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共44页

合集下载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PPT课件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PPT课件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十分。
麻醉药物与麻醉方法的选择
麻醉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手术范围小、精神不易紧张 的病人,可采用局部麻醉、神经丛阻滞或椎管内 麻醉,而对于手术广泛、创伤性大和精神易紧张 的病人,则采用全身麻醉更为安全。必须指出,
麻醉实施的技术与经验比麻醉选择更为重要 。
全身心投入麻醉管理!
三、冠心病的病理特点
冠脉血栓栓塞:血栓在粥样硬化斑块的上方形成
Adap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Falk E, et al. Circulation. 1998;92:657-671. Slide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Cannon CP. Atherothrombosis slide compendium. Available at: .
三、冠心病的病理特点
斑块稳定程 度
IVUS
冠脉狭窄程度 和心肌缺血程度
影像学
功能测试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2003; 17: 90-100 ; Atherosclerosis 2002; 164: 355-9 ; Circulation 2003; 108: 2987-92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十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十分。
心脏评估后的三种结局
取消手术 首先进行CABG手术或PTCA手术
推迟手术
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内科治疗),降低手术风险
可以手术
低危 急诊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十分。
麻醉前用药目标
入室呈嗑睡状,无焦虑、紧张,表情淡漠,对周围 的一切均漠不关心

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管理

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管理

麻醉管理
麻醉管理
麻醉管理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
预防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梗
预防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梗
术后处理
病例介绍
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
麻醉处理
麻醉处理
术后处理
小结
谢谢观看
冠心病患者 的麻醉管理
副标题
前言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 和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冠心病的发病率在美 国近于恒定,在日本和我国上升较快。
▪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据各地区调查约为5%。在外科需行手术治 疗的患者中并发冠心病患者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在肿瘤外科老年 患者多,冠心病患者也多。因此,研究冠心病对手术、麻醉的影 响,是临床实际存在的课题。
概述
概述
术前评估
病史
体能评估
术前检查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超声心电图
放射性核素成影术
冠脉检查
外科手术评估
增加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风险的内科疾病
心血管评估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
术前用药
术中监测
麻醉选择
局麻或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
麻醉管理
麻醉管理
麻醉管理

冠心病病人麻醉管理护理课件

冠心病病人麻醉管理护理课件
加强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我们应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加强团队协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潜力,为病人创造更好的医疗体验。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02
冠心病病人麻醉管理核心知识
冠心病的基本概念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
1
2
3
介绍麻醉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
麻醉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介绍不同麻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冠心病病人的影响。
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
针对不同病情和手术要求,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特殊情况下的麻醉药物选择
数据收集与分析
经验教训
从案例中提炼出冠心病病人麻醉管理护理的经验教训,如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护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案例总结
总结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以及最终治疗效果。
启示和建议
根据案例分析结果,提出对冠心病病人麻醉管理护理的启示和建议,如加强团队合作、优化护理流程等。
05
冠心病病人麻醉管理护理前沿进展
监测生命体征
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监测
疼痛管理
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
01
02
03
04
在苏醒室或病房,继续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评估恢复情况。
根据病人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疼痛控制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术后活动和康复训练,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介绍在冠心病病人麻醉管理中常用的监测技术,如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最新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最新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冠心病病人的麻醉随着社会老龄化,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

据统计约2/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可伴发冠心病,1990年据Mangano统计1000病人中冠心病发病率为80.2%。

因此,冠心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在老年心脏病人中占多数。

其他心脏病施行非心脏手术相对较少。

一、麻醉和术前病情估计(一)心功能估计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四级分类法,心脏病人心功能可分为四级:Ⅰ级为无症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和呼吸困难等;II级为日常活动轻度受限,且可出现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但休息后感舒适;Ⅲ级为体力活动显著受限,轻度活动即出现症状,但休息后尚感舒适;Ⅳ级为休息时也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心绞痛综合症,任何体力活动将会增加不适感。

若心功能为Ⅰ-II级病人进行一般麻醉与的手术安全性应有保障,Ⅳ级则属高危病人,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很大,Ⅲ级病人必须经术前准备与积极治疗使心功能获得改善。

由于心功能分级的量化程度不够,许多有关因素无法概括,因此还应采用多因素分析进行全面估价。

(二)心脏危险指数Goldman 等把病人术前各项相关危险因素与手术期间发生心脏合并症及结局相互联系起来,依据各项因素对结局影响程度分别用计分表示,从而提供了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病人的危险性、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

表1为Goldman 等提出的多因素心脏危险指数(Cardiac Risk Index CRI)共计9项,累计53分。

由于此分类法简单方便目前仍有临床参考价值。

其后,Zeldin等作了前瞻性研究,证实多心脏危险指数的实用价值,且阐明了心功能与心脏危险因素记分对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与死亡之间的相关,两者联合评估可有更大的预示价值。

从表2中可看出累计分数>13-35分,相当临床心功能Ⅲ级,术前若进行充分准备,心功能改善成Ⅱ级或早Ⅲ级,麻醉和手术安全性就可提高。

若累计值超过26分,心功能Ⅳ级,麻醉和手术必然存在较大危险,围手术期死亡的病人中半数以上发生于此组。

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管理

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管理

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管理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管理一、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麻醉管理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手术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管理方案,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二、冠心病患者的麻醉前准备1:了解冠心病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化验结果,包括冠心病的类型、程度及其并发症等。

2: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心电图、心血管造影等检查,以确定麻醉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3: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和呼吸功能,确定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

三、冠心病患者的麻醉方法选择1:静脉麻醉:使用静脉药物麻醉,通过控制剂量实现患者的意识消失和疼痛控制。

2: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麻醉期间,通过气管插管将气管和肺部与外界隔绝,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和人工通气。

3:局部麻醉:通过在手术部位应用局麻药,局部麻醉可以减少全身麻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并减少手术后的疼痛。

四、冠心病患者的麻醉药物选择1:麻醉诱导药物:如丙泊酚、咪达唑仑等,用于快速诱导患者入睡并维持麻醉状态。

2:镇痛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用于控制患者的术后疼痛。

3:肌松药物:如罗库溴铵、阿曲库溴铵等,用于松弛患者的肌肉,方便手术进行。

4:过敏药物:如氨茶碱、速尿等,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

五、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监测1:心电监测:通过心电图监测患者的心脏电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2:血压监测:通过无创血压监测或动脉内插管进行持续血压监测,掌握患者的血压状况。

3:多参数监测:如脉搏氧饱和度、二氧化碳等,用于评估患者的氧合情况和呼吸功能。

六、冠心病患者的麻醉风险评估和管理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评估麻醉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2:重视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和呼吸功能的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麻醉中尽量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避免心源性休克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七、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冠心病患者麻醉前评估表2:冠心病患者麻醉监测记录表3:冠心病患者麻醉中药物使用清单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冠心病: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疾病。

冠心病病人麻醉处理

冠心病病人麻醉处理
定型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和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梗、猝死。主要发病机制是不稳定 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 成。
第32页,此课件共83页哦
冠心病的临床常规治疗
• 阿司匹林 • b-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康可等
• 硝酸盐制剂:硝酸甘油、异舒吉等 • 钙通道阻滞剂:硫氮唑酮等
• ACEI或ARB:开搏通、科索亚等
超声心动图
• 了解室壁运动情况、心肌收缩和室壁厚度、
有无室壁瘤和收缩时不协调、瓣膜功能、 跨瓣压差程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等。
第27页,此课件共83页哦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 是心肌缺血最早、最敏感的体征。
• 冠 脉 血 流 下 降 25% 就 可 引 起 区 域 性 室 壁 运 动 异 常 (RWMA),而无ECG变化。
术前评估——病人因素
• 危险因素:
– 缺血性心脏病史(不稳定型心绞痛)
– 充血性心脏病史 – 脑血管病史
糖尿病史 – 慢性肾功障碍 – 未控制的高血压 – 左室肥厚
– 高龄

第37页,此课件共83页哦
术前评估——病人因素
• 有心梗史者手术后易再发心梗。原则上择期手
术应延至心梗后6个月实施。
• 心梗病人具有下列危险因素中三个或三个以
第19页,此课件共83页哦
透壁性心肌梗死——ECG
• 急性期:ST段抬高。为上斜型、水
平型或弓背形。
• 超急性期:高大正向T波可能在ST段
抬高前出现(图A),或者与ST段抬 高同时出现(图B)。
• 进展期:约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出
现病理性Q波,抬高的ST段逐渐降 至基线,T波变为倒置。
第20页,此课件共83页哦

冠心病麻醉处理的若干问题

冠心病麻醉处理的若干问题

第23页,此课件共46页哦

β阻滞药
• 艾丝洛尔在心功能中度减弱时也安全有效
• 美托洛尔消除半衰期为3.7h,须注意蓄积作用
• β阻滞药对:
–高度依赖交感张力或快速心率来维持心排血量者 能促发心力衰竭
–严重窦房结功能不全者能导致窦性停搏
第24页,此课件共46页哦

钙通道阻滞药
• 尼卡地平和地尔硫卓在围术期最常使用
麻醉前用药处方:
• 适量的镇静或安定药 • 参考术前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及与心绞痛之间
的关系,投入适量的β—阻滞药和/或钙通道 阻滞药
第4页,此课件共46页哦
β—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的选择原则
• 劳力性心绞痛应以β—阻滞药为主 • 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给予钙通道阻滞药 • 术前心率偏快者,应加大β—阻滞药的药量 • 血压偏高者,可增加钙通道阻滞药的用量 • 心绞痛多在凌晨发作,应以钙通道阻滞药为主
第29页,此课件共46页哦
Swan-Ganz导管监测心肌缺血
• Weiner:PCWP的升高先于心电图的变化和心绞 痛的发作
• Kaplan和Well:PCWP升高先于ECG的变化 • Haggmark:PCWP波形上A、V波高于PCWP的平均
值5mmHg,心肌缺血 • Kaplan:出现异常AC波大于16mmHg或V波大于
第11页,此课件共46页哦
原则: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避 免加重心肌缺血
第12页,此课件共46页哦
避免增加心肌氧需(氧耗〕的因素:
• 心肌氧耗的影响因素:
–心肌收缩力 –心室壁张力,受其心室收缩压及舒张末压的影响 –心率
第13页,此课件共46页哦
• 围术期心肌氧需增加,常由于血压升高和/或 心率增快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一、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

由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各异,因此针对这类病人的麻醉管理需要细致入微,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与顺利。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问题,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麻醉前评估1、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冠心病类型、心绞痛发作频率、用药情况、有无合并症等。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麻醉方案至关重要。

2、术前检查: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学检查等,以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为麻醉方案提供依据。

3、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术前检查,对患者的麻醉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三、麻醉选择与管理1、麻醉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对于冠心病病人,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可能更为安全。

2、术中监测:在手术过程中,密切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心电图等。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3、血流动力学管理: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出现心肌缺血或心绞痛发作。

可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以维持患者的心脏功能。

4、心肌保护: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如使用低温、灌注肺动脉超滤液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5、术后镇痛:术后良好的镇痛对于冠心病病人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心绞痛发作。

可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包括口服药物、静脉注射药物和区域阻滞等。

6、术后监护:术后应将患者送入复苏室进行密切监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表现。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7、心理干预:针对冠心病病人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术后应给予心理干预和支持。

向患者解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8、预防并发症:术后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处理方法:对于心力衰竭,应采取综 合治疗措施,包括强心、利尿、扩血 管等药物治疗,以及机械通气、体外 膜氧合等支持治疗。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冠心病病人麻醉管理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是由于严重的 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处理方法:对于心源性休克,应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包括快速补液、升压、机械 通气等支持治疗,以及溶栓、介入或手术治疗等。
病程长,病情复杂, 个体差异大,对麻醉 和手术的耐受能力较 弱。
可能出现心绞痛、心 肌梗死等急性症状, 以及心衰、心律失常 等并发症。
冠心病病人麻醉管理的原则
术前全面评估
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对病人的心功能、心肌缺血状况、用药情 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适的麻醉和手 术方案。
通过控制麻醉深度、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 物等措施,保持心肌氧供需平衡,减少心 肌缺血的发生。
控制应激反应
监测与处理
减轻病人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包括疼痛 、紧张、焦虑等,以降低心肌耗氧量。
对病人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 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 保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02
冠心病病人麻醉前的 评估与准备
麻醉前的评估
01
02
03
病史采集
了解病人的冠心病病史、 用药情况、手术史等,以 便评估麻醉风险。
静脉注射、硬膜外镇痛等。
镇痛效果的监测
镇痛期间应密切监测镇痛效果, 确保病人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术后随访与康复指导
随访安排
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定期对病 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恢复情
况。
康复指导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 的康复指导,包括生活方式调整、 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等方面的建议 。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降支和回旋支的近心端重度堵塞加右冠状动脉近端
完全堵塞者麻醉危险性极大,对麻醉诱导、气管内
插管期间心动过速和低血压极敏感,一旦缺血发作,
易致猝死且复苏困难)
外科手术评估

高危手术(﹥5%):急诊大手术,主动脉 及大血管手术,长时间手术,大量失血失 液手术

中危手术(﹤5%):头颈部手术,腹腔和 胸腔手术,大关节手术,前列腺手术 低危手术(﹤1%):体表手术,眼科手术 腔内镜检查等短小手术
病例介绍-麻醉处理


患者入室HR80次/分,BP178/95mmHg,SPO288% 麻醉前准备:面罩吸氧;局麻下行有创动脉穿刺置管;配 置好麻黄碱、多巴胺、硝酸甘油及去氧肾上腺素等血管活 性药物后开始麻醉诱导 麻醉诱导:咪达唑仑1mg,芬太尼0.2mg,顺苯磺阿曲库 铵10mg缓慢注射,过程中心率由78次/分迅速降至40次/ 分,血压由156/88mmHg降至130/75mmHg,速给予麻 黄素5mg静注,心率升至75次/分,血压170/90mmHg, 循环稳定后给予丙泊酚10mg、硝酸甘油50ug行气管插管, 插管中及后循环尚平稳

药物:吗啡,东莨菪碱或长托宁,咪达唑 仑,必要时给予β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
术中监测

无创:ECG(5导) 血压
体温 呼末二氧化碳
血氧饱和度

有创:有创动脉压 中心静脉压 血气 尿量 肺动脉压
麻醉选择
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

阻滞完善,病人精神勿过分紧张 局麻药浓度、剂量不应过大,注意局麻药 的毒副作用,禁加肾上腺素,否则血流动 力学急剧波动,心律失常难以避免,术中, 术后心肌缺血加重亦醒,可早期发现心绞痛;无 麻醉诱导及苏醒过程;术后镇痛完善;减 少术后血栓形成;

冠心病患者麻醉管理

冠心病患者麻醉管理

麻醉方式选择
局部麻醉:适用于轻度冠心病患者,风险较 低
区域阻滞麻醉:适用于中度冠心病患者,可 降低心脏负荷
全身麻醉:适用于重度冠心病患者,可确保 手术安全
复合麻醉:结合局部和全身麻醉,适用于 复杂冠心病患者,提高手术成功率
麻醉剂量控制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 体征,根据需要调
整麻醉剂量
确保麻醉深度适中, 避免过度麻醉或麻
冠心病患者可能存 在心脏瓣膜疾病等
3 问题,导致麻醉过 程中出现心脏功能 障碍。
冠心病患者可能存 在心功能不全等问
4 题,导致麻醉过程 中出现心脏功能衰 竭等风险。
血压波动风险
麻醉药物对血压的影响:麻醉药物可能导致血压波动, 增加冠心病患者风险
手术刺激对血压的影响:手术刺激可能导致血压波动, 增加冠心病患者风险
血氧饱和度监测: 监测血氧饱和度, 预防缺氧和呼吸
衰竭
体温监测:监测 体温变化,预防 低体温和高体温
对心脏的影响
术后护理
01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关注患者 的血压、心率、
呼吸等指标
03
止痛处理:根 据患者疼痛程 度,合理使用
止痛药物
02
预防感染:保 持伤口清洁,
避免感染
04
康复指导:指 导患者进行适 当的康复锻炼, 促进身体恢复
醉不足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 术类型选择合适的
麻醉药物和剂量
避免使用对心脏有 抑制作用的麻醉药

冠心病患者麻醉注 意事项
3
术前评估
01
病史:了解患者冠 心病病史,包括发 病时间、症状、治
疗情况等
02
心功能:评估患者 心功能,包括心电 图、心脏超声等检

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管理

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管理

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管理1. 引言1. 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合理有效地进行麻醉管理至关重要。

2. 目的和范围:本文档旨在提供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时所需考虑到的相关因素,并给出相应建议。

2. 冠心病及其影响因素1. 定义与分类:- 冠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血管(CAD);- 稳定型、不稳定型以及变异型等类型。

2. 影响因素:- 年龄;- 性别;- 吸毒或吸菸史等生活习惯。

3.评估前准备工作- 搜集完整且详尽医学历史资料;- 进行体格检查, 匹配ASA分级标准确定风险程度.4.选择适当技术方法- 局部浸润法 ;5.药物选择原则全身镇静剂数量有限,尽量减少使用;选择合适的麻药和镇痛剂。

6.手术期间监测- 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 动脉导管插入以及中心静脉置管.7. 麻醉后护理与并发症预防1. 护理措施:- 监测患者恢复情况;- 确保气道通畅。

2. 并发症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呼吸系统感染的预防策略。

8.结论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冠心病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一种由于冠脈动脈粥样硬化性心臟血管引起或加重而造成供应不足或缺乏给予其所需之氧與养分。

它是最常见也是最具有危难性质之类型为“急性肌纤维坏死”(AMI),即俚称"heart attack"(myocardial infarction).2. ASA 分级标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制定的一种评估患者手术风险程度和身体状态的分类系统,分为I至V类。

3. 局部浸润法 (Local Infiltration):在局部组织中注射药物以产生局部止痛或肌松效果的方法。

4.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Deep Vein Thrombosis): 表示深層靜脈內發生之血塊.5. 呼吸系统感染(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由于呼吸道受到污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引起的呼吸系统相关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