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幼时记趣》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语文苏教七年级上册幼时记趣公开课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语文苏教七年级上册幼时记趣公开课
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语文苏教七年级上册幼时记趣公开课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了解作者童年生活中所体现的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课文。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中所体现的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乐趣。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叙述自己童年趣事,加强口语训练。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课文。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探究学习"物外之趣"。
3、认识与学会观察、想象、联想。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二、朗读训练。
1、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
生字词拼读
稚zhì藐
miǎo鹤hè强
jiàng淚lì怡yí
凹凸ào tū
庞
páng砾lì邱qiū
壑hè
3、指名朗读课文并评价。
4、齐读课文。(要求:读难字音,停顿正确,不读破句子,注意语气,强
调)
三、预习交流与检查:
1、小组学习交流,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习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3、[出示投影片]检查有关字、词的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幼时记趣》教案苏教版
导读:教学目的:
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
教具学具: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
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明察秋毫故和拟强
怡然称快其必之则然
(3)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作……观
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4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9《幼时记趣》导学案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语文上册9《幼时记趣》导学案苏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语文上册9《幼时记趣》导学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湖北省十堰市七年级语文上册9《幼时记趣》导学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幼时记趣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2分)
(1)藐小()(2)鹤唳()(3)怡然( )(4)土砾( )
(5)丘壑()(6)庞然( )(7)童稚()
(8)凹凸()( )(9)癞蛤蟆()()( )
2.为下列加粗词的词义选择正确答案。(16分)
(1)作青云白鹤观()A.作为B.当作C.造成 D.制造
(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A.观察B.明白C.考察 D.苛求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A.完成B.成全C.现成横行D.成为比作(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A.明亮 B.光明 C.眼力D.透明(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A.僵硬B.强硬C.强大 D.超强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A.机关 B.神气 C.精神D.神灵
(7)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A.白色 B.单纯C.原有 D.向来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幼时记趣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幼时
记趣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幼时记趣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篇幅较短,内容较浅显,充满童真童趣。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由于本文是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并给予学生必要的示范和诵读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吗?知道“竹马”是什么意思吗?其实,“竹马”就是小孩子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根普普通通的竹竿就是一匹奔驰的骏马,这是多么奇特而美丽的想象啊!你在童年时代有过类似的体验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清人沈复所写的《幼时记趣》。
这篇课文是用文言写的,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我们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审美修养。要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文言语感,概括起来说,就是这几个字:多读,多背,加强积累,用心体悟。只要我们有信心,学好文言文并不难。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家作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
第四遍:学生齐读。(要注意读准字音,掌握停顿)
之后,教师继续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要在语气、语调、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诵读练习,教师要及时评价、鼓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幼时记趣》说课稿苏教版
《幼时记趣》
一、说教材。
《幼时记趣》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里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学生初中阶段语文课上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十三岁的际遇》和《伟人细胞》,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本单元的课文,有的写童年的趣事,有的记述少年读书生活,有的展示少年立志成才的道路,都是说的真话,抒的真情,教会学生珍惜人生最宝贵的金色年华。《幼时记趣》这篇课文是作者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该课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2. 明确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根据此原则,我确定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通信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教学难点】:明确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案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案
幼时记趣(网友来稿篇一
第二单元
单元设计
一目标:1人是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的情感
2根据作品的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3回忆童年生活9,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真实的`感受
4语言得体
幼时记趣教案篇二
知识与技能与难点
1、课内文言文阅读
2、课外文言文阅读
重点
1、学过的虚词的用法:之其而
实词:故
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
2、课内文言文详练
3、课外文言文拓展
参考资料《中学语文教材全解》
教学方法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教研组长(签字)校长(签字)
文言文
一:常见虚词的运用
(一)之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
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9《幼时记趣》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9《幼时记趣》教案苏教版
工具书初步读懂文意,但我想,你们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请同学们以前后四
人为一个小组,商量着把文章改写成每个人不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读懂的文
(互相发现问题,,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
观之(看)
代词,指“昂首观之”)
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
时记趣》。童年给我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的真的
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这样,癞蛤蟆当然就成了“庞然大物”、扑向小虫的动作当然就是“拔山倒树而来”了。
想像的标志性修辞是比喻。
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
观察仔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幼时记趣》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幼时记趣》学案苏教版
一、自主学习目标:
1、能读通、读准文言文。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言语感。
3、利用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大意。
二、自主学法指导:
1、注意读音和停顿,反复诵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做到准确、通顺。
三、自主学习评价:
1、读准字音:
童稚.()藐.小()鹤唳.云端()项为之强.()
凹凸
..()土砾.()丘壑.()癞蛤蟆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张.目对日:私拟.作群鹤舞空:
明.察秋毫:物外之趣:
留蚊于素.帐中: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盖.一癞蛤蟆:
鞭.数十:常蹲其.身:
(2)区别下列多义字的不同意思:
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
察:明察秋毫:细察其纹理:
神:定神细看:神游其中:
时:童稚时:故时有物外之趣:
以: 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为:项为之强:以丛草为林:
之:昂首观之:心之所向:
故时有物外之趣:项为之强:
观之正浓:驱之别院:
3、作者简介:《幼时记趣》作者是朝,人(籍贯)。其作品有
。
四、自主学习评价:
《幼时记趣》互动学习案
主备人:韦荣贵审核人:韦荣贵
班级姓名学号
一、互动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能顺畅地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二、互动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课文的学习。
2、自主学习情况反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示范教学案:7 幼时记趣 教案3
7 幼时记趣(教案)
沈复
教学设计:
一、本文较为浅显,应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自读时先默读,以疏通文字,了解文意然后再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妙处。待学生熟读之后,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最后,引导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童年趣事。
二、观察昆虫是童趣之一,学生大多有此体验,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情形。
三、诵读文章,学生讲述2、3、4段的内容。
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观察——联想——想像——玩弄。
②写心情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突出什么情趣?
.五、写一篇"观察记趣"的短文,突出"物外之趣"。
六、安排两个课时(学生基础较差可以安排三个课时,用一个课时疏通文字)。
第一课时
一、疏通文字
回忆起我小时候,(视力特别好)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纤细的羽毛,(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地飞,嗡嗡的叫声像闷雷,(我)暗暗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鹤。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脖子也累得发僵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睡帐中,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高兴得(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花台旁和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
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块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作壕沟,(我)便在其中安闲自在地神游。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幼时记趣》(第2课时)课件苏教版
2.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呢张? 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观—察的
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 ——观察的收获
3.本文对大家有什么启示?
要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观察要仔 细、敏锐,还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有 创新精神),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敢 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十 年一觉扬州梦
八 月秋高风怒号
三 春白雪归春冢 二 月黄鹂飞上林 四 边伐鼓雪海涌 一 去紫台连朔漠
七 月七日长生殿 五 更鼓角声悲壮 六 宫粉黛无颜色 九 天闾阖开宫殿
重难点解析
1.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 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是将 它处死①?珍惜生命,热爱小动物。
②处置有度。 ③不忍心。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3 研读课文 4 重难点解析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研读课文
1、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的三件趣事,请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括。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
快。
(观蚊如鹤)
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
从而怡然自得。
(神游山林)
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 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 想象创造出来的。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体现了作者小时候知识丰富,想象力强,富 有情趣。
【拔高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幼时记趣》教案 苏教版
《幼时记趣》
《幼时记趣》是沈复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文章节选《浮生六记》,题目是编者加的。本文是学生初中阶段语文课上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应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读懂文章,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停顿正确,不读破句子,注意语调、语气。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异同,学习基本的翻译方法,理解文言词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3、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语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课文;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探究物外之趣,培养学习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
【教学重点】
1、领会文学的内容和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意义;
2、读懂课文意境,从中体会到文学的魅力;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
1、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养生活情趣;
2、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书的情感。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课文的相关知识,预习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蚊子和癞蛤蟆吗?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幼时记趣》优秀教案教学
设计反思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幼时记趣》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幼时记趣》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幼时记趣
教学目的:
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
教具学具: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独立合作的研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词典,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读懂课文内容;教师适当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的意义、用法及文中的特殊句式,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
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明察秋毫故和拟强
怡然称快其必之则然
(3)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作观
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4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
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于其神游庞然大物方之盖拔山倒树;
(3)特殊句式: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以为
为所
8、朗读课文第三、四段,指导朗读
9、齐读课文
10、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
11、作业:(1)抄写不认识的字(2)练习二
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研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产生的原因,物外之趣所体现出来的童心;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类似的趣事。
教学步骤:
1、复习:(1)注音:童稚项为之强藐小怡然称快鹤唳云端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必细查其纹理和拟作群鹤舞空徐喷以烟又留蚊于素帐中
(3)翻译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2、导入:昨天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读懂了文章的大意,今天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外之趣,趣又因
何而来。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4、小组合作学习:(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
(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根据课文所叙,你能说一说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5、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
6、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7、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8、作业:(1)练习册(2)解释重要词组的意思
板书设计:
物外之趣:
产生原因:
观蚊如鹤:(1)群鹤舞空(2)鹤唳云端
神游山林:观察仔细,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
【反思】
在《幼时记趣》一课的教学中,我看着学生站在讲台激情四射地讲演,听着学生言辞激。烈的争辩。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快乐。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喜欢上了这个释放才智的讲堂,孩子们已经能够快乐地做起课堂的主人了。回顾本节课,我感觉满意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做好课前指导,让学生行动起来。本文昰篇文言文,要让孩子们理解﹑记忆﹑﹑背诵。为了让学生过好理解这一关,目标及学习文言文要具备的知识告诉学生,然后我发下导学案,让学生做好预习。上课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同学互
相提问﹑互相解疑的方式,让学生达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二.做好课堂展示,让孩子自信起来。语文教学要唤醒孩子的自信,让学生敢于大胆地发言。本节课,我注重了创设这种情境。我让小组派代表登台展示。各小组很快选派了代表。登台的学生果真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人。看,第一组的代表落落大方。他从字﹑词﹑段﹑句等各方面对第一自然段进行了讲解。嘿,还真有台风。你看他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自然大方,普通话标准,还有手势呢。俨然一位小老师。他讲解完刚一鞠躬,台下马上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接着,陈晗作为第三组的代表闪亮登场。他先对课文进行了整体翻译,接着又提问并找同学补充一系列课堂环节安排得有条不紊。学生们羡慕地看着他走下讲台。台上学生讲解认真,台下学生问得热情。台上学生深入分析,台下学生认真记录。学生的自信和自立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三.做好分组研讨,建立高效课堂合作机制。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课堂研讨落到实处。这也成了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在教学时,我创设了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背诵了课堂合作七字诀。接着,我把全班分成了七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重点解决2道小题。学生很快明确地进行了分工,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常常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当说服不了对方时,有的还会到其他组求助,甚至把我拉去当裁判。为了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他们往往还会查阅大量的资料,会引经据典。 每每学生提出某个疑问,或者合作答对了某个问题,并且讲解透彻,往往会赢得学生们更为精彩的点评,还会的到合理的加分奖励。他们为小组的胜利而欢呼,更为自己的精彩表现而自豪。小组合作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会催生出他们内在的奋斗欲望,会喷射出智慧的琼浆。
本节课还有几点欠妥:
一.词语积累方面笔记做得比较少。按理来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应该把这 些知识强化,并让孩子们做好笔记,可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我加快了速度,却忽视了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让学生做好的。
二.学生在向学生提问题时,课堂局面有些失控。一些学生专找偏题难题提问, 导致了一些冷场的现象的出现。这提示我,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把问题提到重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