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知识名词作状语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17c31ee7ff00bed5b8f31d10.png)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作状语
1、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论语〉十则》
2、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
外:名词作状语,对外。
内:名词作状语,对内。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小石潭记》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
9、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愚公移
山》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黔之驴》
14、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到北方去。
《夸父逐日》
15、道渴而死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夸父逐日》
16、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
17、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
18、复前行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桃花源记》。
文言文名词做状语
![文言文名词做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33c3530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2.png)
文言文名词做状语
一、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翻译为“向+方位名词,例如:(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南指”“向南指”。
二、称谓名词作状语,译为“当作+称谓名词,例如:(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隶使”“当作奴隶使唤”。
三、一般名词作状语,译为“用+一般名词,例如:(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处恭边枷装磺膘委博莲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火令药熔”,“用火让药熔化”。
文言文知识—文言文实词用法—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知识—文言文实词用法—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e5128ab865ce05087632137f.png)
文言文知识—文言文实词用法—名词作状语文言文知识—文言文实词用法—名词作状语晚晴09文言文知识—文言文实词用法一、名词直接作状语练习1指出名词作状语类型,并翻译句子。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相如廷斥之。
3、人皆得以隶使之。
4、有狼当道,人立而泣。
5、芙蕖日上日妍。
练习2指出名词作状语类型,并翻译句子。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
3、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
4、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5、狐凭鼠伏。
6、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7、朝闻道,夕死可矣。
8、不然,将杖杀汝。
9、丁壮号哭,老人儿泣。
10、夫饮食既不以礼,临池牛饮。
11、楚以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12、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与燕市。
13、舜勤于民而野死。
14、皆谦而礼交之。
15、操刀携盾,猱进鷙击。
16、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17、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8、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1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0、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练习3:理解文段,指出名词作状语及类型,并翻译句子。
1、(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2、景公问晏子曰:“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
”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
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
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
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练习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
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
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0a0584540b4e767f5acfce8e.png)
•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
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将它看作 什么”的用法。其特点,仍然是形容词、名
词后面带宾语,形容词、名词作动词用。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动词用作名词,如:一屠晚归
2、动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 语时,动词作名词用。如:燕赵之
收藏,韩魏之经营。
• 3、动词连用,主谓或动宾
3动词为动用法
(也叫“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就是
句中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为……怎么样”
• 例:
的意思)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词类活用
• 在古汉语里,“实词”:名词、 形容词、动词,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里,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而灵活运用,叫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 1、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 词前面,不作主语作状语。
• (1)、表示特征状态(比喻式): •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佩公。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 (1)、“岁”、“月”、“日” 等时间名词作状语:
译为使动式:使之为客,而要译为意动 式——以之为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看待。 加多“看待”或“处理”进行补充。所以 对这样的句子从形式习惯上划为意动式。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归纳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fe59bb1910ef12d2af9e7b2.png)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归纳导读:引导语: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
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
作状语有下列七种规律: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灰与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徐宏祖《游黄山记》)句中的壁,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中的影,就属于这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成语,如土崩瓦解中的土与瓦、星罗棋布中的星与棋、蚕食鲸吞中的蚕与鲸、风起云涌中的风与云,也都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状态的例子。
仅以土崩瓦解为例,指出一个误区。
有人认为土崩与瓦解均为主谓关系,然后构成了联合结构。
错了,因为在成语决不是说土与瓦怎么了,而是在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彻底崩溃了。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
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中的船,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的杖,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促织》)中的笼,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等,就应该归入状语这一种用法。
需要指出的是表工具方式的名词状语在翻译时除了可以加介词之外,还可以时灵活一些,如余自齐安适临汝(《石钟山记》)句中的舟行就应该译为乘着小船再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中的目见耳闻也该译为亲眼亲耳才是。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比如时间名词日与月活用的例子就有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中的.日(译为一天比一天),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中日(译为每天),日削月割(《六国论》)中的日月(译为一天天、一月月),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译为每日)等。
名词作状语文言文
![名词作状语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a19a4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b.png)
名词作状语文言文
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这种用法通常是为了强调名词的特性或状态,或者是为了表达一种比喻或拟人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例子: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在这个句子中,“风烟”和“天山”都是名词,但是它们被用作状语,描述了“净”和“色”的状态。
意思是说,风和烟都消散了,天空和山峰都呈现出同样的颜色。
2. 庭下如积水空明。
在这个句子中,“庭下”是名词,被用作状语,描述了“积水空明”的状态。
意思是说,庭院下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 驴不胜怒,蹄之。
在这个句子中,“蹄”是动词,但是“驴”被用作状语,描述了“蹄”的方式。
意思是说,驴因为愤怒而用蹄子猛击。
4.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在这个句子中,“云”和“响”都是名词,被用作状语,描述了“集”和“应”的方式。
意思是说,天下的人们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响应号召,带着粮食争先恐后地追随。
总之,名词作状语是文言文中的一个重要语法现象,它能够通过强调名词的特性或状态来丰富语言的表达形式。
名词作状语的文言文例子
![名词作状语的文言文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91a6dc9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8.png)
名词作状语的文言文例子
以下是 8 条关于名词作状语的文言文例子:
1. 其一,“蚕食桑叶”,你看那蚕宝宝可不就是像小馋猫一样一点点地吃着桑叶么!就如同士兵蚕食敌方阵地一般。
2. 其二,“犬坐于前”,那狼像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你说怪不怪呀!这“犬”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狼的坐姿呢。
3. 其三,“席卷天下”,哎呀呀,这势力就好像一阵大风把天下都给卷起来了,多霸气呀!“席”字多妙。
4. 其四,“云合而响应”,大家不就像云朵聚集一样纷纷响应号召,真有气势呀!这里的“云”可不就把那种聚集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5. 其五,“蜂拥而至”,人们就像一群蜜蜂似的呼呼地涌过来了,多热闹啊!这不就是名词作状语的妙处嘛。
6. 其六,“狼奔豕突”,那场面就像狼和猪慌乱地奔跑逃窜,“狼”“豕”不就是很好的状语嘛,真有意思。
7. 其七,“星驰电掣”,好家伙,那速度就跟流星飞驰、闪电急驰一样快呀,“星”“电”多形象啊!
8. 其八,“土崩瓦解”,就像土堆崩塌、瓦片破碎似的一下子就垮掉了,“土”“瓦”作为状语多生动啊!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真的是太有表现力啦!能让语言变得特别鲜活有趣呢!。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41f09bf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e.png)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名词有时可以作为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起到限制、修饰、强调等作用。
常见的有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各种状语。
一、时间状语
1. 时日:如“时至日暮”、“日久见人心”。
2. 年岁:如“年少轻狂”、“岁月如梭”。
3. 时节:如“寒冬腊月”、“春风化雨”。
4. 时辰:如“时近中午”、“黄昏时分”。
二、地点状语
1. 地名:如“江南水乡”、“长安城里”。
2. 方位:如“东南西北”、“左右前后”。
三、方式状语
1. 方式:如“徐徐而行”、“快马加鞭”。
2. 程度:如“甚为艰难”、“稍有不慎”。
3. 比较:如“比翼双飞”、“胜似闲庭信步”。
四、原因状语
1. 缘故:如“无故而终”、“因病辞职”。
2. 原由:如“本因无心”、“为此大怒”。
在阅读文言文时,理解名词作状语的用法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 1 -。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33955c7fd5360cba1adbba.png)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2.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籍:登记②沛公欲王关中欲+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王:统治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代+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敌:攻击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以+名,名词活用为动词仇:报复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笼:用笼子装⑥大楚兴,陈胜王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王:称王⑦日将暮,取儿稿葬将+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暮:落山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能+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水:游泳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原:推究3. 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4. 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意动用法,以……为鱼肉③孟尝君客我客:意动用法,把……当作门客④君子病无能焉病:意动用法,以……为病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5. 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所谓活用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词类活用所谓活用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2737014327284b73f2425059.png)
七、意动用法 主语对于动词的宾语含有认 为……怎么样 翻译:
以……为…… 认为……是…… 把……当做……
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吾妻之美我者 3、渔人甚异之 4、如鸣佩环,心乐之 5、不耻下问 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木兰诗》) 3、表动作趋向 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向(往)……”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名词作状语类型 4、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 解释时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
5、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 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解释时在时间名词 加上一个“每”字 ②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6、表动作进行方式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一、名词作状语
1、狐鸣呼曰 2、学而时习之 3、石青糁之 4、空谷传响 5、斗折蛇行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山行六七里 10、东临碣石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4、手自笔录 15、其一犬坐于前
16、复前行
二、名词作动词
当名词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就 可能活用为动词了。
1、鞭数十,驱之别院 2、不能名其一处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有仙则名 5、腰白玉之环 6、一狼洞其中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以光先帝遗德 9、名之者谁 10、故自号曰醉翁也
文言文中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
![文言文中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d226fdd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5.png)
文言文中名词用作状语的几种情况
一、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的特征、状态。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翼”修饰动词“蔽”,表示动作的特征。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修饰动词“坐”,表示动作的特征或状态。
二、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对待的方式。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侍之:“兄”修饰“事”,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修饰“待”,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客人那样”。
三、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1.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已入:名词“船”用作状语,表示动词“载”所用的工具。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箕畚”用作状语,表示动词“运”所用的工具。
四、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名词“间”用做状语,表示动词“至”发生的处所“小路”。
(译:刘邦已经离开,估计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名词“廷”用作状语,表示动词“见”发生的处所“殿堂”。
(译: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她回国。
)。
高三必修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
![高三必修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用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cc8fbacb16fc700aba68fc7a.png)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廉颇蔺相如传》)前,上前。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第一册《勾践灭吴》)庙,在庙堂上。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上,向上;下,向下。
4、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
(《过秦论》)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5、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传》)
廷,在朝廷上。
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席,用席子。
2、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传》)
间,从小路。
三、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云,像云一样。
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
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1、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隶,像奴隶一样。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
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https://img.taocdn.com/s3/m/63e30b1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f.png)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名词可以作为状语,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常见的名词状语有时间、地点、原因、目的、条件等。
1. 时间状语
时间状语通常由“年、月、日、时、刻、日、夜、昼、晨、旦、晚、朝、暮、初、中、晚、春、夏、秋、冬、时节、日夜、常、常时、常日”等词构成。
例子:
昨日归来。
(时间状语)
夜半时分,我听见了一声铃声。
(时间状语)
2. 地点状语
地点状语通常由“家、国、都、城、陵、冢、庐、宅、舍、门、阙、楼、台、岛、山、川、水、草、林、泉、沼、池、井、路、径、道、衢、街、市、镇、乡、村、园、墅、寺、庙、宫、殿、堂、屋、棚、船、车、马、骡、驴、牛、羊、鸟、兽、虫、鱼、蛇、虎、龙、凤、鹰、燕、鸿、鹤、鸳、鸯、蝶、蜜蜂、蚂蚁”等词构成。
例子:
君家何处住?(地点状语)
行至山峰,远望花海,逍遥其中。
(地点状语)
3. 原因状语
原因状语通常由“为、为故、由、因、因此、因而、因之、故、故而、故此、以、以故、以为、由是、由此、由是故、因以、因为”
等词构成。
例子:
吾今告尔,耳目既聪,思虑既明,是以能为尔说之。
(原因状语) 4. 目的状语
目的状语通常由“以、以求、以致、为、为了、欲、欲为、欲致、取、至、以至、以便、为获、为得、为令、令、使、令人、让、俾、俾使、使得、使令”等词构成。
例子:
吾欲为尔言。
(目的状语)
5. 条件状语
条件状语通常由“若、如、若非、若不、假如、假若、倘若、倘或、倘使、万一、如其、如曾、如或、如或者、或、或者”等词构成。
例子:
如其有礼,乃可以言。
高中文言“名词作状语”归纳
![高中文言“名词作状语”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af17c5dc850ad02de804162.png)
教学:高中文言“名词作状语”归纳名词作状语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面——向上)(下面——向下)(《劝学》)2.南取汉中。
(南——向南)(《过秦论》)3.西举巴蜀。
(西——向西)(《过秦论》)4.东割膏腴之地。
(东——向东)(《六国论》)5.北收要害之郡。
(北——向北)(《过秦论》)6.仓皇东出。
(东面——向东)(《伶官传序》)7.汶水西流。
(西面——向西)(《登泰山记》)8.济水东流。
(东面——向东)(《登泰山记》)9.东犬西吠。
(西面——朝西)(《项脊轩志》)10.骊山北构而西折(北面——从北面)(西面——向西面)(《阿房宫赋》)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1.席卷天下。
(席子——像席子)(《过秦论》)2.包举宇内。
(包裹——像包裹)(《过秦论》)3.囊括四海。
(口袋——像口袋)(《过秦论》)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回声——像回声)(影子——像影子)(《过秦论》)5.常以身翼蔽沛公。
(翅膀——像翅膀一样)(《鸿门宴》)6.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孔鲤——像孔鲤一样)(《滕王阁序》)7.人皆得以隶使之。
(奴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8.廊腰缦回。
(腰——像腰一样)(《阿房宫赋》)9.蜂房水涡。
(蜂窝——像蜂窝)(水涡——像水涡)(《阿房宫赋》)C.表示动用行为的方式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船——乘船)(《石钟山记》)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眼睛——亲眼)(耳朵——亲耳)(《石钟山记》)3.吾得兄事之。
(兄长——以对待兄长之礼)(《鸿门宴》)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脸——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5.道芷阳间行(小路——抄小路)(《鸿门宴》)6.群聚而笑之。
(人群——成群地)(《师说》)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1.内立法度。
(国内——在国内)(《过秦论》)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4fb078a0116c175e0e488f.png)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名词一、名词作状语这类现象是名词用在动词前,如果这个名词不做主语,那么它就只能活用作状语。
因为汉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排列是“谓前状语谓后补”。
例句:乃遂收盛樊无期之首,函封之。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函”就是名词,放在了动词“封”的前边,但是“函”不做主语,主语是太子丹。
谓语是“封”,所以“函”在这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封”这个动作,翻译成“用匣子”。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在这里“朝”和“夕”都是方位名词用在动词“济”和“设”前面,但是不能作主语,因为主语是晋文公。
所以“朝”和“夕”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济和设这两个动作,翻译成“在早上”和“在晚上”。
此类句子还有很多。
比如:“夜缒而出”中的“夜”,“秦兵旦暮渡易水”中的“旦暮”,“日削月割”中的“日”和“月”,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动词的例子。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充当谓语,是不直接带宾语的。
但是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两个名词或几个名词一起用的现象,那么就要让前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来引出宾语。
例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籍”和“吏民”都是名词,按说是不能放在一起搭配使用的。
补足这个句子应该是“刘邦籍吏民”,“刘邦”是主语,“吏民”是宾语,那么籍就只能被安排在谓语的位置上了,所以要在其位谋其政,活用成动词“登记户口”。
例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在这个句子中,“之”是代词,代指头。
“函”是匣子。
两个名词放在一起了,那么前边的名词“函”就要活用为动词,翻译成“用匣子装”。
类似的句子例如:“沛公欲王关中”的“王”,“范曾数目项王”中的“目”都是这种用法。
名词也一般不受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如果在文言文中出现了,我们就可以判定是活用为动词了。
例句:皆白衣冠已送之。
《荆轲刺秦王》在这个句子中,皆是副词,翻译为“全都”。
“白衣冠”是名词,翻译成“白色的衣帽”。
按现代汉语语法来说,副词是不能直接修饰名词的,所以要让“白衣冠”活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例析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6973097cd184254b353580.png)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例析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法现象,掌握它的运用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词语,避免翻译文句时望文生义。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作该动词的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
以作为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特征,来描绘和修饰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
例如: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不时用自己的身体像张开的翅膀似的遮掩住刘邦。
例子中“翼”放在动词“蔽”的前面作状语,描绘出了动作行为的状态。
2. 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态度。
把甲(动词支配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当乙(用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一般可翻译作“像对待……一样地……”或“把……当作……”。
例如: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做仆役来使唤。
例子中的宾语是表示人的名词,“隶”用以修饰动词“使”,表示对待或处置对象的方式。
3. 表示完成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采取的方式。
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用”“拿”“当”等,构成介宾短语。
例如:畚箕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用畚箕(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
例子中“畚箕”表示的是“运”的工具,应翻译成“用畚箕”。
4. 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在哪里”产生。
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在”“从”等,构成介宾短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终于在朝廷上(按礼节),接见了蔺相如。
例子中“廷”表示动词“见”所涉及的处所。
5. 表示情势或道理。
在古汉语中,有些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所依据的情势或道理,可以加“依”“按”这类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来解释它。
例如:予分当引决。
(《指南录后后序》)——我按道理应该自杀。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状语后置、定语后置)](https://img.taocdn.com/s3/m/641bdacfbe23482fb5da4c5d.png)
注意
• 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 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 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 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
• 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 言形式区别开来。例:
• 村中少年好事 村中少年之好事者 村中少年之好事
虫。
• 中心语+定语+者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中心语+之+定语
• 马之千里者。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中心语+之+定语+者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
之大,有几人欤? • 中心语+而+定语+者
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 以其无礼于晋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延伸检测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翻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
的人在树下休息。 •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翻译:请让我奉你的命令向孙将军求救。 •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翻译: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 • 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 翻译:(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
课后作业
•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 代为冠族。
•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 • 卢循窃据广州……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
命三军入城乃食。 • 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
杖杀之,远近称伏。
定语后置
• 定语: • 现代汉语中,定语是在名词或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作状语
第一、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4)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 (3)齐将田忌客待之
第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 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 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 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 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 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 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 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 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
(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3)赵襄王郊迎甘罗。
第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第五、表示时间。
①表示每一。例如: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B.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②表示渐进。例如: A.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B.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入嵩山,复遇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 师事之。(2010年山东卷) 2、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 就此患莫若屯田。(2008年山东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