemolytic reaction)与补体结合试验(1)

一、溶血反应

免疫血清与其相应的抗原细胞(血球、细菌及其组织细胞)相遇,并在补体的参与下可出现溶细胞反应。依抗原、抗体的种类不同可有溶血反应、溶菌反应等。

溶菌反应只在某些细菌中出现(如霍乱弧菌)。应用溶血反应是补体结合反应中不可少的因素。溶血反应是由于抗原(红血球)和抗体(溶血素)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并吸着了补体,而使红血球在补体的作用下被溶解,于是产生了溶血现象。

1、材料

(1)抗原:2%绵羊红血球;

(2)抗体:溶血素;

(3)补体:取健康豚鼠血清作为补体;

(4)小试管、生理盐水、水浴箱。

2、方法

(1)取小试管3只,按下表加入各物(容量单位为毫升);

(2)将上述3试管放在37℃水浴箱内15—30分钟观察有无凝血现象。

试管2%红血球溶血素(2单位)补体(2单位)生理盐水结果

1 0.5 0.5 0.5 0.5

2 0.4 0.5 —— 1.0

3 0.5 ——0.5 1.0

二、补体结合反应

当抗原与其对应的抗体结合时,所生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能从溶液中

将补体吸着此即谓补体结合。参与补体结合反应的抗原是透明的溶液,故补体结合现象不能被肉眼看出来,因此必须借助溶血系统(溶血素

及相对应的羊血球)作为指示剂,来判定媒质中有无游离的补体,近

而推定媒质中未知抗原(或抗体)和已知抗体(或抗原)是否进行了

特异性的结合。本反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因之常应用于传

染病的诊断,特别诊断病毒疾病和梅毒。

由于参与本反应的各种成分间有着一定量的关系,因此在作本试验之前,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预备实验来确定各成分的使用量,故本反应的

溶血检验PPT课件

溶血检验PPT课件
珠蛋白合成障 碍
免疫因素 膜的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其它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异常血红蛋白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PNH
Leabharlann Baidu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
脾功能亢进
4
2.按溶血发生的部位分类:
– 血管内溶血:为红细胞在血管内〔血液循环〕中 直接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到血浆中形成血红蛋 白血症。多为获得性,常急性发作。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步骤
• 确定是否为溶血
– 病史 – 贫血?黄疸?网织红细胞计数?
• 查找溶血原因
– 年龄、种族、职业、饮食、药物史、家族遗传 史等
32
第四节 血型鉴定与穿插配血试验
33
• 血型〔blood group〕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 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某些 血浆蛋白在个体之间均具有抗原成分的差异,受独 立的遗传基因控制。由假设干个相互关联的抗原抗 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为血型系统。
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
• 红细胞酶缺陷所致溶血性贫血又称红细胞酶病,指参与红细 胞代谢〔主要是糖代谢〕的酶由于基因缺乏,导致活性改变 而发生溶血的一组疾病。
• 〔一〕高铁血红蛋白复原试验 • [原理]有足量的NADPH存在下,反响液中高铁血红蛋白能被

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和活性相关ppt课件

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和活性相关ppt课件
生物学作用
抗原抗体复合物
C1q C1、C4、C2、C3、C5-
C9 Ca2+、Mg2+
C4b2b C4b2b3b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 效应阶段,感染后期
发挥作用
肽聚糖、酵母多糖、脂多糖
C3
C3、C5-C9、B因子、D因子
Mg2+ C3bBb C3bnBb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效应阶段,感染早期 发挥作用
正常妊娠时,也可观察到补体值的增高。
38
思考题
1.已知补体的活化有三条途径,试述三条激活途径有何 不同?
反映所测补体成分的绝对量 可进行标准化流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22
第四节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 ) 将免疫溶血作为指示系统,用以检测另一反
应 系统中抗原或抗体的传统方法。
23
一、试验原理
作用原理:利用补体的溶细胞作用进行各种物理 状态的抗原抗体测定
1.红细胞浓度的调整
绵羊红细胞(SRBC)采自绵羊颈静脉,制备脱纤维羊血或 用阿氏(Alsever)血液保存液制成抗凝血,4℃保存备用。使 用前,调制成2%~5% SRBC悬液。为使红细胞浓度标准化, 可吸取少量红细胞悬液,加入20~30倍的稀释液,在542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值以调整红细胞浓度。
14
前两种方法:手工操作繁琐、耗时长、影响因素多、结果重复 性差,已趋于淘汰 后两种方法:通过仪器对补体的C3、C4、B因子等单个成分进 行自动化测定

补体ppt课件

补体ppt课件

荧光法
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 补体活化产物结合,通过 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 检测荧光信号。
化学发光法
利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 的化学发光现象,通过化 学发光仪检测发光强度。
补体检测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补体成分或活化产物的水平,可以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 染、病毒感染等。
激活后具有调理吞噬、溶解细 胞、介导炎症、调节免疫应答
等生物学功能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溶解细胞
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形成攻膜 复合物,使细胞膜破裂,细胞
溶解。
调理吞噬
补体C3b等分子可结合到细菌 或其他颗粒表面,促进吞噬细 胞对其的吞噬作用。
介导炎症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过敏毒 素和趋化因子等,可引发炎症 反应。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补体系统 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密切相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补体在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补体作为药物靶点
针对补体系统的药物设计已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调节补体活性或阻断补体激活途径,可望开发出新 型的治疗药物。
补体在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参与免疫记忆
补体能够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 体结合,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 殖,从而参与免疫记忆的形成和维 持。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主要内容
一、补体结合试验的系统 二、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三、补体结合试验的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
一、补体结合试验的系统
本试验包括两个系统共五种成分:一为 检测系统(溶菌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 抗体)、被检的抗体(或抗原)和补体;另一 为指示系统(溶血系统),包括绵羊红细胞 、溶血素和补体。
补体结合试验
反应系统
已知抗原 (抗体)
待检血清 (抗原)
指示系统
补体
绵羊红 细胞
溶血素
反应结果的判定
如溶血则 为阴性
如不溶血 则为阳性
补体结合试验
二、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可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则 不结合补体。抗原与血清混合后,若两者对应,则发生特异 性结合,成为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补体,补体与抗原-抗 体复合物结合而被固定,不再游离存在。若抗原-抗体不对 应或没有抗体存在,则不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补 体后,补体依然游离存在。以溶血素致敏的绵羊RBC为指示 系统,指示补体是否结合,从而判断抗原或抗体是否对应。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
待检系统
补体结合试验
指示系统
补体结合试验(结果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果
溶血:液体呈红色透明 不溶血:呈红细胞混悬液
思考题
根据所给的条件,请预测哪几管会溶血? 哪几管不会溶血?请你详细分析溶血和不 溶血的原因。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补体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是 指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 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C9顺 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 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2、替代途径(旁路途径):是指不经C1、 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 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结合启动 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 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 径。在感染早期可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 机制。其激活物是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 表面
实验方法
取试管4支,按下表加入各物
实验方法
将上述试管放在37℃水浴箱内30分钟观察 有无溶血现象。
将不溶血试管离心,3000rpm,5min, 使红细胞沉淀。
将2、3号管上清液分别移入5、6管,按下 表加入试剂
实验方法
将上述5支试管放入37℃水浴箱内30min观察有无溶血现 象,并解释原因
灭活:56℃加热30min即可灭活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 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 靶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 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 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 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 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
三条途径的区别见下表
补体的来源、采集
实验室常用豚鼠、兔的新鲜血清作为补体 的来源。
补体的采集:一般选用3-5只健康未妊娠的 豚鼠或兔子,以无菌操作采集血液,采集 好的血液置4℃冰箱过夜,次日离心分离血 清即可分离到补体。
溶血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是以SRBC 作为抗原免疫家兔所得到的兔抗血清,无 需进一步提纯,但试验前应先56℃加热 30min或者60 ℃3min灭活补体。
实验三 补体溶血实验
补体溶血实验
补体: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 中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 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糖蛋白,是抗体 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在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补体大多以无 活性酶前体形式存在。
物理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 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 震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 体。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 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 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 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 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 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 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 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 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 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 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 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
溶血反应:由于抗原(红血球)和抗体 (溶血素)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 存在时能发生凝集,若再有补体参与,红 血球则被溶解。
实验目的
掌握补体测定方法 加深了解补体的作用和激活条件
材料与试剂
试剂 1.抗原:2%绵羊红细胞 2.抗体:溶血素 3.补体:实验室常以健康豚鼠血清作为补体 材料:小试管,生理盐水,水浴箱
3、MBL途径:在感染早期,体内分泌甘露 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和C反应蛋白。 MBL与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 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ASP(MBL相 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继而水解C4 和C2启动后序的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 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 补体活化途径。激活物(或激活剂)是炎 症期产生的蛋白和病原体。
(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 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 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 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补体激活的途径: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MBL途径
相同点:三条途径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 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溶解细胞。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