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合集下载

1889年颁布的明治宪法赋予日本天皇绝对权力

1889年颁布的明治宪法赋予日本天皇绝对权力

日本明治维新运动(1868年1月3日)

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

19世纪中叶,一向奉行“锁国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农民和市民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中下层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革势力也投入了“倒幕”斗争。就在1月3日这一天发动了政变,由明治天皇召开有倒幕派皇族公卿,大名和武士出席的御前会议,宣布“五政复古”,恢复天皇亲政、废除幕府,成立新的中央政府,并责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交出领地和财产。1月6日夜间,德川庆喜逃往大阪,集中兵力反扑。内战爆发。

1月底,倒幕军在京都附近击败幕府军队,德川逃往江户。2月,天皇组织了讨幕军,由于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积极配合,倒幕军终于打败了比自己数量多3倍的幕府军,德川庆喜被迫投降。倒幕派取得胜利后,建立起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日本新政府。明治天皇废藩置县,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自此以后,由明治天皇主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在日本历史上称作“明治维新”。

主打推荐

《明治维新的再探讨》,世界历史编辑部/编,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1981年出版。

《日本的改革与振兴(合订本)》,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出版。

《后明治维新: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纪实》,马平/著,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

《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米庆余/著,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年出版。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
Fra Baidu bibliotek
(五)明治维新(1868年 日本)
2、措施:
(2)发展新经济
①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
的货币;
②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
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③“殖产兴业”:政府创办“样板”企业,大力 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明治维新(1868年 日本)
2、措施:
(3)建立近代化军队(富国强兵)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组建常备军;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 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 的原因。(5分)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 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 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 识。(2分)
幕 府 统 治 的 阶 级 构 成
①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天皇: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 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 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将军也是最大的 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 和许多重要城市。 大名:藩的首领,(全国其他地区分成 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享有藩的世 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武士:将军与大名私养的家臣。从将军 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 将军或大名。 ②被统治阶级:农、工、商

明治维新教案

明治维新教案

明治维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倒幕前的日本和明治维新的基本历史知识。

2.理解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3.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

价历史事件。

4.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

的意识。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二、倒幕运动

1.组成阶层: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

2.主要过程: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了“王政复古”政变,支持天皇

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幕府统治被推翻,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三、明治维新

1.政治改革: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改革: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

等。

3.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推广现代化教育。

4.军事改革:建立近代军队,实行征兵制。

5.社会改革:推行“文明开化”政策,鼓励西化运动。

四、明治维新的影响

1.积极影响: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2.消极影响:加强了军国主义势力,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五、小结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它不仅使日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实现了现代化,而且也使日本成为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但是,明治维新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加强了军国主义势力,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我们应该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导下,客观评价明治维新的影响和意义。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868年)提纲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868年)提纲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1868年)提纲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内忧外患)

1、内忧——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1)政治:幕藩体制,社会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阶级: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对幕府不满;

(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5)思想:洋学的传播冲击了封建思想;人们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和锁国的落后;实现了日本由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

2、外患:1853年,黑船事件后,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使日本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3、前提:1868年,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建立。

4、政治基础和纲领:改革派开展武装倒幕成功,建立明治政府,以《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

特别提醒1:倒幕运动从性质上讲并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因为它是中下级武士领导的,结果也是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的新官僚集团掌握了政权;其出发点也不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

路,而是要推翻卖国求安、腐朽没落的幕府统治。

特别提醒2: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日本的大门;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和设租界及协定关税。

二、改革条件的成熟

(1)改革派的形成:

A主体:以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成为改革的领导者;

B主张:对内:抨击幕府篡权,主张天皇亲政;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驱逐侵略者。

(2)主要过程:A尊王攘夷运动:主张用天皇亲政取代幕府统治,赶走侵略者。结果失败;

17.日本明治维新

17.日本明治维新

工 业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工 业 革 命 的 进 行 和
资 产世 阶纪 级六 革七 命十 和年 改代 革的
俄国1861年改革
1861年美国内战 1871 年德意志统一 1870 年意大利统一
1868 年日明治维新
在资 世本 界 范主 围义 内 确制 立度
19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 对比表
5.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日本出现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C)
A.人民的反抗 B.西方的入侵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及影响 D.幕府的腐朽统治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2.1853年,首先入侵日本的西方国家是 ( D)
3.在倒幕运动中,倒幕派的主力是 (D)
A.新兴地主 C.大名 B.资本家 D.中下级武士
1868----1873年
一、明治维新历史背景
(一)幕府统治:
政治上:通过幕藩体制实现统治,形成天皇、将军、
大名、武士的统治结构;实行森严等级制度
经济上: 封建领主经济逐步瓦解,资本主义生产
形成士、农、工、商等不同身份等级制度。
关系形成和发展
外交上: 实行锁国政策,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日本的幕府时代
4.日本明治维新中实行“废藩置县”, 其中“藩”指 ( B)
A.幕府的领地 C.武士的领地 B.大名的领地 D.天皇的领地

1868日本明治维新

1868日本明治维新

1868·日本明治维新

一、背景

1、德川幕府(1606~1867)为了巩固加强统治,对内实行以将军为首的“武士”政策,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1854年,美国武力叩关,“黑船事件”,签订《日美亲善条约》(《神奈川条约》)。

【影响】①是日本对外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政策

③使日本步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使其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

二、措施

1868年,武力倒幕派废除幕府制度,实行“王政复古”。

1改革:

1)政治上:①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消除了各地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

②废除“士、农、工、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平等。

2)经济上:①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制和买卖权

②鼓励工商,嘉奖贸易

3)教育上:①推行教育改革,大办学校

②引进欧美科技

4)社会上:移风易俗,开化社会

5)军事上:实行征兵,加强军事力量

三、影响

【积极】1、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2、日本积极开展“修约”运动,废除了幕府时期和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消极】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最终使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

宪法第四章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由国务大臣组成的内阁对天皇负责,对 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内阁中 的陆海军大臣需由现役大将或中将担任, 他们有权直接上奏天皇,这使军部可以 独霸这一职,也可以利用辞去陆海军大 臣职务和不提名继任者的手段来搞垮它 不满意的内阁,这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 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宪法第三章规定日本的国会称为“帝国议会”, 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天 皇任命的“敕选议员”组成,它实际上是大官僚、 大财阀和大军阀等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众议院由 选举产生,按照选举法,只有缴纳直接国税 15日元 贵族院 (当时的日元,不要与今天的日元相混)以上,年 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 满25岁的男子才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男子才有 被选举权,在 众议院 1890年第一次选举时,选民仅占全 国人口的 1.24%。日本的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 议员由选举产生,无独立的立法权 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财政预算由 内阁提出,如被议会否决,政府可直接按上一年预 算行事,实际上议会只有赞成政府提出的法律和建 议的权力。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内 忧: 政治: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 幕 府 经济: 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统 思想: 主张学习西方,实现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 治 的 对外: 幕府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大势。 危 机 外 国际: 列强工业革命完成,佩里叩关出现民族 患 危机;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③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④军事上:富国强兵 3、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 4、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是近代 亚洲国家工业化的一次成功尝试,使 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它不但使ຫໍສະໝຸດ Baidu本拜托了沦为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 命运,而且成为了亚洲强国 (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5、局限性:改革不彻底,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 变法大体相同
一、德川幕府 1、19世纪中期,日本仍然处 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 2、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被 美国打开国门,面临沦为半殖 民地 危险。
二、明治维新 1、时间,人物:1868年,明治天皇 2、内容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作用:加强了 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 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作用:促进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概要

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概要

基本内容
3、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核心词-文明开化
核心提示
教育改革 介绍西学 重视传媒
社会习俗
具体内容 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兴办学 校;重视自然科学 传播启蒙思想,抨击封建等级 制度和道德观念 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提倡衣食住行欧洲化
历史作用
打破等级制度 取得显著成果 吸收西方思想文化 和习俗,改变落后 愚昧;推动了本国 民主的发展
二)过程 1、1885年,伊藤博文主持制订 2、1889年,颁布
三)内容: 1、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天皇有绝对权力 2、日本国民称臣民,享有自由 3、日本议会分贵族院和众议院 4、设内阁和枢密院
你能根据明治宪法,制作一幅近 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
天皇
协 助 天 皇
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第 4 课
图一
伊藤博文与日本宪法颁布
(伊藤 博文, いとう ひろぶみ, 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 日本近代政治家,内阁总理大臣 (首相),明治维新元老。
图二 甲午战争海战图
图三 日本侵入朝鲜江华岛
图四 日本与列强修约 谈判的情景
根据以上图片谈谈“走向世界的 日本”中“走向世界”的含义。
学习建议:注重教材 阅读,充分理解教材, 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 探究: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分析日本 经济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日 本材料一: 明 原因 治 维 新
内容
时间: 1868年明治天皇开始实行的一系列改革 必要性: 幕府封建统治激化矛盾,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 1)政治上: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阶级对立严重。 2)外交上: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3)经济上: 经济缓慢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冲击
了封建自然经济,动摇了幕府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2)外交上: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1)政治上: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阶级对立严重。
日 本 明 原因 治 维 新
内容
3)经济上: 经济缓慢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冲击
了封建自然经济,动摇了幕府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4)社会矛盾: 日趋尖锐,农民、工商业者、中下级武士 对幕府不满,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 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消极
时间: 积极: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使日本走上了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原因 政治上: 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确立君主立宪制。 内容 经济上: 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
时间:
本 明 内容 经济 治 维 新 文化生活
影响 军事 性质:
时间:
1)废藩置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进行直接管理, 结束封建割据局面,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原因 政治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皇族、华族、 士族、平民)平等。 3)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从锁国到开国 幕府统治危机 黑船事件 倒幕运动
背景
明治维新
废藩置县 新式军队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内容
走向世界
崛起东方 对外扩张
影响
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9世纪六十年代)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年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有利于资本 主义的发展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扫清了资本主义进 一步发展的障碍
3.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这
是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 A.沦为半殖民地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B
C.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
D.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4.19世纪中期的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德川幕府时代。德
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1.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
A 措施是(

A 发展近代工业
B 努力发展教育
C 文明开化
D 废藩置县
2.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伞,这是 19世纪中期日本上层人物崇尚的行 头,这里所反映的情景最符合下列
B 哪一句口号( ) A 废藩置县 B 文明开化 C 求知识于世界 D 置产兴业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颁布“锁国令”:(1)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 封建割据 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处以死刑;(2) 不满统治
取• 缔对天主外教:传实教,行对锁潜国入政日本策者,应造予以成告日发 和逮本捕,与以外防界天主隔教绝在;日本的蔓延;(3)对
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
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最终确立了
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 (日本国立大学)
⑤ 日本的天皇制度
➢ 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 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作为国家
元首,总揽一切大权,政府只对天皇负责 ➢ 1889年,宪法规定君主立宪 ➢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来自百度文库社会过渡
君主权力
议会与君主 关系
内阁与君主 关系
富冈缫丝制纱厂
1872年, 日本第一条铁路通车
1869年, 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
④ 社会生活方面——生活方式、教育
•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 最具可持续发展和远见的措施: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 培养资本主义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提高国民素质。【影响最深远】
国家教育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8%; 地方教育经费占地方总预算的25%; 国家教育经费其中50%都用于义务教育;
法国人
武士
穷到无法 农民 生存!
不服就打!
美国人
(二)倒幕运动

历史九年级中考全能冲刺讲练全能冲刺讲练(部编版)专题 04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解析版)

历史九年级中考全能冲刺讲练全能冲刺讲练(部编版)专题 04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解析版)

专题04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精讲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锁国政策: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

锁国政策影响:

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危机:美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日本。

二、倒幕运动

背景:德川幕府的错过政策导致与外隔绝,加上西方国家的入侵,引发了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

倒幕运动: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王政复古"政变: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了“王政复古”政变,支持睦仁天皇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推翻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迁都: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三、明治维新

时间:1868年起。

主要措施:

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明治维新的影响: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不足: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同步提升

一、选择题

1.中日两国的近代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B.都改变了落后的面貌,走上了扩张道路。

C.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都是皇帝支持的地主阶级改革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A项正确;戊戌变法未改变落后面貌,中国没有走对外扩张道路,排除B项;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仁义之道,忠孝之教由吾开;器技之工,艺术之 精取于彼。” ——桥本佐内
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谕 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 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 印度。 ——年) ——吉田松阴(1855
四、评价
二、明治维新目的
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实现民族振兴
3.摆脱外来压迫
4.发展资本主义
可能做什么事? 为什么?
三、内容
“除旧”“布新”
①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和武士特权,“四民平等”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②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a.改革币制(1871),实行金本位 b.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c.地税改革(1873),货币纳税 d. “殖产兴业”
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 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 过程,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早期的铁路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孝明丸”(一般称为“横 滨丸”)从筑地驶往横滨 。
1872年,三井银行的前身,三井兑换店成立
富冈 制纱 厂女 工学 习场 面画
富冈缫丝厂(彩 色印刷风俗画的木 版画 )于明治5年 (1872年)由明治政 府为实现日本的近 代化而第一次成立 的制纱厂。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3.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 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 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军事上: 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文化上: 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日本赴欧美参观团出 港
1871.11—1873.9,日本赴欧洲使团先后访问了美、英、德、法等12个 国家,亲身体验和耳闻目睹了西方文明。这是在横滨出发的情景。
汉唐时期,日本曾倾心学习 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 的进步;19世纪中期,日本又通 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沦为半殖民 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从中你能悟出点什么?
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 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 与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汉唐时期,开放的 中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成为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学习 的榜样;到19世纪中期,闭关锁国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 因此,日本转而向西方学习。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开放则兴、 封闭则衰。
农 奴 制 废 除 后 的 农 民
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 幕府统治危机 你能简要概 括19世纪中 期幕府统治 面临的严重 危机吗?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统 治 阶 级
将军
大名 武士

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经济

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

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这些表明,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追赶时代在日本已经结束。以追赶为目标建立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以及经营思想等,面临着深刻的调整。

但是,日本似乎没有意识到大转折时期的到来。它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思想和发展模式,没有注意培育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与机制。大量的过剩资本没有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制造出泡沫经济。由此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后遗症,如大量的银行不良债权,股市疲软,投资信心不足,消费低迷,巨额财政赤字等,至今困扰着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目前正处在130多年未有的大转折时期,这是由追赶型的经济增长向成熟的、开拓发展型经济增长的转变。这种转折,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进入弯道,行驶速度下降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转折的迟误和泡沫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大了转折的难度。世界经济的低迷和“9·11”事件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有如雪上加霜。2001年日本出现经济负增长可以说毫不奇怪。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

像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近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实,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其客观必然性,除了日本正处在转折期之外,还有如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经济基数的增大。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总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然而日本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是中国的4.44倍。这说明,日本的经济基数已经相当大。按照2000年中日两国GDP的比值来算,如果日本GDP增长2%,中国要在GDP绝对量的增加上与日本持平,就需要有8.88%增长速度。但是,人们却往往认为2%是低速度,8.88%是高速度。产生这种错觉的主要原因在于只看到增长率,没有看到计算增长率的基数是不同的。显然,同样的GDP增加量相对于不同的基数,会有不同的增长率。基数越大,得出的增长率越低。随着经济基数的增大,增长速度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一、原因:

1.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危机(国内矛盾)

(1)倒幕前日本的社会性质:实行闭关锁国下的日本是落后的封建国家

(2)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的急剧变化。变化体现在:

〃劳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纷起抗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要求掌权。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统治阶级内部(中下级武士、西南大名)也发生了分化。

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

2.西方列强的侵入导致民族危机:

3.吸取了中国鸦片战争受辱的教训

4.倒幕派的形成和武装倒幕。

分析思考

◆19世纪40年代的中日两国有哪些异同点?两国封建经济开始瓦解的因素有何不同?

◆关于日本明治维新领导者的问题。

明治维新是一次没有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领导者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中下级武士。这是由日本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当时日本资本主义关系没有成熟,资产阶级实力不强。而中下级武士大多资产阶级化,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接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富有政治经验。

二、内容

1.目的: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实现民族复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国家

2.措施:

推翻幕府统治以后,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以巩固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1)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废藩置县,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方面:殖产兴业,进行土地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殖产兴业是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其基本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3)军事方面:实行军事改革

〃军事改革的目的:为了防止和抵御外国的入侵,同时也为了对内加强镇压和对外扩张。关于后一目的,在教材资料1所引木户孝允的一段言论中有明确表示。

〃主要内容:模仿西方,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4)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90年代采取的一项社会改革运动。

〃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设新文化;

〃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建立近代学校体系,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特点:①全面、行之有效;②将对旧制度的改改造与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原因?

纵横联系

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比较简表

2、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有人把19世纪中期在相似的国际战略机遇面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作“中日洋务运动竞赛”。试通过比较“中日洋务运动竞赛”的不同点说明中日面对这一机遇时各自成败的原因。

改革前提:日是在推翻了幕府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后进行

洋是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前提

领导力量:日是较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是地主阶级

改革措施:日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洋未触及封建制度

洋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背离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三、意义

1、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2、意义:明治维新完成它所应当解决的历史任务的程度、它在日

本历史上产生的影响这两个角度来阐述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的。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主要是:

〃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

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

洲惟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

〃此外,它对亚洲国家立志改革、摆脱民族危机的人们提供了有

益的启示。

3、局限:

〃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如天皇

制、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等。

〃日本较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的同时,却随着经济

军事实力的增长,迅速地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筵席上占有一席位置。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

课堂讨论

◆(2002年上海市高考试卷)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⑴请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分)

⑵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4分)

“改革”说:“明治维新”的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定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通外国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总结归纳

◆与17,18世纪相比,19世纪电期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有哪些显著特点?原因是什么?

特点:领导者是原封建统治者或从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人;以自上而下的改革和统一战争为主要形式;结果结束了封建统治或推翻了工业革命前的上层建筑;影响是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

原因: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欧洲和北美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封建统治或分裂割据等旧秩序发生了尖锐矛盾。〃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

◆改革有几种类型?举例说明。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概括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