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概率的概念
概率初步了解小学数学中的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
概率初步了解小学数学中的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概率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通过学习概率,孩子们可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使用简单的计算方法来预测和比较事件的概率。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中的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
1.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用来描述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通常使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来表示概率,其中0表示完全不可能发生,1表示一定会发生。
对于一般情况下的事件,概率介于0和1之间。
2. 事件与样本空间在概率中,我们将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称为样本空间。
当我们关注某个特定事件时,我们所关心的结果被称为事件。
事件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
例如,抛掷一枚硬币,样本空间为{正面,反面},其中正面和反面是两个可能发生的结果。
如果我们关心出现正面的情况,那么{正面}成为一个事件。
3. 概率的计算概率的计算涉及到事件的数量和样本空间的数量。
当每个结果在样本空间中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概率:概率 = 事件发生的次数 / 样本空间中的结果数量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装有10个红球和10个蓝球的箱子。
如果我们从箱子中随机抽取一个球,求抽到红球的概率。
在这个问题中,样本空间中的结果数量为20(10个红球 + 10个蓝球),而抽到红球的结果数量为10。
所以,红球的概率为10/20,即1/2。
4. 事件的互斥与独立在概率中,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情况。
例如,掷骰子得到偶数和得到奇数就是互斥事件。
在此情况下,两个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每个事件的概率之和,即P(偶数) + P(奇数) = 1/2 + 1/2 = 1。
相反,独立事件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受其他事件影响的情况。
例如,掷硬币得到正面和掷骰子得到偶数就是独立事件。
在此情况下,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自事件的概率的乘积,即P(正面)*P(偶数) = 1/2 * 1/2 = 1/4。
5. 概率的实际应用概率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内容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内容知识点归纳一、有理数有理数是指整数和分数的集合,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1. 整数的概念和性质2. 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3.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4.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5.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代数式与方程式代数式是由数、字母、运算符号和括号组成的表达式,方程式是指等式两边的代数式。
1. 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2. 代数式的化简与合并3. 代数式的因式分解4.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概念和解法5.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应用6. 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概念和解法三、几何与三角形几何是研究空间中图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学科,三角形是平面上的一种图形。
1. 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的概念2. 基本图形的性质与应用3. 直线的性质与应用4. 角的概念和性质5. 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6. 三角形的计算和应用四、函数与图像函数是变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图像是表示函数关系的一种方式。
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 函数的表示和作图3.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4. 直线的斜率和截距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和解法6. 解析几何与向量的应用五、概率与统计概率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统计是研究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1. 概率的概念和计算2. 概率的应用和实际问题3. 统计的概念和数据的分析4. 统计图的应用和解释5. 样本与总体的概念和比较6. 推断统计和假设检验以上八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总结,同时也为老师备课提供了参考。
学生们应该更加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充分理解和应用这些基础数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应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多维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多维度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有许多不同的知识点,涉及到多个维度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并将其分类为三个主要的维度:代数、几何和概率统计。
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在代数中,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这类方程形如ax + b = c,其中a,b和c都是已知常量,而x是未知数。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解这类方程,并理解解的概念和方法。
2. 多项式多项式是由常数、未知数和它们的乘积和幂次组成的代数表达式。
首先,学生需要学会多项式的定义和表示,然后学习如何对多项式进行加、减、乘和除的运算。
3. 因式分解将多项式分解成较小因子的过程被称为因式分解。
这是求解方程和求导数的关键技能之一。
几何1. 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二维图形的研究。
学生需要学习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公式,并学会如何计算周长和面积等参数。
2. 空间几何空间几何是三维图形的研究,例如立方体和圆柱体。
学生需要学会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公式,以计算它们的体积、表面积和其他相关参数。
3. 向量和矩阵向量和矩阵是空间几何的重要概念。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表示和计算向量,以及如何对矩阵进行加、减、乘和求逆等运算。
概率统计1. 概率概率是数学中用来研究随机事件的概念。
学生需要学会计算概率,并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样本空间、事件、独立性和互斥等。
2. 统计统计是从一定数量的数据中推断总体特征的过程。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收集和处理数据,并掌握一些统计指标,如平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3. 概率统计的应用最后,在学习概率和统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学习一些实际应用。
例如,他们可以学习如何应用贝叶斯定理来进行诊断,或如何使用信号检测理论来进行通信或探测。
总结在八年级上册数学中,代数、几何和概率统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应该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的问题中应用它们。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未来的职业,这些知识都将非常有用。
人教版小学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代数(一)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是指形如√a(a≥0)的数学表达式,其中a被称为被开方数。
当a>0时,二次根式有两个值,分别为正根和负根;当a=0时,二次根式的值为0。
2.二次根式的性质•非负性:对于任意实数a,√a的值总是非负的。
•乘方与开方互逆:对于任意非负实数a,有√(a^2) = a。
•运算性质:√(ab) = √a × √b(a≥0, b≥0);√(a/b) = √a / √b(a≥0, b>0)。
3.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通过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化简和运算。
(二)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a≠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当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x^2 = p或(x-m)^2 = p的形式时,可以直接开平方求解。
•配方法:通过配方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然后开平方求解。
•公式法:对于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解为x = [-b ± √(b^2 - 4ac)] / (2a)。
•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次方程的乘积形式,然后分别求解。
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应用,如面积、体积、速度、时间等问题。
通过设立未知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求解未知数,可以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三)分式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B(B不等于零)表示两个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 B 就叫做分式,其中A称为分子,B称为分母。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一类代数式。
2.分式的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约分与通分:通过约分可以化简分式,通过通分可以比较分式的大小或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
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是一个较难的章节,本文将对这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一、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 同类项的概念:同类项是指具有相同代数式(包括字母和次数)的代数式,例如2x、3x等是同类项。
2. 整式的加减法原则:将同类项合并,系数相加减,并注意化简的步骤。
3. 带括号的整式的加减:先将括号中的整式按照同类项的原则进行合并,再按照整式的加减法原则进行运算,最后再化简。
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也是本章的难点,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形如ax²+bx+c=0(其中a≠0)的代数式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2.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可以用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等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 一元二次方程实际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买了5元一袋的糖果,但他只有16元,他最多能买几袋糖果等等。
三、立体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 立体图形的分类:立体图形主要有以下几类:点、线、面、体,分别对应零维、一维、二维、三维。
2. 立体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各种图形的面积、体积、表面积等重要概念。
3. 立体几何图形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立体几何图形也有很多应用,例如建筑、工程等。
四、概率概率是本章的最后一个重点内容,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 随机事件的概念:任何有多种可能结果的事件都称为随机事件。
2. 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指某一随机事件在总事件中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3. 概率的计算方法:概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统计概型等方法。
以上是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的主要知识点,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并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思维数学概率的概念
思维数学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和随机性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概率这个概念,如天气预报、、医学诊断等等。
概率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和费马,他们在研究和掷骰子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概率相关的规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概率理论逐渐得以完善,成为了现代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概率的概念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数学上,概率通常用一个数值来表示,取值在0到1之间。
如果一个事件的概率为0,就意味着这个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一个事件的概率为1,就意味着这个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如果一个事件的概率为0.5,就意味着这个事件发生和不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因此,概率的大小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概率的计算通常需要基于一些假设和条件,这些假设和条件可以是已知的,也可以是未知的。
根据这些条件,概率可以分为条件概率和无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指的是在已知某些条件下发生某一事件的概率,而无条件概率则是不受任何条件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这些概率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概率分析和计算,如中输赢的概率、天气预报中降雨的概率、疾病的发病率等等。
在概率的计算中,有一些常用的概率模型和方法。
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概率模型是等可能概率模型,即假设所有可能的结果是等可能的发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概率的计算就变得非常简单,只需要将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次数即可。
另一种常用的概率模型是几何概率模型,它是一种利用几何方法计算概率的模型,通常用于描述连续型事件的概率。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概率模型,如贝叶斯概率模型、频率概率模型等等,它们在不同的场景下有着不同的应用。
除了概率模型以外,概率的计算还可以用到一些数学方法。
例如,概率的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是概率计算中非常基本的原理。
加法法则指的是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两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减去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而乘法法则则是指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这两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数学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数学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数学统计和概率是数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统计学是以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为核心的学科,而概率论则是研究不确定性和随机现象的数学基础。
本文将介绍数学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领域。
一、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在统计学中,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则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
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得到对总体的推断。
2.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的数值特征,例如总体均值和方差。
统计量则是样本的数值特征,例如样本均值和标准差。
通过统计量的计算,可以对总体的参数进行估计。
3. 随机性和变异性统计学认为许多现象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变异性。
随机性表示现象的结果无法准确预测,而变异性表示现象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
4. 推断和假设检验推断是通过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测,可以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的取值。
假设检验则是用来判断总体参数是否符合我们的假设。
二、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和不确定性的数学基础。
以下是概率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 随机试验和样本空间随机试验是指具有确定结果但无法准确预测的试验,例如掷硬币和抛骰子。
样本空间是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2. 事件和概率事件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即某些结果的集合。
概率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通常用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
3. 概率的计算概率的计算可以通过频率和古典概型进行。
频率是事件在大量试验中发生的相对次数,而古典概型是基于样本空间和事件的个数来计算概率。
4. 概率分布和期望值概率分布是随机变量取各个值的概率分布情况,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正态分布和二项分布。
期望值是随机变量取值的加权平均数,反映了随机变量的中心位置。
结论:数学统计和概率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应用广泛。
统计学关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断。
八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概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叫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2.概率的计算公式: 若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总数为n,事件A发 生的可能结果数为m,则P(A)=
3.估计概率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用频率来估计概率,在大 量重复的实验中发现频率接近于哪个数,把这个数
m n
作为概率.
1.如果有人买了彩票,一定希望知道中奖的概率有 多大.那么怎么样来估计中奖的概率呢?
l82 389141 P= l63 = ≈ 0.4605 845026
练一练
1.根据表格回答: (1)一个80岁的人在当年死亡的概率是多少? (2)一个61岁的人,他活到82岁的概率是多少?
年龄x
0 1
(3)如果有10000个80岁的 人参加寿险投保,当年死亡 的人均赔偿金为a元,那么 估计保险公司需支付当年 死亡的人的赔偿金额为多 少元?
4、假设每天某一时段开往温州有三辆专车(票价相同),有两
人相约来温州游玩,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车的舒适程度,也不
知道专车开过来的顺序,两人采用了不同的乘车方案: 甲:无论如何总是上开来的第一辆车, 乙:先观察后上车,当第一辆车开来时,他不上车,而是仔细 观察车的舒适状况,如果第二辆车的舒适程度比第一辆好,他 就上第二辆车;如果第二辆车不比第一辆好,他就上第三辆车。 如果把这三辆车的舒适程度分为上、中、下三等,请尝试着
2.出门旅行的人希望知道乘坐哪一中交通工具发
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概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生产和科研 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1、某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每张奖券获奖的
可能性相同,以每10000张奖券为一个开奖单位,设 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00个,问1张奖 券中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初中数学点知识归纳概率的概念和计算
初中数学点知识归纳概率的概念和计算初中数学点知识归纳: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从生活中的抛硬币、掷骰子,到实际问题中的风险评估、统计分析,都需要用到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的概率概念和计算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率知识。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描述一个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在数学中,概率范围在0到1之间,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它的概率表示为P(A)。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1.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当事件发生的情况是等可能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可能性数来计算概率。
例如,抛硬币的正反面出现的概率都是1/2。
2. 相对频率计算当我们无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概率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来计算概率。
相对频率就是在重复实验中某一结果出现的次数除以总实验次数。
例如,扔骰子,我们可以不断地重复扔骰子并记录结果,最后计算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作为概率。
3. 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对于两个或多个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可以使用乘法原理。
即将独立事件的概率相乘得到总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如,两次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分别是1/2,那么两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1/2) * (1/2) = 1/4。
4. 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对于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可以使用加法原理。
即将互斥事件的概率相加得到总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如,抛硬币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是互斥事件,它们的概率分别是1/2,那么至少出现一次的概率就是1/2 + 1/2 = 1。
三、概率的应用举例1. 抽样问题在抽样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概率的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如果有一袋中有10个红球和5个蓝球,那么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球是红色的概率是10/15,是蓝色的概率是5/15。
2. 生日问题生日问题是概率论中一个经典的问题。
假设有23个人在一起,那么至少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互斥事件的概率来得到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九章《概率》全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九章《概率》全章教学设计1. 引言概率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章将通过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2. 学会使用频率估计概率。
3. 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古典概型、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的概率。
4. 能够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
2. 利用实验、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概率的求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3. 教学内容3.1 概率的基本概念1. 随机事件2. 必然事件3. 不可能事件3.2 频率与概率1. 频率的定义2.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3.3 古典概型1. 古典概型的定义2. 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3.4 条件概率1. 条件概率的定义2. 条件概率的计算3.5 独立事件的概率1. 独立事件的定义2. 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3.6 概率的应用1. 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概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4. 教学策略4.1 实例引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特点。
4.2 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结果,从而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学会估计概率。
4.3 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4 问题解决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概率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在概率方面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验器材:用于进行概率实验,如抛硬币、抽签等。
数学中的概率概念及其应用
数学中的概率概念及其应用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日常生活和各个学科领域,概率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学中的概率概念及其应用。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通常用0到1之间的数表示。
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在数学中,概率可以通过实验、频率、古典概型等方法进行计算。
1.1 实验与随机事件实验是指为了观察某个随机现象而进行的操作。
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称为样本空间,用Ω表示。
样本空间中的每个元素称为样本点。
实验中我们关心的某些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1.2 频率与概率频率是指在大量重复实验中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与实验总次数之比。
当实验次数趋于无穷大时,频率逐渐稳定在一个固定值,这个固定值就是概率。
1.3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是指在样本空间中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的情况。
例如,抛一枚均匀的硬币,样本空间为{正面,反面},每个样本点发生的概率都是1/2。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在数学中,有多种方法可以计算概率,包括古典概率、几何概率、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等。
2.1 古典概率古典概率适用于古典概型,即样本空间中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的情况。
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 = n(A)/n(Ω),其中n(A)表示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个数,n(Ω)表示样本空间中的样本点个数。
2.2 几何概率几何概率适用于连续型随机变量。
例如,在一个正方形区域中随机选择一个点,落在某个子区域内的概率可以用子区域面积与总区域面积之比表示。
2.3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一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B) = P(A∩B)/P(B),其中P(A∩B)表示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2.4 贝叶斯定理贝叶斯定理是根据条件概率推导的一种计算概率的方法。
贝叶斯定理的公式为P(A|B) = P(B|A) * P(A) / P(B),其中P(A|B)表示在已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B|A)表示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小学生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小学生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而其中的概率与统计更是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学生在数学中所要了解的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个数值。
对于小学生来说,概率的概念并不陌生,例如在扔硬币的游戏中,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2,反面朝上的概率也为1/2。
概率的取值范围是从0到1之间,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1. 统计频率法统计频率法是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事件发生的次数来计算概率。
例如,小明在一周的时间里记录了每天下雨的次数,最后统计发现有3天下雨,那么小明下周再去计算在一天中下雨的概率时,可以采用3/7来计算。
2. 理论计算法理论计算法是利用公式来计算概率。
例如,在一个有10个球的盒子中,其中有5个红球和5个蓝球,小红随机抽取一个球的概率就可以通过红球的数量除以总球的数量来计算,即5/10。
三、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将大量数据整理、分类和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统计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并作出合理的决策。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小学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观察实验等方式来收集数据,例如调查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然后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的形式,以便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数据。
2. 数据的分类和表示为了更好地分析数据,小学生可以将数据进行分类和表示。
例如,在调查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时,可以将水果按照苹果、香蕉、橙子等分类,并用柱状图或饼图来表示不同种类水果的比例。
3. 中心趋势的度量在统计中,中心趋势是指数据的集中程度。
常用的度量中心趋势的方法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例如,在一组考试成绩中,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整体水平,中位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成绩的中间值,而众数则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4. 数据的变异程度数据的变异程度可以通过标准差来衡量。
标准差越小,数据的变异程度越小,反之亦然。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统计的计算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统计的计算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归纳统计和概率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归纳统计是指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总结和归纳得出结论和规律;而概率则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本文将分别介绍归纳统计的计算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1. 归纳统计的计算归纳统计是指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和规律的过程。
它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频数、频率、平均数和中位数。
首先,频数是指某个特定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
它可以通过将数据逐个检查并计数来得出。
例如,有一组数据{2, 5, 3, 8, 2, 5, 6, 3, 2},其中数字2出现了3次,数字5出现了2次,数字3出现了2次,数字8出现了1次,数字6出现了1次。
其次,频率是指某个特定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频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频率可以通过频数除以总样本数得出。
例如,对于上述的数据组,数字2出现的频率为30%(3/10),数字5出现的频率为20%(2/10),数字3出现的频率为20%(2/10),数字8出现的频率为10%(1/10),数字6出现的频率为10%(1/10)。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它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如,对于一组数据{2, 5, 3, 8, 2, 5, 6, 3, 2},它们的平均数为4.11(保留两位小数)。
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它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典型值。
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即为中间位置的数值;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例如,对于一组数据{2, 5, 3, 8, 2, 5, 6, 3, 2},它们的中位数为3。
通过以上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对一组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和规律。
2.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分数、小数或百分比表示。
它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概率和实际概率。
理论概率是指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条件,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的概率值。
初中数学易考知识点概率与统计的基础概念
初中数学易考知识点概率与统计的基础概念初中数学易考知识点:概率与统计的基础概念概率与统计是初中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帮助我们了解事物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概率与统计的基础概念往往是学生们掌握困难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易考的概率与统计的基础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解析。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1.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在数学中,我们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来表示概率,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必然发生。
2. 试验与样本空间在概率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行试验,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构成了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用S表示,其中的每个元素称为样本点。
3. 事件与事件的概率样本空间中的某些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事件。
事件的概率是指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的计算可以通过事件发生的样本点数与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数的比值来表示。
4. 等可能事件如果一个试验的样本空间中的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同,我们称该试验为等可能试验,它的每个样本点发生的概率相等。
5.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如果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则它们称为互斥事件。
互斥事件的概率为它们各自发生的概率之和。
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它的对立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之和为1,那么这两个事件就是对立事件。
二、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1.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对于等可能事件,事件A的概率可以通过事件A发生的样本点数与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数的比值来计算。
2. 非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如果事件A不是等可能事件,我们可以通过所求事件A的样本点数与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数的比值来计算。
3. 概率的性质概率具有以下性质:概率始终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对于一个样本空间来说,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对立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
三、统计的基本概念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统计中,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整理。
数学 概率
概率论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
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对于一个随机试验,试验的每一个结果都称为样本点。
样本空间是所有可能的样本点的集合。
而事件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
概率的基本公理有三个:非负性、规范性和可列加性。
非负性指概率必须是非负的数值,即大于等于0。
规范性指样本空间的概率为1,即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
可列加性指如果两个事件互斥,则它们的概率可以相加。
概率的计算方法在概率论中,有三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统计概型。
古典概型适用于样本空间中的每个样本点发生的概率相等的情况。
例如,掷一枚公正的硬币,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都是1/2。
几何概型适用于样本空间是一个连续的区间的情况。
例如,从一个范围为0到1的均匀分布随机选择一个数,落在某个子区间的概率可以用该子区间的长度表示。
统计概型适用于实际问题中,根据历史数据或样本数据进行估计的情况。
例如,根据过去的天气数据,预测明天下雨的概率。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个事件发生的前提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条件概率可以用P(A|B)表示,读作“A在B发生的条件下的概率”。
独立性指两个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相互独立的。
如果两个事件A和B是独立的,那么P(A|B) = P(A),即B的发生对A的发生没有影响。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是概率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实际问题的建模和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诊断中,根据症状来计算各种疾病的概率,可以通过条件概率来实现。
期望值和方差期望值是随机变量的平均值,用E(X)表示。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值可以通过每个取值与其对应的概率相乘再求和来计算;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期望值可以通过对密度函数进行积分来计算。
方差是随机变量偏离其期望值的程度的度量,用Var(X)表示。
它等于随机变量与其期望值之差的平方的均值。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前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前知识点总结本文是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前的知识点总结,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元一次方程组、数的分离与合并、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图像、平移、旋转、翻折变换、统计、概率。
一、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组指的是包含一个未知数和多个方程的方程组。
在求解时,要通过消元、分离变量等方法将其简化为一个方程来求解。
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加减法和横式法。
其中,代入法可以在一个方程中求出未知数的值,再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求解,加减法是将两个方程的同类项相加或相减,横式法则是将两个方程分别按未知数排列,再进行消元。
二、数的分离与合并数的分离指将一个数分为几部分,例如将一个数字拆成其各位数字的和。
数的合并则是将几个数合并为一个数。
在计算时,可以通过分离数和合并数来得到更便捷的计算方法。
例如,将一个数拆成几个数后,进行运算后再合并可以减少计算量。
三、函数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输入是自变量,输出是因变量。
函数可以用公式来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
在求解函数中的各种问题时,需要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包括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
四、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图像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由两条垂直于彼此的轴组成,其中一条被叫做X轴,另外一条被叫做Y轴,在它们的交点处为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也可以用来表示函数图像,通过表示函数图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函数的变化,了解其性质。
五、平移、旋转、翻折变换平移、旋转和翻折变换是平面几何中的三个基本变换。
在平移变换中,一个图形沿特定的方向移动,但是大小和形状不变。
在旋转变换中,一个图形沿某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但是大小和形状不变。
在翻折变换中,一个图形在直线的对称线上翻折,使得其对称,但是大小和形状不变。
在具体的计算中,需要考虑变换的方向、位置和角度等。
六、统计统计是运用数学方法来对人口、社会、经济活动的数量进行调查、分类、整理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八年级数学第十章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第十章知识点第十章是八年级数学的最后一章,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包含了三大模块:三角形、等比数列和统计与概率。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学习这些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听讲。
一、三角形1. 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组成的一个图形,其中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2.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
按角度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形直角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和。
即a²+b²=c²(其中c为斜边,a、b为直角边)。
4. 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底边×高)÷2。
二、等比数列1. 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是由首项和公比两个参数所决定的一组元素,公比是相邻两项的比值。
2. 等比数列的性质①相邻两项的比值相等;②任意两项的比值相等;③首项与尾项的比值等于公比的n-1次方;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为Sn=a1(1-qⁿ)/(1-q);⑤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为∑(1~n)an=a1(1-qⁿ)/(1-q)。
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对现实中某种事物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描述和解释的科学。
2. 频数、频率和统计量频数是指某个数值在统计样本中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个数值在样本中出现的次数与样本总数的比值;统计量是通过对样本中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得到的一个特定数值。
3. 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指某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0~1之间。
其中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肯定发生。
4. 事件概率的计算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的总数/样本空间中元素的总数。
以上就是八年级数学第十章的全部知识点了,希望大家学有所得,积极备考,争取好成绩!。
初中数学易考知识点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初中数学易考知识点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初中数学易考知识点: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概率与统计是初中数学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本文将介绍初中数学中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分支。
在概率论中,我们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随机现象,通过实验和统计数据,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常用的概率计算方法有:1.频率法:通过实验的结果统计,计算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事件发生的概率。
2.几何概率法:通过对随机事件的空间进行几何分析,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3.古典概率法:根据事件发生的样本空间和样本点个数的比例,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研究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统计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得到数据的分布规律和统计特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数据。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常用的统计方法有: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实际调查或观察,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2.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个数据出现的频率或比例。
3.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可以表示数据的中心位置。
4.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中间的数,可以表示数据的中心位置。
5.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可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概率与统计的应用举例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通过几个实际例子来说明其应用:1.投掷骰子:当我们投掷一个均匀骰子时,每个点数的概率都是相等的,即1/6。
这是一个概率问题,通过频率法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投掷来计算每个点数出现的频率,从而得到概率。
2.抽奖活动:在抽奖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概率来计算中奖的可能性。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概率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基本的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的概率知识做简要归纳,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计算方法。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在数学中,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来表示概率,其中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对于有限样本空间的随机试验,其样本点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通常用S 表示。
而样本空间中的每一个样本点都是一个基本事件。
例如,掷一颗骰子的样本空间为{1, 2, 3, 4, 5, 6},每一个点皆为基本事件。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1.事件的概率设样本空间为S,事件A是S的子集,记为A⊂S。
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作P(A)。
对于有限样本空间,事件A中的样本点数目记作n(A),样本空间中的样本点数目记作n(S),则有P(A) = n(A) / n(S)。
例如,一颗骰子掷出的点数为1到6,设事件A为“点数为偶数”,则n(A) = 3,n(S) = 6,因此P(A) = 3 / 6 = 0.5。
2.互斥事件的概率对于两个互斥事件A和B,即事件A和B不可能同时发生,其概率P(A或B)可以通过P(A) + P(B)计算。
例如,设事件A为“掷一枚骰子的点数为奇数”,事件B为“掷一枚骰子的点数为偶数”,则P(A或B) = P(A) + P(B) = 0.5 + 0.5 = 1。
3.独立事件的概率对于两个独立事件A和B,即事件A的发生不会影响事件B的发生,其概率P(A且B)可以通过P(A) × P(B)计算。
例如,设事件A为“掷一枚骰子的点数大于3”,事件B为“掷一枚骰子的点数为偶数”,则P(A且B) = P(A) × P(B) = 0.5 × 0.5 = 0.25。
4.条件概率设事件A和B是两个非空事件,且P(A) > 0,则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P(B|A)可以通过P(A且B) / P(A)计算。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随机事件与概率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抛硬币实验。这个实验将演示概率的基本原理。
3.概率的计算:掌握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如枚举法、几何概率等。
4.概率的性质: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如加法公式、乘法公式等。
5.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的能力,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核心素养。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还发现了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让我深感学生们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关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我会在课后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随机事件与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提升数学逻辑思维和推理的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概率的概念
在以前概率学习的基础上,本章进一步研究了理论概率与实验概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几个现实生活模型介绍了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实验估算方法和涉及两步及两步以上实验的随机事件理论概率计算的又一种方法——列表法.
本节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同时,到本章为止,学生基本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概率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回忆有关概率的知识框架图.
对本章知识技能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关注其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意义,因此,在回顾与思考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举例,关注学生所举例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等,并据此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如对于实验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某个情境与学生展开一定的辨析,并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出两者的辩证关系.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一份小结,谈谈学习本章或整个概率有关知识后的收获以及自己的困惑和还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教师还可鼓励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去解决某些现实问题,然后再进行班级的交流与汇报.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回顾本章的内容,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建立有关概率知识的框架图.
2.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去解决某些现实问题,再自我回忆和总结出实验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通过举例,进一步发展学生随机观念和统计观念.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共同建立有关概率知识的框架图.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理解实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
教学方法
交流——引导——反思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根据问题,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问题1]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2
1,这意味着在两次重复试验中,该事件必有一次发生吗? [生]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2
1,是指当实验次数很大时,这个事件的实验频率稳定于它的理率概率,但我们在前面做过的大量实验中还发现,实验频率并不一定等于理论概率,虽然多次实验的频率逐渐稳定于其理论概率,但也可能无论做多少次实验,实验频率仍是理论概率的一个近似值,而不能等同于理论概率,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应该说,偏差的存在是正常的,经常的.
[师]这位同学通过大量的实验,真正理解了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真正体会到了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而数学频率与理论概率不能等同,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例如,在理论上,“随意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国徽朝上”发生的概率是2
1,但实验100次,并不能保证50次国徽朝上、50次国徽朝下,事实上,做100次掷币实验恰好50次国徽朝上,50次国徽朝下的可能性仅有80%左右,因此,概率的实验估算、理论计算以及频率及概率的偏差等应是理解概率不可分割的整体.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的抽奖活动,其中一个抽奖活动的小奖率是1%,是否买100张奖券,一定会中奖呢?
[生]不一定,这和刚才的道理是一样的.
[问题2]你能用实验的方法估计哪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举例说明.
[生]例如可以用实验的方法估计50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
[生]还可以用实验的方法估计6个人中有2个人生肖相同的概率.
[生]著名的投针实验,就是用实验的方法估计针与平行线相交的概率,而且通过此实验还有一个伟大的发现,针与平行线相交的概率P与π有关系,于是人们用投针实验来估计π的值,而且我们把这种用投针实验来估计π的值的方法叫蒙特卡罗方法,随着计算机等的现代技术的发展,这一方法已广泛应用到现代生活中.
[生]我们还可以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从一定高度掷一个啤酒瓶盖盖面朝上的概率.
[生]用实验的方法来估计从一定高度落下的图钉,落地后针尖朝地的概率.
……
[师]可以说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而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估计这么多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目的是理解“当实验次数很大时,实验频率是稳定于理论概率,由此来估计理论概率”这一事实的,从而也培养了同学们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3]有时通过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一定难度,你是否通过模拟实验来估计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举例说明.
[生]例如用实验的方法估计50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需要做大量的调查获得数据,既费时又费力,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模拟实验来估计此事件的概率.可以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利用计算器产生1~366之间的随机数,并记录下来.每产生50个随机数为一次实验,每组做5次实验,看看有几次实验中存在2个相同的整数,将全班的数据集中起来,估计出50个1~366之间的整数中有2个数相同的概率就估计出了50个人中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个很好的方法.
[问题4]你掌握了哪些求概率的方法?
举例说明.
[生]我们从七年级开始学习概率,求概率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用概率的计算公式,当实验的结果是有限个,并且是等可能的时.
(2)用实验的方法,当实验次数很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
(3)可用树状图,求某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4)用列表法,求某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5)用计算器模拟实验的方法求某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师]谁能举例说明上面这几种求概率的方法呢?
[生]例如掷一枚均匀的骰子,点数为奇数的概率,就可以用概率的计算公式,即
P(点数为奇数)=63=2
1. [生]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每次实验掷两次,两次骰子的点数和为6的概率既可以用树状图,也可以用列表法求其概率.
[师]其他几种方法前面的3个问题中已涉及到,我们在此就不一一说明了.
下面我们看一练习题:(多媒体演示).
(1)连掷两枚骰子,它们的点数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2)转动如图所示的转
盘两次,两次所得的颜
色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3)某口袋里放有编号率.
为1~6的6个球,先
从小摸出一球,将它放
回到口袋中后,再摸一次,两次摸到的球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4)利用计算器产生1~6的随机数(整数),连续两次随机数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本题的4个小题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旨在通过多题一解,让学生体会到它们是同一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解:(1)列表如下:
根据表格,共有36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点数相同的有(1,1),(2,2),(3,3),(4,),(5,
5),(6,6)共六种,因此点数相同的概率是6
1366 . (2)此题只是将(1)题的1、2、3、4、5、6换成了红、白、蓝、黑、黄、绿而已,因此,两次所得的颜色相同的概率也是6
1 (3)将第(1)题中的1,2,3,4,5,6换成编号为1~6的6个球,两次摸到的球相同的概率为
61. (4)将第(1)题中的1.2,3,4,5,6换成计算器中1~6随机数,连续两次随机数相同的 概率为6
1. Ⅱ.建立有关概率知识的统计图
在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共同建立以下有关概率的知识框架图如下:
Ⅲ.课时小结
本节我们以问题的形式回顾本章的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在充分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关概知识的框架图,在自我回忆和总结中找出实验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
Ⅳ.课后作业
复习题A 组1,3,4,6题B ,1,2题
Ⅴ.活动与探究
17世纪的一天,保罗与著名的赌徒梅尔睹钱,每人拿出6枚金币,比赛开始后,保罗胜了一局,梅尔胜了两局,这时一件意外的事中断了他们的赌博,于是他们商量这12枚金币应怎样分配才合理. 保罗认为,根据胜的局数,他应得总数的31,即4枚金币,梅尔得总数的3
2,即8枚金币;但精通赌博的梅尔认为他赢的可能性大,所以他应得全部赌金,于是,他们请求数学家帕斯卡评判,帕斯卡又求教于数学家费尔马,他们一致的裁决是:保罗应分3枚金币,梅尔应分9枚.
帕斯卡是这样解决的:如果再玩一局,或是梅尔胜,或是保罗胜,如果梅尔胜,那么他可以得全
部金币(记为1);如果保罗胜,那么两人各胜两局,应各得金币的一半(记为
2
1).由这一局中两人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梅尔得金币的可能性应该是两种可能性大小的一半,即梅尔为(1+21)÷2=43,
保罗为(0+21)÷2=43.所以保罗为(0+21)÷2=4
1.所以梅尔分9枚,保罗分3枚. 费尔马是这样考虑的:如果再玩两局,会出现四种可能的结果:(梅尔胜,保罗胜);(保罗胜,梅尔胜);(梅尔胜,梅尔胜);(保罗胜,保罗胜).其中前三种结果都是梅尔胜,只有第四种结果保罗才能取胜.所以梅尔取胜的概率为43,保罗取胜的概率为4
1,所以梅尔分9枚,保罗分3枚. 帕斯卡和费尔马还研究了有关这类随机事件的更一般的规律,由此开始了概率论的早期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