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检测意义

合集下载

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检测意义

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检测意义

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检测意义水质是水产养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影响着水产养殖的生长和发育。

水质指标的检测对于评估水体的适宜性以及水产养殖的健康和生产力至关重要。

在以下内容中,将介绍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的检测意义。

首先,水质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水体环境的适宜性。

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对水质有着相对严格的要求。

通过检测水质指标,可以了解水体中的水温、溶解氧、氨氮、总硬度、pH值等参数是否符合鱼类或虾类的生活需求。

例如,鱼类呼吸道对溶解氧浓度的要求很高,通过检测溶解氧含量,可以判断水体中的氧气是否充足,是否能满足鱼类的呼吸需求。

另外,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检测也可以判断水质中是否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以及其浓度是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

通过对水质指标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水体环境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和改善水体环境,以满足水产动物的需求。

其次,水质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了解水产养殖中鱼类或虾类的健康和生长状况。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抗病能力和生长发育情况。

例如,水温是水产养殖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温度下鱼类和虾类的生长速度和饲养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通过检测水温,可以判断是否符合养殖物种的生长温度要求,并进行调控。

另外,水质指标的检测还可以判断是否有异味物质、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存在,以及它们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这样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污染物对水产动物的伤害导致养殖业损失。

此外,水质指标的检测还可以帮助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力。

良好的水质条件是实现高产养殖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对水质指标的检测,可以掌握有关鱼类或虾类生长发育所需的有关养分的信息,如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

合理调整养殖方法和水质处理技术,可以控制养殖活动中营养物质的供给,优化饲料配方,提高养殖动物的饲养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评估水体环境的适宜性,保持水体的健康和稳定,还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生产力。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监测和调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监测和调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监测和调控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养殖、繁殖和生长,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质问题一直是限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养殖水质的监测和调控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探讨了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监测和调控的方法和技术。

一、养殖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养殖水质监测是指对养殖水体中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评估水体的质量。

监测水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水产养殖的正常运行:养殖水质的不合格会对水产生长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通过监测水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

2.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养殖水质的恶化容易滋生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从而引发水产养殖中的传染病。

定期监测水质可以及早发现异常情况,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 提高养殖效益:良好的水质条件有助于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改善养殖环境对养殖动物的压力,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二、养殖水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针对养殖水质监测,目前有多种方法和技术可供选择,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包括采样、实验室分析等。

采样可以通过采集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从而得出水质评估结果。

这种方法准确可靠,但是需要时间和专业设备。

2. 在线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养殖水质的在线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设置传感器和仪器,可以实时监测水体中的温度、溶解氧、浊度、PH值等指标。

在线监测技术能够提供更加实时、便捷的监测结果,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

3. 智能监测系统:智能监测系统是将传感器和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远程监测和数据传输,实现对养殖水质的多个指标进行监测和调控。

智能监测系统具有自动化、高效性和精准度高等特点,为养殖水质的监测和调控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可靠的手段。

三、养殖水质调控的方法和技术养殖水质调控是在监测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和稳定水质的过程。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的监测与调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的监测与调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的监测与调控水产养殖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但是水质的污染问题一直是水产养殖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质量和稳定性,必须进行养殖水质的监测与调控。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养殖水质监测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监测指标和调控方法。

一、养殖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养殖水质的监测对于水产养殖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养殖水质的监测可以帮助检测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这些有害物质对水产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

其次,养殖水质的监测有助于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过高的营养物质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等问题,并对养殖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养殖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监测营养物质的含量,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调控养殖水体的营养物质平衡,保持水质的稳定性。

最后,养殖水质的监测还可以通过监测pH值、氧气含量等指标,判断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和酸碱度情况,从而保证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合适的pH值和氧气含量是养殖水体中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基础。

二、常见养殖水质监测指标1. 温度温度是养殖水质监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水温对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养殖对象来设置适宜的水温范围。

2. pH值pH值是判断水体酸碱度的指标。

不同的水产动物对pH值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pH值在6.5-8.5之间对于大多数水产动物是适宜的。

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对水体中的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水产动物的生长受限甚至死亡。

3. 溶解氧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氧气含量的指标。

水产动物需要充足的氧气来进行正常的呼吸和代谢。

过低的溶解氧含量会导致水产动物窒息甚至死亡。

因此,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来说,不低于5mg/L。

4. 水体浊度水体的浊度是由于悬浮颗粒物而引起的,可以通过测量光线的透过度来判断。

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检测意义

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检测意义

水质检测指标每个养殖户都知道,pH、融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养虾(de)还需要关注总碱度.可是说归说,往往水质有问题不会是只有一个指标有问题,养殖户也没办法真(de)判断出是因为具体哪些因素导致,因此用药也只能单纯(de)根据表象来用,用药失误导致(de)严重后果也只能由自己来承担.因此,整理了水质(de)十一大指标,只有了解这些指标及会造成(de)后果,才能准确(de)根据功效来调水,避免半知不解造成(de)严重后果.pH 淡水,海水pH值(de)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此水体有异常情况.通常pH值低于,鱼类死亡率可达7%~20%,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 值高于,死亡率可达20%~89%,pH高于时,可引起全部死亡.症状:1.鱼类碱中毒:体色明显发白,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物;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de)藻细胞.对虾易发生黑腮病,继而演变为烂腮病、黄腮病和红腮病,致使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值低于时:降低载氧能力,引起鱼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状,尽管水体中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值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减少摄食量,生长缓慢,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溶解氧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mg/L.溶氧高于12mg/L,表明水中氧已过量,此时鱼虾易得气泡病.症状:水体中(de)溶解氧(de)高低对鱼类(de)生存和发育都有直接(de)影响,当溶氧低于1mg/L时,鱼就会浮头,如果不采取增氧措施就会使鱼窒息死亡,同时也给致病菌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降低鱼(de)抗病能力引起鱼病;足够(de)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de)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de)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饵料转化率对养殖具有重要(de)意义.水体溶氧不足(de)成因:1.养殖密度过大;2.养殖水体过肥;3.水体细菌大量分解有机物,导致氧耗;4.水体文档升高,溶氧降低;5.水中(de)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亚硝酸盐等较多时,其氧化作用也会造成溶氧降低.氨氮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氨氮浓度应小于L,氨氮含量超过毫克/升(mg/l)时,鱼类会出现氨氮中毒症状.目前专家普遍认为,养殖中氨氮(de)含量应严格控制在毫克/升以下.当氨氮浓度一定时,能否引起鱼类中毒死亡,还受池水pH值、水温高低(de)影响.氨氮在水中以游离氨和离子氨形式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极毒(de),可使鱼类产生毒血症.分子氨和离子铵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de)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de)pH 和水温.pH越小,水温越低,水体总铵中分子氨(de)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de)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另外一个影响氨氮含量(de)因素,就是底泥.若底泥过厚,清塘不彻底,高温季节夜晚,水温较高时,底泥当中(de)有毒气体就会被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氧气(de)消耗量会加倍,于是造成池水缺氧,氨氮含量也超标,鱼类大量浮头甚至泛塘.因此,养鱼先养水,调节好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成长(de)前提.氨氮中毒(de)特点:1.中毒时间.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昼夜之分,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密养高产池及能灌不能排(de)鱼池.2.中毒症状.氨氮中毒,鱼群浮头不明显.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3.中毒鱼类.氨氮中毒,轻者多见先死底层鱼类,尤其是鲤鱼.耐氨氮力强(de)鲫鱼及泥鳅常可幸存.如池塘混养鲢、鳙、鲤、草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de)是鲤和鲢,草鱼及鳙鱼绝不会同批中毒.4.增氧无效.氨氮中毒,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应,症状如初.依据测定(de)氨氮、pH和水体温度,对应下列表中(de)数据,可以计算出有毒(de)分子氨浓度:例子:如果氨氮检测值为L(当测得pH为,水温为25℃后,可以从下列水体中分子氨在总氨中(de)比重表中查得对应值为15%),则有毒氨分子为×15%=L.然后在可耐受(de)分子氨浓度表中查找对应(de)养殖类.氨氮调节方法氨氮(de)主要来源是沉入池底(de),鱼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死亡(de)遗骸.当氨氮(de)积累在水中达到一定(de)浓度时就会使鱼中毒.氨氮超标通常发生在养殖(de)中后期,这时候由于残饵和粪便(de)增加,池塘底部(de)有害物不断沉积,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通常先试用解毒净水分解沉降水体中(de)大分子有机质(如“解毒活水源”),然后试用底改类产品(如“低健康”),分解沉积在池塘底部(de)有害物.经过调节后(de)水质,需要定期使用小球藻源(如“藻生元”)、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肥水,稳定水质.炎热天气除需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体底层足够溶氧.同时,每半月定期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和有机生物复混肥降低水体中(de)氨氮(如“颗粒菌康”),分解有机废物,抑制氨氮产生.定期应对水体施加消杀剂进行杀菌,做好这些步骤,池塘(de)水质基本不会恶变.。

水质监测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水质监测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水质监测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 它为满足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水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实施水质监测对于保障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水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良好的水质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基础。

通过水质监测,我们能够及时了解水体环境中的各项指标,如水温、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pH值等。

这些指标是评估水体质量的重要依据。

通过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水质问题,确保水产养殖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二、水质监测的方法和手段1. 采样方法水质监测的首要任务是准确采集水样。

采样时应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并按照一定的规范操作。

专业的水质监测人员在进行采样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和代表性差的问题,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测技术针对不同的水质参数指标,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技术。

例如,可以使用光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进行水温、溶解氧、水中氨氮等指标的监测。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三、水质监测的重要参数和指标1. 水温水温是影响水产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水温范围可以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生物代谢和消化吸收,加快生长速度。

2. 溶解氧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鱼类、虾类等水产生物的生长和存活。

3. 氨氮氨氮是水产养殖水质中常见的有害物质之一,它的过高含量会引起水产生物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氨氮的监测是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的重要手段。

4.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评价水体中氮营养状况的指标。

过高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等问题。

5. pH值水体的pH值对水中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养殖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pH值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四、水质监测的重要意义1. 保障水产养殖的稳定发展水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水质问题,减少鱼虾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成功率和产量。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监测与处理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监测与处理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监测与处理在养殖渔业工作中,水质监测与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水质条件对于养殖动物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渔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本文将探讨养殖渔业工作中水质监测与处理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水质监测是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基础工作之一。

通过定期监测水体的各项指标,可以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

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到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养殖环境的稳定性。

首先,水温是水质监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养殖动物的生理机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在养殖渔业中,根据不同的养殖物种,对于水温的要求有所不同。

因此,监测水温并保持合适的水温范围非常重要。

其次,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

养殖动物需要足够的溶解氧来维持正常的呼吸和代谢活动。

当水体中溶解氧过低时,养殖动物会出现缺氧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导致窒息死亡。

所以,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并采取相应的通气和增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PH值也是养殖渔业中常用的水质指标。

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于不同的养殖物种,对水体的PH值要求也有所不同。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定期监测水体的PH值,并根据需要采取调节措施非常重要。

另外,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指标也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

这些污染物来自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当水体中这些污染物浓度过高时,不仅会对养殖动物的健康产生危害,还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藻类暴发。

因此,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来减少水体污染非常重要。

除了水质监测,及时处理水体中的污染物也是养殖渔业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对于具体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资源来净化水体的方法,通过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使微生物和植物能够有效降解和吸收污染物。

水产养殖行业水质监测标准

水产养殖行业水质监测标准

水产养殖行业水质监测标准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迅猛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水产养殖行业的水质监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质监测的必要性、监测参数、监测方法以及监测报告等方面,论述水产养殖行业水质监测的标准。

一、水质监测的必要性1.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包括废水排放、养殖废弃物对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富集等。

监测水质能及时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保护水体的生态环境。

2.确保养殖品质量。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养殖品质。

定期监测水质可以及时发现水质污染问题,保证水产养殖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3.防止疫病暴发。

水质的污染会增加养殖动物感染疾病的概率,而疫病的暴发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水质监测,可以早期发现水体中的疫病因子,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

二、监测参数1.水质理化指标。

包括水温、溶氧、pH值、浊度、电导率、盐度等参数,用于评估水体的基本理化特性,为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水质营养物质。

包括氨氮、总磷、总氮等参数,用于评估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等问题。

3.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

包括铅、汞、镉等重金属以及有机物如农药、兽药等,用于评估水体中的污染程度,防止对养殖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监测方法1.现场监测法。

适用于一些实时反映水体污染状况的参数,如溶氧、pH值等,可以使用便携式仪器进行现场快速监测,及时了解水体的状况。

2.实验室分析法。

适用于一些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分析的参数,如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等,可以收集水样后送至实验室进行深度分析,获取准确的监测结果。

四、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监测的核心内容。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摘要。

简要介绍监测内容、方法和结果,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管理与监测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管理与监测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管理与监测在养殖渔业工作中,水质管理与监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健康,因此,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监测水质是养殖渔业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养殖渔业工作中水质管理与监测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一、水质管理与监测的重要性养殖渔业中的水质管理与监测是确保养殖鱼类健康与生长的基础。

清洁、充氧、适温、适盐的水质环境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都至关重要。

而污染、富营养化、毒素堆积等不良水质条件则会导致疾病感染、生长迟缓甚至群体死亡。

因此,水质管理与监测对于养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质管理与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水体的稳定和适宜性。

首先,养殖渔业工作者需要确保水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符合鱼类的生存需求。

其次,通过及时而准确地监测水质指标,可以实时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避免潜在的危害或灾害。

最后,养殖渔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对水质数据的分析,优化养殖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和技术1. 实地测量与观察实地测量与观察是最基本的水质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水体的色泽、气味、浊度等物理特性,可以初步判断水质的良好与否。

此外,还可以使用测温仪、浑浊度计等工具对水温、浊度等指标进行定量测量,从而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2. 化学分析水质的化学分析是水质监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采集水样,运用一系列化学试剂和分析仪器,对水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

常见的化学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硅酸盐、总磷等。

化学分析可以帮助养殖工作者了解水质的营养状况、污染程度和有害物质含量,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通过观察水体中生物的生长状况和群落结构来评估水质状况的方法。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分析,可以判断水中有无毒素和潜在的病原体,评估水质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例如,通过观察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判断底部水质的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监测与调控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监测与调控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监测与调控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养殖渔业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随之而来的养殖活动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水质、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水质监测与调控在养殖渔业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质监测的必要性在养殖渔业工作中,水质监测是判断水体是否适宜养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温度、氨氮、pH值等指标,可以了解水体的养殖适宜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调整。

良好的水质监测可以确保养殖场的健康运营,降低疾病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品质。

二、水质监测指标与方法1. 溶解氧监测溶解氧是水体中重要的氧气指标之一,对水产养殖具有重要影响。

过低的溶解氧含量会导致养殖物体窒息而死亡。

采用溶解氧仪、溶解氧传感器等专业设备可以对水体中的溶解氧进行精确监测。

合理监测溶解氧含量,在必要时进行增氧处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果。

2. 温度监测温度是水质中的基本指标之一,对养殖物种的生长和代谢有着直接影响。

合理控制水温,可以促进产仔和饲料消化吸收,提高养殖效益。

温度监测可以借助温度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确保水质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3. 氨氮监测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养殖底泥和养殖废水。

高浓度的氨氮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华爆发等问题。

通过定期监测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可以及时发现过高的氨氮浓度,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控。

4. pH值监测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养殖物种的生长和养殖环境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pH值能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助于增强养殖物种的抗病能力。

通过pH测定仪等设备进行pH值监测,可以及时调整酸碱度,维持水体稳定。

三、水质调控的方法与措施1. 水质调控剂的使用针对不同的水质问题,可以选择合适的水质调控剂。

例如,针对高氨氮,可使用硫酸铜、硝态氮等处理剂进行调控;针对高氮磷比例,可使用草鱼等底栖动物进行生物调控。

水产养殖水质监测标准

水产养殖水质监测标准

水产养殖水质监测标准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对于养殖水的质量监测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水质标准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标准对于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水质监测标准的背景意义水质监测标准作为保障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以下背景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养殖水质监测标准是防止水质恶化、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通过监测水质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污染问题,以保证水生态环境的健康。

2. 保证养殖品质:水质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的品质,适宜水质条件下的养殖,可提高水产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

3. 保障消费者健康:水产品是人们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监测标准的制定可以保证水产品的安全卫生,减少水产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二、水质监测的主要指标水质监测需要关注的主要指标有以下几方面:1.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指标,鱼类对pH值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合理的pH值有利于鱼类生长与繁殖。

2. 溶解氧:水体中的溶解氧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充足的溶解氧能维持鱼类的正常呼吸代谢,缺氧的情况会导致鱼类死亡。

3. 氨氮和亚硝酸盐: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养殖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鱼类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敏感,高浓度会导致鱼类中毒甚至死亡。

4. 总氮和总磷:总氮和总磷是测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也是评价养殖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

5. 温度:水温是影响鱼类代谢、生长、繁殖的重要环境因子,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三、水质监测标准的制定原则制定水质监测标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标准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充分考虑鱼类生理特性和生态环境需求。

2. 可操作性:标准应具备实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能够满足养殖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监测需求。

3. 综合性:标准应综合考虑不同鱼类及其生长阶段的特性,与养殖模式相匹配。

4. 阶段性:制定标准要根据水产养殖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步制定,逐步提高水质质量要求。

渔业水质标准 最新

渔业水质标准 最新

渔业水质标准最新渔业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是指对渔业生产过程中水体质量的要求和规定,是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提高水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渔业水质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渔业水质标准的重要性。

1. 保障水产品质量。

水质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生长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水产品的生长发育和品质。

制定严格的水质标准可以有效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促进渔业健康发展。

良好的水质环境是渔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通过制定水质标准,可以规范渔业生产行为,减少水污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3. 保障人民健康。

水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

严格执行水质标准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保障人民饮食安全。

二、渔业水质标准的内容。

1. 水质监测指标。

包括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磷、总氮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宜的生物培养条件。

2. 水质分级标准。

根据水质监测指标的结果,将水质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等级,以此来规范不同水域的渔业生产行为。

3. 渔业生产操作规范。

包括饲料投喂量、投喂频次、养殖密度等操作规范,以保证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的平衡,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应急处置标准。

一旦发现水质超标,应急处置标准可以指导渔业生产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保护水体环境。

三、渔业水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1. 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水域的特点和生物种类的需求,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

2. 强化监管力度。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渔业水质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渔业生产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水质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3. 提高渔业从业者的水质意识。

通过开展水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渔业从业者对水质标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自觉遵守水质标准的意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监测与调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监测与调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监测与调控水产养殖业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将各种水生动物在人工饲养环境中进行繁殖、生长、养殖的一种经济活动。

而养殖水质作为水产养殖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于水生动物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养殖水质监测与调控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养殖水质监测的意义1. 保障水生动物健康生长:养殖水质监测可以及时监测水中溶解氧、温度、PH值等指标,有效预防和控制养殖水体的污染,从而保证水生动物的养殖环境达到最佳状态,促进其健康生长。

2.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养殖水质监测,及时调整水质参数和操作措施,可以减少水生动物的疾病发生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3. 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合理的养殖水质监测与调控,可以减少养殖废水对水体的污染,降低养殖业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压力,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二、养殖水质监测内容1. 水质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水质温度、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磷等指标。

2. 监测方法:采用传感器监测、取样实验室化验等方式,对水中的指标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

3. 监测频率:根据养殖水体的特点和养殖动物的需求,在关键时期进行定期监测,并及时调整水质参数。

三、养殖水质调控方法1. 水质调控原则:主要包括适度调控、合理投喂、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原则。

2. 水质调控措施:(1)增氧:在养殖水体中增加溶解氧,可以提高水生动物的养殖效益。

使用增氧设备进行增氧,或通过调整通气设施,保持水中的氧气含量。

(2)净化:使用水质净化设备,如生物滤池、活性炭过滤器等,对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进行净化和去除。

(3)循环利用:通过采用循环水系统,将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益微生物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合理投喂:根据水生动物的需求和水质参数的变化,合理投喂,并避免过度投喂,减少饲料残渣对水质的影响。

四、养殖水质监测与调控的难点与挑战1. 环境复杂性:水产养殖环境受气候、水体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这些因素不易控制,增加了水质监测与调控的难度。

水产养殖水质监测与调控

水产养殖水质监测与调控

水产养殖水质监测与调控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和产出的质量安全,水质监测与调控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和调控措施。

一、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的重要性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养殖水体中的生物生长、繁殖和免疫力等方面。

合理监测和评估水质的变化情况,能够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二、水质监测方法1.常规物理化学指标监测常规物理化学指标监测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浊度等指标的测量。

这些指标是基础的水质参数,能够反映水体的基本情况,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初步评估水质的优劣。

2.有机物污染物监测有机物污染物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常用的有机物污染物监测方法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残留药物检测等。

这些监测方法可以帮助养殖户了解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及时采取清理和治理措施,减少有机物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3.富营养化物质监测富营养化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等物质的积累。

这些物质的过量积累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暴发和水质恶化,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采取调控措施,降低水体中富营养化物质的浓度。

4.微生物监测微生物监测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检测,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对水产养殖产生潜在的威胁。

通过对水体中微生物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保证水产养殖的健康和安全。

三、水质调控措施1.水质改善针对不同的水质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例如增氧、施肥、通水等。

增氧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有利于水产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合理施肥能够提供养分,促进水产生物的生长;通水可以增加水体的流动性,降低污染物的积累。

2.污染物治理污染物治理是指针对有机物、富营养化物质等污染物进行清理和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生物修复、化学氧化和物理吸附等。

水产养殖水质标准

水产养殖水质标准

水产养殖水质标准
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水域中养殖各类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

而水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品质。

因此,建立科学的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对于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应包括对水体理化指标的要求。

水体的温度、PH值、溶解氧、浊度等指标是评价水质优劣的重要指标。

不同的水生动植物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水质标准时,应考虑到不同水产养殖对象的特性,确保水质指标符合其生长和繁殖的需求。

其次,水产养殖水质标准还应包括对水体污染物的限制要求。

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会对水生动植物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水质标准中应对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进行限制,确保水体清洁无污染。

此外,水产养殖水质标准还应包括对水体生物指标的要求。

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对水体的自净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制定水质标准时,应考虑到水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确
保水体生态平衡。

最后,水产养殖水质标准还应包括对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管理要求。

包括养殖水体的定期监测、养殖废水的处理、养殖活动的合理布局等方面,都是保障水产养殖水质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格遵守管理要求,才能确保水质标准的有效执行。

总之,建立科学的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水质管理,才能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产养殖业的良性循环。

希望各级相关部门和水产养殖企业能够共同努力,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水产养殖水质标准,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水质检测在养殖中的重要性

水质检测在养殖中的重要性

水质检测在养殖中的重要性水质检测在养殖中的重要性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食物需求的不断提高,养殖业作为满足人类食品需求的重要来源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

然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水质问题。

在养殖过程养殖动物的生存环境,因此水质的良好状况对于养殖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水质检测作为评估和监控水体状况的关键工具,在养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专业性。

首先,水质检测可以帮助监测溶解氧水平。

溶解氧是水体中存在的氧气,对于大多数水生动物的生存不ke 缺shao。

在养殖系统中,动物排放的代谢和饲料残渣等有机物会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若溶解氧水平过低,将导致养殖动物缺氧、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通过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调节溶解氧水平,确保养殖环境的氧气供应充足。

其次,水质检测还可以评估水体中的氨氮和硝化物含量。

这些化学物质是由动物排泄物中的尿素、尿酸和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高浓度的氨氮和硝化物会对养殖动物造成严重的毒害,并引发病害传播。

通过定期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潜在的疾病暴发并减少养殖动物的损失。

此外,水质检测还可以帮助监测水体中的pH值和盐度等重要参数。

pH值反映了水体的酸碱性,而盐度则决定了适合的水生动物种类。

过高或过低的pH值以及不恰当的盐度都会对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水质检测,可以及时纠正偏离正常范围的pH 值和盐度,创造出更适宜的养殖环境。

最后,水质检测还有助于监测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细菌等。

这些有害物质的超标含量会对养殖动物的健康和人类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通过进行定质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危害因素,确保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水质检测在养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通过定期的水质监测,养殖业者可以及时了解水体环境的状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优化养殖环境,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并保证养殖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渔业养殖的水质监测与处理

渔业养殖的水质监测与处理

渔业养殖的水质监测与处理渔业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高质量水质的生产活动。

良好的水质对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对渔业养殖水质的监测和处理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渔业养殖的水质监测与处理的重要性、常用的监测方法和处理技术。

一、水质监测的重要性水质监测在渔业养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养殖户了解水质状况,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保护鱼类健康成长。

其次,水质监测可以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有效管理养殖场。

此外,合理的水质监测还可以帮助找出水质问题所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

二、水质监测的常用方法1. 可视观察法可视观察法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水质监测方法。

通过观察水体的颜色、浑浊度和透明度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水质的状态。

此外,观察鱼类的行为和状态也可作为水质监测的重要依据。

2. 生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法是一种通过观察水体中生物种群的变化来评估水质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监测指标包括鱼类的生长情况、存活率和行为表现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化学监测法化学监测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水体中的化学指标来评估水质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磷等。

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通过电化学分析仪器、光谱仪器和分析试剂盒等设备进行。

通过化学监测,可以获得更准确和细致的水质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渔业养殖水质。

三、水质处理的常用技术1. 水体曝气处理水体曝气处理是一种通过给水体供氧来改善水质的方法。

曝气可以提供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有助于维持鱼类呼吸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常用的曝气设备包括曝气机、气体输送管和曝气器等。

2. 生物过滤处理生物过滤处理是一种利用生物群落来降解水中有害物质的方法。

通过建立生物滤池或生物滤袋等设施,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等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改善水质。

水产养殖行业加强水质监测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水产养殖行业加强水质监测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水产养殖行业加强水质监测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为了确保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水质监测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行业加强水质监测管理,以保障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健康。

一、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和现状水产养殖是指利用人工饲养、管理的方式,培育和养殖各种水生动物的农业生产方式。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水产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水产养殖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由于水体污染和养殖过程中的管理不善,导致水质问题成为了制约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水质监测的重要性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优质的水质有助于提高养殖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因此,加强水质监测管理对于确保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三、水质监测管理的关键内容1.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水产养殖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网络,覆盖养殖区域内的所有养殖水体。

监测网络的建设应考虑水域类型、污染源和污染物特征,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定期监测水质参数:水质参数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

水产养殖企业应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磷等指标。

监测数据应及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实时跟踪水质状况。

3. 密切关注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状况:水产养殖企业应密切关注养殖动物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水质检测,以确定是否与水质有关。

4. 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水质:根据水质监测结果,水产养殖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水质。

例如,加强水体净化设施的建设,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减少排污量等。

四、加强水质监测管理的意义加强水质监测管理对于水产养殖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产品质量:优质的水质有助于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从而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

2.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水质监测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水体污染源,减少养殖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监测与调节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监测与调节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监测与调节在水产养殖中,养殖水质的监测与调节是保证养殖健康与生产稳定的关键。

本文将从养殖水质监测的重要性、监测方法以及调节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养殖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养殖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基本的生态环境之一,直接影响着水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养殖水体中的水温、溶氧、PH值、亚硝酸盐、铵氮等参数的积累可能会对养殖生物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养殖水质的监测至关重要。

养殖水质监测旨在对水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及时掌握水体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与安全。

定期检测养殖水质,可以帮助养殖户精确掌握养殖环境的状态,避免疾病的爆发,提高养殖效益。

二、养殖水质监测方法1. 水质参数监测水质参数监测是通过测量水体中的各项物理化学指标,以评估水体质量和养殖环境的适宜程度。

常见的水质参数包括水温、溶解氧、PH 值、盐度、氨氮、亚硝酸盐等。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用专业的水质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例如PH计、溶氧仪、温度计等。

根据不同养殖物种的需求,设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并及时记录监测数据,以便分析和调整养殖水质。

2. 水质样品采集与分析为了获取准确的水质监测数据,应进行规范的水样采集和分析工作。

水样采集应选择养殖水体不同深度、位置和时间进行,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后,应及时将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

常见的水质分析项目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通过水质分析结果,可以全面了解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供科学依据进行调节。

三、养殖水质调节措施1. 水质调理剂的使用在养殖水质出现异常时,可以根据监测结果使用水质调理剂进行调节。

常见的水质调理剂包括活性炭、硫酸铜、氯化钠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水质调理剂,按照使用说明和建议剂量进行投放和调节。

但要注意,过量使用水质调理剂可能对养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应避免滥用。

2. 改善养殖系统设计合理的养殖系统设计对水质的稳定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
检测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水质检测指标
每个养殖户都知道,pH、融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养虾的还需要关注总碱度。

可是说归说,往往水质有问题不会是只有一个指标有问题,养殖户也没办法真的判断出是因为具体哪些因素导致,因此用药也只能单纯的根据表象来用,用药失误导致的严重后果也只能由自己来承担。

因此,整理了水质的十一大指标,只有了解这些指标及会造成的后果,才能准确的根据功效来调水,避免半知不解造成的严重后果。

pH 淡水,海水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此水体有异常情况。

通常pH值低于,鱼类死亡率可达7%~20%,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值高于,死亡率可达20%~89%,pH高于时,可引起全部死亡。

症状:
1.鱼类碱中毒:体色明显发白,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物;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对虾易发生黑腮病,继而演变为烂腮病、黄腮病和红腮病,致使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

值低于时:降低载氧能力,引起鱼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状,尽管水体中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值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减少摄食量,生长缓慢,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

溶解氧
连续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mg/L。

溶氧高于12mg/L,表明水中氧已过量,此时鱼虾易得气泡病。

症状:
水体中的溶解氧的高低对鱼类的生存和发育都有直接的影响,当溶氧低于1mg/L时,鱼就会浮头,如果不采取增氧措施就会使鱼窒息死亡,同时也给致病菌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降低鱼的抗病能力引起鱼病;足够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饵料转化率对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体溶氧不足的成因:
1.养殖密度过大;
2.养殖水体过肥;
3.水体细菌大量分解有机物,导致氧耗;
4.水体文档升高,溶氧降低;
5.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氨、亚硝酸盐等较多时,其氧化作用也会造成溶氧降低。

氨氮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氨氮浓度应小于L,氨氮含量超过毫克/升(mg/l)时,鱼类会出现氨氮中毒症状。

目前专家普遍认为,养殖中氨氮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在毫克/升以下。

当氨氮浓度一定时,能否引起鱼类中毒死亡,还受池水pH值、水温高低的影响。

氨氮在水中以游离氨和离子氨形式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极毒的,可使鱼类产生毒血症。

分子氨和离子铵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和水温。

pH越小,水温越低,水体总铵中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

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

另外一个影响氨氮含量的因素,就是底泥。

若底泥过厚,清塘不彻底,高温季节夜晚,水温较高时,底泥当中的有毒气体就会被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量会加倍,于是造成池水缺氧,氨氮含量也超标,鱼类大量浮头甚至泛塘。

因此,养鱼先养水,调节好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成长的前提。

氨氮中毒的特点:
1.中毒时间。

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昼夜之分,没有天气好坏之分。

但多见于成鱼池、密养高产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2.中毒症状。

氨氮中毒,鱼群浮头不明显。

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

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

3.中毒鱼类。

氨氮中毒,轻者多见先死底层鱼类,尤其是鲤鱼。

耐氨氮力强的鲫鱼及泥鳅常可幸存。

如池塘混养鲢、鳙、鲤、草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的是鲤和鲢,草鱼及鳙鱼绝不会同批中毒。

4.增氧无效。

氨氮中毒,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

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应,症状如初。

依据测定的氨氮、pH和水体温度,对应下列表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有毒的分子氨浓度:
例子:如果氨氮检测值为L(当测得pH为,水温为25℃后,可以从下列《水体中分子氨在总氨中的比重》表中查得对应值为15%),则有毒氨分子为×15%=L。

然后在《可耐受的分子氨浓度》表中查找对应的养殖类。

氨氮调节方法
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沉入池底的,鱼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死亡的遗骸。

当氨氮的积累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使鱼中毒。

氨氮超标通常发生在养殖的中后期,这时候由于残饵和粪便的增加,池塘底部的有害物不断沉积,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

通常先试用解毒净水分解沉降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质(如“解毒活水源”),然后试用底改类产品(如“低健康”),分解沉积在池塘底部的有害物。

经过调节后的水质,需要定期使用小球藻源(如“藻生元”)、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肥水,稳定水质。

炎热天气除需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体底层足够溶氧。

同时,每半月定期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和有机生物复混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如“颗粒菌康”),分解有机废物,抑制氨氮产生。

定期应对水体施加消杀剂进行杀菌,做好这些步骤,池塘的水质基本不会恶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