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要点

传播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团队精神涉及组织传播

•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人际传播

•关键词:理论-----概念-------信息

•传播的是信息,到处都是传播

•信息是能够消除或者减少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给我们的信息越多,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就越全面和丰富,不确定性就越少。

•信息科学的观点: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对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它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资源。信息是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什么是传播?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社会传播: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者受者

•在不同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中,反馈有强有弱。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对同一套符号系统的相同的理解

•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人类的传播活动与其他活动密不可分

•传播是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媒介到达信宿的过程。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传播的类型:二分法----亲身传播,大众传播

•五分法----人内(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受众广泛、分散、彼此孤立,很难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征来说明;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传播内容公开;反馈延时、低效、不充分。新闻联播网络传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大众传播是社会的耳目,它为社会提供作出决断的途径,它为社会提供认识自身的集体声音,它是传达社会价值观的主要源泉。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诺伯特·维纳和控制论)【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诺伯特·维纳和控制论)【圣才出品】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章节题库

第十章诺伯特·维纳和控制论

一、名词解释

1.反馈

答:反馈是指在控制论中,通过有关一个系统过去行为的信息来控制这个系统的未来行为。因此,它是借助于重新插入一个系统的过去行为的结果来控制该系统的一个手段。在一个传播系统中,反馈是一个接受者对于信源从前信息的回应,表明它的效果。

2.诺伯特·维纳

答:诺伯特·维纳是美国最著名的数学家,控制论之父,和香农一起发明了有关信息的熵度量法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和香农一起开创信息论的工作。维纳的理论对于传播学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由互动论的传播学者所组成的帕洛阿尔托学派具有重要的影响。维纳的代表作有《数学原理》、《控制论》,还有控制论的通俗读本畅销书《人类对人的使用:控制论和社会》,维纳的理论在若干方面对传播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控制论

答:控制论是20世纪初由诺伯特·维纳提出的重要理论,是关于自我控制系统的理论,它以“反馈”概念为依据,其定义是通过关于一个系统以往运行情况的信息,来控制这个系统的未来行为。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已被有效地应用于广泛的跨学科的适用领域:大脑功能和神经生理学、人工智能、工厂自动化、假肢和国际传播。

4.受众[复旦大学2012.2007~2008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研;华中师大2005年研]

答:受众是指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例如书籍或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或电影、电视的观众等。传播学家克劳斯认为,受众按其规模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①特定国家或地区内能够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这是最大规模的受众;②对特定传媒或特定信息内容保持着定期接触的人,如报纸的定期读者或电视节目的稳定观众;③不但接触了媒介内容而且也在态度或行动上实际接受了媒介影响的人,对传媒而言这部分人属于有效受众,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实质性的传播效果。

维纳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维纳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维纳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摘要:二战前后,诞生了一系列崭新的科学技术和理论,其中以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最为典型,俗称“老三论”。传播学也是大约在这个时候诞生的;正是“老三论”,构成了传播学理论的基石。其中,尤以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为甚。控制论本身就是关于传播的理论,它不仅为传播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术语,而且为传播描绘了一个清晰的路径。

关键词维纳;控制论;传播学

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是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一生发表论文240多篇,著作14本。其主要著作有《控制论》(1948)、《维纳选集》(1964)和《维纳数学论文集》(1980)以及两本自传《昔日神童》、《我是一个数学家》。维纳的控制论思想对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哲学以及社会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维纳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按照维纳的观点,传播问题可以视为通讯问题和控制论问题,即传播问题就是对若干危险情况进行秩序的和可重复的控制。本文认为,维纳从控制论的思想出发,为传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途径——一个关于传播的乌托邦。也正是维纳的控制论催生了传播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帕洛阿尔托学派,启发了多伊奇开创了政治传播学,并最终为施拉姆创立传播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北美技术学派提供了理论支撑。

1 控制论和传播学的帕洛阿尔托学派

控制论推动了传播学研究模式的转型,最为显著的影响是催生了传播学研究的帕洛阿尔托学派。事情还要从香农的信息论说起。在维纳发表《控制论》的同一年,维纳的弟子香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标志着另一门新兴科学信息论的诞生。在这篇文章中,香农提出了一个关于一般通信系统结构的模型。他认为,所谓通信,就是两个系统之间传递信息,由信源发出信息,通过信道传递信息,再有信宿(收信人)获取信息,这就构成通信系统[1]。

传播学核心理论专题研究

传播学核心理论专题研究

传播学核心理论专题研究

专题一传播学

一、传播学产生与确立

1、传播学产生的背景

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其形成是许多因素促成的:

第一、传播媒介发展

第二、历史社会环境

第三、社会科学的发展

2、诞生于美国的原因

第一、在政治上,美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日常的政治活动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和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第二、在经济上,一方面传播学的兴起与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在美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在两次大战中和以后日益壮大,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共同形成一个产业---大众传播业。

第三、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在美国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兴起发展的。

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源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欧洲源流,二是美国源流

欧洲源流:

塔尔德:模仿理论

西默尔:躯体对个人行为影响传播网络理论

美国源流:

杜威:大众传播的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

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

帕克:社会互动理论

米德: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社会自我理论“主我”与“客我”

李普曼:拟态环境刻板成见

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

拉斯韦尔

拉斯菲尔德

霍夫兰

卢因

施拉姆

4、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香农与信息论

维纳与控制论

二、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

三、传播学主要学派

经验学派

批判学派

区别比较

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1、定性研究

2、定量研究: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专题二传播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2013.12(11广电、播音) (1)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2013.12(11广电、播音) (1)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什么是传播?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信息?

3、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

4、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2、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简述符号的定义

2、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3、信号与象征符有什么区别?

4、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定义及作用

5、什么是象征行为?

6、什么是象征性社会互动?

7、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

2、直线模式的结构特征(拉斯韦尔5W、香农-韦弗)

3、循环模式的结构特征(奥斯古德和施拉姆、德弗勒)

4、系统模式的结构特征(赖利夫妇、马莱兹克)

5、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第七章大众传播

1、简述大众传播的定义

2、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3、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包括其负功能)

4、大众报纸的特点是什么?

5、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什么?

6、电报、电影、广播在大众传播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7、简述电视的媒介特性。

《传播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传播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传播学基础

绪论传播学概说

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20世纪4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传播学才应运而生,因为这时传播学的诞生才有了水到渠成的条件。

从主观条件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结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飞速发展并且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科学,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这样,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科学认识成为可能。

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传播功能的高度重视。

学科背景与媒介背景的结合,就顺理成章的催生出了传播学。但传播学的诞生地是美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媒介等方面的条件使传播学应运而生。

政治因素: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总统大选,而选票直接关系一个人的政治命运,那么,准确地把握公众心理、有效的运用传播技巧、深入的了解媒介的特性,从而进行富有成效的传播,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就是在研究大选中传播活动时归纳总结出来的,美国的政治家都通过媒介来引导舆论。

经济因素:美国经济属于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也是传播学产生的根本条件。为争夺市场,美国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注重广告宣传。这样就产生了公关部、广告部,进而需要公关学、广告学理论来指导传播行为,公关学、广告学又直接或间接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军事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霍夫兰在“二战”中对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的研究,为传播学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是E·M·罗杰斯以传记式记载的传播学直到1960年的历史。这样一本历史教科书式的50万字的著作,按照时间的跨度,分本别类的记载了传播学的起源,在美国的发展及传播学的建立。

本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传播学在欧洲的起源。把我们引入查尔斯·达尔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尔·马克思这些思想巨匠学术攀登的历程中。从进化论到精神分析学说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批判学派,那时还没有传播学的概念,但是传播学的发端却是从生物学,心理学乃至马克思在审视工人阶级的异化而总结出的共产主义而来。罗杰斯的这种传记式的描述风格,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重新审视传播学。

传播学根植的萌芽是什么?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角度来看,进化论中的许多概念和机制被引入到诸如群体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和社会学中,这些理论的发展促成了非语言传播研究的展开,而这正是传播学的一个专业,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看,又将传播学引向个人的心理,情感以及态度。弗洛伊德从主观主义出发,通过研究梦境形成精神分析的学说。而这些理论成为传播学的根基(传播学中的理论在个体当中寻求行为变化的力量。)并在随后实验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对群体动力学的研究一并促成了传播学的发展。勒温在心理学中的研究比如“场论”和“矢量”的概念既是基于弗洛伊德的理论(比如将主观主义重新植入其中,而这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向契合),又与传播学紧密相连(“认识既是传播的结果,又是传播的起源。在你心中的东西业是获得的传播的结果,你告诉其他人的东西是来自同一心灵的内容——这些内容正经历变化,并相互发生作用”)。场论中的认识论恰好切中人类传播过程中的相互效益。而从马克思和批判学派来看,马克思有一种强烈的受迫害情结,他重视受压迫的人,他是一个建设性的设计者。他及其近代的批判学派的理论团体被经验学者看做思想和概念的来源。为传播学提供一条有价值的线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它为传播学提供了一种社会的观察视角。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

虽然我自己考的只是南开,我们系在新传业界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我想这本书应该很多学校都要考,毕竟算是国内最好的传播学概论著作之一了,希望对后来者有帮助。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

Made by ljxljx

俺认为的核心知识点(括号内数字为word页码):

传播学的相关学科(1)社会传播的特点(1-2)精神交往理论(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2)信息社会(2)符号/意义(3)象征性互动理论(3)现代社会的象征性文化(消费文化)(3)人内传播(3-4)5W模式(4)传播总过程研究(5)人际传播(5)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集合行为(6)霍桑实验(7)企业识别系统(7)大众传播(8)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8)李普曼/拟态环境(8)极权主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民主参与理论(8—9)大众传媒的特点(9)“把关人”(10)麦克卢汉(10-11)“电视人”与“容器人”理论(11)受众(12)大众社会理论(12)“拷贝支配”理论(12)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13)子弹论(13-14)传播流研究(14)伊里调查:《人民的选择》/“意见领袖”/两级传播(14)《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多级传播(14)“有限效果”理论(14)“说服性传播”研究(耶鲁研究)(15)“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免疫效果”/“警钟效果”(15)自信心假说(15)“使用与满足”研究(15-16)“议程设置”理论(16)“沉默的螺旋”理论(17)“培养分析”(17)“知沟”假说/“上限效果”假说/“信息沟”假说(18)传播学的形成与诞生(18)杜威/库利/帕克/米德(19)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19)施拉姆(19)香农/维纳(19)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19-20)

传播学重点(DOC)

传播学重点(DOC)

传播学重点(DOC)

传播学重点

1、(信息)信息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个是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

一个是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2、(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

符号的根本特征:指说性。

在语言学中,符号也被称之为能指,而符号指说的对象被称为所指(有形的符号在人的大脑中激发出的图像)。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3、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了象征性的社会互动理论。

这种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能力的社会动物,这是他们和低等动物的区别。

象征性的社会互动,是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交换意义的活动。

编码——译码,符号化——符号解读

4、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5、(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缺点)单向直线性,忽视了反馈环节,孤立性,假定任何讯息总是有效果的。

6、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的后半部分,拉斯维尔还首次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和传递遗产。

7、(香农---韦弗模式)信息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信息概念的提出,在

科学技术史上第一次提出与质量、能量并列的信息概念。编码、译码概念的使用。

(模式特点)在这个模式中,媒介一分为三:发射器——信道——接收器讯息一分为二:发出的和收到的,而且把信号和讯息又分开了。体现了编码和译码的过程。

8、(直线模式的局限性)传受双方角色固定,不能对调,这不符合传播现实。

缺少反馈环节。

9、(控制论模式)维纳——控制论之父。控制论的关键在于反馈,没有反馈,便无从控制。正是在反馈这一环节的提出上,控制论对传播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

一、传播现象由来已久

传播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现象,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在内的传播现象,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1)原始社会,传递信息的必要性:

(2)语言产生前后,传播行为是通过声音、结绳、烟火、图画等方式进行的。

结论: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由来已的。烽火戏诸侯。

(3)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美国)开始科学分析传播现象,探索传播理论。40年代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4)1946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5)1947年,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第二年主编了第一本大众传播学论文集,出版了第一本传播学教材,至此传播学也就应运而生。传播学之父:施拉姆

二、什么是传播

(一)传播

1)来源: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源自拉丁语communis 基本意思: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2)概念复杂性:1976年,美国学者丹斯和拉森列举的定义达126种

(二)传播定义的四种类型:香农“信息”概念的引入

1)传播是信息的共享:(美)施拉姆

2)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美)心理学家霍夫兰

3)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传播学者贝雷尔森

4)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中)郭庆光教授

(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学基础概念(一)

传播学基础概念(一)

“传播学”基础概念(一)

沃尔特·李普曼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李普曼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了“我们头脑中的图像”的观点,把观念现实和客观现实最早做出了区分,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该书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他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

信息论

信息论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创始人申农(Claude E.Shannon),又译作香农,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电信工程师。1948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1949年又发表了《在噪声中的通信》一文,这两篇文章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他将用于物理学中的数理统计方法和概率论移植到通信领域,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从而提出了信息的概念,并从量的方面描述信息的传输和提取问题,提出了信息量的数学公式,也提出了通信系统模型和编码定理等有关理论问题。信息论在产生后的几十年里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形成了信息科学。信息论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同时申农与韦弗共同提出的传播过程基本模式——数学模式,开辟了以图解方式建构传播模式的先河,提出了如“噪音”以及由此产生的“冗余信息”等课题,给予传播效果研究不少新的启示。信息论与控制论、系统论一起,成为当下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学科体系。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说:“任何涉入一条新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1

今天传播学理论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条崭新的河流,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则如一叶扁舟,带我领略河流上游的奥秘。

《传播学史》此著作也不似寻常地叙述历史般冗长而乏味。著作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史,给予了众多如我一般“传播学理论新学者”新奇而意味深长的旅途。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寒,传播学的形成也非凭借着几人的一日之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有了传播学的身影。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而正规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但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三大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派。

查尔斯••达尔文对传播研究的直接影响始于1873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感》。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他的进化论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成为库利和帕克等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引路人。

与达尔文相同,对马克思传播研究的影响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研究范式上。

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至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成功后才将《共产党宣言》推举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2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之中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3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间接地了拉斯韦尔的精神分析研究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

传播学三论

传播学三论

传播学三论

传播学三论是指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这些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以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和过程。

信息论:信息论是由香农在1948年提出的,它关注的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香农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基本模式,为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信息论还解决了信息的量度问题,并提出了噪音和冗余等新的传播概念。

控制论:控制论是由维纳在1948年提出的,它关注的是传播过程中的反馈和调整。维纳的反馈概念对传播学的贡献是显著的,他提出了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正反馈会导致偏差增大,而负反馈则能减少偏差,降低熵值。

系统论:系统论是由贝塔朗菲在20世纪中叶提出的,它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系统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传播过程的各个层面,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理论在传播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传播现象。

传播学课后题

传播学课后题

传播学课后题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6、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7、什么是“传播隔阂”?

8、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

9、试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10、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

2、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

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性是什么?

4、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5、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

6、试论述中国的印刷术的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和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

7、试论述电子传播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8、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9、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10、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

11、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新统合的时代。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简述符号的定义。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

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

4、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5、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如何产生的?

6、符号的意义有哪些分类?

7、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

8、情境意义指的是什么?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作用?

传播学总论 第四章 信息

传播学总论 第四章 信息

第四章信息、符号与讯息

传播本质上就是信息的流动。信息是构成传播的基本材料。

信息普遍存在,但又是无形的,必须借助一定载体才能进行传播。载体就是符号。信息及其载体—符号,构成传播的最基本的材料和要素。第一节信息

对于传播学来说,信息概念的引入,不仅在认识论上形成了深刻的切入点,且在本体论上为传播学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根基。

一、信息的定义及其本质

信息:第一,用最准确的话来说,信息所处的位置,介于原始事实(可指数据)和知识之间。数据一旦被置于情境脉络之中,与某个特定问题和决定结合起来,便成了信息。在此基础上,信息可以被界定为“被赋予了某种意义的事实”。这种意义只能被人类所赋予,只能被一种认知的意识所赋予。即,信息是不能转送他人的,只能自我接收,因为在被以如此认知和接收前,信息从未产生。

第二,有信息学家认为,信息从它本身来说,可被看作一种客观存在。所有有组织的结构都包含信息,且可能传递信息。

第三,“信息”被广泛用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领域,指包括所有在电脑系统中反映事实、时间和概念的不同方式。它的这个含义比上面两种的应用要普遍得多。此处,它的形式包括数据(如,数字和结构文本)、文本(如,文件)、图片和影像。

日常生活中,信息通常指消息、指令、密码、数据、知识等。(信息论等信息科学形成之前,人们较少使用“信息”这个概念,即使用,一般也当做消息、知识、情报等的同义词,是指人们关于某种事物的认识,没有赋予它科学的定义。)

直到当代信息通信科学诞生之后,信息才从模糊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企鹅信息词典》较完整的概括: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授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传播学流派在在历史上的贡献与不足。要求学生能用传播学的优秀理论处理日常传播中的问题。

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传播学的形成

(一)传播学形成的时间

20世纪初40年代的美国,至50 年代形成自己的体系,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

(二)传播学形成的背景因素

1. 从传播媒介的发展情况来说,在这个时期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已经高度普及,作为新的电子媒介的广播事业发展也十分迅速;

2. 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

3. 在这个时期,与传播学有着许多衔接点的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心理学等都已经充分发展,为传播学奠定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二、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1. 欧洲源流:法国的塔尔德(模仿理论)、德国的西默尔(网络理论)

2. 美国源流:杜威、库利、帕克、米德、李普曼

(二)李普曼的拟态环境和刻版成见

“拟态环境”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李普曼提出的概念。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其实也就是经过“加工”后由媒介所展示的环境,它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现实,而是对现实环境的反映,这种反映或者较为真实,或者虚幻,也或者顿学歪曲。

“刻版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也阻碍着对新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纳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摘要:二战前后,诞生了一系列崭新的科学技术和理论,其中以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最为典型,俗称“老三论”。传播学也是大约在这个时候诞生的;正是“老三论”,构成了传播学理论的基石。其中,尤以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为甚。控制论本身就是关于传播的理论,它不仅为传播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术语,而且为传播描绘了一个清晰的路径。

关键词维纳;控制论;传播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6-0003-02

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是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一生发表论文240多篇,著作14本。其主要著作有《控制论》(1948)、《维纳选集》(1964)和《维纳数学论文集》(1980)以及两本自传《昔日神童》、《我是一个数学家》。维纳的控制论思想对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哲学以及社会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维纳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影响。

按照维纳的观点,传播问题可以视为通讯问题和控制论问题,即传播问题就是对若干危险情况进行秩序的和可重复的控制。本文认为,维纳从控制论的思想出发,为传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途径——一个关于传播的乌托邦。也正是维纳的控制论催生了传播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帕洛阿尔托学派,启发了多伊奇开创了政治传播学,并

最终为施拉姆创立传播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北美技术学派提供了理论支撑。

1 控制论和传播学的帕洛阿尔托学派

控制论推动了传播学研究模式的转型,最为显著的影响是催生了传播学研究的帕洛阿尔托学派。事情还要从香农的信息论说起。在维纳发表《控制论》的同一年,维纳的弟子香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标志着另一门新兴科学信息论的诞生。在这篇文章中,香农提出了一个关于一般通信系统结构的模型。他认为,所谓通信,就是两个系统之间传递信息,由信源发出信息,通过信道传递信息,再有信宿(收信人)获取信息,这就构成通信系统[1]。

香农的线性传播模式描绘了信息传播的一般路径,因其简单明了、可量化,很快影响到了美国传播学研究的路径,主导了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流模式,所有的功能主义和效果研究都以香农的线性传播模式为最基本的假设。也是在这一年,拉斯维尔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这也是传播的线性传递模式的经典表述。必须看到,“大多数传播是双向的”[2]。香农和拉斯维尔的线性传播模式过于简单化而受到强烈的质疑和诟病。这种线性因果关系也正是维纳所坚决反对的,控制论本身是一种概率论,因果关系是建立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之上的,或一因一果,或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这是一种或然性的世界观。

贝特森这位帕洛阿尔托学派的奠基者,曾经是梅西基金会议的

核心成员和积极分子,在1942年有关神经系统中心抑制的一次会议上,贝特森就从维纳那里引入了反馈的概念,可以说,正是梅西会议使得维纳和他的控制论思想影响到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

学科,为传播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1946年的第一次“控制论小组”会议上,贝特森受到计算机“是—否—是—否”之间摇摆的悖论的启发,并将之运用于人类传播的问题,后来用在传播互动理论中,在这个小组“始终如一地最受到欢迎的模式是一种源于控制论的系统理论。这个模式能够对付以一种自我纠正的方法彼此响应的交往要素,而家庭成员似乎就是以这种自我纠正的方法来行事的。传播技术开始成为这个领域的语言的组成部分。”他们反对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主张人类的传播问题应该由社会科学的模式来研究,因为哪怕是最小的互动情景都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在一个线性模式中用两三个变量实现[3]。

贝特森认为,系统内在于行动中,形成于我们所观察到的互动中,这一点与功能主义截然不同,功能主义认为行动是系统的产物。源于控制论的帕洛阿尔托学派改变了系统论的中心,使其从抽象的普遍性转向微观。他们的格言是“我们不能不传播”。帕洛阿尔托学派的贡献在于,它指出了人类行为的全部都应被纳入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这“在超越线性逻辑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4]。

2 控制论和多伊奇的政治传播理论

如果说戈夫曼和凯瑞侧重于研究互动情景下的人际传播的话,

那么受到维纳控制论思想的直接启发,美国学者卡尔·多伊奇则开创了传播学的一门分支政治传播学。多伊奇的政治传播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政府的神经》一书中。

多伊奇把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并于1963年发表了其代表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形成了系统的政治传播理论。因此,一般政治学者认为,多伊奇是政治传播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多伊奇的政治传播理论,深受维纳控制论思想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正是维纳的控制论思想构成了多伊奇政治传播理论的基本框架。他说,“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所有的组织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即所有的组织都是经由传播维系在一起的。[5]”他认为,传播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传播是信息的传递。正是传播,即信息的传递,形成了组织。

多伊奇回忆说,“本书(《政府的神经》)开始于1943年,当时数学家罗伯特·维纳走进了我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公室,用了一支雪茄烟的功夫,就把我引入长长的交流过程。这次谈话从讨论我的领域,即国际政治开始,但是很快就转向了他自己的关于传播、关于机械、动物和社会的通信和控制的工作。他拥有我曾遇到的最强有力和最具创造性的头脑。我于1958年到耶鲁大学后,我们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络,直到他于1974年逝世,我们仍然是非常亲密的朋友。[6]”多伊奇以生物体的神经作比喻,认为正是传播构成了政府的决策的神经系统。

多伊奇的政治传播理论,把决策视为政治活动的中心,把传播看作是决策的环节。他认为政治系统与自动机器有相似之处,政治系统内部的机制对信息的接受、选择、储存、分析和处理就是传播。政治系统对环境的适应与控制是通过传播完成的。传播关乎社会的稳定。“信息”和“反馈”是政治传播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政治系统要达到自己的目标,需要从各方面接受涉及体系目标的、有关环境变化情况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储存、分析和处理,最后形成决策。政策制定后,政治系统通过反馈过程,获得政策执行过程和政策在环境中引起的变化的信息,使决策者正确地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从传播的角度分析,政治系统的决策过程包括:信息接收、资料处理、储存、决策、政策执行、执行效果和反馈7个环节。多伊奇的政治传播理论,考察了政治系统的控制方式和决策过程,并提出了完善信息系统必须注意的一些主要环节,从而为人们了解、分析、研究和完善政治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方法。

3 控制论和施拉姆开创的传播学

一般认为,传播学孕育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的美国。尽管眼下学界对传播学诞生的时间还存在一些争议,但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在高校“登堂入室”、确立自身的学科地位,确定无疑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威尔伯·施拉姆(wilburlangschramm,1907年~1987年)是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