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

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

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十四五期间,全国将积极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政策法规等方面,对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一、整体规划1.明确发展目标(1)到2025年,基本建成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全面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2)到203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全面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农村数字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数字经济占农村经济比重明显提升,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步实现。

2.制定发展策略(1)加强政策引导,制定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支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2)加大资金投入,优先支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在农村电商、数字农业、智慧农村等领域开展示范带动工作,探索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模式。

(3)推动产业转型,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转变。

3.加强组织领导(1)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领导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

(2)加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促进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1.加快网络建设(1)加大对农村网络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宽带网络覆盖,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保障农村信息化应用的畅通。

(2)加强农村5G网络建设,推动5G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支持。

2.智慧农业建设(1)推动农村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和智慧农场,推广数字化农业管理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范本)第一篇范文: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2年)的通知国发?2022年?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2年)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

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规划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规划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规划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战略规划,才能保障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整个国家经济向前发展。

本文将就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展开讨论。

一、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产品品质和安全。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加强农业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推动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主要以小农户为主,生产规模小,效益低。

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走向农业产业化,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农业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应加强农业灌溉建设,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抗涝能力;加强农业用电设施建设,提高电力供应质量,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四、提升农业人才培养水平农业现代化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应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推动农业院校与农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懂农业、能创新的高素质农业人才。

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严重,农产品供给过剩,农业加工业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应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村产业链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

七、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应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倡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要求,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实现了由计划供种向市场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为近年来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升。

成功培育并推广了超级杂交稻、紧凑型玉米、优质专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一大批突破性优良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6%,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

二是良种供应能力稳步提高。

建立了一批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农作物商品化供种率提高到60%,其中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全部实现商品化供种。

三是种子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育繁推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种业前50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

四是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公布实施了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绝大部分涉农县(市、区)成立了种子管理机构。

(二)发展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作物种业发展的要求明显提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农作物种业国际竞争异常激烈。

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已成为突破耕地和水等资源约束、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三)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

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

“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

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2023年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发展政策规划

2023年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发展政策规划

2023年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发展政策规划现代设施农业是指利用新型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技术,调控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的动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光、水、土、气、肥等环境条件,改善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使动植物的生长不受或者很少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建立动植物周年连续生产系统,实现高效优质生产。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并首次将“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写入文件,首次提出“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

中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量的88%,量的绝对优势必将转化技术含量的提高,中国设施农业技术引领世界发展的时代已为时不远。

相比大田农业,设施农业克服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通过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农业对耕地和水资源的高度依赖,成为缓解粮菜争地矛盾的关键抓手。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设施农业大国。

在布局上,中国已逐步形成了黄淮海及环渤海、长江中下游、西北、东北、华南地区5大设施蔬菜优势产区,江苏、山东、辽宁、河北是中国4个设施农业大省。

目前,全国设施农业面积约4000多万亩,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种植蔬菜。

黄瓜、番茄、辣椒等30多种蔬菜在设施农业帮助下摆脱了“靠天吃饭”。

近年来,设施蔬菜与广西、云南等“南菜北运”基地相互配合,加上多级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的发展,让新鲜蔬菜更加触手可及。

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国人吃菜问题,还使蔬菜成为中国所有大类农产品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品种。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产量占全球50%以上,中国人平均蔬菜年占有量51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

蔬菜年贸易顺差超百亿美元,连续多年是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头。

眼下,春季育苗和播种正在有序推进。

北京市顺义区13家集约化育苗场培育工作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可为春耕提供超3000万株优质种苗。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第10期全面推进 重点突破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近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未来五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作出了明确安排。

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规划》出台的背景、如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等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国务院发布农业现代化规划,有什么重要意义?韩长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李克强总理强调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

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三年超过12000亿斤,“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

农民增收实现“十二连快”,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连续6年保持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两个高于”的好势头。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3%,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

应该说,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特征的基本判断。

但也要看到,当前农业发展还面临很多新老矛盾,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大等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然是短板。

打个比方,如果说现在工业已经进入4.0时代,那么农业现代化还处于2.0到3.0阶段。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五年。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

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

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

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个,带动农户万户,联结基地万亩;农产品初加工以上,精深加工以上。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有序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15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

全国农业发展十五规划

全国农业发展十五规划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从2001年开始的“十五”时期,是新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程中,农业承担着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这一时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一个关健时期,农业面临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任务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

为加强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编制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一、发展进程和环境条件(一)“九五”期间发展的主要成就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九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央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九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是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九五”期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食除2000年减产幅度较大外,其它年份基本保持在5亿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达到或超过400公斤,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大于求,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局发展的突出成就,也是农业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

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

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2000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农村经济增加值的64%,比1995年提高9.2个百分点。

到2000年底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已达1.75亿人,比1995利时年增加1100万人。

三是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农业关乎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为指导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主要成就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连续8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连续2年超过6亿吨。

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增速连续5年超过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农业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推广实施了一批资源保护及高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农田灌溉水用量占总用水比重由2002年的61.4%下降到2013年的55%,有效利用系数由0.44提高到2013年的0.52,粮食亩产由293公斤提高到2014年的359公斤。

在地少水缺的条件下,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为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先后启动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一批重大工程和补助政策,加强农田、森林、草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强化外来物种入侵预防控制,全国农业生态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局部地区出现好转。

2013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4.2%。

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标准化规模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村镇、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发展休闲农业,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原文).doc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原文).doc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原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 2020年)全文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发展新特征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粮食连年增产,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2000亿斤。

肉蛋奶、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2%、56%和63%,良种覆盖率超过96%,现代设施装备、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农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适度规模经营呈现新局面。

以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支持保护制度为重点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明显上升。

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2∶1,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增幅连续六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73∶1。

典型探索取得新突破。

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的部分县市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

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时期。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挑战加大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大豆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玉米增产超过了需求增长,部分农产品库存过多,确保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4-2024年)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实现农/农产品"三农"问题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理念1.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调控,推动农业生产向市场需求导向转变。

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能力,提高农产品自给率和市场竞争力。

2.以科技为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生产相衔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以农户为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企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4.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重点1.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灌溉设施、农机化水平。

完善农业生产要素供给体系,加强农产品贮藏、加工和物流等环节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储存、加工和流通能力。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培育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3.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优化农产品结构,促进农产品优势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推动农产品企业集团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组织化、企业化水平。

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民合作组织。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农民收入。

四、政策措施1.加大农业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投入。

加强农业市场调控,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加强农业金融支持,提供优惠贷款和信贷服务,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

农业部解读《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农业部解读《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要 求我们 在有 限资源 的基 础上 必须加 强基础 设施 建设 ,
0 0年 2 5 依 靠科学 技术 进步着 力提 高农业 综合 生产 能力 ,使 我们 2 1 的 5 %提 高 到 5 %,农 作物秸 秆 综合 利用 率 从
能够实现立足 国内、保证粮食 等主要农产 品的基本 自给 。
化 同步” 的 战略思 想 ,为我 国现代 农业发展 描绘 了美好
“ 十二五 ”将成 为建设 现代农 业的 重要 历 史时期 ,也是
的蓝 图。农 业部将 按照 国务 院的要 求 ,会 同各有 关方面 我 们加快 发展 的时期 。什 么 叫现代农 业?我认 为现代 农
抓好组织实施 ,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地 发展 。
农 业” 、 “ 培养新 型农 民发展 农业” 。这 样理 解就 把 用 现 代农业 发展进 一步从 定性地 角度具体 化 了。过去我 们
国家选择这个时候来制定 ( ( 全国现代农业 发展规划
主要 是从 以下几 方面 考虑的 :第 一 ,从 世界经验 看 ,发 对现代农业有一种崇敬感 , 而实 际上这是一个历史进程 , 展 现代农 业必须全 面规划 、系统推 进 。纵观 世界各 国已 很 重要 的就是要符 合 国情和农 情 的特 色 。我想 ,这也 是 经 完成现 代化建设 的 国家,在 工业 化和城镇 化推进 过程 这次 全 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的重要 特点。
保 障有 力、综合 效益 明显的新 格局 ,主要 农产 品优 势区 进 的基 础和条 件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农业 发展 取得 了 基 本实 现农业 现代化 。并将有 关现代农 业发展 目标 细化 长足进 步 ,粮 食连续八 年增 产 ,农业 科 技贡献率 、耕种
量 化为 7个方 面 2 条具体 、可考核 的指标 。 7 规划 》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人 手 ,

十四五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和用种大省,种业的科学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要求,根据《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粮食产能工程、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农业良种化工程等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增强我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切实解决好种子问题,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种子法》实施以来,我省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由计划供种向市场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为我省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升。

全省从事农作物育种的教学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已达130家,每年培育并推广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及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品种50个左右,大豆、水稻及马铃薯育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二是良种供应能力逐年提高。

建设了一批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农作物商品化供种率达到65%,实现了精选加工、包装和标牌销售,其中杂交玉米全部实现商品化供种。

种子救灾备荒工作逐步加强,国家和省两级救灾备荒种子年储备总量达到350万公斤。

三是种子企业实力稳步增强。

“育繁推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农作物种业十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

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种业品牌。

全省有3家企业成为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四是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省、市(地)、县(市、区)都建立了种子管理机构,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种子管理体系。

(一)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速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农作物种业国际竞争异常激烈。

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促进种业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已成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_两化融合_推进中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_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_解读_贾丹华

_两化融合_推进中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_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_解读_贾丹华

第14卷第1期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4No.12012年3月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ocial Science )Mar.2012·江苏农业信息化研究专题·“两化融合”推进中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解读贾丹华,王润润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2012年2月13日发布的首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我国今后5 10年现代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新时期的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蓝图。

围绕《规划》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探讨了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要求。

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420(2012)01-0049-07收稿日期:2012-02-28作者简介:贾丹华(1949-),女,教授,博士,江苏省农业信息化研究基地专家,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村信息化。

王润润(1988-),女,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09BSH008);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物联网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0YJA780004);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苏南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发展与对策研究”(10TQB002);苏州哲社基金项目“苏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体系、实施步骤及路径研究”(11-D-54)2012年2月13日发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 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国首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是我国今后5 10年现代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农业“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方向及要点

农业“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方向及要点

农业“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方向及要点1. 引言本文档旨在概述农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方向和要点。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对于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 规划方向2.1 农业现代化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农村产业振兴农村产业振兴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

在“十四五”期间,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2.3 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加强粮食生产能力,调整农作物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应对风险的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定。

2.4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十四五”期间,要加大对农田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土壤保护和农药使用管理,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5 农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在“十四五”期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全面振兴。

3. 规划要点3.1 制定优惠政策在“十四五”期间,应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减轻农业生产经营的税负和成本压力,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3.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十四五”期间,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3.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在“十四五”期间,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2023年“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分析: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2023年“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分析: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分析: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农业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

“十二五”现代农业改革提速。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进展要求更加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量的冲突更加突出,要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加快转变农业进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产出高效、产品平安、资源节省、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关于我国现代农业进展阶段推断1、“十三五”我国现代农业将进入加速进展阶段。

浙江高校卫龙宝课题组将我国的现代农业进展阶段划分为: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以及全面实现阶段,“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应处于基本实现阶段的初期,这个时期以进展绿色高效农业、优化农作物品质结构和农业产业升级为主要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院胡志全课题组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划分为起步阶段、进展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全面实现阶段,我国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

依据世界现代农业进展规律推断,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政策支撑等条件作用下,“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将进入加速进展阶段。

2、区域不均衡将滞缓我国现代农业进展进程。

胡志全课题组通过测算发觉,我国省际间现代农业进展水平差距明显,由于差距过大,“十三五”期间,区域不均衡将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总体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进展面临的重大问题1、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冲突突出,需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我国居民人均大米、小麦等谷物消费从20世纪九十年月后期就开头呈下降趋势,而畜产品、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占食物消费的比例持续快速增长。

但是,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的需求结构变化,牛羊肉、奶类、优质高端苹果等高品质产品供需冲突加剧。

“十三五”期间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思路是,重点保口粮,统筹兼顾棉油糖、蔬菜等其他农产品生产,充分挖掘饲草料生产潜力,大力进展草牧业,促进粮食主产区的农牧结合、粮经饲兼顾,努力提升大中城市的“菜篮子”产品自给力量。

农业规划的步骤与重点

农业规划的步骤与重点

农业规划的步骤与重点农业规划是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全国或地区范围内制定的一项具体的行动计划,旨在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规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土地利用、农作物选择、技术改进、市场需求等。

本文将介绍农业规划的步骤以及重点所在。

一、步骤1. 调研分析:农业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

这包括对农业资源的评估、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了解和对市场需求的研究等。

调研分析的目的是为制定农业规划提供充分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2. 制定目标:在充分了解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农业规划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行、有针对性,并且要与国家或地方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例如,可以将目标定为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等。

3. 规划措施:在制定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是关键。

规划措施应具体针对某一具体目标而设计,并且需要充分考虑资源、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可以采取推广先进农业技术、鼓励农业合作社发展等具体措施。

4. 组织实施:规划的组织实施是农业规划的重要环节。

需要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5. 监督评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监督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目标的达成情况、实施情况的评估、效果评估等。

通过监督评估,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优化农业规划。

二、重点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规划的重点之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这需要通过技术改进、科学管理和培训等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农业资源浪费,从而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规划的另一个重点。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水资源等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在农业规划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3.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农业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

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

“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

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是政策支持将更加强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

三是科技支撑将更加有力。

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四是外部环境将更加优化。

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更加迫切。

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必须倍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较为突出;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极为艰巨;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全球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炒作及传导影响加深,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

“十二五”时期,必须珍惜、抓住、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坚决防止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

——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

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政府支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

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

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选择、差别化扶持政策,支持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展望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三、重点任务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影响长远的八个方面建设。

(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生产。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强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

积极推进南方稻区“单改双”,扩大东北优势区粳稻种植面积,稳步推进江淮等粳稻生产适宜区“籼改粳”。

稳定小麦面积,发展优质专用品种。

稳定增加玉米播种面积,积极恢复和稳定大豆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水平。

积极开发和选育马铃薯优质专用高产品种,提高脱毒种薯供给能力。

继续加强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发展油糖生产,多油并举稳定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基本满足国内棉花消费需求,实现糖料基本自给。

积极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

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品优势产区建设,扩大大中城市郊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建设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等国家南菜北运重点生产基地。

推动苹果、柑橘等优势园艺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生猪和蛋禽,加快发展肉禽和奶牛,稳定增加水产品养殖总量,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

加强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加工基地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集中。

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推广产后贮藏、保鲜等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

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销信息引导,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优势产区现代化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冷链体系和生鲜农产品配送。

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

(二)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

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重大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着力解决一批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

加快农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加强农业科技领域国际合作。

改善农业科研条件,调整优化农业科研布局,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程。

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

整合种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种业集团。

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

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加快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

加快优质超级稻、专用小麦、高油大豆、耐密玉米、双低油菜、杂交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新品种推广,加强小麦“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防病虫害、防早衰、防干热风)、水稻大棚和工厂化育秧、玉米地膜覆盖、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甘蔗健康种苗、机械化深松整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改良培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快速诊断检测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

推进联合育种,加快畜禽水产遗传改良进程。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在有条件地区实行整乡整县(场)推进,力争实现优势产区和主要品种全覆盖。

大力推动精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地理信息服务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

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为抓手,大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