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消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活环境以及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病原微生物或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因此,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地基础工作。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材或培训讲座中,对消毒一事语焉不详,仅一提而过。
养殖户对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搞好消毒更不清楚,因此在消毒环节上存在很多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参照有关资料结合本地实际,对畜禽养殖消毒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请广大养殖户认真学习,按要求操作,为科学养殖打好基础,争取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的分布与特性1、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病原微生物又叫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茨氏体、螺旋体等共八类。
它们是不同于植物也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物,在适宜条件下就会大量繁殖,其中某些种类会对动体机体构成巨大威胁。
病原微生物可以在土壤和水中大量存在,有的种类还可在土壤和水中长期生长、繁殖,我们随手抓起一把土壤,里面至少有几百种微生物,包括大约10亿个细菌,12万个真菌。
特别是靠近畜舍被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更多,可能成为疫病的传染源。
病原微生物能吸附于尘埃、飞沫等微粒上,随风漂浮于空气中,多数只能生存数小时以下,但有一部分可生存数天以上。
特别是在污浊的圈舍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多,存活时间长,感染力强。
微生物可在健康动物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暂时存留或长期寄居、共生。
母乳中含有一百多种细菌,一个人的肠道内会生存着500多种细菌,人的内脏中有近90万亿个细菌,病毒的数量应该更多。
微生物在粪便、痰、眼屎等排泄物中大量存在,但健康动物的组织、体液中是无菌的(但有可能有某些病毒)。
在发生传染病时(包括隐性感染),患病畜禽的粪便、分泌物、渗出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是十分可怕的传染原。
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
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但因生态环境和动物疫病的逐渐严峻,畜禽养殖场消毒工作愈显重要。
养殖场作为动物居住、生产、繁殖的场所,必须保证环境的卫生与消毒。
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是养殖业的基础,下面对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进行讲述。
一、畜禽养殖场消毒目的消毒目的是为了保护家禽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环境污染和防止疫源传播。
养殖场消毒主要是针对环境和设施等物体进行杀灭病菌的过程,达到杀菌、消毒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二、畜禽养殖场消毒程序1.清洗清洗是消毒的前提,把牛舍、鸡舍等场所内的污迹、污渍、已经积淀在食槽、马桶、墙上等表面的有机物清除掉,是做好消毒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消毒工作之前必须完成的工作。
2.消毒消毒根据需要可采取化学灭菌、物理灭菌等方法:(1)化学灭菌常用的消毒剂有高锰酸钾、烧碱、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杀灭红高粱瘟、禽霍乱等细菌,但消毒时间较长,不能与食用饲料、肥料等物混合使用。
烧碱在高浓度条件下可杀灭许多病菌,但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有很好的消毒效果,对动物和环境的影响较少,但使用需要注意浓度、时间和温度等条件。
过氧乙酸具有杀菌效果快、作用广、安全可靠的特点,是非常理想的一种消毒剂。
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消毒剂,不易引起耐药性。
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可以进行“无死角”消毒,可以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2)物理灭菌物理消毒法是指采用不同的物理要素,如高温、高压、辐射、空气干燥、紫外线等技术来达到杀灭病菌的效果。
物理消毒法的优点是不会引起对环境的污染并且效果持久,但其消毒时间会稍长。
三、畜禽养殖场消毒时间消毒的时间需要区别不同的消毒物质和消毒的场所的具体情况,以实际需要为准。
1. 对于空气式消毒,一般不少于1小时。
2. 对于实物垫席、管道、墙壁等的表面消毒,消毒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3. 对于器械的消毒,根据不同器械消毒剂的规定时间进行处理。
畜禽舍消毒措施
畜禽舍消毒剂大全消毒就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的作用环节主要是针对家禽传染病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中的传播途径。
通过消毒可以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放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流行过程的连续性,控制家禽病原体的感染和发病。
因此,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消毒的种类根据消毒的目的不同,分为预防性消毒、临时性消毒和终末消毒三类。
1.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禽舍、场地、用具、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性传染病的目的。
一般来说,进家禽后第一次消毒时间不低于10 日龄,以后每周进行1次。
育成禽10天消毒1 次。
成年禽15 天消毒 1 次。
2.临时性消毒:当养禽场发生传染病时进行的消毒。
其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对象包括病禽停留的场所、房舍,病禽的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剩余饲料、管理用具及管理人员的手、鞋、口罩和工作服等。
临时消毒应尽早进行,消毒方法和消毒药剂的选择决定于消毒对象及传染病的种类。
可用2〜4%氢氧化钠热溶液、含有2〜3%舌性氯的漂白粉溶液或20%新鲜石灰水溶液等。
3.终末消毒:指在传染病流行结束后,为了彻底地消灭传染病的病原体而进行的最后消毒。
一般情况下,终末消毒只进行 1 次。
二、畜禽舍常用的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法:是指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其特点是作用迅速,消毒物品上不遗留有害物质。
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有热力灭菌、自然净化、机械除菌和紫外线消毒等。
热力消毒是最实用和有效的消毒方法,可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两种。
干热法包括干燥、灼烧、焚烧,湿热法包括煮沸、疏通蒸汽、低热消毒(巴氏消毒)、压力蒸汽灭菌等。
自然净化是指污染大气、地面、物体表面和水体的病原微生物,不经人工消毒亦可以逐步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机械除菌是单纯用机械的办法除去病原体。
如畜禽舍的清扫和洗刷、饲槽的洗涤等,可以将畜禽舍的粪便、铺草、垃圾、剩料残渣清除出去,随着这些粪便污物的除去,也清除了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但此法只能使病原微生物减少,不能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所以要配合其它消毒法进行。
提高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措施
提高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措施1. 引言在畜禽养殖场中,消毒是确保畜禽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然而,由于畜禽养殖场环境复杂、病原微生物多样性大,常规消毒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措施来提高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
2. 多层次消毒策略为提高消毒效果,可以采取多层次的消毒策略,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
2.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主要利用物理因素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杀灭,如高温、紫外线、火烧等。
物理消毒具有速度快、无残留物等优点,但可能对设备和环境有一定的伤害。
2.1.1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是指利用高温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杀菌的方法。
可以通过蒸汽、热水等方式进行高温消毒。
高温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大部分病原微生物,但对一些耐热菌、乳酸菌等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在进行高温消毒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以防止火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1.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灭菌技术,通过紫外线照射破坏病原微生物的核酸结构,进而杀灭病菌。
紫外线消毒具有广谱、快速、无残留等特点,可以用于对空气、水和表面进行消毒。
在使用紫外线消毒时,需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指利用化学物质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杀菌的方法。
化学消毒具有广谱、灭菌速度快等优点,但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2.2.1 选择适合的消毒剂不同的畜禽养殖场需要选择不同的消毒剂,根据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消毒需求进行选择。
常用的消毒剂有漂白粉、过氧化氢、新型复合消毒剂等。
其中,漂白粉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但使用时需注意稀释比例和浸泡时间。
2.2.2 正确使用消毒剂在使用消毒剂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浓度要求,以充分发挥消毒效果。
不同的消毒剂可能需要不同的浸泡时间和温度,需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3 生物消毒生物消毒是指利用生物制剂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杀菌的方法。
生物消毒具有低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对环境和人体无毒副作用。
养殖消毒流程管理制度
养殖消毒流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养殖场洁净卫生,预防疾病传播,保障养殖动物健康,提高养殖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养殖场内的各项消毒工作。
三、消毒原则1. 基本原则:标准化、规范化、科学消毒。
2. 物理消毒:通过物理手段有效杀死病原体。
3. 化学消毒:通过使用化学消毒剂有效杀灭病原体。
4. 生物消毒:通过使用生物消毒剂有效杀灭病原体。
5. 功效消毒: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四、消毒环境1. 消毒场所:设立专门的消毒场所,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2. 消毒设备: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保证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消毒材料:提供充足的消毒剂、消毒器具等物资,确保消毒效果。
五、消毒操作1. 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消毒操作程序,指导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操作流程:按照规定的消毒流程进行操作,保证消毒效果。
3. 操作要求:操作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掌握消毒技术,遵守消毒规定,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
六、消毒管理1. 消毒计划:制定定期的消毒计划,明确消毒内容和时间,保证养殖场的整体消毒效果。
2. 消毒记录:及时记录每次消毒的内容、时间和效果,建立完善的消毒档案,为评估消毒效果提供依据。
3. 消毒评估: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消毒方案,确保消毒工作的持续有效。
七、消毒监督1. 监督检查: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预防疾病传播。
2. 监督机构:设立专门的消毒监督机构,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违规处理对违反消毒规定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养殖场的卫生环境。
以上是养殖消毒流程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养殖场能严格执行该制度,做好消毒工作,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
养殖与饲料2016年第5期表1同期发情及胚胎移植结果受体羊种类发情受体羊数/只移植受体羊数/只受体羊利用率/%移植胚胎数/枚妊娠羊数/只产羔数/只移植受胎率/%胚胎利用率/%自然发情11310996.5189658559.645.0诱导发情13312694.7232699855.242.23结果通过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自然发情受体羊与诱导发情受体羊胚胎移植利用率为96.5%和94.0%,差异不显著(>0.05);移植受胎率分别为59.6%和55.2%,差异显著(<0.05);胚胎利用率分别为45.0%和42.2%,差异显著(<0.05)(表1)。
4讨论通过移植结果可以看出,自然发情与诱导发情受体羊胚胎移植受胎率和胚胎利用率差异显著,而自然发情受体羊与诱导发情受体羊胚胎移植利用率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自然发情受体羊体内激素水平及黄体发育情况相对于诱导发情受体羊较稳定,更有利于胚胎的发育和着床。
影响胚胎移植受胎率的因素很多,但每次移植都应把各种可能的不良因素降到最低,尽最大能力提高移植胚胎利用率,为胚胎移植技术应用到生产提供一些数据。
摘要消毒是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清除和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存环境中、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畜禽养殖环节疫病综合防控,实现健康养殖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畜禽养殖场消毒工作主要围绕饲料、饮水、空气、畜禽舍、生产区、车辆用具、人员、粪污、污水、动物尸体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畜禽;养殖场;消毒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季卫国1方占海2周月琴21.江苏省海安县南莫镇兽医站,江苏海安226681;2.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兽医站,江苏海安226682收稿日期:2016-02-29季卫国,男,1965年生,助理兽医师。
1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
物理消毒主要应用机械或高温的方法进行,常用的有机械消毒、焚烧消毒、火焰消毒和高温高压消毒。
机械消毒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其常用的手段是清扫、洗刷、通风和过滤等手段。
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
保障畜禽健康
健全的消毒制度能够保障畜禽的健 康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提高 养殖效益。
遵循法规要求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畜禽 养殖场必须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确保生产安全。
消毒术语解释
消毒
指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消除或杀灭环 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预防和控制疾 病传播的过程。
化学消毒法
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
仪器检测法
使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对消毒后的环境进行检测,如空气消毒效果检测 仪、表面污染监测仪等,以量化评估消毒效果。
消毒效果评估标准
病原微生物杀灭率
评估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杀灭率越高说明消毒效果 越好。
环境清洁度
通过对环境表面的细菌总数、尘土量等指标进行检测,评估消毒后 环境的清洁程度。
员工卫生习惯
THANKS
感谢观看
可操作性原则
选择高效、环保的消毒剂和设备,确保消 毒效果显著。
制定的消毒制度要易于实施和操作,符合 实际生产需求。
02
养殖场消毒流程
日常消毒流程
制定消毒计划
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日常消毒计 划,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剂
选择等。
实施消毒
按照消毒计划,对养殖场舍、场地、 设施等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消毒全面
根据疫情和环境变化,及时调 整消毒频次和强度,确保畜禽 养殖场的安全生产。
05
畜禽养殖场防疫管理
人员出入管理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场
01
严格限制养殖场内人员出入,非养殖场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避免带入病菌。
进入人员消毒
02
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进行消毒处理,包括更衣、换鞋、洗手等
畜禽养殖场消毒程序及相关药物使用
畜禽养殖场的消毒程序及相关药物使用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针对畜禽养殖场流行病学的特点,以达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目的。
为提高动物的抵抗能力,特制定以下消毒程序及消毒药的使用方法以供参考。
1 消毒前做好机械性清除要使消毒药物作用充分发挥,必须使药物接触到病原微生物。
如被消毒的现场存在大量粪便、饲料残渣、畜禽分泌物、体表脱落物等有机物,以及鼠粪、污水或其它污物,会使消毒药无法接触被掩盖的病原而丧失消毒作用。
同时,消毒药物与有机物,尤其是与蛋白质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可结合成为不溶性的化合物,阻碍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
消毒药物被大量的有机物的消耗,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
所以说彻底的机械清除前应先将可拆卸的用具如食槽、水槽、笼具、护子箱等拆下,运至舍外清扫、浸泡、冲洗、刷刮,并反复消毒。
舍内在拆除用具设备之后,从屋顶、墙壁、门窗,直到地面和粪便池、水沟等按顺序认真打扫清除,然后用高压水冲洗直至完全干净。
最好先用消毒药物喷雾和喷洒,以免病原微生物四处飞扬和顺水流排出,扩散至相邻的畜禽舍及环境中,造成扩散污染。
2 严格按程序进行消毒消毒应按一定程序进行,不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
一般可按下列程序进行,舍内从上到下(屋顶、墙壁、门窗、地面)喷洒大量消毒液搬出和拆卸用具和设备-从上到下清扫清除粪尿等污物-高压水充分冲洗-干燥-从上到下用消毒药液喷雾,雾粒应细,部分雾粒可在空中停留15分钟左右,换另一种消毒药品喷雾-密闭门窗后用甲醛熏蒸一次一封闭空舍7~15天,特别强调的是,彻底消毒必须保证畜禽全进全出。
3 饮水消毒许多消毒药物,按其说明书,可用于畜禽的饮水消毒,并称高效、广谱、对人畜无害,可100%杀灭某细菌、某病毒,用于饮水或拌料内服,在1~3天可扑灭某某病等,这显然是夸大其词。
饮水消毒实际是对饮水的消毒,畜禽喝的是经过消毒的水,而不是喝的消毒药水,饮水消毒实际是把饮水中的微生物杀灭或控制畜禽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
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引言概述:消毒制度在动物养殖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保障养殖场的生物安全。
然而,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无害化处理制度在动物养殖场的消毒制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在动物养殖场中的应用。
一、消毒制度的重要性1.1 预防疾病传播:消毒制度能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预防疾病在动物养殖场的传播。
1.2 保障养殖场生物安全:消毒制度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障养殖场的生物安全。
1.3 提高养殖效益:消毒制度能够减少疾病造成的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二、消毒制度中的无害化处理制度2.1 废弃物处理: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2 排放物处理: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2.3 资源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制度还应考虑废弃物和排放物中的可回收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三、无害化处理技术3.1 物理处理技术:如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等,能够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3.2 化学处理技术:如氧化剂、消毒剂等,能够有效降解废弃物和排放物中的有害物质。
3.3 生物处理技术:如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等,能够将废弃物和排放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四、无害化处理制度的挑战与对策4.1 处理成本高:无害化处理制度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可行性。
4.2 技术难题:部分废弃物和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尚未成熟,需要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
4.3 法律法规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无害化处理制度的支持和监管。
五、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的前景展望5.1 环保意识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5.2 技术创新推动:随着科技的进步,无害化处理技术将不断创新,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
夏季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及常用消毒剂
夏季高温季节是消毒灭源的最佳时期,科学规范的消毒是动物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和杀灭病原体的重要措施,对防止动物疫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消毒的步骤正常的消毒分三步,清、冲、喷。
如果是空舍消毒还需要增加熏、空两个环节。
1、清:清是指清理,病原生存需要环境,细菌需要附着于其它物质上面,而病毒则必须依附在活细胞上才能生存,清理是把病原生存所依附的物质清理出去,病原也就一起清理出了畜舍。
如果不清理就消毒,会出现三个后果,一是因消毒药物剂量不足使消毒不彻底,二是增加消毒费用,三是增加舍内湿度。
2、冲:是冲洗,是把清理剩下的脏物用水冲洗干净。
3、喷:就是用化学消毒药品进行喷雾或喷洒消毒。
喷雾消毒是养殖场使用最多的一种,多用于空气、地面、墙壁、笼具等消毒,消毒面积大,速度快,消毒范围广。
喷洒消毒使用药量更大,速度更快,但不适用于消毒频繁而且需要控制湿度的产房或保育舍使用。
4、熏:熏蒸消毒,一般是使用甲醛和高镒酸钾混合后,释放出甲醛气体,起到消毒作用。
这种方法用于其它消毒方式难以消毒的缝隙、空气等,是其它消毒方式的有效补充。
5、空:就是消毒后畜舍能空闲一段时间,使经历过清、冲、消、熏的病原,处于一个非常不适应的环境中,会很快死亡。
同时使畜舍变干燥,有利于畜禽饲养。
二、消毒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要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目的,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且所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有合格证明,并处于有效期内。
2、消毒时间。
主要是病原体与消毒药接触的有效时间。
因为病原体往往附着于其它物质上面或中间,消毒药与病原接触需要先渗透,而渗透则需要时间,有时时间会很长。
时间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3、消毒剂要与病原接触。
消毒药喷不到的地方的病原不会被杀死。
如地面有很厚的一层粪,消毒药只能将最上面的病原杀死,而在粪便深层的病原却不会被杀死,因此消毒前,要先进行清扫和冲洗。
4、消毒需要足够的剂量,一般是每公斤含氯消毒剂(二氯异氯胭酸钠粉、复合亚氯酸钠溶液)的消毒面积可达100o平方米。
禽场消毒技术.
禽场消毒技术一、消毒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
(一)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是通过机械性清扫、冲洗、通风换气、高温、干燥、照射等物理方法,对环境或物品中的病原体清除或杀灭。
1.机械性消毒:通过清扫、洗刷、通风等手段,清除禽舍周围、墙壁、设施以及家禽体表污染的粪便、垫草、饲料等污物,以消除或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该方法虽然不能真正杀灭病原微生物,但随着污物的清除,大量病原微生物也被除去。
2.辐射消毒法:阳光是天然的消毒剂,通过其光谱中的紫外线和热量以及水分蒸发引起的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能够直接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
如将清洗过的用具或蛋箱等放在阳光下暴晒,能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般用于进出禽舍的人体消毒、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消毒以及防止一些消毒过的器具再被污染等。
3.高温灭菌: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发生凝固或变性,以杀灭致病微生物。
通常分为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1)煮沸灭菌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及橡胶类等物品的灭菌。
在水中煮沸至100℃后,持续15~20min。
如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使其成为2%的碱性溶液,沸点可提高到105℃,灭菌时间可缩短至10min,并可防止金属物品生锈。
(2)高压蒸气灭菌法:常用于耐高温的物品,如手术器械、玻璃容器、注射器、普通培养基和敷料等物品的灭菌。
灭菌前,将需要灭菌的器械物品包好,装在高压灭菌锅内,进行高压灭菌。
通常所需压力为0.105MPa时,温度121.3℃维持20~30min可达到灭菌目的。
(3)干烤灭菌法:用干热灭菌箱进行灭菌。
通常灭菌条件为:加热至160℃维持1~2h;适用于易被湿热损坏和在干燥条件下使用更方便的物品(如试管、玻璃瓶、培养皿等)的灭菌。
(4)火焰灼烧灭菌法:用火焰喷射器对粪便、场地、墙壁、笼具、其他废弃物品进行灼烧灭菌,或将其动物的尸体以及传染源污染的饲料、垫草、垃圾等进行焚烧处理。
(二)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指应用化学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等进行清洗、浸泡、喷洒或熏蒸,以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畜禽舍消毒方法及操作要求
畜禽舍消毒方法及操作要求为了禽畜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病疫发生,畜禽舍内应定期进行消毒,每周不少于1次。
每批畜禽调出后,舍内应严格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舍7d~14d。
1喷洒消毒舍内常规消毒时,先清扫和冲洗干净,再用消毒剂进行喷洒。
喷洒至表面湿润,宜从离门远处开始,按顶棚、墙壁、地面的顺序依次喷洒一遍后,在由内向外将地面重复喷洒一次,关闭门窗2h~3h,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再用清水冲洗饲料槽、地面等,将残余的消毒剂清除干净。
舍内严重污染时,先用2%~3%热碱水冲洗,作用4h~6h,把粪便污物彻底清除并冲洗干净,用有效消毒剂喷洒消毒,维持24h再重复进行1次。
2熏蒸消毒适用于密闭空圈舍的消毒。
根据圈舍空间计算所需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的量。
常规消毒时福尔马林28mL/m³、高锰酸钾14g/m³;圈舍重度污染或全进全出消毒时,福尔马林42mL/m³、高锰酸钾21g/m³。
操作时现将高锰酸钾倒入耐腐蚀的容器内,加入少量的水,搅拌均匀,再加入福尔马林,门窗密闭24h,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d以上。
3火焰消毒适用于地面、墙面、栏床等畜禽经常接触并可耐高温地方的消毒。
用酒精、汽油、液化气喷灯火焰喷射进行瞬间灼烧灭菌。
4涂刷消毒10%~20%石灰乳浆涂刷畜禽舍内外墙面、屋顶、围栏、地面等。
5地面和道路畜禽养殖场内的地面和道路保持清洁,可用2%~3%烧碱、10%漂白粉溶液或0.5%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定期进行喷洒消毒。
有芽孢杆菌污染的场所,严格加以消毒处理,用10%~20%漂白粉溶液喷洒地面,将表层土壤掘起30cm,撒上干漂白粉,将漂白粉与土混合,加水湿润后原地压平。
6粪便常规消毒宜用生物消毒法,将稀薄粪便倒入发酵池发酵,干粪堆积发酵,作用时间不少于1个月。
发生疫情时,可用5%~10%漂白粉溶液、20%石灰乳、5%~10%甲酚皂、0.5%~1%过氧乙酸溶液喷湿粪便,充分拌匀,作用2h~6h。
畜禽养殖消毒方法
畜禽养殖消毒方法一、饲养场1、饲养圈舍内:每周消毒一次,未圈动物的情况下可使用效果显著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2-4%火碱,带畜消毒时,选择碘类、氯制剂、过氧化物类等刺激性较小的药物,用量:每立方米80—120毫升,一般使用喷雾的方法,同时还应考虑影响药物和消毒效果的因素,在喷雾时要注意舍内各处的均匀。
2、场内大环境:每两周消毒一次,一般用喷洒消毒,选择药物为广谱消毒药,用量:每平方米80—100毫升。
也可用火焰消毒。
3、消毒池:每三天更换一次消毒液(发病期间每天一次),对车辆消毒要求车轮在药液中能够转两圈,有一定深度。
目前多用火碱消毒,也可用氯制剂,但不宜使用药效产生慢或药效维持时间短的药物,如复合酚酞和碘制剂。
4、场内动物的粪便及杂物应在与动物圈舍较远的地点堆积、泥封、发酵消毒。
夏季一个月时间,冬季两个月时间。
二、疫区、疫点疫区是疫情发生地点周围的一定区域,主要应在附近各类道路路口设立消毒站,对过往的运输工具及可能污染的场地进行消毒。
疫点是发生疫情的畜牧场、户、养殖小区、村庄等。
1、疫区消毒:消毒运输工具,要选择腐蚀性小的药物喷雾消毒,喷雾的雾滴一般为120微米,消毒用量每立方米大于120毫升。
2、疫点消毒:分为紧急防疫消毒和终末消毒两种。
(1)、紧急防疫消毒:是在疫情发生后至解除封锁前或在疫情稳定一段时间内采取的防疫消毒措施。
在发病的动物内一般采用喷雾的方法(舍内有动物),要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如碘类、过氧化物等,一周内每日两次,以后每日一次。
在无动物的舍内,可先用消毒液普遍喷洒一次,然后彻底把舍内各种污物清理干净,根据情况选择消毒药物进行喷雾、喷洒消毒。
对动物舍外的场区重点要消毒各种道路和可能污染的场地,可使用强碱类药物进行喷洒消毒。
每日1—2次,疫点内的动物粪便、污物、统一进行堆积、泥封、发酵处理。
(2)、终末消毒:在解除封锁前全场(户、小区)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在消毒前要将动物舍、道路、场区各个地方的粪便、杂物及污物等全部清理出来堆积,然后进行2—3次的消毒。
提高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措施
提高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的措施
畜禽养殖场消毒是保障畜禽健康的重要措施,但是仅仅进行消毒并不足以保证消毒效果。
为了提高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不同的消毒剂对不同的病原体有不同的杀灭效果,因此在选择消毒剂时需要根据畜禽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杀灭的病原体来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同时,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也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来进行。
2.定期更换消毒剂
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解,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消毒剂,以保证消毒效果。
3.加强清洁工作
消毒剂只能杀灭已经存在的病原体,而无法防止新的病原体的侵入。
因此,在进行消毒之前,需要先进行彻底的清洁工作,清除畜禽养殖
场内的污物和杂物,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繁殖。
4.加强畜禽养殖场的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可以有效地降低畜禽养殖场内的湿度和温度,减少病原体的
滋生和繁殖。
同时,通风换气还可以将消毒剂的气味排出,避免对畜
禽的影响。
5.加强畜禽养殖场的管理
畜禽养殖场的管理也是提高消毒效果的重要措施。
需要定期对畜禽进
行检查和治疗,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
同时,还需要加强畜禽养殖场
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和消毒畜禽舍、饮水设施等设备,避免病原体
的滋生和繁殖。
综上所述,提高畜禽养殖场消毒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包括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定期更换消毒剂、加强清洁工作、加强畜禽
养殖场的通风换气和加强畜禽养殖场的管理等。
只有综合采取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畜禽养殖场的消毒效果,保障畜禽的健康和安全。
畜禽养殖场消毒指南
畜禽养殖场消毒指南
一、消毒指引
1、养殖场大门入口处设立消毒池及消毒室。
2、畜禽养殖场生产区入口设置消毒池、消毒室。
消毒池的长宽深应与本场运输工具车相匹配。
3、每月用消毒药对场区道路、水泥地面、排水沟等区域消毒4-5次,家畜繁殖期间每天消毒1次。
4、每栋圈舍的门前设置脚踏消毒池,消毒液每天更换1次。
5、畜禽圈舍内应每天进行清扫冲洗,每周消毒至少1次。
6、每栋圈舍畜禽全群移出后,在新进畜禽前,必须对圈舍及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
7、饮用水、畜禽粪便、污水要进行消毒处理,病死动物尸体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8、畜禽舍的外环境及道路应铲除杂草后定期消毒,并注意灭鼠、灭蚊蝇、防鸟等。
二、消毒药的选择
消毒剂主要成分有含氯类、含碘类、季铵盐类、过氧化物类和醛类等。
对环境中病毒效果较好的有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
常用消毒剂以含氯消毒剂为主,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
消毒剂的使用剂量以及方法以产品使用说明书为准。
为防止耐药性,消毒剂不能长期使用一种,应定期轮换。
养猪场消毒制度
养猪场消毒制度
养猪场的消毒制度是确保猪群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养猪场的消毒制度的一般步骤:
1. 设立消毒区域:在养猪场内设置专门的消毒区域,包括消毒浴池、消毒喷雾器等设施。
2. 定期消毒:按照一定频率制定消毒计划,定期对猪舍、饮水设备、喂食设备、猪栏等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可以使用消毒药剂或者高温消毒的方法。
3. 消毒药剂的选择:选择适合的消毒药剂进行消毒,可以根据猪群的具体情况和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剂。
常用的消毒药剂有氯气、次氯酸钠等。
4. 消毒操作:通过喷洒、浸泡或者喷雾的方式对猪舍及设施进行彻底消毒,确保能够达到杀灭病源的效果。
特别是对于疫情高发区域或者病原体易传播的区域,消毒应加强。
5. 养殖员培训:确保养殖员掌握消毒操作的正确方法和正确使用消毒药剂的知识,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消毒工作的重视和操作水平。
6. 检测效果:消毒后应定期对猪舍及设施进行检测,确保消毒的效果达到标准并达到预期目的。
综上所述,养猪场的消毒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保障猪群的健康。
有必要制定严格的消毒计划,并且培训养殖员加强操作,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 1 页共 1 页。
(完整版)养殖场消毒程序及消毒要点
养殖场消毒程序及消毒要点一、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畜禽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
养殖场一般谢绝参观,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洗澡,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必须在场门口更换靴鞋,并在消毒池内进行消毒,场门口设消毒池,用2%~3%火碱溶液(氢氧化钠),3天更换一次。
有条件的养殖场,在生产区入口设置消毒室,在消毒室内洗澡、更换衣物,穿戴清洁消毒好的工作服、帽和靴经消毒池后进入生产区。
消毒室经常保持干净、整洁。
工作服、工作靴和更衣室定期洗刷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42毫升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0分钟。
工作人员在接触畜群、饲料、种蛋等之前必须洗手,并用1:1000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消毒3~5分钟。
二、环境消毒畜禽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在大门口畜禽舍人口设消毒池,使用2%火碱或5%来苏儿溶液,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每隔1~2周,用2%~3%火碱溶液(氢氧化钠)喷洒消毒道路;用2%~3%火碱,或3%~5%的甲醛或0.5%的过氧乙酸喷洒消毒场地。
被病畜禽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的地面土壤,可用5%~10%漂白粉溶液、百毒杀或10%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停放过芽抱所致传染病(如霍乱、炭疽、气肿疽等)病畜禽尸体的场所,或者是此种病畜禽倒毙的地方,应严格加以消毒,首先用10%~20%漂白粉乳剂或5%~10%优氯净喷洒地面,然后将表层土壤掘起30厘米左右,撒上干漂白粉并与土混合,将此表土运出掩埋。
在运输时应用不漏土的车以免沿途漏撒,如无条件将表土运出,则应加大漂白粉的用量(1平方米面积加漂白粉5千克),将漂白粉与土混合,加水湿润后原地压平。
三、畜禽舍消毒每批畜禽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据试验,采用清扫方法,可以使畜禽舍内的细菌减少21.5%,如果清扫后再用清水冲洗,则畜禽舍内细菌数即可减少54%~60%。
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
一、结合本合作社实际,制定消毒程序,并严格执行。
二、选择低毒、高效的消毒药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消毒。
三、场区出入口、生产区出入口、各圈舍出入口的消毒设施、设备能正常使用定时更换消毒药,保持有效药液容量和浓度。
四、进入场区的车辆及随车物品经消毒池或消毒通道消毒后进场,随车人员经人行消通道消毒后进场;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更衣,经消毒池和消毒室消毒后进入生产区。
五、场内工作服、鞋帽、手套实行专人专用,并定期清、消毒,不得带出。
六、所有生产资料进入生产区都必须严格消毒;运输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在装载和卸载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七、定期对圈舍、场地、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必要时带畜(禽)消毒同时,结合环境消毒,消灭老鼠,割除杂草、填干水坑,防止蚊、蝇孪生,消灭传播媒介。
八、发生一般性疫病或动物突然死亡时,立即对圈舍、处理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强化毒。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按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规定进行消毒。
九、按规定做好消毒记录。
一、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切合本合作社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并按程序实施免疫,建立免疫档案。
二、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进行免疫效果评估,适时调整免疫程序,保证免疫科学。
三、按照国家强制免疫计划,做好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工作,并自觉接受兽医主管部门和机构的监督检查和监测。
四、对体弱、有病、发育较差的畜禽,在病愈、体况健康后,及时补针免疫;对新补栏的畜禽,在隔离观察结束后进行一次强化补针免疫。
五、遵守国家兽用生物制品管理规定,使用来自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六、经向本地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自行采购或政府发放的强制免疫疫苗只限本场使用,不向场外销售。
七、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要求储存、运输疫苗,保证疫苗质量。
八、免疫接种时,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使用疫苗。
疫苗开启后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使用注射用疫苗时,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九、对失效、使用残余的疫苗,以及用过的疫苗瓶、药棉等废弃物,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要点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消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活环境以及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的目的是消灭病原微生物或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因此,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地基础工作。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材或培训讲座中,对消毒一事语焉不详,仅一提而过。
养殖户对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搞好消毒更不清楚,因此在消毒环节上存在很多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参照有关资料结合本地实际,对畜禽养殖消毒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请广大养殖户认真学习,按要求操作,为科学养殖打好基础,争取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的分布与特性1、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病原微生物又叫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茨氏体、螺旋体等共八类。
它们是不同于植物也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物,在适宜条件下就会大量繁殖,其中某些种类会对动体机体构成巨大威胁。
病原微生物可以在土壤和水中大量存在,有的种类还可在土壤和水中长期生长、繁殖,我们随手抓起一把土壤,里面至少有几百种微生物,包括大约10亿个细菌,12万个真菌。
特别是靠近畜舍被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更多,可能成为疫病的传染源。
病原微生物能吸附于尘埃、飞沫等微粒上,随风漂浮于空气中,多数只能生存数小时以下,但有一部分可生存数天以上。
特别是在污浊的圈舍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多,存活时间长,感染力强。
微生物可在健康动物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暂时存留或长期寄居、共生。
母乳中含有一百多种细菌,一个人的肠道内会生存着500多种细菌,人的内脏中有近90万亿个细菌,病毒的数量应该更多。
微生物在粪便、痰、眼屎等排泄物中大量存在,但健康动物的组织、体液中是无菌的(但有可能有某些病毒)。
在发生传染病时(包括隐性感染),患病畜禽的粪便、分泌物、渗出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是十分可怕的传染原。
同时患病畜禽的组织、体液中也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并可在短期或终生向外界排放。
如有资料介绍,取1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猪血液,放入1个灌满水的标准游泳池中,混匀后,吸取1毫水被污染的水,注射到健康猪的体内,还有可能引起高致性猪蓝耳病。
由此可见,被污染的水体、场地、用具有多么危险,病原微生物在被污染的场地、墙壁、用具上可存活一定时间,最长可达1年左右。
在传染病发生时,患病畜禽的排泄物中,以及疫点、疫区内的水、土、空气、场地、器具上,都可能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消灭这些病原微生物,解除它们对人类和健康动物的威胁,这就是消毒的目的。
2、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1)物理因素。
A、温度:微生物多数怕高温(多数70℃以上很快死亡),耐低温(-25℃以下可以永久保存),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37℃;B、干燥:多数数生物在干燥环境下很快死亡或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常用干燥的方法保存粮食、饲料、药材等,防止腐败和发霉。
但某些细菌、某些细菌的芽胞、真菌的孢子对干燥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C、日光、紫外线、X线等可以破坏核酸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因此,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其中日光是最廉价的天然消毒物。
但日光、紫外线、X射线对人和动物的眼睛、皮肤等有损害作用。
D、滤过:一定孔径的滤器(织物)可阻隔、吸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滤器、防护服、口罩等。
E、高压,尤其是超高压(一般认为压强超过100Mpa算作超高压)对微生物有灭活作用。
超高压常用语某些生鲜畜产品和农产品的加工处理,养殖上应用较少。
(2)化学因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同时许多化学制剂能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3)生物因素:微生物之间关系复杂,构成微生物区系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和畜禽就要得病。
第二节名词概念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及其芽胞全部杀死。
这是最高标准。
消毒:用各种办法但主要是用化学药物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而芽胞及抵抗力较强的腐生菌则不能全部杀死。
防腐:指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消毒剂(药):用于杀灭体外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叫消毒剂,如乙醇、烧碱等。
防腐剂(抑菌剂):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药物叫防腐剂或抑菌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钙等、常用于饮料、食品、饲料等防腐防霉。
无菌:是指物体(多指表面)无活的微生物存在的意思。
在操作过程中,防止微生物进入物体的方法,称为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
常用于外科手术,菌种转代、组织提取等工作中。
第三节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是利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方法有:1、机械消毒(即清洁和预清洁)机械消毒是指用清扫、洗刷、通风和过滤等机械手段消除病原体的方法。
也是最常用最普遍的消毒方法。
机械消毒法必须和其他消毒法同时使用才有效。
①清扫:用清扫工具清除畜舍、场地、环境、道路等处的粪便、污物等。
清扫前喷洒清水或消毒液,避免病原微生物随尘土飞扬,对沾有粪便形成的干痂,须用含有洗涤剂(如洗衣粉或百毒杀等)溶液喷洒浸润4小时后,才能很好清除。
清扫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清扫要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②洗刷:用清水或消毒液对消毒对象进行洗刷。
除动物体表以外,用高压水龙头冲洗效果最好。
③通风:采取开启门窗、天窗、启动排风换气扇等方法进行通风。
通风本身并不能杀死原体,但通风可以把畜舍内的污秽气体和水汽排出室外,使病原体暴露在阳光和干燥空气中,能间接杀菌。
更重要的是通风能在短时间使室(舍)内空气清洁、新鲜、大大减少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降底感染风险,对预防那些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一定意义。
2、干热法:指用干热的空气(160—170℃处理2小时)进行消毒。
常用于不宜用其它方式消毒的器皿、试管、用具的消毒。
如餐饮业、家庭消毒柜的消毒,实验室的器具消毒等。
3、烧灼与焚化:烧灼是用火焰枪以气或油为燃料烧灼地面、墙壁、用具表面;焚化是对可燃烧的被污染物焚烧,使之化为灰烬,多用于垃圾、粪便等处理;烧灼与焚化方法能快速杀灭一切微生物,但对设备要求高,成本高,且易产生废气污染。
4、湿热法:包括:A、煮沸法(水沸后再煮15—30分钟),常用于注射器,手术器械等小件物品的消毒;B、高压蒸气灭菌法(温度121.3℃,15磅/压力,维持15—30分钟),本法消毒最彻底,也最常用;C、巴氏消毒法(在63—65℃经过30分钟,或71--72℃经过15分钟,或让液体在较细的管道里通过132℃高温段1—2秒)也属于湿热消毒法,常用于牛奶消毒。
5、紫外线消毒法:要求距离2米以内,时间要在半小时以上。
常用于手术室、无菌操作室、更衣室等消毒。
日光消毒效果也较好,要注意翻晒。
6、高温发酵消毒法(实质是生物消毒法):某些腐败菌在温度达到60—70℃时仍能正常生长,保证着发酵过程的持续进行。
方法是将粪便、垃圾等堆积起来,一般经3—6周即可杀死其中的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注意里外、上下翻堆,翻3至4次。
第四节化学消毒法1、影响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浓度。
一般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
一般消毒剂浓度低抑菌,浓度高杀菌,但乙醇(俗称“酒精”)以70—75%浓度消毒效果最好。
作用时间。
消毒时,必须维持足够时间,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不同的消毒药品和不同的处理方法,所需的时间并不一样。
如碘酊消毒皮肤,仅几秒钟即可,术者手臂的浸泡消毒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一般药液浸泡消毒在30分钟以上,熏蒸消毒一般在24小时以上。
有机物。
特别是含蛋白质的有机物的存在,会对病原微生物形成一层保护罩,阻止消毒药和病原体接触,或者与消毒剂直接作用,使消毒剂作用降低或失效。
因此,消毒之前,必须清除需消毒处的粪便、饲草、血污、脓汁等污物。
微生物种类。
微生物种类不同,对消毒剂的敏感度大不相同。
一般来说,细菌的芽胞对消毒剂抵抗力强,而繁殖体抵抗力弱。
猪丹毒杆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对消毒剂抵抗力强。
病毒中猪水泡病病毒对消毒剂抵抗力特别强。
同一种病原微生物对不同的消毒剂,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消毒时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很重要。
化学拮抗物。
如碱性消毒剂与酸性消毒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接触,消毒作用降低甚至消失。
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如同为烧碱溶液、热溶液消毒效果更好。
外界环境。
以密闭最理想,特别是熏蒸消毒时。
风、雨、雪都可能影响消毒效果。
消毒剂的有效期、保管、使用方法。
凡规定有保质期或有效期的消毒剂,必须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凡易挥发的消毒剂如乙醇、过氧乙酸等必须密闭保存;凡能与空气成份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的消毒剂如烧碱、苛性钾、生石灰等应隔绝空气保管,以免降效或失效。
抗药性。
病原微生物在消毒剂的生存压力下会发生变异,会产生演化,从而产生抗药性。
长期在同一场所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消毒剂,病原微生物就很容易产生抗药性。
故应轮换用药。
不同的消毒剂,病原体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是不同的。
如使用强碱类消毒剂,病原微生物很少产生抗药性。
2、常用化学消毒方法洗刷:用刷子蘸取消毒液进行刷洗,常用于饲槽、饮水器、用具等消毒。
浸泡:将需消毒的物品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消毒药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再拿出来。
喷洒:是指将消毒药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喷雾器对需要消毒的对象进行喷洒。
这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般以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顺序均匀喷洒,务必均匀、周到,要求被喷物体表面有均匀而密集的细小水珠,但不下滴。
熏蒸:常用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等对可密闭的房舍、空间进行消毒。
拌和:用粉剂类消毒剂(如熟石灰、漂白粉)对需消毒的对象(粪便、垃圾、被污染的表土等)消毒时,按一定比例拌和均匀,堆放一定时间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撒布:将粉型消毒剂均匀地直接撒布在消毒对象的表面。
擦拭:选用易溶于水、穿透力强的消毒剂如70%酒精,擦拭物体表面。
3、常用消毒剂种类消毒剂种类很多,兽医工作上常用的有酚、醇、醛、强碱、强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卤素类等。
四、常用消毒剂的用法用量(见表)第五节日常消毒1、皮肤粘膜消毒:畜禽皮肤消毒之前,要先剪毛(剃毛),然后肥皂水或清水洗净后,再用酒精、碘酒、洗必泰等涂拭。
2、创口消毒:高锰酸钾溶液、雷佛努尔、双氧水等涂抹、冲洗。
3、带畜禽消毒:应选用消毒力中等以上,对畜禽身体影响小,最好无色无味的消毒剂,如百毒杀、新洁尔灭、强力消毒灵、二氯异氰尿酸钠、过氧乙酸等,一般用喷雾法。
禁用对畜禽剌激性大或者有异味的消毒剂如烧碱、生石灰、来苏儿、甲醛等带畜禽消毒。
4、畜舍地面消毒:先清扫、再消毒。
地面、墙壁、畜栏可用火焰烧灼,或用烧碱溶液或石灰乳等喷洒(消毒后要冲洗干净),也可用其它消毒剂喷洒。
5、用具消毒:用消毒剂浸泡或煮沸、高压蒸气消毒。
6、粪便、垃圾消毒:用焚烧法或生物发酵法处理。
病死畜禽尸体用焚化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7、孵化室、仓库、密闭空圈舍用熏蒸消毒最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