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名词解释
岩石学
1. 岩石的概念定义: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矿物或其他物质(如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构成的固态集合体特点:1、它是天然产物,是内力、外力地质作用甚至天体作用的产物(陨石),因此人工合成的陶瓷、砖瓦、水泥、炼钢炉渣不是岩石2、它可以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石英岩、灰岩,也可以由多种矿物组成,如花岗岩、辉长岩3、它是固态集合体,是具有一定形状的固体,所以天然产出的石油、天然气不属于岩石的范畴4、岩石产出部位(即分布位置):主要分布在地壳与地幔的上部,软流圈之上,组成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固态部分)2、岩石的分类:通常根据成因可划分为三类①火成岩:主要由地壳与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侵入到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也被称为岩浆岩。
如花岗岩、玄武岩②沉积岩:主要由地表风化产物、生物遗体、火山碎屑等经搬运、沉积、成岩形成的岩石。
如砂岩、灰岩③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沉积岩等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岩石学可分为:①按研究内容分为:岩相学/岩理学②按研究对象分为:火成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一、火成岩的结构1、结晶程度:指火成岩中结晶物质与非结晶物质(玻璃)的比例①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颗粒组成,这一般是岩浆缓慢结晶形成,多见于深成岩中②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组成,主要出现于酸性喷出岩中,或超浅成侵入体边部③半晶质结构:岩石由部分晶体和一部分玻璃组成,多见于喷出岩及部分浅成岩中,如玄武岩,安山岩2、①颗粒大小大小:根据肉眼可分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
显晶质结构:肉眼能分辨出矿物颗粒,可进一步划分为伟晶结构》25mm粗粒结构矿物粒径5-25 mm中粒结构2-5 mm细粒结构0.2-2 mm隐晶质结构:肉眼不能分辩出矿物颗粒。
微晶结构:<0.2mm镜下由结晶颗粒组成,可以明显看出矿物颗粒显微隐晶质结构:颗粒细小,镜下不能分辨出矿物颗粒。
颗粒大小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3、颗粒形态自形粒状结构:岩石由自形矿物晶体组成。
岩石学简明教程
绪论一、岩石的概念岩石是构成地球的物质之一,且主要是固态物质,即地球中地壳和地幔内的固态部分,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是地球上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产物。
岩石按其成因,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部分。
其中火成岩主要是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下或地表冷凝形成的,故也叫岩浆岩;沉积岩主要是由地表的风化剥蚀产物、火山碎屑物质等经水和风等外力搬运、沉积或生物参与下固结而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经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多由结品矿物组成,故又叫做结晶岩。
地壳的较深处和上地幔的上部主要由岩浆岩和变质岩组成。
据统计从地表向下16km的范围内岩浆岩和变质岩的体积可达95%,沉积岩只占5%。
地壳的表面以沉积岩为主,它们约占大陆面积的75%,洋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岩石是地球发展过程中地质作用的产物,也是地球发展演化历史信息的储存器。
因此,研究岩石,不但可以了解地球发展演化的历史,而且对整个字宙奥秘的探索也是有意义的。
岩石和矿产有很密切的关系,有些岩石本身就是矿产。
所以研究岩石,可以有利于矿产资料的寻找,同时还有助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工业技术的发展。
二、岩石学的概念研究在地壳和上地幔上部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相关矿产、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就是岩石学。
它是地质学中一个分支学科。
目前岩石学正沿着岩浆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和变质岩石学三个主要的分支各自独立的方向发展着。
其中岩浆岩石学着重研究岩浆岩的组成、共生组合、产状分布、矿产关系、成因机制以及岩浆的形成、活动、演化规律与全球构造的关系等。
沉积岩石学着重研究沉积物质的形成、运移、沉积和成岩作用;沉积岩的组成,沉积矿产,沉积环境,沉积相等。
变质岩石学着重研究变质岩的形成、分布、成因、成矿、原岩恢复、变质相和相系、变质作用和构造活动与地壳演化发展的关系等。
第一章岩浆岩形成和特征第一节岩浆岩的形成地球上分布的岩浆岩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大部分岩浆岩都是由岩浆形成的,地震地质和高温高压实验结果等表明,液态的岩浆可由固相的上地幔和地壳经过部分熔融产生的,导致上地幔和地壳中熔出岩浆的原因可能有:一、温度的升高接近于其熔融温度的岩石由于温度的升高就会发生熔融,在一定的温压下熔融作用总是局部的部分熔融,一旦形成了一定的熔浆之后,由于重力、应力等因素,较轻的、活动性大的熔体就会向低压区移聚,形成岩浆房。
岩石学名词解释
岩⽯学名词解释1.沉积相2.浊积岩3.粘⼟岩5.⿇粒岩相6.鲍温反应序列7.超基性岩8.辉绿岩与辉长岩9.糜棱岩10.⽕⼭碎屑岩11.斑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12.变质作⽤的PTt 轨迹1.浊积岩2.碎屑沉积物的成分成熟度3.糜棱岩4.变质相5.ACF 图解7.辉绿岩与辉长岩8.化学风化作⽤9.压实与压溶作⽤10.斑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1. S 型花岗岩2. 安⼭岩与粗⾯岩3.巴罗式变质带4.泥岩与⾓岩5.风化作⽤6.变质作⽤的PTt 轨迹7.⽩云岩化8.浊流沉积作⽤9.⾮晶质矿物10.碱性长⽯11.结晶分异12.递变层理13.动⼒变质作⽤1 斑状变晶结构2 接触变质作⽤3 粒序层理4 科马提岩5 沉积分异作⽤6 变质相系7 相模式8 柱状节理9 ⽚状构造10 岩浆结晶分异作⽤1.辉长结构2.P-T-t轨迹3.粒序层理4.脉岩5.表⽣成岩作⽤6.变晶结构7.相序递变规律8.⽓孔和杏仁构造9.榴辉岩10.安⼭岩1.科马提岩2.岩浆分异作⽤3.⾥特曼指数4.安⼭结构5.⽻状交错层理6.沉积后作⽤7.相模式8.变质作⽤9.变晶结构10.⽚⿇状构造(1)派⽣岩浆(2)岩浆岩的半⾃形粒状结构(3)沉积岩内碎屑(4)辉长结构与辉绿结构(5)局部变质作⽤(6)沉积岩胶结物的世代性(7)变质作⽤P-T-t轨迹。
岩浆、岩浆作⽤、浅⾊矿物、暗⾊矿物、⾊率、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岩浆岩的结构、辉长结构、辉绿结构、拉斑⽞武结构、超镁铁质岩、玢岩与斑岩、⾥特曼指数、安⼭岩、重⼒结晶分异作⽤、原⽣岩浆、反应边结构、暗化边结构、熔蚀结构、包橄结构、交⽣结构、⽂象结构、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建造、双峰式⽕⼭岩;底砾岩、层间⾓砾岩、⾃⽣矿物、陆源矿物、次⽣加⼤、颗粒⽀撑、杂基⽀撑、塑性岩屑、塑性玻屑、凝灰结构、内碎屑、鲕粒、成分成熟度。
变质岩、变质作⽤、变质重结晶作⽤、交代作⽤、正变质岩与副变质岩、变质相、特征矿物、贯通矿物、⾓岩结构、接触变质作⽤、混合岩化作⽤、混合岩的基体和脉体。
岩石学重点
1、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产物。
2、分三类:(1).岩浆岩: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也称为火成岩。
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2).沉积岩:它是由地壳风化产物、生物有关物质、火山碎屑物等,在外营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
如砂岩、灰岩。
(3).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
如大理岩、片麻岩等。
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统称为结晶岩。
3、三大岩类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可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重结晶、交代、碎裂等),可转变为变质岩;而沉积岩、变质岩经重熔作用可形成岩浆,冷凝为岩浆岩。
二、岩浆的概念1、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体。
基本特征:有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能够流动。
2、岩浆作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其挥发分及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又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的复杂过程。
按其侵入在地壳之中或喷出地表,可分为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侵入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喷出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3、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硅铝矿物:SiO2和Al2O3含量较高,不含铁镁。
如石英、长石类及似长石类,这些矿物颜色均较浅,所以又叫浅色矿物。
铁镁矿物:FeO与MgO含量较高,SiO2含量较低,如橄榄石、辉石类、角闪石类及黑云母类等,这些矿物颜色一般较深,所以又叫暗色矿物。
三、岩浆岩的结构构造产状:指岩浆岩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关系以及他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和构造环境、岩浆上升和活动方式等。
岩脉:是一种厚度比较稳定近于直立、切穿围岩层理、片理的板状侵入体。
1、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相互关系。
自然科学知识文库岩石系列:岩石学(岩理学)
自然科学知识岩石系列——
岩石学(岩理学)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和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自然界岩石
“岩石学(岩理学)”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岩石学(岩理学)是关于岩石的学说;这是早先较通用的一词的同义词。
根据英、美岩石学者的看法,岩石学的概念比岩类学较广,它包括岩石研究的理论方面和哲学方面,而岩类学只涉及描述方面。
据Alling(1936),岩类学一词是在二十世纪初搬用到岩石学中的。
据Grout(1932),岩类学和岩石学是两门相互补充的学科。
和(1937)认为岩石学是的同义词。
据(1944,1951)(岩石学)一词徒有其名,因而是多余的;解决理论问题和成因问题是不可分割的任务,没有必要另立新的学科。
〔1〕岩石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岩石(特别是火成岩和变质岩)的成因、产状、结构和历史的学科。
岩石学的范围比岩类学(petrography)较广。
〔21〕。
普通岩石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硅铝矿物:SiO2与A12O3的含量较高,不含FeO、MgO。
这些矿物的颜色较浅,又称为淡色或浅色矿物。
铁镁矿物:FeO与MgO的含量较高,SiO2较低。
这些矿物的颜色一般较深,又称为深色或暗色矿物。
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
如基质为隐晶质称为斑状结构;如基质为显晶质称为似斑状结构。
似斑状结构与斑状结构的区别:1)基质结晶程度的差异:斑状结构基质多为隐晶质至玻璃质,似斑状结构的基质为显晶质。
2)斑晶和基质的形成世代不同:斑状结构中,斑晶和基质是不同世代的产物;似斑状结构中,斑晶和基质基是同世代的产物。
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补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这种结构称反应边结构。
常见的有橄榄石具顽火辉石反应边;单斜辉石外围的角闪石反应边;橄榄石外的辉石反应边,再外又有角闪石、黑云母反应边的复杂情况等。
块状构造:其特点是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分布是均匀的,岩石各部分在成分上或结构上都是一样的。
常见于花岗岩侵人体之中部。
气孔和杏仁构造:熔岩流中含有尚未逸出的气体,冷凝后留下的气孔,称为气孔构造。
气孔的拉长方向,指示着岩浆流动的方向。
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所充填,则形成杏仁构造流纹构造:是酸性熔岩中最常见的构造。
它是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条纹、条带和球粒、雏晶定向排列,以及拉长的气孔等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是在熔浆流动过程中形成的。
火山岩的产状:1) 中心式或点状喷发2)线型或裂隙型喷发侵入岩的产状:1)岩基(batholith)2) 岩珠(stock)3) 岩墙或岩脉(dike,vein)4) 岩床(sill)5) 岩盖(laccolith)6) 岩盆(lopolith)由于地球内力作用使地壳中己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岩石学
三大类岩石野外特征对比简表 野 火 成 岩 外 特 征 沉 积 岩 变 质 岩
1.形成火山及各类熔岩流。 2.形成岩脉、岩墙、岩株及岩基 等形态并切割围岩。 3. 对围岩有热的影响致使其重结 晶,发生相互反应及颜色改变。 4. 在与围岩接触处火成岩体边部 有细粒的淬火边。 5.除火山碎屑岩外,岩体中无化 石出现。 6.多数火成岩无定向构造,矿物 颗粒成相互交织排列。
二、岩浆的形成和运移
1.岩浆形成 1.岩浆形成
(1) 升温 (T ) (2) 减压 (P ) (3) 液相线下移
初始熔融条件变化, 初始熔融条件变化,如流 体加入
1200 1000
液相
2
液相线
1 3
20
T ( 0 C)
800 600 400 200
固相
8 10 12 14
• 部分熔融-迁移聚集-岩 部分熔融-迁移聚集浆房浆房-喷发或侵入 • 研究发法:实验岩石学 研究发法:
0 2 4 6 P (Kb)
正常地热梯度不能形成岩浆
温度、压力、挥发份: 温度、压力、挥发份:如果不是这些因素起 作用, 正常” 作用,“正常”情况下将不会有岩浆形成 无论是地幔还是地壳) (无论是地幔还是地壳) T
线 线 曲 曲 温 地 陆 大
线 相 固 系 体 干 干
减压
液相
线 相 固 系 体 水 和 饱
(2)沉积岩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 沉积岩 主要由地表分化产物、生物、火山碎 主要由地表分化产物、生物、 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 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 结而成的岩石。 结而成的岩石。 (3)变质岩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s) 变质岩 是由岩浆岩、 是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 化而成的岩石。 化而成的岩石。 灰岩→ 灰岩→大理岩 T>200°C,有新的矿物生长、结晶 ° ,有新的矿物生长、
岩石学 名词解释 最全版
名词解释: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是组成岩石圈得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科学。
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及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变化。
3风化作用: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4风化壳/风化带:由残余物质自称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6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苏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7雷诺数(Re):判别层流和紊流的准则。
表示惯性力与粘带力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数值,为一无量纲数。
(当Re为1左右时,流动呈层流型,当Re大于40时,则出现“卡门涡街”,这时的流动叫做紊流或涡流。
)8弗劳德数(Fr):在明渠水流中,按流动强度的不同可出现急流、缓流和临界流3种流态,这3种流态的判别标准是弗劳德数。
表示惯性力与重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
9牵引搬运/牵引作用:能使碎屑物质作底负载移动的各种作用的总称。
牵引流的搬运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流体作用于碎屑颗粒上的推力(即牵引力),另一个是载荷力(或负荷力)。
10牵引流:符合牛顿流体定律,属静水流作用的流体,能沿沉积床底搬运沉积物,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波浪流等。
11沉积物重力流:非牛顿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重力流。
等深流:是由于地球旋转的结果而形成的温盐环流,这种底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作稳定低速流动,主要出现在陆隆区。
岩石学复习资料全
一,名词解释:1.岩浆岩:岩浆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由深处侵入地壳表层或喷出地表,并经过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2.岩浆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产状主要是指侵入体产出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关系以与侵入时的构造环境等等。
3.斑状结构: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
4.条带状构造:石的颜色、成分或结构不同的平行条带交替而出现的构造。
5.变质岩的结构:由岩石组分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等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它着重于矿物个体的性质和特征。
6.花岗结构:在花岗岩类岩石中,暗色铁镁矿物和斜长石相对为自形,碱性长石大多为半自形,而石英为它形晶充填于不规则结晶间隙中,这种大部分矿物的半自形粒状结构称为花岗结构。
7.岩浆的结晶作用:岩浆中各种离子和络阴离子团围绕一些结晶中心,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并按照一定的结晶顺序结晶出各种晶体矿物的作用。
8.气化水热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这些溶液既可来自岩浆体的挥发份,也可来自地壳与岩浆体无关的区域性分布的热水。
9.暗色矿物:带有深暗不同的各种颜色,在成分上富含Fe、Mg的硅酸盐矿物。
10.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的,含有挥发物质的、高温、高压、炽热而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11.变质作用:由于地球力作用而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原有岩石的化学组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所发生的转化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12.变晶结构:是指原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以固态方式使原来的物质发生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结构类型。
二,填空题:1.按岩浆岩生成环境不同,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类。
2.按照矿物的颜色,可分为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而色率是指:岩石中暗色矿物所占百分含量,是岩浆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标志之一。
3.根据矿物在岩浆分类和命名中的作用,可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
岩石学
岩石学一、名词解释1、岩浆:在地球内部形成,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
2、岩浆作用:从岩浆形成、运移到形成火成岩的全过程。
3、色率:岩浆岩中铁镁矿物含量的体积百分比。
4、脉岩:分布于深成侵入体内部或附近围岩中,充填在裂隙内,多呈脉状产出。
5、气孔和杏仁构造:当岩浆喷溢到地面,挥发份从中分离出来时,形成大量气泡,由于岩浆迅速冷却凝固,一部分气泡留在岩石中形成空洞;当气孔被矿物所充填时,为杏仁构造。
6、块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个岩石中分布均匀,无一定方向的排列。
7、枕状构造:海底溢出基性熔岩流的常见构造,形似枕头,一般顶面上凸,底面较平,自外向内由玻璃质变为显晶质。
8、柱状节理:地表喷出岩和熔结凝灰岩产生张裂隙,将岩石切割成规则的多边形柱状体。
9、堆晶结构:粗大的、相互联结的自形到半自形晶体间充填其它矿物的一种结构。
10、辉绿结构:基性浅成岩中,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他形的辉石颗粒。
11、辉长结构:基性深成岩中,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行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和他形。
12、花岗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暗色矿物自形程度较好,长石次之,石英呈他形充填在不规则空隙中。
13、交织结构:基质中平行排列的斜长石中分布辉石、角闪石和磁铁矿等小颗粒。
14、玻晶交织结构(安山结构):基质由玻璃和斜长石微晶构成。
15、斑状结构:岩浆岩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和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
16、间粒结构(粗玄结构):较自形的条状斜长石微晶构成的不规则空间内充填细小的辉石、橄榄石磁铁矿。
17、间隐结构:小板条状微晶斜长石组成的不规则空隙中充填隐晶质和玻璃质。
18、玄武岩:基性喷出岩。
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组成。
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岩石多具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19、金伯利岩:超基性浅成岩,金刚石母岩,以灰绿色居多,具有细粒结构、斑状结构,角砾状构造。
岩石学
绪论(重点)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重点)岩类学(岩相学、描述岩石学)---着重研究岩石的分类命名及岩石本身特征(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等)(重点)岩理学(理论岩石学,成因岩石学)---着重探索岩石成因演化以及成矿的关系。
(重点)岩石圈:由地壳和上部地幔组成的构造层,具有刚性特征。
(重点)软流层:为高温塑性的层圈,为固态的地幔岩石含部分熔融的熔体,具低地震波速。
(重点)岩石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取样:研究岩石地质体的产状、岩性、接触关系、构造特点、成矿作用、地质制图、测制地质剖面、照相素描、采集样品,等等;2.室内测试分析:显微镜鉴定、地球化学样品测试、同位素测试、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精细研究,等;3.室内实验模拟:针对研究的内容开展相应的实验模拟;4.资料归纳分析,得出结果。
岩浆及岩浆作用(重点)岩浆: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部分挥发分和固态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
岩浆作用: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形成岩的全过程。
火山作用: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
侵入岩:侵入于地壳中形成的岩浆岩(重点)硅酸盐岩浆的分类:酸性岩浆SiO2 > 63%(wt%)中性岩浆SiO2 52~63%(wt%)基性岩浆SiO2 45~52%(wt%)超基性岩浆SiO2 < 45%(wt%)(重点)硅酸盐岩浆的化学成分1.常量元素: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2.微量元素:Li、V、Cr、Co、N等和稀土元素,这些元素虽然稀少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富集成重要的矿产。
3.挥发份:主要是H2O和CO2,其次是SO2、SO3 、CO 、N2、HCl、Cl2、H2S 、CH4 、HF、KCl、NaCl ,其总量一般<10%。
岩石学
第一章绪论一、岩石的概念什么是岩石?科学地说岩石就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构成了地球的岩石圈,也就是整个地壳和地幔的固态部分。
岩石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将它们分为三大类:(1).岩浆岩(Magmatic rocks, Igneous rocks):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也可称之为火成岩。
或者简单地说: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2).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它是由地壳风化产物、生物有关物质、火山碎屑物等,在外营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
如砂岩、灰岩。
(3).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s):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
如大理岩、片麻岩等。
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统称为结晶岩。
三大岩类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可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重结晶、交代、碎裂等),可转变为变质岩;而沉积岩、变质岩经重熔作用可形成岩浆,冷凝为岩浆岩。
二、岩石学的概念岩石学(Petrology)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岩石学又可分为岩类学和岩理学。
岩类学:或称描述岩石学或岩相学,它主要是研究岩石的产状、分布、组成、分类、命名等方面的问题。
岩理学:又称理论岩石学或成因岩石学,它主要是研究岩石的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等方面的问题。
岩浆岩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运移、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科学。
岩浆岩不同于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主要判别标志有六点:1、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
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在强烈断裂带内才有玻化岩。
岩石学最全知识点
岩石学总结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岩浆2.岩浆作用3.岩浆岩的结构4.原生岩浆5.辉长结构6.粗玄结构7.拉斑玄武结构8.粗面结构9.反应边结构10.里特曼指数11.安山岩12.粗玄岩13.熔蚀结构14.包橄结构15.文象结构16.环带结构17.镁铁矿物18.蛇绿岩19.细晶岩20.斑状结构21.似斑状结构22.斑岩23.玢岩24.超镁铁岩25.超基性岩26.喷出岩31.熔结凝灰岩32.火山角砾结构33.凝灰结构34.集块结构35.火山碎屑岩36.细晶结构37.二长结构38.辉绿结构39.堆晶结构40.硅铝矿物二、填空第一节岩浆岩习题1.按主要造岩矿物颗粒的大小划分岩石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的矿物粒径(以mm 为单位)范围依次分别是__ _____、____和_____。
2.条纹结构是______和_______有规律地交生;文象结构是____有规律地镶嵌在______ 中。
3.安山岩的基质结构常见的有两种:(1)斜长石微晶呈平行定向或半定向排列,其间隙中充填的是辉石和磁铁矿等粒状矿物,称为__________;(2)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平行排列,微晶之间充填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称为________。
4.火成岩不整合侵入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5.火成岩的化学成分分类,按SiO2 含量划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SiO2 含量(单位为wB/%)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侵入岩的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对应的火山岩岩石名称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常见的刚性火山碎屑物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火山岩岩石系列的划分,首先根据w(SiO2)-w(K2O+Na2O)图划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系列。
岩石学概述
岩石岩石定义:岩石是自然形成的产物;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和胶结物、火山玻璃、生物遗骸等物质组成的。
它们是在地壳中形成的,是机械作用、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综合地质作用的产物,也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石不包括人工合成的工艺岩石,比如陶瓷是由含高岭石的瓷土烧制而成的,不能称为岩石;浇注混凝土里面虽然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块,也只是建筑材料,而不是岩石。
岩石是有一定形状的固态集合体,有的成层状、片状;有的成块状、球状、柱状,形状各异。
换句话说,那些没有固结的的松散沉积物,如砾石、砂子、黏土、火山灰,海底沉积物等碎屑。
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态,更没有胶结形成坚硬的岩石,因此,他们不在岩石之列。
还有石油,因为它是液体,也不能称为岩石。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岩石都是由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只是由方解石组成的;石英岩是由单矿物石英组成的。
由于岩石类型不同,在很多岩石中,除了矿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物质。
比如矿物颗粒之间的胶结物;遗留在岩石中的植物和动物遗迹(也称化石);还有由于岩石形成温度高,冷却快、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火山玻璃,这些物质也都是构成岩石集合体的成分。
由于其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和矿物含量千变万化,使形成的岩石仍然各不相同。
比如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主要是由石英、酸性斜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
矿物组合明显不一样,即使都有长石,成分也不同。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一、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
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经过漫长的压实作用形成的岩石。
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1. 岩石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岩石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各种岩石的形成、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科学。
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体,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演化历史、地壳变动和地球资源等问题。
1.1 岩石分类根据岩石形成过程和组成物质的不同,可以将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由于火山喷发或者深部侵入体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由于风化、冲刷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岩石,如砂岩、页岩等。
•变质岩:由于高温、高压或者化学反应作用而改变原有岩石性质而形成的新岩石,如片麻岩、云母片麻岩等。
1.2 岩石的组成和结构岩石主要由矿物质和岩石碎屑组成,其中矿物质是构成岩石的基本成分。
根据不同的矿物质组合,可以将岩石进一步分类为单一矿物质岩、复合矿物质岩和玻璃质岩。
•单一矿物质岩:由单一种类的矿物质组成,如方解石、萤石等。
•复合矿物质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种类的矿物质组成,如花岗岩、大理岩等。
•玻璃质岩:由玻璃体或者胶体颗粒组成,如黑曜岩、玻化木等。
在结构上,岩石可以分为块理结构、层理结构和节理结构等。
块理是指由于冷却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断裂面;层理是指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平行于地层面的裂隙;节理是指在地壳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规则性的断裂面。
2. 岩浆与火成岩火成岩是由于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岩浆是地壳中高温、高压下部分熔融的岩石物质,主要由矿物质和气体组成。
2.1 岩浆的形成和分类岩浆形成有两个主要来源:地幔上升和地壳部分熔融。
根据岩浆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可以将其分为酸性岩浆、中性岩浆和碱性岩浆。
•酸性岩浆:富含二氧化硅(SiO2)和铝(Al)的岩浆,具有高粘度和黏度,如花岗岩。
•中性岩浆:介于酸性岩浆和碱性岩浆之间的岩浆,如安山玻璃质。
•碱性岩浆:富含碱金属元素(钠、钾)的岩浆,具有低粘度和流动性,如玄武安山玻璃质。
岩石学名词解释
折射率:2中的绝对折射率即简称折射率。
折射定律:Vi Sin i——=————=NVr Sin ri为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r为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即折射角;Vi为光波在入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r为光波在折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当两介质一定时,N为常数,称为第二介质(折射介质)对第一介质(入射介质)的相对折射率。
若入射介质为真空(或空气),N为折射介质的绝对折射率。
双折射:光波入射到非均质体中,除特殊方向外,都会分解为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速度不同、相应折射率值不等的两种偏光的现象。
双折率:产生双折射现象时的两种偏光的折射率值之差。
光率体:光波在晶体中传播时,表示光波的振动方向和相应折射率值之间关系的光学立体图形。
光轴角:二轴晶光率体中,两个光轴之间的锐角称为光轴角,以符号“2V”表示。
光轴面:二轴晶光率体中,包括两个光轴的面称为光轴面,以符号“Ap”表示。
光性方位:光率体主轴和晶体结晶轴之间的关系称为光性方位,即光率体在晶体中的位置。
多色性:由于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不同而使矿片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多色性。
10、闪突起:单偏光镜下,转动载物台,非均质体矿物的边缘、糙面以及突起高低发生明显改变的现象称为闪突起。
11、平行消光:矿片在消光位时,矿片上的解理缝或晶面迹线与目镜的十字丝之一平行,即光率体椭圆半径之一与解理缝或晶面迹线平行。
12、消光位:非均质体除垂直光轴以外的其他切面,在正交偏光镜间处于消光的位置叫做消光位。
13、补色法则:两个非均质体除垂直光轴的任意方向切面,在正交偏光镜间45°位置重叠时,光波通过这两个矿片后,总光程差的增减法则称补色法则。
14、高级白:光程差增加到很大时,各种单色光波都有不等量的出现,其相互混杂的结果,是形成一种与珍珠表面相似的亮白色,称高级白色。
15、消光角:矿片在消光位时,矿片上的解理缝、双晶缝或晶面迹线与目镜十字丝斜交,即光率体椭圆半径与解理缝、双晶缝或晶面迹线斜交,即斜消光。
岩石学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分布、成因、演化历史和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的学科。
岩石学常被分为岩理学和岩类学。
前者主要研究岩石的成因,在早期多指与火成岩有关的成因研究;后者主要是鉴定岩石的成分和结构构造,进行岩石特征的描述和分类,又称描述岩石学或岩相学。
本文属于岩石分类学范畴,附件摘自《岩石与矿物》,对三大岩类主要岩石类型的成因、粒度、矿物晶形、颜色、矿物组成及含量、结构构造做了简明介绍,并附有典型标本的精美图片。
需注意的是岩石划分随着岩石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完善,所以规范的分类方法及岩石名称请大家参考最新的国家标准。
中文名称:沉积岩英文名称:sedimentary rock 定义1:由成层沉积的松散堆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勘测、工程地质(二级学科);工程地质(水利)(三级学科)定义2: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地学(二级学科)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5%。
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相较于火成岩及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化石所受破坏较少,也较易完整保存,因此对考古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目标。
沉积岩来自于岩石和有机物的碎片,叫做沉积物,在百万年期间积聚成堆。
这些紧密的岩石比火成岩更易弯曲。
像沙,盐,粘土,砂岩,炭和石灰石都是例子[1]。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其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有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砂状结构是砂岩的结构,主要由粒度在2-0.063mm的粒状碎屑颗粒和填隙物组成.灰岩和白云岩两者均属于碳酸盐岩。
灰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
接触变质岩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一大类变质岩石的总称。
岩浆作用: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在其挥发份及地质应力作用下,沿着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不断改变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总体称为岩浆作用。
玢岩:岩石为浅成相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矿物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其成分一般为中-基性岩石系列。
花岗结构:岩石中,中粗粒-细粒状的暗色矿物呈自形-半自形、斜长石半自形、碱性长石和石英为他形状构成的半自形粒状结构,由于在花岗岩中常见,因此又称为花岗结构。
角岩:为泥质岩经中级热接触变质的产物,特点是原岩中的组份已经重新组合,以致原岩的结构,构造基本消失,但是没有化学成分的交代发生。
组成的主要矿物是云母、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
岩石一般为黑至暗灰色的致密块状,常具斑状变晶结构,变基质为角岩结构;变斑晶为红柱石、堇青石、石榴石等,如红柱石角岩、堇青石角岩等变质作用: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内碎屑:沉积不久的处于固结半固结状态的岩层,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形成的颗粒(海盆中已固结的碳酸钙沉积被海水冲击破碎者)分化作用: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自身的烟花,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
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有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变现出来的演示的成层结构。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子啊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杂基: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级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陆源碎屑岩: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机械破碎)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沉积岩类。
蛇绿岩:是一种特殊的岩石组合,自底向上,由橄榄岩(蛇纹岩)、层状堆积岩、席状岩墙群和枕状熔岩以上的一套海相沉积的汗放射虫的硅质岩组成,“三位一体”二长结构:斜长石的自形程度搞,钾长石呈他形分布于间隙中或斜长石晶体嵌在钾长石中。
铁镁矿物:FeO和MgO的含量高,SiO2的含量低,如辉石类,橄榄石类角闪石类及黑云母类,颜色较深,又称为有色矿物。
火山碎屑岩:是火山作用(地下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堆积后经多种成岩方式固结成岩的岩石。
沉积物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鲍文反应原理:有两个系列组成,一为连续反应,即斜长石二元固溶体系,二为不连续反应,即相邻矿物之间存在不连续分异,形成反应边,两个系列呈共结关系。
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同化了围岩或捕掳体,使岩浆发生成分的改变,依据同化混染作用完全与否,分为同化作用(完全)和混染作用(不完全)。
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及辉石的自行程度几乎相等,均呈半自形的他形粒状。
辉绿结构:斜长石和辉石颗粒的大小差不多,但斜长石的自形程度明显比辉石高。
气孔构造:岩石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定向或不定向排列的气孔,这是由于岩浆冷凝过程中的气泡溢流留下的空间。
部分熔融:岩石融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熔点低矿物先融化,熔点高的矿物后融化的形成的由酸性向基性转变的分级融化现象。
陆源碎屑: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路远区的母岩经机械破坏的产物。
杂基支撑:杂基含量高,颗粒在杂基中呈漂浮中的支撑结构。
里特曼指数:衡量岩石碱度的大小&=(K2O+Na2O)2/(SiO2-43)(Wt%)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在结晶是作用开始后进行的分异作用,分为平衡结晶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
枕状构造:熔浆自海底溢出或从陆地流入海中时,就变成椭球状,袋状,面包状,总的以枕状为特征,成为枕状体,其多数是独立的,又常被沉积物,火山玻璃碎屑胶结起来。
碳酸盐:由碳酸根离子(CO3)与其他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分选性:碎屑颗粒的粗细均匀程度。
结核:与围岩沉积物成分不同的矿物质的团块。
陆表海:分布面积十分广阔的,海水很浅,海底十分平缓的海域。
基底胶结:是碎屑岩胶结类型之一。
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呈漂浮状或游离状分散在填隙物内,这种结构表明碎屑与基质是同时沉积的。
白云石化作用:石灰岩部分的或全部的被白云石交代的作用。
鲕粒:椭球状的颗粒,有一圈或多圈同心纹围绕着一个核心组成,其直径限定在2mm以内。
内碎屑:沉积不久的处于固结半固结状态的岩层,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形成的颗粒(海盆中已固结的碳酸钙沉积被海水冲击破碎者)分化作用: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自身的烟花,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浊流:一种富含悬浮颗粒的高密度水流,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流动。
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有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变现出来的演示的成层结构。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子啊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杂基: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级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陆源碎屑岩: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机械破碎)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沉积岩类。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演化直至冷凝成岩石的全部过程。
枕状构造:熔浆自海底溢出或从陆地流入海中时,就变成椭球状,袋状,面包状,总的以枕状为特征,成为枕状体,其多数是独立的,又常被沉积物,火山玻璃碎屑胶结起来。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一种变质方式,特征变质矿物:是仅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
稳定矿物:又称为新生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经变质结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
变晶结构:是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
变成构造: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构造称为变成构造。
变质带:变质作用过程中随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在空间上呈规律性的变化,按变质强度带划分带通常称为变质带.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种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经过一系列改造(搬运.沉积.石化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波痕;是非粘性的沙质沉积物层面上特有的波状起伏的面状构造。
特征变质矿物;是仅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的为基质。
晶体:是具有格子状构造的固体。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一种变质方式。
稳定矿物:又称为新生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经变质结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
结构:是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
构造: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构造称为变成构造。
重结晶作用: 同种矿物经过重溶使组分迁移,然后再沉淀结晶而不形成新矿物相的变质方式称为重结晶作用。
变质岩的结构: 是指构成岩石各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混合岩:由浅色花岗岩物质和暗色铁镁质变质岩共同组成的一种宏观上不均匀的复合岩石,地质学上称为混合岩。
变质相 :一个变质相是指一定的温度、压力区间内的一整套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反复出现并紧密地伴随在一起,一个变质相内部其矿物组合和岩石总体化学成分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因而也是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
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潮上带的疏松碳酸钙沉积物被高镁粒间水白云石化的作用。
长石砂岩:碎屑物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其中Q<75%, 长石>25%, 岩屑<长石。
重力流:沉积物与流体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流动。
递变层理:又称粒序层理,是一种重要的非纹层状层理,层理中没有任何纹层或纹理显示,只有构成颗粒的粗细在垂向上的连续递变.相标志:指沉积岩中能指示一定环境条件的各种特征,包括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志。
泥晶基质:充填在颗粒之间,与颗粒同时经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粒度小于0.03mm方解石晶体。
胶结物:碎屑颗粒间的化学沉淀物质,结晶或非晶质矿物,在岩石中含量<50 %,起胶结作用。
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及其它来源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
成岩作用:指松散沉积物脱离沉积环境而被固结成岩石期间所发生的作用。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指导,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基础,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表生成岩作用:指沉积岩抬升到近地表,在潜水面以下常温常压或低温低压条件下,由于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
相序递变规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称沃尔索相律。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叫斑晶,细小的称基质。
其中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
包含结构(嵌晶结构):在较大的矿物颗粒中包含许多较小的另一种矿物颗粒。
被包裹的矿物结晶较早,包裹它的矿物结晶较晚。
安山岩:含SiO2 53-66%的喷出岩,σ<3.3,成分与闪长岩相同。
常见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斑晶交织结构,玻璃质结构;块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广泛分布于南美洲Andes 山。
间粒结构:浅成相或喷出相火山岩基质中,由辉石等暗色矿物以及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于微晶斜长石粒间空隙而形成的结构。
其中充填物均为粒状矿物。
玻屑凝灰岩:以玻屑为主的凝灰岩。
具典型凝灰结构,火山物质占90%以上,碎屑粒径<2mm。
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同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发生成分改变。
依据同化混染作用完全与否分为同化作用和混染作用。
玄武岩:基性喷出岩(含SiO45-53%)。
具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玻璃质和半晶2质结构;气孔及杏仁构造,黑色,绿-灰绿色。
金伯利岩:超基性浅成、超浅成岩,多呈灰绿色,具细粒结构、斑状结构和角砾状结构,岩球构造。
金刚石的母岩。
枕状构造:是水下熔岩的特征标志,在海底喷发的熔岩中尤为发育。
当熔岩自海底溢出时,被分割为一些彼此隔离的球状、椭圆状堆积体,状似枕头,称枕状体。
然后又被碎屑状火山玻璃及熔岩物质、沉积物质或其它物质胶结起来,形成枕状构造。
原生岩浆:上地幔或者地壳物质经局部熔融所形成的最初的岩浆。
科马提岩:含MgO很高的超镁铁质火山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含镁铁较高的橄榄石、铬尖晶石、钛铁矿及磁铁矿,具鬣刺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