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数学文化素养
苏州中考各科标准
苏州中考各科标准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苏州市中考各科标准是对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各门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考核指标。这些标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学科,通过中考成绩的评定,反
映学生在各个学科上的掌握程度,为学生的升学和未来发展提供重要
参考依据。
语文是中考中的一门必考科目,其标准涵盖了听说读写能力、阅
读理解、作文表达等多个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汉字、词语的认读和书写,能够熟练运用语法、修辞、篇章结构等知识进行作文表达。中考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和文化素养,能够理解古代文言文、现
代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评价。
数学是中考中另一门重要科目,其标准主要包括数学基本概念和
运算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等方面。学
生需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运算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还要求学生能够应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英语是中考中的一门外语科目,其标准主要涵盖英语听说读写四
个技能、词汇语法运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学生需要掌握
基本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具备一定
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英语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英语语境下的常见
文化现象和社会背景,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科学也是中考中的重要科目,其标准主
要涵盖历史事件和人物、地理地貌与分布、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学生需要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理解地理环境和社会现象,熟悉政治体制和社会规范,具备历史地理思维和政治意识。人文
浙教版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浙教版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本大纲旨在明确浙教版中考数学考试的基本要求,指导考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目标
1、数学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的掌握程度,能否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数学技能: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推理证明等技能,以及运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思维: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数学文化:考查学生对数学史、数学应用和数学发展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三、考试内容
1、代数部分: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基本概念及运算;代数
式、方程式、不等式、函数等基本知识;数的整除性、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数的性质与运算;代数方程、不等式、函数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2、几何部分:直线、射线、线段、角等基本概念及度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基本图形及性质;圆、扇形、圆柱、圆锥等基本几何图形及性质;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等变换及实际应用。
3、统计部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概率与统计推断;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等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
4、初等数学综合应用: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包括数据处理、模型建立、信息整合等。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约占40%,填空题约占20%,解答题约占40%。
3、内容比例:代数部分约占40%,几何部分约占35%,统计部分约占
中考数学文化试题探究
28中学数学研究2021年第2期(下)
中考数学文化试题探究
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213000)王成良
摘要对2019年各地中考中,一些中国古代数学文化试题蕴含的不同知识点,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试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为今后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人文素养、爱国情怀的有效渗透指明方向.
关键词数学文化;爱国情怀;数学素养
在2019年各地中考中,岀现了一些渗透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试题,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也为今后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人文素养、爱国情怀的有效渗透指明了方向•现从古代数的计算、函数与方程、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五个方面选取部分试题,与读者共同品味其中的数学文化.
1古代数的计算
例1(江西)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有估算方法:“方五,邪(通“斜”)七.见方求斜,七之,五而一”译文为: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五,则它的对角线长为七.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对角线长,则先将边长乘以七再除以五.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由勾股定理得对角线长为/2,依据《孙子算经》的方法,则它的对角线的长是.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方法,求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我们都能求岀为J2,本题要求的是根据《孙子算经》的方法,即先将边长乘以七再除以五.
解1X7宁5=1.4
注:《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
数学文化在中考试题中的渗透及其教学启示
数学文化在中考试题中的渗透及其教学启示
数学文化在中考试题中的渗透及其教学启示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数学文化的渗透不仅体现在数学的应用领域,还体现在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中考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考试形式,对于学生不仅仅是一次检验知识的机会,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阶段之一。因此,本文将探讨数学文化在中考试题中的渗透,并分析其中的教学启示。
一、数学文化渗透现状
数学文化渗透在中考试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数学字母的含义与数学符号的使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字母的引入是不可避免的。在中考试题中,字母被广泛运用,不仅可以表示未知数,还可以代表一系列的数。此外,数学符号在中考试题中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数学公式到数学运算符号,都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2.数学史与数学问题:
中考试题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历史性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背后的历史文化,更能促使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探究性和创造性。
3.数学美学与数学思维:
中考试题中常常涉及到一些数学美学和数学思维的问题。比如,如何证明一个数列的递推关系式;如何优化一道几何题的解法;如何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仅要求
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更要求学生培养出一种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启示
1.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中考试题中找到合适的数学文化元素,并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可以通过数学历史小故事、数学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对数学文化的关注度。
初中数学专题讲解2《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HF=HB+123,HG=HB+1000+127=HB+1127,∴
3
=
123
,
3
=
127
+123 +1127
答案为 1255 步.
,解得 HB=30750,HA=753 丈=1255 步,故
第
31
页
【文化背景】——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 分割数列,因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以兔
AE=3,BE=2,若向正方形ABCD内随意投掷飞镖(每次均落
在正方形ABCD内,且落在正方形ABCD内任何一点的机会均等),则恰
1
好落在正方形EFGH内的概率为 13
.
提示:由题意可知,AB2=AE2+BE2=13,∴S 正方形 ABCD=13,∵△ABE
≌△BCF,∴AE=BF=3,∵BE=2,∴EF=1,∴S 正方形 EFGH=1,故飞镖扎在
表示的是计算3+(-4)的过程.按照这种方法,图2表示的过程应是在
计算( C )
A.(-5)+(-2)
B.(-5)+2
C.5+(-2)
D.5+2
答案
第
11
页
【文化背景】——勾股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数学著作,著作中包含246个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第一章 整式
第一章 数与式
第二节 整 式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一、《庄子·天下篇》
《庄子·天下篇》中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根一尺的木棍,每天去掉一
半,第n 天还剩下12n ,当n 趋于无穷大时,12n 趋于0,但永远不是0,也就是永远取不完. 1.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命题,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可理解为:
设一尺长的木棍,第一天折断一半,其长为12尺,第二天再折断一半,其长为14
尺,…,第n 天折断一半后得到的木棍长应为________尺.
二、斐波那契《计算之书》
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计算之书》是中世纪晚期欧洲重要的数学著作,在13到16世纪对欧洲算法化数学发展、商业数学革命、以及数学教育变革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13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计算之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罗马有7位老妇人,每人赶着7头毛驴,每头驴驮着7只口袋,每只口袋里装着7个面包,每个面包附有7把餐刀,每把餐刀有7只刀鞘”,则刀鞘数为( )
A. 42
B. 49
C. 76
D. 77
三、结绳记数
“结绳记数”是远古时代的人最常用的记数方法,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阿拉伯数字,人们在记数的时候,就只能借助外物的帮助了.所谓 “结绳记数” 就是用打绳结的办法来计算物体的数量.传说,古代的国王们出去打仗的时候,因为没有日历,就采取在绳子上打结的办法计算天数,当绳子上所有的结都被打开的时候,也就是战争该结束的时候.
3. (2018恩施州)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记数”.如图,一位妇女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六进一,用来记录采集到的野果数量,由图可知,她一共采集到的野果数量为________个.
传统数学文化在中考试题中的渗透
传统数学文化在中考试题中的渗透作者:***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22年第04期
摘要: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包括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是国家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试题中渗透传统数学文化,可促使教师关注传统数学文化,重视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有效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初中数学;中考试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1-0040-04
数学文化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作了明确要求,数学文化理所当然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考数学命题专家都对命题文化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渗透传统数学文化的试题呈逐年上升之势,这更加激发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动力。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教师个人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与方法”(课题编号:G2020077)对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数学中渗透传统数学文化的部分试题进行了评析,希望能帮助教师自然、合理地将传统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数学文化内容在中考数学试题中的渗透研究
数学文化内容在中考数学试题中的渗透研究作者:王春妹周健婷汤获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10期
摘要:近年来,各地区中考数学试卷中涉及数学文化内容的试题越来越多,渗透到各类题型中。本文通过梳理近5年赤峰市中考数学试卷中有关数学文化内容的试题,从题型、背景、类型、运用水平以及考查知识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选取相关数学文化试题进行赏析,为今后数学中考命题者提出以下建议:挖掘数学文化历史,体会数学本质魅力;加强与实际生活联系,体现数学应用价值;关注最新科技成果,领悟数学文化精神;注重与其他学科融合,感受数学文化内涵。
关键词:数学文化;中考数学试题;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10-0001-04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也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1]。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数学文化的教育[2]。有关数学文化一词,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学者对于数学文化的界定不同。王宪昌教授认为数学文化是数学史、数学与文化学、社会学的交叉学科[3]。代钦教授则认为“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及其在人类活动的应用以及与数学有关的民俗习惯和信仰的总和”[4]。本文采取顾沛教授对于数学文化的理解,数学文化主要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其次也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等数学的人文成分[5]。数学文化具有学术形态、课程形态和教育形态[2]。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要求将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6],从而使数学文化从学术形态进入到课程形态。数学文化要从课程形态进入教育形态,真正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则必须在中考中加强对数学文化的考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文化素养。因此,近些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不断涌现出数学文化试题,这对数学文化教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考数学——考生必须了解的「数学文化」
中考数学——考生必须了解的「数学文化」
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考查是山西中考的高频考点,涉及内容比较松散,就考生而言,使用起来摸不着头脑,大多数考生采用蒙混过关。
有关这部分的考查内容其实比较简单,考试要求不高,分值3分,基本了解就能到手.
接下来一起学习有关数学文化的内容首先来看是近几年的中考、模考真题【2018中考】“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数学著作,它们曾经是隋唐时期国子监算学科的教科书,这些流传下来的古算书中凝聚着历代数学家的劳动成果.下列四部著作中,不属于我国古代数学著作的是( )
【2015中考】我国古代秦汉时期有一部数学著作,堪称是世界数学经典名著.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正式确立.它采用按类分章的问题集的形式进行编排.其中方程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运算法则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这部著作的名称是( )A.《九章算术》 B.《海岛算经》C.《孙子算经》 D.《五经算术》【2014中考】如图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解时给出的“弦图”,它解决的数学问题是A.黄金分割 B.垂径定理 C.勾股定理 D.正弦定理
【2021.一模】刘徽是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数学大师,他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究的一生,在数学理论上的贡献与成就十分突出,被称为“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他在一本著作中编选了“海岛上高、深、广、远”等九个测量问题,这本著作是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孙子算经》 D.《海岛算经》【2021.二模】《九章算术》是一部与现代数学的主流思想完全吻合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为九章,在第七章“均衡”中有一题:“今有凫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凫雁俱起,问何日相逢?”意思是:今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第一单元数与式
第1课时实数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斐波那契数列
【中考对接】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个数可以用1
5
[(
1+5
2)
n-(
1-5
2)
n]表示(其中,n≥1).这是用无理数表示有理
数的一个范例.根据以上材料,可求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1个数为________;第2个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1;1.
关注“初中教师园地”公众号
各科最新教学资料陆续推送中
快快告诉你身边的小伙伴们吧~
中考数学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第一章 数与式
第四节 整式及因式分解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一、杨辉三角
【文化背景】
杨辉三角形,又称贾宪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
种几何排列.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术》(1261年)一书中用三
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比欧洲的相同发现要早三百多年.
【中考对接】
1.(2019烟台)南宋数学家杨辉在其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中揭示了(a +b )n (n
为非负整数)展开式的项数及各项系数的有关规律如下,后人也将下表称为“
杨辉三角”. (a +b )0=1
(a +b )1=a +b
(a +b )2=a 2+2ab +b 2
(a +b )3=a 3+3a 2b +3ab 2+b 3
(a +b )4=a 4+4a 3b +6a 2b 2+4ab 3+b 4 第1题图 (a +b )5=a 5+5a 4b +10a 3b 2+10a 2b 3+5ab 4+b 5
…
则(a +b )9展开式中所有项的系数和是( )
A. 128
B. 256
C. 512
D. 1024
二、《庄子·天下篇》——极限思想
【文化背景】
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已知道数学极限的原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根一
尺的木棍,第1天开始每天去掉一半,第n 天还剩下12n ,当n 趋于无穷大时,12
n 趋于0,但永远不为0,也就是永远取不完.
【中考对接】
2.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命题,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可理解为:
设一尺长的木棍,第一天折断一半,其长为12尺,第二天再折断一半,其长为14
重视数学文化 渗透核心素养——2020年湖州市中考数学试卷评析与启示
理科考试研究•数学版
2021年5月10日
• 8 •C .水中捞月
D .缘木求鱼
评析此题是以成语为背景,将语文知识与数学 试题进行完美地结合,体现了学科的融合性,很有创 意,是一道好题.
3结束语
总之,命制试题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艺术活. 数学试题要体现其应有的功能,充满数学味道[2].命 题教师在命制数学试题时,一定要规避上面所说的问
题,坚持以学生为本,运用恰当的、简洁的、人性的和 有效的试题背景,命制出一些好的试题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单塒.数学课应当讲数学[J ].中学数学研究(高中
版),2006( 11 ):30 -31.
(收稿日期:2020-11 -20)
重视教学文化参連核心素养
—
2020年湖州市中考数学试卷评析与启示
王心宇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2020年湖州市中考数学试卷特色鲜明,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要求.试卷命题立足基础,重视应用,从实际生 活和传统文化中选取优质素材,贯彻P 丨SA 考试的先进理念,既强调了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传统特色,又突出了对数学 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具有较好的教学导向.
关键词:中考试卷;数学文化;核心素养
湖州市中考数学试卷的命题在课标的指导下,强 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基础,重视应用,从 实际生活和传统文化中选取优质素材,贯彻PISA 理 念,突出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试卷的整体设计体现了 基础性、科学性、公平性、导向性和梯度性,有助于教 师甄别学生的思维层次,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文化价 值,提高数学素养.笔者通过对2020年卷进行分析,剖析其试题特色,并归纳其命题特征,为中考复习提 供建议.1
数学文化在中考数学试题中的应用——以2019-2022年重庆、天津、北京三地区为例
数学文化在中考数学试题中的应用——以2019-2022年重庆、天津、北京三地
区为例
摘要:数学文化具有深刻丰富的文化底蕴,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
发展。试题是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解答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通过梳理重庆、天津、北京三地区近四年中考数学试题中
有关数学文化的内容,并选取具体题目进行赏析,为今后数学中考数学文化类题
目的命题提出如下建议:善用数学史料,展现数学本质魅力;重视学科融合,体
悟数学文化内涵;命制新意试题,凸显数学创新发展;注重关键能力,立足数学
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中考试题;核心素养
1数学文化的发展与理解
数学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20世纪初,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极力倡导数学教育改革,使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根植于人们心中。1953年,美国数学教
育家、数学史家M·克莱因()出版的《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标志着“数学文化”正式兴起。北京大学的孙小礼是我国最早研究“数学文化”的学者。1992年,她和邓东皋等人合作编写了《数学与文化》[01]。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
始关注并研究“数学文化”。
不同的学者对“数学文化”有不同的见解,因此,至今没有统一界定。《普
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数学文化指的是数学
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
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02]。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试题命制中提出:应当关注情境的真实性,创设合理情境,包括生活情境、数学情境和科学情境,并依据考察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适当引入数学文化[03]。
中考备考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
中考备考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中考题中有许多以数学文化为背景的题目,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盼望能关心到您。
无理数
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徒创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在“不行公度量的比”尚未消失之前,毕氏学派认为利用“比”的概念,就可以理解整个宇宙了,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自然数或两自然数的比来理解。可是,他们并不把“比”当作“数”来看待,毕氏学派的所谓“数”就是自然数。因此,当被发觉时,毕氏学派便陷入了危机。
无理数的发觉是古希腊人对数学的巨大贡献,其发觉历程有两种传奇:其一,毕达哥拉斯的一个得意门生希帕苏斯在讨论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时,发觉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之比是不行公度量的。
其二,希帕苏斯在利用辗转丈量法时,发觉正五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之比是不行公度量的.
希帕苏斯的这一发觉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只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愤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他把这种不能用两个整数的比来表达的比称为“不行公度量的比”。据传,希帕苏斯因此被同门抛入大海,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
笛卡儿与坐标系
勒奈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勇于探究的科学家,在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值得称道的创见,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他对数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1637年,笛卡儿发表了《几何学》,他从天文和地理的经纬度动身,用平面上的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确定点的位置,用坐标来描述空间上的点,从而创立了坐标系,进而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2020届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核心素养专题九 数学文化 (共25张PPT)
V≈316L2h,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 π 近似取为 3,那么,近似公式 V≈725
L2h 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 π 近似取为( B )
22
25
A. 7
B. 8
C.15507
D.311535
【解析】 316×3=725π,∴π=285.
3.[2019·长沙]《孙子算经》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著作,其中有一道题,原文是:“今
5x+6y=1, A.5x-y=6y-x
5x+6y=1, C.4x+y=5y+x
6x-5y=1, B.5x+y=6y+x
6x+5y=1, D.4x-y=5y-x
5.[2019·乐山]《九章算术》第七卷“盈不足”中记载:“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
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译为:“今有人合伙购物,每人出 8 钱,会
多 3 钱;每人出 7 钱,又差 4 钱.问人数、物价各多少?”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人数、
物价分别是( B )
A.1,11
B.7,53
C.7,61
D.6,50
二、填空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6.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正负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 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正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如图 1,根据刘徽的这种表示 法,观察图①[表示(+1)+(-1)=0],可推算图②中所得的数值为_-__3_.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第一章数与式
第三节实数的大小比较及运算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九章算术》——正负术
【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里的“名”就是“号”,“除”就是“减”,“相益”、“相除”就是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无”就是“零”.
【中考对接】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正负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正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如图,根据刘徽的这种表示法,观察图①,可推算图②中所得的数值为________.
题图
参考答案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3【解析】∵图②中小棍正放2个,斜放5个,∴所得的数值为2+(-5)=2-5=-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数与式第1课时实数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九章算术》——正负术
【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里的“名”就是“号”,“益”就是“加”,“除”就是“减”,“相益”、“相除”就是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无”就是“零”.
题图
【中考对接】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正负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正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如图,根据刘徽的这种表示法,观察图①,可推算图②中所得的数值为()
A. -2
B. +2
C. -6
D. +6
A【解析】∵正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图②中所得的数值为(+2)+(-4)=-2.
斐波那契数列【中考对接】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个数可以用1
5
[(
1+5
2
)n-(
1-5
2
)n]表示(其中,n≥1).这是用无
理数表示有理数的一个范例.根据以上材料,可求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1个数为________;第2个数为________.
第3课时整式及因式分解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杨辉三角
【文化背景】
杨辉三角,又称贾宪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一书中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比欧洲的相同发现要早三百多年.
【中考对接】
1. (2019烟台)南宋数学家杨辉在其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中揭示了(a+b)n(n为非负整数)展开式的项数及各项系数的有关规律如下,后人也将下表称为“杨辉三角”.
(a+b)0=1
(a+b)1=a+b
(a+b)2=a2+2ab+b2
(a+b)3=a3+3a2b+3ab2+b3
(a+b)4=a4+4a3b+6a2b2+4ab3+b4
(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b5
…
则(a+b)9展开式中所有项的系数和是()
A. 128
B. 256
C. 512
D. 1024
《易经》——结绳记数
【文化背景】
“结绳记数”是远古时期的人最常用的记数方法,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阿拉伯数字,人们在记数的时候,就只能借助外物的帮助.所谓“结绳记数”就是用打绳结的办法来记录物体的数量.传说中,古代的国王们出去打仗的时候,因为没有日历,就采取在绳子上打结的办法计算天数,绳子上所有的结都被打开的时候,也就是战争该结束的时候.
第2题图
【中考对接】
2. (2018恩施州)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记数”.如图,一位妇女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六进一,用来记录采集到的野果数量,由图可知,她一共采集到的野果数量为________个.
1. C【解析】取a=1,b=1,则可以计算(a+b)9展开式中所有项的系数和是29=51
2.
2. 1838【解析】由题意,野果的数量满六进一,可得该图示为六进制数,化为十进制数为1×64+2×63+3×62+0×61+2×60=1838.她一共采集到的野果数量为1838个.
第二单元 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第5课时 一次方程与一次方程组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
《增删算法统宗》
【中考对接】
1. (2019福建)《增删算法统宗》记载:“有个学生资性好,一部孟子三日了,每日增添一倍多,问君每日读多少?”其大意是:“有个学生天资聪慧,三天读完一部《孟子》,每天阅读的字数是前一天的两倍,问他每天各读多少个字?”已知《孟子》一书共有34685个字,设他第一天读x 个字,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x +2x +4x =34685
B .x +2x +3x =34685
C .x +2x +2x =34685
D .x +12
x +14x =34685
《九章算术》——百僧分百馍
【中考对接】
2.程大位是我国明朝商人,珠算发明家,他60岁时完成的《直指算法统宗》是东方古代数学名著,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书中有如下问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
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如果大和尚1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1个,正好分完,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下列求解结果正确的是()
A. 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
B. 大和尚75人,小和尚25人
C. 大和尚50人,小和尚50人
D. 大、小和尚各100人
《孙子算经》——绳度木长【中考对接】3.(2019长沙)《孙子算经》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著作,其中有一道题,原文是:“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尺五寸;屈绳量之,不足一尺,木长几何?”意思是:用一根绳子去量一根木头的长,绳子还剩余4.5尺;将绳子对折再量木头,则木头还剩余1尺,问木头长多少尺?可设木头长为x尺,绳子长为y尺,则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y =x +4.50.5y =x -1
B. ⎩⎨⎧y =x +4.5y =2x -1
C. ⎩⎨⎧y =x -4.50.5y =x +1
D. ⎩⎨⎧y =x -4.5y =2x +1
第6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
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