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ppt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共36张)PPT课件
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 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 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 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合作探究
语文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 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 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属于什 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合作探究
语文
(2)第7段中,“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 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细节描写,表现了牧羊人工作心无旁 骛,认认真真。
(3)第10段中,“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 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⑶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老人,这 里重新充满生机,变得富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整体感知
语文
结果:
“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 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牧羊人” 用双手和毅 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 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渲染了荒凉的气氛,突出此地环境的
作者及作品简介
语文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 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 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 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 给人以启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字词积累
语文
• 栋dòng 拣jiăn 戳chuō 慷慨kăi 帐篷 • 废墟 xū 坍塌tāntā 呼啸xiào 滚烫 张扬 • 溜达 liū 琢磨zuómo微薄bó酬劳chóu 硬朗 • 水渠 qú流淌 光秃秃 不毛之地 • 刨根问底páo 沉默寡言 薄荷 bò he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3植树的牧羊人(共15张PPT)
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牧羊人的描写 (正面描写——动作,语言,外貌,心理) (侧面描写——环境,周围人物环境) 示例: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 生活的人往往这样。”所以我们知道牧羊人是一 个沉默寡言的人。
牧羊人是一个沉默寡言,自信, 平和,认真,细致,热爱生活, 一丝不苟,安静,忠厚,不张 扬,友好,乐于助人,执着忘 我,慷慨无私,执着,有恒心, 有毅力,坚持不懈的人。
字词积累
chuō
戳穿
zhuó
琢磨
hé
干涸
kāng kǎi
xū
慷慨 废墟
tān tā
坍塌
liū
溜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hóu
酬劳
qú
水渠
bó
nèn
微薄 鲜嫩
xiào p á o
呼啸 刨根问底
guǎ
沉默寡言
山毛榉( jǔ ) 滚烫( tànɡ ) 白桦树( huà) 薰衣草( xūn ) 光秃秃( tū )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
文章中的老人是比我们还要平凡的人,按照他的人生 遭遇如若他就此消沉,浑浑噩噩的过完后半生也无可厚非, 但是他没有,反而以一己之力创造了生态奇迹,这源于老 人的慷慨,无私,坚持,奉献,老人用时间的长度证明坚 持的深度,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令我们叹服!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任何一 个小小的行为乘以三百六十五都是一股大大的力量,所以 我们要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保护环境的一份子,若 我们也能坚持一件小事32年,这其中的作为任谁都不能小 觑!!!
荒山秃地,环境恶劣, 了无生机
第二次拜访 乡景依旧 灰蒙蒙的薄雾 树木长大成片 出现溪水
牧羊人是一个沉默寡言,自信, 平和,认真,细致,热爱生活, 一丝不苟,安静,忠厚,不张 扬,友好,乐于助人,执着忘 我,慷慨无私,执着,有恒心, 有毅力,坚持不懈的人。
字词积累
chuō
戳穿
zhuó
琢磨
hé
干涸
kāng kǎi
xū
慷慨 废墟
tān tā
坍塌
liū
溜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hóu
酬劳
qú
水渠
bó
nèn
微薄 鲜嫩
xiào p á o
呼啸 刨根问底
guǎ
沉默寡言
山毛榉( jǔ ) 滚烫( tànɡ ) 白桦树( huà) 薰衣草( xūn ) 光秃秃( tū )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
文章中的老人是比我们还要平凡的人,按照他的人生 遭遇如若他就此消沉,浑浑噩噩的过完后半生也无可厚非, 但是他没有,反而以一己之力创造了生态奇迹,这源于老 人的慷慨,无私,坚持,奉献,老人用时间的长度证明坚 持的深度,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令我们叹服!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任何一 个小小的行为乘以三百六十五都是一股大大的力量,所以 我们要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保护环境的一份子,若 我们也能坚持一件小事32年,这其中的作为任谁都不能小 觑!!!
荒山秃地,环境恶劣, 了无生机
第二次拜访 乡景依旧 灰蒙蒙的薄雾 树木长大成片 出现溪水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3张PPT)
拓展延伸
示例1:抗震英雄武文斌:在军校学习就 要毕业的他本不在领导考虑的救灾人员名 单内,他坚决请缨,与战友共赴灾区救灾。 34天内别人休息他不休息,其中3天的轮休 日他也放弃了。最终劳累过度,他不幸因肺 血管破裂失血过多而牺牲。他2008年初刚 结婚,本打算救灾回去后选日子补拍婚纱照, 最后新婚妻子只能怀抱他的遗像拍照,完成 英雄最后的遗愿。
他是一个不图回报的人,无论对劳作, 还是对生活。从他并不在意土地是谁的,只 是一心一意地把橡子种下去的细节可以看出 ,他种橡树的目的是改变恶劣的环境,而不 是为了从政府或个人那里获得什么报酬;从 “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 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 。他添置了 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 等描写中, 可以看出他改变生活方式,是为了保护环境 ,而不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回报。
预习诊断
慷慨 溜达
废墟 bó
微薄
tān 坍塌 呼啸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 3、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种了多少年
35年,从1910年到1945 的树?
年
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 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 、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 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初遇牧羊 人
(2——12)
以放羊为生,在休息时 到处是荒地,村庄变 挑选一百颗饱满的橡子, 成废墟,泉水干涸, 在放羊群时将一百颗橡 风猛烈而干燥 子种在高原上
再见牧羊 人
(13—17)
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 (共20张PPT)
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 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是个过客,在人生的不 同阶段,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我” 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 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性,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另外,“我”并没有和种树人朝夕相处,对种树人的生活了解得
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牧羊人” 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 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 的田园的故事。
时间顺序。 以荒地的变化为线索。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以什么为叙事线 索?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 开门见山点题,交代牧羊人是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 的好人。
山毛榉(
jǔ
琢磨
)
白桦树( huà )
薰衣草( xūn 呼啸 生机勃勃
)
溜达
废墟(
微薄 沉默寡言
xū
乍看
)
硬朗
刨根问底
不毛之地
预习检查
2.解释下列词语。 (1)干涸: 干枯,没有水。 (2)酬劳: 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3)坍塌: 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4)不毛之地: 不长草木的地方。
他是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不计名利、不图 回报、毫无私心、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勤劳 朴实、认真细致、做事一丝不苟、值得敬佩的 人。
精读课文
1.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 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 2.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力泽· 布菲种了多少年的树 ?
1.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 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 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 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 2.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46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段 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 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第15段
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第6段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 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第17段 这是老人种树带来
的连锁反应,是我见 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
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
一 想真正了解一个 人,要长期观察 他所做的事。如 果他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还给 这世界留下了许 多,那就可以肯 定地说,这是一 个难得的好人。
认识 一个小人物 感受一份大情怀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课文原来的题目为《种 植希望与幸福的人》。据介绍,这篇短篇小说原是让·乔 诺在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 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事后让·乔诺发表声明 说,写的是故事,艾力泽·布菲虚构的。故事虽然是虚构 的,但主人公的精神却鼓舞) 戳(chuō) 慷慨(kāng kǎi)
帐篷(zhàng peng ) 废墟 (xū) 坍塌(tān tā) 呼啸(xiào)
滚烫(gǔn ) 张扬
溜达 (liū da) 琢磨 (zuó mo)
微薄(bó)
酬劳(chóu) 硬朗 ( lǎnlgǎn)g 水渠 (qú)lǎng
时间 事件
1913年 初遇牧羊人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在荒山上默默地牧 羊、选种、种树 还是一片荒地
一战后 的五年 (1919
年)
再见牧羊人
改为养蜂,继续种 树,而且种的树品 种逐渐增多。
流水淙淙, 绿树成荫。
1945年 最后一次相见
他 种 树 的 初 衷 仍 已经变得勃勃生 然 没 有 动 摇 , 继 机,环境优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36张PPT)
总结
我们所处的社会,也有许多默默“种树”的人,如勤恳 的铁路工人、守卫边疆的战士、奔赴在灾难之地的消防员和 武警、救人于危难之间的医生护士、伏案工作默默陪伴着我 们的老师等等,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地耕耘,种植着未来 的希望和幸福。让我们也做一个“牧羊人”,脚踏实地、坚 持不懈,无私奉献,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1)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 出众的人,恐怕得花好几年观察:看 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 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 记。我很幸运地认识一位“种树的男 人”,他正好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无私、慷慨。
(2)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 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自信,果断。
(3)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 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 补丁。
写法探究
1.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我”在本文中仅仅是个旅人,一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
阶段,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村庄。在 文中,“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 实性。由此,种树人的故事才显得真实可靠,才产生了打动人 心的力量。另外,由于“我”不是和种树人朝夕相处,因此, 对种树人的生活实际上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这个地方 沧海桑田的巨变却令“我”震撼。因此,种树人的生活就具有 了神秘感和神圣感。
5.三年以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 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 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 咬坏,或是因为什么想不到的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 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虽然种下十万颗橡子,最终只有一万棵树苗长成大树, 但牧羊人始终坚持种树,表现他坚守信念,坚持不懈 的性格特点。
2.第②段中,作者细致地描写山地环境,这对表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2张PPT)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讲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一位50多岁丧亲的牧 羊人,去阿尔卑斯山高地牧羊,为了让荒地重获生命, 37年如一日的在那里种树,用自己的双手和坚忍的毅力 将荒芜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的故事。
整体感知
尝试为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内容,辨 析表达方式。
的乡间农舍里。
景象已经完全改观,甚至连空 气也不一样了;乡间已变得生 机勃勃,环境优美;人们搬了 过来,处处呈现出幸福与安适 的景象。
研读探究
以“他是 一 个__ 的人,从文中 (原文)_可 以看出,因为_(分析)_”的形式分析牧羊人形 象。
提示: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个方面。
(横线)直接描写:作者直接评价牧羊人的语句。 (波浪线或括号)间接描写:使用各种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描写 牧羊人的语句。
拓展延伸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 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 听说过这样的人吗?
拓展延伸
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从事 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 一心为民。1988 年退休后,他主动放下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 造林, 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 亩。去世前,他 把当地20万元个性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 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说: 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
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研读探究
荒芜沙漠——战争给世界带来的毁灭与荒芜 森林水源——牧羊人给世界带来的美好与改变
3.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 人与人相处,与其在纷争中毁灭美好的事物,不如携手
文章讲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一位50多岁丧亲的牧 羊人,去阿尔卑斯山高地牧羊,为了让荒地重获生命, 37年如一日的在那里种树,用自己的双手和坚忍的毅力 将荒芜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的故事。
整体感知
尝试为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内容,辨 析表达方式。
的乡间农舍里。
景象已经完全改观,甚至连空 气也不一样了;乡间已变得生 机勃勃,环境优美;人们搬了 过来,处处呈现出幸福与安适 的景象。
研读探究
以“他是 一 个__ 的人,从文中 (原文)_可 以看出,因为_(分析)_”的形式分析牧羊人形 象。
提示: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个方面。
(横线)直接描写:作者直接评价牧羊人的语句。 (波浪线或括号)间接描写:使用各种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描写 牧羊人的语句。
拓展延伸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 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 听说过这样的人吗?
拓展延伸
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从事 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 一心为民。1988 年退休后,他主动放下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 造林, 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 亩。去世前,他 把当地20万元个性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 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说: 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
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研读探究
荒芜沙漠——战争给世界带来的毁灭与荒芜 森林水源——牧羊人给世界带来的美好与改变
3.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 人与人相处,与其在纷争中毁灭美好的事物,不如携手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硬朗 不毛之地
干涸( hé ) 缝隙( xì )
2.解释下列词语。
干涸
指河流、池塘等干枯无水。
坍塌
倒塌。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
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
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文体知识 体裁·小说
人物描写包括:
小
人物
主要人物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 次要人物 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 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表达方式:议论。 概括牧羊人的崇高品质,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结尾: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
通过十万和一万数字的对比, 突出了种树的困难,表现了他 的伟大。
师生对话——细节探究
(6)第14段: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 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一直”一词表现了牧羊人的 坚毅,体现了他的坚持与执着。
牧羊人是一个慷慨无私、坚毅执着、勤劳能 干、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平易近人、执着忘我 自信、平和、安静、忠厚、热爱生活、不为名利 的人。
说
三
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要
素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 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 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 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 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 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 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课堂小结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典型事件、描写方法、修 辞手法、写作手法等。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6张PPT)
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 病逝世。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 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下进省城 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 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 20万元个人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 给国家。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非凡毅力和坚定信念的人。 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 他是一个勤劳的人。 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 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他是一个单纯的人……
总结 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 故事,表达了这样一种主旨:只要心存美好的 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 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与丰厚的 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 文章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事。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开门见山点题,交代牧羊人是个慷慨 (1) 无私、不图回报的好人。
第二部分 以时间为顺序,写“我”和牧羊人三 (2—20) 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三部分 (21)
赞美老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 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 支撑着他。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学习文中对比的手法。 3.体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4.感受文中人物形象及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人物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荒凉的阿尔卑斯山地,见证一位牧羊 人是怎样把这里变成洋溢着幸福的绿洲。
作者名片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马诺克市,法国 社会小说作家、著名电影编剧。代表作有《人世之歌》 《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一个郁郁寡欢的国 王》等。
背景链接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 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 生活。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 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尽管如 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森林的规 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 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 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 样。
把白桦树比喻成少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的活 力、有生命力,表明了牧羊人的不懈追求初显回报。
“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 知道这有多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穿插于故事内容之间的这些议论,恰好起 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文章不仅仅是关于 植树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尤其令人 震撼。
动作描写。“轻轻地”“仔细”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 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蓄着“我”对牧羊人的敬 佩。
“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语言朴素简单,仿佛在不经意之间“随便” 道出了自己多年来执着地坚持义务植树信念的 简单原因,更表现出牧羊老人这种无私奉献精 神的可贵。
他种树的初衷仍然没 已经变得生机勃勃, 最后一次相见
有动摇,继续种树 环境优美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 怎样的画面。
一访牧羊人,画面一:被弃置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田野。
3.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作者高度评价了牧羊人的精神品质 第二部分:(2-20):具 证体 了叙 布述 菲“ 老我 人” 通与 过布 自菲 己老 的人 双的手三改次变会了面这。里“的我一”切见。
第一层(2-12) 写“我”和牧羊人的第一次见面。牧羊人在
环境恶劣的普罗旺斯区种橡树。
第二层(13-17) 写“我”第二次与牧羊人会面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18-20) 写“我”和老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第三部分(21): 高度赞美了布菲老人的一生。
课文解读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 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 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这一段在全文中起 着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赞扬牧羊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 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 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赏析 )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 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 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 坚持不懈的形象。
“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 知道这有多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穿插于故事内容之间的这些议论,恰好起 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文章不仅仅是关于 植树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尤其令人 震撼。
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 用?
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画龙 点睛地抒发了对牧羊老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 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 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同开头段照应,使 得结构严谨。
●
●
◆多音字
( nán)难得 难
( nàn)遇难
(zuó)琢磨( ) 琢 雕z琢huó
◆词语集注
慷慨:大方;不吝惜。 光秃秃: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 废墟:城镇、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比喻人性格内向。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 溜达:散步,闲走。 琢磨:思考;考虑。 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
整体感知 1.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 下面表格,体会故事情节的进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的形象。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在荒山上默默地牧羊
初遇牧羊人
还是一片荒地
,选种、种树
再见牧羊人
改为养蜂,继续种树, 而且种的树品种逐渐 荒山变得绿树成荫 增多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的叙事顺序与情节结 构。(重点) 2.学习掌握文章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叙议结合的表现 手法。(难点) 3.感悟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生态 环境的感情。(重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课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面对这样荒凉的土地,你会做些什么?
字词学习
◆生难字
慷慨( kānɡ kǎi ) 干涸( hé ) 坍塌(tān )
●●
●
●
缝隙( fènɡ xì ) 酬劳(chóu) 废墟( xū )
●●
●
●
薰衣草( xūn )
●
滚烫(tànɡ ) 光秃秃( tū )
●
●
流淌( tǎnɡ )
●
硬朗(yìnɡ lǎnɡ )
●●
沉默寡言(ɡuǎ ) 刨根问底( páo )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比喻,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 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处境非常苦难时遇到 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 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 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 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 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动作描写。写出了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 怕有一颗发不了芽,与下面种橡子时“轻轻地放”“仔细埋” 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 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