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从中英人命看重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姓名对比研究
则
命名原则
英
宗教特色
文
宗教,尤其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中具
姓
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们认为人类是上
名
帝的孩子。“名”就是given name,通常
命 名 原
指的是教名。即婴儿接受洗礼时由其牧 师或父母亲朋所取,教名通常取自圣经 或者表示信仰。Jacob(圣经人物), Christina(Christian基督信徒)。
“兰”、“豹”、“龙”、
共
“以L纪eo念(雄事狮件)”、、名“人T命ul名ip”,如“建
同
国”、“建军”、“中山”、
命
“Ralph Waldo Ellison”、
名
以父母期望命名命名,如“耀祖”、
方
“胜男”、“Nancy(文雅)”
式
命名原则
中
文
音形义皆美
姓
汉语在谱系上属汉藏语系。在语言系
名 命
上,是声调语类型,音节分明、音色明亮; 在文字系统上, 是表意字类型,具有强 烈的象征性和表意性。方块汉字的分合、
姓氏的来源
姓 2.以古国名为姓。
氏 从周朝开始,中国的皇帝给皇子、大
的 臣和那些有卓越功勋的人封爵授地。
起 源
这些人于是建立了自己的诸侯国,如: 鲁国、晋国、谢国、郑国、虞国等, 这些国名后来便成为了该国国民的姓。
姓氏的来源
从汉英语言差异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汉英语言差异看中西文化差异
摘要:当今世界是正处在一个多元化的阶段,不同民族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流产生障碍的根本所在,克服这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共同的课题。本文就某些汉英语言现象,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旨在说明了解中西文化和跨越社会的障碍,对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加强思想交流的重要性。关键词:语言;中西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g640什么是文化?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1]
语言又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
践创造出来并为他们服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价值等社会要素的制约,是不能脱离社会、独立自由发展的。[2]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长期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结晶,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语言和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交际的工具,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语言表现形式的
差异(刘珣 2002:121)。[3]作为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汉语和英语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中西两种文化差异的体现。
一、姓名的差异汉语中人的名字是按照姓和名依次排列的,例如”刘栩宁”其中”刘”是家族的姓,”栩宁”是名字;而在英语中则是恰恰相反是先写出名再写出姓,例如”john nash”,”john”是本人的名字,”nash”是家族的姓。二、年龄用语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从习俗到价值观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从习俗到价值观中西方文化自古以来便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人们
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上,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本
文将从习俗到价值观的角度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
示不同文化模式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一、习俗
习俗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在社会交往、礼仪规范、节庆
活动等方面,中西方有着许多不同的习俗。比如,在婚礼中,中国人
注重家族的庄重和亲缘关系的表达,而西方人则更加强调新人个体的
幸福和独立。此外,在饮食习俗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差异。中国人崇
尚“团圆”,注重家人一起食用,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体的选择和口味。
二、价值观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另一方面体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上。中国文化注
重集体主义和传统观念的延续,强调家庭、尊重长辈和对社会和谐的
追求。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意识的发展,追求个体
权利和个性的尊重。这种差异导致中西方人在处理问题时有不同的思
维方式和行事风格。比如,在职场中,中国人更注重团队合作和亲和力,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的自主和竞争精神。
三、教育观念
中西方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教育观念方面。中国人重视孩子的学习成
绩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往往倾向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如记忆、死记硬
背。而西方人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更倾向于
开放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这导致中西方学生
在学习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也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
四、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儒、道、佛三教的深刻影响,崇尚人伦和道德伦理,注重修身养性。而西方文
中国和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这次我们就详细的讲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参考。
一、政治文化的差异。我们又可将其分为两个主要的差异:一是中西方政治监督目标的差异,二是中西方政治监督实践的差异
第一:巩固权力还是制约权力--中西方政治监督目标的差异。
从政治学角度来看,权力是腐败孽生的温床,腐败寄生于权力,无权力则腐败无从谈起。阿克顿勋爵有一句至理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可谓是权力与腐败关系的最好描述。孟德斯鸠则以他天才的"本质的直观"一针见血的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这一理念集中反映了西方政治文化对国家权力的怀疑态度,也由此引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如何使权力不致滥用和产生腐败?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1.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强调菜肴的口感和烹饪技巧。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生食、沙拉和烤肉等。
2.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老爱幼、孝道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3. 礼仪文化: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社交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谦虚有礼等。而西方文化中,礼仪相对简单,更强调平等和直接的表达。
4. 教育观念:中国教育观念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而西方教育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5.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格,人们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这些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
1、思维方式:
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 2、价值取向:
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3、伦理道德:
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
Word文档 1
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中国文化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反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在人际关系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维护现状,保持和谐。
扩展资料:
差异互补
东西方文化从现象上看,显然有很大差异,从本质上看,东方属于整体文化,而西方是个体文化。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也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中西方生死观的差异
和对信念的忠效,为忠效而死是一种忘我的死。
生死观的共同点
• 都重视今世的价值与幸福。生是人存在的形式, 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对于死,则因为它的必然 性,回避或是坦然面对,都表明了一种对死的无 奈,而且正因为有死,才更应珍惜今世的生。
古代中国:责任的民族
• 认为生下来就有责任,要还债、报恩,还 要养育后代。
• 有中国特色的三大自杀理由: A表明自己的清白 B羞于见人 C惩罚别人(古代有“逼死人命”之刑) • 中国追求的三大幸福:福、禄、寿 • 中国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区别----对待生命
中国: • 将个人生命看作一种手段,以达到其他目
人的肉体是灵魂的坟墓,灵魂投入肉体是一种 羁绊与惩罚,灵魂转世后潜在地保持着前世的记 忆。
• 基督教教义----信耶稣者得永生
耶稣对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 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不同历史时期的中西生死观比较
西方----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快乐的民族
• 在生命中(现存中)追求自己的个性实现,价值
中西方生死观的差异
中国生死观的渊源
中西方文化差异(汉译英)(小编整理)
中西方文化差异(汉译英)(小编整理)
第一篇:中西方文化差异(汉译英)
(翻译要求:英文单词字数达到4000字)
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西方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必要的了解,在交际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交际障碍和误解。分析和比较中西方在饮食、礼仪、语言方面的文化差异,了解和熟悉中西方文化内涵和特点,才能增强对他国文化的适应力,促进双方文化的融合汇通,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促进交流
前言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又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特点和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都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沉淀中也都创造了千秋各异的辉煌。饮食、礼仪和语言是中西方国家的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首先接触到的东西,它们犹如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揭示民族文化的内容。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中西方在饮食、礼仪和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当今跨国域、跨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的时代,如何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已成为人们思考和探讨的话题。因此,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及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显得非常必要。
一、饮食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西方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受气候环境、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下面我们就从营养口味、烹调方式、餐饮习惯等方面来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5篇模版)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5篇模版)
第一篇: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论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二十一世纪的政治气候和文化发展趋势,中国和美国将成为领导世界的两支主要力量,因此对于中、美两国的研究很重要,其中,就他们分别代表的文化作一些论述。
先站我们中国人的角度来说,从小生长在一个社会里,很自然地会将那个社会中的一切——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当有一天,人们进入另一个社会,发现那里的人们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下同样正常地生活的时候,人们会感到困惑和震惊。这也许是许多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后的最深刻也是最复杂的感受之一。
美国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对于中国和美国文化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看到两种文化差异在民族性和理论上的体现。
不少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在外面看到的只是一些“西洋景”。国外的东西,有时尽管新鲜、有趣,但只要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便自然属于古怪和异常一类。这种态度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视异族为“蛮”、“夷”,呼外国人为“鬼子”的“中央大国”的那个时代的心态。当然,这种绝对思维模式也可以逆向呈现。自从1978年以后,当在几十年隔绝后重新打开国门时,中国人被外面的世界所惊呆了。于是,不少人的思想立即趋向另一个极端:西方的一切都是合理的、科学的,而中国的一切都是丑陋的、病态的。然而,人们只知道,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不外乎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中庸之道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现代辩证方法。可是细究起来,这不过是基于同一种思维模式上的两种不同的判断和取舍方式。“为体”的“中学”,不但是决定“西学”有用无用的基础,而且显然也是区分“精华”与“糟粕”的标准。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
摘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凸显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该文借助霍夫斯泰德
的文化维度理论,以电影《别告诉她》为研究范本,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家
庭观念、高低语境文化的传播以及权力距离三个方面深入探寻中美文化的差异,
了解文化差异有助于有效交流,减少交流矛盾。
关键词:《别告诉她》、中西文化、文化维度理论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是由于各个国家与民族的文
化具有差异性,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受不同历史、社会经济制度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性。因此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在当今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1简介
《别告诉她》是美籍华裔导演王子逸根据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一部电影,围绕着奶奶的癌症事件展开。生活在中国长春的奶奶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为了隐瞒病情,定居美国和日本的儿子及家人们以办婚礼为借口,回到长春。在美国长大的孙女不认同家人的做法,认为应将患病实情告诉奶奶,于是以女主
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碰撞与冲突。女主在
重温与体验了中国亲情的温暖后,理解了家人的做法,最终认可隐瞒奶奶病情这
个善意的谎言。本文以跨文化的视角,借助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分析影片《别告诉她》所展现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并探究其原因。
2.理论基础
文化维度理论由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提出,是一个广泛用于衡
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理论框架,被广泛运用于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跨文化
从英美文学作品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近现代文学研究
6NG NG 从英美文学作品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刘
舰吕军录
一、中国社会主义下的现代文学发展的现状
中国的文学发展,一路坎坷一路艰辛。早在20世纪初,中国的文学成果就已经开始向世界的大舞台迈进,但是令人叹息的是,一直以来都成果寥寥。众所周知的世界文学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没有一次花落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没有一次被这个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所获得,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在世界文学上的一个遗憾,也是对20世纪中国的文人来说最大的遗憾了。分析中国在文学之路上的颠簸发展,不得不提到我国具有特殊意义的/五四0运动。自从1919年的/五四0运动开始,由传统文化孕育传统文学已经不能够继续适应人们在精神领域的需要,恰巧在这个时候,西方文学的哲学思潮迅速传播,影响着中国新一代的文学爱好者们。西方的尼采、弗洛伊德等哲人的思想大大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家,他们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中国的文学也以此为新的起点,开始由封闭式的文学转向开放式的文学,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鲁迅先生的5呐喊6,汲取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等多种手法,在现实主义基本精神的引领下,为中国现代小说奠定了基本的风格;郭沫若先生的5女神6,由于深深受到歌德、泰戈尔、雪莱等人的影响,全书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同时,冰心老人的小说、周作人的散文等,也都是在西方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的西方现代思潮影响的仅仅是中国文学的形式,不能够深入到中国文学的根本,不能够真正影响到中国文学内在的精神本质。中国文学作者对西方现代思潮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对其表层的模仿上,不能深入到西方文化思潮的根本。
【历史】中英文化的差异
【关键字】历史
不同的历史进程孕育着不同的文化。
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人类文明的四大源头分别是历史上的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和古中国文化,而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
只有中国文化,并形成了现在的东方文化,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倡导的古希腊文化演进而成的西方文化并列成为当经世界的两大文化体系。
而中英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诸方面: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地处内陆,人民以土地为生,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汉语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以“土”字旁为主的汉字屡见不鲜,许多的词语也和“土”
、“地”、“田”有关。比如,“土生土长”、“斩草除根”、“早起三朝抵一工”、“农夫不种田,城里断烟火“等。
英国则是一个四面临海得岛屿国家,气候湿润,适合航海和放牧,所以英语中有许多与海洋、水或鱼有关的习语。例如,at sea(在海上,
喻茫然、困惑),all at sea(不知所措),above the water(摆脱麻烦、摆脱债务),a ship in the sea(萍水相逢的人),(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又如与汉语中的“狂饮如牛”相对应的英语却是“drink like fish”,汉语中的“挥金如土”翻译成英语则是
“spend money like water”,这些语言的差异都是由于中国和英国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成的。
宗教信仰的差异
中国主要受佛教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长期传播和盛行中,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少成语和俗语中都可以找到佛教的影子。例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中英交际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礼仪、思维、价值观等方面。这些差异对于跨国交流和合作尤其重要,因为文化差异经常导致误解和互相不理解。以下是几个比较显著的例子:
一、语言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中英语言所用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系差异甚大,有时以至于会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误解。例如,“面子”、“吃亏”、“讨价还价”等中文习惯用语在英语中没有直接的对应词,英语中的“face”和“lose face”也远没有中文“面子”这个词那么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内涵。英语中的口吃现象(stammer)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常常被理解成“傻”,而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语音障碍。
二、礼仪差异
中英交际的礼仪差异也很明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恭敬和尊敬,例如在面对长辈或上司的时候,一般会拜候并行礼以示尊重。但在英国人看来,过于谨敬会显得过分,可能会被认为是不自然和虚伪。相反,英国人习惯于在面对陌生人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这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显得冷淡和不友善。
三、思维差异
中英交际中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个人价值,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强调集体的利益和稳定,更注重人际关系。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误解。例如,一个英语母语者可能在和他的中国同事交流时,会觉得这位同事太不主动、不坦率和不直白,而中国同事也可能觉得英国同事太粗鲁、太鲁莽、太无礼。
四、价值观差异
中英文化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差异。在中文文化中,婚姻家庭的重要性往往超越了个人的选择和幸福,而在英国的文化审美中,个人的幸福和选择更为重要。具体体现在婚姻上的差异是,中国有“老来伴,少言妻”的传统,即年老之人可以有伴而年轻之人则可以由父母安排相亲,而在英国则强调自由恋爱和重视异性的私人空间。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可能导致中英交往中的误解和矛盾,比如父母安排的相亲对于英国人来说可能是一件令人不适的事情,而过早的结婚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必须的事情。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
新教学大纲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初步能力。英语考试也逐渐向这个方向靠拢。每种语言都背负着其民族的历史、文化。要谈到英语教学就不能回避中英文化的差异问题。
(一)中英文化存在的一些差异
一、从词汇的文化负载中看差异
词汇中往往负载着许多文化内涵。如在中国虎代表的是百兽之王,词汇中常常出现将门虎子、虎踞龙蟠、虎虎生威等词语。但在英语中虎的地位被狮子所代替。如英国的别称以及前段时间播映的动画片《狮子王》。又如狗在中文中多含贬义:狗腿子、狗奴才等;而在英国文化中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再如力大如牛(译成:as strong as horse)、a busybody并非大忙人而是“好管闲事的人”、black tea 并非黑茶而是红茶、黄色书刊不是yellow book而是dirty book……;因而如果根据字面直译就会闹出大笑话。
二、从姓名及称谓中看差异
1、结构形式上的差异
我们知道,姓名由姓(Family name)与名(Given name)组成。英国人的排列方式是名(Given name)+姓(Family name)而中国人的却与之相反是姓(Family name)+名(Given name)。为什么会存在着这种差异呢?这与两个国家人民的价值观念有关。由于相较而言英国封建制度存在的时间较短,资本主义发展得较早,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崇尚以个人为中心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人。因此这个国家的国民具有强烈的个体本位主义,反映在名字上就出现了名在前的形式。
中西方文化比较
[标签:标题]
篇一: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跨文化课程论文设计
——以“电影《尼克松》”和中西“人情关系”差异为切入点
班级:翻译班
学号:20121374013
姓名:李豪
目录
1. 透视“水门事件”背后………………………………………………
1.1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
1.2民主、法制观念的异同………………………………………….
1.3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差异……………………….
1.4重视法律与重视道德……………………………………………..
2.中西文化“人情关系”对比……………………………………………
2.1思维模式的差异…………………………………………………..
摘要:尽管那种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但中西文化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在宏观层面,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还是在微观层面,表现在教育制度、餐饮文化、服饰追求等方面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就人类文化演进的方式和文明的客观价值而言,中西文化没有孰优孰劣。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在缤纷的文化盛宴中绽放人类的魅力。因此,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外来民族文化是每一个地球人应该做的。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织,取长补短,才能有利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而面对文化的交织和融合,如何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性,又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应该思考的。本文以“水门事件”和“中西文化中人情关系”为切入点,透视文化差异的本质,进而了解不同文化在微观、宏观上的不同。
关键字:中西文化,差异,民族文化,
1.透视水门事件背后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在这里不一一赘述,电影《尼克松》讲述了尼克松总统在位期间的事件,从中美建交到水门事件,反映了美国民众对于尼克松总统处理中美关系和水门事件中的心态和看法。对于尼克松中国之行,美国民众反应热烈,美国国内媒体也对此大加赞赏,认为尼克松之行打破了中美外交关系的僵局,是一次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对于世界和美国国内都有着耳机位置重要的意义。然而水门事件发生时,尼克松没有认真调查事情真相,反而竭力为水门事件遮掩。并与国会对立,无视宪法和法律,滥用职权,欺骗民众,很快失去人心,最终难逃被弹劾的命运。水门事件最终引发了史无前例的宪政危机。水门事件留给了美国民众无数教训,其中之一便是不能任由总统权力无限级膨胀,从而妨碍民主化进程。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宪法之上,总统也不例外。由此可见法律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这种对宪法至上性的强调,对民主政治的追求,也源自于美国特殊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立宪之初,为了克服人性固有的弱点,防止专制独裁和腐败,美国宪法设计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衡的政治体制。还规定了三权之间的制衡。(1)从立法和行政的关系看:国会拥有相当权力,总统对于官员的任命,须经过国会参议院同意才能生效。同时,总统拥有更大的权力,总统有权介入立法领域,可以通过本党议员和本党议会团的领袖来影响某一法案的命运等。(2)从总统与联邦法院的关系看,总统可以任命法官,有权赦
第十章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第十章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DISHIZHANG ZHOUGXIFANGWENHUACHAYIBIJIAO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也日益密切。随之而来的是不同文化的互相冲突和互相碰撞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研究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及加入WTO以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也同样会发生冲突与碰撞。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要在国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深刻研究西方文化,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在比较研究中,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吸收和学习西方文化中优秀先进的成果,来丰富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的进步和发展。
中西两种文化模式的差异集中体现为:“执两用中”的中国文化模式与“两极分立”的西方文化模式。这一根本性的差异又表现在中国以及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
第一节中西文化的自然观比较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态度——天人合一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家们把自然的天看成是人格的天,也就是自然人格化、人格自然化,把人的精神消融在自然界之中,也把自然附上伦理、人文的意蕴。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论述,而且是一种关于人生理想、关于人的最高觉悟和最高道德的学说。
1.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在自然界的整个体系中,人是比不可少的因素,而且是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因为人又道德、有智慧。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就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立元神》)说明了人与天地都同样是万物之根本,人与天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合成整体。同时,“人下长万物,上参天地,故其治乱之故,动静顺逆之气,乃损益阴阳之化,而摇荡四海之内。”(《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人的一切活动对自然界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后世的儒家思想的继承者们也都在这个问题上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都论述了在自然与宇宙的生生不息中,人与万物都是在这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中合为一体。而且,人是统领万物决定自然的变化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姓与名的排放顺序
一般来说,人名是由姓与名两部分组成。中国人与英美人在人名 排列顺序上截然相反。
称为姓。如,牛、马、龙、熊、杨、李、林等。
以封地为姓,即以朝代名或国名为姓。如,赵、 宋、秦、韩、齐、陈、管、曹、蔡、魏等。
以颜色名称为姓,即以自然界的颜色作为姓。 如,白、黄、蓝、青等。
4
以职业为姓,即以祖先的职业为姓。如,石匠 姓石、制陶人姓陶、巫术者姓巫、屠夫姓屠、 乐手姓乐等。
以居住地为姓,即以祖先居住的地方为姓。如,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分别居住在都城的四 隅,东郭、西郭、南郭、北郭,由此便以东郭、 南郭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由此便以西门为 姓。传说中的伏羲居住在东方,他的后代便以 东方为姓。以官职为姓,即以祖先担任的官名 为姓。如,“司徒”是古代掌管教育和文化的 官职,“司马”是掌管军事的官职,他们的后 代就以这些官名为姓。
8
中国古代“名”和“字”是分开的。一个人生 下来是取名,等到成年之后再命字。有一定身 份和地位的人都是有名有字,如,孔丘字仲尼。 孔子在家排行第二,所以命字时用了“仲”字。 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意思相近。一 般平民百姓往往有名无字。社交活动中,尊敬 别人时称字不称名,自称时称名不称字。一些 文人学者除了名、字外,还有自己给自己取的 “号”。
以动物名称为姓。汉语中也有以动物名称为姓的, 但由于审美情趣不同,所选动物也不同。相比之下, 英语国家以动物名称为姓的要多得多,而且有的确 实还有点滑稽。如,有姓鸟的Bird、有姓鱼的Fish、 有姓狗的Dog、有姓马的Horse、有姓羊的Lame、 有姓公牛的Bull、还有姓鹅的Goose、姓夜莺的 Nightingale、姓狮子的Lion、姓狐狸的Fox 等等。 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以历史事件为名。这主要盛行于当代。如,解放、 新生、卫国、卫东、向东、跃进、振华等。名字具 有鲜明的时代感,这也许是中国人名字的最大特点。
10
西方的取名方式
以父母亲朋的名字为己名。如,科学家达尔文 的名字Charles Robert Darwin,他的父亲叫 Robert Darwin,他父亲的哥哥叫Charles Darwin,在父亲的名字前面加上伯父的名字, 即Charles Robert Darwin就是他的名字。又 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和石油大王洛克非勒都为儿 子取了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名字。为了便于区别, 就在儿子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Junior(小), 通常缩写成Jr. 如,Franklin Roosevelt Jr. / John D.RockefellerJr.。
9
以植物、花卉为名。常用于女子名。如,梅、桃、 菊、荷、莉、兰、花等。
以生辰八字为名。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取名习 俗,以生辰八字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对 照排算,缺某一行则以该行之字取名。如缺水,名 字中就要有水字或带“氵”的字;如缺木,名字中 就要有木字或带“木”旁的字。
以孩子出生的顺序为名。我国周代称老大为“伯”、 老二为“仲”、老三为“叔”、老四为“季”。伯、 仲、叔、季这四字此后常用于人名。
6
以居住地的地形、地貌为姓。如,Field田野、Hill 小山、Brook小河、Lane小巷、Shore 海岸、Lake 湖泊、Bush 丛林等。
以自然现象为姓。如,雪Snow、雨Rain、雷 Thunder、霜Frost、云Cloud、夏天Summer、冬 天Winter、五月May 等。汉语中没有此类姓氏。
12
在英语国家,取名也受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这一点在一些传统名字中表现尤为突出。女子 取名时常用象征美丽、优雅、可爱等词。这与 中国女子取名有相似之处。如,Allen 意为阳 光、Alice意为美丽、Anne意为高雅、 Catherine意为纯洁、Emily意为勤劳、Jenny 意为文静、Lily意为百合花等等。男子取名时常 要求用名字表达他们坚强、勇敢、高尚等。如, Andrew 意为刚强、Frank 意为自由、Henry 意为统治者、William 意为意志、Robert意为 明亮的火焰、Charles意为大丈夫等等。
7
中西方的取名方式比较
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寄托和抱负为名。如, 建国、治国、安国、定国、建华、永清、永康、 永发、长生、超尘、招弟、志坚、志强、志高 等。
以出生时的季节或天气为名。如,春生、秋生、 冬生、雨生、雪生等。
以出生地点为名。如,衡(阳)生、京(北京) 生、沪(上海)生、黄河、长江、湘(湖南) 生等。
从中西方姓名 看东西方文化
1
2源自文库
姓名是用来区别一个人与其他人,或者一个人 与其他人群的符号。它是生命个体的专有符号, 具有约定俗成的专一性、占有性和永久性。姓 名中隐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宗教信仰、 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伦理挂念等各方面的信 息,是了解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3
姓氏的来源
汉族的姓氏来源 以祖先的图腾为姓,即以所崇拜的动、植物名
11
以名人、神话传说中的神名为名。如, Washington(华盛顿,美国开国之父)、 Lincoln(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Apollo (太阳神)、Diana(月亮女神)和 Mary,David, Joseph, Peter, John等均直接 选取自《圣经》。
英语国家的教名有昵称或爱称。如William的昵 称是Bill, Richard的昵称是Dick, Elizabeth的昵 称是Bess等。
5
西方姓氏来源
以职业名称为姓。英语中以职业名称为姓氏的 情况同汉语情况相似,但职业范围要广得多, 以职业名称为姓的人名比中国要多得多。如, 常见的Smith姓,是英语国家中一个十分普通 的姓,因为在早期的英国社会有各种各样的工 匠。如金匠Goldsmith、铜匠Coppersmith、 铁匠Blacksmith等。其它还有面包师Baker、 理发师Barber、渔民Fisher、裁缝Tailor、猎人 Hunter、屠夫Butcher、海员Sailor、木匠 Carpenter等都是常见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