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节 白细胞疾病
白细胞的正常值范围
![白细胞的正常值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f5d94a1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4.png)
白细胞的正常值范围白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应该处于一定的范围内,如果数量过高或过低,就说明身体可能存在某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的正常值范围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一、白细胞的种类及功能人体内的白细胞主要分为五类,分别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些细胞在人体内各司其职,具有不同的功能。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最常见的一类白细胞,占所有白细胞的50%~70%。
它们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当身体受到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迅速增加,以应对病原体的攻击。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人体内第二大类白细胞,占所有白细胞的20%~40%。
它们主要负责识别和攻击病原体,并制造抗体来防止病原体再次侵入身体。
淋巴细胞还可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
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类大型的免疫细胞,占所有白细胞的3%~8%。
它们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身体内的垃圾和废物,维持身体内环境的清洁和稳定。
单核细胞还可以协助其他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和癌细胞。
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能够吞噬和消化寄生虫和真菌的白细胞,占所有白细胞的1%~3%。
它们主要活跃于身体内的黏膜和皮肤表面,保护人体免受寄生虫和真菌的侵害。
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是一类能够吞噬和消化寄生虫和真菌的白细胞,占所有白细胞的0.5%~1%。
它们主要活跃于身体内的黏膜和皮肤表面,保护人体免受寄生虫和真菌的侵害。
二、白细胞的正常值范围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应该处于一定的范围内。
这个范围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数量在4.0×10^9/L~10.0×10^9/L之间。
婴儿和小孩的白细胞数量可能会略高一些,但也应该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白细胞数量过高或过低,就说明身体可能存在某些问题。
白细胞是什么?
![白细胞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703c20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d.png)
白细胞是什么?白细胞是构成我们的血液的重要成分,它们在血液中以及治疗各种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白细胞。
一、白细胞是什么白细胞是一种遍布体内血管系统的一类细胞,是构成血液的一类成分,主要在血液中存在,也可能出现在体内组织液或其他细胞中。
它们具有吞噬性,可以把外来非物质性分子,例如病原体,杂质,病变细胞,临床上经常称“白细胞”。
二、对人体的作用1、抗病毒:白细胞有着很强的抗病毒功能,有利于抵御体内病毒方能的侵害,保护人体的健康。
2、抗菌:通过吞噬体内细菌,减少细菌对体内的危害,防止细菌在体内传播。
3、抗原:白细胞对于外界进入的外来物质有着很高的嗜好性,可以把外界病原体如病毒和细菌等物质快速清除。
4、免疫:白细胞能产生特殊的抗体,识别体内外物质,多次免疫后能形成特异性的免疫记忆,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三、影响白细胞数量的因素1、营养因素:一般来说,营养越良好,白细胞会越多,也会减少轻度的疾病或异常,而营养差的患者会有白细胞异常的情况出现。
2、遗传因素:某种基因变异和遗传可能会影响白细胞的数量,或者促使机体出现数量异常。
3、环境因素:一些污染物,化学性毒物和有害气体等,都可能对细胞数量产生影响,甚至出现白细胞数量异常。
四、改善白细胞数量的方法1、健康饮食: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减少烟酒的摄入,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以及限制油腻食物的摄入,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
2、心理平衡: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可以维护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加白细胞的数量。
3、适当运动:定期进行锻炼和充分休息,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血浆活跃度,增加白细胞的数量。
4、改善环境:应该改善家居环境,避免有害物质污染,使空气室内湿度适宜,并且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如此体内的白细胞数量便可以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白细胞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抗病能力的来源,正确地进行调节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使自身能够顺利度过艰难的寒冬。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c38aa8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5.png)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白细胞减少症,也被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候群,是一种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的疾病。
该疾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药物副作用、骨髓异常等。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减少症的常见诊断标准。
一、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在4,000至11,000个/立方毫升之间。
如果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低于4,000个/立方毫升,可以怀疑白细胞减少症的可能性。
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嗜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其计数可以作为判断白细胞减少症的依据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嗜中性粒细胞计数通常在1,800至7,300个/立方毫升之间。
嗜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800个/立方毫升时,可以怀疑患者患有白细胞减少症。
三、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种重要白细胞类型,对抗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成年人的淋巴细胞计数通常在1,000至4,800个/立方毫升之间。
如果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0个/立方毫升,也可以考虑白细胞减少症的可能性。
四、白细胞亚型比例异常除了总体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外,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各种亚型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应当在一定范围内。
如果某一亚型的比例异常偏高或偏低,也可能是白细胞减少症的表现。
五、骨髓检查结果异常骨髓是白细胞和其他血细胞的生成地,因此骨髓检查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骨髓检查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染色、染色体异常等来判断骨髓是否存在异常。
如果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异常,也可以支持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
综上所述,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包括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嗜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白细胞亚型比例异常以及骨髓检查结果异常等。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白细胞减少症,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https://img.taocdn.com/s3/m/88a757f9964bcf84b8d57bc9.png)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
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
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不过,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要治疗,一要看减少程度;二要看减少原因。
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
如果介于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疗;如果低于4000个,就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
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疗,比如说,仅仅是轻度减少或一过性减少,复查时未继续下降,又毫无症状或不适,那就不必紧张,也无需治疗。
当然,下列情况下的白细胞需要关注,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
1、白细胞数严重减少需要紧急治疗。
白细胞是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
一般所说的白细胞减少最常见最主要的是指粒细胞减少,如果减少程度过于明显,则细菌很可能在机体完全或基本丧失抵抗力的状态下迅速扩散,甚至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严重威胁生命。
2、有原因可寻的白细胞减少应针对原因治疗。
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3、同时有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进一步诊治。
当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如果血液中其他两种细胞即红细胞和血小板有异常变化,问题就比较复杂,首先要进一步检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检查,以排除有无其他血液病,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临床上常用升高白细胞药物有:维生素B4、利血生、鲨肝醇、辅酶A等,一般无任何副作用。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都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人体白细胞正常值范围
![人体白细胞正常值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62c8a63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b.png)
人体白细胞正常值范围
人体白细胞正常值范围是指人体内白细胞的标准数值,它是经过多年来对成千上万名健康者血液测试而得出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人体白细胞数量的正常范围在4.0-10.0 x 109/L之间,其中男性与女性相差不大,有些机构则将正常范围定在3.5-10.5 x 109/L之间。
当白细胞的数量低于3.0 x 109/L时,就会出现低白细胞症(Leukopenia),一般都是由一种特异性的疾病所引起的,典型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药物毒副作用以及放射性损伤等,如果出现低白细胞症,就应该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治疗。
如果白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也就是高白细胞症(Leukocytosis),一般也都是由于某种特异性的疾病所引起的,典型的原因包括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肿瘤以及免疫反应等,一旦出现高白细胞症,就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检查和治疗。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老年人(60岁以上)的白细胞数量一般在4.8-11.0 x 109/L之间,由此可见,老年人的白细胞数量要比成人高出一些。
总之,人体白细胞正常值范围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数值,它以4.0-10.0 x 109/L为正常范围,根据年龄的不同以及患者的不同状态而略有变动,但毕竟还是以4.0-10.0 x 109/L为基准。
只有当白细胞的数量超出此范围时,才能诊断出是否存在疾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人体白细胞正常值
![人体白细胞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3df1cc3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2.png)
人体白细胞正常值
人体内有四种常见的白细胞,分别为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单核细胞(monocytes)、淋巴细胞(lymphocytes)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每种白细胞均具有不同的功能,有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白细胞在体外根据血液检查的结果统计,以确定正常的白细胞正常值。
人体的白细胞正常值不仅因年龄、性别和地域等因素而异,而且还因检测所用的技术方法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白细胞正常值如下: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3.5-10.5 x 109/L;单核细胞(monocytes)0.2-0.8 x 109/L;淋巴细胞(lymphocytes)1.0-4.0 x 109/L;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0.04-0.45 x 109/L。
当白细胞正常值偏低或偏高时,可能表明有某些健康问题。
如果白细胞正常值偏低,这可能表明存在贫血、感染、出血等疾病;如果白细胞正常值过高,可能表明存在某些炎症反应、感染等疾病。
白细胞正常值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但是它仅仅是病情初步诊断的一部分,并不能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有病。
为了获得可靠的诊断结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历史、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项指标进行多方面的评估,以帮助确定病情的原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另外,患者在进行白细胞正常值检测时,应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并避免饮酒、吸烟、大量运动和过度紧张,以便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总之,健康的人体内白细胞浓度应处于正常范围,当白细胞正常值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就医,以确保早期发现疾病,早日治愈。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范围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08db9ab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6.png)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范围白细胞分类计数,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在搞科学实验,其实说白了,就是咱们身体里小小卫兵的数量和种类。
说到这里,有点儿想问你,平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身体?白细胞就像是你身体里的特工,专门负责抵抗那些讨厌的细菌、病毒。
它们就像是那些永不停歇的快递小哥,无论天气如何,都在外面奔波,为你守护健康。
这白细胞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家伙,它们有不同的种类,每种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比如说,嗜中性白细胞就像是战斗小队里的先锋,遇到敌人直接冲上去;而淋巴细胞呢,就好比是情报员,记下敌人的样子,下次就能更快反击。
咱们说说这白细胞的正常参考范围。
通常来说,健康成人的白细胞总数在四千到一万五千之间。
如果你去医院抽血,结果显示你的白细胞数在这个范围内,那基本上就可以放心了。
但如果超出这个范围,那可就得留个心眼了。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是一座小城镇,白细胞就是城里的卫兵。
如果卫兵太多了,说明外面有麻烦;如果太少,那就是保护措施不够,潜在的危险就多了。
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白细胞的不同种类来判断你身体的健康状况。
比如,假如你感冒了,医生可能会发现你的嗜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加,因为它们在跟病毒战斗。
如果这时候嗜酸性白细胞也增加,那可能就有过敏反应了。
哎,真是难搞。
你说你平时好好的,怎么就感冒了呢?这就像在说,有时候生活就像坐过山车,上上下下,没个准儿。
不仅如此,这些小家伙的数量和种类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饮食、作息、甚至是情绪。
压力大了,白细胞就会趁机溜去度假,嘿,你可得留意了。
想想吧,熬夜的时候,第二天精神状态可真不怎么好,身体里的卫兵们也会因为你没睡好而打瞌睡。
小心哦,要是等他们醒过来,可能就要付出代价了。
你可能会想,既然这些白细胞这么重要,那我们平时该怎么保养它们呢?哎,别急,答案简单得很。
得吃好,喝好,睡好。
别总想着外面的诱惑,快餐虽然好吃,但对身体可没什么好处。
多运动,出去走走,呼吸点新鲜空气,让你的身体活动起来。
白细胞的正常值和分类
![白细胞的正常值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60b5d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f.png)
白细胞的正常值和分类
白细胞,又称白血球或白血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抵抗病毒、细菌等外来入侵者。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白细胞数量维持在4000-10000微升(μL)之间。
根据形态和功能,白细胞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淋巴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反应,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能分泌抗体,对抗外来病原体;T淋巴细胞可以直接杀死受感染的细胞或调节免疫反应。
2.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分,能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和寄生虫感染的防御。
3.单核细胞:能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并转化为淋巴细胞。
4.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对抗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
5.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分别负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需要注意的是,白细胞分类的比例因个体差异而异,正常值范围为:淋巴细胞40%-60%,粒细胞40%-70%,单核细胞3%-10%,嗜酸性粒细胞0.4%-8%,嗜碱性粒细胞0.2%-1%。
在实际检测中,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数值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
性别、生理状态等。
若检测结果与正常范围相差较大,建议咨询医生,了解具体原因。
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值及分类的百分比数
![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值及分类的百分比数](https://img.taocdn.com/s3/m/1d0669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c.png)
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值及分类的百分比数白细胞,也被称为白血球,是我们体内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
它们在我们的免疫系统中起着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入侵的关键作用。
了解白细胞的正常值及其分类的百分比数对于评估一个人的免疫功能以及诊断某些疾病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值范围以及不同类型白细胞的分类百分比数。
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值范围通常是4000到11000个/微升。
这个范围可能会因年龄、性别、季节以及个体差异而有所变化。
婴儿和小孩的白细胞总数往往比成人稍高,而老年人的白细胞总数可能稍低。
性别方面,女性的白细胞总数通常比男性稍高。
另外,环境因素和身体状态也可能对白细胞总数产生一定的影响。
白细胞主要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淋巴细胞(Lymphocytes)、单核细胞(Monocytes)、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和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
这些白细胞之间的比例也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下面将具体介绍各类白细胞所占的百分比范围。
1.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中性粒细胞是我们体内最常见的白细胞,它们对细菌和真菌感染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范围为50%到70%。
2. 淋巴细胞(Lymphocytes):淋巴细胞对抗病毒感染和其他免疫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在正常人群中,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数的20%到40%。
3. 单核细胞(Monocytes):单核细胞主要参与吞噬细菌和死亡细胞的过程,是机体的重要免疫细胞。
正常情况下,单核细胞的百分比范围为2%到8%。
4.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等免疫反应。
在正常人群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通常为1%到4%。
5.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并协助其他白细胞对抗病原体。
正常情况下,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范围通常为0.5%到1%。
白细胞特指疾患的健康宣教
![白细胞特指疾患的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1584a2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3.png)
康复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
01
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
02
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
03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康复 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
04
疗和康复,避免自行用药或停药
谢谢
汇报人
治疗:淋巴瘤的 治疗方法包括化 疗、放疗、靶向 治疗等。
4
预防: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避 免接触有害物质, 定期体检等。
白细胞特指疾患 的症状
2
发热
发热是白细胞特指疾患 的常见症状之一
发热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如乏力、头痛、肌肉酸 痛等
发热程度与病情严重程 度有关,通常病情越严 重,发热程度越高
发热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也可能反复出现,需密 切关注病情变化
出血
01
症状:皮肤、 黏膜、内脏器
官出血
02
原因:白细胞 特指疾患导致
血小板减少
03
严重程度:出 血程度与病情
相关
04
治疗:针对病 因进行治疗, 如输血、使用 抗凝血药物等
贫血
症状:头晕、乏力、 心悸、呼吸急促等
治疗:补充铁、叶 酸、维生素B12等 营养素
原因:红细胞数量 减少,血红蛋白含 量降低
预防: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过度劳累
白细胞特指疾患 的预防与治疗
3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健康饮 食、规律作息、 适当运动等
01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03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 虑
05
02
避免接触有害 物质,如吸烟、 酗酒、接触有 毒化学物质等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efa20c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a.png)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白细胞减少症,又称“低白细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是指白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低于正常水平的疾病。
白细胞减少症可以分为自发性白细胞减少症和诱发性白细胞减少症。
自发性白细胞减少症通常不可逆,诱发性白细胞减少症通常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有时也可能是一种慢性疾病。
诊断白细胞减少症的标准通常基于症状、临床表现以及血液检查的结果。
症状和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瘙痒、疲劳乏力、流鼻涕、抑郁症、恶心或呕吐、贫血等。
血液检查可以检查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计数)以及淋巴细胞比例。
一般情况下,如果白细胞低于4000/ul,血小板低于150,000/ul,淋巴细胞比例低于20%,则可以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
除了血液检查来诊断白细胞减少症,还可以采用其他检查手段,以查明病因。
根据病情需要,可以进行X射线检查、CT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来检查患者身体内部情况。
此外,还可以选择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来查明患者患病的原因。
白细胞减少症既可以是一种自发性疾病,也可以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如果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可能存在严重的隐患,比如肿瘤、感染性疾病等,因此,在诊断白细胞减少症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以便正确诊断并作出恰当的治疗方案。
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主要是为了解决诱发白血病的病因。
如果是因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则可以适当减少或停止服用药物,以恢复血液正常水平。
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则可以通过抗感染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另外,对于自发性白细胞减少症,可以采取激素疗法,但是效果不一定比较好。
综上所述,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症状、临床表现与血液检查的结果。
此外,也可通过X射线检查、CT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法来查明病因。
对于治疗,需要对病因进行深入调查,根据病情设立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恢复正常血液水平。
儿童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表
![儿童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表](https://img.taocdn.com/s3/m/a85129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4.png)
儿童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表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们对于维护免疫系统功能、抵抗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具有关键作用。
白细胞的数量和种类能够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因此了解儿童白细胞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对于诊断儿童疾病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儿童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表,供广大父母和医务人员参考。
1. 新生儿(出生至28天)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 白细胞计数:9,000-30,000/mm^32. 1个月至2岁的婴儿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 白细胞计数:6,200-17,000/mm^33. 3岁至6岁的幼儿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 白细胞计数:5,000-15,500/mm^34. 7岁至12岁的儿童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 白细胞计数:4,500-13,500/mm^3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数值仅为参考范围,实际数值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和个人健康状况等因素有所波动。
如果儿童白细胞计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得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建议。
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表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儿童群体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但仍然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因此,如果您对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有任何疑问或担忧,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此外,除了白细胞计数外,还有其他指标可以用于评估儿童的免疫系统状况,例如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红细胞计数等。
这些指标的综合考量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儿童的健康状态。
总结:儿童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表提供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白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但仍需要针对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如果您对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有任何疑问,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尽管白细胞正常范围表起到参考的作用,但不同儿童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其他免疫指标也应考虑在内,以全面评估儿童的免疫系统功能。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63775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6.png)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类计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协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以下是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详细解释及其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
2.5-7.5)×10^9/L。
当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时,可能表示存在感染、炎症或肿瘤。
而当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时,可能表示存在病毒感染、药物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1.2-
3.2)×10^9/L。
当淋巴细胞计数增加时,可能表示存在病毒感染、结核病、百日咳等。
而当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时,可能表示存在免疫缺陷、辐射暴露或营养不良等。
3.单核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0.2-0.8)×10^9/L。
单核细胞计数的变化与感染、炎症和肿瘤等疾病有关。
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0.05-0.5)×10^9/L。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与过敏、寄生虫感染或皮肤病有关。
而其减少可能表示存在严重创伤、手术或药物反应等。
5.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0-0.1)×10^9/L。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与过敏、炎症或肿瘤有关。
而其减少可能表示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骨髓抑制等。
了解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正常范围及其临床意义,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白细胞的四个分级标准
![白细胞的四个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d9d69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3.png)
白细胞的四个分级标准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它们在抵抗感染和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评估白细胞的功能和数量,医学界提出了一套分级标准,用以判断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细胞的四个分级标准,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白细胞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
第一级: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是衡量人体免疫系统健康与否的第一个标准。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总数应在4-11 × 10^9/L之间。
如果白细胞总数低于此范围,可能表示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问题,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
而高于此范围的白细胞总数通常是由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引起的,可作为确定炎症程度的参考指标。
第二级: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种细胞类型,它们在对抗感染和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比例应在40-75%之间。
低于此范围可能表示骨髓功能异常、感染或其他病理情况的存在,而高于此范围则可能与感染、肿瘤或其他炎症反应相关。
第三级: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是另一种重要的白细胞类型,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比例应在20-45%之间。
低于此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受损或其他疾病的存在,而高于此范围则可能与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生等情况相关。
第四级: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较少的两种细胞类型,它们通常在过敏和寄生虫感染等情况下增多。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应在0-5%之间,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应在0-1%之间。
如果两者的比例超过了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机体出现了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总结:白细胞的四个分级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状况。
通过对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免疫系统是否存在异常,并进一步找出可能的病因。
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
![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b5190a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1.png)
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细胞类型,其数量的正常范围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白细胞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并解释其中的相关知识。
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是人体内的一种血细胞,主要负责免疫防御和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的数量是维持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成年人和儿童的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
一、成年人成年人的白细胞正常值范围通常在4.0×10^9/L到10.0×10^9/L之间。
这个范围被视为健康的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对白细胞计数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具体的正常值可能会有轻微的变化。
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可以根据人体自身的状态以及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情况发生变化。
例如,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情况下,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
而在某些疾病、药物治疗或营养不良的情况下,白细胞计数可能会降低。
因此,了解个体的基本健康状况是评估何种情况下白细胞正常值的关键。
二、儿童和成年人一样,儿童的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也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婴幼儿的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到了青春期后逐渐接近成年人的范围。
以下是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1.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9.0×10^9/L到30.0×10^9/L;2. 小儿(1个月至4岁):6.0×10^9/L到17.0×10^9/L;3. 儿童(5岁至12岁):4.5×10^9/L到13.0×10^9/L;4. 青春期儿童(12岁以上):4.5×10^9/L到11.0×10^9/L。
同样需要注意,这些数值仅为参考范围,因具体情况而异。
若儿童出现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应尽快请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
总结:白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是维持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了解成年人和儿童的白细胞正常数值范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叙述白细胞的分类、百分比和功能。
![叙述白细胞的分类、百分比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45be896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9.png)
看懂白细胞:分类、百分比与功能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保护我们免受外界
病原体的侵袭。
则让我们深入了解白细胞的分类、百分比和功能吧!
一、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不同种类的白细胞在免疫反应中
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白细胞的百分比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的百分比大约为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淋巴细胞占百分
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单核细胞占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八,嗜酸性粒细
胞占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嗜碱性粒细胞占百分之零点五到百分之一。
三、白细胞的功能
1. 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之一,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同时也释放出一些有益物质来刺激免疫反
应的发生。
2. 淋巴细胞:主要负责识别和攻击被感染的细胞、病毒和癌细胞,是维护机体免疫稳定的基础。
3. 单核细胞:是清除体内垃圾和代谢产物的核心细胞群体,同时也能够发挥一些抗病毒和抗菌的作用。
4. 嗜酸性粒细胞:是对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起关键作用的细胞类型,可以消灭寄生虫或过度的炎症反应。
5. 嗜碱性粒细胞:也是对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起关键作用的细胞类型。
总之,白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了解白细胞的分类、百分比和功能,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白细胞低是怎么回事,有这些症状
![白细胞低是怎么回事,有这些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ef9908fc03d8ce2f0166230b.png)
白细胞低是怎么回事,有这些症状关于《白细胞低是怎么回事,有这些症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细胞低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头晕的症状,很常见的就是孩子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就会导致白血病数目降低,病毒感染发烧要及时治疗,可以口福抗病毒的药物。
一、症状体征本病的临床表现随其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程度和时间长短而异。
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1.0×10^9/L、中度(0.5~1.0)×10^9/L和重度<0.5×10^9/L,重度减少者即为粒细胞缺乏症。
一般轻度减少的患者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
中度和重度减少者易发生感染和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可出现高热、粘膜的坏死性溃疡及严重的败血症、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
粒细胞严重缺乏时,感染部位不能形成有效的炎症反应,常无脓液,X线检查可无炎症浸润阴影或不明显;脓肿穿刺可无或少量脓液。
二、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适宜吃什么1、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
有报道说:一位70多岁的老妇胡某,因乳房癌,后又发生肺癌,年高体弱,白细胞仅1000/毫升,既不能手术,又不能化疗,老人只得试服鲜蜂王浆,10多天后,白细胞升至5000/毫升。
2、紫河车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能补气、养血、益精。
《本草蒙筌》说它“疗诸虚百损。
”《本草再新》认为紫河车“大补元气。
”白细胞减少症是属传统医学中的“虚损”症范畴,常食紫河车,对提高白细胞数,颇有效益。
可用新鲜紫河车1个,去膜洗净,慢火烘干,研末后装入空心胶囊,早晚饭前空腹吃3~5粒。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877610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c.png)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
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是指正常人体内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即白细胞计数
低于正常人体内白细胞计数的范围。
其主要表现为虚弱、发热、便血等。
诊断标准:
1.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参考值。
普通成人白细胞一般为(4.0-9.0)×109/L。
2. 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值
3. 根据病理类型及减少的白细胞类型识别出特异性的病原。
4. 根据检查结果识别出潜在的良性或恶性原因。
5.验证出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客观指标,例如胆碱酯酶和细胞表面抗原/受体分子水平,从而证实潜在的免疫缺陷。
上述均为白细胞减少症的标准诊断标准,临床上主要采用血液检查的结果来判断患者
是否患有白细胞减少症。
如果发现血液里的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并且临床表现出有相关症状,则表明患者可能患有白细胞减少症,可以进一步采用以上标准来进行诊断。
临床上检查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家族病史调查,考察其是否存在遗传性白细
胞减少症,以及该患者是否有过其它慢性疾病、感染病史等,进而判断具体指标用于有效
诊断患者是否患有白细胞减少症。
此外,可以采用电镜,核笔...乙状结肠镜检查等方法进行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的排除;根据详细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制定的治疗计划,以改善病情。
白细胞减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免疫力,在治疗必须根据特定情况来定,治疗的前提就
是正确的诊断,而准确的诊断只能通过上述标准诊断标准来实现。
白细胞低的治疗方法
![白细胞低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6502344afe04a1b171de07.png)
白细胞低的治疗方法1理疗中医理疗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
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
该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咽炎或粘膜溃疡、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
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出现,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
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可一并论述。
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可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
在中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
白细胞减少症中医学中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尤为密切。
本虚即脾肾两虚是白细胞减少症的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滋养,若脾虚气血无以生化则成血虚之证;“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不足则髓海不充,“精血同源”此时气血生成也会受影响。
脾虚,运化水谷精微的滋养功能失常,可导致肾气虚弱;反之,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阳,两者相互影响,以致脾肾两虚,营卫气血不足而成本病。
此外,热毒侵袭和瘀血凝结也是引起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
热毒放、化疗之邪侵犯人体,营阴被劫之故。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范围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7851769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a.png)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范围白细胞是我们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通过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攻击,维护着我们体内的免疫平衡。
然而,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变化可能会暗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
因此,了解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正常参考范围,并解释可能出现异常的原因。
白细胞主要分为五个不同的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些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身体免疫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它们对抗各种细菌和病毒感染非常重要。
正常参考范围是40%至75%。
当中性粒细胞数量低于40%时,可能表示感染、药物反应或骨髓问题。
而超过75%则可能暗示着急性感染或其他炎症情况。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作为一种免疫细胞,扮演着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重要角色。
正常参考范围是20%至40%。
当淋巴细胞数量低于20%时,可能表明某种类型的骨髓或免疫问题。
而超过40%则可能意味着一种慢性感染或病毒性疾病。
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巨噬细胞,它们通过吞噬和分解细菌、病毒和其他细胞碎片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正常参考范围是2%至10%。
单核细胞数量超过10%可能暗示着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或某些血液疾病。
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参考范围是0.5%至5%。
如果嗜酸性粒细胞数量高于5%,可能表明存在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
5. 嗜碱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类似,嗜碱性粒细胞也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发挥作用。
正常参考范围是0.1%至1%。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超过1%可能暗示着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
在血液检查中,医生通过计算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比例来确定患者的健康状况。
如果某个类型的白细胞数量超出了正常参考范围,医生需要进一步评估其原因。
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体格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6节白细胞疾病白细胞是抵御微生物感染和外来物质侵袭的机体防御系统。
为有效地保卫机体,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白细胞能产生恰当的应激反应,到达需要它们的部位,杀灭并消化有害的微生物及其他物质(见第167节)。
与其他血细胞一样,白细胞由骨髓产生。
它们从前体细胞(干细胞)经一定时间逐渐分化、成熟为5种主要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要产生约1000亿个白细胞。
通常情况下,血中的白细胞数量是由计算机化的细胞计数仪自动测定。
这些仪器能提供白细胞总数,即每微升血中的白细胞数量,以及5类白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白细胞总数为4000~10000/μl。
过少或过多的白细胞均提示有某种疾病。
白细胞数量低于4000/μl称为白细胞减少,这类病人容易感染。
白细胞增多可能为对感染(见第171节)或外来物质的一种反应,亦可能由肿瘤、外伤、应激或某些药物所致。
大多数的白细胞疾病累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累及嗜碱性粒细胞的疾病非常少见。
- 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是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异常降低的一种疾病。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抵御细菌和真菌的基础的细胞防御系统。
它们亦帮助伤口愈合、吞噬外来物质,如内植夹板。
中性粒细胞经约2周在骨髓内成熟。
当进入血流后能在血中循环6小时,并不断搜寻感染微生物和其他外来物质。
一旦发现有外来侵入者,它们即迁移到受累组织,与外来物附着后能产生毒性物质,最后可杀灭并吞噬外来侵入者。
这种反应亦可能会损害感染区域的健康组织。
整个过程导致感染部位的炎性反应,表现为体表的红、肿及疼痛。
因为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70%以上,因此白细胞总数降低多意味着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若中性粒细胞数量低于1000/μl,感染的危险性会增加。
若降至500/μl以下时,感染危险性将显著增高。
没有粒细胞这一重要的防御机制,人体即可能死于某一种感染。
. 病因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多种病因。
它可能因为粒细胞在骨髓产生不足,亦可能因为大量的白细胞在循环中被破坏所致。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其他类型的血细胞减少。
一些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如婴儿期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也能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少见的疾患,其粒细胞数量每21~28天波动于正常和减少之间。
中性粒细胞可降至零,约3~4天后能自然恢复到正常水平。
病人在粒细胞减少期间容易感染。
部分患有癌症、结核病、骨髓纤维化、维生素B12缺乏或叶酸缺乏的病人可以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
一些药物,尤其是肿瘤化疗药物能损害骨髓的粒细胞生成能力(见第166节)。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抗生素(青霉素、磺胺及氯霉素)抗惊厥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癌症化疗药物金盐酚噻嗪类药物中性粒细胞破坏增加还见于一些细菌感染、过敏性疾病以及药物治疗。
脾脏肿大的病人如费尔蒂综合征、疟疾及结节病患者,其粒细胞减少是由于脾脏捕获并破坏了粒细胞(见第161节)。
. 症状和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迅速出现(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可以持续数月或数年之久(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因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无特异性症状,它可能在感染发生以后才被发现。
在急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人可出现发热和口腔及肛周的疼痛(溃疡)。
随后可出现细菌性肺炎以及其他严重的感染。
在慢性粒细胞减少症,若粒细胞数量不太低,则病情可较轻微。
当病人有频繁或不寻常的感染时,医生应怀疑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为明确诊断需做全血检查。
如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则诊断成立。
下一步应明确粒细胞减少的病因。
通过细针穿刺或活检,医生通常需采取一定量的骨髓(见第152节)。
尽管此操作不太舒服,但一般无危险性。
骨髓标本可在显微镜下检查,以确定它是否正常,是否有正常数量的粒系前体细胞。
通过确定这些前体细胞数量是否正常,以及其成熟过程是否正常,医生能估计出粒细胞数量恢复至正常所需要的时间。
若前体细胞数量减少,则新的粒细胞出现在血中的时间将超过2周或2周以上。
若前体粒细胞数量正常,成熟亦正常,则新的粒细胞可在数天内出现于血中。
某些情况下,骨髓检查能发现其他疾病,如白血病或其他影响骨髓的血细胞肿瘤. 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取决于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必须立即停用。
有时不需治疗骨髓亦能自然恢复。
轻度粒细胞减少的病人(中性粒细胞计数大于500个/μl)一般无症状,可不需治疗。
严重粒细胞减少的病人(<500/μl)因缺乏防御外界微生物的能力容易迅速招致感染。
一旦发生感染,病人需立即住院。
即使尚未明确感染的原因以及感染的确切部位,亦应立即给予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
发热是粒细胞减少病人常见的症状,亦是医护人员需立即关注的重要征象。
生长因子能刺激白细胞的产生,特别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有时会有帮助。
这类治疗能消除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人的临床发作。
若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因过敏或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皮质激素有一定疗效。
若怀疑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某些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可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其他免疫抑制治疗(抑制免疫系统活性的治疗)。
如有脾功能亢进,脾脏切除可以增加粒细胞数量。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如免疫抑制治疗无效可以作骨髓移植治疗(见第170节)。
骨髓移植有相当的毒性反应,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并且只能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淋巴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异常的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成人血中低于1500/μl或儿童血中低于3000/μl。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占血流中白细胞的15%~40%。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中心。
它们保护人体抵御病毒感染;与其他细胞协同防御细菌和真菌感染;它们能发育成抗体产生细胞(浆细胞);具有抑癌作用;能帮助协调免疫系统中的其他细胞的活性(见第167节)。
淋巴细胞减少可因许多疾病或病因所致。
重度情绪紧张、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治疗、肿瘤化疗或放射治疗均可致淋巴细胞短暂减少。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的病人较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的病人更易出现严重的淋巴细胞减少症,通常也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但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以是致命的。
. 症状和诊断由于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相对较小,其数量减少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白细胞总数降低。
淋巴细胞减少本身无任何症状,它通常是在为诊断其他疾病所做的全血检查中所发现。
显著的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可导致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感染。
通过现代实验技术,可以检测出某一特定类型淋巴细胞的数量改变。
例如,被称为T4细胞的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是评价艾滋病进展的一种途径。
淋巴细胞:破坏者细胞两种主要的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又称B细胞和T淋巴细胞,又称T细胞。
B细胞发源并成熟于骨髓,而T细胞发源于骨髓,但成熟于胸腺。
B细胞发育成浆细胞后能产生抗体。
抗体能帮助机体破坏异常细胞以及感染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真菌。
T细胞被分为以下类型:杀伤T细胞能识别并破坏异常或感染细胞T辅助细胞帮助其他细胞破坏感染微生物T抑制细胞能抑制其他淋巴细胞的活性,以防止它们破坏正常组织. 治疗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
因药物所致的淋巴细胞减少通常能在停止使用该药后数天内缓解。
若病因是艾滋病,一般很难使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某些药物如叠氮胸苷(AZT)和二脱氧肌苷(ddI)也许能增加T辅助细胞的数量。
当淋巴细胞减少是B淋巴细胞缺乏症时,血中抗体浓度可低于正常。
此时,给予丙种球蛋白(富含抗体的物质)能帮助预防感染。
若感染已经出现,则给予针对感染微生物的特异性抗生素、抗真菌及抗病毒药物。
引起淋巴细胞减少的疾病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霍奇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感染少见的遗传性疾病(某些无丙种球蛋白血症,DiGeorge综合征,Wiskott-Aldrich综合征,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某些病毒感染单核细胞与其他白细胞相互协同,能清除坏死或损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调节免疫防御外来物质。
与其他白细胞一样,单核细胞在骨髓中产生,然后进入血流中。
数小时后它们迁移到组织再成熟为巨噬细胞,即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
巨噬细胞散布于整个人体,但在肺、肝、脾、骨髓以及主要的体腔边缘分布数量较多。
它们能生存数月之久。
某些感染(如结核病)、肿瘤以及免疫系统疾病使单核细胞数量增多。
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嗜酸粒细胞增多是指血中嗜酸粒细胞数量异常增高。
嗜酸粒细胞增多不是一种疾病。
但它可能是一种疾病反应。
血中嗜酸粒细胞数量增多一般是对异常细胞、寄生虫以及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过敏原)的一种适当的反应。
嗜酸粒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后即进入血中。
血中仅停留数小时即迁移到人体各组织。
当外来物质进入机体被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发现后,细胞产生出的物质能吸引嗜酸粒细胞到感染部位。
嗜酸粒细胞随后释放出的毒性物质能杀灭寄生虫并破坏异常的人体细胞。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指血中嗜酸粒细胞数量大于1500个/μl,并持续达6个月以上而无明显病因的一种疾病。
任何年龄病人均可发病,但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病人。
嗜酸粒细胞数量的增多能损害心、肺、肝、皮肤以及神经系统。
例如,心脏受累产生所谓勒夫勒心内膜炎,可导致血凝块形成、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心脏瓣膜功能失调等。
该综合征症状取决于哪个器官受到损害。
包括体重减轻、发热、盗汗、疲乏、咳嗽、胸痛、浮肿、胃痛、皮疹、疼痛、乏力、意识不清以及昏迷等症状均可出现。
若出现以上症状的病人其嗜酸粒细胞持续性增多可诊断为该综合征。
在开始治疗之前,医生必须明确无寄生虫感染或过敏性反应的病因存在。
若不采取治疗,80%以上的病人会在2年之内死亡;而治疗后80%以上的病人能继续存活。
心脏损害是死亡的首要原因。
一些病人在严密观察3~6个月前可不需治疗。
但大多数病人均需用强的松或羟基脲治疗。
若病人对强的松和羟基脲无效,可选择其他各种药物,并可与直接去除血中嗜酸性细胞的治疗手段(白细胞去除术)配合使用。
嗜酸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嗜酸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是一种嗜酸粒细胞增多并伴有肌痛、压痛、疲乏、肿胀、关节痛、咳嗽、呼吸急促、皮疹以及神经系统异常的疾病。
该综合征少见。
见于90年代初期服用了大量色氨酸的患者。
色氨酸是保健食品店的一种常见产品,有时被医生推荐为可促进睡眠。
可能是产品不纯而非色氨酸本身致病。
该综合征在停用色氨酸后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并能引起持久的神经损害,甚至偶可导致死亡。
据悉目前不能治愈;一般建议理疗康复。
骨髓增生性疾病疾病骨髓特点血象特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前体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骨髓纤维化纤维组织增多不成熟红、白细胞和异形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症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细胞)增多血小板数增多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髓细胞(白细胞之一的粒细胞的前体细胞)增多成熟和不成熟粒细胞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