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原理及图谱分析技巧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 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PPT课件

仪器分析 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PPT课件
第十三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NMR)
13.1 核磁共振原理
13.2 核磁共振波谱仪
13.3 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图谱
13.4 自旋偶合及自旋分裂
13.5 一级图谱的解析
13.6 高级图谱和简化图谱的方法
13.7 13C核磁共振谱
作业
附录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进动有频率 0, 产生角速度0;
0 = 2 0 = B0
0 =进动频率=光子频率
磁旋比
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能级产生裂分,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 迁,需要吸收能量——由射频振荡线圈产生的电磁波提供。
核发生核磁共振吸收射频的频率——共振频率。
对于氢核:
E= 2μB0 产生共振需吸收的能量:
E= B0 = h 0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本章学习要求
• 了解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掌握核磁共振产生的条件和基本原理; • 理解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化学
等同和磁等同的概念; • 掌握某些常见基团的1H核的化学位移,自旋
偶合、偶合裂分的机理及偶合常数; • 掌握简单1H NMR图谱的解析。
质量数为偶数原子序数为偶数自旋量子数为0无自旋12c632s1616o8质量数为原子序数为自旋量子数质量数为偶数奇数有自旋有自旋14n原子序数为自旋量子数为12314n7质量数为奇数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自旋量子数为123252有自旋1h113c619f931p15二二二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现象现象现象当原子核置于外磁场b0中时相对于外磁场有2i1种取向

核磁共振图谱解析

核磁共振图谱解析
B、峰组内的各峰的相对强度 可用二项式展开系数 近似地表示; 属于一级谱的有AX1、AX2、AMX系统等 C、从谱图中可直接读出δ 和J,峰组中心位置为δ , 相邻两峰之间的距离(以赫兹计)为J。
2、高级图谱 (1)、高级谱图必须满足的条件 两个质子群的化学位移差△ν 小于偶合常数J 的六倍 ,即△ν <6J (2)、高级谱图具有的特点
νA
νAX
νX
B、AB系统 (1)、有四条谱线,A和B各有两条;
(2)、四条谱线的高度不同, 内侧两条高,外侧两 条短,呈对称状;
(3)、各裂分峰的强度比 有如下的关系:
HA
△ν
AB
HB
I1 I 4 2 3 I 2 I 3 1 4
JAB
ν
1
JAB
ν
2
ν
3
ν
4
(4)、偶合常数 JAB=ν1-ν2=ν3-ν4
3、考虑分子的对称性; 4、分析每个峰组的δ 、J ; 5、组合可能的结构式; 6、对推出的结构式进行“指认”。
C8H11N
CH3CO2CHCH3
CH2CH2OCOCH3
H3C
CO2CH2CH3
C、AA’ BB’系 统
A A A B
4、常见的一些高级谱图 (1)、单取代苯
R
AA’ BB’C 系统
A、取代基没有强烈的屏蔽或去屏蔽效应时,可出现 5个芳氢的单峰; B、取代基有强烈的屏蔽或去屏蔽效应时,如苯乙酮, 这种取代基常造成邻位质子移向高场或低场,图上出 现两个质子的多重峰及三个质子的多重峰。

核磁共振图谱解析解析NMR

核磁共振图谱解析解析NMR

Electronegativity, hybridization, and anisotropy all affect 13C chemical shifts. The electronegative element produces a large downfield shift since the electronegativity atom i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13C atom.
NMR: 原子核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中的原子并不是孤立存在,它不仅在相互间发生作用也同周围环境发生作用, 从而导致相同的原子核却有不同的核磁共振频率.
化学位移
自旋-自旋偶合
Larmor
E B0
频率
e.g. B0=11.7 T,
(1H)=500 MHz (13C)=125 MHz 化学位移 ~ B0 kHz 自旋-自旋偶合 Hz-kHz
去偶(Decoupling)
氢去偶除简化碳谱还因为有核的Overhauser效应而增加信噪比。
C-H
C-H2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decoupled
*CH3-CH2coupled
Nuclear Overhauser Enhancement (NOE)
The intensities of many of the C resonances in a protondecoupled 13C spectrum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bove those observed in a proton-coupled experiment. 核Overhauser效应(NOE) — Overhauser等人及以后 的研究人员发现,当核外电子自旋或相邻磁性核的核 自旋发生共振并达到饱和时,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弛 豫)引起核自旋态分布变化,使得待观察的核的信号强 度增加。其空间作用距离<5~6Å。 C with H directly attached are enhanced the most, and the enhancement increases (but not always linearly) as more Hs are attached.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0 ( sam ple ) 0 ( ref )
B 0 ( ref
(10.11)
)
其中,B0(sample) 是待测氢核共振时所在磁场
B0( ref )
是参考标准物氢核共振时所在磁场 由于磁场强度的测定比较困难,而精确测量待测 氢核相对于参考氢核的吸收频率却比较方便,故以
B 0 ( sample
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回旋, 这种现象与一个自旋的陀 螺与地球重力线做回旋的情况相似。 换句话说:由于磁场的作用,原子核一方面绕轴 自旋,另一方面自旋轴又围绕着磁场方向进动。其进 动频率,除与原子核本身特征有关外,还与外界的磁 场强度有关。进动时的频率、自旋质点的角速度与外 加磁场的关系可用Larmor方程表示: ω = 2 π v = γ B0 (10.4) v = γ / 2π B0 (10.5) 式中:ω— 角速度;v — 进动频率(回旋频率); γ— 旋磁比(特征性常数)
3、射频接收器
射频接收器线圈在试样管的周围,并于振荡器线 圈和扫描线圈相垂直,当射频振荡器发生的频率v0与 磁场强度B0达到前述特定组合时,放置在磁场和射频 线圈中间的试样就要发生共振而吸收能量,这个能量 的吸收情况为射频接收器所检出,通过放大后记录下 来。所以核磁共振波谱仪测量的是共振吸收。
4、探头
图10.2 H核在磁场中的行为
应当注意,每个自旋取向将分别代表原子核的某个特定的 能量状态,并可用磁量子数(m)来表示,它是不连续的量 子化能级。m取值可由 -I……0……+I决定。例如:I=1/2, 则m= −1/2,0,+1/2;I=1,则m = -1,0,+1。 在上图中,当自旋取向与外加磁场一致时(m =+1/2), 氢核处于一种低能级状态(E=-μB0);相反时(m=- 1/2),氢核处于一种高能级状态(E=+μB0)两种取向间 的能级差,可用ΔE来表示: ΔE = E2-E1 =+μB0-(-μB0) = 2μB0 (10.3) 式中:μ为氢核磁矩;B0为外加磁场强度 上式表明:氢核由低能级E1向高能级E2跃迁时需要的能量 ΔE与外加磁场强度B0及氢核磁矩μ成正比

全面的核磁共振解析

全面的核磁共振解析


TMS
化学位移用表示,以前也用表示, 与的关系为:
= 10 -
定义:在照射频率确定时,同种核因在分子中的化学环 境不同而在不同共振磁场强度下显示吸收峰的现象称为 化学位移。
射 = 自旋进动 = — H—o
2
射 =
自旋进动
=
—H有—效
2
=
(Ho+ H感应) 2
特征质子的化学位移值
常用溶剂的质子
• 自旋量子数 I=1/2的原子核
(氢核),可当作电荷均匀分 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 产生磁场,类似一个小磁铁。
• 当置于外加磁场H0中
时,相对于外磁场,可以有
(2I+1)种取向:
• 氢核(I=1/2),两种
取向(两个能级):
•(1)与外磁场平行,能量低,
磁量子数m=+1/2;
•(2)与外磁场相反,能量高,
对上述规律的具体分析
(1)若质子a与n个等性质子b邻接,则质子a的吸收峰将 被n个等性质子b自旋裂分为(n+1)个峰,各峰的高度比与 二项展开式(a+b)n的各项系数比一致。
例如:
ba CH3-CH2-Br
Ha 呈四重峰,峰高度比为1:3:3:1 (A+B)3=A3+3A2B+3AB2+B3
H b 呈三重峰,峰高度比为1:2:1 (A+B)2=A2+2AB+B2

第13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第13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激发到高能态的核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将其获 得的能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去,使核从高能态 回到原来的低能态,这一过程为弛豫过程。
弛豫过程是核磁共振现象发生后得以保持的必 要条件。


弛豫过程
自发辐射的概率近似为零
高能态核
低能态核
通过一些非辐射途径回到
弛豫过程有两种:
①自旋-晶格弛豫:处于高能态的氢核,把能量转移给周围的 分子变成热运动,氢核回到低能态。为纵向弛豫。 ②自旋-自旋弛豫:是进行旋进运动的核接近时相互之间交换 自旋而产生的,即高能态的核与低能态的核非常接近时产生自 旋交换,一个核的能量被转移到另一个核。这种横向弛豫机制 并没有增加低能态核的数目而是缩短了该核处于高能态或低能 态的时间。
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需要纯样品1 mg 。 标样浓度(四甲基硅烷 TMS) : 1%。 溶剂:1H谱 四氯化碳,二硫化碳; 或氯仿、丙酮、苯、二甲基亚砜的氘代物。
13.3
化学位移和核磁共振图谱
1、低分辨核磁共振谱

由共振条件0 = B0 / (2 ):不同的原子 核, 不同。若固定B0 ,扫频,不同原子核 在不同的0 发生共振;若固定0,扫场,不 同原子核在不同的B0发生共振.见下图。
2

1
H
2.79270
13 0.70216
C
磁矩的方向可用 右手定则确定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一种用于研究物

质的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分析技术。它基于原子核自旋的相互作用,利用核

磁共振现象来获得关于样品的信息。本文将详细介绍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技术的基础是磁共振现象。原子核具有自旋,类似于一个小

磁铁。当处于磁场中时,原子核的自旋会在磁场的方向上进行朝上或朝下

的取向。在没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两种取向的能量是相同的。但当外部

磁场的作用下,两种取向的能量会发生微小的差异。

核磁共振是指当处于外部磁场中的原子核受到特定频率电磁波的照射时,它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并发生共振现象。这个特定的频率被称为共振

频率或Larmor频率。

核磁共振实验通常使用恒定磁场(主磁场)和射频场(射频辐射)来

观察样品的反应。主磁场是核磁共振实验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是通过

使用大型电磁体产生的一个恒定的磁场,用于将样品中的原子核取向。通

常使用的主磁场强度在几特斯拉到几十特斯拉之间。

当样品放置在主磁场中时,样品的原子核将取向与主磁场平行或反平行,形成两个能级。这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取决于原子核的自旋和主磁

场的强度。为了使原子核进入共振状态,必须应用射频场。射频辐射的频

率与共振频率相同,通过磁场中的变化来激发原子核。应用恰当的射频场

能够使原子核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当原子核吸收或发射射频辐射时,它们会发生共振现象。这个过程需

要定向的射频辐射并满足共振条件。共振发生时,原子核的能级会发生变

化,产生一个共振信号。共振信号的频率与射频场的频率相同,而其强度

核磁共振分析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实验技术

核磁共振分析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实验技术
核磁共振分析的基本原理 、结构和实验技术
目录
7.1 核磁共振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7.2 核磁共振分析的基本原理 7.3 核磁共振仪器结构及组成 7.4 核磁共振分析的实验技术 7.5 核磁共振分析在材料研究领域的应用
00
7.1 核磁共振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7.1.1 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历程
(1)核磁共振现象的发现
由Ascend提供的1H NMR谱图
图8 Ascend 核磁共振谱仪
采用先进的超导技术,最 高频率达700-850MHz, 具有先进的磁场稳定功能。
33
7.3.3 仪器实例介绍
最新软件TopSpinTM: 集测试、数据处理及结构模拟等功能。
34
7.3.3 仪器实例介绍
35
7.3.3 仪器实例介绍
图10 SmartProbe核磁共振谱仪
38
7.3.3 仪器实例介绍
图11 Decaborane 11B NMR from SmartProbe
39
7.3.3 仪器实例介绍
图12 Decaborane 11B NMR with and without 1H decoupling:
recorded with NS=1 40
远程原 子核外 电子产 生的屏 蔽效应
磁核所处化学环境的综合反应
19
7.2.6 核磁共振基本参数

核磁共振波谱法详细解析

核磁共振波谱法详细解析

递给邻近低能态同类磁性核的过程
*2. 共振吸收条件
即照射的无线电波的频率必须等于核进动频率, 才能发生核自旋能级跃迁。 实现核磁共振就是改变照射频率或磁场强度。 例:氢(1H)核:H0=1.4092T, ν=60MHz,吸收 ν0=60MHz无线电波,核磁矩由顺磁场 (m=1/2)跃 迁至逆磁场(m=-1/2) →共振吸收。
• • • •
酸类 R-COOH 10 ~12 酚类 ArOH 4~7 酰胺 RCONH2 5 ~ 8 醇、伯胺 0.5 ~ 5
变动的化 学位移
氢键形成与温度、浓度及溶剂极性有关
四、几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四、几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①芳氢7~8>烯氢5~6>炔烃2~3>烷烃0~1 ②
次甲基1.55;亚甲基1.20;甲基0.87
自旋量子数I
1 如: 1
H,
13 6
C,
F
*I=1/2的核
③ 偶数 奇数
I为整数, I=1, 2, 3, …
2 如: 1
D,
14 7
N
2. 核磁矩( )
原子核有自旋现象,因而有自旋角动量:
h P I ( I 1) 2π
P :自旋角动量
I0核,自旋产生核磁矩 ,核磁矩的方向服从 右手法则,其大小与自旋角动量成正比。
0.99999

医院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

医院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

医院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利用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通过磁共振现象产生图像。MRI的成像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引入磁场:在MRI设备中,产生很强的磁场,使人体内的氢原子有方向性,呈现出一定的磁化。

2. 辅助磁场:在氢原子磁化的同时,辅以高频交变磁场,使氢原子磁化的方向发生改变。

3. 磁矢量产生变化:各种组织和器官内的氢原子受交变磁场影响,会发生磁化方向的变化。随着交变磁场不断变化,磁矢量在空间内不断改变。

4. 接收信号:产生的变化信号将被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转化为图像显示给医生。

由于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含有不同数量和组合的水分子,磁化方向的变化也就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MRI信号,成为对比度。

综上,MRI利用氢原子的磁性质和变化信号实现成像,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在MRI 图像上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和对比度,从而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医疗信息。

核磁共振氢谱图谱解析

核磁共振氢谱图谱解析

核磁共振氢谱图谱解析

1. 引言

核磁共振氢谱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物质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和结构的

方法。氢是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广泛存在于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图谱的解析,可以了解样品的分子结构、官能团和化学环境等信息,对于化学合成、物质性质研究、质量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核磁共振氢谱图谱的基本原理、谱峰解析步骤和谱峰解析的应用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图谱解析技术。

2. 核磁共振氢谱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基于原子核的磁性和电磁波的

相互作用,通过施加磁场和射频脉冲来激发样品中的氢原子核,根据吸收或发射电磁波的频率差异来获得谱图信息。

核磁共振氢谱图谱的横坐标表示化学位移或称为化学位移标尺(Chemical Shift, δ),单位为ppm(parts per million)。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或强度积分。

3. 核磁共振氢谱图谱解析步骤

3.1 样品准备

样品是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图谱解析的基础,需要制备纯度高、浓度适宜的样品。样品制备时要注意避免杂质的干扰,需选用适合的溶剂,并校正溶剂的化学位移标尺。

3.2 光谱仪参数设置

在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前,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和要研究的问题来调整光谱仪的

参数。如调节磁场强度、扫描速度、脉冲宽度和接收增益等。

3.3 谱峰解析

核磁共振谱峰的位置、形状和峰面积等参数与样品的结构和环境密切相关,通

过分析谱峰的特征来推断样品的化学结构。谱峰解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磁共振常用序列解读 -回复

磁共振常用序列解读 -回复

磁共振常用序列解读-回复

标题:磁共振常用序列解读:深入理解MRI

引言: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原理的无创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研究和治疗过程中。在磁共振成像中,不同的序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评估患者病情。本文将逐步介绍磁共振常用序列的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MRI。

一、T1加权序列(T1-weighted sequence)

T1加权序列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时间参数,使得信号灵敏度增加,提高组织对比度的序列。在T1加权序列中,脑脊液(CSF)呈黑色,脂肪组织呈白色,灰质和白质呈灰色。这种序列对于显示解剖结构和病变的边缘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T2加权序列(T2-weighted sequence)

T2加权序列是通过改变时间参数,使得水分子信号强度增加,增强了组织对比度的序列。在T2加权序列中,脑脊液(CSF)呈白色,脂肪组织呈黑色,灰质和白质呈灰色。这种序列对于显示肿瘤、水肿和炎症等病变具有较好的效果。

三、弥散加权序列(Diffusion-weighted sequence)

弥散加权序列是通过引入梯度强度来衡量水分子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进而反映组织内部微观结构的序列。在弥散加权序列中,水分子的运动越受限制,信号越强,显示为高信号区域。这种序列可用于评估脑梗死、颅内肿瘤和炎症的程度。

四、灌注加权序列(Perfusion-weighted sequence)

核磁共振波谱法详细解析

核磁共振波谱法详细解析

第三节 化学位移
一、屏蔽效应
2
H0
➢ H0=1.4092T, ν=60MHz
照射
H0一定时
所有H核吸收相同频率的光波
0=
无意义?wenku.baidu.com
➢实验发现:由于H核周围的化学环境不同,H核发生共 振吸收时,共振频率微小的差异。
➢ NMR通过微小的差异——化学位移不同,推测H周围的 化学环境
一、屏蔽效应
感应磁场方向
三、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
➢ 内部因素(分子结构因素):局部屏蔽效 应、磁各向异性效应和杂化效应等
➢ 外部因素:分子间氢键和溶剂效应等。
三、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
1. 局部屏蔽效应:氢核核外成键电子云产生的抗磁 屏蔽效应(相邻基团的电负性影响)。
• 电负性↑,吸电子能力↑ ,H核电子云密度↓,↓
(去磁屏蔽效应),δ↑
三、自旋驰豫
➢ 驰豫历程:激发核通过非辐射途径损失能量而恢复至基态 的过程,是维持连续NMR信号必不可少的过程。
Boltzmann分布:
n
ΔE
e kT
rhH0
e 2πkT
n
例:I=1/2核,T=300K,H0=1.4092T:
n1/2
n e 0.99999 1/2
6.6 310 342.6 818 01.4092 23.1 41.3 810 23 300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3 13C-NMR谱简介
早期的13C谱只能采用多次连续扫描迭加法。
其原因有:
① 13C的天然丰度低,(13C为1.1%,1H为99.98%) ②
13C的磁旋比γ小:
g
13
C
1 g 1H 4
当H0相同时,
S g3
所以: S 13 C
③ 没有PFT技术的支持。
1 S 1H 6000
由于 13C - 1H 偶合,早期 13C 谱 的 谱 形复 杂 ,不 易解析。直到 1965 年, 13C - NMR 技 术 上的一大 突破 —— 质 子 宽带 去偶技 术 的 应 用,才使 13C 谱 的研究得以蓬勃发展。 PFT-NMR仪的出现,使实验效率大为提高, 灵敏度大为改善。 今天,13C谱已经成为有机化学家的常规分析手 段。
量。测定盐酸卡替洛尔、盐酸塞利洛尔、盐酸贝凡洛 尔、盐酸艾司洛尔、盐酸索他洛尔、阿替洛尔、盐酸 普萘洛尔、盐酸拉贝洛尔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共9种洛 尔类药物对照 品的绝对含量。
文献2:27Al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环 境生物样品中铝研究进展
• 作者:王先龙、邹公伟、毕树平 • 意义: 27Al核磁共振波谱法作为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技术, 可以用于环境生物样品铝的定量测定和形态分析。
件时,则该核发生能级跃迁,核磁矩方向改变,在接收线圈
D中产生感应电流(不共振时无电流)。感应电流被放大、记 录,即得NMR信号。若依次改变磁场强度,满足不同化学环 境核的共振条件,则获得核磁共振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旋量子数 I 值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和核电荷数 Z
(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有关。 质量数 核电荷数 I NMR信号 电荷分布
偶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0
1, 2, 3, …

有 有 有
均匀
不均匀 均匀 不均匀
1/2 奇数或偶数 3/2, 5/2, …
= · P h P = 2 I ( I 1)
核磁共振氢谱
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2. 核磁共振仪 3. 氢的化学位移 4.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5. 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6. 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7.偶合常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8. 常见的自旋系统 9. 简化1H1 NMR谱的实验方法 10.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
一.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 NMR:磁性核受幅射而发生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 是研究分子结构、构型构象等的重要方法。 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磁性核 磁性核:具有磁矩的原子核。 磁矩是由于核的自旋运动产生的。 并非所有同位素的原子核都具有自旋运动。 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有关。
旋进轨道 自旋轴
自旋的质子
H0 BO
B0 回旋轴
B0
核磁距 回旋轴 自旋轴
自旋轴 核磁距
I = 1/2
I =1/2
自旋核在BO场中的进动
E
B0
E1

E2
h ⊿E = —— B0 2π
3、核磁共振
在垂直于B0的方向加一个射频场B1,其频率为n射, 当E射= hn射 = ⊿E时,自旋核会吸收射频的能量, 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核自旋发生反转)。 h ⊿E = —— B0 2π
3.3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化学位移的差别很小,精确测量十分困难,并因仪器 不同(Bo)而不同,现采用相对数值。
规定:以四甲基硅(TMS)为标准物质,其化学位移为零,
根据其它吸收峰与零点的相对距离来确定化学位移值。
试样的共振频率
TMS的共振频率
n 试样 n TMS 6 10 n0
化学位移
反映核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高能态的自旋核
把能量转移给同类低能态的自旋核,结果是各自旋
态的核数目不变,总能量不变。
N hn N+ Relaxation
二、核磁共振仪
磁体:永久磁体、电磁体 (低频谱仪)
超导磁体(高频谱仪)
射频频率:60,80,100,300,400,600MHz
射频源:连续波波谱仪,脉冲傅立叶变换波谱仪
核弛豫:1H 核可以通过非辐射的方式从高能态转 变为低能态。 只有当激发和辐射的几率相等时,才能维持 Boltzmann分布,不会出现饱和现象,可以连续观 测到光谱信号。
Boltzmann分布(低能态的核数>高能态的核数):
N-/N+ = 1-E/KT= 1–( γh/2 )B0/KT
N+---- 低能态的核数 N- ---- 高能态的核数 k ----- Boltzmann 常数 T ----- 绝对温度
扫频 — 固定磁场强度,改变射电频率对样品扫描 扫场 — 固定射电频率,改变磁场强度对样品扫描
实际上多用后者。 对于1H 核,不同的频率对应的磁场强度: 射频(MHZ) 60 100 200 300 500 磁场强度(特斯拉) 1.4092 2.3500 4.7000 7.1000 11.7500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各向异性效应
Van der Waals效应
氢键效应和溶剂效应
4.1 诱导效应: Y-H中Y的电负性越大,1H周围电子云密度越低, 屏蔽效应越小,越靠近低场出峰,δ值越大。
化合物 电负性 δ CH3F 4.0 4.26 CH3OH 3.5 3.14 CH3Cl 3.0 3.05 CH3Br 2.8 2.68 CH3I 2.5 2.16 CH4 2.1 0.23 TMS 1.8 0
m = m = m = m = 1 m = 2
I = 1/2
I=1
I=2
对于1H1原子核:I =1/2
共有2种取向:(+1/2,-1/2)
磁诱导产生自旋核的能级分裂:
m = -1/2
m = 1/2
自旋核在B0场中的进动
当自旋核处在外磁场B0中时,除自旋外(自旋轴的方 向与 一致),还会绕B0进动,称Larmor进动,类似 于陀螺在重力场中的进动。
Beff = B0 -σ·0 = Bo(1-σ) B
σ 为屏蔽常数
·0(1-σ) B 核的共振频率为: n = 2
• 核外电子云密度高,屏蔽作用大(σ 值大),核的 共振吸收向高场(或低频)移动,化学位移减小。 • 核外电子云密度低,屏蔽作用小(σ 值小) ,核的
共振吸收向低场(或高频)移动,化学位移增大。
n射 = ——

B0
• 磁场强度与射频频率成正比。 • 仪器的射频频率越大,磁场强度越大,谱图分辨率 越高。
产生NMR条件
(1) I 0 的自旋核 (2) 外磁场 B0 (3) 与 B0 相互垂直的射频场B1
n射 = ——

B0
信号 吸 收 能 量 0 低 场 H0 高 场
要满足核磁共振条件,可通过二种方法来实现:
饱和与弛豫
饱和: 在外磁场作用下,1H 倾向于与外磁场相同取向的排 列。处于低能态的核数目多,由于能级差很小,只 占微弱的优势。
1H-NMR的讯号依靠这些微弱过剩,低能态核吸收电
磁辐射跃迁到高能级而产生信号。
如果高能态核无法返回到低能态,那末随着跃迁的 不断进行,这种微弱的优势将进一步减弱直至消失, 处于低能态的1H核数目与处于高能态1H核数目相等, 与此同步,NMR的讯号也会逐渐减弱直至最后消失。 上述这种现象称为饱和。
化学键的各向异性,导致与其相连的氢核的化学位移
不同。
例如: δ(ppm):
CH3CH3 0.86
CH2=CH2 5.25
HC≡CH 1.80
sp杂化碳原子上的质子:叁键碳 碳碳叁键:直线构型,π 电子云呈 圆筒型分布,形成环电流,产生 的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
H质子处于屏蔽区,屏蔽效应强, 共振信号移向高场, δ减小。
• 傅立叶转换(FT):将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 在频域信号的图谱中,峰高包含原子核数目的信息, 位置则揭示原子核周围电子环境的信息。
FT
time
frequency
• 在PFT-NMR中,增设脉冲程序控制器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 脉冲发射时,待测核同时被激发,脉冲终止时,启动接收系统, 被激发的核通过弛豫过程返回。 • 有很强的累加信号的能力,信噪比高(600:1),灵敏度高, 分辨率好(0.45Hz)。
B0越大, N-/N+越大,即低能态的核数越多。
弛豫方式: 1、自旋-晶格弛豫(纵向弛豫):
反映了体系和环境的能量交换。“晶格”泛指
“环境”。高能态的自旋核将能量转移至周围的分 子(固体的晶格、液体中同类分子或溶剂分子)而转变 为热运动,结果是高能态的核数目有所下降。 2、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
CH3—CH2—CH2—X
γ β α
0.93 1.53 3.49 —OH
1.06 1.81 3.47
—Cl
试比较下面化合物分子中 Ha Hb Hc 值的大小。
CH3 CH3-O-CH2-C-CH3
a b
Cl
c
b>a>c
4.2 共轭效应
7.11 6.86 6.81 OR NH2 <7.27 7.45 7.66 7.27 >7.27 8.21 NO 2 COR
δ = 1.8~3
H-C≡C-H: 1.8
+:屏蔽区;-:去屏蔽区
sp2杂化碳原子上的质子:双键、苯环
sp
去屏蔽效应:核外电子产生的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
积成正比关系。
例:乙醇CH3CH2OH
3 组质子的积分曲线高度比为 3:2:1

积分曲线 (integration line)
甲基与苯环质子的积分曲线高度比为 3:2
图3-5 乙醚CH3CH2OCH2CH3 的氢核磁共振谱
四、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氢核受到的屏蔽作用越大,峰越在高场出现,δ越小。
8.58
Ha1 O COCH3
Hb A OCH3 B Ha2 C
8.08
7.94
4.3 化学键的各向异性效应 各向异性效应:氢核与某功能基因空间位置不同, 受到屏蔽作用不同,导致其化学位移不同。 原因: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由电子构成的化学键 会产生一个各向异性的附加磁场,使得某些位置的 核受到屏蔽,而另一些位置上的核则为去屏蔽。
CD3COCD3 2.1(5) , 2.7(水)
CD3SOCD3 2.5 (5), 3.1(水)
D2O
C6D6
4.7(s)
7.3(s)

积分曲线 (integration line)
1H NMR谱中的峰面积 (peak area) 正比于等价质
子的数目
用积分曲线表示峰面积。积分曲线的高度与峰面
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
— 固定磁场:超导磁体(含铌合金在液氮温度下
的超导性质。
— 脉冲方波 (强而短的频带,一个脉冲中同时 包含了一定范围的各种射频的电磁波) 可将样品中所有的核激发。 —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信号)
— 经傅立叶变换得到NMR图谱。
脉冲
照射
自旋核
共振
FID
傅立叶变换
谱图
•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由于原子核所处的电子环境 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 NMR信号包含许多共振频率的复合信号,分析困难。
• 供电子共轭效应,苯环电子云密度增大。 • 氢核电子云密度增大,屏蔽作用增大,向高场移动, δ值减小。
H OH C=O
H
H
H
7.27
5.25 H H C=C H H
6.73
4.03 H C=C H H
7.81
CH3 6.27 H C=O C=C H H
OCH3
7.78
Ha
6.70
OCH3 Hb
拉电子基团:去屏蔽效应,化学位移增大 推电子基团:屏蔽效应,化学位移减小
化合物 δ
CH4 0.23
CH3Cl 3.05
CH2Cl2 5.33
CHCl3 7.27
化合物 电负性 δ
C-CH3 C: 2.52.5 0.7~1.9
N-CH3 N: 3.0 2.1~3.1
O-CH3 O: 3.5 3.2~4.2
I=0:
12C 6 16O 8 32S 16
磁矩() 磁旋比( ):核的特征常数 自旋角动量(P ) 自旋量子数(I )
• I = 0: P=0,无自旋,不产生共振信号。
• I≠0 : P≠0 ,具有自旋现象。 I=1/2,核电荷在核表面均匀分布。 核磁共振谱线窄,有利于核磁共振检测。
I=1/2:
仪器的射频频率
感生磁场 H'非常小,只有 外加磁场的百万分之几, 为方便起见,故 × 106
单位:ppm
选用TMS(四甲基硅烷)作为标准物质的原因?
(1)屏蔽效应强,共振信号在高场区,绝大多数吸收峰 均出现在它的左边。
(2)结构对称,是一个单峰。 (3)容易回收(b.p低),与样品不反应、不缔合。 低场 9 高场
3.4 核磁共振波谱的测定
样品:纯度高,固体样品和粘度大的 液体样品必须溶解。
溶剂:氘代试剂。
标准:四甲基硅烷(内标法,外标法) 记录纸:
3.5 NMR谱的结构信息
化学位移 积分高度 偶合常数 积分高度
化学位移
偶合常数
氘代溶剂的干扰峰
CDCl3 7.27(s)
CD3CN
CD3OD
2.0
3.3(5), 4.5(OH)
三、 氢的化学位移
3.1 化学位移的定义: 氢核由于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不同而在不同共振 磁场强度下显示吸收峰,称为化学位移。 3.2 化学位移的由来 :
核外电子的屏蔽效应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由
于核外电子在垂直于外加磁
场的平面绕核旋转,从而产 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 生磁场B’。
H核的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强度为:
8 7 6 6 5 4 3 2 1 零 点 Baidu Nhomakorabea1 -2 -3
TMS
化学位移用表示,以前也用表示, 与的关系为: = 10 -
例:在60MHz的仪器上,测得CHCl3与TMS间吸收 频率之差为437Hz,则CHCl3中1H的化学位移为:
n 样品-n 标样 437 6 10 = 106=7.28 n0 60 106
1H
1
13C
6
15N
7
19F
9
31P
15
2、自旋核在磁场中的取向和能级
• 无外磁场(B0)时,磁矩 的取向是任意的。 • 在B0中,I 0的自旋核,磁矩的取向不是任意的, 而是量子化的,共有(2I + 1)种取向。可用磁量子 数m表示:m:I,I-1,I-2,1 ,-I.
z z z
m =+1 B0 m = +1/2 m = m = 1/2 m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