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试题

合集下载

马哲试题——精选推荐

马哲试题——精选推荐

马哲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项选择题1.对事物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把它们当作⼈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主义观点B.客观唯⼼主义观点C.旧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主观唯⼼主义和客观唯⼼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认识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3.⼈和社会的存在⽅式是( )A.物质B.运动C.精神D.实践4、⼈类对⾃然界的全部"统治"⼒量在于( )A.⼈类必须依赖⾃然界,因为⾃然环境是⼈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类能征服和改造⾃然界C.⼈类能够维护⽣态平衡D.⼈类能认识和利⽤⾃然规律5.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6.事物内部包含肯定⽅⾯和否定⽅⾯,否定⽅⾯指(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C.事物中的消极⽅⾯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7.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前进上升地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D.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8.除了"⾮此即彼",⼜在适当的地⽅承认"亦此亦彼",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话",这两种说法,( )A.都是形⽽上学观点B.都是辩证法观点C.前者是相对主义观点,后者是形⽽上学观点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形⽽上学观点9.认识主体是指( )A.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B.认识对象的主要⽅⾯C.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D.⼈的主观精神世界10.客体指( )A.⼀切客观事物B.⾃然界C.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D.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11.哲学史上有唯理论和经验论两⼤派别,长期争论不休,对它们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C.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D.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的真理性12.判断对⼀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段⽃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产⼒和⽣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4.理解⼈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争发展史B.⽣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15.社会发展的决定⼒量是( )A.地理环境B.⼈⼝C.物质资料的⽣产⽅式D.阶级⽃争16.⾸要的⽣产⼒是( )A.劳动对象B.⽣产⼯具C.劳动者D.⽣产管理17.囊括全部社会⽣活的总体性范畴是( )A.社会形态B.社会经济结构C.社会政治结构D.社会有机体18.依据⽣产关系适合⽣产⼒状况的规律,在⽣产关系问题上,⽆产阶级政党的政策是( )A.不断进⾏⽣产关系的变⾰B.不断建⽴新的⽣产关系和上层建筑C.保持⽣产关系的相对稳定D.建⽴和完善适合⽣产⼒发展的⽣产关系19.历史唯物主义⼀元论就是认为( )A.物质⽣产⼒是社会发展的唯⼀动⼒B.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只有⼀个C.社会发展的动⼒只能在经济领域中寻找D.物质⽣产⼒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量20.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是指( )A.社会发展过程存在于⼈的实践活动之外B.⼈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过程不起作⽤C.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主体选择性D.社会发展过程具有其客观规律性⼆.多项选择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A.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对⽴B.辩证法和形⽽上学的对⽴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第⼀性的问题E.思维和存在的同⼀性问题2.唯⼼主义产⽣存在的根源是( )A.⽣产⼒落伍B.科学技术不发达C.在阶级社会中,落后、反动阶级的需要和⽀持D.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E.在认识过程来⾃存在产⽣唯⼼主义的可能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区别是( )A.旧哲学是唯⼼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B.旧哲学是形⽽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C.旧哲学是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可知论D.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命地改⾰世界E.旧哲学⼀般代表剥削阶级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产阶级和劳动⼈民利益4.割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会导致( )A.唯⼼论B.形⽽上学唯物论C.庸俗唯物论D.庸俗进化论E.物活论5.古语云:"画饼不能充饥。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能量答案:A2.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原因B. 动力C. 结果D. 条件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体现了()。

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D. 经验主义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

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历史唯物主义D. 历史唯心主义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表明()。

A. 个人作用不重要B.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C. 历史是偶然的D. 历史是必然的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体现了()。

A. 经济决定论B. 政治决定论C. 文化决定论D. 社会决定论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体现了()。

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历史唯物主义D. 历史唯心主义答案: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过程,这体现了()。

A. 认识论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史观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体现了()。

A. 社会决定论B. 自然决定论C. 历史唯物主义D. 历史唯心主义答案:C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个人和集体的矛盾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A. 世界是物质的B. 物质决定意识C. 意识决定物质D. 世界是精神的答案:AB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以下哪些观点属于辩证法()。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思维D.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多样性C. 运动性D. 规律性答案:A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 人们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D. 人们使用工具的活动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变革D. 社会进步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所有上述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即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以及建立在辩证法上的唯物主义。

-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即认为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都遵循同样的辩证法规律。

-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即强调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革命实践。

2. 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答案: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和反映,包括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观念和理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则可能阻碍社会存在的进步。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科学实验、社会变革等多种形式。

实践对个人而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通过实践,个人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马哲专业试题及答案

马哲专业试题及答案

马哲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C2.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B3.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A.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矛盾律、因果律、必然律D. 矛盾律、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答案:A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答案:A5.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C. 人的主观能动性D. 经济基础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生产中价值的源泉和形成机制,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2. 解释什么是剩余价值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从雇佣劳动者那里获得的超出劳动者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在创造自身劳动力价值之后,继续工作以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关键。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增加。

马哲考题及答案17套

马哲考题及答案17套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7套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进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进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缘故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发必然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熟悉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熟悉进程确实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觉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查验和进展真理的进程6.区分社会的依照主若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D.成立在必然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定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必然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依照,因此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本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进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大体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以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因此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因此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大体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彼此规定、彼此作用的关系C.要紧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缘故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华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全然矛盾和非全然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信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假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致使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活着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全然不合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仍是精神23.我国现时期社会的要紧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趋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掉队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体会和间接体会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的关系C.熟悉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类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依照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两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维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制造作用老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全然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制造历史的新时期,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自觉地依照社会规律制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B.大体适合C.大体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进展到一按时期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确信是A.内在地包括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确信B.不包括对个人作用的确信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确信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以下哪一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信,不多很多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进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大体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照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特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酷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马哲试题——精选推荐

马哲试题——精选推荐

马哲试题马哲试题⼀、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个⽂件是A.《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稿》B.《神圣家族》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德意志意识形态》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主体和客体的统⼀B.物质和精神的统⼀C.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D.多样性的物质统⼀3、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A.运动的观点B.⽭盾的观点C.系统的观点D.否定的观点4、对不可知论最有⼒的驳斥是A.实验和⼯业B.⼈的经验C.科学理论D.逻辑证明5、⼈类社会和⾃然界对⽴统⼀的基础是A.地理环境B.劳动C.⼈⼝的⽣产和再⽣产D.物质资料的⽣产⽅式6、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富的多寡C.⽣产⽅式的性质D.⽣产⼯具的进步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性突出地表现在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维性B.时间的持续性C.时间的顺序性D.时间的重复性9、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奠定了( )的基础A.剩余价值论B.劳动价值论C.再⽣产理论D.流通理论1 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的统⼀B.物质和运动的统⼀C.形⽽上学和诡辩论的统⼀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1 1、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A.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B.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保留D.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1 2、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创造的关系会导致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消极直观反映论C.⼆元论D.诡辩论13、⽣产关系的本质是A.⼈和⾃然界的关系B.⼈们的经济利益关系C.⼈们在⽣产中的分⼯协作关系D.⼈们的阶级关系1 4、唯⼼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表现为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B.夸⼤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C.夸⼤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1 5、国家是代表( )A.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B.⼴⼤劳动⼈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1 6、⼈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产劳动的发展史B.精神⽂明的发展史C.阶级⽃争的发展史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17.新经济政策最主要的内容是( )A.发展国家资本主义B.建⽴⼯农联盟C.通过发展商业建⽴市场经济D.实⾏粮⾷税制度18、民主社会主义是( )A.科学的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的⼀种模式C.社会主义改⾰的科学探索D.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1 9、马克思主义认为,⾃由是⼈们 ( )A.选择的⾃主性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随⼼所欲,为所欲为D.摆脱必然性⽽独⽴2 0、社会进步根源于( )A.物质⽂明的发展B.精神⽂明的发展C.社会基本⽭盾运动D.⼈的解放程度⼆、多项选择题l、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A.唯物史观的发现B.辩证唯物主义的创⽴C.剩余价值的发现D.⽆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刨⽴E.⽆产阶级政党的创⽴2、1 9世纪4 0⼀9 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批判和清算了A.蒲鲁东主义B.⼯联主义C.拉萨尔主义D.巴枯宁主义E.杜林的假社会主义3、近代形⽽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A.机械性B.朴素性C.不彻底性D.形⽽上学性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4、在对外开放中,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同对也要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这体现了(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B.实事求是的原则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的原则D.辩证否定的原理E.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5、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D.经验主义E.唯⼼主义诡辩论6、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A.⽑泽东思想的灵魂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C.⼀切⼯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E.检验真理的尺度7、下列哪些说法不科学( )A.知识价值论B.经理阶层主体说C.科技史观D.历史⼈学E.社会经济制度趋同论8、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主张A.世界的可知性B.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D.物质第—性,意识第⼆性E.物质资料⽣产⽅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量9、历史唯⼼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A.没有研究⼈的主观能动作⽤B.没有考察⼈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C.没有说明⼈民群众的历史作⽤D.忽视了历史⼈物的社会作⽤E.不承认社会意识的作⽤10、共产主义是指( )A.⽆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B.⼈类社会最合理的社会制度C.⼀种渺茫的幻想D.共产主义的运动和实践E.理论上的⼀种假说⼀、单项选择题答案1.C2.D3.B4.A5.B6.C7.B8.A9.B10.A11.C 12.B 13.B 14.D 15.D 16.A 17.C 18.D 19. B20.C⼆、多项选择题答案1.ACE2. ABCDE3.ACD4.ABDE5.ABC6.ABCD7. ABCDE8.ABD9.BC 10.ABD马哲试题分享转载复制地址转播到微博转载⾃快乐王⼦ 2011年05⽉01⽇ 21:39 阅读(0) 评论(0) 分类:个⼈⽇记?举报字体:中▼o⼩o中o⼤⼀、单项选择题:1、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B.辩证法和形⽽上学的对⽴C.唯物论和唯⼼论的对⽴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2、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这是A.所有哲学都承认的命题B.所有唯⼼主义都承认的命题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的命题D.唯⼼主义也承认的命题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经济地位B.分配多少C:社会分⼯D.政治⽴场4、把事物的运动绝对化会导致( )A.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B.绝对主义的静⽌论C.割裂物质和运动D.割裂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5、⽣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A.⼈与⾃然的关系B.⼈与物的关系C.⼈与⼈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6.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性质取决于它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7、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作是⼈脑的分泌物,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8、主观与客观、理沦与实践的统—应是A.循环的B.绝对的C.具体的D.⽆条件的9、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的辩证统⼀D.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10、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主义对⽴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11、唯物史观考察⼈的本质的出发点A.社会关系B.⾃然界C.⼈D.⽣产⼒12、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这是A.唯物辩证法的命题B.形⽽上学的命题C.唯⼼主义的命题D.似是⽽⾮的命题1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是社会历史的主题B.⼈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配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对⽴统—规律15、“⾃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 )A.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B.否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C.夸⼤事物变化的连续性D.夸⼤事物变化的间断性16、对科学发展起决定作⽤的是( )A.社会⽣产B.社会制度C.⽂化教育D.社会意识17、⼈类社会的发展是—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 ) A.社会发展史和⾃然界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社会规律与⾃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C.⼈类社会发展像⾃然界发展⼀样是有其客观规律的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的主观意志影响18、国家的实质是( )A.独⽴于阶级之外的社会⼒量B.调和阶级⽭盾的机关C.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机关D.阶级统治的暴⼒机构19、认识的本质在于( )A.能动的反映B.⾃由选择C.科学评价D.主观创造2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不定项选择1、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A.政治学B.⽂学C.道德D.宗教E. 修辞学2、以下观点属于形⽽上学的有( )A.只见树⽊不见森林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C.同⼀就是与差别对⽴并排斥差别的同⼀D.⼀切⽃争都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争E.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由外⼒推动和引起的3、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E.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4、“没有⾰命的理论,就没有⾰命的运动”(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C.揭⽰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D.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E.肯定了理论应⾛在实践的前⾯5、相对静⽌的重要意义在于( )A.它是事物分化形成多样性的条件B.它是⼈们理解事物运动的前提C.它是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基础D.它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E.它是辩证法⾰命本质的根本体现6、⽭盾的同⼀性和⽃争性的关系是 ( )A.同—性和⽃争性不可分离B.同—性是⽃争性的基础C.⽃争性寓于同⼀性中D.同⼀性是相对的,⽃争性是绝对的E.⽃争性重要,同⼀性不重要7、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形态,是因为( )A、它批判继承了以往哲学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它们的缺陷B.它在实践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C、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D、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E、它开辟了绝对真理的时代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的的⼈的活动⽽已”,这⼀观点表明( ) A.⼈们⾃⼰创造⾃⼰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的思想发展史E.历史规律作⽤的实现离不开⼈的⾃觉活动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A.第⼀性和第⼆性的关系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C.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E.审美关系10、质变量变的复杂性体现在( )A.质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B.量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D.质变和量变唯以区分E.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单项选择题答案1.C2.C3.A4.A5.C6.B7.D8.C9.D10.B11.A 12.A 13.C 14.D 15.D 16.A 17.C 18.D 19.A 20.B⼆、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2.ACDE3.ABC4.CE5.ABC6.ABCD7.ABCD8.ABE9.BCDE 10.ABCE。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不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A. 事物内部的矛盾B. 事物之间的矛盾C. 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D. 事物的绝对静止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人的意志B. 地理环境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统4.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下哪项不是实践的特点?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主观性5.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唯物性B. 辩证性C. 革命性D. 神秘性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A. 政治制度B. 法律规范C. 宗教信仰D. 物质生产7.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以下哪项不是阶级斗争的表现?A. 经济斗争B. 政治斗争C. 文化斗争D. 个人斗争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B. 社会地位C. 自我实现D. 社会贡献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 知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C.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问题D.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10.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意识决定物质答案:1-5 B C D D D;6-10 D C D A 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具有能动性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阶级斗争D. 科技进步13.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特点?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主观性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以下哪些是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条件?A.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 社会关系的合理化C. 人的全面发展D. 个人财富的积累1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A. 教育B. 劳动C. 社会制度的改革D. 个人努力答案:11 ABCD;12 ABC;13 ABC;14 ABC;15 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 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 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 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 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马哲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马哲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马哲选择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以下哪个时期?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来源是?A.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C.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法国启蒙思想D. 费尔巴哈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B. 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C. 理论性、科学性、革命性D. 实践性、理论性、革命性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人民群众答案:C二、多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答案:A B 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 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A. 阶级斗争规律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B C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A. 反映论B. 辩证法C. 实践论D. 唯物主义答案:A 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解放的途径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建设C. 政治革命D. 科学发展答案:A 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对)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a.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b. 个人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c. 社会发展是不可逆转的d. 私有制是社会进步的动力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的经济观点是:a. 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b.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充满竞争和危机的c.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本来源d. 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是社会主义的基础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发展的看法是:a. 历史是无目的的,客观的过程b. 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c. 革命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关键力量d. 历史发展存在阶级斗争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意识的看法是:a. 意识来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b. 意识对人们社会存在的反映有限制c. 知识是经验和理性的结合体d. 意识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结果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观点是:a.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制度b. 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低级的资本主义阶段c.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d. 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是共产主义举例说明:1. 关于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活动,通过劳动,人类能够改变自然和满足自身物质需求。

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也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智慧和能力。

例如,一个农民通过劳动种植庄稼,不仅可以获得粮食,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农业技能。

因此,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 关于私有制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源,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于消除私有制。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富人拥有大量生产资料和财富,而穷人则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分配。

只有通过彻底消除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3. 关于历史发展存在阶级斗争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社会动荡和变革。

全国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精神D. 能量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客观反映主观C. 客观决定主观D. 主观决定客观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的思想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人们与自然之间的互动4. 下列哪一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科学性B. 革命性C. 阶级性D. 实践性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政治力量B. 经济力量C. 文化传统D. 宗教信仰6.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 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B. 矛盾只存在于人类社会C.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D. 矛盾只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个人自由的实现B. 社会公平的实现C. 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D.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8.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 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D.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9. 下列哪一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平行线永远不相交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A.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B. 多数人的共同认识C. 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D. 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认识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E.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包括()A. 社会价值B. 经济价值C. 个人价值D. 道德价值E. 文化价值13.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思维D. 物质世界E. 精神世界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E. 人与自然的矛盾1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包括()A. 政治法律观点B. 宗教信仰C. 艺术形式D. 哲学思想E. 科学理论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大学生马哲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马哲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古希腊哲学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

A. 哲学思想的终结B. 哲学思想的开始C. 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D. 人类思想的顶峰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英雄人物B. 人民群众C. 经济基础D. 政治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客观性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包括()。

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社会制度D. 社会关系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包括()。

A. 政治法律思想B. 道德观念C. 宗教信仰D. 艺术形式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包括()。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变革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A. 物质生活的丰富B. 精神生活的充实C. 社会关系的和谐D. 个人能力的提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1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3.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观点。

14.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斗争观点。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16.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变革的指导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 A2. A3. C4. B5. 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6. ABC7. ABCD8. ABCD9. ABCD10. ABCD三、简答题答案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哲试题(含答案)

马哲试题(含答案)

马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哲学基本问题是指(C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4.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5.运动是物质的(A )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根本属性是(D)A.联系运动B.运动客观实在性C.客观实在性联系D.客观实在性运动7.空间的特性是(C )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物质是(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1.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C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朝着(A )A.各自对立面转化B.同一方向转化C.捉摸不定的方向转化D.逐步消失的方向转化14."桔生**则为桔,生于**则为枳。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是()。

A. 黑格尔
B. 费尔巴哈
C. 马克思和恩格斯
D. 柏拉图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是()。

A. 静止
B. 运动
C. 变化
D. 永恒
3. 下列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因果律
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个人意志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物质生产力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异化”概念主要用于分析()。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C.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D. 原始社会的氏族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 阐述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描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及其对认识论的贡献。

2.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拜物教现象,并探讨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其进行批判。

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
请结合当前社会现象,分析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的异化现象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考研马哲考试题及答案

考研马哲考试题及答案

考研马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

A. 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B. 哲学史上的一次变革C. 哲学史上的一次转折D. 哲学史上的一次飞跃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是()。

A. 科学实验B. 社会生产C. 社会实践D. 社会生活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是()。

A. 无产阶级的斗争B. 资产阶级的斗争C. 农民阶级的斗争D. 知识分子的斗争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

A. 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反映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

A. 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反映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C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在于()。

A. 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反映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在于()。

A. 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反映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C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在于()。

A. 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反映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反映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A.真理与谬误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B.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是主观错误造成的C.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D.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可知论的认识观点3、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

A.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B.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不平衡性C.事物不同发展阶段间的不平衡性D.事物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间的不平衡性4、经济社会形态()。

A.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B.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程度划分C.是以如何进行产品分配划分D.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划分5、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

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B.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6、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7、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8、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C.政治和经济的矛盾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统一9、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

A.折衷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是()。

A.形而上学观点B.折哀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11、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C.电脑的发展能完全取代人脑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12、人的本质在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八一、单项选择题A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C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A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D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D5.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二、多项选择题ABC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ABC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的发展往往受到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的影响ABCD3.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AD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AB5.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三、简答题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内容和现实意义是什么?四、辨析题1.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回答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材料1]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以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a tool making animal,即制造工具的动物。

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材料2]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3]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

可是,它们既已产生出来,便会成为最严重的力量,能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新任务,能促进社会前进。

在这里也就表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政治观点和新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那种伟大的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意义。

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所以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它们为社会所必需,因为若没有它们那种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工作,便无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任务。

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扫除障碍,深入民众意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去反对社会上衰颓着的势力,因而推动着推翻社会上正在衰颓而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

于是,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社会存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那些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反转来影响到社会存在,影响到社会物质生活,造成必要条件来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中业已成熟的任务,并使这社会物质生活可能向前发展。

(摘自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材料4]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请回答:⑴根据材料1~4,说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⑵根据材料2,说明“社会革命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⑶根据材料3,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A 4.D 5.D二、多项选择题1.ABC 2.ABC 3.ABCD 4.AD 5.AB三、简答题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就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一方面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既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也能阻碍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矛盾运动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是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变革生产关系的根本依据。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内容和现实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就是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另一方面上层建筑服务于自己的经济基础——在服务的方向上是“为己”和“排他”的统一,在服务的方式上是政治上层建筑的强制性和观念上层建筑的非强制性相配合,在服务的效果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两面性。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变革上层建筑的重要依据。

四、辨析题1.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答案要点】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明: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如18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回答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材料1]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以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a tool making animal,即制造工具的动物。

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材料2]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